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优秀实用

合集下载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谏太宗十思疏》(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谏太宗十思疏》(解析版)

2022年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正文翻译注释赏析臣闻求木之长(zhǎng)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jùn)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yù)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shē)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我听说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牢固;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得高,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微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平和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却想要树木长得茂盛,堵塞源泉却想要泉水流得远一样啊!长:生长。

这里指长得好。

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浚:疏通,挖深。

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域中:指天地之间。

休:美。

这里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yīn)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jié)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fù)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古代)所有的帝王,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有一个不为国家深切地忧虑而且治理成效显著的,但一旦功业建成就德性衰减。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

古诗谏太宗十思疏翻译赏析《谏太宗十思疏》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

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政权。

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同学们学习。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欣赏: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一作:望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原文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于贞观十一年,劝谏唐太宗的上疏。

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

谏太宗十思疏全文阅读:出处或作者: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守之难乎?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为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谏太宗十思疏全文翻译: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所写的一篇疏文,用以谏诤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

以下是《谏太宗十思疏》的原文:臣闻天下之治,莫善于太宗,然太宗有十思之疏,臣竭忠谏之,以为陛下之忧,亦臣之忧也。

一思天下苦,二思社稷危,三思宗庙弃,四思社稷贫,五思士民疾,六思官吏独,七思诸侯异,八思子孙负,九思贤良少,十思天下老。

陛下之所以忧者,皆在此十思之中。

愿陛下勉之,无使天下之苦,复归于此十思之上也。

《谏太宗十思疏》是韩愈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深刻观察和对太宗治国策略的反思。

下面我会对每一思进行简要的赏析:一思天下苦:韩愈指出天下百姓所受的苦难,包括战乱、灾害、赋税等。

他希望太宗能够关注人民的疾苦,采取措施减轻他们的负担。

二思社稷危:韩愈警示太宗,国家的安危是最重要的,如果社稷危险,就意味着国家的灭亡。

他希望太宗能够时刻警惕外患,保卫国家的安全。

三思宗庙弃:韩愈提醒太宗,宗庙是国家的精神支柱,如果宗庙被忽视或废弃,将会导致国家的道德沦丧。

他希望太宗能够重视宗庙的祭祀和教化作用。

四思社稷贫:韩愈指出国家贫困是社稷的一种危机,他希望太宗能够采取措施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思士民疾:韩愈关注到士人和百姓的困苦,他建议太宗重视士人的培养和百姓的福利,使他们能够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

六思官吏独:韩愈批评官吏的专权和腐败现象,他希望太宗能够选拔廉洁能干的官员,加强监督,以保证政府的廉洁和高效。

七思诸侯异:韩愈提醒太宗,各地诸侯的异心可能会威胁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他希望太宗能够密切关注并妥善处理与诸侯的关系。

八思子孙负:韩愈关注到太宗子孙的行为和品德,他希望太宗能够教育子孙,使他们成为有德有才的继承者,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九思贤良少:韩愈建议太宗注重培养贤良之士,给予他们机会展示才华和参与国家事务,以提高国家的治理水平。

十思天下老:韩愈提醒太宗,老年人是国家的智囊和传统的守护者,他希望太宗能够尊重老年人,听取他们的意见,以使国家更加稳定和有序。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

广为流传并道德伦理和国家治理方面提供了独特的思考角度。
3
文学创作
对后世文人的作品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创作的源泉。
现代社会启示
领导力
强调忠诚和为民务实的品质,对于领导者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公共服务
强调责任感和对天下苍生的关怀,促进公共服务意识的树立。
社会伦理
思想内涵
忠诚 节俭 忧国忧民
反腐倡廉 依法治国 爱天下苍生
文学价值
古文艺术
以儒家文化为基础,兼具辞章之美和修养之道。
美学境界
通过精心选择的文字和修辞手法,展现出文学上的 独特魅力。
历史背景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文化繁荣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风貌和人民的理想追求。
影响和意义
1
历代传世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
《谏太宗十思疏》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献作品,探讨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提供了文学上的开创性成就。
重要性
1 历史价值
作为一部唐代重要文献, 它对研究历史和政治起着 重要指导作用。
2 文化影响
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发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影响 深远。
3 教育意义
可以启发人们思考现代社 会面临的问题,并寻求解 决方案。
推崇节俭和正直的伦理观念,引导人们塑造良好的道德行为。
重要观点和中心思想
• 追求忠诚和正直的民主社会 • 关注社会公平与人民福祉 • 培养自律和自强的人格修养 • 推行法治和廉政建设

