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年级小学民族团结教案
小学民族团结活动方案范文(精选6篇)
![小学民族团结活动方案范文(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b035a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56.png)
大家庭的发展所作的贡献,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让民族教育走进课堂。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系列活动
(1)举办经典诗文朗诵会。
【篇六】小学民族团结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通知》(川教(202X年8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具 体安排为:一、二年级在《品德与生活》安排4课时,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各安排2课时进行民族团结教育;
三一一六年级在《品德与社会》中各安排4课时,在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各安排2课时,进行中华民族大家庭教育 .了解我国的民族构成;地域分布特点;各民族在文化艺术、发展等方面的特色和成就;各民族对祖国大家庭的发展 所作的贡献,增进各族学生对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历史的认识.让民族教育走进课堂.
二、健全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组织实施
(一)在教师中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1、提高认识:利用全体教职工大会集体学习,向全体教师传达《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了解掌 握民族团结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提高对开展此项工作意义的认识。
2、学习、掌握相关业务知识:
(1)组织相关学科老师,学习有关民族团结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学习原则,丰富相关业务知识,使之具备课堂 教学能力,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有机渗透。
二、教研目标:
1、继承和发扬我组教师良好的师德修养、爱岗敬业的精神、良好的教风和教学研究的热情。在全组发扬团队意 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构成浓厚的教研之风、互学之风、创新之风。
小学开学第一课民族团结教案
![小学开学第一课民族团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1b4d2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fe.png)
小学开学第一课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民族概况:介绍我国的56个民族,及其分布特点。
2.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阐述民族团结对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3. 民族文化了解:学习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特色文化等。
4. 民族团结故事:分享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引发学生对民族知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我国民族概况,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分布特点,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民族团结的典型事例,让学生了解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包容、帮助的故事,激发学生情感共鸣。
4.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我国民族概况、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享民族团结故事,让学生从中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民族的风土人情。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布置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3. 活动参与: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民族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3.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共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19f350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3.png)
一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实际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和情境。
2. 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素材。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内容:1. 讲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2.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
3. 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民族团结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民族团结政策:详细讲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民族团结的重视。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不同民族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互助合作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具体表现。
4.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民族团结对个人和集体的重要性。
5. 总结讲解: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八、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 培养学生包容不同文化的态度。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实际体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九、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我国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2. 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强调包容不同文化对于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合作完成一项任务,实际体验维护民族团结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民族团结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民族团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616cff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0c.png)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民族团结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及突破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及突破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1.提问探究法。
2.材料归纳法。
3.小组活动法。
4.讲述法、讲解法。
5.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对这首《爱我中华》一定非常熟悉,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师: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发展的历程中通过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文化的特征。
首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多少。
咱们来进行一个民族知识小竞赛怎么样?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师: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生:我国有56个民族。
汉族占主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92%,少数民族有55个占8%。
师: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生: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从全局上看,各民族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大杂居。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1f9b3c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d3.png)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活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民族团结的定义与意义2. 我国民族团结的现状3. 民族团结的故事与案例4. 如何做到民族团结5. 民族团结活动介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2.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意义、现状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团结的故事与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促进学生思考。
4. 实践活动法:介绍民族团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与意义。
2. 第二课时:分析民族团结的故事与案例。
3. 第三课时: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
