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的制备实验
电子显微镜中的样品制备技术
![电子显微镜中的样品制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0a9efc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ff.png)
电子显微镜中的样品制备技术电子显微镜已成为现代材料科学、生物医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在电子显微镜中,样品制备技术是获得高质量显微图像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将介绍电子显微镜中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一、常规样品制备方法1. 切割法切割法是常见的制备厚度为几十微米到数百纳米的样品。
它采用超薄切片机或离心切片机,将待观察的样品切成薄片。
切割时需要使用钻头或刀片,因此会对样品产生一定的物理损伤。
优点:制备快速,薄片厚度可控。
缺点:易产生物理损伤,较难对液态、柔软、脆性或粘性样品进行切割。
2. 磨削法磨削法是制备几微米到数十纳米厚度的样品。
它使用极细的研磨粒子,将样品表面磨削平整。
这种方法适用于金属、半导体和陶瓷等硬质材料,但对于柔软或易变形的物质效果不佳。
优点:适用于硬质材料,制备速度较快。
缺点:对柔软或易变形的物质效果不佳。
3. 薄膜法薄膜法是制备数十纳米以下的厚度,常见于电子器件等领域。
它使用蒸镀、溅射或离子束沉积等方法,在基底上制备所需厚度的薄膜。
这种方法制备出的薄膜平整度高、精度好。
优点:适用于制备薄膜结构,制备速度较快。
缺点:需要设备的辅助支持,且对于大型体积的样品需要进行打薄等后续制备。
二、先进样品制备方法电子显微镜对于颗粒物、生物样品、纳米材料等领域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发展出了以下先进样品制备方法。
1. 离子切割法离子切割法是用离子束制造纳米结构的一种新型制备方法。
该技术在常温下进行,尤其适合对生物样品进行纳米加工。
先利用离子束在样品表面制造一个几百纳米至几微米的V形切槽,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或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切槽部分进行裂解,使其成为两个平行的翼片。
优点:样品制备过程中不存在溶剂和温度等对样品的影响。
缺点:需要比电子束切割等技术更高的技术要求,且需要显微镜等高端仪器的支持。
2. 离子束雕刻法离子束雕刻法是将离子束聚焦在样品表面发生物理和化学效应,制造出所需的凹凸形状,制备尺度小于100纳米的电子器件、纳米结构和生物体系的一种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和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和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ab490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3.png)
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和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掌握生物样品制备的基本技术;3.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实验器材:1.扫描电子显微镜;2.生物样品(如细胞培养物,植物片段等);3.组织固定液(如PBS,甲醛等);4. 缓冲液(如Na-cacodylate缓冲液);5.高渗透液(如乙基醇);6.导电性涂层(如金属薄膜);7.脱水液(如丙酮);8.SEM样品支架;9.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软件。
实验步骤:1.样品固定和固定液去除a.取少量的细胞培养物或植物片段放入带有组织固定液的离心管中,固定液的浓度和反应时间可以根据实验需要来确定;b.在固定液条件下,将样品固定在一个特定的位置,确保样品在固定过程中不移动;c.将固定液倒掉,用缓冲液(如PBS)冲洗样品,以去除残留的固定液。
2.导电涂层和脱水a.将样品转移到一个干燥器皿中,加入导电涂层溶液,使样品表面均匀覆盖一层导电涂层;b.进行脱水过程,通常使用各种浓度的酒精(如乙醇)或丙酮作为脱水液。
3.样品固定在SEM样品支架上a.将样品放在SEM样品支架上,并用夹子将其固定;b.根据需要,可以在样品上覆盖一层金属薄膜以提高导电性。
4.样品装入扫描电子显微镜a.将SEM样品支架放入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样品舱中;b.根据需要,可以进行微调或者变焦。
5.SEM图像获取和分析a.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中选择适当的电压和电流,并调整对比度和亮度等参数;b.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c.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记录相关的数据和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设定的条件和样品制备的方法,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形态和结构。
例如,可以观察到细胞的核、细胞质、细胞壁、纤毛等细微结构,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样品之间的差异,可以对细胞生物学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实验注意事项:1.在样品制备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干净和无菌,以防止外源性污染;2.在样品固定和处理过程中,要防止样品的移动和破损;3.在样品加入SEM样品支架之前,要确保样品已经完全脱水,并覆盖了足够的导电涂层;4.在SEM图像获取过程中,要注意合适的电压、电流和对比度等参数的设置,以保证图像的质量;5.实验过程中,注意正确使用SEM设备,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1]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1]](https://img.taocdn.com/s3/m/7c56d33a83d049649a665803.png)
PPT文档演模板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 镜样品制备[1]
2 支持膜的制备
(1)将玻璃条、250ml烧杯洗净,玻璃条先用纱 布擦干,然后再用绸布用力反复擦净,250ml烧 杯装满蒸馏水;
(2)将玻璃条放入0.2~0.3%聚乙烯醇缩甲醛的氯 仿溶液中2~4cm深,停留3~5s后提出,在空气 中自然干燥;
2 放入样品:按程序放入样品。 3 加高压:有下列几档可选 40KV、60KV、
80KV 、100KV,若需高压应先加低压。选择 加速电压原则:电压越高,分辨率越高,反差 越小;反之,电压越低分辨率越低,反差越大。
PPT文档演模板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 镜样品制备[1]
4 加灯丝电源:顺时针旋转至限位处(加灯丝电 源必须有高压存在),此时应看到图象,若不 能看到图象,请与专职人员联系,切勿随意调 整各旋钮。 5 观察:调整放大倍数、亮度、样品 XY平移、焦距进行观察。
(五)实验要求 1 所用器具、工具保持清洁干燥; 2 手上若沾有环氧树脂,用丙酮棉球擦去; 每人包埋2~3个样品块。
PPT文档演模板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 镜样品制备[1]
三、修快与支持膜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超薄切片包埋块修快的方法; 2 掌握支持膜制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见理论部分 (三)实验材料 上次实验包埋的材料
PPT文档演模板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 镜样品制备[1]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8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与观察电子显微 镜样品制备[1]干燥
PPT文档演模板
扫描电镜SEM样品制备
![扫描电镜SEM样品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3f594517551810a6f4248651.png)
二、实验用品
1. 材料
2.