谏太宗十思疏素材积累

谏太宗十思疏素材积累

谏太宗十思疏素材积累《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名臣魏征的一篇杰作,这篇疏文以生动的语言、全面的观点和明确的指导意义,为太宗贞观之治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下面是对《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内容进行精选整理,以期展示其中的主要素材,以及生成一篇生动、全面、有指导意义的文章。

第一思:“忠诚之臣,节制自己的家族”这一思想指出,一个忠诚的臣子应该能够自律,控制自己的亲友,使他们不以权力滥用。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高贵的品德和清正的心态。

第二思:“常与贤才交流,鼓励他们坦率直言”这一思想告诉我们,一个明智的统治者应该时常与贤能之士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并且,要鼓励他们坦率直言,不畏权势,以使政策更加明智有效。

第三思:“理财务实,勤俭节约”这一思想强调了务实的理财观念,提醒太宗要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财政资金。

只有如此,财政才能充足,并维系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四思:“研习历史,借鉴经验”这一思想强调了研习历史的重要性,强调太宗应该借鉴前代治国经验,吸取教训。

只有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才能明智地应对当前的政治局势。

第五思:“依法治国,重视法律”这一思想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提醒太宗要恪守法律,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

法律的公正和稳定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也是太宗施政的重要依据。

第六思:“保护农民,积极兴农”这一思想强调了农民的重要地位,提醒太宗要保护农民的权益,重视农业的发展。

只有农业兴旺,国家才能经济强盛,民生安定。

第七思:“激励士兵,严禁征收苛捐杂税”这一思想强调了奖惩制度的重要性,提醒太宗要激励士兵,维护军队的战斗力,并且严禁征收过多的苛捐杂税,以保障士兵们的生活。

第八思:“严禁贪污腐败,加强监督管理”这一思想强调了反腐倡廉的重要性,提醒太宗要坚决打击贪污腐败行为,并加强监督管理。

只有建立清正政治,才能铲除腐败现象,确保政权的稳定。

第九思:“注重教育,培养人才”这一思想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提醒太宗要注重教育事业,培养各领域的人才。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教案一等奖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教案一等奖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教案一等奖
以下是一份关于“谏太宗十思疏优秀教案一等奖”的教案: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好好聊聊《谏太宗十思疏》这篇超级厉害的文章!就好比咱们玩游戏要掌握技巧一样,学习这篇文章也有很多门道呢!(类比学习文章像掌握游戏技巧)
首先,咱们得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呀?对啦,是魏征!那他为啥要写这篇文章给唐太宗呢?想象一下,唐太宗就像一个团队的老大,魏征就是那个给他提建议,让团队变得更好的人。

(隐喻唐太宗是团队老大,魏征是提建议的人)
然后呢,咱们来看看文章里都说了啥。

这里面的“十思”可重要啦!这就像是给唐太宗列了一个超级清单,告诉他要怎么做才能当好这个皇帝。

咱们来具体分析分析,比如说要“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这就好像咱们看到喜欢的东西,要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呀,别盲目去追求!是不是很有道理呢?(类比十思像清单,见可欲的思考像日常生活的选择)
在学习的过程中,咱们可以分小组讨论呀!大家一起说说自己对每一条“思”的理解,这多有意思!(对话的形式,更有互动感)
学完了这篇文章,大家想想,对我们自己有没有启示呢?我们在生活中是不是也应该常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呀?
这篇《谏太宗十思疏》可真是个宝藏文章,大家一定要好好学呀!难道不是吗?(反问增强语气)。

