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中地域性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地域性表现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地域性表现](https://img.taocdn.com/s3/m/f8f2c79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9.png)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地域性表现摘要:本文探讨了建筑设计中文化传承与地域性的表现。
首先,我们分析了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保持其文化内涵,同时结合历史遗迹保护与现代建筑的融合。
其次,本文讨论了技术创新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平衡,重点在于如何在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维持建筑的文化特性。
接着,文章探讨了地域性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包括地域气候、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地域资源的利用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总体而言,本文强调了在全球化趋势下,建筑设计中文化传承和地域特性的重要性。
关键词:建筑设计;文化传承;地域性表现1引言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构建物理空间的艺术,它还是文化和地域特性表达的重要媒介。
在当今多元化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传承和地域性表现成为了一个重要议题。
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有效地融入文化元素,同时尊重并展现地域性特征。
我们将从传统元素的现代诠释、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以及技术创新与文化保护的平衡等方面进行探讨。
此外,本文还将分析地域气候、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及地域资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期达到文化和环境的和谐共生。
2文化传承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2.1传统元素的现代诠释在建筑设计的领域中,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是一种独特的创新方式。
这种方法不仅让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而且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审视和重塑传统元素。
例如,传统的屋顶形式和装饰艺术可以被重新解读和设计,以符合现代建筑的功能需求和审美趋势。
这一过程中,设计师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保持传统元素本质特征的同时,使其融入现代建筑的结构和形式中。
为此,设计师们经常采用创新的材料和技术手段,比如运用现代建筑材料来复现传统装饰艺术的美感,或者通过数字化技术对传统元素进行抽象和重组,创造出既保留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建筑设计。
这种方法不仅丰富了现代建筑的表达手段,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可能。
[1]2.2历史与现代的对话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历史遗迹的保护与现代建筑的融合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课题。
在建筑设计中怎样把握地域性特点论文
![在建筑设计中怎样把握地域性特点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e950763a45177232f60a2cd.png)
探讨在建筑设计中怎样把握地域性特点【摘要】建筑设计不仅仅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的重要反应。
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设计要体现出当地的地域性文化特质以及地域性的审美习惯。
建筑的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在建筑之处要考虑建筑的布局、建筑选址、建筑的间距、朝向、绿化配置、水面以及季风风向、建筑体型等可以对建筑节能产生重大或者一定影响的各种因素。
文章从建筑的地域性特点分析入手,重点的探讨了建筑文化地域性的形成与表现以及建筑文化的地域性差异表现两方面内容。
【关键词】建筑设计;节能环保;地域性在各地的建筑规划设计中要从改善城市环境和区域环境出发,根据各地的具体环境因地制宜的布置建筑,尽量的规避不利的因素。
同时要可以的利用太阳能、风能以及季风、定性等因素,以最大化的达到节能的目的。
而建筑设计要考虑到地域性特点就不仅仅是使建筑满足使用功能,同时要求建筑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即设计建筑要体现出整体思想以及可持续发展思想。
1. 建筑的地域性特点1.1 广义上的建筑地域性广义上的建筑地域性主要指的是建筑在南北地理环境下所展现出的不同风格。
首先建筑设计要受到诸如当地气候的影响,从而使得炎热地区与寒冷地区的建筑明显的显示出不同的风格。
有时候即使是在同一个地方,由于所处的小环境的差异也会直接的导致建筑设计上的差异。
例如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南方沿海地区,由于当地的日照时间长,并且高温多雨,为此当地的人们形成了崇尚户外活动以及在建筑上体现出的淡雅明快与轻巧通透的建筑风格。
1.2 狭义上的建筑地域性狭义的建筑地域性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小区域中的建筑设计特点的体现。
例如建筑地段的地貌条件、地形条件以及建筑周围的建筑环境等。
这种条件对于城市建筑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也是影响建筑平剖面设计与建筑空间设计甚至建筑形貌的关键因素。
这就要求建筑师要充分的认识当地的地域性特点,同时使用生态的眼光看待城市建筑,在尊重城市地形地貌以及周围环境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当地特点的建筑。
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征与表达
![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征与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16752e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d2.png)
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征与表达建筑设计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象征和表达。
