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钠安全知识及急救措施34页PPT
氰化钠安全知识及急救措施36页PPT
![氰化钠安全知识及急救措施36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130631133d4b14e84246879.png)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氰化钠安全知识及急救措施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e6f76eb1581b6bd97f19ead3.png)
编号:AQ-JS-03458(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Characteristics, safety measures and emergency disposal principles of sodium cyanide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特别警示剧毒固体,遇酸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理化特性白色或略带颜色的块状或结晶状颗粒,有微弱的苦杏仁味。
易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并缓慢反应生成剧毒的氰化氢气体,其溶液在空气存在下能溶解金和银。
微溶于乙醇。
分子量49.0,熔点563.7℃,沸点1496℃,相对密度(水=1)1.596,饱和蒸气压0.13kPa(817℃)。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不燃。
【活性反应】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健康危害】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氰化钠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4-二甲基氨基苯酚。
列入《剧毒化学品目录》。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氰化钠的防护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
![氰化钠的防护措施及现场急救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feeda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73.png)
2024/1/25
对操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估, 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 对现场急救设备和药品进行定期检查和 更新,确保其可用性和有效性。
15
03
现场急救处理原则与方法
2024/1/25
16
急救前准备工作
了解氰化钠的性质、 危害及防护措施,确 保自身安全。
准备好急救药品和器 材,如解毒剂、吸氧 设备、洗眼器等。
工厂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了 应急响应流程、处置措施和人员职责 ,为事故的成功处置提供了有力保障 。
专业的应急队伍
高效的协调机制
在事故处置过程中,相关部门之间建 立了高效的协调机制,实现了信息共 享、资源调配等方面的快速响应。
工厂拥有一支专业的应急队伍,队员 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应对化学事故的 专业技能和经验。
2024/1/25
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 ,如防化服、防毒面 具、橡胶手套等。
17
初步诊断与处理流程
迅速将患者脱离现场,移至 空气新鲜处。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 流动清水冲洗污染部位。
检查患者呼吸、心跳及意识 状态,如出现呼吸心跳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 吸氧。
01
02
03
04
2024/1/25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戴橡胶手套。
14
其他防护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 食和饮水。工作完毕, 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 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 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 习惯。
定期检查与评估
对氰化钠的储存、使用和处理设施进行 定期检查,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防止泄漏和事故发生。 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定期检查和更换,
氰化钠安全知识及应急处置PPT课件
![氰化钠安全知识及应急处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397e7d102de2bd96058898.png)
一、中毒后临床症状
1、轻度中毒 有头痛、头晕、乏力、胸闷、流泪、流涕、恶心、 呕吐、
呼吸困难,口中有苦杏仁味等。 2、重度中毒
除轻度中毒症状逐渐加重外,由于缺氧加重, 引起气 急、胸部紧迫感、心律不齐、烦躁不安、抽搐、意识障碍, 昏迷、血压下降,呼吸变浅,变慢以致完全停止。口服或吸 入大量高浓度氢氰酸可立即致呼吸、心跳骤停。
做好药 为中国3
二、危险特性
★ 氰化钠本身不能燃烧,与硝酸盐、亚硝酸 盐、氯酸盐反应剧烈, 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HCN的闪点为-17.8℃,自燃点为538℃, 爆炸极限为5.6-40%,剧毒。
★ 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 盐混放时,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 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HCN气体。当HCN 在空气中浓度为20ppm时,经过数小时人 就产生中毒症状、致死。
做好药 为中国4
二、危险特性
注意: 1、氰化钠与亚硝酸钠剧烈反应产生有毒氮氧化合 物气体,反应热加速易燃的氰化氢的挥发,存在 爆炸危险。因此使用时避免亚硝酸钠与氰化钠同 时加入,要间隔足够的时间。
2、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挥发出微量氰 化氢气体。因此,每次使用完毕后请务必将装有 氰化钠的所料袋口扎紧,将桶盖盖严,避免氰化 氢挥发造成人员中毒。
氰化钠安全知识及 应急处置
1
第一部分 氰化钠安全知识
做好药 为中国2
一、氰化钠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灰色的块状或粉末状结晶,有微 弱的苦杏仁气味。易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PH>7) 并缓慢反应生成剧毒的氰化氢气体。遇酸会产生剧毒、 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 熔点(℃):563.7 ★ 沸点(℃):1496 ★ 相对密度(水=1):1.60 ★ 禁忌物:酸类、强氧化剂(亚硝酸钠)、水。
