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其输血对策
ABO血型抗体减弱1例
0 引言
血型是指血液中各种成分的遗传多态性标志。ABO 血 型 是 人 类 最 重 要 的 一 个 血 型 系 统,无 论 对 于 临 床 还 是 血 站, 正确的 ABO 血型鉴定结果都是输血成功有效的第一关。但实 际工作中,ABO 血型定型受到多种因素干扰(包括生理性因 素和病理性因素等),导致 ABO 定型困难。以下对一例 ABO 血型抗体减弱样本报告如下:
[4] 武海州 , 包琳 , 雷树红 , 等 . 血型抗体减弱3例分析 [J]. 医药前沿 , 2013, 3(8): 195-196.
[5] 金沙 , 向东 , 刘曦 , 等 . 疾病导致 ABO 血型抗原及抗体减弱的分 析 [J]. 临床输血与检验 , 2010, 12(1): 61-62.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 年第 17 卷第 06 期
177
ABO 血型抗体减弱 1 例
·病例报告·
李佳怡,李清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外科十三楼输血科,新疆 乌鲁木齐)
摘要:目的:探讨血型正反不符的原因并鉴定其血型。方法:对疑难血型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正反定型。结果:该献血者血 型为 A 型,抗 B 抗体缺乏。结论:ABO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无法确定时,应借助其他辅助手段进行确定,提高血型鉴定的准 确性与输血的安全有效性。 关键词:疑难血型;ABO 血型系统;抗体减弱 中图分类号:R457.1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7.06.138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患 者 标 本(一 管 EDTA 抗 凝 管)。患 者 信 息:男,45 岁,查
ABO 血型正反定型困难。 1.2 试剂
单 克 隆 抗 -A、抗 -B(长 春 博 德 生 物 技 术,批 号 20151106),标 准 ABO 细 胞(长 春 博 德 生 物 技 术,批 号 20160912),-H 试剂血清(20150929),人源抗 -A、人源抗 -B 为自制试剂(批号20161019),实验用的新鲜成人 O 型和 B 型 红细胞均为实验当天送检的 RHD 阴性确认红细胞。 1.3 仪器
血型抗体减弱3例分析
血型抗体减弱3例分析发表时间:2013-04-28T13:28:04.0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8期供稿作者:武海洲1 包琳1 雷树红1 孙艳双2[导读] 如患者需紧急输血,应给予O型洗涤红细胞、AB型血浆,确保输血安全。
武海洲1 包琳1 雷树红1 孙艳双2(1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 100048)(2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 100048)【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195-02患者1,男,48岁,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有输血史;患者2,男,74岁,贲门癌、心梗,无输血史;患者3,男,21岁,肝癌,有输血史,曾多次化疗。
以上三例患者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血清中有少量的相应抗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仪器:美国强生全自动血型与配血分析系统。
试剂: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抗-A、抗-B血型定型试剂,A1细胞〔Ac〕、B细胞〔Bc〕、O细胞〔Oc〕;美国强生ABO/Rh正反定型血型定型试剂卡。
1.2 ABO血型鉴定试验1.2.1 试管法正定型,将患者红细胞洗涤三遍后配制成2%~5%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单克隆抗-A、抗-B离心检测红细胞ABO抗原;反定型,取患者的血清加入标准红细胞Ac、Bc、Oc离心检测血清中抗体。
1.2.2 微柱凝胶法患者标本2500r/min离心5分钟,按本室仪器操作规程上机检测。
1.2.3 吸收放散试验患者红细胞洗涤三遍后制备成压积红细胞,与等量相应人抗血清混合放置4℃1h,取出后用4℃生理盐水洗涤5次,末次洗涤液作为阴性对照,取压积红细胞加等量生理盐水置56℃水浴放散10min,离心后取上清液作为放散液,加入相应的标准Ac、Bc,离心看结果。
1.2.4 唾液中血型物质测定将患者的唾液离心、煮沸再离心处理,取50μl唾液与50μl生理盐水倍比稀释三排(1:1~1:512),分别加入等量抗-A、抗-B血清的标化液,37℃水浴中和15min,相应加入标准Ac、Bc、Oc,离心看结果。
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其输血对策
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其输血对策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制定相应的输血对策。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分析其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并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以便提醒临床能够予以重视,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的输血治疗。
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的血型抗原鉴定主要为:患者红细胞与抗血清反应中出现与反定型不符14例,A型9例,B型5例;正定型3例,均为O型。
观察组患者在溶血性情况中出现3例非溶血性,对照组出现5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增加程度接近,无明显差异。
