《项脊轩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赛课一等奖

合集下载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创新教学设计1.基本思路:《项脊轩志》是明代著名古文家归有光的散文,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文言文板块第三篇讲读课文。

教材单元导读这样提示:“识记与理解文言词语、句式,揣摩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提高阅读古代散文的能力,领略古代散文的独特魅力”。

在第一课时,我们掌握了这篇课文的文言知识,疏通了全文大意。

第二课时需要对文本的写作特色和思想情感进行赏析。

学生学习文言文,往往重文言知识而轻情感,有的还会有厌烦和畏难情绪,所以,教师需要创设合理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文本。

其次,当下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的时候,空洞无物,缺乏感人细节。

而本文细节传情的技巧恰好是值得借鉴的亮点,所以,我以这篇文章为范例,提高学生记叙文的写作水平。

2.教学亮点:(1)彭亚非的《读图时代》认为:图片、影像要远比文字生动、有趣,电子屏幕化的阅读增强了读者的视觉和触觉体验。

在鉴赏和写作时,引入拍摄微电影的一些概念,让学生做一回编剧和导演,学生想象、构建图像的过程,也就是解读文本的过程。

这个活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操作性强。

(2)为了收到课堂的效果,本课在鉴赏之后,顺势写作,以读促写,读写结合,让学生的感性认知和操作实践相结合,反复学习“细节传情”的手法。

见附录1.学习文章细节传情的写法。

2.体会归有光的悲情,思考自己与亲人的相处。

赏析细节传情的技巧,提升写作技能;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通过写作活动,丰富情感。

熟读全文,巩固文言知识,理清全文思路,圈出能反映作者内心的语句。

(一)课堂导入(1分钟)李商隐曾经这样表达他的怅惘和苦痛: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睹物怀人,感人至深。

今天,我们就做一回编剧和导演,把课文想象成一部微电影,以此来鉴赏文本。

(二)课文赏析1.理清线索,整体把握(5分钟)要拍一部电影,我们得先理清故事线索,思考三个问题:故事的主要场景在哪里?这部电影的感情基调,也就是作者要传达的主要感受是什么?故事中重点出现了哪些角色?(PPT展示问题)教师明确:这部微电影主要拍摄点是百年老屋项脊轩,感情基调是悲喜交加、以感伤为主的,主要角色是三位亲人。

2《项脊轩志》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项脊轩志》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项脊轩志》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项脊轩志》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课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旨在体会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

教材分析非议论类的文言散文是学生文言文学习中的大宗,但在前四册统编教材中并未设置专门的单元,相关选文也较少,作为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第一个文言散文单元,也是统编初高中语文教材的最后一个文言诗文单元,本单元应引起教师的高度关注。

学情分析学生已进行过一课时的文言现象探究,通过观察语言现象、查阅工具书等方式自主梳理出本课文言现象,已经具备进一步研讨作品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审美追求与写作技法的基础。

课时安排2课时,本课为第2课时。

教学目标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归有光抒情散文的审美追求,体会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项脊轩志》孝长思亲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场景中考察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化发展的贡献。

重难点析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归有光抒情散文的审美追求,体会带给读者的审美感受。

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每一种文化都指望建筑能够承载并且延续信息,以及作为生命的纽带存在。

”百年老屋项脊轩也衔接着归有光的精神纽带,今天我们就走进“项脊轩”这座建筑,从《项脊轩志》中,我们能读出归有光什么样的家园记忆呢?2任务设置主问题:项脊轩对归有光来说是怎样的一座建筑?3学生活动活动一自主梳理1. 这是怎样的一间书斋?修葺前后有何变化?2.归氏一族发生了什么变故?呈现出什么样的败落之相?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杂乱、无序、隔膜)“吾家读书久不效”(衰微)3. 归有光笔下三位亲人是怎样的形象?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文本完成表格梳理。

2《项脊轩志》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项脊轩志》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项脊轩志》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项脊轩志》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按照课标要求,教材选择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一些代表性作品”来组织本单元,所选古代散文作品都是“事”、“情”、“理”融为一体的佳作,在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来叙事和抒情的散文。

