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口中学 郭秀珍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和行为,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创新 培养 营造 巧设 提高 保持
创新能力是人类突破旧认识、旧事物、探索和创造有价值的新知识、新事物的能力。未来的世纪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那么我们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本身比较枯燥,特别是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上英语课简直是上刑场。因此我们首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心理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激活他们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激活他们的求知欲。于是我向他们介绍了美国发明家Thomas Edison
童年的故事,讲述了邓亚萍学英语的经历。学生不
仅对自己有了信心。而且也有了“从不放弃”的精神,自然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和欲望,这时,他们不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沉重负担,反而觉得英语学习是一种享受,并“体验到一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自豪感:我们是事实和现象的驾驭者,在我们的手里知识变成了力量”。
二、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翻觉悟,一番长进”。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质疑,质疑是学生创新意识的具体表现。任何紧张的学习活动最集中的表现,就是学生能进行独立的探究活动,任何探究活动都主要是从“疑”开始的,只有脑子里有了要解决的疑问,才可能有积极解决疑问的思考活动。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那些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加以引导,并纠正错误的观点,在启发引导学生的质疑精神中去培养他们积极思维与善于思维的创新精神,我们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三、培养自立探究,巧设创新探索机会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现今教育的一大特点是提倡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我们大家都知道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的活动,以往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核心而设计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实际上是被教师牵着走,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生的创造能力受到压抑,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伸展。因此,我们应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变“学会”为“会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脑、动口、动手能力上下功夫,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学生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育人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采用“启发式”、“情景导入式”、“辩论式”、“任务型教学”等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充满兴趣地自主参与,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以及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信心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己找规律,自己做总结,通过独立思考,开发智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有位名人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英语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比较法、联想法、创设情境、自由会话法、看图说话法,用同一词、词组或句型说英语句子、游戏法、竞赛法等发展。创造性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潜能,我们不能独占整个教学活动时间,我们要结合学科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有效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方式训练,我们要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学习思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大胆得出有独创性见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探索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有独创性、发散性、广阔性、变通性品质得到有效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学生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奠定基础。如JEFC第二册第39课中有个关于乘电梯的问题:“Why desn't he use the lift for the last three floors?”文中没有列出标准答案。因此我便充分利用这个问题让学生积极展开讨论,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寻求所有可能的答案。
五、引导学生克服困难,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克服困难、解决矛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帮助引导学生排除障碍,只有当学习不再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时,才能保持持久的学习创新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有意识地疏散难点,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和想象的翅膀,对问题从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困难的办
法,只有当知识真正成为思维的手段和获取新知识的工具,它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随着对问题的发现和解决,学生产生了了解新知识、驾驭新知识的渴望,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多思的习惯,遇到困难便会自己想办法克服。学习一旦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学习与创新的兴趣就会得以巩固和提高。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正确地启发、引导、训练,不断创造条件。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天赋能力,充分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新活动中去,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林崇德“创造性人才,创造性教育,创造性学习”《创新教育在线》2003.2
张志勇“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教育研究》19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