结论:患者的血液疾病主要集中在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给每位患者输入同型血可有效恢复抗原的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
标签:ABO血型抗原减弱;原因;输血对策;血液病血液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血型的遗传直接影响了血液病的产生,血型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出现血型表型的改变。
目前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导致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1]。
学界普遍认为与体内血型基因突变及粒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这次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分析其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并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6岁,平均(18.7±80.3)岁。
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2例,骨髓纤维化(MF)10例。
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及对策
血型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及对策正确鉴定 ABO 血型是输血前最重要的一项检测,血型鉴定错误会导致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甚至是死亡。
目前血型鉴定最常用的方法是卡式微柱凝胶法,此法具有诸多优点,但由于血型抗原抗体反应的复杂性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正反定型不符,不能鉴定血型的情况。
常见的原因有如下几点:1. 血浆中抗体减弱或缺失:白血病、肿瘤、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等患者抗体减弱,老年人抗体水平生理性下降,婴幼儿尚未产生抗体或抗体效价低,均影响反定型的鉴定。
可通过加大患者血浆用量(2 倍或 4 倍)的方法进行鉴定。
2. 红细胞抗原减弱:最常见的是白血病、恶性肿瘤等[1],抗原减弱或消失,干扰正定型,凝集减弱或消失,可加大患者红细胞浓度[2]或进行吸收放散实验以确定抗原。
3. 不规则抗体:这一类抗体存在于患者血清中,可在反定型中与标准红细胞上的相应抗原发生凝集(而与 A 或 B 抗原无关),导致正反不一致。
抗体筛选试验阳性,应用谱细胞可鉴定出不规则抗体种类。
4.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红细胞表面存在致敏自身抗体,DAT(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有时正定型会发生非特异性凝集。
同时血清中存在的自身抗体也能干扰反定型。
可用37℃ 生理盐水洗涤患者红细胞,一般可排除干扰。
5. 冷凝集素:高效价冷凝集素在体外4℃ 或室温条件下可与自身红细胞发生非特异性凝集反应,可出现正反定型全凝集的现象。
用37℃ 生理盐水洗涤红细胞,去除红细胞表面附着的冷凝集素,可获得可靠地正定型结果。
37℃ 温浴患者标本,可消除血浆中游离的冷凝集素对反定型的影响[3]。
6. 亚型:由遗传因素导致,即红细胞 A 或 B 抗原弱化,正定型抗A 或抗B 有时不能检测出抗原而不出现凝集,造成定型困难。
进一步鉴定需正定型增加抗-H、抗-A1、抗-AB,反定型增加 O 细胞、A1 细胞、A2 细胞,还应进行吸收放散试验、唾液中血型物质检测等[4]。
7. 血浆成分异常: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易使红细胞发生缗钱状凝集,在血清中加入 1~3 滴生理盐水凝集可消失(真凝集不受影响)。
输血科血液病输血指南
输血科血液病输血指南1.目的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在医疗过程中需要输血。
有输血指征者应开展成分输血,不能因为很多血液并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而成为输全血的理由。
血液病的病种较多,很多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为向临床医师和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提供血液病患者输血的指导原则,依据《临床输血咨询服务管理程序》4.11.3条款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2.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医师对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治疗,也适用于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3.职责3.1经治医师3.1.1负责对血液病患者实施输血治疗。
3.2输血科技术人员3.2.1负责提供治疗血液病患者合适的血液,并向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4.指引要点4.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4.1.1输血原则(1)再障患者的输血要严格控制,能不输血者尽量不输,应将输血量和输血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输血仅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不能治愈本病,多次输血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2)慢性再障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通过代偿能够耐受Hb的降低,因此,Hb的高低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而要以症状为主。
