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农村建设文明乡风建设
新农村建设文明乡风建设一、文明乡村建设的意义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建设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明乡村建设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品质,与城市相对衔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文明乡风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重视农村文明乡风建设可以培养农民的精神文明,提高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与乡村发展的步伐。
乡风文明建设有助于打破传统农村观念的束缚,激发农民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促进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三、推动农村生态保护文明乡村建设对于农村生态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使小农户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从事绿色农业、生态旅游等环保型产业,减少对土地、水源、空气等资源的破坏,实现农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四、提升农村民生保障文明乡村建设有助于提升农村民生保障。
通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使乡村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与城市接轨,减少农民因公共服务不足而造成的不便和不满,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五、加强农村治理文明乡村建设可以加强农村治理。
通过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加强农村的自治、法治、德治,促进农民自治组织的发展,打造和谐乡村社会,增强农村的社会治理能力与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六、培养农村文化文明乡风建设可以培养农村文化。
通过挖掘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激发农民的自豪感和认同感,加强农村文化教育与宣传,丰富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推进农村文化产业发展。
七、加强农民素质教育文明乡风建设重视农民素质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民培训项目,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农民,为农村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八、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文明乡风建设可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通过消除农村城市二元格局,加强农村与城市的联系和互动,推动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互补,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共同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人的全面发展。
农村工作的乡风文明建设
农村工作的乡风文明建设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努力。
一、培养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地区缺乏高质量的文化氛围,导致了大量农村居民的素质水平低下,思想观念保守。
因此,培养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的投入,建设乡村文化中心、图书馆等文化设施,并组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修养。
此外,学校和家庭也要共同努力,将优秀的文化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二、加强农村道德建设农村的乡风文明建设也离不开道德建设的力量。
在当前社会,不少农村居民存在破坏乡风的不良行为,例如乱倒垃圾、随意采伐树木等。
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居民的道德教育。
可以通过开展道德讲座、举办道德评比等活动,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道德意识。
同时,还需要倡导尊重劳动、团结互助的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农村得到传承和弘扬。
三、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农村地区的环境卫生状况普遍较差,垃圾乱倒乱扔、水源污染等问题突出。
因此,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建设是提升乡风文明的必经之路。
政府应该增加环境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提供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并加强对农村环境卫生的监管和执法力度。
同时,农村居民也应该主动参与到环境卫生建设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积极参加垃圾分类和清洁环境的活动。
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这不仅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方面的改善。
同时,注重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如农村医疗卫生、教育等,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五、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农村地区的社会管理相对薄弱,导致一些不法行为屡禁不止。
为了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应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社区组织,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同时,政府还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渠道,及时了解农村居民的需求和意见,并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当前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困难与对策建议
当前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困难与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乡风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
然而,当前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从农村文化传承的不足、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以及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探讨当前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文化传承的不足农村文化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和传承乡村精神风貌至关重要。
然而,在当前,农村文化传承存在以下困难和挑战:首先,受教育水平的限制,农村居民的文化素养相对较低。
乡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师资力量短缺,导致教育质量不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培养,对传统乡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程度有限。
其次,城乡差距的拉大,使得农村居民更倾向于模仿城市文化,忽视本土传统文化的特点。
现代化的冲击,带来了以商业文化为主导的传媒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大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乡风文明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对于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乡村教育条件,提升师资力量。
同时,加强农村素质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增加学生对农村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其次,通过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利用现代化的传媒手段,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普及,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当前社会转型的加速和农村工业化的推进,给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首先,农村人口流失和村庄废弃,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受到严重破坏。