植物的的根、茎、叶或动物的脏器等。
3. 2. 试剂
4.
丙酮、乙醇、2%戊二醛溶液、1%锇酸、
磷酸缓冲液、醋酸异戊酯、液体二氧化碳、导
电胶等。
5. 3. 器材
6.
扫描电镜、 临界点干燥法、真空喷镀仪、
6. 样品的干燥
常规临界点干燥法。
临界点干燥法
• 临界点干燥法是一种消除了物相界面(液相/气相),也就是 消除了表面张力来源的干燥方法。这种方法由于没有表面 张力的影响,所以样品不易收缩和损伤。具体处理步骤如 下:
• 装样: 将样品从醋酸异戊酯中挑入(或倒入)样品笼中,用 滤纸吸去样品笼外围的醋酸异戊酯,然后连笼移入仪器的 样品杯(高压容器)内,盖上盖并拧紧以防漏气。(注:在装 样前,应先打开仪器电源,将温度调节设定在0℃处预冷 10~15min,以保证液态二氧化碳有足够量进入样品杯中)。
• 排气:在保持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即不关电源),打开流量 计的排气阀门,以1.0~1.51/min的速度排气(速度慢些 更好)。约经45~60min后,排气完毕,样品杯的压力下降 到零,将温度调节至室温约5rain后,即可取出样品装台镀 膜(若不能立即装台,应置于干燥器内保存)。
临界点干燥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 在样品放进样品杯前,样品杯应预先冷却至0~10℃。 • 样品不宜过湿,但也不能让其表面干涸,应在半干半湿时
离子溅射镀膜法:
在低真空中进行辉光放电时,由于离子冲击,阴极金 属物质有飞溅现象称为溅射。利用离子溅射仪对样品进行 金属镀膜的方法,称为溅射镀膜法。溅射镀膜法的装置很 简单,主要由真空部分(真空泵)和溅射部分(真空罩)组成, 在真空罩内装有阴极和阳极,阴极对着阳极的一面装有用 于溅射用的金属靶(黄金靶、铂靶、白金靶或钯靶等),样 品放在阳极的样品座上面。当真空罩内的真空度抽到10~ 1Pa时,在阴极与阳极之间加上1000~3000V的直流电压, 两极之间产生弧光放电的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罩内残 余的气体分子被电离为正离子和电子,正离子被阴极吸引 轰击金属靶,激发出金属颗粒和电子,并被阳极吸引附着 在样品表面而形成金属导电膜。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生物技术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生物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9f6a77df524ccbff02184cf.png)
离子溅射原理
优点:
喷镀颗粒较细,不至于掩盖样品的微细结构 喷镀均匀 二次电子收获量较高
组织导电技术:
原理:金属盐类化合物与生物样品中的蛋白
质、脂类、淀粉等呈化学性结合,使样品表面 离子化,或游离出金属分子镶嵌于生物分子之 间,使样品表面电阻降低,从而避免了样品充 电。可避免样品热损伤。
材料防止挤压,观察面做好标记
(二)样品清洁漂洗
一般:生理盐水、5%碳酸钠或与固定液相应的缓冲液 大量粘液:预固定,再用蛋白水解酶 表面形态复杂、皱折凹陷多,不易清洗的样品 :低频超声波 观察组织、细胞内部结构(如血管等):灌流清洗后再取材
(三)样品的固定
目的:保持生物样品的微细结构和外部形貌。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术
SEM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
一、常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技术
样品表面必须清洁 样品要干燥而不失原形 样品要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注意辨认和保护观察面
(一)取材要点
材料大小适宜
观察表面结构:直径<5mm,高度3~5mm 观察内部结构:直径<2mm,高度3mm± 满足观察内容条件下,样品块尽量小。
原因: 表面张力 目的: 消除表面张力
方法: 空气干燥法 冷冻真空干燥法 临界点干燥法
临界点干燥法
原理:临界状态下表面张力为零 处理液: CO2
临界温度(31.1℃) 临界压力(73个大气压)
操作程序:
取材→双固定→丙酮脱水→中 间液(醋酸异戊酯)置换脱水 剂→液态CO2置换中间液→加 热气化(温度40℃,压力 95~100kg/cm2,3~5分钟) →缓慢放气取样→喷镀→观察。
分辨率为 25 Å (SEM 60 Å ) 4.复型膜由铂、碳粒子组成,可长期保存。
tem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方法
![tem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1984ec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0b.png)
tem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方法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物质的结构和组成。
样品制备对于TEM观测至关重要,良好的样品制备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显微图像。
以下是TEM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方法的详细讨论。
1.样品选择:选择适合TEM观察的样品,典型的样品包括纳米材料、生物细胞、材料薄膜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样品尺寸和形状。
2.样品固定:根据样品的特性和需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将样品固定在支撑物上。
常用的方法包括离心沉淀、滴定、蒸发浓缩等。
对于生物样品,可以使用化学固定剂(如戊二醛)进行化学固定。
3.样品切片:对于大尺寸或不透明的样品,需要将其切割成薄片,一般要求切片尺寸在100 nm以下。
常用的切片工具有超声切割仪、离子切割仪等。
切割样品时要注意样品的定位和定向,以确保观察到感兴趣的区域。
4.样品脱水:对于生物样品,需要将其进行脱水处理。
脱水可以使用乙醇和丙酮等有机溶剂,逐渐将样品中的水分替换为有机溶剂。
脱水过程中要避免剧烈振荡,以防止样品的破坏。
5.样品浸渍:将脱水后的样品浸渍在透明介质中,如环氧树脂或聚合物。
浸渍过程中需要避免气泡和异物的进入,以保持样品的质量。
6.样品调平:将浸渍后的样品放在平板上,用研磨纸将其调平。
调平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损坏。
7.样品切割:将调平后的样品切成适当尺寸的小块,便于后续的操作。
切割时要使用锋利的刀具,以保证切面的平整度。
8.样品研磨:使用研磨纸或研磨腰带对样品进行研磨,以使其表面更加平整。
研磨过程中要注意研磨力度的控制,以免样品的破损。
9.样品薄化:使用电子束或离子束对样品进行薄化处理,将其厚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薄化过程中要注意能量和时间的控制,以避免样品的损坏。
