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内容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1083375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3a.png)
第一章总则,拟获得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核准,并且在被核准范围内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活动时,其质量体系建立和运行方面应当满足的通用要求。
入按照本要求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时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要求第六章"检验检测实施"中的相关要求进行增减。
第二章术语和定义GB/T19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的术语和定义以外,对下述术语进行定义:〔一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wei)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是指对特种设备产品、部件创造和进口进行的监督检验;对特种设备安装、改造、重大维修进行的监督检验;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的定期检验;对特种设备产品、部件或者试制新产品、新部件进行的整机或者部件的型式试验;对特种设备进行的无损检测。
〔三法定检验:是指按国家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对特种设备强制进行的监督检验、定期检验和型式试验。
〔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是指从事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服务的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测机构包,括综合检验机构、型式试验机构、无损检测机构温和瓶检验机构。
〔五分包:是指检验检测项目中有部份检测项目委托由其他的检验检测机构承担。
第三章质量管理体系〔一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按照本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并且持续改进与其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体系文件应该传达至有关人员,并且被其理解、获取和执行。
〔二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文件化 ,并且达到确保检验检测质量和检验检测过程安全所需要的程度。
〔三检验检测机构应该描述内部组织的职责和隶属关系 ,如果检验检测机构为母体组织的一部分,还应该描述检验检测机构在其母体组织中的地位和在质量管理、检验检测过程控制以及支持服务方面的关系。
〔四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有措施保证其管理层和员工不受任何对检验检测的服务质量和检验检测结果有不良影响的、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34aa2d6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a1.png)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一、特种设备的基本定义及分类特种设备是指危险性较大、社会影响较大的设备,其安全运行关系到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特种设备可以分为固定式特种设备、流动式特种设备和非固定式特种设备。
固定式特种设备是指需要固定安装在特定场所、并在长期内具有使用价值的设备;流动式特种设备是指移动式设备,如游乐设施、电梯、大型起重机械等;非固定式特种设备是指临时性或者短期使用的设备,例如脚手架、拼装式建筑结构等。
二、因素分析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是设备与工艺、材料、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材料方面的问题很常见,不少生产企业会降低使用成本而使用劣质材料,导致设备的寿命变短,安全问题增加。
三、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1.承认生产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每一个特种设备企业都应该认识到生产质量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应该加大投入和研发,提高生产技术。
企业要树立以客户满意度为导向的质量管理理念,确保生产出的每一个设备都是高品质的。
2.确定质量控制标准针对不同的特种设备,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同时还要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3.完善质量保证措施在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等各个环节,都要重视质量保证措施。
对各个环节的质量要求,必须严格把关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程序。
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要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的全过程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应包括设备设计、生产采购、加工制造、产品检测、质量控制、设备安装、保养维修等方面的要求。
5.加强人员素质建设特种设备行业人才稀缺,要提高员工素质,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感,确保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打造。
四、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是涉及到安全和生态的重要工作,其生产质量必须受到重视。
建立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设置质量控制标准,尊重生产质量,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措施,在素质建设方面加强管理,是确保特种设备生产质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长久发展的必备条件。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86665449e314332396893cc.png)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 2007年8月8日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摹本要求 第—条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 政许可的决定》的规定,为规范: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 ( 以下简称 “质量保证体系” ) 的建立和实施,确实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控制,制定本要求。
第二条 本要求适用于特种设备 (包括原材料、部件、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 ) 制造、 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
第三条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 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结合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 按按照以下原则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且得到有效实施:( 一 )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和相应标准;( 二 ) 能够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实施有效控制;( 三 ) 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 四 )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能够独立行使职责;( 五) 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 (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 职责、权服及 各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接口明确;( 六 ) 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设置合理,质量控制系统、控制环节、控制点的控制范围、 程序、内容、记录齐全,( 七 )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范、系统、齐全;( 八 ) 满足特种设备许可制度的规定。
第四条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质量保证体系责任人员的要求如下:( 一)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法定代表人 ( 或其授权代理人 ) 是承担安全质 量责任的第—责任人,应当在管理层中任命 1 名质量保证工程师,协助最高管理者对特种设 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负责,任命各质量控制 系统责任人员,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负责;( 二 ) 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应当是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 修单位聘用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其任职条件应当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并与特种 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但是不得同时受聘于两个以上单位;( 三 ) 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最多只能兼任两个管理职责不相关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ebeca417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2a.png)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和人 员配备,明确各级人员的 职责和工作程序。