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转移,村庄人口锐减,乡风文明建设缺乏了基础和动力。
其次,农村社会关系的紧密度下降,农村社会道德观念淡薄。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动,农村社会关系的紧密度不断减弱,邻里之间的互助和关爱意识逐渐下降,导致农村社会道德观念的淡薄。
针对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发展,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吸引农民留在村庄。
对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一些思考
新农 村文 化 建设 中 关键 是发 挥农 民的主 体创 造 作用 ,肯 定农 民是 农村 文化 建设 的主 体 。 作 ?下 文笔 者作 一 浅谈 。 三 、 用 科 学 的 、 发展 的 思想 加 强 新 农 村 文 化 建 设 工 作 。 首 加 强 新农 村文 化建 设 的 意义 。提 高农 民科 学 文化 水 平, 先 ,必 须加 强文 化硬 件 建设 ,诸如 图书 室 、阅 览室 、娱 乐室 、科 是新农 村 建设 的必 然要 求 。建 设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的 出发 点和落 脚 普 室、 体育 健 身室 、文 艺宣 传 队等 。鉴 于 当前 农村 社区 文化 设施 点 ,是进 一步 解放 和 发展 农村 生 产力 ,发 展现 代 农业 ,遵 循 社会 和载 体 建设 普遍 滞 后 ,要认 清 形势 ,深 刻认 识 文化 建设 在经 济社 主义 市场 经济 运 行规 律 。那 么 ,加 强农村 文 化建 设 ,提 高农 民思 会 全面 发展 中的地 位和 作用 ,在充 分挖 掘和 掌 握文 化资 源和 项 目 想 道德 水 平 ,是新 农村 建 设 的精神 动 力和 思想 保 证 。建设 社会 主 的基 础 上制 定符 合 实际 发展 的 文化 建设 政策 和 规划 。政 府 的优 惠 义新农 村 ,不 仅要 大 力发 展农 村 经济 , 不断 改善 农 民生产 和 生活 政 策应 包括 财政 支 持 、土地 划 拨等 方面 ,也 包 括吸 引和 留住 人才 条件 ,还 要 与时俱 进 地推 动 农 民生活 方 式和 价值 观念 的转 变 ,努 方 面 的 优 惠 政策 。要 吸 引 和 调 动 社 会 资 本对 我 县 文 化 事 业 的 关 力 培 育文 明 向上 的社会 风 尚 ,努 力培 养 与建 设新 农村 相适 应 的新 注 ,将 资源 优势 转化 为 产业 优 势 。可 以挖掘 民族与 进行 文化 品牌 型农 民 。这些 必须 通过 加 强农 村 文化 建设 ,充分 发挥 文化 启迪 思 的经 营 ,创 出 一批 富有特 色 的 文化 品牌 。其 次 ,整 合资 源 ,建立 想 、陶冶情 操 、传 授 知识 、鼓 舞 人心 的积 极 作用 ,推 动 农村 思想 和 完善 农村 文化 公 共服 务体 系 。从 现阶 段来 讲 ,一 是要 整合 一切 道 德建 设 ,不 断提 高 农 民的 思想 道德 水平 , 保障 社会 主义 新 农村 用 于农 村 、服 务农 民的 各项 文 化资 源 ,统筹 规 划 ,综合 利用 。如
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选择乡风文明建设一直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良好的乡风文明能够促进村民的文明素质,加强村民之间的交流与互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乡风文明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乡村治理不够完善、村民道德观念淡化等。
如何选择合适的路径去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
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乡村治理不够完善。
在一些乡村地区,由于治理机制不完善,导致村民自治不够,村规民约不严,村庄环境脏乱差,治安不好等问题突出。
这会影响乡村的整体形象和村民的生活质量。
村民道德观念淡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乡村地区的村民道德观念逐渐淡化,出现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和现象,如缺乏公德心、爱心等,这不仅损害了村民自身的利益,也影响了整个乡村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乡村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乡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一些乡村地区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如乡村垃圾处理不规范、农药肥料滥用、水质污染等,这不仅危害了村民的身体健康,也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径去解决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下面,笔者将提出一些可能的路径选择:一、加强乡村治理,提升村民自治能力。
乡村治理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只有加强乡村治理,提升村民自治能力,才能实现乡风文明的建设。
可以通过成立村民自治组织,加强村规民约的制定和执行,完善村庄管理制度,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二、加强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需要加强对村民的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可以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学校和社区的道德教育,提升村民的文明素质。
三、推动乡村环境保护,提升乡村环境品质。
在乡风文明建设中,需要加大对乡村环境的保护力度,净化乡村环境,提升乡村环境品质。
可以通过实施乡村环境保护工程,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推动乡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四、加强法治建设,维护乡村社会秩序。
关于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
关于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关于当前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思考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风文明”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是属于精神文明范畴,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据调查了解,由于我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乡风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也参差不齐,从而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1、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当前,农村与城市、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集中体现在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的差距过大。
长期以来,中央财政、省、市、县等各级政府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了大量资金,但却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设施服务投入不大,甚至几乎是空白。
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基础设施投入是基础中的基础。
就我县而言,农村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休闲娱乐少之又少,农民空闲时间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斗地主,精神生活十分贫瘠,大好光阴就这样白白流走。
2、农民经济收入构成发生根本性改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由于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县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力纷纷走出田野,到沪、苏、浙等发达地区务工、经商,成功地实现了就业转移,为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一定程度上有力地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这些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村精英们所挣来的钱并未完全用在农村,而是有的到城镇购房,有的在家建房,有的则干脆继续在外发展。
所以,巨大的经济收入并未用在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上面。
3、农民因礼、因病受穷现象突出。
当前,农村名目繁多的“应门面”(指婚丧嫁娶、乔迁、做寿、升学、入伍、开业等)的费用是个无底洞,每户农民每年在这些“恭贺”声中所花的礼钱多则数千元,少则也有五、六百元。