不同地方的建筑设计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这种特征来源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文化背景等多方面因素。
通过建筑设计,人们可以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首先,地理环境是建筑设计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各个地区拥有及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如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
这些地理环境对建筑设计有着明显的影响。
例如,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由于地势低洼且多河流和湖泊,其建筑设计常常融入水系环境,流水、池塘等元素常见于成都的建筑中。
又如位于北方的内蒙古,寒冷干燥的天气让当地的蒙古包成为最为典型的建筑形式。
这也说明了地理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的制约,也有人为的选择。
其次,气候条件也会对建筑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地方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建筑物需要采取不同的室内外布局和材料。
例如,位于热带地区的建筑常常采用开放式设计,以增加通风和采光,同时减少热量积聚。
而位于寒冷地区的建筑则需要更好的保温和采暖设施,同时考虑到雪灾等极端天气条件。
这些因素都会在建筑设计上得到体现,成为地域性特征的一部分。
此外,文化背景也是建筑设计地域性特征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方的文化传统和信仰习俗决定了建筑的外观、结构和内部布局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常常融入了中国古代哲学和宗教思想,如风水学以及尊孔崇圣的思想。
而印度的寺庙和清真寺设计则反映了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信仰和仪式。
有趣的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建筑设计的地域性特征逐渐消失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现代建筑往往更注重实用性和经济性,土地和建筑材料的标准化,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相似的场景出现在各个城市中。
这也导致了一种无特色、无特点的建筑风格。
因此,保护和传承地域性建筑文化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保护和传承地域性建筑文化,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通过宣传和教育,增强公众的对地域性建筑的认识和认同感。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https://img.taocdn.com/s3/m/ab548769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09.png)
论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把握1. 引言1.1 建筑设计中地域性问题的重要性地域性问题在建筑设计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建筑作为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必须与周围环境相互融合,体现地域特色。
地域性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文化、历史、气候和地理条件,为建筑赋予独特的地方气息和韵味。
考虑地域性因素还可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地域性问题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建筑的功能和使用效果上。
建筑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采用合适的材料和技术,以确保建筑物具备良好的舒适性和节能性。
地域性问题还可以影响建筑的功能布局和空间设计,使其更符合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需求。
地域性问题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地域性因素,才能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为人们创造宜居的空间环境。
建筑设计师应当注重地域性问题的研究和运用,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中,打造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作品。
【2000字】1.2 地域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地域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地域性因素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域性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文化传统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形式、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等方面。
地域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体现在建筑物的形式上。
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和文化传统会影响建筑的外形和结构。
在寒冷的地区,建筑物往往会选择较为厚实的墙体和屋顶,以保温隔热;而在炎热的地区,建筑则可能会采用透气性强的设计,以便通风降温。
这种适应性设计考虑了地域性带来的特殊气候条件,确保了建筑物的舒适性。
地域性对建筑设计的影响也体现在材料选择上。
不同地域的资源丰富程度和传统工艺影响了建筑材料的选择。
在靠近海洋的地区,可能会选择使用海水淡化后的海水石等海洋资源作为建筑材料,而在干燥地区,则可能会采用沙漠中的沙石等当地材料进行建筑。
这种根据地域特点选择材料的做法,既符合当地资源情况,又能体现地域性的特色。
浅析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
![浅析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3b7590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3f.png)
16 |
CHINA HOUSING FACILITIES
2.1建筑朝向、体形、间距
建筑本身的朝向直接关系着其对于自然光照和自然通风的利用情况,在建筑节能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而建筑朝向设计尤其需要重视地域性特点的融入。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自由对建筑走向、形状等进行设计,则设计人员应该优先选择长方向的居住形体,确保建筑尽可能朝向南方,保持南北通透,同时,在建筑朝向设计中,
论当前建筑设计中如何有效把握地域性特点
门窗,2015,(4):237.