建立完善的生产、安装、 使用、维护等环节的管理 程序和方法,确保各项安 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对特种设备的生产、安装 、使用、维护等过程进行 全面监控,确保其安全性 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评 估管理效果,及时发现和 解决存在的问题,持续改 进管理方法和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的预防措施和持续改进机制有助于 及时发现和解决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降低 事故风险。
质量管理体系在特种设备3
04
05
制定特种设备安 全管理的…
确定特种设备安 全管理的…
制定特种设备安 全管理的…
实施特种设备安 全管理的…
进行特种设备安 全管理的…
明确管理工作的方向和要 求,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 性能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
总结词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
总结词
责任明确、监管有力
详细描述
电梯安全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应注重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 ,通过收集和分析电梯运行数据,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 安全隐患,提高电梯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
案例二
总结词
严格遵循标准、确保安全性能
详细描述
压力容器作为特种设备之一,其安全管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应严格遵循国家和行业标准,确保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 、安装、使用、修理和报废等全过程的安全性能。
风险评价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特种设 备的安全风险等级,为制定应对 措施提供依据。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的分类与分级
风险分类
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为机械伤害、电气伤害、火灾、爆炸等类型,以便有针对性地采 取应对措施。
风险分级
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将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优 先关注和管理高等级风险。
特种设备质量保障体系程序文件
![特种设备质量保障体系程序文件](https://img.taocdn.com/s3/m/89d6f7fc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51.png)
特种设备质量保障体系程序文件1. 引言特种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身和财产安全产生重大危害的设备。
为了确保特种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质量保障体系程序文件,以规范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和维护过程。
2. 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所有生产、销售和使用特种设备的相关方,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和维修服务提供商。
3. 质量管理体系特种设备质量保障体系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和原则,包括以下要素:- 质量目标和政策: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和政策,以确保特种设备的质量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 质量组织和责任:明确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适当的质量管理组织。
- 质量培训:对从事特种设备生产、销售和维修的人员进行必要的质量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
- 设备设计和开发:确保特种设备的设计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和安全要求,并进行必要的验证和验证。
- 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确保从供应商获取的零部件和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 生产和质量控制:建立生产过程控制和质量检验机制,确保特种设备的生产过程和成品符合标准要求。
- 文件和记录控制:建立文件和记录管理系统,确保文件和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 内部审核和持续改进: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4. 质量保证措施为了保证特种设备的质量,需要采取以下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计划:制定质量计划,明确质量检验和测试的方法和标准。
- 验收检验:对新生产的特种设备进行验收检验,确保符合技术规范和标准要求。
- 定期检测: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 技术文件管理:建立和管理特种设备的技术文件,包括设计文件、制造文件和维修文件。
- 不合格品处理:建立不合格品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和处置不合格产品。
5. 法律法规和标准依据特种设备质量保障体系程序文件的制定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特种设备安全法》- 《特种设备制造许可管理办法》-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特种设备制造单位质量保证规范》-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管理办法》6. 术语和定义- 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身和财产安全产生重大危害的设备。
TSGZ0004-2007特种设备质量体系标准
![TSGZ0004-2007特种设备质量体系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09e8a05eefdc8d376ee32ee.png)
(1)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的特性,制定有关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的材料(零、部件)质量控制的规定,包括材料(零、部件)的采购控制、材料的使用与管理等;
(2)制定材料(零、部件)采购时对供方进行有效质量控制的规定,明确对供方实施质量控制的方式和程度,并根据满足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及合同的要求,对供方进行评价和选择,建立供方的评价报告和质量记录以及合格供方名录,对于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行政许可的供方,应当明确规定供方应当持有相关的许可证书;
1.3职责、权限
在管理层中任命一名具有相应的特种设备许可项目专业知识的成员为质量保证工程师,并明确规定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明确质量管理体系责任人员以及需要独立行使与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有关活动的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且规定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之间工作接口控制和协调措施。
(4)建立适应特种设备许可项目范围和特性、具有独立行使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有关活动管理职责的质量管理体系组织;
(5)任命质量管理体系责任人员,其中包括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并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责任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各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接口;
(6)结合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的特性,在质量管理体系中设置相应的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系统,质量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环节、控制点,并对各质量控制系统的适用范围、控制内容、控制程序、质量记录进行规定;
1.4管理评审
每年至少对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满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保存评审记录。
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根据所申请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当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文件、质量记录表(卡)等。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9405d39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5.png)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1一般要求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是指生产单位为了使产品、过程、服务达到质量要求所进行的全部有计划有组织的监督和控制活动,并且提供相应的证据,确保使用单位、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及社会等对其质量的信任。