通过书斋项脊轩的几度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去世的亲人的深切怀念。

感受本文中深沉的情感,可以使学生获取情感滋养,拓展生命宽度。

作者对自己的书斋项脊轩的无限眷恋的感情,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平淡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对于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有很大的意义,本课的学习可以使得学生学习并运用这一写作技巧课标分析《项脊轩志》在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中,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很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学习有这样的要求:1.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这个目标紧扣“情”字,抓住细节,从情感的“丰富性”与“深入性”这两方面来进行探究,并注重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感恩品质。

本节课我还充分运用各种诵读形式,指导学生在诵读和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继续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项脊轩志公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公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项脊轩志归有光【教学目标】1、梳理全文思路,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托的深情。

3、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选取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来抒发情感的技巧【教学难点】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被明末清初的的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称为“明文第一”,在明代300多年的历史中无出其右者。

其散文自成一格,独领风骚。

究竟是怎么样的作品让他赢得如此美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传世名作《项脊轩志》。

二、整体把握体悟情感分组朗读课文通过第一次课的学习我们已大致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同学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内容课文前的“学习提示”中说“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

“借记物”本文所记之物是什么?叙事过程中主要提到了哪些人?作者生活在项脊轩中,主要的感受是什么?(过渡句,点名了这一点)一间老屋项脊轩板书二种情感喜悲三位亲人母亲祖母妻子正如清代一位评论家所概括的:“借一阁以记三世之遗迹”。

(见PPT)从全文来看,作者对这间老屋,本文特点也是以情动人。

请大家三、抓住细节品味真情1、细读课文,从2、3、4、5小节中,找出你认为最打动你的或最有感触的语句,思考一下为什么最能打动你?学生:有感情地诵读,交流四、学以致用拓展练习将深挚的感情融汇在对日常家庭琐事和平凡场景的描绘之中,是本文一个最突出的写作特点。

“一枝一叶总关情”。

细节虽小,但一个好的细节,往往能传达出人物微妙而深邃的感情,也能给读者以难忘的印象。

所以当我们要表达自己内心最真挚的感情体验时,不一定必须是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故事,惊心动魄的情节。

只要你用心感受,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定能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昨天是母亲节,我们让大家,从生活中的细节和琐事入手,以《那一次,你感动了我》为题写一篇表现母爱的短文。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9.2项脊轩志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0210110081 李源扬以极淡之笔,写极至之情——《项脊轩志》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授课内容第三单元9.2*《项脊轩志》第二课时教材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程类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40分钟)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本次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教学策略通过话题讨论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文本——问题——思考”的教学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从文本的初步探究转变为对文本的深度理解,以自主合作谈论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和亲身感受。

培养目标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深度解读文本的能力,培育语文核心素养,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教学背景教材分析《项脊轩志》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的第二篇选读课文,本单元主要是体察古人的情感和生命思考,感受古文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审美体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和中华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文章围绕“喜”和“悲”展开,志物怀人,悼亡念存,很能打动人心,是一篇很好体现古文之美的文章,有利于学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文言阅读能力和文本解读能力,可以初步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初步理解文章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但是他们对于文本的深度理解能力还有所欠缺,因此,作为教师,我应从文章细节描写入手,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细节描写表达深挚感情的写法和效果,从细节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深层情感,并让学生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学会选取细节表达深挚感情的写法。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涵咏,感受古文之美思维发展与提升梳理探究,感悟文体章法审美鉴赏与创造细节深入,体会作者情感文化传承与理解分享表达,增强文化自信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节描写探究:(1)、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情感,并将总结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文本理解中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诵读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对亲情的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习细节描写表现情感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探究品析文本中的看似平易的细节所饱含的深切情感,并能自己去发掘这样的细节并作品析。

三、教学创意这节课,设计用“一二三”为线索,串起对全文的探究,即“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位亲人”。

“多可喜,亦多可悲”连接了归有光书房生活的喜悦和对三位亲人离世的悲痛。

在对归有光书房生活和三位亲人的记叙探究时,重在对细节进行品析,探究看似平淡的细节中饱含的丰富情感。

在经过了细节表达情感的强烈感染后,学生自然悟出鲜活生动的细节描写在写作中的巨大魅力。

这时,设计细节解读,进行拓展,同时进行细节片段训练。

这样来完成对亲情的体验和手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命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为了不让它在逝去时了无痕迹,我们努力记住那些歌哭欢笑,美丽过往……明代归有光的散文被后世赞誉为“明文第一”。