针对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的探究
[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J].
[7]杨扬.谈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J].门窗,2015,(20):313.
[8]韩广辉.谈建筑设计中如何把握地域性特点[J].黑龙江科技信,2014,(16):478.
17
2018.08 |。
中国建筑的地域差异
![中国建筑的地域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07dfc4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e1.png)
华东地区的建筑风格以江南水乡 民居为代表,多采用白墙、黑瓦、 木梁架结构,注重与自然环境的
协调。
建筑布局灵活多变,以天井、院 落、水池等构成开放式空间,注
重绿化和景观设计。
装饰风格细腻,色彩丰富,以白、 灰、蓝、黑等为主色调,体现了 华东人民的细腻、灵秀的特点。
华南地区的建筑特点
华南地区的建筑风格以岭南建筑为代表,注重通风(通风在英语中的意思 是通风,通风在中文中的意思是通风)和遮阳,适应热带气候。
历史、文化、气候等特点。
地域性是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 是建筑多样性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地域性在建筑中的体现
01
02
03
建筑材料
不同地区的建筑材料有所 不同,如南方的砖、瓦、 石,北方的土、木、草等。
建筑形式
不同地区的建筑形式也有 所不同,如南方的园林建 筑、水乡建筑,北方的四 合院、窑洞等。
建筑风格
THANKS
东坯房为代表,注重防寒保暖和生态适 应。
建筑材料以木、土、石为主,屋顶多采用坡屋顶或平屋顶。
装饰风格粗犷,色彩以红、黄、蓝等为主色调,体现了东北人民的豪放、 热情的特点。
03
中国建筑的地域性形成因 素
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是中国建筑地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地势复杂多样,从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建筑形 式和风格产生了显著影响。例如,在山区和丘陵地带,建筑往往依山而建,利用地形地貌,形成独特的山地建筑风格;而在 平原和盆地地区,建筑则注重布局和空间规划,形成了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建筑群。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通过立法保护传统建筑和地域特色建筑,限 制破坏性建设。
推广传统建筑材料和技术
鼓励使用地方材料和技术,传承传统建筑工 艺。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2ae62cd79563c1ec5da71d8.png)
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摘要:建筑工程的设计不仅仅受到技术、材料的影响,且设计的风格与其的地域性也有着明显的联系。
地域性原则的影响是直接体现在人的思维上,其对建筑工程的风格、形态、立面的影响是在设计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且确实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分析了地域性原则的概念,表现了地域性原则对建筑工程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地域性原则;建筑风格1 建筑工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1 综合性设计原则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一定要用全方面的眼光去进行作品设计。
由于建筑工程一般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建筑工程设计不仅受当地的人文环境、风俗习惯的影响,还受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的制约,所以在建筑工程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要综合的考虑其功能、结构、元素及相互关系等各方面要素。
在建筑工程综合性设计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再对其中的各个局部细节进行推敲,保证建筑工程设计作品的功能完整、整体优美和细节精细。
1.2 以人为本的原则一件建筑工程设计作品,无论多么优秀,最后的服务对象还是人,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以更好的满足新时代下地域性建筑的特点。
建筑工程设计主要利益关系对象是甲方、使用者以及施工单位。
①建筑工程设计要充分考虑甲方对设计作品的功能、美观及经济性的要求;②建筑工程设计也必须考虑不同使用者的使用要求及能承受的区间价位;③还要考虑施工单位的利益,结合地域性的特点,保证施工单位的施工便利及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 当前新型建筑工程设计地域性表现2.1 建筑技术的地域性表达建筑工程技术的地域性表达,并不是想象的建筑技术越先进越好,而最先考虑的是应符合当地的传统民族、民俗文化,因此设计师一定要找适合自己的地域性传统设计方法,综合考虑当地的经济承受水平,使得地域性原则在建筑工程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
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还要重点性保护其地方的传统地域建筑文化,并且还要掌握一定的保护历史性建筑的建筑技术,在保护建筑文化的同时为我国的地域性建筑文化做出相应的贡献。
地域性设计原则的概念
![地域性设计原则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a381a25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b.png)
地域性设计原则的概念地域性设计原则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和融入特定地域的文化、环境、传统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设计准则或原则。
