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升华凝华评课稿

合集下载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评课稿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评课稿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评课稿一、引言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与能量的基本规律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熔化和凝固》单元是学生初步接触物态变化以及熔化和凝固现象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对该单元的教材内容进行评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二、教材内容分析2.1 知识点概述本单元主要围绕熔化和凝固这一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3.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和影响因素;4.熔点和凝点的概念和实验测定方法;5.熔固性和压力对熔点的影响。

2.2 教材内容分析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熔化和凝固》单元在内容设计上相对全面,涵盖了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熔化和凝固的过程以及相关实验和现象的介绍。

其中,对于熔点和凝点的概念、实验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进行了适当的阐述。

此外,教材还通过实验案例和生活中的实例进行了知识拓展,加深了学生对于物态变化和熔化凝固过程的理解。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教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之处:1.知识层次安排不够合理。

在内容组织上,应该按照从表面到深入的顺序进行展开,逐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但在教材中,有些概念解释和实验案例的安排显得紧凑,容易导致学生理解上的困惑。

2.缺乏足够的练习与应用。

物理知识的掌握需要通过实践与应用来巩固和检验。

然而,教材中缺乏充足的练习题目和应用题,不能满足学生在知识运用上的需求。

三、改进建议3.1 调整知识层次和结构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建议在教学中合理调整知识层次和结构,使学生能够从浅入深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具体建议如下:1.逐步引入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讲解和示范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兴趣,并逐步引入相关的基本概念,例如固态、液态和气态等。

2.以实验案例为支撑,解释熔化和凝固过程。

通过实验案例,让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和记录,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熔化和凝固的过程,并能够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及点评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及点评

《升华和凝华》教学设计设计:潘玉玲长阳磨市中心学校(443505)点评:刘开双湖北长阳研训中心(44350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关心身边的环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物理道理的情感教学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学难点:碘的升华实验和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教具准备:樟脑丸(或卫生球)松树枝碘热水冷水带橡皮塞的试管烧瓶多媒体课件新旧日光灯管固体清香剂程序设计一、实验激趣,引入新课把樟脑丸碾成粉末后放入烧瓶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过一会儿,放入烧瓶内的松枝上出现了洁白的“人造雪景”,学生观察后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引入课题。

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1、学生回顾物质的状态及其物态变化,提出问题: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或者由气态直接变为气态?学生猜想。

2、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验证猜想。

学生观察试管中碘的状态和颜色,思考要让固态的碘的状态发生变化,可采用什么办法。

学生分组实验,用热水对固态的碘加热,轻轻摇晃试管,观察是否有液体生成,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将紫色的碘蒸气用冷水降温,观察碘蒸气的变化,取出冷水中的试管,擦掉试管外的水分,观察试管中是否有碘液体出现。

3、分析实验现象,学生归纳实验结论,得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吸放热情况。

三、联系实际,寻找和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1、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预设事例,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雪堆(或冰雕)没有熔化变小、灯丝变细、衣柜里的卫生球变小、固体清香剂消失;凝华现象:霜、灯泡壁变黑、北方冬天窗户结冰花、冰棒纸上白花花的“粉”、雾凇)借助多媒体课件观看雾凇、霜的美丽画面。

2、教师展示新旧日光灯管,学生观察对比,分辨出新旧灯管,试着解释灯管壁变黑的原因。

《升华与凝华 》评课稿3

《升华与凝华 》评课稿3

《升华与凝华》评课稿刘兴蓉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评的是罗静老师上的《升华与凝华》一课。

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与指正。

本节课教学设计优化上创意好,实验创新上效果好,教师与学生真情交融、情感投入到位。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非常精彩的课,有许多成功之处。

本节课的亮点很多,我们从掌声中可以看得到,有许多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今天,我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评析:一个是成功之处,另一个是不足的地方。

先从成功的方面来看:第一,这堂课的头开得很好。

由西游记的视频片段作为开头,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

西游记可以说是男女老幼都喜欢的电视剧,尤其是那里面的仙境般的画面栩栩如生,让人流连忘返。

在观看之前,罗老师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仙气”也就是白气,这样学生就不只是看热闹,而是联想到可能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关,同时使学生有了更强的好奇心了:原来那么动人的电视剧画面还与我们物理有关。