10.样品清洁:最后,使用有机溶剂或气流将样品上的杂质去除,使样品表面干净。
以上就是TEM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方法的详细讨论。
不同的样品可能需要不同的制备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51e1ed754431b90d6d85c765.png)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无论是透射电镜或是扫描电镜,样品均处于电镜镜筒的真空之中。
而大多数的生物样品都是柔软而且含大量水分的。
因此,也和透射电镜的样品一样,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前,必须对生物样品作相应的处理。
扫描电镜的功能很多,不同的功能对样品的要求不同。
例如二次电子像与背散射电子像和吸收电子像对样品的要求基本相同,而与X射线微区分析对样品的要求相差较远。
我们首先介绍二次电子像的生物样品制备技术。
此外,由于样品的性质不同,其处理方法和程序也有不同。
主要分两大类,一类为含水量少的硬组织,如毛发、牙齿及植物的花粉、孢子、种子等。
此类样品一般含硅质、钙质,角质,砝琅质和纤维素等成份,所以通常只经过表面清洁、装台(粘胶)、导电处理等简单过程即可进行观察。
如要观察其断面或内部结构时,经断裂、解剖或酶消化、蚀刻等再装台、镀膜处理,即可进行观察拍照。
另-类为含水分较多的软组织,如大多数的动植物器官、组织及细菌等均属此类。
对于此类样品,在金属镀膜前,一般都需经过固定、脱水、干燥等处理,如不经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样品损伤和变形,出现各种假像,因此对每一处理步骤都应给予重视。
但是,不管是那一类样品的制备,都应达到以下要求:∙尽可能保持样品活体时的形貌和结构,以便如实地反映样品本来面目。
∙在样品的干燥过程尽可能减少样品变形。
∙样品表面应有良好导电性能和二次电子发射率,以防止和减少样品的荷电效应。
样品的前期处理扫描电镜样品的前期处理主要包括表面清洁、固定、漂洗和脱水等过程。
而每一过程的处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沿用透射电镜样品的处理方法的,所以,这里不一一再作详述。
但是,由于两种电镜观察的要求不同,因此,在处理中也有不同之处:1. 透射电镜主要研究样品的内部结构要求内部结构保存好,因而样品宜尽可能小使固定液能迅时渗入固定。
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而且为了操作方便选取较大样品。
一般在8~10mm2左右,高度可达5mm。
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与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与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b5a05f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e.png)
扫描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与观察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并比较不同生物样品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生物样品(如植物叶片、昆虫翅膀、细菌培养物)-10%磷酸盐缓冲液(PBS)-2.5%葡萄糖溶液-电镜显微镜台-SEM样品支架-SEM扫描电镜实验步骤:1.收集各种生物样品,并用PBS润湿样品表面,以去除杂质。
2.将样品放置在SEM样品支架上,用细菌镊子小心地将样品固定在支架上。
3.将SEM样品支架放入SEM扫描电镜中,并调节扫描电镜的参数,如电子束的加速电压和信号放大倍数。
4.将SEM样品支架移动到扫描电镜中心位置,并确保样品表面与电子束的垂直距离适当。
5.打开电子束,在视野范围内找到有代表性的细胞区域,并通过调整焦距和扫描速度来获取清晰的图像。
6.在观察过程中,可以尝试不同的电子束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样品成像效果。
7.观察并记录每个样品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注意细胞的大小、形状和细胞器的位置等。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SEM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植物叶片的气孔细胞和叶绿体的内部结构。
气孔细胞呈现出多边形的形状,并且表面布满微小的细管,这些细管是用于气体交换的通道。
叶绿体则呈现出椭圆形,并且具有叶绿素颗粒的特征,这些颗粒是光合作用中的关键结构。
昆虫翅膀的观察结果显示,翅膀表面有许多微小的鳞片组成,这些鳞片具有复杂的纹理和形状。
昆虫通过这些鳞片可以完成特定的功能,如飞行和保护。
SEM的使用使我们能够更加详细地观察到翅膀表面的微观结构。
细菌样品的观察结果显示,细菌呈现出不规则形状的胞体,表面光滑且有不规则的突起。
通过SEM的高放大倍数,可以看到细菌细胞壁的纹理和孔隙结构,这些结构可能与细菌的生长和代谢有关。
通过SEM观察不同生物样品的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可以增进我们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
SEM的高分辨率能力使我们能够观察到细胞的微观结构,从而对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巧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ea7efb8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9c.png)
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巧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EM)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工具,它利用电子束代替光束进行观察,可以获得高分辨率和大深度的图像。
然而,为了获得清晰的显微镜图像,合适的样品制备技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技术。
一、样品选择在开始样品制备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对象以及所需的分析目的。
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要求较高,通常需要样品具有一定的导电性,并且在真空环境下稳定。
对于生物样品,常常需要经过特殊的固定和染色处理。