1.1建立原则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当结合许可范围的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以下原则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且得到有效实施:(1)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2)能够对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实施有效控制;(3)质量方针、质量目标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4)质量保证体系组织能够独立行使质量监督、控制职权;(5)质量保证体系人员(包括质量保证工程师、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职责、权限(以下简称职权)及各质量控制系统的工作接口明确;(6)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及相关质量控制系统的控制范围、程序、内容、记录齐全(7)质量保证体系文件规范、系统、齐全;(8)满足特种设备许可制度的规定。
1.2质量保证体系组织1.2.1组织含义生产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质量保证工程师、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有关责任人员,以及其所赋予的相应职权,构成质量保证体系组织,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质量监督和控制。
1.2.2人员生产单位质量保证工程师、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由生产单位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任命,质量保证工程师应当为管理层成员。
质量保证体系人员应当熟悉特种设备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和本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具有所负责工作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熟悉任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要求。
按照本规则附件B至附件L规定的过程控制,应当配备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质量保证工程师不能兼任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最多只能担任两个不相关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
质量保证工程师、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的学历、工作经历等应当符合相应特种设备生产许可条件的要求。
1.2.3人员职权1.2.3.1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doc
![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doc](https://img.taocdn.com/s3/m/1d8be2a9524de518964b7d98.png)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Basic Requirements of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for Manufacture , Installation , Alteration and Repair of SpecialEquipment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7年8月8日前言2006年4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特检中心)下达起草任务。
中国特检中心组织成立了起草组,在总结了近几年特种设备许可鉴定评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草案。
2006年11月,在北京召开了起草工作会议,对草案进行了研讨,形成征求意见稿。
2006年12月,特种设备局以质检特函〔2006〕69号文征求基层、有关部门、单位和专家及公民的意见,并同时提交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审议。
起草组根据社会征求到的意见及安全技术委员会专家的审议意见,进行了修改形成了报批稿。
2007年8月8日,由国家质检总局批准颁布。
本要求规范了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明确了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的基本要素和内容,建立规范、科学的具有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特点的质量保证体系。
本要求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张军、沈勇、吴综述、马殿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田锋黑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所张建华北京石化建压力管道安装评审中心张西庚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中心陈勇中国化工装备协会祖瑞先上海交通大学张晓峰大连冰山集团金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刘静北京燕山石化建安公司赵棣目录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1)附件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素 (4)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第一条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的规定,为规范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以下简称“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确实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控制,制定本要求。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三个要素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三个要素](https://img.taocdn.com/s3/m/efe2fa3b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c.png)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三个要素引言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科研、教育、服务等领域中,用于特定工作场所或特定工作任务的设备,其设计、制造、安装、改建、维修、检验、运行等均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特种设备具有工艺性强、危险性大、责任重大等特点,因此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尤其重要。
本文将主要介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三个要素:安全监督、技术管理和操作规程。
1. 安全监督安全监督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
特种设备涉及到生产安全问题,必须依法依规运行,否则将会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和损失。
因此,提高特种设备管理水平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举措。
针对这一问题,国家和各行业都建立了安全监督机构,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监测,以确保其符合安全规范和标准。
与此同时,还建立了一系列的安全监督制度和措施,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安全生产标准化评估、安全生产信用体系建设等,来推动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管工作。
2. 技术管理技术管理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特种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而由于设备本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维护和保养的技术难度也随之增加。
因此,在特种设备的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考虑设备的故障维修、维护保养、更新改造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技术管理,需要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和技术维护体系,对特种设备的技术性能、技术数据、技术标准、技术标志、技术质量等方面进行监督。
同时还应加强特种设备的技术培训,提高特种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维护和管理特种设备。
3. 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也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不可缺少的要素。
对于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来说,如何安全地操作特种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操作规程就是告诉操作人员如何安全地操作特种设备的一套规定和标准。
操作规程应包括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等方面的规定,针对每个环节的操作内容、安全注意事项、操作条件、工具器具等均应进行具体规范。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3434ef0e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b.png)
目标
提高特种设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掌 握安全操作规程,降低安全事故风险 。
原则
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注重实效性,确 保培训内容与实际操作相符合。
安全培训与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内容
