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进程共22页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治的发展与完善
何勤华周小凡
内容提要民族区域自治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体规定民族区域自 治制度的基本法"改革开放!"年来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不断发展与完善!取 得 了 举 世 瞩 目 的 成 就" 文 章 重点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法的立法进程!统计了民族区域自治法落实到地方的实施情况! 最后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历史贡献进行介绍!并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进 行了阐述"
关 键 词 改 革 开 放 !" 年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法 治 发 展 与 完 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 作者简介何勤华!华东政法大学法律文明史研究院教授%周小凡!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专业硕士 生 #上海,"""!,$"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基本制度之一!而民族区域自治法治是在 我国宪法之下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保障"改 革 开 放 !" 年 来! 我 国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法 治 在 发展中不断继承创新!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一 民族区域自治法立法进程的回顾
我国民族区域自 治 立 法 进 程 随 着 %$*, 年 &民 族 区 域 自 治 实 施 纲 要 ' 的 颁 布 逐 步 开 启! 至 %$*!年宪法颁布!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在法律上已初步确立" 但是!十年 (文革) 期 间民族法制工作遭到严重破坏!直至改革开放以后!立法者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才重新开启了民 族区域自治法立法的新篇章"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内容: ①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及其职权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120个)三级。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行使一般行政地方国家机关职
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
2. 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 信与不信上: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种类上: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派别上: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时间上: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 × 4.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和基础。( )
5. 民族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 )
× 6.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三级。( ) × × 7.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
博学 严谨 合作 创新
我国是统一的 多民族国家
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
符合国情的民 族区域自治
我国的民族关系、形成原因及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含义及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作用、要求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的宗教 政策与法律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 域自治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我国的宗教政策 与法律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政策
考点一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记一记 背一背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 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 A、含义 B、依据 C、表现 (2) 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 A、含义 B、重要性 (3) 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根本原则) A、含义 B、原因
(4) 三原则之间的关系──互相联系、不可分割
单元线索:
人民当家作主 (制度保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项基本原则 民族政策 二大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宗教政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大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一“根本”、三“基本”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本 国家性质 质
政治协商制度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
(最根本要求: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公民、政府、人大、中国共产党、 政协 五大主体:
考点二
1、我国的宗教(概况)
我国的宗教政策
记一记 背一背
2、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
(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①地位: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②含义
材料:目前,许多国家、地区冲突都与民族和宗 教问题有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我国又 有多种宗教并行流传。但我国相对于这些国家、 地区而言,在民族和宗教问题上可以自豪地说: “风景这边独好。” 请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回答:我国在民族和宗 教问题上为什么能做到“风景这边独好”?
答案:(1)新中国成立后,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的 阶级根源被铲除,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形 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民族政策,坚 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促进了新型民族关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状况也发生了根本 的变化。我国实行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 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 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团结了广大信教群众 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中国民族法制建设历程
中国民族法制建设伴随着我国民族事务治理的法治化进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载着不同的历史任务,在新时期更展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
梳理民族法制建设的历史进程,展现成就、展望未来,有利于在法制框架下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利与合法权益,提高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能力。
民族法制建设的初步创立时期(1949-1953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于1954年,在之前,由全国政协代行国家权力。
这一时期的立法,从中央到地方的多级主体均或多或少享有立法权。
中央一级,享有立法权的主体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
地方一级,享有地方立法权的主体包括大行政区的人民政府委员会、省人民政府、直辖市、大行政区辖市和省辖市的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以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这一时期,关于民族方面的立法首先是1949年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
《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在成立初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族、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在仅有的七章篇幅中,单列“民族政策”一章,并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这是宪法性法律文件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最初确认,构成了新中国民族立法的法律基础。
其次,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专门法律。
1952年8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批准了政务院125次政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
《实施纲要》是对《共同纲领》原则规定的具体化,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出了具体而全面的规定。