目前农民最关注的问题还是求医问题,“不怕穷,就怕病”,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农民大量存在。
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选择乡风文明建设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它涉及到乡村整体形象的塑造、乡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当前我国乡风文明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路径选择来加以解决。
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 乡村文明程度低下。
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相关的文明礼仪教育,不懂得讲卫生、守公德、尊敬师长以及如何与人和睦相处等。
2. 乡村道德沦丧。
一些农村地区存在着乡风不正、邻风不淳的问题,部分村民以及一些村居干部缺乏廉洁自律意识,存在着违纪违法、贪污腐败等问题。
3. 乡村环境脏乱差。
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农村管理水平不高,乡村环境偏差,存在着垃圾乱倒、卫生条件较差等问题。
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给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我们通过科学合理的路径选择来加以解决。
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加强对乡村的管理和教育,培养良好的乡村风尚,提高乡民的文明素养。
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进行选择:1. 强化教育意识,加强文明礼仪教育。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文明礼仪教育力度,推广树德树人、文明礼仪、公德道德等教育载体,让农民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文明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加强村民自治建设,激发民主参与意识。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农村自治机制,加强村民自治意识和参与度,让村民自觉维护乡风乡俗、乡村环境、社会秩序,共同建设美丽文明乡村。
3. 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服务和管理体系,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4. 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改善乡村环境。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的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农村环境质量,营造整洁美丽的乡村环境。
以上种种路径的选择有助于解决目前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乡民的文明素养,塑造良好的乡村形象,促进乡村文明程度的提升。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乡村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近年来,乡风文明建设在各地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通过调查和思考,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首先,通过对乡村居民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一些乡村地区存在村风村纪不严、邻里关系不和睦等问题,乡风文明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
其中,教育、宣传和文化活动是乡风文明建设中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文化活动的单一和宣传力度不够成为制约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如何更好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首先,加强教育投入,提高乡村教育质量。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开展各类守法、诚信、友爱的教育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加强宣传和文化活动。
政府可以组织各类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向乡村居民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让乡民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注重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最后,培养乡村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政府可以加强社会组织的建设,鼓励乡村居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让他们参与决策、参与公益活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严惩违法行为,让乡村居民养成守法守纪的良好习惯。
总之,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发挥作用,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通过加强教育、宣传和文化活动,培养乡村居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免费论文浏览入库时间:2006年6月13日9:54)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王华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是文化建设,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
城乡贫富悬殊是我国当前一大待决难题,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提升;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离不开广袤农村土地上农民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
因此,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要注重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
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一、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我国是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农村人口占80%。
可以说,没有农村的乡风文明,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精神文明。
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提出我国到本世纪末要进入小康社会。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然而,解决温饱或实现富裕并不等于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个经济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目标,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发展的概念。
只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同步增长,才算得上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准。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广大农民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有生活方式,他们不仅要求生活要富足殷实、居住条件要改善,更要求文化生活要丰富、健康水平要提高、社会服务设施要配套。
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一、问题分析1.缺乏宣传教育:乡风文明建设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但在乡村地区,由于宣传教育不足,人们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不够,导致对文明行为的认同度不高。
2.缺乏规范管理:乡村地区由于长期以来的宗族文化和习惯观念的影响,导致一些不文明现象难以改变。
比如封建迷信、烧纸扔废弃物等行为在一些乡村地区仍然存在。
3.缺乏引导和激励:乡村地区的居民在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中,缺乏相应的引导和激励措施,导致积极性不高,无法形成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二、建议1.加强宣传教育: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增强文明行为意识,让他们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