涉及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安全操பைடு நூலகம்规 程、应急处置措施、事故案例分析等。
VS
方法
采用理论授课、实操演练、案例研讨等多 种形式,结合线上与线下教育资源,提高 培训效果。
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
定期对特种设备进行检查、保养、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 全性能。
特种设备的操作规范
制定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操作 人员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制度
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 案,明确应急组织、救援程序 、救援资源和救援力量等方面 的要求。
分类
根据设备类型和用途,特种设备可分为工业用设备和商用、民用 设备两大类。
特种设备的特点与重要性
特点
特种设备具有高危险性、高使用 频率、高负荷等特点,一旦发生 事故,后果严重。
重要性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对于保障人民 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具 有重要意义。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发展历程
起步阶段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主 要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评估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 和发生概率。
风险评价
根据风险分析结果,确定风险等级,为制定控制 措施提供依据。
安全风险评估的实施与监控
定期评估
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安全风险评估,确保及时发现和 解决潜在问题。
监控措施
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特种设备的运行状态和 安全状况。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3d51a4a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1.png)
•引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特种设备的质量检测与评估•特种设备的质量管理标准与规范目•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案例分析与应用录引言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特种设备按其工艺特点可分为压力容器、管道元件、阀门、法兰、密封件及紧固件、安全保护装置、气瓶、压力管道元件、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
特种设备的定义与分类特种设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建立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建立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控制设备的制造、安装、维修等过程,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实施制定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确保特种设备的质量要求和预期目标得到充分满足。
明确质量方针和目标对特种设备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确保其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
资源配置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特种设备的质量安全。
法律法规的遵守体系建立的关键要素选择具有资质和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设备的质量和交货期。
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设备验收签订详细的采购合同,明确设备的技术要求、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等条款。
对进场的设备进行严格的验收,确保设备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合同规定。
030201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定详细的安装计划和方案,准备安装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安装准备按照安装方案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设备的精度和质量。
安装过程对安装完成的设备进行调试和试验,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调试与试验设备安装与调试定期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日常检查制定详细的保养计划,包括清洗、润滑、检查等维护措施。
保养计划对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c2b5d0f2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b2.png)
附件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1 管理职责1。
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当经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批准,形成正式文件。
质量方针和目标应当满足如下要求:(1)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的范围、特性,突出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方面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承诺,指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的质量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2)质量目标应当量化和分解,贯彻落实到各质量控制系统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或相关的部门;(3)规定定期对质量目标进行考核。
1.2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根据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特性和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与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并经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以文件的形式任命质量管理体系责任人员,包括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如:设计、材料、工艺、焊接、机械加工、金属结构制作、电控系统制作、热处理、无损检测、试验、检验、安装调试和其他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系统等).1。
3职责、权限在管理层中任命一名具有相应的特种设备许可项目专业知识的成员为质量保证工程师,并明确规定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明确质量管理体系责任人员以及需要独立行使与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有关活动的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且规定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之间工作接口控制和协调措施。
1.4 管理评审每年至少对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满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保存评审记录.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根据所申请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当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文件、质量记录表(卡)等。
2.1质量管理手册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在《质量管理手册》中,设置特种设备许可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的基本要素。
TSGZ0004-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TSGZ0004-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960bf4643169a4517723a3a1.png)
●对焊材和原材料进行保管的规定;
●对原材料库房及采取措施存放的规定;
●对材料发放、领用的管理规定;
●对材料标记移植的规定,包括安装工序过程中的标识移植和余料处理的规定。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评审要点备注 Nhomakorabea2.
管理制度或相关程序文件
企业应编制有与锅炉安装改造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或相关程序文件),并贯彻实施。
2.7材料代用制度内容应包括:
●材料代用的办法及程序规定;
●材料代用的审批应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规定。
2.8施工检验验收制度内容应包括:
●无损检测质量控制规定,无损检测分包时,应对分包进行控制的规定;
●检验管理的规定,包括:检验管理人员的权责、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检验报告的存档和质量证明书管理等。
●安全生产责任、检查、教育、防护、事故处理等规定。
2.14用户服务与意见处理制度内容应包括:
●对监检机构及客户发现并提出的安装质量问题进行及时解决的规定。
2.15质量信息反馈与处理制度内容应包括:
●对产品的质量信息进行反馈、分析研究的规定;
●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规定。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
评审要点
2.