此外,这一时期由政务院出台的一系列的指示、决定和命令,对于民族工作的法制化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有:1950年11月24日通过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1951年2月5日《关于民族事务的几项决定》、1951年5月16日《关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学霸笔记】微专题25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微专题2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2.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各族人民共同扞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各族人民共同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二、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2.特点: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巩固新型民族关系的措施(1)公民要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2)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坚持和完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4)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制度保障;(5)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6)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民主制度,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为新型民族关系提供根本政治保障。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1.民族平等原则。
(1)含义:我国各民族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2)原因: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政治基础。
(3)表现:①各民族在政治权利、社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
各民族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以平等的地位参加国家和本民族事务的管理。
少数民族参加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最有效形式。
历届全国人大都有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从第三届开始,已确认的少数民族都有了全国人大代表,而且少数民族代表所占代表总数的比例,都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
高中政治必修3《政治与法治》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品课件)
群众、为一种信仰,有完整的经典、 封建迷信活动没有教义、教规和戒律,没有正
教义、教规、正式的组织、神职人员、 式的组织,没有固定的信徒,也没有固定的活
教徒和固定的活动场所及一定的宗教 动场所
制度
宗教的社会作用从人类社会总过程看,
依法管理 宗教事务
①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宗教 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②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和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国家 有必要对宗教事务依法进行管理
①我国的宗教采取 自治、自传、自养 的方针,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 坚持独立自主自 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6.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县、自治乡三级。( ) 提示 ×。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7.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和司法机关。( ) 提示 ×。自治机关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不包括司法机关。
8.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和基础。( ) 提示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
对社会
封建迷信则完全是妖言惑众,破坏社会生产、
消极作用是主要方面,但还存在对社
的作用
妨碍社会正常秩序和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
会积极作用的一方面
1.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结构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 提示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2. 我 国 行 政 区 域 的 类 型 包 括 一 般 行 政 地 方 、 民 族 高 度 自 治 地 方 和 特 别 行 政 区 。 () 提示 ×。我国行政区域的类型包括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 区。
2022北京高一(下)期末政治汇编: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章节综合
2022北京高一(下)期末政治汇编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章节综合一、单选题1.(2022·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我国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和民族智慧的结晶。
若围绕“少数民族非遗的传承与发展”主题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以下合理的是()①设立少数民族非遗产业示范基地,以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的法治化进程①推动少数民族非遗项目列入保护名录,以实现各民族人民平等享有文化权利①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为各民族文化发展繁荣提供物质保障①行使文化管理自治权,把非遗的传承与发展纳入文化惠民工程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2022·北京平谷·高一期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走过了辉煌的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建立了历史的功勋。
人民政协的职能是()①政治协商①民主监督①民主议政①民主团结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2022·北京大兴·高一期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完成下面小题。
3.一位民主党派前中央领导人曾说,多党合作好比是交响乐团,在作曲的时候,大家都可以提意见,各民主党派都应积极参与,最后公认由中国共产党博采众长来定谱。
此外,乐团里有大提琴手、小提琴手等几十上百个演奏家,人们各有专长,各有其职,但如果各行其是,乐团就无法奏出和谐、动听的乐曲,关键是要有一个统一的指挥。
演奏多党合作这部“交响曲”的指挥就是中国共产党。
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是()①执政党与参政党的关系①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①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①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4.70多年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走过了辉煌的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建立了历史的功勋。
人教2011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五课 我国基本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_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新课标要求(一)知识目标1、识记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了解自治机关和自治权。
3、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二)能力目标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坚持了从实际出发,适合我国国情。
让学生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历史、地理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学生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育学生理解并拥护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而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具有显著优越性。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重要的国情之一。
在处理民族问题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这一民族关系的形成,与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分不开的,下面就学习我国的民族制度问题。
(二)进行新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点评: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可以看出,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法律形式保障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有重要意义。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师活动:阅读教材内容,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实例,思考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言1、含义: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02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13课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课时训练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围绕革命中心任务,结合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提出了实行民族自治的思想。