学生带着这样的想法当然愿意好好的学习这节课了,甚至愿意好好的学习物理这门学科了。

从这个开头来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给我们这节课的教学目的埋下了伏笔。

在这节课的重点内容即升华和凝华学习之后,再分析西游记里的“仙气”的形成过程,这也形成这堂课的首尾呼应。

第二,实验是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实验能把平时老师常用语言描述的一道而过的东西变成现实,这对于学生对于老师来说都是一个震撼。

本节课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探究“固态和气态之间能否直接相互转化”。

整个实验探究过程设计了几个环节,即: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而且还有温馨提示来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这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在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完仪器后,学生动手做实验之前,教师语言强调到位,安全工作放在第一。

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看到了明显的实验现象:即加热过程中,固态碘变成了紫色的气态碘;冷却后,气态碘又变成了固态碘,中间并没有经历液态碘的状态。

学生看见这个明显的实验现象,都很兴奋,正确的认识到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发生相互转化的。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一、说教材
升华和凝华是物态变化的一类现象,与前面已讲的四种现象构成完整的物态变化知识体系。

本节旨在让学生探究碘的升华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由于升华和XXX 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难以直接观察到,因此需要在学生已具有初步物态变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二、说教具
教学工具包括试管、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碘、樟脑丸、茶丸、挂图、烧杯、热水瓶和白炽电灯。

三、说学生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和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设计有利于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索物理规律的环境和机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式
五、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升华和XXX的概念;
2)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原理;
3)认识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
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勇于实
践的精神;
2)通过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欣赏色彩美的
能力。

六、说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先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质能否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或气态变为固态。

2、进行新课
教师列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讨论,最终归结为核心问题:物质能否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或气态变为固态。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鼓励他们猜想和假设。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2)对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认知水平已经可以从形象思维逐渐过渡到抽象思维,但仍然需要大量的实验和实际例子来支持他们的理解。在学习习惯上,他们大多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方式,但部分学生可能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监督。此外,他们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这些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实验环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4节“升华和凝华”。在这一节中,学生将学习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以及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这两个现象是物质状态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将了解到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节课位于第三章“物态变化”的中后期,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固态、液态、气态等基本状态,以及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状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知识点有:
1.升华现象: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吸热。
2.凝华现象: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放热。
3.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如冰雕作品的保存、冬天窗户上的霜等。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评课稿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评课稿

沪科粤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升华和凝华》评课稿一、引言在《升华和凝华》这一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究物质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评价与反思。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详细评估,我们将更好地了解这节课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对学生的启发和指导程度。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物质升华和凝华的基本概念;2.掌握物质升华和凝华的特点;3.了解物质升华和凝华的实际应用;4.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与升华和凝华有关的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物质升华概念首先,我们将介绍物质升华的概念。

通过一些生动的示例,让学生能够理解和记忆这一概念,并且能够正确地用自己的语言解释。

2. 物质凝华概念接着,我们会引入物质凝华的概念。

与物质升华相似,我们将通过实例和图示来说明这一现象,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物质升华的特点我们会详细解释物质升华的特点,如升华速度快、温度上升、无需要吸热等。

通过合适的实例和实验演示,使学生对这些特点有直观的认识。

4. 物质凝华的特点类似地,我们也会介绍物质凝华的特点,如凝华速度慢、温度下降、需要放热等。

通过比较和对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两者的异同。

5. 物质升华和凝华的实际应用本节课我们将聚焦于物质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会讨论冰柜、干燥剂、香薰石等多个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这些现象的实际应用,并思考其背后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引导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提出有关物质升华和凝华的问题,通过引领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相互讨论和交流观点,促进知识的共建和共享。

3.多媒体展示:运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通过图像与声音的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应聘初中物理教师的02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升华和凝华》,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对前面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以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状态的六种变化,从而达到课标要求。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四种物态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直观的印象,但对于实际生活中并不罕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却没有太多的注意。

他们总以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环节,所以教学中应以形象、直观的方法和手段来切实帮助学生澄清模糊的认识。

从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篇幅可以看出这一节的教学要求相对于前面的几节要低许多。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只要求学生知道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以及它们发生的最基本条件和日常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就行了,旨在使物态变化的知识体系完整化。

所以在整个这一章中它不是重点和难点。

根据对教材作用及地位的分析,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面: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吸热和凝华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步骤;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直观方面: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依据教学目标,我认为这节课的重点内容是: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难点内容是: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为了使本节课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以下教具和学具:演示用的有:多媒体学生用的有:碘管热水烧杯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一定的认识,更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楚明了的把握。