氰化物中毒急救培训课件
![氰化物中毒急救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9995799e3143323868937d.png)
给中毒者吸入亚硝酸氰化异物中戊毒急救酯培训。
24
急救药品-亚硝酸异物 酯吸入剂的使用
➢将两支(0.2ml/支)亚硝酸戊酯吸入剂在纱布里压碎, 然后拿到患者鼻前。
➢每次持续15~20秒,每2-3分钟重复一次。
➢每6分钟换一次新的亚硝酸戊酯吸入剂,总量不可超过 1-1.2ml(5-6支)
➢使用过程中须密切观察患者血压,若降至80/60mmHg, 请停止使用亚硝酸戊酯吸入剂。
氰化物中毒急救培训
25
口对口人工呼吸
原理:空气中氧气含量在 21%左右,健康人 平静呼吸,呼出的气体,氧气含量 16% 左 右。
口对口人工呼吸时,救人者深吸一口气, 然后吹入病人的口腔内。救人者吹入病人 口腔内的气体中氧气含量 18%。
氰化物中毒急救培训
26
步骤
1、充分打开气道 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用手抬高患者下颌,使下颌角与 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
毒剂名称 中毒途径 致死剂量(mg/人)
氢氰酸
口服
50~100
氰化钾
口服
150~200
氰化钠
口服 氰化物中毒急救培训
150~250
13
氰化物的毒性资料
人对空气中不同HCN浓度的反应(估计): 1ppm=1mg/m3
HCN(ppm)
持续吸入时间和反应
0.3
8小时容许浓度 。
1.2
最高容许浓度。
10
最高容许浓度(美国) 。
记住,只有医生才能宣布中毒者死亡。在这发生 之前,要采取一切行动抢救中毒者。由于对突发 事件快速反 应的需要。
氰化物中毒急救培训
35
苦杏仁成人服40~60粒,小孩服10~12粒,可 中毒或死亡;
氰化钠培训
![氰化钠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864fdb3c0912a21614792928.png)
氰化钠理化性质 氰化钠应急急救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 微弱的氰化氢气味。 熔点: 563.7 ℃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 乙醚、苯。 主要用途: 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 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 有机合成工业。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酸类、强氧化剂、水。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
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加入强碱性次氯酸盐,反 应24小时后,再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 24小时后,再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 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对少量皮肤接触, 分钟。 动清水冲洗15分钟。对少量皮肤接触,避 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 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注意患者保暖并 且保持安静。吸入、 且保持安静。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 质可引起迟发反应。 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 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 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 浴和洗眼设备 .
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 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紧 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 吸器。
个体防护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 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 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车间应配备急 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 救。
急救措施
•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 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分钟。 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 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可用单向 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必 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 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立 即就医。 即就医。 食入:误服者用1 5000高锰酸钾或5 食入:误服者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 酸钠洗胃。立即就医。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氰化钠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氰化钠](https://img.taocdn.com/s3/m/1adf866c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a2.png)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氰化钠氰化钠化学式为NaCN,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易潮解,有微弱的苦杏仁气味,易溶于水,易水解生成氰化氢,水溶液呈强碱性,用于基本化学合成、电镀、冶金和有机合成医药、农药及金属处理方面作络合剂、掩蔽剂,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
(一)理化性质(二)危害信息1.危险性类别氰化钠属于危险化学品中的第6 类第6.1 项毒性物质,火灾种类为丁类。
2.火灾与爆炸危险性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剧毒的氰化氢气体。
3.健康危害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人口服氢氰酸0.06g或者氰化钠0.1~0.3g即可死亡,中毒初期的症状表现为面部潮红、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头痛和头晕,然后出现焦虑、木僵、昏迷、窒息。