2.建立健全规范制度:制定相关的农村文明建设规范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乡风文明建设长效机制,对不文明现象进行严格管理和约束,有效改变不文明行为。
3.引导激励参与:通过政府组织文明行为评比、表彰模范和优秀居民,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农村居民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形成自觉共建共享的乡村文明氛围。
4.加强村民自治:充分发挥村委会和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引导农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形成村民自治的良好氛围,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五、总结回顾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参与。
只有引导农村居民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建立健全乡村文明建设长效机制,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文明的全面进步。
希望在未来的乡风文明建设中,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乡村变得更加美好。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一员,我认为要加强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的文明素质,才能真正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只有让每个农村居民都认识到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才能让整个乡村变得更加美好和宜居。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乡风文明建设能够取得更加明显的成效,让乡村变得更加文明和美好。
乡风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
【理论文章】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抓手,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是优化农村居住条件、提高农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
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惠民、富民、安民工程,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广泛参与。
一、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思想认识难统一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阻力。
一是农民思想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
新农村建设虽然使广大农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少数农民的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集体主义思想缺乏,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占用耕地建房、建坟墓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主体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群众认为美丽乡村建设是各级政府的事情,和自己的关系不大,等靠要思想严重。
三是农民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四是部分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识还很肤浅。
一些干部群众简单地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就是建新村、建新房,或者就是单纯地打扫卫生、美化环境,还没有真正理解美丽乡村建设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
产业难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短板。
“生产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和基本归宿。
虽然各地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但普遍存在着“优”而无“势”、“特”而不“强”现象,以产业发展为重点的思想没有真正形成。
多数帮扶资金都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阵地建设上,存在重输血、轻造血的倾向。
目前农村产业发展乏力、农民增收困难,加之当前村级集体经济还普遍薄弱,形成了对美丽乡村建设向前推进的重要制约因素。
体制机制不完善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瓶颈。
一是投入机制不健全。
一些关系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许多乡镇政府无力向农村提供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二是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在农业项目申报和实施、农村建房规划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没有完善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在诸如林地、土地、建房的审批方面没有形成一整套符合农村实际的具体举措。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建议和意见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建议和意见
对于乡风文明建设工作,我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意见: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强对乡村居民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摒弃陋习、崇尚正义和诚信,提倡文明礼貌的言行举止。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的环境卫生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加居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参与度和认同感。
4. 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乡村自治组织和监督机制,加强对乡村居民的日常行为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不文明行为。
5. 开展文化活动: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法比赛、摄影展等,丰富乡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的文明素养。
6. 加强青少年教育:重视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努力打造一支文明、健康、向上的乡村青年队伍。
7. 搭建交流平台:建立乡村与城市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借鉴城市的经验和做法,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8. 加大奖惩力度:对于表现突出的文明行为进行表彰和奖励,对于
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惩罚,形成良好的行为导向。
乡风文明建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居民、社会组织等各方应积极参与其中,共同营造良好的乡村社会环境。
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新思路
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新思路一、提高农民素质,推动文明村建设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农民素质,让他们具备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文明素养。
其次,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打造宜居、宜学、宜业的文化环境,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培养乡村文化自信心。
二、加强文明乡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要通过弘扬传统美德,强化农村文明乡风建设。
这包括尊老、助弱、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以及热爱家乡、崇尚孝道的传统文化。
通过开展各类活动,让农民了解和传承传统美德,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改善乡村环境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还要与绿色发展理念相结合,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这涉及改善乡村环境,加强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循环利用,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高农村的生活质量。