谏太宗十思疏十条建议的归纳

谏太宗十思疏十条建议的归纳

谏太宗十思疏十条建议的归纳亲,咱来聊聊《谏太宗十思疏》里的那十条建议哈。

先说这第一条,要知足,别贪心。

就好比吃东西,吃饱了就别再硬塞,欲望太多会把自己撑坏的。

第二条呢,要谦虚,别骄傲。

就像那气球,吹得太满会爆掉的,人太骄傲也容易出问题。

第三条,别因为自己位高权重就放纵自己,得时刻保持清醒,不然容易迷失方向。

第四条,别因为喜欢谁就偏袒谁,得公平公正,不然大家心里都不服气。

第五条,要尊敬有才能的人,多听听人家的意见,不能觉得自己啥都懂。

第七条,别想着怎么去玩乐享受,得把心思放在正事上。

第八条,别随便就大兴土木,浪费钱财,要懂得节省。

第九条,别因为是亲戚就乱用权力,得按规矩来。

第十条,要多想想怎么让国家安定,百姓幸福,不能只想着自己。

亲,你看这十条建议,是不是句句在理呀?其实放到咱现在的生活里,也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呢。

比如说知足这一条,咱们不能总是看到别人有啥自己就想要啥,得珍惜自己拥有的。

还有谦虚,不管咱多厉害,都得保持一颗学习的心。

控制情绪也很重要,不能随便对身边的人发脾气。

这十条建议虽然是很久很久以前说的,但是到今天都还是很有用的哟,咱们都可以学学,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怎么样,亲,你觉得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呀?。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实用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实用
32
《论“从谏如流”》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 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 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 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 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 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这样的事 例不胜枚举,同是帝王,为何结局如 此不同?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 行!
21
“十思” 内容
见可欲 将有作
“十思”含义
“十思”实 质
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 戒奢侈 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 是使百姓安宁 戒骄傲
考虑到身居高位,就要时时想到谦虚谨慎的修 念高危 养来加强自己的品德;惧怕自己骄傲自满,就 惧满溢 要想到胸襟宽广像能容纳滔滔江水的大海 乐盘游 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 忧懈怠 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 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 虑壅蔽 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 惧馋邪 面的意见;担心有馋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要想 到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 恩所加 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 罚所及 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 生气二滥用刑法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26
简析:
1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 规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 “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 事业成败的关键。
3 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的关系比民 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27
整体思路
人君当思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29
★仿写练习
1、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要 求句式相似,所用修辞方法相同,与上下 文意贯通。
一切能激发生机的思想都是美好 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自私,它 能使生命的泉水变得浑浊和枯竭,它 能使心灵的天空变得狭窄而昏暗, 它 能使理想的星辰变得昏暗而模糊。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本文是关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注释与精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第一段:原文: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必浚3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岂望流之远,根不固而何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虽在下愚4,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5乎!人君当神器之重6,居域中7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8。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注释: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本,树根。

3、浚(jùn):疏通,挖深。

4、在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

指政权的平和美好。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如果不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宽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也(如同)挖断树根来求得树木茂盛,堵塞源泉而想要泉水流得远啊。

第二段:原文:凡百元首9,承天景命10,莫不殷忧11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12繁,能克终者盖寡13,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4。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1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6。

虽董17之以严刑,振18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19,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20,可畏唯人21;载舟覆舟22,所宜深慎。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赏析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思国一作:望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注释:[1]长:生长,生发,名词用作动词。

[2]固:使稳固,使动用法。

[3]远:流得远,形容词用作动词。

[4]浚(jùn):疏通,深挖,动词。

[5]当:主持,掌握,动词。

[6]神器:指帝位、政权。

典出《老子》:“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古人认为君权神授,认为取得神器即为夺得天下。

[7]居域中之大:据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域中,天地间。

语出《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大,形容词用作名词。

[8]以:连词,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奏章的主要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作者:(唐)魏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6),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