思考:文章写了什么?请用“一、二、三”概括。

明确:这篇课文写了“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一喜一悲),三位亲人(先妣、先大母、妻子)。

”(二)文本探究探究一:一间书房问: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变化的?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项脊轩怀有怎样的感情?修葺前:小---室仅方丈老---百年老屋破---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修葺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美---杂植兰桂……风影移动静---万籁有声,庭阶寂寂对比手法,突出对书房的喜爱之情——多可喜取名“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评论界有这样几种看法: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含有怀远追宗之意。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作者选取生活琐事、平常景物表现人的音容笑貌,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风格。

2.准确理解“当、洞、胜、凡、兹、过、竟、比、殆”9个实词,并归纳积累“顾、稍、置、归、去”5个实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把握脉络,体味作者思路清晰、语言流畅的特点。

2.根据上下文辨析实词和活用词的义项,做到熟练翻译课文,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含的浓浓深情,感受亲情。

教学重点1.理解作者对家道衰落的伤感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深情。

2.研习三、五、六段,体味“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内涵。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感悟作者在叙事中营造出来的抒情氛围。

2.在诵读的基础上熟练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巩固文言知识。

2.讨论法。

通过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3.延伸法。

通过延伸练习,提高学生鉴赏文言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简介及作品简介。

2.细节描写进行探究性学习。

一、引入课题投影朱自清《背影》一文中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的那一段细节描写,教师饱含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朱自清——《背影》教师表明自己非常喜爱这一段细节描写,因为它写得真实感人,“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

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课题就是对《项脊轩志》的细节描写进行探究性学习。

二、梳理课文1、出示文中的重点字词,全班朗读解决。

轩xuān 漉lù 葺qì 垣yuán 迨dài 爨cuàn 妪yù 妣b 闺guī 扉fēi 呱gū 阖hé 笏hù 扃jiōng 牖yu 殆dài2、全班齐读课文。

高中三年级语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三年级语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三年级语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1、高中三年级语文《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归有光[教学目标]1、学习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学习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表现深挚的感情。

[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声音画面渲染气氛,突出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导入1: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3: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5:借书满架二,质疑讨论:这满架的书真是借来的吗?明确不可能。

归有光出身于一个怎样的家庭中?明确官宦家庭,书香门第。

这能否从文中找出?明确吾家读书久不效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明确积书满架-----据《四部备要》本集中作“积书”三:1:这样一个大家庭,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故?明确:分崩离析,连小轩也凡四遭火。

2:文中哪些语句最能渲染衰败的景象?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这里,抓住了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就将大家庭颓败破落,混乱不堪的情状和盘托出了。

板书:生活细节(投影:细节描写),这是我们这堂课的学习重点。

四:1:好端端一个家庭,弄得四分五裂,面对这样的变故,满含怎样的感情?2:能否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板书:悲3:他的悲哀仅仅是由于家道中落吗?否。

他又追忆起了逝去的亲人――母亲、祖母、妻子。

五:回忆母亲、祖母、妻子,同样也是选取日常生活中一些平淡的事,通过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他深挚的感情。

1:自由朗读“家有老妪”,┉“令人长号不自禁”2:这些细节描写,你最欣赏哪一处?母亲a.“某所,而母立于兹。

”首先造成一种触景伤情的气氛。

b.借老妪之口说出“儿寒乎?欲食乎?”的关切话语,把母亲在世时对孩子关心爱护、问寒问饥的神情形神毕肖地表现出来。

2《项脊轩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项脊轩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2《项脊轩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高中语文选必下《项脊轩志》教学目标感知作者在轩中的人、事、情;2.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3.理解本文“事细而情深"的特点,体悟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功业未成的感慨;4.体会本文及作者以平淡中见真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作者在轩中的人、事、情;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及作者以平淡中见真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归有光(1507—1571年),江苏昆山人,明朝散文大家,其文上承唐宋八大家。

归有光所作散文朴素简洁,叙事细腻,以情动人,时人称其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又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