(3)本病应进行成分输血。
因为再障多属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所以无需输全血。
虽然多数患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但也不能输全血,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已丧失功能,疗效差。
正确的输血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临床需要输注相应成分血以提高疗效,并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5.1.2输血指征(1)贫血:Hb<60g∕L并伴有严重代偿不全的症状,或在安静状态下也有贫血的临床表现时,可适当输注红细胞。
Hb>60g∕L,一般不需要输血。
过去曾认为少量多次输血能刺激骨髓造血,对再障的恢复有利,现已证实输血只能抑制红细胞的生成,并无刺激造血的作用。
(2)出血:因血小板减少而有严重出血的患者,特别是有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的危险时应及时输注血小板。
曾有人认为血小板数V2OX1()9∕L者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恶性血液病引起ABO血型鉴定困难的探讨
f. 床 误诊 误 治 , 0 59l() 7 . J临 】 2 0 ,,89: 9 6
备 注 :+ 代 表 阳 性 .一 代 表 阴性 “” “” 【] 志强 , 5李 陈卫 宾 , 文 皓 . 性 白血 病 分 型 与 红 细 胞 A O 血 型 抗 原 徐 急 B 强 度相 关 性 分 析 l. 床 荟 萃, 991:9 ~ 9 J临 ] 19 。 8 3 8 4 9
据 .要 首 先 考 虑是 否 由疾 病 本 身 所 致 红 细 胞 A O 血 型 抗 原 B
准试剂 . 定型 : 凝胶 内无试剂 。仪器为 Da e 反 柱 im d血 型 1 2
SI 用 离心 机 f 上 均 由达 亚 美 公 司提 供 )反 定 型试 剂 红 细 I专 以 ,
胞 悬 液 A 、e O 1由我 院 输血 科 自制 。 cB 、 c
・
6 0・ 9
E o r n a & L b Me . e e e 2 0 , l 6 No x ei me t l a d D c mb r 0 8 Vo , 6 2
・
经验交流 ・
恶性血液病 引起 A O血型鉴定 困难的探讨 B
吴敏 华 陈 活 强 蔡 葵
中图分类号 R 5 . 1 7 37 4 71 。 3 . R
意 这一 现象 I 笔 者 在 2 0 ~ 0 7年 共 发 现 5例 恶 性 血 液 病 l 1 0020
根 据 上 述 血 型血 清学 试 验 检 查 结 果 . 以确 定 前 4例 为 可 A 型 , A抗 原减 弱 , 5例 为 B型 . B抗 原 减 弱 。 属 第 属 血 型 主要 是 人 体 红 细 胞 表 面 的 抗 原 物 质 在 人 体 间 存 在 着抗 原 成 分 的 差 异 . 们 受 独 立 的 遗 传 基 因 控 制 . 这 些 抗 它 而 原构 成 了人 体 的 血型 , 不会 轻 易 发 生改 变 [ 3 1 的造 血 功 能是 。人 在 骨 髓 中 的干 细胞 完 成 . 液病 患 者 机 体 的 造 血 功 能减 弱或 血 遭 到 破坏 使 造 血 干细 胞 功 能 异 常 。特别 是 粒 细胞 系 统 呈 病理 性 增 生 . 细 胞 系统 受 抑 制 . 红 成熟 红 细 胞 显 著 减 少 或 形 态 发 生 改 变 可 能 导致 红 细 胞 表 面血 型 抗原 的 抗 原 性 减 弱 或 改 变
输血技术11:血液病输血规范
XXXX医院血液病输血规范一、目的大多数血液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输血。
有输血指征者应开展成分输血,不能因为血液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而成为输全血的理由。
血液病的病种较多,很多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
为向临床医师和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提供血液病患者输血的指导原则的要求特制定本指南。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临床医师对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治疗,也适用于临床输血咨询服务人员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三、职责1.经治医师负责对血液病患者实施输血治疗。
2.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提供治疗血液病患者合适的血液,并向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四、指引要点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1)输血原则①再障患者的输血要严格控制,能不输血者就尽量不输,应将输血量和治疗次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输血仅能减轻患者的症状,并不能治愈本病,多次输血会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②慢性再障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通过代偿能够耐受Hb的降低,因此,Hb高低不是决定输血的最好指标,而要以症状为主。
③本病应进行成分输血。
因为再障多属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所以无须输全血。
虽然多数患者伴有全血细胞减少,但也不能输全血,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已丧失功能,疗效差。
正确的输血方法是根据患者的临床需要输注相应成分血以提高疗效,并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2)输血指征①贫血:Hb<60g/ L并伴有严重代偿不全的症状,或在安静状态下也有贫血的临床表现时,可适当输注红细胞。