在选择样品时,需要考虑到所研究的问题和所需的分析结果,不同的样品制备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类型。
二、样品固定对生物样品而言,样品固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固定处理可以防止样品的腐败和变形,并保持其结构完整。
常用的固定剂有冰醋酸、甲醛、硫酸等。
固定剂的选择应根据研究目的和样品的特性来确定。
固定处理后的样品需要用缓冲液进行冲洗,以去除杂质和固定剂残留。
三、样品切片通常情况下,样品制备过程中需要将样品切割成薄片。
对于生物样品,可以使用切片机或超薄刀来制备薄片。
而对于其他材料样品,可以使用研磨机或切割机等设备进行切片操作。
切片后的样品需要进行进一步处理,以保持其结构完整。
四、样品染色对于生物样品而言,染色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染色可以增强样品的对比度,使显微图像更加清晰。
常用的染色剂有尼格林、二氧化铋、乙酸尿、酸性染料等。
染色剂的选择应根据样品的特性和所需的观察对象来确定。
染色时间和染色剂浓度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以避免过度染色或染色不足。
五、样品干燥在观察前,样品需要进行干燥处理。
常见的干燥方法包括自然干燥、气体干燥和冷冻干燥等。
自然干燥比较简单,但需要较长的时间。
气体干燥可以提高干燥的速度,但对仪器的要求较高。
冷冻干燥适用于保护样品的结构,但需要专门的设备。
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取决于样品的性质和实验条件。
六、样品镀膜对于非导电样品,样品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金属镀膜。
冷冻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技巧与样品制备方法
![冷冻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技巧与样品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95736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8.png)
冷冻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技巧与样品制备方法冷冻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技术,可以用来观察生物样品的微观结构。
它的使用技巧和样品制备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冷冻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技巧以及一些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
一、冷冻电子显微镜的使用技巧1. 仔细准备样品:在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样品。
样品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的目的来确定。
对于生物样品,通常需要制备成薄片或网状结构,以便电子束能够穿过样品并获得最佳的分辨率。
同时,还需注意样品的稳定性,避免冷冻过程中的溶胀或冻伤等情况。
2. 配置合适的显微镜参数:冷冻电子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合适的显微镜参数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应根据样品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孔径和窗口尺寸;合理选择加速电压和电流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成像效果。
此外,还需合理调节对比度和亮度,以获得清晰的图片。
3. 样品的冷冻和传输:冷冻是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关键步骤。
在冷冻过程中,样品应迅速冷冻,并保持低温以防止溶胀。
冷冻过程可以使用液氮或液氮混合物进行。
在将样品加载到冷冻电子显微镜中之前,还需要将样品传输到适用的载玻片上,以确保样品的稳定性。
4. 图像的拍摄和分析:在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进行拍摄时,需要注意减少图像模糊和伪迹的产生。
可以通过调整对焦、快速曝光和合理选择显微镜参数等措施来优化图像质量。
对于采集的图像,可以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后期处理和分析,以提取有关样品结构和特征的信息。
二、样品制备方法1. 冷冻固化法:冷冻固化法是一种常用的样品制备方法,适用于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
首先,将样品固定在液氮或液氮混合物中,然后迅速冷冻以保持样品的原始结构。
冷冻后,可以通过切片或断面技术来观察样品的微观结构。
2. 冷刀法:冷刀法适用于制备大分子复合物等较大的样品。
在这种方法中,样品首先通过冷冻固化法获得,然后使用冷冻刀片切割成较小的块。
切割后的样品块可以通过冷冻切片技术获得较薄的样品切片,以便于冷冻电子显微镜的观察。
sem生物样品制备步骤
![sem生物样品制备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44ab072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49.png)
sem生物样品制备步骤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常用于观察生物样品的微观结构。
生物样品制备是SEM观察的关键步骤之一,以下是一般的生物样品制备步骤:
1. 固定样品,首先,生物样品需要被固定以保持其原始结构。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乙醛、戊二醛或glutaraldehyde等。
固定样品的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样品类型而有所不同。
2. 脱水,固定后的样品需要被脱水以去除水分,通常使用酒精逐渐替代水分。
这个过程需要逐渐提高酒精浓度,最终将样品置于无水酒精中。
3. 干燥,脱水后的样品需要被干燥以去除残留的溶剂。
常用的干燥方法包括自然干燥、临界点干燥或者冻干等。
4. 样品制备,干燥后的样品需要被切割、切片或者表面处理以展示所需的结构。
这可能涉及到金属喷镀以增加导电性,或者使用特殊的切割技术。
以上是一般的SEM生物样品制备步骤,不同类型的生物样品可能需要特定的处理步骤。
在进行SEM观察之前,样品制备的质量对于最终观察结果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你。