今天我们学的《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四段写于归有光18岁时,大约在他丧母十年后,通过写项脊轩来回忆母亲那二三事;最后两段写于归有光33岁时,是在他丧妻魏氏四年之后,在这十五年里,归有光是如何度过的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

(二)任务一:阅读文本,梳理作者所写的生活琐事【提问】阅读第1段,作者对项脊轩作了哪些修葺?修葺前后有什么变化。

【明确】1.修了一下屋顶,解决渗土漏雨的问题;2.辟窗砌墙,解决屋里昏暗的问题;3.杂植兰桂竹木,解决环境破败的问题,增加一点雅趣。

修葺前:破败,漏雨,昏暗;修葺后:幽静、优美。

【提问】阅读第2段,作者写自己住在项脊轩时经历了哪些事?【明确】1. 诸父异爨(分家);2.乳母的追忆(忆母);3.祖母的激励(忆祖母)。

【提问】阅读第3段,作者在这一段写了一件什么事?包含哪些情感?【明确】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和项脊轩免于火灾。

透露出作者埋头苦读、实现理想的期望。

【提问】阅读4、5段,这一部分是作者的补记,补叙了哪些事?【明确】1.婚后:时至轩中,转小妹话。

(喜)2.妻死后:室坏不修——复葺南阁子——不常居——庭中琵琶。

(悲)(三)任务二:知人论世,理解作者“喜"与“悲”的内涵与情感【提问】细读第1段,作者对项脊轩只是“稍为修葺”,换句话说,只是适当的修修补补,并没有大翻新,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质变,而文本中所呈现的修葺后的项脊轩形象却不再有仄通之感、破旧之感,是高雅、幽静、自由、美好的项脊轩,而且作者的心情却有很大的不同,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明确】此时的归有光在项脊轩的心情是“多可喜”,喜在环境幽雅,喜在读书之乐,喜在读书之余的优美景色。

2《项脊轩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2《项脊轩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2《项脊轩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年级:高二教科书版本及章节:部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九课学习领域/模块:《项脊轩志》教学内容分析《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

项脊,因归有光先人所居之处——项脊泾(在今江苏昆山)而得名。

将这一书斋命名为“项脊轩”,有怀祖追远之意。

“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作者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表达了深厚的感情。

全文语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饰,淡而有味,营造出一种清疏淡雅的感觉。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至情至性:即要求学生学会体察古人的情感和生命思考,感受古文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审美体验;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对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和中华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如小鸟啄食、风移影动的景物细节,东犬西吠的场面细节,母亲、妻子动作言语的细节。

细节描写可以做到以小见大、浅处见深的效果。

归有光对“诸父异爨”感到遗憾,对重振家族的担当体现的是对家庭、家族的珍视,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文化传统的某些核心内容。

我们也可以借助我们已经读过的《乡土中国》,去探索“项脊轩"中的乡土密码。

学习者分析高二的学生,对于古代散文并不陌生,在学习古代散文方面已有一定的经验,能借助注释工具疏通文章大意,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但在散文的细节刻画方面涉及不多。

《项脊轩志》刚好着眼于生活中的细节琐事,将过去与现今连结记述,融入了作者深挚的情感。

课堂上更重要的是熏陶和感染,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借助课外阅读材料和整本书阅读的经验,感受有限的语言所包孕的无限情感,提高审美品味,在文学中找到心灵的慰藉。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前言:听起来似乎很神秘,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的教学设计。

但实际上,它的背后是教育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性思考的结晶。

本篇文章将介绍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的这个奖项,探究其获奖背后的实质性内容和深层次的意义。

一、竞赛概述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是教育部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教学科研竞赛。

它旨在发掘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不仅是荣誉的象征,也是对教育者的鼓励和支持。

参赛的学校和老师们要认真思考,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发掘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二、获奖内容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并不是为了追求视觉上的华丽和华贵。

它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奖的内容。

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明确优秀的教学设计必须具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

设计者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学习的重点,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案,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和改进。

2. 创新性教学设计需要具有创新性和个性化。

设计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开拓学生的视野,并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效果显著最终的标准是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需要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并激发他们的长期学习兴趣。