Hb>60g/ L,一般不需要输血。
过去曾认为少量多次输血能刺激骨髓造血,对再障的恢复有利,现已证实输血只能抑制红细胞的生成,并无刺激造血的作用。
②出血:因血小板减少而有严重出血的患者,特别是有内脏出血或颅内出血的危险时应及时输注血小板。
曾有人认为血小板数<20×109/L者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
可是临床上发现部分患者的血小板数<20×109/L却无出血症状,而血小板数>20×109/L者却有活动性出血。
ABO血型不合中的输血问题
HSCT中输血的特殊要求
照射血制品:15~25GY,预防GVHD
T淋巴细胞----供者植入/外源血制品输入 CMV(-): 供者或受者CMV(+)---- (-) /(+) 供者和受者CMV均(-)---- (-)
白细胞滤除:能够明显降低因残存WBC引起的输血反应。
HLA抗体同种免疫反应 非溶血性输血发热反应
由于血型的逐渐转变,在移植后的不同阶段应该选用不 同血型的血液成分,以防止发生迟发性溶血反应。
主要ABO血型不合的HSCT后成分输血的选择: RBC/WBC(无效输注问题—溶血反应)
-----选择与受者血型相同的RBC/WBC。而输注供者血 型的RBC/WBC则需要等到患者原有的凝集素完全消失后(40 天左右)。或者监测ABO血型以及相应的凝集素效价。
ABO血型不合HSCT中的输血问题
前 言
多数情况下, allo-HSCT供、受者ABO血型相同。
若不合------溶血反应。 移植前,事先处理供者的移植物血液 移植后,不同阶段,选择适当血型的血液输注, 以保证 HSC的顺利植活。
主要ABO血型不合
定义:是指受者具有与供者红细胞ABO抗原起反应的红 细胞凝集素。 供者 A/B/AB AB 受者 O A/B
次要ABO血型不合-----去除移植物中多余的血浆 离心移植物,除去多余的血浆。 此情况供者血浆中含有凝集受者红细胞的抗体,故应 离心移植物,去除供者骨髓血中的血清后再输给受者,血 清回输给供者。 目前流行的 PBSCT方法,既可以确保移植物中ABO不 合的RBC量<10ml,也可以确保移植物血量<20ml/kg,因 此,allo-HSCT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反应问题 已经基本解决。
简述abo血型系统的输血原则
简述abo血型系统的输血原则ABO血型系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血型系统之一,根据人体红细胞表面的A、B抗原的有无,将人的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
在输血过程中,ABO血型系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如果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匹配,可能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根据ABO血型系统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输血原则:1. ABO血型的兼容性: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的血型必须与输血者的血型兼容。
A型受血者只能接受A型或O型的血液,B型受血者只能接受B型或O型的血液,AB型受血者可以接受任意血型的血液,而O型受血者只能接受O型的血液。
2. ABO血型的抗体: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来对抗不同血型的抗原。
A型受血者会产生抗B抗体,B型受血者会产生抗A抗体,AB型受血者没有产生抗A和抗B 抗体,而O型受血者会产生抗A和抗B抗体。
因此,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的抗体与输血者的抗原必须保持兼容,否则可能会引发严重的血型不相容反应。
3. O型血的重要性:由于O型血液没有A和B抗原,因此O型血被称为“万能供体”,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受血者。
因此,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找到与受血者血型相匹配的供血者,O型血液通常被用作临时替代品。
4. Rh因子兼容性:在ABO血型系统之外,还存在Rh血型系统,将人的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
在输血过程中,除了ABO血型的匹配外,还需要考虑Rh 因子的兼容性。
Rh阴性的受血者可以接受Rh阳性或Rh阴性的血液,而Rh阳性的受血者只能接受Rh阳性的血液。
综上所述,ABO血型系统的输血原则是确保输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兼容,同时考虑Rh因子的兼容性,以避免可能出现的血型不相容反应。
在输血过程中,严格按照这些原则进行血型鉴定和配型,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检测分析
细胞与分子免疫令杂志(Chin J Cell M ol Immurn丨丨)202l,37(3)253 .论著•文章编号:1007-8738(2021 )03"0253*04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导致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的检测分析江涛1△,安宁2△,杨世明崔颖穆士杰、王林、杜娟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输血科,陕西西安710038; 2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输血科,陕西西安710032; 3西安秦皇医院输血科,陕西西安710600)[摘要]目的分析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的原因及其对A B0血型鉴定的影响和处理方法。
方法采用正反定型、抗体增强方 法、吸收放散试验、抗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对患者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
结果病例1、2、3、4正定 型为〇型,病例1、2反定型抗A、抗B抗体在常规方法中与A c、B e不凝集,病例3抗B抗体在常规方法中与B e不凝集。