管理制度或相关程序文件
企业应编制有与锅炉安装改造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或相关程序文件),并贯彻实施。
2.1应当至少具有与锅炉安装改造工作相适应的以下管理制度(或相关程序文件):
a)图样资料审查制度
b)变更设计图样联系制度
建议:增加文件控制、记录控制、合同评审、采购控制、不合格品控制、人员培训、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控制程序。
TSG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3-2005
![TSG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3-2005](https://img.taocdn.com/s3/m/8757ee5fbe1e650e52ea9970.png)
TSG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 TSG Z0003-2005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大纲Examination Requirements for Survey and Assessment Personnelof Special Equipment Licensing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2005年9月16日前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特种设备局)于2004年5月向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特检中心)下达了《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大纲》的起草任务书。
特检中心于2004年5月中旬组织有关专家成立了起草组并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提出了《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大纲》的编制原则,重点内容及主要问题,结构(章节)框架,并就起草工作进行了具体分工,制定了起草工作时间表。
2004年7月和8月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进行了起草组工作联系,就起草的草案进行了研讨,并将提出的修改意见汇总,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
2004年11月和12 月起草组在北京召开了二次起草组工作会议,经讨论修改,形成了《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大纲》征求意见稿。
2005年I月由特检中心技术法规部向特种设备局上报了本考核大纲的征求意见稿。
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受聘于鉴定评审机构,从事相应项目的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的鉴定评审工作。
本考核大纲按照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项目、特种设备的种类,明确了考核的基本要求,包括特种设备法规标准知识,特种设备鉴定评审程序要求,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相应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气体充装、检验检测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为规范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的考核工作提供了依据。
本考核大纲由中国特检中心技术法规部组织起草,主要起草单位和人员如下: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林树青、梁琳、管坚、童有武、张军、许松天津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孙立新、赵晓建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杨国义国家架空索道安全监督检验中心刘京本辽宁省建设机械城市车辆检测中心王福绵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程学明目录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大纲 (1)附件1 法规知识 (3)附件2基础知识 (4)附件3 压力容器设计专业知识 (8)附件4 压力管道设计专业知识 (10)附件5 锅炉专业知识 (12)附件6 压力容器专业知识 (15)附件7 压力管道专业知识 (19)附件8 电梯专业知识 (21)附件9 起重机械专业知识 (24)附件10 客运索道专业知识 (28)附件11 大型游乐设施专业知识 (30)附件12 场(厂)内机动车辆专业知识 (33)附件13 检验检测专业知识 (35)附件14 气体充装专业知识 (36)附件15 鉴定评审技能与技巧 (38)特种设备鉴定评审人员考核大纲第一条为了确保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的鉴定评审工作质量,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特种设备行政许可鉴定评审管理与监督规则》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大纲。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6ed3267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9.png)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求特种设备是指在生产、交通运输、特种行业等领域中使用的具有一定危险性、规模较大或者结构较为复杂的设备。
这些设备对质量要求非常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能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的背景•特种设备广泛使用。
特种设备在生产、交通运输、特种行业等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其质量问题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的潜在威胁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责任归属不清。
特种设备涉及多个领域,相关管理部门不完整,导致责任不清、责任转移等问题。
•安全风险大。
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可能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质量管理原则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应符合以下管理原则:•安全第一。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工作应以保障人身安全为首要原则。
•整体管控。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应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管理,对设备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管理。
•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应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各项管理工作,实现管理程序化。