它的目的是通过与特定地域的紧密联系和相互影响,创造出具有独特地域特色和适应性的设计作品。
地域性设计原则不同于简单的应用地域元素或样式于设计中,而是从广义上考虑了地域的各个方面,包括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社会经济等,通过深入了解和分析地域特点,将这些特点与设计的目标和需求结合起来,使设计作品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同时又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地域性设计中,环境因素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各个地域的自然环境如山水、气候、土壤等均对设计产生直接的影响。
设计应考虑到这些因素,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建筑形态和结构方式。
比如在热带地区,需要考虑到充分利用阳光和自然通风以降低室内温度,同时在防止被暴雨冲走的同时也要保持通风性。
在寒冷地区,则需要考虑保温性能和防风保暖等问题。
地域性设计还要考虑到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
各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是人们长期生活和积累的精神财富,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通过研究和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习俗,设计师可以将这些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例如,在中国古代城市的建筑设计中,往往会运用传统的木结构建筑方式、仿古的建筑材料和细致的装饰艺术等元素,以传递出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与此同时,社会经济环境也是地域性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不同的地域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上存在差异,设计应该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相匹配。
例如,在农村地区的设计中,应着重考虑农民的实际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设计出经济实用、符合当地农村生活习惯的作品,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改善。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地域性设计原则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地域性设计不仅仅关注于建筑和室内设计,还包括城市规划、景观设计、产品设计等各个领域。
通过考虑地域特点和本土文化,设计可以更加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同时也能够保护和传承地域的文化遗产和传统。
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的分析
![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950f5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f4.png)
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的分析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涉及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功能等方面,更包括了文化、历史、地域等诸多元素。
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即是指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将地域的文化、传统等元素融入使建筑既体现出当地的特色,同时也与环境相得益彰。
本文将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多个角度对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进行分析。
一、历史的影响建筑设计的地域性表达受到历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而建筑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
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会通过建筑的外观、结构、装饰等方面来展现当地的历史文化。
比如中国的古建筑中常常可以看到汉白玉、藻井、彩绘等元素,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而在欧洲,古希腊柱式、哥特式尖顶等风格则是展现了当地的历史文化。
历史的影响还可以从建筑材料上得到体现。
不同地域的建筑材料有所不同,而这些建筑材料又常常与当地的历史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比如南方的建筑多使用木材,这与南方的水乡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北方的建筑多使用青砖,这则是古代北方地区的建筑传统。
二、文化的体现文化是建筑设计地域性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往往会考虑到当地的宗教、风俗、民俗等文化因素,将这些因素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
比如教堂、清真寺、庙宇等宗教建筑都会在建筑设计中体现出当地宗教文化的特点。
而在一些节庆活动中,建筑也会进行一定的装饰,以表达对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在一些特殊的场所,比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建筑中,建筑设计师也会通过建筑的形式和装饰来体现当地的文化特色。