教师需要在教学评估中通过对学生的反馈来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三、获奖背后的意义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的获得,代表了教师的巨大功劳和学校的整体实力。

这一荣誉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进入学校,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

此外,获奖也可以为教师建立良好的口碑和声誉,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结语:总之,项脊轩志教学设计国家级一等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功绩和成就。

参赛的老师们必须拥有出色的教学技能和方法,融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经验。

此外,得奖更应该看重设计本身包含的内容,而非单纯的荣誉奖励。

最重要的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这也是教育工作者们最大的使命。

2《项脊轩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2《项脊轩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2《项脊轩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目标:掌握本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了解作者与项脊轩之间“多可喜,多可悲"的生活往事;2、思维发展与提升目标:诵读—鉴赏—总结—拓展;3、审美鉴赏与创造目标:品味语言,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4、文化传承与理解目标:触摸民族文化血脉,增进我们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内容,把握文章线索,了解作者与项脊轩之间“多可喜,多可悲”的生活往事;2、教学难点:品味语言,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展示一张橘子的照片。

“看到这张照片,你们会想到什么?"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背影》朱自清我们对《背影》如此深刻的原因,不外乎于其中的真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好文章应有真情其情。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项脊轩志》,一起去了解一株枇杷树背后的故事。

二、听读文章知整体1、播放名家诵读,听准字音,并标注在课文中;听读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行文中的哪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生活的感受?围绕项脊轩,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文中哪一个场景或者哪一句话最能打动你?2、整体感知三、此情可待成追忆探究活动:文中哪一个场景或者哪一句话最能打动你?活动流程:当一名小作家,写出触动心灵的场景;(要求:请以归有光的身份,以“忘不了——忘不了——"的句式,写一段文字,内容忠于原文,抓住细节描绘,50字左右。

)做一名朗读者,读出琐事中的深情;做一名评论员,品析细微处的深意。

四、平常微事见真情(做一名评论员,品析细微处的深意。

)1、《项脊轩志》写母亲: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

《高二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二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二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高二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二项脊轩志》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一)学习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技巧。

(二)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难点重点(一)课文第1段里,写了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小屋的眷恋之情。

说说作者这种深挚的感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分析:明人王锡爵在《归公墓志铭》中说,归有光的散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怛(“惨怛”,忧伤,痛苦。

“怛”读dá)之思溢于言语之外”。

究其原因,归有光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因此,读他的文章,往往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抒情气氛。

课文第1段,写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景象,略前而详后。

项脊轩原是陈年旧屋,又小,又破,又漏,又暗,简直不堪人居。

但作者对它却很有感情。

首先,修葺之时,不但“使不上漏”,而且“杂植兰佳竹木于庭,旧时栏媚,亦遂增胜”,着意对书斋周围的环境加以美化。

其次,修葺之后,作者“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满架的书都是“借”来的,说明作者当时处境之清寒,但他寒窗苦读,似有无穷乐趣。

正因为作者具有高洁的情操,所以他能够从朴素的环境中看到无穷诗意。

白天,“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在他笔下的庭院显得多么幽静,多么迷人!如是“三五之夜”,则“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正是诗一样的语言,画一样的意境。

皓月当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墙上,错落有致,别具情味。

微风过处,顿见光影摇动,但闻幽香阵阵,更觉心旷神怡。

这里作者写的是景,但景中含情。

从作者笔下那“珊珊可爱”之景,读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项脊轩那种深挚的眷恋之情。

(二)课文第2段记叙了母亲哪几件往事?这些事情是怎样串连起来的?回忆起这些琐事,为什么会“语末毕,余泣。

妪亦泣。

”呢?分析:这一段里一共记叙了母亲两件琐事:一是母亲当年曾经来过轩中,二是大姊在老姬怀中呱呱啼哭,母亲闻声赶来问饥问寒的情景。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 课时设计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  课时设计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课时设计课型:新授课教学思路:文言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逐字讲解,则把文言课变成了语法课。

如果从鉴赏的角度去学习文言文,则很多学生对文章不甚了解。

如何将学习文言知识和赏析文章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长期困扰一线教师的问题,本教案作以下尝试。