质量管理体系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如下:•管理机构建设。
应建立特种设备质量管理机构,设立质量管理人员,建立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文件、记录的编制和控制。
应制定特种设备质量管理的各种文件和记录,实行编制和控制。
•设备的承压试验监督系统。
为保证特种设备压力容器的质量安全,需要建立承压试验监督系统。
•设备的购进、验收和配方审批制度。
应建立设备购进验收、原材料和零部件购进验收、生产配方审批和变更审批等制度,保证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
•生产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生产过程中,应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设备的安装、调试、验收制度。
保证特种设备安装、调试和验收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质量检验体系特种设备质量检验体系的要求如下:•设备的进出厂检验。
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与ISO9001体系结构对照表
![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与ISO9001体系结构对照表](https://img.taocdn.com/s3/m/652e272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08.png)
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与ISO9001体系结构对照表特种设备质量保证体系与ISO9001体系结构对照表TSG Z0004-2007 ISO9001-2008 管理要素内容要求管理要素条款1.1质量方针和目标 5.1 管理承诺 1.2质保体系组织 5.3 质量方针1.3职责、权限 5.4 策划 5.4.1质量目标 1.4管理评审 5.5.1职责和权限 5.5.2管理者代表 5.5 职责、权限与沟通 5.5.3内部沟通 5.6.1总则5.6.2评审输入 1.管理职责 5管理职责 5.6 管理评审 5.6.3评审输出2.1质量手册 1范围 2.2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2.3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 3术语和定义 2.4质量计划 4.1 总要求 4.2.1总则 4质量管理体系 4.2 文件要求 4.2.2质量手册 5管理职责5.4 策划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2.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7产品实现 7.1 产品实现的策划3.1文件控制4.2.3文件控制3.文件和记录控制3.2记录控制4质量管理体系4.2 文件要求 4.2.4记录控制合同评审 7.2.1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确定合同签订 7.2.2与产品有关的要求的评审合同修改 7.2.3顾客沟通4.合同控制合同会签 7产品实现 7.2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设计输入7.3.1设计和开发策划设计输出 7.3.2设计和开发输入设计验证 7.3.3设计和开发输出设计修改 7.3.4设计和开发评审外来设计文件控制 7.3.5设计和开发验证法规规范规定 7.3.6设计和开发确认5.设计控制 7产品实现 7.3 设计和开发 7.3.7设计和开发更改的控制供方评价和采购 7.4.1采购过程材料验收控制 7.4.2采购信息材料标识 7.4 采购 7.4.3采购产品的验证材料存放与保管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材料领用和使用 7.5.4顾客财产6 材料、零部件控制材料代用7产品实现7.5 生产和服务提供7.5.5产品防护工艺文件基本要求工艺纪律检查7.工艺控制工装模具管理焊接人员管理焊接材料控制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项目8.焊接控制焊接过程控制12焊缝返修、母材补焊产品焊接试板控制热处理工艺要求热处理控制9.热处理控制热处理分包控制无损检测人员管理无损检测工艺要求无损检测过程控制无损检测记录、报告控制无损检测设备、器材控制10.无损检测控制无损检测分包控制理化人员控制理化检验控制理化记录、报告控制试样加工及检测控制11.理化检验控制理化分包控制检验工艺文件要求 8.1 总则过程检验控制最终检验控制检验条件控制检验状态控制型式试验控制12.检验与试验控制检验记录报告控制8测量、分析和改进 8.2 监视和测量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设备和检验装置控制 6资源管理 6.3 基础设施设备和检验装置档案管理13.设备和检验与试验装置控制设备和检验装置状态控制 7产品实现7.6 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控制不合格品(项)的记录、标识、存放、隔离8.3 不合格品控制不合格品(项)的原因分析、处置8.5.1持续改进纠正措施及验证 8.5.2纠正措施14.不合格品(项)的控制 8测量、分析和改进 8.5 改进 8.5.3预防措施质量信息控制 5管理职责 5.2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内部审核 8.2.1顾客满意产品质量统计和措施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用户服务 8.2 监视和测量 8.2.2内部审核 15.质量改进与服务 8测量、分析和改进 8.4 数据分析培训计划和实施 6.2.1总则特设相关人员培训 6.2.2能力、培训和意识16.人员培训、考核及其管理特设相关人员管理 6资源管理 6.2 人力资源明确其他过程 6.1 资源提供任命控制人员 6资源管理 6.4 工作环境其他过程控制要求 7.5.1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17.其他过程控制7产品实现 7.5 生产和服务提供 7.5.2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执行许可制度接受技术监督接受监督检验特设许可证管理18.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提供相关信息注:ISO9001-2008中对应关系难以确定的条款,放到了和TSG Z0004-2007《其他过程控制》对应的部分中,当然,这并不符合TSG Z0004-2007的原意。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
![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b555f03d4b73f242336c5f3b.png)
1、ISO 9000系列标准及主要术语介绍 2、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 系基本要求(TSG Z0004-2007) 3、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 审细则(TSG Z0005-2007)
一、ISO 9000族标准 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及法律法规的要求,增强顾客满意,国 际标准化组织( ISO/TC176)于1987年发布了 ISO9000-ISO9004五项ISO9000系列质量管理标准。 后又针对应用中的问题,在总结国际上质量管理实践经 验和理论基础上进行了三次修订,发布了1994版、 2000版和2008版。ISO9000族标准的核心标准: ISO 9000:2005《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与术语》 ISO 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 9004:2009《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ISO 19011:2009《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 南》