同时,要鼓励农民发展可持续农业,推动农村经济绿色转型。
四、加强农村道德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加强农村道德教育,培养农民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传授社会公德等方式,引导农民关注他人,弘扬共同利益和集体主义精神。
同时,要加强文明行为的引导,让农民时刻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构建文明农田,提升农业品质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还需要构建文明农田,提升农业品质。
这涉及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合理使用农药、保护水源、改善农田环境等方面。
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和农业推广,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水平,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六、推进家庭文明建设,促进和谐家庭关系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不仅仅是针对个体农民,也要关注家庭层面的文明建设。
这意味着要推进家庭文明建设,促进和谐家庭关系。
通过强化家风家教教育,让家庭成员相互尊重、关心、爱护,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为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奠定基础。
七、优化乡村治理模式,提高农村管理水平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还需要优化乡村治理模式,提高农村管理水平。
这涉及改善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委会的作用,发挥农民自治的积极性,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整治
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整治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的建设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整治起着重要的作用。
乡风文明的整治涉及到农村的社会秩序、道德水平、文化传承等方面,它不仅关系到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质量,更关乎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整治的重要性和措施,以期为农村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思路。
一、培养农村居民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农村是人文素质建设的重要阵地,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是一个人的底线。
乡风文明整治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教育和引导,培养农村居民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的品德,可以使农村居民更加尊重他人、关注他人,提高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农村居民更加注重环境卫生、遵守法律法规,提高农村文明水平。
二、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地区在公共服务设施方面一直处于不够完善的状态,这给农村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为了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乡风文明整治应该着重推进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例如,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条件,修建幼儿园、学校和医疗服务机构,完善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满意度。
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乡风文明整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农村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举办文艺演出、书法绘画展览等活动来弘扬农村文化,加强青年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农村也应该积极融入现代文化,通过建设图书馆、文化广场等设施,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农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四、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乡风文明整治是一项涉及众多利益相关方的复杂工作,需要一个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来协调各方的利益和需求。
因此,加强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也是乡风文明整治的重要任务之一。
这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乡村治理结构、加强党组织和村委会的作用、推行村民自治等方式来实现。
文明乡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文明乡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期以来,我镇在抓乡风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开展移风易俗工作,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文明创建活动、文体活动等,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发展还很不平衡,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存在问题一)覆盖程度不均,本土文化培育不深入。
由于乡村自然条件、经济条件、认识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各村抓乡风文明建设的力度不同。
有些经济基础好的村,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投入更多资金,村民的文化生活相对丰富,注重本土文化的挖掘打造,软硬件设施明显较强,反之有些经济基础差的村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资金投入相对少一些、村民的文化生活及文化设施等相对较弱,“千村一面”现象依然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全面系统的展开。
二)思想道德认识不足,活动参与度不高。
部分居民对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的意义不理解,尤其是常住人口老年人占重较大的实际背景下,老年人接受程度有待提升,对于各类活动,普遍表现为参与度不高。
未成年人教育方面,则由于各中小学开展的思想道德建设活动较丰富、思政老师的授课质量高,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表现为“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较多、形式多样。
三)文化生活匮乏,文化反哺力不强。
受网络、高清电视等新技术不断普及的影响,村民在家的娱乐生活更丰富,而开展的文化活动不够创新,不能吸引村民参与,体现为农村文化产品供给不足。
二、具体实例一)理解度有待提高。
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部分商家、村民的理解不够,占道经营、摆放杂物的现象反复出现,小广告“层出不穷”。
在开展某些工程项目时,有些村民会不太愿意将集体经济收入投入到宣传文化工作中。
二)精神文化生活有待厚实。
大局部村居的文化中心、老人活动中心都配置了棋牌室,而棋牌室的使用率广泛最高。
有一些长者在棋牌室中吸烟、赤脚、说粗话,对前来读书看报上网的未成年人非常容易形成不良的影响。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的几点思考2023-11-04CATALOGUE目录•引言•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结论与展望01引言农村发展现状及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文化教育落后、乡风文明缺失等。
乡风文明建设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促进农村和谐稳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研究内容与方法02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传统文化逐渐流失,导致乡风文明建设缺乏根基。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现状传统文化流失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普及,使得传统农村文化受到冲击,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习俗和技艺面临失传的风险。
