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优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中国古代史
一、从史前时期到殷商社会
(一)普陀新王牌张老师带你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
1、原始农耕诞生的时间 A
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
2、姜寨遗址的特征 A
开始聚族定居,形成农耕聚落。
3、原始农耕诞生的标志和意义A
人们学会了栽培谷物与驯养牲畜,原始农耕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是人类生存和文明诞生的基础。
4、炎黄传说 A
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史料主要存在于神话传说中,有关炎帝和黄帝的传说,成为华夏祖先。神话是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5、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 A
最迟至距今5000-4000年前,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史料存在文献和考古资料中。其中,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部族迁徙、分合、冲突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
(二)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1、文献中的夏文化B
儒家典籍《礼记》把夏朝建立之前的社会称为“大同之世”,其特点是“天下为公”,人人平等;把夏朝建立之后的社会称为“小康之世”,其特点是“天下为家”,社会存在等级分化。
2、考古中的夏文化C
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夏朝文化的重要遗址,距今约3900——3500年,在该遗址内发现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和遗物:有两座类似宫殿的遗迹,石器、骨器、青铜器和玉器等遗物,以及饲养猪、狗、鸡、羊等痕迹,为探究夏史提供了重要而丰富的资料。
(三)商朝与青铜文化
1、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是信史B。
2、青铜时代的功能与特征B
商朝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其大小、形制和数量组合,是器主等级身份和政治地位的象征。著名的“司母戊鼎”等大型青铜器,为世界青铜文化史上所罕见。
3、甲骨文B
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比较成熟的汉字,它是商人在甲骨上用来记载占卜情况的古文字。从结构和造字法来看,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构成和使用的“六书”规律,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古文字。甲骨文真实地记载了商朝社会各个领域的历史状况,是探究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4、两种证据法D
不同的史料具有不同的史料价值: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第一手资料(直接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应相互印证。史料需要甄别。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由于甲骨文的发现和解读,以及河南安阳殷墟等一系列考古资料的发掘,商朝已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
二、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
(一)、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1、西周的建立 A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在商都郊外牧野打败商军,纣王自杀,建立周朝,定都鎬,史称“西周”。
2、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B
周朝建立后,为了对新征服的地区进行有效统治,创立了封邦建国体制。一方面分封已臣服的殷人后裔和原殷邦方国的首领;另一方面以武力为后盾,将同姓诸侯分插到各地方国间,成为地方的政治中心,达到“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效果。周王成为“天下”共主。
3、礼乐制度 C
礼乐制度:礼起源于原始先民的习俗仪式,后演变成人们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周公制定礼乐制度,将礼的规范作用推广到宗法关系和政治等级上,以显示身份差异及权利义务。又创作舞乐、史诗,以音乐激起人们的认同感,维系社会成员的团结。礼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礼乐反映了宗法人伦等级社会的分与和、尊与亲相统一的关系,它既能维护等级制度,又能使人们和谐地生活于社会共同体之中。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把尊礼看作是统治者行“德治”的重要内容。“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上天只佑助有德之人,依据人们是否有德来判定天命的归属。这套“敬天保民”的新思想,对后世的儒家学说和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二)、诸子百家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C
春秋战国时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急剧的变革。由西周的“封邦建国”体制变为秦的中央集权大一统体制,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次重大的社会转型。这次社会大转型,经春秋战国500余年的逐渐积累,到秦朝终告完成。
最深刻的变革来自于经济领域。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把农业经济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开垦荒地、竞相占地,攻城略地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②各国推行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兴地主的产生,“士”阶层开始活跃。③各国当政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内政改革,在战国时达到高潮,其中秦改革最显著。④社会风气:整个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追逐利益,实力竞争的新局面;⑤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
2、百家争鸣 C
春秋战国时期,以“士”阶层为骨干,对社会巨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治国主张,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百家争鸣是古代学术思想最为灿烂的一页。先秦诸子的思想是我国后世学术思想的源头,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法、道三家。
儒家: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始。孔子发展了周公的礼治思想,提出“仁”这一核心观念,倡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战国孟子把“仁”发展为“仁政”;荀子重新解释孔子的“礼”,熔礼、法于一炉。
法家:兴起于战国初期,集大成者是战国后期代表韩非。法家正面肯定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以提倡“法治”为特色,倡导激进的功利主义,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废除世卿世禄、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受到当政者的欢迎。然而其提倡专制独裁、严刑峻法,消极面也很明显。
道家:以春秋老子为始祖。道家对现实政治持绝对否定态度,认为礼治、法治都徒生是非,主张“无为而治”,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但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中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