经采 用抗体增强方法及吸收放散试验,使抗A、抗B抗体凝集强度增加到弱凝集至2 +。
病例4正定型为0型、病例5正定型为 A型,反定型采用抗体增强方法及吸收放散试验,仍未检测出抗B抗体,为抗B抗体缺乏。
结论患者血型抗体减弱或缺乏可 导致A B0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使判定结果和临床及时输血受到影响。
[关键词]A B O血型;抗体减弱;抗体缺乏;正反定型;不相符;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图分类号]R457.1 +3, R446 [文献标志码]A正确鉴定ABO血型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和 提高组织器官移植成活率的重要措施[1<。
红细胞上 含有抗原而血清中缺乏相应抗体,红细胞上缺乏抗 原而血清中存在相应抗体,以及80%的人组织细胞 及分泌液存在A、B、H血型物质,是AB0血型系统 所具有的独特性质[3]。
AB0血型是一种遗传性状,位于第9号染色体长臂上,在健康人中一般不会改 变[4]。
但人类血型系统非常复杂,受环境或免疫系 统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使血型抗原或抗体暂时性减 弱或缺乏,导致AB0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使判定 结果和临床及时输血受到影响[5<。
ABO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分析及对策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红细胞凝集强度判断标准【《输血免疫血液学实验技术》】ABO正反定型不符常见情况有:一、弱反应或缺失抗原。
二、多余的抗原反应。
患者正定型结果均为阴性,但在反定型试验中,与A1细胞不反应,而与B型红细胞出现正常反应强度的凝集,不属于抗体水平减弱的现象,依据反定型结(1)患者正定型结果与正常的凝集强度反应出现明显减弱,依据反定型结果,应该可以预见患者具有A抗原,正定型患者红细胞与抗AB的弱反应且与抗A 缺乏凝集反应提示为A亚型。
患者正定型结果与抗A出现1+混合视野反应,与正常的4+反应强度明显减弱,但在反定型试验中,与A1细胞不反应,而与B型红细胞出现正常反应强(1)患者正定型结果与正常抗A的凝集强度反应出现明显减弱。
依据反定型结果,应该可以预见患者具有A抗原,正定型患者红细胞与抗A、抗AB的弱(1)患者正定型结果与正常的凝集强度反应出现明显减弱,依据反定型结果,应该可以预见患者具有A抗原,正定型患者红细胞与抗AB的弱反应且与抗A患者正定型结果与抗B出现混合视野反应,与正常的4+反应强度明显减弱,但在反定型试验中,与B细胞不反应,而与A1型红细胞出现正常反应强度的(1)患者正定型结果与正常抗B的凝集强度反应出现明显减弱,依据反定型结果,应该可以预见患者具有B抗原,正定型患者红细胞与抗B、抗AB的弱患者正定型结果与抗A出现4+混合视野反应,与正常的4+反应强度出现减弱,但在反定型试验中,与A1细胞不反应,而与B型红细胞出现正常反应强(1)患者正定型结果与正常抗A的凝集强度反应出现明显减弱,依据反定型解决方法:解决方案:在37℃定型,去除自身冷抗体(红细胞用DTT处理血浆用白身红细胞吸收)干扰后定型,或进行血型物质检测2.致敏lgG抗体的红细胞引起自身凝集多凝集是在正定型试验中使用人血清来源的定型血清时出现,现在定型试剂使用鼠单克隆来源的定型血清不存在此问题。
(三)血清中存在针对试剂红细胞保存液成分的抗体。
输血问题存在的不足原因分析和改进整顿措施范文
输血问题存在的不足原因分析和改进整顿措施范文输血是医疗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治疗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输血问题屡见不鲜,给患者和医疗机构带来了诸多困扰。
本文将对输血问题存在的不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整顿措施。
一、输血问题存在的不足原因1. 血液资源短缺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但自愿无偿献血者比例较低,导致血液资源短缺。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患者难以获得及时的血液供应,影响治疗效果。
2. 血液质量问题部分血液制品在采集、储存、运输过程中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如采集过程中的细菌污染、储存温度不当、过期血液的使用等,都会对患者造成安全隐患。
3. 输血传播疾病尽管我国在输血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有少数病例因输血传播疾病而引起纠纷。
其中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
4. 血型不符导致的溶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血型不符可能导致溶血反应,严重时危及患者生命。
尽管我国推广了ABO血型系统和Rh 血型的检测,但仍有个别血型不符的输血事故发生。
5. 医疗纠纷和维权困难输血事故发生后,患者和家属往往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责任,但由于证据收集、鉴定等方面的困难,导致医疗纠纷处理难度较大。
二、改进整顿措施1. 加强献血宣传和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对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献血的认识和积极性。
同时,加强对献血者的健康教育,确保献血者了解献血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
2. 完善血液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血液制品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对血液制品的采集、储存、运输、使用的全过程监管。
定期对血液制品进行质量检查,确保血液安全。
3. 提高输血技术水平加强对医护人员的输血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输血适应症、禁忌症的掌握。