几种扫描电子显微镜植物样品的制备技术
![几种扫描电子显微镜植物样品的制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36b49ed941ea76e58fa04a2.png)
第21卷第2期2002年4月电 子 显 微 学 报Journal of Chinese E lectron Microscopy SocietyV ol 221,N o 12200224文章编号:100026281(2002)022*******几种扫描电子显微镜植物样品的制备技术闭志强,蔡炳华,梁世春3(广西省农业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广西南宁530007)摘 要:介绍几种生物样品的扫描电镜制样技术。
这些技术操作简单,快速且实用。
关键词:扫描电镜;临界点干燥;果胶酶;花粉中图分类号:Q336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闭志强(1956-),男,高级工程师.3现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工作 随着扫描电镜在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其涉及的样品种类日趋繁多,因此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制样方法。
本文报道我们建立的几种生物样品扫描电镜特殊制样技术及获得的几张显微照片(图1~5)。
1 野生山楂品种资源分类鉴定扫描电镜制样技术 本实验目的是利用扫描电镜对山楂种子表皮的纹饰进行分类。
由于干燥后的中药山楂果实的种子外表面常附有一层果胶质和残留的果肉,给种子表面分析带来一定的因难,通常是采用酸解和超声波剥离法,但往往不易掌握而造成样品损伤。
通过细胞学观察我们发现果肉与种子皮之间有一层果胶物质,利用果胶酶可以使这层果胶物质分解,从而清除种皮外表面的残余果肉和杂质,获得干净清晰的种皮纹饰照片。
具体方法是:先将种子从果实中剥出,去掉大块的果肉。
用5%的果胶酶(pH515)在25℃酶解30min 至2h (视样品大小而定),用清水洗净凉干,将种子修成大小适宜的片段(视样品座尺寸而定)或不经修整。
经乙醇系列脱水、醋酸异戊酯置换、二氧化碳临界点干燥、离子镀膜仪镀金,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拍照。
2 植物花粉扫描电镜观察法211 外表形态观察制样法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干燥剂脱水法,即将新鲜的花粉收集在培养皿内。
置放于干燥器中过夜,经粘样镀金后直接用电镜观察。
sem实验流程
![sem实验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5cd5fb55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56.png)
sem实验流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能够观察微小物质的表面形貌和结构。
SEM实验是科研人员在进行材料科学、生物学、地质学等领域研究时常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能够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样品的微观结构和表面特征。
SEM实验的流程一般包括样品制备、仪器操作、数据采集和结果分析等多个步骤。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SEM实验的流程。
1. 样品制备:SEM实验的第一步是样品制备。
在进行SEM观察时,样品应该具有一定的导电性,通常需要在样品表面涂覆一层导电薄膜,以减少电荷堆积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在制备样品时,还需要注意避免空气中的微尘粒子附着在样品表面,影响成像效果。
2. 仪器操作:样品制备完成后,将样品安装在SEM仪器内,通过调节仪器参数,如电压、电流、放大倍数等,选择合适的工作模式和成像模式。
在进行成像时,需要注意调整焦距和对焦,以获得清晰的图像。
3. 数据采集:SEM成像可以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图像、能谱等信息。
在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成像参数和采集条件,以获得高质量的数据。
在采集能谱数据时,还需要对样品进行点选,以获取不同位置的元素分布情况。
4. 结果分析:SEM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通过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提取有用的信息。
通过分析SEM图像,可以获得样品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微观结构等特征。
还可以利用能谱数据进行元素分析,了解样品的化学成分。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以深入理解样品的性质和特点。
SEM实验是一种强大的工具,能够帮助科研人员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特征。
通过严谨的实验流程和合理的数据处理,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为科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希望以上关于SEM实验流程的介绍能够对感兴趣的读者有所帮助。
【这里是2000字文本的结尾】。
第二篇示例:SEM(扫描电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检测技术,通过电子束与样品表面交互产生的二次电子图像来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和微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方法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5669e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41.png)
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方法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TEM)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研究中。
然而,为了进行TEM观察,样品制备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方法。