现代文明冲击一些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建设缺乏创新和特色,未能充分挖掘和传承本地文化资源,导致文化空洞化。
缺乏创新和特色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乡风文明建设需要资金支持,但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制约了乡风文明的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文化设施不完善村民参与度不高农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许多优秀的传统技艺和文化传承人年事已高,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一些农村地区文化设施不完善,如缺少图书馆、文化活动室等,使得村民难以享受到文化生活的乐趣。
一些村民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度不高,导致乡风文明建设缺乏群众基础。
03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乡风文明建设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精神文明建设01乡风文明建设是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包括文化、道德、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当前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关于当前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当前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乡风文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重要的文化标志,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道德伦理水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然而,当前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城乡差异、传统文化流失、社会变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思考。
一、城乡差异当前城乡差异是乡风文明建设的一大问题。
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流动,大量农村居民涌入城市,乡村空心化现象突出,乡风文明建设面临着新的挑战。
而城市的繁华与农村的相对落后造成了城乡差距的加大,导致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发展相对滞后。
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减少城乡差距。
其次,加强城乡交流与合作,借鉴城市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为乡村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最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二、传统文化流失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传统文化逐渐面临流失的风险。
尤其是在乡村地区,受到城市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不仅影响到乡风文明的建设,也削弱了人们对传统价值的认同感。
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宣传,提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重视。
其次,鼓励乡村地区的文化活动,加强传统节日的庆祝与组织,增强乡村居民的文化归属感。
最后,建立乡村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加强对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三、社会变革当前社会的快速变革也对乡风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信息的普及也为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不良乡风的出现,对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文明上网,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蚀。
其次,加强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与道德观念。
最后,加强社会监督与治理,对违法乱纪的行为予以严厉的处罚,构建良好的社会文明秩序。
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目标和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灵魂。
当前,我国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文章剖析了产生问题的根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见解。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问题;对策一、乡风文明建设的内涵新农村的乡风文明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精神文化建设。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坚持突出科学发展观,明确工作方向,理清工作思路,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唱响主旋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确保新农村文化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和灵魂。
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新农村的乡风文明是一种具有先进品格的文化。
从历史传承的角度来看,乡风文明是一个自然的,历史的演进过程。
乡风文明反映了人们自身的现代化的要求,是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得到相对满足的体现,是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它反映了时代的精神特征是历史发展的要求。
从文化结构的影响来看,乡风文明是特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等状况的综合反映是特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互作用的产物。
从社会管理的层面来看:乡风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道德建设的各个方面,如经济体制、政治环境、法制建设科技教育、思想道德、文化娱乐、生活方式、资源利用、生活环境、计划生育、婚庆丧礼、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邻里关系等。
“乡风文明”主要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蓬勃发展,适应农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在这里“乡风文明”是软件,“村容整洁”是硬件。
良好文明的乡风,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农村现代化有着重要意义。
在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进行思考时,有以下几点考虑:首先,需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
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必须以法律法规为基础,通过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使乡村居民逐渐树立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从而规范乡村行为,形成良好的乡村风气。
同时,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对违法行为进行及时查处,使法律的威慑作用得以发挥。
其次,要加强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培养。
乡风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乡村居民的道德素质,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这需要加强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培养,让乡村居民了解道德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同时,还应当加强道德榜样的宣传,让乡村居民有更多的学习和借鉴对象,提高道德素质。