4. 第四课时:介绍民族团结活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3. 学生参与民族团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民族团结资料和案例。
2. 准备民族团结活动的内容和方案。
3. 准备教学课件和辅助教学材料。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民族团结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 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与意义,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分析民族团结的故事与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
4.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介绍民族团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小短文,表达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看法。
2. 让学生参加一个民族团结活动,并写下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十、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
![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7b49c6c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6.png)
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篇1一、班会准备1、发动学生,在课下收集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资料,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同胞。
2、以班为单位准备一个少数民族的服装、故事。
3、发动学生,自行学习排练少数民族舞蹈。
二、班会时间:5月13日三、班会目的: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4.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5.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四、班会过程导入部分:主持人甲:在我们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
各族人民和睦相处,情同手足。
正是因为有了各族人们融合和团结,才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辉煌繁荣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
主持人乙:是啊,今天,就让我们在民汉合校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携手并进,走进我们今天的主题班会《民族团结一家亲》。
主题部分:(一)民族团结源远流长主持人甲:自古至今,我们的各族人们都在用感人至深、源远流长的动人故事,谱写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历史篇章。
主持人乙: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那么,这56个少数民族都有哪些?1、游戏:在一个题板上写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然后几位学生代表轮流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不能重复。
谁说出的和题板上的相同或重复前面学生所说过的名称,便出列表演节目,为大家讲一则民族团结的故事。
2、听故事:藏族学生代表讲《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30e2fd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0.png)
一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含义,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重点1. 民族团结的含义。
2. 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准备1. 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小组活动所需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民族团结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民族团结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团结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5. 分享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6. 总结提升: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如何做到民族团结,并在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感悟。
8. 教学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民族团结故事分享目的:通过故事激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识。
方式:教师讲述或播放民族团结相关的视频故事。
过程:教师讲述一个发生在我们国家多民族大家庭中的温馨故事,如各民族共同参与节日庆祝、帮助有困难的同学等。
反馈:学生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讨论故事中体现的民族团结精神。
2. 活动二:民族文化知识问答目的:增进学生对不同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的文化意识。
方式: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过程:教师提出关于各民族文化、习俗、节日等方面的问题,学生回答。
反馈: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2a1633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d.png)
小学民族团结教案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特点,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1.播放歌曲《大中国》,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的多样性。
2.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并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名称。
3.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惯和特色。
二、研究尊重民族风俗惯的故事1.出示傣族小朋友的图片,介绍泼水节的传统俗,并让学生了解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的讲究。
2.介绍XXX尊重傣族风俗惯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惯的重要性。
3.讨论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XXX挡水,引导学生思考尊重民族风俗惯的多种表现形式。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1.让学生分享其他尊重民族风俗惯的故事,加深学生对尊重不同民族的重要性的认识。
2.介绍在38号楼里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惯的好处。
四、指导行动,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1.让学生介绍自己身边的其他民族的小朋友,了解他们的风俗惯和特色。
2.通过小品表演,让学生模拟尊重不同民族的场景,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让学生感受祖国多民族的和谐与美好。
教学重点:尊重民族的风俗惯,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惯。
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研究: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惯及特色。
老师让同学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几个少数民族。
今天,同学们将分享他们的发现,并派代表上来介绍。
第一组同学将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惯及特色,第二组同学将介绍蒙古族。
教师提醒同学们,除了这两个民族,还有很多其他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惯。
教师播放多媒体,介绍各个民族的风俗节日。
同学们深入探索各个民族的文化,了解他们的生活俗。
最终,同学们认识到,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三、伟大的中华民族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b6b6b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95.png)
一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2. 培养学生尊重、关爱各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3. 使学生能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拒绝分裂国家的行为。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2. 培养学生尊重、关爱各民族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民族团结主题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尊重、关爱各民族。
3. 讨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民族团结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3. 教室准备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视频、图片等。
教案内容:第一课时: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各民族特色。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相关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四、总结课堂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尊重、关爱各民族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民族团结主题的短片,引导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民族团结的看法。
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尊重、关爱各民族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如何与各民族友好相处。