进而出现阵发性抽搐、抽筋和大小便失禁,最后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骤降最终导致死亡,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
(三)事故类型特点1.易造成人员中毒氰化钠是一种剧毒物质,在发生泄漏后,能够通过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进入人体,对呼吸酶有强烈抑制作用。
2.严重污染环境其与水作用产生的氰化氢对大气、水域及土壤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环境生物尤其是水生物会造成严重危害。
3.可引发燃烧爆炸氰化钠自身不燃烧,但遇潮湿空气或与酸类接触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甲类),其爆炸极限为5.6%~40%。
与氯酸盐、硝酸盐等接触会剧烈反应,引起爆炸燃烧。
(四)典型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泄漏事故处置程序及措施(1)侦察检测①通过询问、侦察、检测、监测等方法,测定风力和风向,掌握泄漏区域泄漏量和扩散方向等情况。
②查明事故泄漏地点、泄漏量、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时间、泄漏地点周边情况等。
③了解事故单位已采取的处置措施、内部消防设施配备及运行、先期疏散抢救人员等情况。
④查明警戒区内重点单位情况、人员数量、电源、火源及道路交通情况,掌握现场及周边的消防水源位置、储量及给水方式。
氰化钠理化性质危险有害特性及应急防护措施
![氰化钠理化性质危险有害特性及应急防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3efc25e7852458fb770b56d4.png)
LD50:6.4mg/kg(大鼠经口)
对人体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服或经皮肤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储运条件:容器必须密封,宜专仓专储,并保持干燥。远离火种热源。切忌与酸类混储混运。应与碱类氨化合物等分开存放。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MPa):
相对密度(空气=1):
燃烧热(KJ/mol):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危险性
燃烧性:不燃
燃烧分解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闪点(℃):
聚合危害:
爆炸下限(%):
稳定性:稳定
爆炸上限(%):
最大爆炸压力(MPa):
引燃温度(℃):
禁忌物:酸类,强氧化剂,水
危险特性:不燃。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氰化钠安全知识及急救措施
![氰化钠安全知识及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7be792dcc1755270722086c.png)
做好药 为中国
五、现场的应急灭火
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 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 氢气体。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可用水、 黄砂、干粉灭火器扑救其它物品,切忌冲入氰化钠火灾现场 中, 以防止毒水流淌,造成大量中毒。
氰化钠安全知识及 应急处置
第一部分 氰化钠安全知识
做好药 为中国
一、氰化钠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白色或灰色的块状或粉末状结晶,有微 弱的苦杏仁气味。易溶于水,溶液呈弱碱性(PH>7) 并缓慢反应生成剧毒的氰化氢气体。遇酸会产生剧毒、 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 熔点(℃):563.7 ★ 沸点(℃):1496 ★ 相对密度(水=1):1.60 ★ 禁忌物:酸类、强氧化剂(亚硝酸钠)、水。
做好药 为中国
二、防范措施
1、加强通风
经常检查通风装置是否完好,是否处于开启状态,检查 风速表流量是否符合要求,关闭门窗检查压差表是否完好, 保证作业现场有效通风。
2、有毒气体浓度检测
经常检查HCN在线检测系统处于完好状态,杜绝擅自停 用或人为破坏。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和维修。
做好药 为中国
二、防范措施
做好药 为中国
二、危险特性
注意: 1、氰化钠与亚硝酸钠剧烈反应产生有毒氮氧化合 物气体,反应热加速易燃的氰化氢的挥发,存在 爆炸危险。因此使用时避免亚硝酸钠与氰化钠同 时加入,要间隔足够的时间。
2、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挥发出微量氰 化氢气体。因此,每次使用完毕后请务必将装有 氰化钠的所料袋口扎紧,将桶盖盖严,避免氰化 氢挥发造成人员中毒。
返回
做好药 为中国
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652054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0.png)
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氰化钠,别名为氰钠,分子式为NaCN,是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的固体,有强烈的臭味,是一种危险的有机物。
氰化钠可导致一系列有害影响,如中毒、呼吸困难、心跳不稳等。
本文将探讨氰化钠的特性及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特性物理特性•外观:白色或微黄色粉末或固体•气味:有臭味•密度:1.60 g/cm³•熔点:563 °C•沸点:1496 °C化学特性•氰化钠是一种有机金属盐,具有很强的毒性。
•氰化钠可以被水解,生成氰化氢,并释放出大量热量。
•氰化钠是一种良好的氧化剂,它能与许多物质反应,甚至与硝酸银反应产生爆炸。
安全措施防范措施•氰化钠是一种危险的有机物,操作前需慎重考虑。
•工作场所和设备应该保持干燥,避免受潮和水分。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系统化培训,熟悉氰化钠的特性和危险性,掌握正确操作方法。
•在操作时需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防护面罩等。
应急措施•在氰化钠泄漏时,应立即停止所有点火源,并保持远离现场,防止喷溅。
•所有可能受到氰酸盐影响的人员必须尽快撤离现场并接受医疗保健。
•可能受到氰化物污染的设备和物品应尽快清理。
•协调有关的政府机构和专家组织执行氰化钠泄漏的应急处置和风险评估,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应急处置原则吞咽氰化钠时应急处置原则•立即将受害者带离现场,争取救治时间。
•如受害者不再呼吸或心跳停止,应按CPR操作流程进行抢救,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
•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氰化钠溅入眼中应急处理原则•受害者应立即前往洗眼器或自来水龙头处,用大量流动的清水彻底清洗眼睛,每分钟冲洗至少15分钟。