首先,最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之一是薄片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固体材料,如金属、陶瓷和聚合物等,甚至是生物样品。
制备薄片的关键是薄化和抛光样品。
首先,将样品制备成小块或片状。
然后,使用切割机、研磨机或离心切片机将样品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厚度。
接下来,使用细砂纸或悬浮液对样品进行抛光,直到获得适当的薄度和平滑度。
最后,使用溶剂将样品转移到TEM网状铜网上,以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
其次,还有一种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是焦散法。
与薄片法不同,焦散法主要用于观察液态材料。
例如,溶液中的纳米颗粒和生物分子等。
使用焦散法时,首先将样品放置在一块透明的碳膜上。
然后,用纯水或其他适当的溶液将样品冲洗干净。
在样品干燥之前,使用过滤纸或吸水纸轻轻吸取多余的溶剂。
一旦样品干燥,就可以将其放置在TEM中进行观察。
除了以上两种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外,还有一种称为离子切割法的技术。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固体样品,特别是那些被称为厚度大于100nm的样品。
离子切割法的关键是使用离子束切割出更薄的样品层。
首先,将样品与一层保护层(常用的是金属膜)叠加在一起,以增强样品的结构稳定性。
然后,使用离子切割机将保护层以下的样品层剥离下来。
通过不断剥离,获得更薄的样品层。
最后,将样品放在TEM网状铜网上,准备进行电子显微镜观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样品制备方法仅代表了常见的几种,针对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样品性质,还有许多其他的制备方法和技术。
对于研究者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样品制备方法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样品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如薄片法、焦散法和离子切割法等。
第五章透射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
![第五章透射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c2b323e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a.png)
2、取材的注意事项
1)、取材的全过程要求在冷(40C )的环境中进行,
所用的液体要提前进行预冷。 2)、切割样品时要采取一刀切开的方法,不能用拉 锯式切割法,尽量减少对样品的机械损伤。
3)、样品的块要小,要求是1个立方毫米。这样 可使样品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固定。
5)、固定温度:为降低酶的活性,防止细胞的自溶,固定大都在4 度中进行。
现在是10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四
4、常用固定剂的种类及溶液的配制
1)、固定剂的选择: 一种优良的固定剂应具
备以下条件:渗透能力强;使蛋白质交联成稳定的 凝胶,而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发生明显的变化和凝 集;能保存酶的一定活力和细胞内其它成分(核 酸、核蛋白、糖元及脂类);对细胞没有收缩和 膨胀作用;对细胞不产生人工假象,并能提高电 子反差。根据以上条件,适用于电镜样品固定的固 定剂常见的有:戊二醛、锇酸、多聚甲醛、高锰酸 钾等。
放入预冷的固定液中,
现在是5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四
如果材料漂在液体上面,需抽气让组织沉到液体的 底部,以便使组织得到充分的固定
游离细胞的取材:悬液培养的细胞需要离心获得 细胞的沉淀物,然后再用预冷的固定液进行固定 处理;贴壁培养的细胞要先想办法收集细胞团再 进行固定处理。 细菌的取材:取材方法基本和培养细胞的方,法 相同。悬液培养的要离心获得细菌沉淀物进行固 定,平板和斜面培养的可直接获得菌团进行固定。 人体病理组织的取材:需提前做好准备,到手术 室取材。
免液体体积发生变化,造成对组织微细结构的损伤)。
现在是17页\一共有54页\编辑于星期四
三、清洗与脱水
1、清洗:在超薄切片制备技术中,清洗主要是指:当用
生物样品的扫描电镜制样干燥方法
![生物样品的扫描电镜制样干燥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ccd8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7.png)
生物样品的扫描电镜制样干燥方法一、本文概述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高分辨率显微成像技术。
在生物学研究中,SEM被用于观察和分析各种生物样品的超微结构,如细胞、组织、微生物等。
然而,生物样品的电镜制样过程复杂且精细,其中干燥环节尤为关键,因为不当的干燥方法可能导致样品结构变形、失真,甚至破坏。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和总结生物样品扫描电镜制样过程中的干燥方法,包括各种方法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注意事项,以期为提高生物样品SEM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生物样品扫描电镜制样概述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用于观察和研究材料表面微观形貌和组成元素分布的强大工具。
在生物学领域,SEM常被用于研究生物样品的微观结构和形态,如细胞、组织、微生物等。
然而,由于生物样品往往含有大量水分,且结构复杂、易变形,因此在SEM制样过程中,干燥方法的选择和应用至关重要。
生物样品的扫描电镜制样过程一般包括前处理、固定、脱水、干燥、镀金等步骤。
其中,干燥是制样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干燥不当可能导致样品变形、结构破坏、微生物活性丧失等问题,从而影响后续的观察和分析。
因此,选择适合的干燥方法对于保证生物样品SEM制样的质量至关重要。
目前,常见的生物样品干燥方法包括自然干燥、临界点干燥、冷冻干燥等。