2. 学生通过教材,了解尊重、关爱各民族的具体做法。
三、课堂练习1. 教师出示相关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d5887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b.png)
一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3. 提高学生维护民族团结,共同进步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各民族的照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2. 讲解:教师讲解我国的民族团结政策,让学生明白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民族团结的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4. 分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如何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维护民族团结。
5. 分享: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7. 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小短文。
8. 课后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反思本节课的学习,找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9. 课后拓展:教师推荐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10.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民族文化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俗。
2. 开展“民族团结故事会”,让学生分享关于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
3. 举办民族团结主题的绘画比赛,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七、教学反馈与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了解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在课后,教师可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感悟和体会。
八、教学修改与完善1. 针对学生的反馈,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年级铸牢民族共同体教案
![二年级铸牢民族共同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417a4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7.png)
二年级铸牢民族共同体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二年级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知道不同民族的名称。
2.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兴趣,培养尊重和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3. 初步理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意义,初步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认识部分少数民族的名称、特色服饰、传统习俗等。
2. 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明白各民族都是一家人。
(二)教学难点。
1. 如何让二年级的小朋友理解民族共同体的概念。
2.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民族团结,从内心深处认同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游戏教学法、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1. 收集各民族的图片、视频资料,如各民族的传统服饰、特色舞蹈、节日庆典等。
2. 制作多媒体课件。
3. 准备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小物品,如少数民族的小挂饰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2. 提问引导:“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听的歌曲里唱到‘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引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的概念。
(二)新授(20分钟)1. 民族大家庭(7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我国各民族的分布地图,简单介绍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展示各民族的人物图片,让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回族、壮族等,简单介绍每个民族的名称及其独特之处。
2. 民族文化大观园(13分钟)民族服饰展示。
展示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的传统服饰图片,让学生观察服饰的颜色、款式、图案等特点。
拿出准备好的少数民族服饰小挂饰,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触摸,感受不同民族服饰的材质和工艺。
民族习俗小百科。
播放视频片段,展示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赛马、摔跤、射箭等活动)、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民族节日的热闹场景。
在播放每个视频后,简单讲解这些节日的意义和习俗,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人们互相泼水表示祝福等。
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39fe2e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9.png)
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作为一名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篇1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疆生活,了解少数民族生活习惯。
2、让学生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国家,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行为。
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入。
蚂蚁的故事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
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顺着风游走的火舌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
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连连后退,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
但是就在这时,出乎意料的情形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
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噼啪作响,然而,“蚁球”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
河水把“蚁球”卷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化险为夷、战胜困难,只有团结起来,这些蚂蚁才能绝处逢生。
二、图片欣赏幻灯片给出反映我国若干少数民族的相关图片,再给出反映新疆生活各个方面的图片,师生交流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三、诗歌朗读、歌曲播放学生朗读原创或自备的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诗歌,教师播放《新疆好》等歌曲,配以MV以增加现场感染力。
四、讲民族团结小故事1、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所收集的关于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2、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参加故事比赛。
五、总结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
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3a9907c5da50e2524d7f83.png)
篇一: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1.我国的民族分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教学反思: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2.少数民族的分布教学内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三、分享研究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教学反思:通过探究学习,是学生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3.各民族的居住教学内容:了解各族民居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78da9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76.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一年级民族团结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知道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民族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多民族特点,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民族团结的正面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民族关系,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民族关系。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的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道关于民族团结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多民族特点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