加强临床输血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
4. 推广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根据患者具体需求进行针对性输血。
医疗机构应积极推广成分输血,提高输血治疗效果。
5. 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加强对医疗纠纷的调查和鉴定。
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
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在人体中,血型属于遗传性状,在个体之间血液存在差异抗原,通常情况下指的是红细胞膜抗原差异。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输血已成为维持生命的一种有效方法,已普遍用于部分重大疾病中,而血型鉴定作为输血前的重要环节,已逐渐被临床所重视。
为确保安全输血治疗,必须做好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需检测受血者与供血者的血型准确无误,一般分为ABO血型和RH血型。
一旦出现血型鉴定误差,为病人进行错误输血,极有可能对病人生命造成严重影响。
故本文将围绕ABO血型鉴定的质量控制进行简要说明。
一、血型鉴定错误原因(一)技术方面存在的失误抽取血液、血液鉴定以及记录结果等环节都属于技术方面。
技术人员在采集完血液后,由于送检时间受到某些原因的延误,使血液长时间放置,从而造成了细菌的污染。
在血液鉴定的整个过程中,鉴定是其中经常出错的一道环节,由于某些疏忽,技术人员在试管中加入了错误的试剂、未在试管中加入应加的试剂、试剂所需观察时间不足、混淆使用多个试管以及肉眼无法观察的时候未用显微镜观察等情况,其主要的发生原因就是操作过程中,技术人员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流程进行,而使鉴定出现了误差。
在血液鉴定中,记录鉴定结果是最后一个环节,通常由于技术人员缺乏相关经验,未对假阳性以及假阴性引起重视,且对于所鉴定的结果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以及情况说明,只根据自身的观察以及感觉而定下结论。
针对设备技术而言,在鉴定中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其设备能作用于控制温度以及血液的鉴定结果,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血液的最佳凝集温度为4℃,血液不容易在特定的温度下出现凝集,由于技术人员无法观察到结果,从而发生假阴性的问题,同时,若试验超过时间,温度在实验中太低或太高,同样会发生假阳性的情况。
(二)被检者的血清标本问题通常在新生儿中,ABO抗体还未产生,加上新生儿抗体较弱等情况,在老年人群中,其抗体能力的降低,在反定型时,容易发生血液不凝集或者弱凝集等情况。
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其输血对策
表1 两组患者 的输血效 果和输血后血红蛋白的增加值
选取 2 O 0 9年 1 月一 2 0 1 1 年 1月笔 者 所 在 医院 收 治 的 4 0例 2 2  ̄ 7 6 岁 ,平均 ( 1 8 . 7- 4 - 8 0 . 3 ) 岁。其 中,急性粒细胞 白血病 ( A M L ) 1 8 例 ,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 ( MD S ) 1 2 例 ,骨髓纤维化 ( M r 3 1 0例。选 择 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 4 0 例为对照组 。 两组患者性别 、 年龄、 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 0 . 0 5 ) ,具有可比性。
此 两者血 型 的采 用微柱凝 胶法 。凝 集胺法 中涉及 的血清 主要 由
3 讨论
目前 白血病及其他血液 病导致患者 A B O血型抗原减 弱的原 因及 确切机制 尚不 十分清楚 。学界普遍认 为与体 内血型基 因突 变及粒 细胞异 常增生有 关 。本试 验研究 的血型抗 原减弱患者 主 要是 白血病 ,其 中急性 非淋 巴细胞 白血病 2例 ,慢性 非淋 巴细 胞 白血病 3例 和骨髓 增生 异常综合 征 3例 ,疑似病例 6 例 ,三
2 . 1 观察 组 A B O血型抗 原鉴定结果
观察 组所有 4 0 例 患者的血型抗原鉴定 主要 为 :患者红细胞 正定 型 3 例, 均为 O型。正定 型在凝集 测定时表现为完全 不凝 集 , 检后 ,所 有患 者 的血 型都恢复 至正 常情 况 ,出现 的急性非 淋 巴
切机制 尚不 十分清楚 【 】 】 。学界 普遍认 为与体 内血型 基 因突 变及 与抗血清反应 中出现 与反定 型不 符 l 4例 ,A型 9例 ,B型 5例 ; 笔者所 在 医院收 治的 4 0 例A B O血型抗 原减弱 的患 者作为 观察 影 响 了正反 定型 的定性 ,通过 放散试 验进一 步确认 。在血 型复
ABO血型鉴定风险与控制
ABO血型鉴定风险与控制目的分析ABO血型鉴定的影响因素和风险控制。
方法通过对导致ABO血型鉴定不符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结果通过正确识别与控制,能有效提高ABO血型鉴定的符合性。
结论抗原抗体异常、ABO亚型是导致血型不符的常见原因,经过适当处理及规范操作,能正确鉴定ABO血型。
标签:ABO血型鉴定;抗原抗体;ABO亚型;控制措施ABO 血型系统是输血中最重要的,也是最早发现的血型系统, 是在1900年由Landsteiner提出的。
当人体输入ABO血型不符的血液时会产生迅速地、完全地血管内溶血,会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以至发生死亡事故。
因此,血型鉴定正确与否是临床输血安全的先决条件。
影响血型鉴定的因素有很多:抗原抗体因素、标本因素、技术因素及工作人员因素等。
如何正确的识别与控制血型鉴定的风险因素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有效的关键。
1抗原因素1.1抗原减弱白血病可以影响N-乙酰半乳糖转移酶或半乳糖转移酶,导致患者红细胞A抗原或B抗原弱化[1]。
此外,何杰金氏病会抑制抗原表达,化疗也会减弱血型抗原,类似白血病[2]。
