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分析[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结构转换速度不断加快。就业是民生之本,该问题受到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的关注。本文通过选取全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
就业产值弹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就业结构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原因。
关键词第三产业弹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1就业弹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弹性是指各产业产值增长率每变化一个百分点所带来的就业增
长率的大小,其实质是对某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的变动幅度,其自身变动幅度的一个反应。就业产值弹性越大,单位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水平就越高,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作用就越明显如果用e表示就业产值弹性系数,用y表示总产值,l表示就业人数,则就业弹性可表示为:e=
利用弹性分析具有以下优点:弹性是个无量纲的数,与两个变量的单位无关;简单易行、概念直观。但它只考虑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忽略了其它经济变量的影响,因此结果比较粗糙。
2 三次产业间就业产值弹性分析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我们得到1978年以来我国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具体见表1(其中ⅰ、ⅱ、ⅲ分别表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1)纵向来看:ⅲ就业弹性一直为正值,并且值数都较大,长期表现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并且与ⅰ的劳动力转出形成呼应,主要源于ⅲ的快速增长对劳动力的强大吸纳能力。ⅱ的就业弹性变动较为平稳,除1999-2002年出现负值,表现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一定拉动效应。
(2)横向上看:1992-1996年,由于邓小平南巡讲话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ⅰ表现出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挤出效应,ⅱ变现出对就业的小幅度的拉动作用,而ⅲ则表现出经济增长对就业较大幅度的拉动效应,从0.211上升为0.370,1995年最值为0.375,这说明我国ⅲ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强,就业增加主要靠ⅲ来拉动。2007年ⅲ就业弹性的突降,与就业贡献率变化相同,都是因为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3 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产值弹性分析
与第一二产业比较而言,第三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就业吸纳能力,是吸收劳动力的最主要部门。但由于第三产业其内部各行业间“异质性”特征突出,所以就业吸纳能力差异较大。下面利用1978-2002年间中国各产业数据对其就业弹性系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见表2。国内学者李江帆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人数之间呈幂函数关系,具体函数关系如下:
=(y)= (1)
对(1)式两边取对数,得到就业增长方程:
=+ (2)
在(2)式基础上构建回归方程:公式
=++ (3)
其中l为就业人数,y为总产出水平,为常数。为就业产值弹性,e为随机误差。对式(3)进行回归,可以得到一段时间的就业吸纳弹性,见表2:
本文利用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2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如上: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二层次的金融保险、房地产、社会服务业的单位增加值对劳动的吸纳力最强。第一层次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电通讯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单位增加值对劳动的吸纳力仍旧较强。第三层次和第四层次的吸纳能力大体相当。其它行业的劳动力吸纳程度也较强。
(1)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就业吸纳弹性最高,房地产业的就业产值弹性超过了0.5,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接近0.35,增加就业的潜力最大。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率先对非国有经济主体开放的第三产业部门,进入90
年代以来,产值增长速度放慢,但是由于出于就业考虑的政策扶持,其就业增长速度没有相应下降,从而增大了该部门的就业产值弹性系数。
(2)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社会服务业和金融保险业的就业产值弹性比较高,在0.2左右,增加就业的潜力也较大。金融保险业与第一类部门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相比,其市场化程度要低,资源配置主要还是政府主导型的行政配置,使产值增长和就业
增长之间的市场传导机制失效。再加上长期垄断经营导致的低效率,使其成为8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各行业产值增长最慢的部门,因而有较高的就业吸纳弹性系数。
综上可得,我们应当重点发展服务业中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吸收就业,但不能忽视其它行业的发展。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仍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就业吸纳弹性系数也较大,但重点应放在引进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上,走规模化发展之路;金融、保险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应着重打破垄断体制,引进新技术,创造新服务,在实现自身高效发展的同时,推动第三产业的结构优化;科教文卫等部门普遍存在的低效问题如能得以解决后,就业容量会加大,特别是教育和社会保障系统,其潜力不可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