•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氰化钠皮肤接触应急处理原则•受害者应立即脱去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低浓度硫代硫酸钠溶液或5%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受污染的部位,然后彻底清洗。
•立即送往医院进行五一进一步治疗。
结论氰化钠是一种危险的有机物,操作前需慎重考虑。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氰化钠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氰化钠](https://img.taocdn.com/s3/m/aca5f94f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2.png)
典型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氰化钠氰化钠是一种有毒的危险化学品,其误操作或事故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针对氰化钠的应急处置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氰化钠的典型危险,以及应急处置措施。
氰化钠的典型危险:1.毒性:氰化钠对人体有较强的毒性,吸入氰化钠的气体或接触其溶液可以引起头晕、恶心、呕吐、昏迷甚至死亡。
2.易燃:氰化钠是易燃物,可以在空气中燃烧,并且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
3.腐蚀性:氰化钠是一种强腐蚀剂,可以对皮肤和眼睛造成灼伤。
氰化钠的应急处置措施:1.保护自己:在处理氰化钠的事故时,首先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和呼吸器等。
2.遏制泄漏:将泄漏源隔离,并采取措施以防止泄漏物进入下水道、水源和排水系统。
尽量采用泄漏应急处理工具和材料进行泄漏物处理,并将其放入密闭容器中妥善保管。
3.现场处理:在现场通风良好的情况下,尽可能从远离泄漏源的方向处理泄漏物。
如果泄漏物涉及火灾,必须使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火源。
4.个人防护:在处理泄漏物时,必须佩戴化学防护服、酸碱喷淋设备、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装备。
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物,不吸入泄漏物、气溶胶和蒸气。
5.清理和处置:对泄漏物进行严格的清理和处置。
如果泄漏物是固体,应使用铁锹或铲子等工具,将其铲入合适的容器中。
如果泄漏物是液体,应使用河砂、纸张或吸附剂等材料吸收,并将其收集在密闭容器中。
6.废弃物处置:将清理后的废弃物储存在安全的地方,并交由专门的废弃物处理公司进行处置。
总结起来,氰化钠是一种高毒、易燃、腐蚀性强的危险化学品。
在处理氰化钠的应急事故时,应该优先考虑自身的安全,采取措施遏制泄漏,建立现场通风系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泄漏物的清理和处置。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确保安全和卫生。
同时,在进行氰化钠的处置过程中,也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处置的合规性和可持续性。
急性氰化物中毒ppt课件
![急性氰化物中毒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983b91fe4733687f21aa63.png)
编辑版ppt
9
中毒救治
一、现场救援 二、医院内救治
编辑版ppt
10
现场救援
1.救援人员的个体防护:穿防护服,戴自吸过 滤式防毒面具,戴橡胶耐油手套。
2.救护中毒人员:呼吸道吸入中毒者,立即转 移出污染区,皮肤接触中毒者,尽快脱下受 污染的衣物放入双层塑料袋内,大量清水或 5%硫代硫酸钠液冲洗皮肤、毛发、指甲至少 20分钟;眼接触者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
搐,重者出现猝死; 3.中毒现场空气采样氰化物浓度高,食物或患
者呕吐物检出氰化物,尿硫氰酸盐升高。
编辑版ppt
8
诊断分级
1.观察对象,短期接触氰化物后出现轻度头痛、头晕、 胸闷、气短、心悸,并伴有眼部刺痛、流泪、咽干 等刺激症状。
2.轻度中毒:明显的头痛、头晕、心悸、胸闷,并有 下列情况之一者:(1)明显呼吸困难;(2)轻度至中 度意识障碍,如嗜睡、意识模糊;(3)轻度代谢性酸 中毒。
3.吸氧与气管插管人工通气:猝死者即刻心肺 复苏、气管插管及人工通气。
编辑版ppt
11
现场救援
4.建立静脉输液通道。 5. 现场应用解毒药物(用于轻度以上中毒者): (1)间断亚硝酸异戊酯吸入:亚硝酸异戊酯1-2
支放在纱布中压碎,放置在鼻孔处,吸入30秒, 间隙30秒,重复2-3次。
编辑版ppt
12
编辑版ppt
13
现场救援
6. 其他急救药物:如猝死者应用复苏药物,重 度中毒者可用糖皮质激素。
编辑版ppt
14
医院内救治
➢ 洗胃:口服中毒者,插胃管,用5%硫代硫酸钠或 清水、活性炭混合液洗胃,洗胃后用20%甘露醇导 泻。
危险化学品氰化钠安全知识
![危险化学品氰化钠安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7577750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f.png)
危险化学品氰化钠安全知识主要用途: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汲取。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吸入、服或经皮肤汲取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服50-1mg即可引起猝死。
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服有舌尖、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驰,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长期接触小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马上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马上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新鲜处,坚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对〕和胸外心脏按术,给吸入亚硝酸异酯。
就医。
食入:给足量温水、催吐,用1:5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灭火剂、干粉、砂土。
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衣,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减少飞散。
然后回收或运到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储运注意事项:容器必须密封,宜专仓专储,并坚持干燥,远离火种、热源。
切忌与酸类混储混运。
应与碱类、铵化合物等分开存放,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时要注意个人防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途中不得停留。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