某些生理性的因素,如新生儿红细胞所带的A、B抗原位点数量少。
1.1.1鉴定风险白血病、何杰金氏病这些患者在正定型时使凝集减弱或消失,易误定为O型。
新生儿因为红细胞抗原数量未发育到成人水平,现有的单克隆抗体检测水平可能与其发生较弱的凝集甚至不凝集[3]。
1.2类B抗原一些肠道感染患者,因受大肠杆菌O86感染,使红细胞上获得类B抗原。
1.2.1鉴定风险血型鉴定时使A型误判为AB型,O型误判为B型。
1.3控制措施1.3.1抗原减弱引起的ABO血型鉴定困难可通过放置4℃、并延长反应时间后再作鉴定,并与微柱凝胶法、吸收放散试验联合检测,也可通过测定分泌型患者的唾液血型物质来鉴定ABO血型。
1.3.2类B抗原当病情好转时会消失。
可用标准A、B红细胞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凝集素,以确定受检者真正血型。
2抗体因素2.1抗体减弱或缺失血型抗体为天然抗体,多为IgM。
abo血型输血原则
abo血型输血原则ABO 血型输血原则是指在进行输血治疗时,根据患者的血型类型,选择相应的血型成分进行输注。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医疗技术,能够有效避免因输血不当而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本文将生动、全面地介绍ABO血型输血原则,并带给读者一些有价值的指导意义。
首先,ABO血型系统是由A、B、O和AB四种血型所组成的。
其中,A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有A抗原,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有B抗原,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没有抗原,而AB型血的红细胞表面同时存在A和B抗原。
此外,人体内还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分别是抗B抗体、抗A抗体、抗A 和B抗体、没有抗体。
在输血过程中,根据捐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特征,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ABO血型系统的特征: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会产生抗体保护自身。
例如,A型血的人会产生抗B抗体,而B型血的人会产生抗A抗体。
这意味着,如果A型血的人输注B型血,或者B型血的人输注A型血,会导致体内的抗体与输血的红细胞发生反应,引发严重的输血反应。
2. 供血适配原则:为了确保输血安全,我们需要进行供血适配。
简单来说,即根据受血者的血型选择合适的供血者。
A型血的患者只能接受A型或O型血的输注,B型血的患者只能接受B型或O型血的输注,AB型血的患者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输注,而O型血的患者只能接受O型血的输注。
3. 临床紧急情况的处理原则:在某些特殊的急救情况下,如果没有时间等待血型鉴定结果,就需要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这时,可以选择输注O型血,因为O型血的红细胞表面没有抗原,适合应急使用。
然而,尽管O型血被称为“世界性供血者”,但它只能接受O型血的输注。
因此,在紧急情况下使用O型血时,必须密切观察受血者的临床反应,并尽快确定受血者的血型,以便后续的输血治疗。
4. Rh因子与ABO血型的配合原则:人体的Rh因子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
根据ABO血型和Rh因子的不同组合,我们可以形成八种血型。
在输血时,除了需要考虑ABO血型的适配,还需要注意受血者和供血者的Rh因子是否一致。
恶性肿瘤和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弱表达及输血对策
M eh d Toal 9 a l sw r ol ce r m ain s w o s f r d fo main n y c n e s a d h ma oo ia to s t y 1 8 s mp e e e c l td fo p t t h uf e m l a c a c r n e tl gc l l e e e r g d s a e y a d m.Me i a e o d a o t d a n ss a d t n f so eal r c n u e .I t e me n i , ie s s b r n o d c r c r s b u i g o i n r su i n d ti we e o s h d n h a t l a s me a s r t n e u in t si g a d s l a b o d g o p s b t n e a ay i e e p r r e o i e t y te b o d go p o e b op i — lt e t n ai lo r u u sa c n l ssw r ef m d t d n i h lo ru ft o o n v o f h
放 散 、唾 液 中和 等 试 验 鉴 定正 确 血 型 , 同 时将 两种 病 情 结 果 进 行 对 照 分 析 结 果 发 现 两种 病 情 均 有 呈 现
A O 血 型 抗 原 弱 表 达情 况 , 别 为 1 5 2 .8 , 液病 患 者 抗 原 弱 表 达 明显 高 于 恶 性 实 体 肿 瘤 病 例 ( B 分 . %、 07 % 血 6 ×: 1 .8 P 0 5 。 因贫 血 而 导致 的血 液病 输 血 病 例 中 ,输 注 同型 血 与 输 注 洗 涤 红 细 胞 后 血 红 蛋 白值 相 比 差 异 8 ,<.) 5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其输血对策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制定相应的输血对策。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分析其abo 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并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以便提醒临床能够予以重视,指导临床合理安全的输血治疗。