竭诚则吴越(12)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

虽董之以严刑(14),震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3)。

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25)。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注释】(1)疏:奏议的一种。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十篇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十篇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十篇《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劝谏上表,通过十个问题向当时的皇帝李世民提出忠言逆耳之论。

这篇文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观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并总结《谏太宗十思疏》的优秀范文。

1.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一:立德篇这篇优秀范文从道德立场出发,强调一个君主应具备的品质和修养。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以道德为基准,以身作则,以德治国。

只有以德立身,才能获得人民的拥护和尊敬。

2.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二:明法篇这篇优秀范文从法律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当明察法纪,严格依法行事。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制定公正合理的法律,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3.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三:善用人篇这篇优秀范文从人事管理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善于用人,重用贤才。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根据人才的能力和表现,选拔任用合适的人才,以推动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4.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四:审时篇这篇优秀范文从时事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政策。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密切关注国内外的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5.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五:尚贤篇这篇优秀范文从选拔人才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尊重才能,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重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6.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六:勤政篇这篇优秀范文从政务管理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勤政为民,关心百姓疾苦。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以百姓的利益为出发点,勤勉工作,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

7.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七:修身篇这篇优秀范文从个人修养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修身养性,自律自强。

文章指出,君主应当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修身养性,以身作则,影响身边的人和整个国家。

8.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范文八:谦虚篇这篇优秀范文从谦虚谨慎角度出发,强调君主应保持谦虚之心,谨慎行事。

谏太宗十思疏总结

谏太宗十思疏总结

谏太宗十思疏总结《谏太宗十思疏总结:以古鉴今的智慧启示》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谏太宗十思疏》这篇老经典。

初读的时候,就感觉魏征这个老爷子可真敢说啊!但细细一琢磨,哇塞,这里面的东西可太实用了。

咱先说说这“十思”,那简直就是一套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

要谦虚,别觉得自己老厉害了,就开始飘;要节俭,别乱花钱,日子还长着呢!还有做事要兢兢业业,不能马马虎虎。

这几点,不就是咱们平日里也得时刻念叨的嘛。

比如说在生活中,咱要是不谦虚点,老是觉着自己天下第一,那不得得罪好多人啊,以后谁还愿意和咱玩。

再比如工作的时候,要是不认真,那出了错可就麻烦大了,说不定老板就要请咱吃“炒鱿鱼”大餐了呢。

魏征老爷子还教导咱要知足,不能贪得无厌。

这太对啦!你想啊,要是啥都想要,那啥时候能满足呢,不就永远都觉得不幸福了嘛。

就像有些人为了挣钱,拼命拼命地干,结果身体垮了,钱也没享受到,多不划算啊。

还有呢,要时刻反省自己。

咱每天都得问问自己,今天有没有犯错,有没有进步。

要是天天就知道傻玩傻乐,那可没啥出息咯。

就跟那学习似的,隔段时间就得总结总结,看看哪些地方没学好,赶紧补补。

太宗皇帝那可是皇帝,魏征都敢跟他直愣愣地提这些。

咱普通人就更得听进去啦。

想想看,要是咱能把“十思”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那咱的日子不得过得顺风顺水,风光无限啊。

大家都别小瞧了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真的是超级实用。

所以啊,咱得把《谏太宗十思疏》当成个宝贝,时不时拿出来咂摸咂摸滋味。

让它指导咱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情。

这样,咱也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当一个英明的“君主”,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幸福满满。

咱可不能光听不做,要行动起来,把这些智慧都变成自己的,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加出色。

大家一起加油,让“十思”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哈哈!。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使用