自然干燥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导致样品变形和微生物活性丧失;临界点干燥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避免样品在干燥过程中发生收缩和变形,适用于一些对结构要求较高的样品;冷冻干燥则通过在低温下将样品中的水分升华,从而避免样品在干燥过程中发生变形和破坏,适用于一些对微生物活性要求较高的样品。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样品的性质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并结合其他制样步骤,如固定、脱水、镀金等,以确保制样质量和后续观察的准确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干燥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为生物样品SEM制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的制备
![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的制备](https://img.taocdn.com/s3/m/b6d1ebe24afe04a1b071deae.png)
优点 提高样品的耐受电子束轰击的能力 提高导电率 提高分辨率(20Å) 加强固定效果 样品不易产生收缩或损伤,细胞器保存完整
环境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环境扫描电镜的样品室会通入气体或者水分而 处于低真空的“环境”状态,根据气体电离及 放大原理,非导体及含水样品可以不经表面喷 涂处理(喷金或喷碳)就能直接观察。 环境扫描电镜可以对各种固体和液体样品进行 形态观察和元素(C-U)定性定量分析,对部 分溶液进行相变过程观察。对于生物样品、含 水样品、含油样品,既不需要脱水,也不必进 行导电处理,可在自然的状态下直接观察二次 电子图像并分析元素成分。
止来自于样品组织内部的信息参与成像。
导电处理--真空镀膜法
原理:利用真空镀膜仪在高真空下使金属 加热到熔点以上时,蒸发成极细小的颗粒喷射 到样品上,由于金属的沉积使样品表面形成薄 金属膜。 缺点:金属颗粒粗,膜不均匀,操作费时。 目前较少使用,主要用于制碳膜、碳复型膜和 金属投影。
导电处理--离子溅射法
注意事项:
1、 由于扫描电镜对样品表面的要求非常严 格,必须清洗干净,否则,可导致观察困难或 错误判断。 2、取材时要做到“动作快、环境冷、部位 准”。固定前清洗的组织离体后应在2—3分钟 清洗完毕并投入固定液内;固定后清洗的组织 离体后应在1分钟以内投入固定液。固定液要 预冷,取材部位必须准确。 3、实验动物取材部位不宜多,否则会延误取 材时间,导致组织自溶等人为假象的发生。 4、植物样品在取了样品后要抽真空,使细胞 壁间隙的气体抽出,减少气压,有利于固定液 的渗透。
E.Coli
前固定后未彻底漂洗干净,背景为戊二醛结晶
背散射电子图像观察的样品制备
样品(粉末、块体)的准备与二次电子图像的样 品准备相似。 电子背散射图像由形貌衬度和原子序数两部分 叠加而成。如果样品表面表面存在不平整的现 象会造成了显微形貌有差异的区域,背散射电 子的产额减少,在图像中呈现暗区;但是样品 内的组成元素相差较远,其平均原子序数较高 的部位比平均原子序数较低的部位亮,通过这 一亮度上的差别,可以将原子序数低的区域和 原子序数高的区域明显区分。 由于背散射电子图像观察的样品与原子序数有 关,所以在喷镀处理时要记得不能采用喷金处 理,最好选择喷碳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显微镜生物样品的制备实验一、目的要求学习并掌握制备微生物及核酸电镜样品的基本方法。
二、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主要区别显微镜的分辨率取决于所用光的波长,1933年开始出现的电子显微镜正是由于使用了波长比可见光短得多的电子束作为光源,使其所能达到的分辨率较光学显微镜大大提高。
而光源的不同,也决定了电子显微镜与光学显微镜的一系列差异(表Ⅲ-1)。
表Ⅲ-1根据电子束作用于样品的方式的不同及成像原理的差异,现代电子显微镜已发展形成了许多种类型,目前最常用的是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前者总放大倍数可在1000~1000000倍范围内变化,后者总放大倍数可在20~300000倍之间变化。
本实验主要介绍这两种显微镜样品的制备。
三、器材1.菌种大肠杆菌(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斜面。
2.溶液或试剂醋酸戊脂,浓硫酸,无水乙醇,无菌水,2%磷钨酸钠(pH6.5~8.0)水溶液,0.3%聚乙烯甲醛(溶于三氯甲烷)溶液,细胞色素c,醋酸铵,质粒pBR322。
3.仪器或其他用具普通光学显微镜,铜网,瓷漏斗,烧杯,平皿,无菌滴管,无菌镊子,大头针,载玻片,细菌计数板,真空镀膜机,临界点干燥仪等。
四、操作步骤(一)透射电镜的样品制备及观察1.金属网的处理光学显微镜的样品是放置在载玻片上进行观察。
而在透射电镜中,由于电子不能穿透玻璃,只能采用网状材料作为载物,通常称为载网。
载网因材料及形状的不同可分为多种不同的规格,其中最常用的是200~400目(孔数)的铜网。
网在使用前要处理,除去其上的污物,否则会影响支持膜的质量及标本照片的清晰度。
本实验选用的是400目的铜网,可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首先用醋酸戊酯浸漂几小时,再用蒸馏水冲洗数次,然后再将铜网浸漂在无水乙醇中进行脱水。
如果铜网经以上方法处理仍不干净时,可用稀释的浓硫酸(1:1)浸1~2分钟,或在1% NaOH 溶液中煮沸数分钟,用蒸馏水冲洗数次后,放入无水乙醇中脱水,待用。
2.支持膜的制备在进行样品观察时,在载网上还应覆盖一层无结构、均匀的薄膜,否则细小的样品会从载网的孔中漏出去,这层薄膜通常称为支持膜或载膜。
支持膜应对电子透明,其厚度一般应低于20nm;在电子束的冲击下,该膜还应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保持结构的稳定,并拥有良好的导热性;此外,支持网在电镜下应无可见的结构,且不与承载的样品发生化学反应,不干扰对样品的观察,其厚度一般为15nm左右。
支持膜可用塑料膜(如火棉膜、聚乙烯甲醛膜等),也可以用碳膜或者金属膜(如铍膜等)。
常规工作条件下,用塑料膜就可以达到要求,而塑料膜中火棉胶膜的制备相对容易,但强度不如聚乙烯甲醛膜。
(1)火棉胶棉的制备在一干净容器(烧杯、平皿或下带止水夹的瓷漏斗)中放入一定量的无菌水,用无菌滴管吸2%火棉胶醋酸戊酯溶液,滴一滴于水面中央,勿振动,待醋酸戊酯蒸发,火膜胶则由于水的张力随即在水面上形成一层薄膜。
用镊子将它除掉,再重复一次此操作,主要是为了清除水面上的杂质。
然后适量滴一滴火棉胶液于水面,火棉胶液滴加量的多少与形成膜的厚薄有关,待膜形成后,检查是否有皱折,如有,则除去一直待膜制好。
所用溶液中不能有水分及杂质,否则形成的膜的质量较差。
待膜成型后,可以侧面对光检查所形成的膜是否平整及是否有杂质。
(2)聚乙烯甲醛膜(formvar 膜)的制备①洗干净的玻璃板插入0.3% formvar溶液中静置片刻(时间视所要求的膜的厚度而定),然后取出稍稍晾干便会在玻璃板上便形成一层薄膜;②用锋利的刀片或针头将膜刻一矩形;③将玻板轻轻斜插进盛满无菌水的容器中,借助水的表面张力作用使膜与玻片分离并漂浮在水面上。