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人教版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人教版
②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与热量变化:
- 重点知识点:升华过程中物质吸收热量,凝华过程中物质释放热量。
- 关键词:热量、吸收、释放。
- 板书设计:
```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
③升华和凝华的应用:
- 重点知识点: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剂的循环、衣物晾晒等。
- 关键词:应用、制冷剂、衣物晾晒。
3. 实验法:教师将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观察和记录升华和凝华现象。实验法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教师将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展示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多媒体设备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课堂中,教师将采用生动的讲解方式,为学生介绍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原理以及热量变化计算方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理解重点内容。
2. 讨论法:在课堂上,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享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讨论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交流能力。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深入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相关知识,探究升华和凝华现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收集相关实例,进行总结和分享。
探索升华和凝华现象与环境保护、能源利用等方面的联系,思考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结合学科知识,开展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科学实验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2.热量变化:接着,讲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热量变化,阐述吸热和放热的原理。
3.实例分析: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现象相结合,加深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理解。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3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3节“升华和凝华”。在我国的物理课程体系中,这一章节位于热学基础知识之后,为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之间相互转化的内容打基础。本节课主要围绕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展开,使学生了解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的过程,以及这两种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升华的定义、升华过程中吸热的特点;凝华的定义、凝华过程中放热的特点;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提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它们与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
3.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定义讲解:首先,明确升华和凝华的定义,解释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升华)和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凝华)的过程。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指出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书面作业:设计一些与升华和凝华相关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
2.实践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

因为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普通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实行分析、判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特别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探索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水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4、说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教师:多媒体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索过程,所以,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水平以及协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实验探索式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水平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预教学过程,提升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

其结构为:1、引入新课先回顾前面学习的物态变化,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2、实行新课(1)、展示学习目标(2)、展示自学向导,学生自学(3)、小测验,学生自学反馈(4)、新课讲解A、理解概念第一步:探索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第二步:学生得出结论,从而理解升华和凝华及其条件。

八年级物理升华凝华评课稿

八年级物理升华凝华评课稿

《升华与凝华》评课稿
冷集三中许强
优点:
1、王老师讲的“升华与凝华”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四个物态变化后的一节物态变化课,本节课王老师在难度和深度的把握上,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盲目、简单的认识问题上升到有理有据地理解问题,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给学生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在讲述内容时按照“实验探究——结论——应用”的程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2、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引入新课,并从语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完仪器后,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做之前,语言强调到位,然后归纳得出升华、凝华的定义,在探究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时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

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掌握本节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本节的难点是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在得到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后,分析一些具体的自然现象,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升华凝华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无论回答六个物态变化中的
哪一个,都能得心应手,得出正确结论,同时对他们的错误观点有了正确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

不足:
1、得出结论后,想以水的三态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来贯穿,有的地方过渡很好,如解释完舞台上的白雾到水的三态,有的地方过渡的较生硬,如过渡到科学世界的回答问题。

2、如果习题容量再大一些,难度上再增加些层次感,效果会更好。

初中物理升华与凝华说课稿

初中物理升华与凝华说课稿

初中物理升华与凝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重点概念——升华与凝华现象。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升华与凝华是初中物理中热学部分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这一部分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及其原理。

在教材中,升华与凝华现象通常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和热力学第一定律之后,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物质状态变化与能量转换之间的联系。

接下来,我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需要掌握升华与凝华的定义、过程以及影响因素;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尊重科学、追求真理的态度。