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包括: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性 文件(管理制度)、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 质量保证手册应当由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理 人)批准、颁布
质量保证体系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按规定程序 修订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必要时对质量保证手册 进行再版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可以根据其特种设 备许可项目范围和特性以及质量控制的需要设置质量保证 体系基本要素 至少包括管理职责,质量保证体系文件,文件和记录控制, 合同控制,设计控制,材料(零、部件)控制,作业(工 艺)控制,检验与试验控制、设备和检验试验装置控制、 不合格品(项)控制、质量改进与服务,人员培训、考核 及其管理,执行特种设备许可制度以及许可规则(条件) 等 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主要过程控制等质量保证体系基 本要素 允许分包的项目、内容,应当制定分包质量控制的基本要 求,包括资格认定、评价、活动的监督、质量记录、报告 的审查确认等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基本要素1 管理职责1.1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应当经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批准,形成正式文件。
质量方针和目标应当满足如下要求:(1)符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的范围、特性,突出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方面及质量持续改进的承诺,指明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的质量方向和所追求的目标;(2)质量目标应当量化和分解,贯彻落实到各质量控制系统以及相关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或相关的部门;(3)规定定期对质量目标进行考核。
1.2质量管理体系组织根据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特性和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与质量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组织,并经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的最高管理者)以文件的形式任命质量管理体系责任人员,包括质量保证工程师和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如:设计、材料、工艺、焊接、机械加工、金属结构制作、电控系统制作、热处理、无损检测、试验、检验、安装调试和其他关键过程质量控制系统等)。
1.3职责、权限在管理层中任命一名具有相应的特种设备许可项目专业知识的成员为质量保证工程师,并明确规定其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的管理职责和权限。
明确质量管理体系责任人员以及需要独立行使与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有关活动的人员的职责、权限,并且规定各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之间工作接口控制和协调措施。
1.4 管理评审每年至少对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一次评审,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满足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保存评审记录。
2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根据所申请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特性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应当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作业文件、质量记录表(卡)等。
2.1质量管理手册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在《质量管理手册》中,设置特种设备许可项目质量管理体系控制的基本要素。
所设置的质量管理体系控制基本要素中应当规定适用范围、职责、控制环节、控制点以及质量控制的要点和相关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2.2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编制与质量方针相一致的程序性文件(管理制度),并能适应本单位的特种设备许可生产的实际情况以及在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确实可行。
2.3作业文件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根据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特性编制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作业文件,并应当规范化、标准化。
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编制能贯彻实施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性能性能的质量计划(过程质量控制表卡)。
质量计划(过程质量控制表卡)中应当合理规定适应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特性的质量控制点(包括质量记录审核点、见证点、停止点)。
2.4质量记录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规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质量记录格式,并应当规范化、标准化,各类记录格式的内容应能满足相应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
3 文件和记录控制3.1文件控制内容(1)受控文件的类别包括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技术文件、外来文件(注)及其他需控制的文件;注:外来文件包括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标准,设计文件,设计文件鉴定报告,型式试验报告,监督检验报告,供方质量证明文件、供方的资格证明文件等。
(2)受控文件的编制、会签、审批、标识、发放、修改、回收、销毁等的规定,其中外来文件控制还应当有收集、接收、归档等的规定;(3)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相关部门、人员及场所都能使用相关受控文件有效版本的规定;(4)对受控文件的保管方式、保管设施、保存期限进行规定。
3.2记录的控制内容对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过程中的记录的填写、收集、检索、审核、贮存、保护、归档及保存期限等的规定。