3. 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4. 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以便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的图片,用于导入和案例分析。
2. 故事: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故事,用于导入和案例分析。
3. 视频:教师准备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视频,用于案例分析和总结提升。
4. 课后作业:教师准备一道关于民族团结的课后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图片展示:教师展示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服饰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各民族的名称。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5e3fb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67.png)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认知目标: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目标: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目标: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和谐安定)是啊,俗话说:“家和万事兴。
”家庭的团结,必然带来事业的兴旺.同学们,首先让我们走进第一个主题-—“亲情源远,共融共存”.2、出示并板书课题。
3、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咱们家乡湖北有一位为促进民族团结而远赴北方大漠的人吗?二、学习新课1、出示王昭君像你们认识她吗?知道她的故事吗?2、学生阅读《和亲使者——王昭君》的故事。
(1)说说王昭君为何要出塞远嫁北方大漠呢?学生自由交谈:汉与匈奴两族战事不断,为了制止战争,求得和平. (2)昭君出塞后做了什么?起到怎样的作用?指名学生回答:3、你还知道王昭君的哪些故事或者传说呢?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收集的故事。
4、教师归纳小结:(昭君墓)王昭君已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种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
昭君墓也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
5、学习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王昭君真是不简单啊,她是一个为民族团结奋斗终生,无私奉献的伟大女性。
(1)布达拉宫里面供奉着谁的塑像?(2)你们知道西藏人民为何要供奉他们吗?小结:文成公主真是了不起,又是一个为民族和谐而奉献智慧和人生的人。
你们还知道她的故事吗?(学生讲述故事)师:在历史长河中,无数这样的优秀人物,为民族的团结做出了贡献。
例如:《彝海结盟》,《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等.三、总结课文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这节课你有没有什么遗憾?3、老师总结:大家讲得真好,老师和你们有同感.几千年来,各族人民在融合中进步,在交流中发展.所以,我们要向这些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人学习,为未来的祖国更加和谐,更加富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年级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db6c54a45177232e60a22b.png)
一年级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疆生活,了解少数民族生活习惯。
2、让学生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国家,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行为。
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入。
蚂蚁的故事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
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顺着风游走的火舌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
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连连后退,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
但是就在这时,出乎意料的情形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
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噼啪作响,然而,“蚁球”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
河水把“蚁球”卷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化险为夷、战胜困难,只有团结起来,这些蚂蚁才能绝处逢生。
二、图片欣赏幻灯片给出反映我国若干少数民族的相关图片,再给出反映新疆生活各个方面的图片,师生交流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三、诗歌朗读、歌曲播放学生朗读原创或自备的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诗歌,教师播放《新疆好》等歌曲,配以MV以增加现场感染力。
四、讲民族团结小故事1、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所收集的关于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2、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参加故事比赛。
五、总结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
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
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
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一年级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
![一年级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dfc99cec3a87c24028c4e9.png)
篇一:一年级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一年级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活动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疆生活,了解少数民族生活习惯。
2、让学生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热爱国家,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行为活动过程:一、故事引入。
蚂蚁的故事在南美洲的草原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令人惊心动魄的事。
一个秋日的下午,一片临河的草丛突然起火,顺着风游走的火舌像一条红色的项链,向草丛中央一个小小的丘陵包围过来。
丘陵上无数的蚂蚁被逼得连连后退,它们似乎除了葬身火海已别无选择。
但是就在这时,出乎意料的情形出现了,只见蚂蚁们迅速聚拢,抱成一团,滚作一个黑色的“蚁球”冲进火海。
烈火将外层的蚂蚁烧得噼啪作响,然而,“蚁球”越滚越快,终于穿过火海,冲进小河。
河水把“蚁球”卷向岸边,使大多数蚂蚁绝处逢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起来才能化险为夷、战胜困难,只有团结起来,这些蚂蚁才能绝处逢生二、图片欣赏幻灯片给出反映我国若干少数民族的相关图片,再给出反映新疆生活各个方面的图片,师生交流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
三、诗歌朗读、歌曲播放学生朗读原创或自备的与“民族团结”相关的诗歌,教师播放《新疆好》等歌曲,配以mv以增加现场感染力。
四、讲民族团结小故事1、小组内成员交流自己所收集的关于民族团结的小故事。
2、小组选派一名学生参加故事比赛。
五、总结中华民族繁荣富强,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各民族团结友爱的新纪元,中华民族展现出巨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展现出无比的自信心、自豪感。
60年来,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大团结的伟大旗帜,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携手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的壮丽史诗。
今天,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理念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自觉行动,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已经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
这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一年级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篇二:民族团结主题班会教案七年级(3)班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教学目标: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民族团结(低年级)教案
![民族团结(低年级)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a885fa844769eae109ed77.png)
民族团结教案(低年级)塔提让镇小学 2016年9月教学分析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突出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宗教政策,广泛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建立健全民族团结教育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教学目标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一步熟悉民族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教育政策,加强团结意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力弘扬各民族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主旋律,引导全体学生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的思想观念。