针对本节课,教学重点是理解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则在于掌握物质在升华与凝华过程中能量转换的计算。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再通过实验验证理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物质状态变化的前三种方式,引出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新知:详细解释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发生的条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展示升华与凝华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物质状态的变化,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分析升华与凝华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 学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升华与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5. 课堂小结:总结升华与凝华的知识点,强调它们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习题,加深对升华与凝华原理的理解,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重点内容和公式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以便于学生记录和复习。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升华和凝华》说课(附教学反思、板书)课件

《升华和凝华》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最 后一节内容。这节课的内容是前面已将的四种物态变化——融化、凝固、 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课文 通过视察碘升华和凝华过程,引导学生间接分析和推理日常生活中的升 华和凝华现象。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关 注环境和社会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
4.通过实验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5.为什么要用酒精灯加热,不加热行吗? 现象视察:碘受热(颜色由黑变紫,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和遇冷(颜色 由紫变浅,逐渐变黑,瓶壁上有细小发亮的晶粒形成,无液体流下) 后状态变化情况。 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固体与气体之间可以直接转化。
(二)升华与凝华 活动一:学习自主学习──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碘的升华 和凝华》视察物理现象。 把视察到的物理现象填入下面空格里。
(3)在北方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内表面会出现"冰花"。 (4)气温低于0℃时,草木、屋瓦上会有小冰粒附在上面,学生分 小组讨论,并小结:"冰花"和"霜"都 ?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 成的小冰粒(都是凝华现象)
(四)课堂作业: 提出问题:自然界中雾、露、云、霜、雪、雹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那么它们是怎么形成的?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思考,讨论。
《升华和凝华》说课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 级上册《物态变化》单元中的课文《升华和凝华》,下 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 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
1. 2. 3. 4.能用物理语言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物理评课稿《凝华和升华》

物理评课稿《凝华和升华》

评课稿----听xxx老师<<凝华和升华>>一、教师素质好,教学氛围积极和谐教师的基本功是否扎实、所授知识是否准确且延展性强,常常是评价其教育教学能力的先决条件。

其次,例如教师形体语言、口头表达是否得当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物理这样的自然学科课堂上,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现场调控力和应变力,富有激情,才能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接受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评价根据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物理课程标准》中,教学设计理念必须“让生活走向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

课堂遵循让师生双方“在探究状态下学习”的原则,在设计上较完整、在结构上紧凑、在逻辑上严密,达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

三、教学过程的评价1、导入新课,让物理生活化。

教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同学模拟到商店为家里的电器买电线。

并由此展开热烈讨论。

让学生们明白即便是生活中芝麻绿豆的小事也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整个课堂学习充满乐趣。

2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注重教法多样化。

本节课无论是在结构设计还是实际操作中都营造了浓厚的探究氛围,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在积极思考和踊跃探索的活动中。

例如:为学生设计独立思考、合作合作、小组竞赛等学习环节,让他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在教给学生物理知识的同事,也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这就是这堂课里学生最大的收获。

3、大胆创新,使教学资源更贴近生活比如,让学生自己比较铁丝和铜丝的异同;教师自行构思设计的温度对电阻影响实验。

这些新颖的设计效果十分明显,体验了教师别出心裁的创新意识,同事也让学生明白科学探究并不是神秘河不可及的。

4、以人为本,注重感情目标的培养整堂课,学生始终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在其中不过是起到了引导、过渡等作用。

通过教师的帮助,学生们积极参与、体验、合作、讨论和交流,每个人都获得了探索和成功的体验,充分体验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升华和凝华评课稿

升华和凝华评课稿

升华和凝华评课稿初中八年级物理《升华与凝华》评课稿2018年12 月13日,我观摩了陈燕老师初中物理《升华与凝华》课堂教学活动,现就其实施的课堂教学情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促进同行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一、总体认识1、课堂教学目标定位合理本节课主要完成两个教学目标,即理解升华与凝华的概念及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陈燕老师能够依据物理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2、课堂教学组织结构合理陈燕老师首先是通过实验,由学生观察和总结,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升华与凝华概念,然后集中时间解决设计好的导学案上的问题,内容安排整体较合理。

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渗透了观察、实验、归纳、总结、应用等理科教学的基本环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思想,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二、个人体会1、整体课堂构思尽管升华和凝华并不少见,但却不易被学生注意,且气体不易看见,而难于直接观察到。

因此设计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让学生探究,让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得出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结论。

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然后再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说出各是什么现象,不但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引起了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趁学生思维活跃的时候介绍干冰的作用,引发学生探究舞台上的烟雾之谜,再介绍方便面中利用升的原理制成脱水蔬菜,增长了学生的常识,利用探究的结论引导学生列举出升华吸热在生活中的更多应用,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做出科学的有力的解释,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物理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到物理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课堂教学情况纵观整个课堂教学,导入比较成功,由冬至节气引出凝华,紧扣课堂内容,学生快速进入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分组教学模式对于物理课有先天的优势,对于课堂中的分组实验不用重新分组,及时让学生进入状态,节省课堂时间;讲练结合,边讲边练、及时总结,有利于让学生将枯燥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陈燕老师上课充满热情,能够很好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也能够较好地就教学内容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陈燕老师的普通话较好,语速较合理,充分反映了伍老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3.4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八年级上物理人教版3.4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1.收集学生的练习和实验报告,分析他们的掌握程度和存在的问题。
2.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后访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建议。
3.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参与度不高。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