第三,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乡村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传统文化对于乡村的乡风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乡村居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得到增强,从而在行为和精神上更好地践行传统文化的内涵,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第四,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乡村是我们重要的生态屏障,要做到山水林田湖草全面协调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这意味着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让乡村居民树立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行动参与到环保工作中。
同时,也需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水利设施的完善性和智能化,保证农田的稳定供水,提高农田的保水保肥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五,要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乡风文明建设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的修炼,更需要在社会层面上形成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这需要加强同乡邻里间的交流与互助,加强与乡村其他组织的沟通合作,让乡村居民形成相互信任、合作共赢的良好关系。
同时,也需要倡导公平公正的分配机制,减少社会不公现象,为乡村居民提供公平公正的发展机会。
最后,要注重科技创新的推动。
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及路径选择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长远发展。
在建设乡风文明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乡风文明建设的效果和进程。
本文将主要探讨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路径选择,以期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1. 价值观念混乱。
在现代社会,由于信息的快速传播以及各种价值观的冲突,乡村的居民价值观念变得越发复杂和混乱。
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现代社会的观念产生碰撞,导致人们价值观念不清晰,甚至出现了偏离传统道德底线的现象。
2. 缺乏文明教育。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农村家庭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文明教育,导致他们对于文明礼仪的了解和意识薄弱,难以形成良好的行为举止。
3. 缺乏法制观念。
在一些农村地区,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人对法律漠视不敬,违法违规现象屡禁不止。
缺乏法制观念直接影响了乡风文明的建设。
4. 乡村风气不文明。
一些农村地区的风气不够文明,存在着乱扔垃圾、乱涂乱画、乱搭乱建等现象,这些行为直接影响了当地的市容市貌,影响了村庄的整体形象。
5. 缺乏道德建设。
一些乡村地区的道德建设工作滞后,缺少相关的宣传教育措施,导致一些不良习气在当地盛行,对乡风文明建设产生了严重影响。
1.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文明道德、法制观念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完善农村教育资源。
加大投入,完善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孩子的受教育水平,加强文明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举止和习惯。
3. 建立健全法制观念。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法制观念教育,推广普法知识,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制观念,树立守法意识,加强对法律的尊重和遵守。
4. 加强乡村风气的整治。
对于乡村地区存在的不文明行为,加强整治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提升当地的市容市貌,树立良好的居住环境。
5. 加强道德建设工作。
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道德建设工作,引导农村居民树立正确道德观念,增强人们的诚信意识,依法守规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能否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农村精神文明的重要内涵是文化建设,文化具有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
城乡贫富悬殊是我国当前一大待决难题,减小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促进农村、农业、农民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先进科学与文化的提升;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离不开广袤农村土地上农民的安居乐业,同样也离不开优秀文化的浸润与影响。
因此,建设新社会主义农村,要注重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
一旦这种文化观念能够形成并深入人心,就能够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层面上发挥其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
一、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意义我国是个有12亿人口的大国,农村人口占80%。
可以说,没有农村的乡风文明,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精神文明。
我们要站在新世纪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乡风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
1、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邓小平同志早在1979年就提出我国到本世纪末要进入小康社会。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要以提高农民素质、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转变,大部分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相当一部分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然而,解决温饱或实现富裕并不等于实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个经济目标,又是一个社会发展目标,它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的发展的概念。
只有实现了物质和精神两个文明同步增长,才算得上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水准。
当前我国农村正处在温饱向小康过渡的阶段,广大农民不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有生活方式,他们不仅要求生活要富足殷实、居住条件要改善,更要求文化生活要丰富、健康水平要提高、社会服务设施要配套。
所有这一切,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
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决不能只顾物质的丰富而不顾精神的建设,从而延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房的前进步伐。
2、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协调发展,防止和克服一手硬、一手软。
”从长远看,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农村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把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
众所目睹,近年来我国农村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显得尤为迫切。
由于长期受到小农经济意识的影响,一些农民还存在着封建落后思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对此,我们务必正视现实,在农村广泛进行以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建设,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农民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进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是农村安定稳定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曾多次指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
城市搞得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
”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