这表明( )A.民族区域自治实践不断拓展B.民族民主革命重心实现了转移C.党内的“左”倾错误已被清除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新成果,可知长征发生于1934—1936年,这一时期尚未进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践,故A 项错误;B 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党内的‘左’倾错误已被清除”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 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围绕革命中心任务,结合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提出了实行民族自治的思想”,可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故D 项正确。
2.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下列文献体现了这一政策( )C.适度灵活的原则D.因地制宜的特点,可知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不断完善,最终形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 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历史传统,排除A项;题干材料与适度灵活无关,排除C项;题干材料没有说明因地制宜的特点,排除D项。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央人民政府与地方人民政府间职权的划分,应按照各项事务的性质,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以法令加以规定,使之既利于国家统一,又利于因地制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符合这一规定的制度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利于因地制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可知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B项。
4.周恩来在《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我们反对两种民族主义,就是既反对大民族主义(在中国主要是反对大汉族主义),也反对地方民族主义……一方面,如果在汉族中还有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态度的话,发展下去就会产生民族歧视的错误;另一方面,如果在兄弟民族中存在地方民族主义的错误态度的话,发展下去就会产生民族分裂的倾向。
政治必修课件第三单元第八课课时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2.我国民族关系、民族原则与民族政策的关系 (1)区别: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逐步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基本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 政治制度。
第二十六页,共49页。
第八页,共49页。
02 合作(hézuò)探究
第九页,共49页。
探究活动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情景:2019 年 1 月 10 日,在西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自 治区主席齐扎拉作了《2019 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充分肯定了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与取得的巨大成就。
自 1965 年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得到充分 保障。在过去 50 多年的时间里,西藏走完了人类社会通常需要几百年甚至上 千年才能走完的历程,西藏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谱写了人类历史上 波澜壮阔的新篇章。
第十九页,共49页。
提示:(1)自治权。 (2)自治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 (3)西藏把地方立法和民主建设有机结合,促进民族自治发展。 (4)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统一。
[答案] D
第二十页,共49页。
提示 答案
探究活动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情景:毛泽东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工人阶级领导的以 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政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 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等,是历史地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受到人民拥 护,必须坚持。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
的 。 历 史 特 点 是 __□1_0_统__一__的__多__民_族__国__家____ 的 历 史 传 统 , 现 实 情 况 是 “__□_1_1_大__杂__居__,_小__聚__居_______”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 成的__□_1_2_相__互__依_存_____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化基本历程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化基本历程[摘要]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中国模式”,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特殊的政治制度,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一步步走向完善,并成为当前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民族区域自治一步步走向规范化、法制化。
[关键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化;基本历程1947年5月1日我国成立了第一个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长足发展,一步步走向法制化轨道,有效地保障了民族区域自治的稳定发展。
一、1949年至1957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法制化的开端建国前五年,与我国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相适应,民族区域自治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法制上取得了满意的答卷。
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审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均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1)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纲领在“民族政策”中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出了初步规定,把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载入其中,如其第51条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
”(2)总之,《共同纲领》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在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民族区域自治走向法制化的轨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共同纲领》的指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范围内有序开展,截止1952年6月,“全国已建立各级民族自治区共130个,自治区内少数民族人口约计450万人”(3)。
随着条件的成熟,人们逐渐认识到有必要出台一部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专门法规,以保障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序发展,正如乌兰夫同志在《关于的报告》中所说:“在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过程中,大家都感觉到需要有一项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规,以便根据这一法规在全国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都把自治区建设起来,把共同纲领的民族政策在一切自治区正确地贯彻下去。
7.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例3.1981年,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 会从西藏少数民族历史婚俗等实际 情况出发,通过了《西藏自治区施 行的变通条例》,将《婚姻法》规 定的男女法定婚姻分别降低两岁。
D、文化管理自治权
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医疗,农牧 民子女上学实行免费吃住等 政策.据统计,西藏自治区成 立以来的近40年间,西藏财政 支出共计875.86亿元,其中的 94.9%来自中央补贴.近十年 来,共计援藏干部2000多人, 援助资金及物资101.66亿元 (不含中央同期的117个援建 项目的资金).
怎样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 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 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自己的历史特 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①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的历史传统。②“大杂居,小 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③各民族在 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 系。
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确保新型民族关系的 基本政治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各自治机关 C ①是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 ②享有独立的立 法权 ③依法管理内部事务 ④依法行使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 择,体现在 D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大杂 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③各民族在长 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④我国 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民族自治地方的核心内容——自治权
(1)自治权的含义: (2)自治权的内容: 4.怎样理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 的必然选择?
三者有何不同?