三、教学方法。
为使“民族团结教育”深入学生心中,每周都有一课时相关的民族团结课程。
深入开展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
大力宣传各民族团结友爱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各族人民在民族团结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及涌现出的先进事迹,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以营造浓厚的氛围,使民族团结工作深入人心。
四、学情分析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以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为主要内容,将民族团结教育课常规性开展,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上好“民族团结教育课”,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中,做到有计划、有领导、有布置,使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依计划而行。
教学计划时间课时安排备注第3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第2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第3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第4周《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第5周《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第6周《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第7周《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第8周《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第9周《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第10周《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第11周《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第12周《绚丽多彩的服饰》第13周《绚丽多彩的服饰》第14周《绚丽多彩的服饰》第15周《风格各异的住房》第16周《风格各异的住房》《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年级小学民族团结教案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1、培养民族观。
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
(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2、培育民族情。
每年春节,老师们把孩子带回家过年;每逢元旦、藏历年或星期天、节假日来临,藏汉师生们载歌载舞、演奏器乐,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情谊之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写出“不及恩师对我情”这样的诗句。
每年,学校还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登狼山、看大海、观长江、去南京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科技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及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参观,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努力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等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序列训练内容,化为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
五、教学措施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电视节目。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发现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5、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关于民族精神的调查报告。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爱国主义知识宣传。
7、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
8、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讲座,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共八课时,第一课时1、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
)傣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投影片。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绍给大家。
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呢?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共八课时,第二课时2、可爱的少数民族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2.出示地图:刚才同学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的哪些少数民族?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密。
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
1. 第一组同学代表介绍:维吾尔族①学生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第二组学生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
(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共八课时,第三课时3、伟大的中华民族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
2、中国也是一个多语言,多文字的国家。
3、了解中国的五个自治区。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爱我中华》2、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它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出了亿万中国人的共同心声。
3、歌中唱到了什么?听完这首歌你想说什么?(学生自由说)二、认识民族的结构。
1、我们中国全称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2、认识少数民族的含义,出示少数民族的名称。
1)56个民族中你知道哪些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2)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你知道为什么把他们称作少数民族吗?3)小组合作探究,派代表全班交流。
3、民族分布。
1)出示民族分布图,引导观察。
了解我国的五个自治区。
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虽小,但他们分布的地方却很辽阔。
而且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2)学生出示自己准备好的一元纸币。
了解上面的少数民族语言。
三、综合活动,深入了解。
1、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一下本民族的基本情况或风俗习惯。
1、关于我国的少数民族你都了解哪些呢?你是什么民族的?2、关于少数民族你还了解哪些?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俗,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特色呢?”3、师小结:刚才通过活动我们对我们中国的少数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的表现都很精彩。
那你想不想知道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国在世界的什么位置呢?四、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课后同学们自由结组,自己动手创作一期以中华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
全班同学合作办一期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小报,表达爱国之情。
共八课时,第四课时4、我国的民族分布教学内容: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 56 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3、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共八课时,第五课时5.少数民族的分布教学内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 55 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二、分组探究。
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三、分享研究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共八课时,第六课时6.各民族的居住教学内容: 了解各族民居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56 个民族的建筑各有特色,仿若群星落于九州。
这些民族建筑是千百年来个民族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展现了中华民族儿女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
让我们背上行囊,去探访多姿多彩的民族建筑吧。
二、分组探究。
1、根据民族民居图,和小组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民居进行探究,了解他的特点,搜集相关的图文资料。
2、师推荐网站中国民族建筑网三、研究分享1、竹楼组、碉楼组、蒙古包组、各家土楼组、江南民居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学习。
2、小组汇报、学习四、搜集其他地区的一些特色建筑,其他时间汇报。
共八课时,第七课时7.民族团结一家亲教学目标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