4 合同控制(1)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结合其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特性制定合同控制规定,包括合同评审的范围、内容,执行法规、标准、技术条件、验收标准等方面的安全性能要求,合同签订、修改、审批程序等;(2)合同审批、修改及合同评审应当形成记录及保存的规定。
5 设计控制(1)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结合其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特性制定设计质量控制的规定,包括设计输入、输出、评审、修改、验证、审批、鉴定等;(2)规定与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相关的设计输入要求(技术法规、规程、规定、标准等);(3)规定设计输出应当形成设计文件(设计任务书、设计计算书、设计图样等),设计文件应当满足设计输入和特种设备许可项目安全性能以及验收规范、标准的要求,规定设计文件需列出与特种设备许可项目安全性能有关的设计参数;(4)按照规定需要进行设计验证的,应当进行设计验证的规定;(5)制定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的设计文件发生修改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修改的规定,有设计审批或设计文件鉴定要求的,修改后还应规定重新提交审批或鉴定的规定;(6)如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的设计文件是由外单位提供时,应当对外来设计文件的有效性进行确认的规定。
6 材料(零、部件)控制(1)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的特性,制定有关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的材料(零、部件)质量控制的规定,包括材料(零、部件)的采购控制、材料的使用与管理等;(2)制定材料(零、部件)采购时对供方进行有效质量控制的规定,明确对供方实施质量控制的方式和程度,并根据满足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及合同的要求,对供方进行评价和选择,建立供方的评价报告和质量记录以及合格供方名录,对于法律法规规定需要行政许可的供方,应当明确规定供方应当持有相关的许可证书;(3)制定对特种设备许可项目安全性能有影响的材料(零、部件)进行验收、复验的规定,并且对材料(零、部件)的标识(可追溯性标识)的编制、标记进行规定;(4)制定材料(零、部件)的保管、发放管理规定,包括对材料(零、部件)储存场地,材料(零、部件)分区堆放或分批次堆放及标识,材料(零、部件)发放的依据、凭证、审批等;(5)制定材料(零、部件)使用管理规定,包括对材料(零、部件)质量证明文件、材料牌号、规格、炉批号、检验结果的确认,切割下料前的材料标识的移植及确认,材料成型、加工时材料标识移植及确认,余料、废料的处理等;(6)应当制定材料(零、部件)代用的管理规定,包括材料(零、部件)代用的基本要求及代用范围,材料(零、部件)代用的试验和检验,材料(零、部件)代用的审批等。
7 工艺控制(1)规定工艺文件的编制、修改、审核、批准、验证、使用的要求;(2)制定工艺文件管理规定,包括工艺文件发放数量、流程程序,工艺文件的变更、修改和回收,工艺文件的分类、编号、归档等的要求;(3)编制与许可项目相适应的工艺流程图或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和作业指导书;(4)制定定期进行执行工艺纪律检查的规定,包括执行工艺纪律检查的时间间隔或时机,组织和参加人员,检查的关键工序,检查内容以及检查记录的保存等方面;(5)制定工装、模具的管理规定,包括工装、模具的设计、制作及验证,工装、模具的建档、标识、保管、定期检验、维修及报废等要求。
8 焊接控制(1)制定焊接人员管理的规定,包括焊工培训、焊工考核、焊工资格评定、持证焊工的合格项目、持证焊工标识、焊工档案及其考核记录等;(2)制定焊接材料管理的规定,包括焊接材料的订购、接收、检验、储存、烘干、保管、发放、使用和回收等要求;(3)按照相关规范、标准的规定制定焊接工艺指导书(WPS)和焊接工艺评定报告(PQR)的管理规定,制定焊接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使用、修改、保管的要求,对焊接工艺评定的记录、档案以及焊接工艺评定用试样的保存进行规定;(4)制定焊接过程质量控制的规定,包括现场施焊记录、焊接质量统计以及统计数据分析;(5)制定焊缝返修的规定,包括焊缝返修工艺评定,焊缝返修工艺,焊缝返修次数和焊缝返修审批,焊缝返修后重新检验检测,母材缺陷补焊等方面的要求;(6)制定焊接试板的规定,包括焊接试板的数量、焊接试板的制作、试板焊接方式、试板标识、试板热处理、试板的检验项目、试样的加工、试样的试验、试板和试样不合格的处理、试样的保存等。
9 热处理控制(1)制定热处理工艺文件控制的规定,包括热处理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使用、发放、记录、报告、保存等要求;(2)制定热处理质量控制的规定,包括热处理设备、热处理温度自动记录装置、热处理设备测温装置、热处理工艺试验、热处理温度自动记录和报告等;(3)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热处理为分包时,应当对分包方的热处理质量控制进行规定,包括;对分包方的评价、选择和定期评价,分包方热处理工艺控制,分包方热处理质量记录、热处理温度自动记录的审查和确认等。
10 无损检测控制(1)按照相关标准规定编制相应的无损检测工艺文件控制的规定,包括对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方法的确定,标准规范的选用,通用工艺文件、专用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发放、使用、修改、保管等;(2)制定无损检测过程质量控制的规定,包括无损检测方法、数量、比例,不合格部位的检测、扩探比例,评定标准等;(3)制定无损检测人员的管理规定,包括;无损检测人员的培训、考核记录,资格证书,持证项目的管理,无损检测人员的职责、权限等;(4)制定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的管理规定,包括无损检测记录和报告的编制、审核、复评、发放、归档、保存,RT底片的保管,UT试块的保管等;(5)无损检测设备及器材的管理规定;(6)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无损检测工作由分包方进行时,应当编制对分包方的无损检测质量控制的规定,包括对分包方的评价、选择和定期评价,分包方无损检测质量记录,分包方无损检测工艺的确认,分包方无损检测机构的资格、范围及人员资格的确认,无损检测责任人员对无损检测记录、报告进行审核确认等。
11 理化检验控制(1)制定理化检验控制的规定,包括对理化检验方法的确定,检验工艺的编制、审批、发放、使用、修改、保管,理化检验操作过程的控制,理化检验记录和报告的编制、审核、发放、归档、保存,试样、试剂、标样的管理等;(2)制定理化检验结果的确认和复验的规定;(3)制定理化检验人员的管理规定,包括理化检验人员上岗培训、考核记录的管理,理化检验人员的职责、权限等;(4)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理化检验为分包时,应当编制对分包方的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规定,包括对分包方的评价、选择和定期评价,分包方理化检验工艺的确认,理化检验记录、报告的审查和认可等。
12 检验与试验控制(1)编制检验与试验规程、规范化的记录表(卡)、检验与试验报告的规定;(2)制定进货检验控制的规定,规定未经进货检验和进货检验不合格的材料(零部件)不得投入使用;(3)制定过程检验控制的规定,规定在前道工序未完成所要求的检验与试验或必需的检验与试验报告未签发和确认前,不得转入下道工序或放行;(4)制定最终检验控制的规定,规定在最终检验前所有的过程检验均已完成,且检验试验结果满足所采用法规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