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诵读品味文章细节描写,理解本文选取日常琐事和平凡场景并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写感情的特点。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2.品读细节描写,学习本文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合作探究,学习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特点。

2.体会本文笔墨清单而情意缠绵动人的写作特色,感受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和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

3.深刻感受作者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引起学生共鸣;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中从琐事中品味“人情美”。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分析法、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文贵情真,而要以真情打动读者,千万次的竭力呼唤,不及一次真实的体验。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于表达真情实感方面为我们树立了完美的典范。

今天我们继续一起品读这篇发自心灵深处的至情散文。

二、基础知识复习检测1、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从上面,名词作状语)2、妪每谓余曰(经常)3、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到处,处处)4、吾妻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5、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农历十五明月(照亮)半截墙壁)三、研读文章,品味至情黄宗羲评价归有光说:“予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

”清代散文家姚鼐也说:“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云疏淡。

”也就是归有光善于选择平凡小事,平凡场景,用平淡的语言来表现细腻而真挚的情感。

那么,作者选取了哪些平凡场景和生活琐事,又抓住了哪些细节来抒写心中悲情的?请同学们结合下面问题,讨论交流。

2 项脊轩志(二)-一等奖创新教案

2 项脊轩志(二)-一等奖创新教案

2 项脊轩志(二)-一等奖创新教案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第三单元《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掌握文言词句,积累文言知识;2. 深入研读文章,围绕“四悲”梳理文章内容,揣摩文章情感。

3. 深入感知“志”这种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散文的特征,品鉴细节写,体悟深沉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问答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上节课我们已经梳理了文章脉络,明确了文章主要围绕着“一间书斋、两种情感、三位至亲、四件悲事”行文,并且仔细研读了“一悲”诸父异爨,深切体会到了大家族家道中落的悲伤。

(悲何事?悲何情?一悲诸父异爨家道中落二悲先妣问儿三悲大母赠笏四悲回忆亡妻)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填表格的方式,对文本的四件悲事进行深入解读。

四件悲事悲何事,梳理文章内容;悲何情,揣摩文章情感。

以“一悲”为例,悲的事是“诸父异爨”,背后深蕴的是“家道中落”的悲情。

二、课文研读(一)研读第2 段,疏通文意朗读第2 段余下的文字,尝试完成“二悲”“三悲”表格的填写。

1. 先来看“二悲”,共有6 句。

首先解决重点文言现象:老妪:老妇人。

大母:祖母。

乳:用乳汁喂养、哺育(名作动)。

先妣:亡母。

抚:对待。

每:常常。

而:你的。

兹:这里。

而:表修饰。

以:用。

门扉:门扇。

其次疏通本层文意。

这一层次,借老妪之口回忆亡母,写得真切感人,可概括为“先妣问儿”。

问题:为何不直接写母亲的音容笑貌,而要通过老妪之口呢?明确:理由如下:一、归有光8 岁丧母,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没有什么印象。

从老妪的角度写,会更真实。

二、与上一层次相同,细节写最为动人。

娘“扣扉问儿”的姿态、嘘寒问暖的话语,通过老妪之口,寥寥数笔加以勾勒。

虽尽是生活日常,但平淡处,最关情,惟妙惟肖地勾勒出一个温婉慈爱的年轻母亲形象,闪耀着母性的光辉。

总结:“二悲”,悲事是“先妣问儿”,悲情是“幼年丧母”。

2. 再来看“三悲”,共有4 句。

首先解决重点文言现象:束发:男子15 岁成童,女子15 岁及笄成年。

《项脊轩志》教案(第二课时)

《项脊轩志》教案(第二课时)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上海市奉贤中学张培培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归有光的相关文学常识,初步了解其作品的独特风格;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通过诵读、品味重点语句来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采用合作、探究、自主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感受作者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引起学生共鸣;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中从琐事中品味“人情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从细微中从琐事中品味“人情美”。

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每逢周末,同学们都急切地收拾自己的书包,热切盼望回到自己温馨的家中,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其情悠悠,其乐融融。