谏太宗十思疏——优秀使用

16
从五个方面来谈“十思”,可概括为“五
戒”: “知足”“知止”戒奢侈, “念高危”“惧满溢”戒骄傲, “乐盘游”“忧懈怠”戒纵欲, “虑壅蔽”“惧馋邪”戒轻信人言, “恩加所”“罚所及”戒赏罚不公。
17
①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③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④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 ⑤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⑥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⑦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⑧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⑨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⑩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既得志,
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怨不在大, 可畏惟人 ;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
29
献出
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
指以礼乐教化人民
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
管理 役使,劳损
之大道哉?
15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 ——————;将有作,__________;念高危, _________;惧满溢,___________;乐盘游, ___________;忧懈怠,____________;虑壅蔽, _____________;想谗邪,___________;恩所加, _____________;罚所及,____________。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智者尽其谋,___________,________,信者 效其忠。

斥退奸恶小人
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
使……虚
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
因为
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

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下面是爱汇网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谏太宗十思疏赏析,供大家参阅!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赏析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望国一作:思国)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谏太宗十思疏赏析译文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

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国君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在天地间尊大,就要推崇皇权的高峻,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体裁:
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 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 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 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10
11
整体思路
人君当思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居安思危,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为什么思 思些什么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载舟覆舟, 诚能十思,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简析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 1 正面阐述: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 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 一个明事理,浅显易懂。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 2 反面申述:紧扣上层三个排比来申述, 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加上一个反问,简洁有力。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 3 提出结论:由人君地位说起,结合开头 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的比喻,从反面提出自己的观点。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 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 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 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 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 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 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思考:唐太宗与魏征的关系如何?
7
魏征:字玄成。唐朝著名政治家、史学 家、文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掌管文檄。 太宗时任谏议大夫、检校侍中。领导周、隋 各史的修撰工作,书成,升任左光禄大夫, 封郑国公。魏征敢于犯颜直谏,所言多被太 宗采纳。有诗文流传于世。 据史载:贞观十七年,魏征病卒。太宗 自制碑文,并为书石。对侍臣说:“人以铜 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 镜矣!”
16
排 比 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居安思危,
排 比 句
德 思国之安, 思国之安,
17
流之远, 源 流之远, 求木之长, 根 固 求木之长,
简析:
1 概括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 规律 (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2 以设问引出分析论证,用“殷忧”和 “得志”的不同心态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 事业成败的关键。 3 用古人的论述以水和舟 水和舟的关系比民 水和舟 民 和君的关系,切中要害,令人警觉。 和君
23
思考题: 思考题
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1 作者认为得天下之君王为何易失人心? 答: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 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 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2 作者如何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答: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 宜深慎。
3
唐 太 宗 李 世 民
4
魏 征
5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 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 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 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 水可以载舟,亦可覆舟。 唐太宗
6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中心论点: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
18
思考题:
1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比喻论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 必积其德义。 2 作者认为人君怎样才能治理好国家? 答:“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25