比如中国的国家图书馆外观采用了传统的四合院造型,寓意着文化知识的积累和传承。
这些都是建筑设计通过文化表达地域性的一种体现方式。
三、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是建筑设计地域性表达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筑设计师在设计建筑时会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地形、植被等因素,以保证建筑与环境的协调。
比如在北方寒冷地区,建筑设计师会考虑到保温的问题,在建筑设计中采用较为密闭的结构和较厚的墙体;而在南方湿热地区,建筑设计师则会注重通风和防潮,采取较为开敞的布局和通风良好的结构。
基于地域性原则的建筑设计理念探析
![基于地域性原则的建筑设计理念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b0c42d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e.png)
基于地域性原则的建筑设计理念探析地域性原则是指在建筑设计中根据所处位置、环境以及自然条件等地域特征,结合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进行设计,以创造出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建筑。
建筑设计中所运用的地域性原则反映着当地的文化特征、建筑传统和社会历史,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念。
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建筑设计的风格和形式都会不同。
例如,中国南方的水乡建筑,因为地处水域之上,设计出现了许多方式保护建筑避免水害,如底层留有波浪状的地基,墙体与屋顶之间的空间设计,以及特殊的排水系统等。
而在北方的苏州园林中,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强调一种浮游的美感,打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此外,东西方文化则在建筑设计中有着不同的体现,如东方中式园林注重“静”的美感,而西方皇家宫殿则注重“动”的美感。
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不仅仅体现在建筑风格和形式上,也渗透到建筑的功能与使用上。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须考虑到当地气候、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因素,为人们提供舒适、方便、可持续的生活体验。
例如,新加坡的住宅设计非常注重与周边环境的互动,通过写字楼和公寓之间的组合,人们不仅可以享用城市的便利设施,还能在舒适的环境中体验城市的各种文化活动。
在北欧国家,建筑设计非常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在设计中经常采用生态材料、智能采光、雨水回收等技术,达到节能减排效果。
总之,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原则体现着建筑师对当地人文历史和文化传承的深入了解和理解,是建筑与地域、人文之间的一种和谐关系。
在如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当地特色和文化底蕴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建筑能够更好地为人们服务,并承载每个地方独特的历史和精神。
《建筑的地域性》课件
![《建筑的地域性》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e315c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e3.png)
后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地域性建筑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更广泛的 关注和应用。许多建筑师开始深入研究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将其融入到建筑设计 中,使得地域性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多样化、特色化的趋势。
02
地域性建筑的特性
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筑布局、 空间形态、建筑材料等方面。
。
设计者应深入研究当地的地形、 气候、历史、文化等因素,将其
融入到建筑设计中。
通过采用当地材料、构造和色彩 等手法,使现代建筑与地域环境 相协调,形成具有特色的建筑风
格。
推广地域性建筑的文化价值
地域性建筑不仅是实用的建 筑物,更是文化的传承和展
示。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地 域性建筑的宣传力度,通过 举办展览、文化活动等形式 ,提高公众对地域性建筑的
将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建筑设计相结合,形成既有历史底蕴又有现代感的建筑 风格。
对传统地域性建筑的再创新
保护与传承
尊重和保护传统地域性建筑,传承其优秀的建筑文化和技艺 。
创新与发展
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结合现代需求和审美,创 造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建筑。
05
如何保护和发展地域性建筑
保护传统建筑的原貌和特色
日本的木结构建筑
总结词
日本的木结构建筑以其简约、自然和和谐的 特点而著称,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
详细描述
日本的木结构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注重 与自然的和谐融合。建筑的外观简约而优美 ,内部空间多采用推拉门和纸糊窗户,采光 良好,通风透气。木结构建筑的细节处理也 非常精致,如雕刻精美的格子门窗、屋顶的 瓦片铺设等。日本的木结构建筑不仅具有实 用性,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28794d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d4.png)