深圳经 济特区
西藏民族 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中政治《政治与法治》(统编版必修3)
本节目录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6.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一目 第二目 第三目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民族概况:P59中1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者56个民族。 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聚居形成的命运共同体。
1、民族概况:P59中1 2、民族格局特点: 多元一体。P59中2 3、各族人民的贡献:P59中3 (五个共同)
4、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 5、我国的国家结构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在雪域高原 探究:结合教材和视频,思考我国民族关系为什么好?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注意:监察机关(监察委)和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不属于自治机关
二二、、符符合合国国情情的的民民族族区域区自域治自制治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内容:(是什么)P62上
③自治权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主要有以下权力
依法制定自 治条例和单
行条例
依法管理地 依法自主地安排和
方财政的自 管理地方性的经济
坚持独立自主 自办原则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2.我国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高中思想政治_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探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阐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认同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教学目标学习目标一: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明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民族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学习目标二:通过情境分析,归纳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澄清误区,全面深刻理解民族区域自治。
感受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
学习目标三:通过自主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究,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增强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同感,实际行动中主动承担起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的历史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难点: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四、教学方法调查法:课前学生通过上网、图书馆查阅资料,展开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调查研究,充分参与实践,参与生活。
小组合作探究法:围绕问题,小组间进行合作探究,增强合作性。
情境探究法:教师出示情境材料与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五、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框是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七课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第二框内容。
而本框的内容是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的另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具有承前启下的作用。
(2)教材内容本框题总包括三个目题,分别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制化进程,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六、学情分析(1)针对本框在教材中是第二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关于民族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学生了解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本框的难点,通过对概念的分解加深学生的理解;(3)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国情的必然选择是本框的重点,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来突破,以老师启发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4)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同样是本框的重点,可以结合前面对民族区域自治含义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各民族绝无高低优劣之分;都 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依法平 等地履行义务。
民族三方针的关系
民族平等
政
前提条件
治
基
础
物质保证
民族团结
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 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各民族共同繁荣
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 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的必然要求。
“真” 的 分 享
>> 我国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
义 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原 根据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 因 的分布格局以及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自治地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自治机关 内
自治权
容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同心共育“石榴籽”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两会”中的 最炫民族风
议题一
——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 1.各族人民的贡献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
开拓辽阔疆域
书写悠久历史
创造灿烂文化
培育伟大精神
•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 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界
孜 藏
族
自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治
州
>> 3.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
一般行政地方 民族自治地方
特别行政区
设立目的
便于国家行政 管理而设立
是为了解决民族问 题而设立
是为了解决历史遗留 问题,完成祖国统一 大业而设立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PPT-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① 含 义 : 用 __社__会__主__义__核__心__价__值__观__ 引 领 宗 教 , 用 __中__华__优__秀__文__化__浸润宗教,不断推动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②要求:积极引导宗教与_社__会__主__义__社__会_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 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 社__会__主__义__制__度__、拥护_中__国 __共 ___产__党__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 最 __高 ___利__益_与中华民族的整__体__利__益__;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 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 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 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门要出台管理细则或指导意见,规范监督单车行业,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材料四要求企业关注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政府积极配合
往,而是强调我国的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在材料三中要求用户要增强文明意识,加强安全意识。
我国有 56 个民族,总称为中华民族,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 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 “三个尊重”: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 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 文化”、 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认 同 在国家结构形式上,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14年课件)
目 录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述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经验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未来展望
0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概述
定义与特点
01
02
定义:民族区域自治制 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 治制度,是指在少数民 族聚居地区,在国家的 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 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 自治,设立自治机关,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特点
03
统一与自治相结合
04
05
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相 结合
政治、经济、文化等多 方面的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性
01
02
03
维护国家统一
通过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有效保障了国家的统一和 民族的团结。
保障少数民族权益
给予少数民族在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自治权 ,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的 合法权益。
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面临的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不平 衡的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加以解决。
文化多样性
各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和传统 ,如何在维护文化多样性的同 时促进民族团结是一大挑战。
外部势力干预
国际上一些势力试图利用民族 问题干涉我国内政,对民族区 域自治制度构成一定威胁。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的精神,在 少数民族聚居区实施特殊的文化政策,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 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
0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 经验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设
建立和完善民族自治地方的组 织体系,包括自治区、自治州 、自治县三级地方政府。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2页的拓展空间的答案
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22页的拓展空间的答案1、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归根到底根源于()。
[单选题] *A、社会经济关系(正确答案)B、在法律上的反映C、全体人民的意愿D、统治阶级的意志2、6.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集体,如家庭、班级、学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我们生活在多个集体中②我们同时属于多个集体,每个集体都有自己的旋律③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④在不同的集体中,我们扮演相同的角色,承担相同的责任[单选题] *A.①②③(正确答案)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单选题】我国现行宪法于()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单选题] *A.1954B.1975C.1982(正确答案)D.20184、【单选题】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单选题] *A.集体主义(正确答案)B.个人主义C.整体主义D.国家主义5、在道德的功能系统中,主要的功能是()。
*A、认识功能(正确答案)B、规范功能(正确答案)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正确答案)6、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单选题] *A、社会关系(正确答案)B、人的自我意识C、生产实践D、人类的自我进化7、关于仪表的修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要注意场合和身份要扬长避短要引起全场瞩目(正确答案)要整体协调、适度有德行和才能8、15.“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这说明了()①集体在某种程度上能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③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有时也有冲突④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关注个人利益[单选题] *A.①②(正确答案)B.②④C.①③D.①④9、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于()年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明确写入宪法,标志着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单选题] *1988199319992004(正确答案)10、【单选题】()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