可以说,农村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政策卓有成效,农村改革深得人心,农村政治稳定、人心安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乡风文明建设是离不开的,因此,我们更要始终坚定不移地以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为抓手,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产生的利益矛盾,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了解农民、关心农民,把农民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使农民切实从改革中得到好处,满足农民安居乐业的愿望,从深层面解决改革中产生的问题,保证农村社会的安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问题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较之文明城市创建,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乡风文明的形成缺乏硬件。
特别是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例如农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篮球场24个,仅占城市的6%-20%;大部分农民缺少休闲场所也基本没有休闲意识,休闲娱乐几近空白,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贫瘠。
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乡风文明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2、村常住人口发生改变,乡风文明建设主劳力缺失。
莘口镇一名干部形容村里留守的常住人口为“3、6、9”人员,即三八妇女、六一儿童和九九老人等妇少老弱病残。
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向城市就业转移,或打工或经商形成劳务经济,其劳务效益是部分农民家庭的经济支柱,一定程度上拉动了所在村经济的发展。
但大量有文化的主劳力外移,不仅阻碍了村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还使新农村建设、乡风文明建设失去了主力军。
3、农村教育存在“空洞”,乡风文明的希望值降低。
因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小孩一般留守随其祖父母辈生活,隔代抚养现象普遍。
而祖父母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孙子辈的养育仅限于温饱和平安,学习成绩好坏无所谓,孩子缺少家庭辅导、家庭管教和家庭温暖。
调研中乡镇学校老师普遍感到“留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难度增大。
加上读书无用论不良思想的冲击,目前我市初中辍学人数较多,辍学率超标,辍学形势严峻。
孩子自身厌学是辍学原因之一。
有的乡镇辍学青少年集结城区拉帮结派“划片”从事不良活动,违法犯罪率呈上升态式。
相对于想方设法把孩子送进较好学校的市区居民而言,农村教育早已输在课堂之外的起跑线上,勤奋好学的农村学生只是农村中的为数不多的佼佼者。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昧的,没有文化的农村同样也是愚昧的,这与新农村建设基本内容的乡风文明是相悖的。
历史造成祖辈没文化,当今父辈去打工,孙辈教育少,乡风文明的希望无处可托。
4、打牌赌博现象普遍存在,文明乡风缺少形成氛围。
据了解,农民闲暇时间除了看电视外,喜好打牌者比例较大。
打牌易学,老少皆宜,不限时间,不择地点,婚丧嫁娶,逢年过节,劳动间隙,三五成群席地而坐即可开战。
极少数人不务正业,以抹牌赌博为生;个别乡镇有固定点聚众大赌。
因抹牌赌博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
小打小赌带来的好吃懒做等不良习气严重影响文明乡风的形成。
5、农村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贫困人口影响乡风文明。
政府现有社会低保体系以及有关部门各类相关活动和载体覆盖面有限,在农村的覆盖率很低。
相对于广大贫困弱势群体,只是杯水车薪,救急救不了穷。
农村一些孤、老、弱、病、残、贫等弱势群体的处境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有贫困就不是真正的文明。
6、村容村貌长期脏乱差,乡风文明缺少必要条件。
远乡僻村较少去且不论,只从近效村就可略见一斑。
农民房前屋后随处可家畜家禽粪便和污水坑,村里无公厕,只有简陋的“旱厕”甚至随处大小便。
村容村貌的脏乱差是乡风文明中一个长期存在较难解决的基本问题。
究其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应该有二方面。
一方面源于客观,主要在于农民多是以家庭为单位分散从事农业活动,家居生活环境较之以前大有改善,但对村路面上的污水坑和到处日积月累的垃圾司空见惯,村里的公共环境、公共卫生无人治理。
另一方面源于主观。
其一是基层有的领导干部把乡风文明建设与经济工作对立起来,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指标”,没有认真抓,农村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其二是党员干部示范不够。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
基层党员干部是群众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是群众的思想行为的典范。
基层党员干部思想、道德、行为、作风的好环直接影响着群众。
其三是职能部门作用发挥不够。
随着电视等大众媒体的突飞猛进发展,农民有了电视也对电影失去了兴趣,农村电影队“树倒猢狲散”。
乡镇虽有文化中心,但设施简陋,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乡村级体育组织几近空白,有关部门组织的“三下乡”活动虽轰轰烈烈,毕竟每年只有一次。
其四是资金投入不够。
导致乡镇建设和中心村建设发展不快,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够;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1、增加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经费,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保障。
按省文明城市创建测评体系要求,把文明村镇创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各项精神文明创建经费投入,使科教文卫体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专项资金投入增加的幅度与财政收入成正比增长。
2、实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项目化,促进乡风文明建设正常化。
按创建标准把创建工作具体分解小项,成立项目组,明确责任人,建立考评制度,把任务完成情况纳入乡镇班子成员、单位负责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
并以联席会形式定期分块落实村(居)、所(站)、学校、部门的组织创建工作,使各项工作融入常年日常工作之中,成为和经济建设一样必抓的工作。
在乡镇逐步推广城市创文明行业的做法,在“七所八站”建设文明窗口,列入绩效考评,树立主动为农民群众服务意识。
以基层第一线工作人员的文明服务行为向农民群众广告乡风文明。
开展各种共建活动,村与邻近企业、部队、单位挂钩,联合改造共用村道或公路;联合开展联欢活动,增进联系,密切关系;联合设立治安联防岗点,实行24小时值班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禁止封建迷信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有效治理封建迷信和赌博恶习的同时,促进村民人际关系和谐;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双方资源,促进共建发展,推动乡风文明。
3、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弥补农村教育“空洞”。
学生的文明行为直接影响村民的文明行为,是乡风文明建设的“后来人”。
我市农村青壮年外出导致留守学生的大量存在,客观上使学校成为“留守”学生成为“问题生”。
学校是孩子最主要的受教育场所,对留守学生尤其重要。
在职责上责任上要求村校必须切实落实县政府相关规定,完善家校联系制度和控辍保学机制。
除对孩子正常教学外,应辅之更多的关爱,弥补孩子缺少的家庭辅导、家庭管教和家庭温暖。
切实落实县政府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规定,杜绝因贫辍学现象。
同时,加强基层关工委工作,动员更多农村“五老”加入与青少年结对子的队伍中来,帮助青少年学生坚持学习、健康成长。
4、建立一支乡风文明建设队伍,立足乡村建设文明乡村。
应该尽可能恢复农村瘫痪的一些文化组织,发挥作用就一定会有成效。
如:文化站、电影队、体育协会、村文化室等,并对相关文化人实行归口管理,防止名存实无。
市有关部门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应由“活动”向长年化过渡,利用基层站所,就近指导就近服务农村、农民。
同时,选准活动载体,深化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整合民间艺术资源,花灯、武术、乐队等组建成几支常年活跃在民间的特色群众文艺队伍,“农民演给农民看”,丰富农村文化生活;通过乡镇农体协组建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门球、象棋等业余运动队和村级有传统特色的秧歌队、舞狮队、拳术队、铜管乐队、农民艺校等,坚持常年开展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参与率,以量取胜,打牌赌博的人然会减少,形成乡风文明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