所使用的玻片一定要干净,否则膜难以从上面脱落;漂浮膜时,动作要轻,手不能发抖,否则膜将发皱;同时,操作时应注意防风避尘,环境要干燥,所用溶剂也必需有足够的纯度,否则都将对膜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3.转移支持膜到载网上转移支持膜到载网上,可有多种方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种:(1)将洗净的网放入瓷漏斗中,漏斗下套上乳胶管,用止水夹控制水流,缓缓向漏斗内加入无菌水,其量约高1厘米;用无菌镊子尖轻轻排除铜网上的气泡,并将其均匀地摆在漏斗中心区域;按2所述方法在水面上制备支持膜,然后松开水夹,使膜缓缓下沉,紧紧贴在铜网上;将一清洁的滤纸覆盖地漏斗上防尘,自然干燥或红外线灯下烤干。
干燥后的膜,用大头针尖在铜网周围划一下,用无菌镊子小心将铜网膜移到载玻片上,置光学显微镜下用低倍镜挑选完整无缺、厚薄均匀的铜网膜备用。
(2)按2所述方法在平皿或烧杯里制备支持膜,成膜后将几片铜网放在膜上,再在上面放一张滤纸,浸透后用镊子将滤纸反转提出水面。
将有膜及铜网的一面朝上放在干净平皿中,置40℃烘箱使干燥。
4.制片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很多,如超薄切片法、复型法、冰冻蚀刻法、滴液法等。
其中滴液法,或在滴液法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其他类似方法如直接贴印法、喷雾法等主要被用于观察病毒粒子、细菌的形态及生物大分子等。
而由于生物样品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散射电子的能力很低,在电镜下反差小,所以在进行电镜的生物样品制备时通常还须采用重金属盐染色或金属盐喷镀等方法来增加样品的反差,提高观察效果。
例如负染色法就是用电子密度高,本身不显示结构且与样品几乎不反应的物质(如磷钨酸钠或磷钨酸钾)来对样品进行“染色”。
由于这些重金属盐不被样品万分所吸附而是沉积到样品四周,如果样品具有表面结构,这种物质还能穿透进表面上凹陷的部分,因而在样品四周有染液沉积的地方,散射电子的能力强,表现为暗区,而在有样品的地方散射电子的能力弱,表现为亮区。
这样便能把样品的外形与表面结构清楚地衬托出来。
负染色法由于操作简单,目前在进行透射电镜生物样品制片时比较常用。
本实验将主要介绍采用滴液法结合负染色技术观察细菌及核酸分子的形态。
(1)细菌的电镜样品制备①将适量无菌水加入生长良好的细菌斜面内,用吸管轻轻拨动菌体制成菌悬液。
用无菌滤纸过滤,并调整滤液中的细胞浓渡为108~109个/亳升。
②取等量的上述菌悬液与等量的2%的磷钨酸钠水溶液混合,制成混合菌悬液。
③用菌毛细吸管吸取混合菌悬液滴在铜网膜上。
④经3~5分钟后,用滤纸吸去余水,待样品干燥后,置低倍光学显微镜下检查,挑选膜完整、菌体分布均匀的铜网。
有时为了保持菌体的原有形状,常用戊二醛、甲醛、锇酸蒸气等试剂小固定后再进行染色。
其方法是将用无菌水制备好的菌悬液经过过滤,然后向滤液中加几滴固定液(如pH7.2,0.15%的戊二醛磷酸缓冲液),经这样预先稍加固定后,离心,收集菌体,再用无菌水制成菌悬液,并调整细胞浓度为108~109个/毫升。
然后按上述方法染色。
(2)核酸分子的电镜样品制备(图Ⅲ-7)核酸分子链一般较长,采用普通的滴液或喷雾法易使其结构受到破坏,因此目前多采用蛋白质分子膜技术来进行核酸分子样品的制备。
其原理是:很多球状蛋白均能在水溶液或盐溶液的表面形成不溶的变性薄膜,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一薄膜可以成为单分子层,由伸展的肽链构成一个分子网。
当核酸分子与该蛋白质单分子膜作用时,会由于蛋白质的氨基酸碱性侧链基团的作用,使得核酸从三维空间结构的溶液构型吸附于肽链网而转化为二维空间的构型,并从形态到结构均能保持一定程度的完整性。
最后将吸附有核酸分子的蛋白质单分子膜转移到载膜上,用负染等方法增加样品的反差后置电镜观察。
可用展开法、扩散法、一步稀释法等使核酸吸附到蛋白质单分子膜上,本实验采用展开法。
图Ⅲ-7①将质粒pBR322与一碱性球状蛋白溶液(一般为细胞色素c)混合,使浓度分别达到0.5~2 mg/ml和0.1mg/ml,并加入终浓度为0.5~1mol/L的醋酸铵和1mmol/L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成为展开溶液,pH为7.5。
②在一干净的平皿中注入一定下相溶液(蒸馏水或0.1~0.5mol/L的醋酸铵溶液),并在液面上加入少量滑石粉。
将一干净载玻片斜放于平皿中,用微量注射器或移液枪吸取50μl的展开溶液,在离下相溶液表面约1cm左右的载玻片上前后摆动,滴于载玻片的表面,此时可看到滑石粉层后退,说明蛋白质单分子膜逐渐形成,整个过程约需2~3min。
载玻片倾斜的角度决定了展开液下滑至下相溶液的速度,并对单分子膜的形成质量有影响,经验证明倾斜度以150左右为宜。
在蛋白形成单分子膜时,溶液中的核酸分子也同时分布于蛋白质基膜中间,并略受蛋白质肽链的包裹。
理论计算及实验证明,当1mg的蛋白质展开成良好的单分子膜时,其面积约为1cm2,因而可根据最后形成的单分子膜面积的大小估计其好坏程度。
如果面积过小,说明形成的膜并非单分子层,因而核酸就有局部或全部被膜包裹的危险,使整个核酸分子消失或反差变坏。
在单分子膜形成时整个装置最好用玻璃罩等物盖住,以防操作人员的呼吸和旁人走动等引起气流的影响以及灰尘等脏物的污染。
另外,在展开溶液中可适量加入一些与核酸量相差不过悬殊的指示标本,如烟草花叶病病毒等,以利于鉴定单分子膜的展开及后面转移的好坏。
③单分子膜形成后,用电镜镊子取一覆有支持膜的载网,使支持膜朝下,放置于离单分子膜前沿1cm或距载玻片0.5cm的膜表面上,并用镊子即刻捞起,单分子膜即吸附于支持膜上。
多余的液体可用小片滤纸吸去,也可将载网直接漂浮于无水乙醇中10~30s。
④将载有单分子膜的载网置于10-3~10-5mol/L的醋酸铀乙醇溶液中染色约30s(此步可在用乙醇脱水时同时进行),或用旋转投影的方法将金属喷镀于核酸样品的表面。
也可将二种方法结合起来,在染色后再进行投影,其效果有时比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更好一些。
5.观察将载有样品的铜网置于透射电镜中进行观察。
(二)扫描电镜微生物样品的制备及观察扫描电镜观察时要求样品必需干燥,并且表面能够导电。
因此,在进行扫描电镜微生物样品制备时一般都需采用固定、脱水、干燥及表面镀金等处理步骤。
1.固定及脱水生物样品的精细结构易遭破坏,因此在进行制样处理和进行电镜观察前必需进行固定,以使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其生活时的形态。
而采用水溶性、低表面张力的有机溶液如乙醇等对样品进行梯度脱水,也是为了在对样品进行干燥处理时尽量减少由表面张力引起的其自然形态的变化。
将处理好的、干净的盖玻片,切割成4~6mm2的小块,将待检的较浓的大肠杆菌悬浮液滴加其上,或将菌苔直接涂上,也可用盖玻片小块粘贴菌落表面,自然干燥后置光学显微镜镜检,以菌体较密,但又不堆在一起为宜;标记盖玻片小块有样品的一面;将上述样品置于1%~2%戊二醛磷酸缓冲液(pH7.2左右)中,于40C冰箱中固定过夜。
次日以0.15%的同一缓冲液冲洗,用40%、70%、90%和100%的乙醇分别依次脱水,每次1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