可是,当这份欢乐、这份热闹一旦离去,当你的周围不再有一点人声,当那如血的夕阳拉长你瘦长的影子,撕扯着你孤独的心灵的时候,你会无比悲伤地追忆那已逝的欢乐和热闹。

常人如此,情感丰富的作家更是体会颇深。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为我们深刻地诠释了这种情感。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接触了这篇文章,重点疏通了文意,下面先做检测一下大家对本文文言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PPT展示)(二)、品读鉴赏1、老师范读课文。

2、纵观全文,作者多次修葺这一丈见方的项脊轩,足以体现作者对其深深的眷恋之情,文中有一句话足以概括作者何以如此眷恋项脊轩的原因,请同学们找出来。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

3、分析作者的“可喜”“可悲”之情:A、可喜之处:散读第一节。

思考:作者居住在项脊轩中,究竟有哪些“可喜”之处?(1)破旧的小轩经作者修葺后环境幽雅,静谧宜人。

修葺之前的项脊轩是怎样的?——小,旧,破,漏,暗。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

项脊轩志教案一等奖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重点字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文言文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2.自主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针对学生阅读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答。

3.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志”“项脊轩”“悲”等。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等。

4.感悟作者情感(1)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语句。

(2)分组讨论,分享对作者情感变化的理解。

5.课堂讨论(1)讨论课文中的经典语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

(2)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

6.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提到的历史人物,如文天祥、岳飞等。

(2)分享关于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分析课文、感悟作者情感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提高了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感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时间把握不够,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注意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六、附录:课文原文项脊轩志昔余居于此,屋如舟,舟如屋。

余既为此志,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余既为此志,而又自为之序,使后人得以观之,亦足以传之。

余既为此志,而又自为之跋,使后人得以观之,亦足以传之。

项脊轩,余之幼时所居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以为次。

《项脊轩志》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项脊轩志》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9.2《项脊轩志》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项脊轩志》课标分析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结合注释读懂文章内容;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体味其中的真挚情感;学习借助细节描写抒发感情的写法,感受亲情的可贵与美好。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朗读和合作探究,感悟文章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借助细节描写抒发真情的写法。

教材分析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意在让学生集中阅读经典作品,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综合选择了从西晋到明中期的六篇古代散文,体式变化多样,也略有“古代散文史”的模样。

本单元所选古代散文作品都是“事”“情”“理”融为一体的佳作,在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的“精神内涵、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方面都有着突出的表现。

作为一个归结性的单元,古代散文的诸体皆备是题中应有之义。

本单元的选文分“表”“志”“序”“辞”“传”“记”六种,基本涵盖了中学生常见的古代散文体式。

《项脊轩志》借记物以叙事、抒情,在描述项脊轩景物变迁的同时,以简洁的笔法记述自己在其中的生活以及与亲人朝夕相处“多可喜,亦多可悲”的往事,表达了自己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深怀念,把一段悲喜交加、令人感喟不尽的人生呈现在这个“室仅方丈”的微缩舞台上。

全文以平淡的词句、平静的笔调描述平凡的往事,令读者感怀想,偶尔一两句抒情点染,就会打开他们的情感闸门,使其受到深深的感动。

正所谓“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是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
苏教版必修五执教者:洪春燕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思路
《项脊轩志》是苏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此情可待成追忆” 中的一篇古代散文。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

本文以项脊轩为情感的触发点,以“多可喜,亦多可悲”为情感线索,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琐事的记叙,表达出浓浓的亲情和作者对亲人深切的思念,这正是一篇体现本单元教学重点的典范之作。

所以我把本文第二节课的教学重点设计为:学习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设计为:体会作者于琐事中蕴含的浓浓亲情,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懂得感恩。

(二)设计理念
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激发写作欲望。

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在第一课时学生已了解作者生平和扫清阅读障碍的基础上,我把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2、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作者于琐事中蕴含的浓浓亲情,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学会感恩。

二、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在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针对学生实际,传授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正确方法,即在已经扫清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要求筛选和归纳信息,把握文章结构,然后再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入探究,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指导写作实践。

2、具体采用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

3、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想象、质疑创新、尽情展现。

三、教学过程
了推开门时,亲人间那个深深、深深地拥抱。

这,就是亲情的力量。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项脊轩志》,去体会那语言文字背后的沧桑、辛酸与浓浓的深情。