2.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关键细节,并及时给予提示和指导。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适时调整分组和指导策略。
课后,我将评估教学效果,具体反思和改进措施如下: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首先,通过实验演示干冰升华和碘酒凝华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华和凝华现象。
2.接着,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资源,讲解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以及能量变化。
3.然后,通过对比其他物态变化,突出升华和凝华的特殊性,加深学生的理解。
4.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升华和凝华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3.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学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探究精神。
1.教学重点:
(1)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常见实例。
(2)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2.教学难点:
(1)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实质,尤其是升华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说课稿

初中物理升华和凝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升华和凝华。

这一部分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物质状态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考物理的重要考点之一。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第八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的第二小节。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物质的几种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基本转化过程。

本节课将重点介绍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通过对这两种现象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掌握它们的特点和发生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是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在于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热量的变化以及它们与物质状态变化的关系。

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感受升华和凝华现象,从而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物态变化知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新知详细解释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特点和发生条件,并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辅助说明。

3.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冰冻的湿衣服在暖气旁变干,展示升华现象;使用冰花装饰展示凝华现象。

4.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分享。

5. 巩固练习通过几个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小题目,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 总结归纳总结升华和凝华的知识点,强调它们在物态变化中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二节升华和凝华一、概念升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凝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二、特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三、条件升华:温度升高、气压降低凝华:温度降低、气压升高四、应用- 干冰的升华用于舞台烟雾效果-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五、注意事项- 注意安全使用干冰- 观察自然现象,理解物态变化```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其应用。

2.4升华和凝华说课稿-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4升华和凝华说课稿-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2.4 升华和凝华说课稿-2022-2023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材分析《苏科版物理八上》是适用于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的物理教材,其中2.4节讲解了升华和凝华的过程。

本节内容主要涉及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原理以及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基本原理;•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差异和共性;•了解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升华和凝华的现象;•能够分析和解释升华和凝华的原理;•能够应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质转化过程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实践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基本原理;•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升华和凝华的原理解释;•升华和凝华的应用案例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投影仪;•物理实验装置;•实验材料:冰块、干冰、紫菜片等;•PowerPoint幻灯片。

2. 学生准备•阅读相关教材内容;•墨水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幻灯片或者实物展示冰块融化的现象,并与学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冰块为什么会融化。

然后提问:“冰块融化是属于升华还是凝华过程?”引导学生讨论并解答。

2. 学习新知2.1 升华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幻灯片展示升华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升华是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的过程,并与融化相比较。

2.2 凝华的概念和特点•通过幻灯片展示凝华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凝华是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的过程,并与凝固相比较。

2.3 升华和凝华的差异和共性•通过对比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归纳总结升华和凝华的差异和共性。

2.4 升华和凝华的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展示,让学生认识到升华和凝华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干冰的升华和凝华过程、洗衣粉在洗衣过程中的升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华与凝华》评课稿
冷集三中许强
优点:
1、王老师讲的“升华与凝华”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四个物态变化后的一节物态变化课,本节课王老师在难度和深度的把握上,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盲目、简单的认识问题上升到有理有据地理解问题,纠正了学生的错误认识,给学生理出一条清晰的思路,在讲述内容时按照“实验探究——结论——应用”的程序进行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

2、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引入新课,并从语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完仪器后,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做之前,语言强调到位,然后归纳得出升华、凝华的定义,在探究升华吸热,凝华放热时由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

这样,既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同时,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对学生掌握本节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本节的难点是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在得到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后,分析一些具体的自然现象,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让学生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加深对升华凝华的理解,通过这样的处理,学生无论回答六个物态变化中的哪一个,都能得心应手,得出正确结论,同时对他们的错误观点有了正确认识,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渗透了德育教育。

不足:
1、得出结论后,想以水的三态的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来贯穿,有的地方过渡很好,如解释完舞台上的白雾到水的三态,有的地方过渡的较生硬,如过渡到科学世界的回答问题。

2、如果习题容量再大一些,难度上再增加些层次感,效果会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