浅谈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
现代居住建筑设计的地域性原则与方法是指在各个地域的文化、气候、经济、社会环
境等方面的差异条件下,如何通过设计的手段来满足当地居民的居住需求,同时体现其文
化特色和地域性。
首先,建筑设计应考虑当地气候条件。
对于北方寒冷的地区建筑,应注重保温隔热,
选择保温性能较好的材料,如采用双层或三层玻璃窗,建筑外墙设置断热层等;而在南方
温热潮湿的地区,需要考虑通风和防潮问题,并选用透气性强、抗湿防腐的材料。
其次,建筑设计应融入当地文化特色。
建筑设计应当与当地的传统建筑风格、文化背
景相融合,保持一致性。
例如,在西南地区,一些传统民居建筑采用竹构结构,大量运用
竹子、土砖等材料来建造,因为这些材料具备坚固、轻便、适应性强等特点,同时能够反
映地方民居的风格和地域文化。
在设计中,可以运用传统的建筑手法和材料,同时采用现
代技术,进行改良和升级。
再次,建筑设计应考虑当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
不同地域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条件不同,需要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和使用者的需求设计建筑。
例如,在一些发达地区,豪华住宅、
公寓等高端房产设计有比较高的市场需求,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人们的居住水平
较低,需要设计价格低廉、实用的住宅。
最后,建筑设计应遵循人性化原则,在设计中注重居住者的需求和舒适度。
在建筑中
注重人性化设计,既可以满足建筑本身的功能目的,又能够满足人们对生活体验的期望。
例如,在公寓设计中应考虑室内采光和通风,同时考虑居住者的隐私和空间的合理利用,
提高室内的舒适度和生活品质。
关于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设计的探析
![关于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设计的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3c04891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d.png)
关于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设计的探析地域化并非仅是和传统的连接和连续,更重要的它是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如何走立足于地域性的道路,居住建筑设计不能仅是在不同区位上的复制,而应当是如何适应场所的思索,这样才是建筑设计中地域化表达的追求。
以下就建筑设计中地域性设计进行分析。
一、建筑综合形态的地域性原则居住建筑由于其体量巨大,在介入原有城市环境时要特殊留意形体与场地环境的调和,一个符合场所特点的解决方案,可以将特别的场所性上升为明显的地域性。
继承式协调包括形体塑造、立面组织、颜色质地和轮廓线等方面的相像或相近处理,使居住建筑与四周建筑在风格上统一、在符号上共用、在构图上相容、在形体上互补从而达到协调。
继承可以是整体上的继承,也可以是局部构图或细部元素的继承当居住建筑面临城市线性街道空间时,多在居住建筑底部较自由地运用一些传统的造型元素,形成连续的立面形象,提高场所的印象性,而主体部分以简洁的现代形式为主,并适当地作些后退或体量分解的处理,以减弱体量所带来的压迫感,突出底部的人性尺度及与街道的协调关系。
二、建筑平面设计的地域性原则1、场地的相关因素与建筑平面的互动。
基地现状对平面构思与形状制造的制约:建筑的最大特点是利用有限的用地竖向拓展空间,腾出更多的用地以制造外部空间和绿化环境。
居住建筑的平面外形多受基地大小、外形、位置的影响。
小块的方整地多相宜建筑塔楼,窄条狭长场地适合建板式高层,地处十字路口、丁字路口、锐角交叉路口时,建筑平面要针对地形、地理位置的特点加以苦心经营,除满意功能要求外,对其形象的推敲要能在各方面争取良好的视觉效果。
此外,基地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周边建筑与交通现状及景观等环境因素均会对建筑的平面和形体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我们往往采纳依山就势、临水而筑的构思创意,力求平面形式、空间组合与形体塑造能充分反映基地环境特征。
2、标准层平面形式的选择与地域环境的隐形联系。
平面形式是建筑形体的根本,尤其是标准层平面的设计对整栋建筑形体的影响最大。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ca3f087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26.png)
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创造,它更是对人类文化、历史和地域特征的深刻反映。
建筑物作为社会的折射镜,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与历史积淀,体现了人类对于空间、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理解。
本文将探讨建筑设计中的文化与地域性表达,分析其重要性与实践方式,并通过实例加以说明。
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1. 文化符号与象征建筑常常用作文化符号,通过特定的建筑形态和装饰风格来传达地方文化。
例如,东西方建筑风格的差异,可以从宗教、哲学、气候等多方面进行探讨。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飞檐翘角、红墙黄瓦等元素不仅是美学的体现,更蕴含着对天人合一思想的追求。
而在西方,哥特式建筑高耸入云的尖顶则反映了对神秘宗教信仰的崇拜。
在这一过程中,建筑不仅构成了空间,更传递了独特的文化信息。
2. 传统工艺与技艺在地域建筑设计中,传统工艺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不同地区因其历史背景、材料资源及气候条件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建筑技艺。
例如,云南的土瓦房采用本地土壤为主要原料,符合当地湿润气候;而在北方的民居则以砖木结构为主,能应对寒冷气候条件。
这些工艺与材料选择不仅是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回应,也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
设计师在进行新建设计时,通过融合这些传统技艺,可以有效增强建筑与地方文化之间的关联。