补充注释: 补充注释:
1)诚能见可欲 ) 2)则思知止以安人 知止以安 ) 3)念高危 ) 4)惧满溢 ) 5)则思江海下百川 )则思江海下 6)乐盘游 ) 7)则思三驱以为度 7)则思三驱以为度 8)则思虚心以纳下 )则思虚 9)惧谗邪 ) 10)则思正身以黜恶 )则思正 11)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则思无 12)总此十思,宏兹九德 )总此十思, 13)简能而任之 )简能而任之 14)择善而从之 ) 15)则智者尽其谋 )则智者尽 16)信者效其忠 )信者效
14
补充注释:
1) 求:追求,想要。 之:取消独立性。 追求,想要。 取消独立性。 1) 臣闻求木之长者 ) 臣闻求 根本: 事物的本质。 2) 根本:古—根,今—事物的本质。 根 事物的本质 2) 必固其根本 ) 必固其根本 泉流,名词。 3) 流:泉流,名词。 他们。 4) 其:他们。 3) 欲流之远者 ) 5) 而:却 4) 必积其德义 ) 必积其 6) 固:稳固 5)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 源不深而 虽然(不能讲成“即使” 7) 虽:虽然(不能讲成“即使”,此句 6) 根不固 6)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自谦)。 自谦)。 7) 臣虽下愚 ) 神器:帝位。 8) 神器:帝位。重、大:形容词作名 8)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 神器之 ) 人君当神器 重权、重位。 词,重权、重位。 域中之大 域中之大 考虑。 9) 念:考虑。 9) 不念居安思危 ) 10) 实行,厉行。 10) 以:用,实行,厉行。 10) 戒奢以俭 ) 戒奢以 11) 11) 亦:也。以:而,却。 11)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12) 流:水流,名词。 伐根以 ) 12) 水流,名词。 12) 塞源而欲流长也 ) 塞源而欲流
20
补充注释: 补充注释:
1)凡百元首 凡百元首 善始者实繁 2)善始者实繁,克终 者盖寡 之易守 3)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在殷优, 4)盖在殷优,必竭诚 以待下 5)既得志 6)则纵情以傲物 则纵情以 傲物则骨肉 骨肉为 7)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之以严刑 8)虽董之以严刑 9)振之以威怒 10) 10)貌恭而不心服
15
翻译: 翻译: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 它的根;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 源泉;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稳固却 要树木生长,道德不厚实却想要国家安定, 我虽然最愚昧无知,(也)知道这是不可能 的,何况(你这)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着 国家的重要职权,据有天地间重大的地位, 不考虑在安逸的环境中想着危难,戒奢侈, 行节俭,这也(如同)是砍断树根来求得树 木茂盛,堵住源泉而想要泉水流远啊。
1
[高考延伸] 高考延伸]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①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也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②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所宜深慎 则思慎始而敬终 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忧懈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虑壅蔽,_____ _____ __________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________; __________; 总此十思, ④ 总此十思,宏兹九 德,简能而任之 , 择善而从之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勇者竭其力 , 则智者尽其谋 文武并用, ________ ,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垂拱而治
12
通读全文, 通读全文,初步预习
下列加点字注音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 ) zhǎng A 臣闻求木之长(chàng,生长)者 臣闻求木之长( ,生长) B 必浚(jùn,疏通,深挖)其泉源 必浚( ,疏通,深挖) C 盖在殷(yīn,深)优 盖在殷( , D 虑壅(yōng,堵塞) 虑壅( ,堵塞) E 则思正身已黜(chù,罢免)恶 则思正身已黜( ,罢免)
[高考再现 : 高考再现]: 高考再现
默写名句: 默写名句: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 谏太宗十思疏》 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 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什么? 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 (05福建 05福建 , 卷)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载舟覆舟 ,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所宜深慎。 山东卷) 所宜深慎。 (05山东卷) 山东卷
8
解题 本文是魏征于贞观十一年时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太 宗登基之初,励精图治,政策比较正确,国内出现了百姓 富足、社会安定、国力渐强的“贞观之治”。后来,太宗 开始追求珍宝异物,兴建宫殿苑囿,魏征便不断用前代兴 亡的历史教训提醒他。这一年就连上四次奏章。本文为其 中一篇。 谏——劝谏; 劝谏; 劝谏 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最 李世民, 太宗 李世民 唐朝第二个皇帝, 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 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 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十思——是本文内容,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是本文内容, 十思 是本文内容 即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奏疏, 疏——奏疏,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 奏疏 古代臣下向君主议事进言的一种文体, 9 属议论文。 属议论文。
翻译:
所有的国君,承受上天(赋予的)使命,开头 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保持到底的很少。难道是 取得天下容易而守天下困难吗?因为处在深重忧患 之中,一定会竭尽诚心地来对待臣民。既已成功, 则放纵自己的情感来傲视别人。竭尽诚心,就会使 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傲视别人,就会使亲 人成为陌路的人。即使(可以)用严酷的刑罚监督 (人们),用威风怒气来吓唬(人们),最终苟且 免于刑罚但不会感恩,表面上恭敬但在心里不服气。 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是老百姓;(他们可以像水 一样)能负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这是应当深切 22 戒慎的。
24
第三段 诚能见可欲 则思知足以自戒; 有作, 可欲,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 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 ;惧满盈,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 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敬终; 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 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 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 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谬赏; 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 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 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兹九 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 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 百司之职役 职役哉 百司之职役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