点,又从实际
出发,激发学
生的阅读兴
趣,从而顺利
地导入新课。

思,又要激发学
生对文本的阅读
兴趣,为本文的
教授创设相应的
情境和氛围。

感知课文理清结构理清结构,梳理脉络。

明确:
1)第一段,主要写项脊轩修
缮前后的不同情况以及作者在
这里生活读书的情趣。

2)第
二段承上启下,“多可喜”
承上,“多可悲”启下。

重点
写悲情。

3)第三段叙写小轩多次遭火未
焚之事,是“悲”的进一步补
充。

4)四、五两段是补记,写婚后
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


者把妻生前来轩的情趣与妻死
后“室坏不修” 的悲凉相对
比,更以“亭亭如盖”的枇
杷树,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
怀念之情。

指导学生
筛选、提炼信
息的方法,抓
重点字词句。

理清文章脉
络。

培养学生归纳总
结的能力。

在讲析过程中要
运用讨论式给予
适当的点拨;及
时给予鼓励,让
学生享受成功。

深入探究1、体味作者文中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

明确:多可喜,亦多可悲(承
上启下)
2、品读文本,赏析本文的艺术
特色,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
的亲情。

请从文中找出你所喜
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小组自
行选段,诵读体会,探究交
流。

)明确:(1)细节描
写有了细节的铺垫才有感情
的积聚母亲—扣扉问食—慈爱
祖母—至轩过余—怜爱期望亡
妻—凭几学书—恩爱
归宁妹语
多形式朗读,
在读中体悟情
感,学生采用
合作探究的方

按《课标》要
求,突出学生
的主体性,让
学生自主感
悟,自主表达
因此以上环节特
别使用了“说说
你的理解”“谈
谈你的看法”等
提问方式,让课
堂焕发无限生
机;教师则引导
学生积极品味语
句,分享感悟,
使学生充分体会
到了亲情的可
贵,突破了教学
难点。

四、结束语
著名诗人汪国真在一首诗中曾说:“不是苦恼太多,而是我们的胸怀不够开阔;不是幸福太少,而是我们还不懂得生活” 同学们总觉得生活太平淡,没有什么事情能感动我们的心灵,所以在写作中总是无话可说。

其实并不是生活乏味,而是我们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和善感的心灵,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细细品味生活,去倾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单
项脊轩志(第二课时)
执教者: 洪春燕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把握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脉络,进而解读文章内涵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日常小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3、体会作者于琐事中蕴含的浓浓亲情,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学会感恩
、学习重点
学习从日常小事中选取典型的生活细节来表达感情的写作技巧。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于琐事中蕴含的浓浓亲情,唤醒学生对亲情的感触,学会感恩四、学习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创设情境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五、活动过程活动一:自主研习、回顾旧知
1、知人论世
(1)归有光(1506 —1571),字熙甫,号,明代(籍
贯)人。

归有光自幼苦读,九岁能属文,但仕途不顺,35 岁才中举人,其后二十余年,八次会试不第。

到60 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

黄宗羲盛赞他的散文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今之欧阳修” 。

强调真实的感情。

他的作品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的感情,风韵悠远,富有艺术感染力。

著有。

(2)志,记的意思,它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作品前部分是归有光十九岁时写成,最后两段是作者三十岁之后,给该文补写的附记。

2、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牖()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顾
.视无可置


(2)迨
.诸父异爨

(3)大母过

余曰
(4)吾妻来归

(5)吾妻归
.宁

4、感情真挚、饱满地熟读课文
活动二:文本研习、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结构。

(1)理清结构,梳理脉络。

2)体味作者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修葺()栏楯()呱呱而泣()异爨()扃
2、品读文本,赏析本文的艺术特色,体会文中所蕴含的浓浓的亲情。

请从文中找出你所喜欢的语句进行赏析。

(小组自行选段,诵读体会,探究交流。


活动三、小试牛刀,练笔提升母爱如水,父爱如山,父母的爱总是以不同方式在我们身上得以表达,在生活中与我们时刻相伴。

请结合自己的经验,挖掘生活细节,写一个200 字左右的片段,着重描写细微的动作、语言、神情,使父母对自己的呵护表现得更形象、更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