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的血型抗原鉴定主要为:患者红细胞与抗血清反应中出现与反定型不符14例,a型9例,b型5例;正定型3例,均为o型。
观察组患者在溶血性情况中出现3例非溶血性,对照组出现5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增加程度接近,无明显差异。
结论:患者的血液疾病主要集中在急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
常综合征,给每位患者输入同型血可有效恢复抗原的功能,减轻患者痛苦,恢复健康。
【关键词】 abo血型抗原减弱;原因;输血对策;血液病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1-0141-02
血液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血型的遗传直接影响了血液病的产生,血型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可出现血型表型的改变。
目前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导致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1]。
学界普遍认为与体内血型基因突变及粒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这次研究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
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分析其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并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血情况,探讨相应的输血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abo血型抗原减弱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22~76岁,平均(18.7±80.3)岁。
其中,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18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2例,骨髓纤维化(mf)10例。
选择同期血型抗原正常表达患者40例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血型鉴定方法
采用凝集胺法,适用对象为a亚型、b亚型,具体是用试管复检,并采用放散和吸收试验来进一步确定血型。
如果不是此两者血型的采用微柱凝胶法。
凝集胺法中涉及的血清主要由广东中山生科试剂有限公司提供,微柱凝胶法使用的仪器均为wadiana dg-57及其配套产品[2]。
1.3 观察指标
(1)凝集度,分为四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观察记录;(2)血型抗原减弱的曲线;(3)血型复查的数据;(4)输血后的血溶性反应;(5)血红蛋白的增减情况[3]。
输血后的2周内,
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血红蛋白(hb)的增减程度,再进行标准化,公式为:(输血后hb总和-输血前hb总和)/输血数量总和×(体重/6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输血前与输血后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使用方差分析。
p0.05
3 讨论
目前白血病及其他血液病导致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原因及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学界普遍认为与体内血型基因突变及粒细胞异常增生有关。
本试验研究的血型抗原减弱患者主要是白血病,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慢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例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3例,疑似病例6例,三种白血病的发病几率差不多,占总数的35.0%,医学界平均发病率达到42.3%。
以上患者均处于急变期,很有可能加重病情。
判断患者的血型抗原是否减弱只有在他们的血型恢复正常才能确定,而不是通过鉴定的血型亚型来决定。
本次研究出现反定型14例,a型9例,b型5例;正定型3例,均为o型,占总数的42.5%,a抗原减弱是最常见的,占52.9%。
正反定型的血型鉴定可使用凝集法确定,试验表明正定型不凝集,则做放散和吸收试验进一步确定。
输o型血型洗涤红细胞是医学界一种常用方法,但是可能会影响结果,体现在丢失部分红细胞,降低输血的效果,另外此方法会增
加医疗开支,要寻求更多符合标准的o型血,因此本次研究只采用的输同型血,并控制溶血的发生,使血红蛋白增加值的范围也无显著性差异,来分析血型抗原的减弱原因[4]。
综上所述,进行血型鉴定时要多方法结合,防止鉴定错误的发生,血型确定后通过输入同型血再来研究抗原的减弱情况才具有可比性,同时,血型复检也是一项必要的工作,经过反复多次的鉴定,才能保证研究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聂海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致血型抗原减弱1例[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19(2):92.
[2]华敏玉.1例疑难血型的实验室检查及分析[j].临床检查杂志,2003,23(6):475.
[3]郭明权.亚型与血型抗原减弱的区别[j].陕西医学检验,2009,13(2):33-34.
[4]项嘉亮.abo血型抗原体减弱与配血输血的相关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6):909-910.
(收稿日期:2013-01-05)(编辑:陈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