3. 社会习俗与空间布局建筑设计中还体现出社会习俗对空间布局的影响。
在一些地区,比如日本,传统住宅往往具有“禅意”风格,其空间布局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通透性和灵动性。
而在一些中东地区,由于宗教和社会习惯,住宅则更倾向于封闭式布局,以保护家庭隐私。
这种尊重传统社会习俗与文化背景的空间布局,不仅让建筑更符合使用功能,也使住户在空间中找到归属感。
地域性表达的重要性1. 环境适应性每个地区都有其特定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在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以色拉图-特科兰住宅为例,它采用高墙加以遮挡阳光,并利用庭院花园调节温度,实现了天然通风和合理采光。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792d6bd10b4e767f5bcfce2d.png)
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中的影响摘要:地域性是建筑的本质属性之一。
随着经济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形式和功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建筑设计内涵和设计形式的体现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保证建筑质量和功能的同时,建筑的地域特征也是建设设计中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建筑设计;地域文化;影响探讨一、建筑地域性的概述地域性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建筑体量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也就是地域文脉。
这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乃至建筑形式。
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这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师应该在地区的传统中,来寻根,发掘有益的“基因”,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我觉得这才是建筑师真正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是建筑师取之不尽的源泉。
二、地域文化与建筑设计结合原则1、凸显地域文化把地域文化和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地域文化既在建筑外型和设计方法上有体现,还要重视设计师情感的表达,建筑设计师利用某一地域文化的时候,要对人们的价值取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进行考虑,并在建筑构造中加以尝试和应用。
除此之外,还要综合分析地区的经济、地理、民族因素,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增加设计深度和广度,在地域文化元素中找寻设计灵感,将其作为建筑设计的特色和亮点。
建筑设计师除了设计渲染建筑形式之外,还要突出设计内涵,立足整体工程项目特点,通读地方志及相关历史、文化素材,选择自身需要的设计元素,通过多次思考和探讨,从而激发自身的设计灵感。
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的分析
![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e7623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6a.png)
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的分析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是指将建筑与其所处地域之间的联系融入到设计中,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地域性设计可以从多个方面展现,如建筑的形式、材料、构造和装饰等。
本文将分析建筑设计及其地域性表达的关系,并以中国古代建筑为例进行讨论。
建筑设计与地域性表达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建筑设计是根据特定需求和环境条件而创作出来的艺术形式,而地域性表达则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地域性表达可以使建筑与其所处地域融为一体,传达出地域的文化、历史和风土人情。
建筑的形式是地域性表达的重要途径之一。
不同地域的建筑形式具有明显的区别,这与地理条件、气候特点、文化传统等有关。
中国南方地区的建筑多以木构为主,屋顶多采用抬檐和斗拱结构,这是适应南方多雨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木材资源所形成的。
而中国北方地区的建筑则多以砖石结构为主,屋顶多采用歇山顶和拱券结构,这是适应北方干燥气候和丰富的土石资源所形成的。
建筑的形式不仅体现了地域的自然条件,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建筑的材料选择也是地域性表达的重要方式。
不同地域的建筑使用的材料有所差异,这与当地的资源禀赋、技术水平和文化传统等有关。
中国南方地区多使用木材和石材,这与南方地区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石矿资源有关。
而中国西南地区多使用竹子和土坯,这与西南地区丰富的竹子资源和土壤条件有关。
建筑的材料选择不仅影响着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表达,也与当地的气候和环境适应密切相关。
建筑的装饰和细节设计也是地域性表达的重要手段。
各地区的建筑装饰和细节设计因地域差异而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体现了当地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中国北方地区的建筑装饰注重线条的简洁和几何形态的运用,而中国南方地区的建筑装饰注重色彩的丰富和图案的繁复。
建筑的装饰和细节设计不仅增强了建筑的艺术价值,也使建筑与其所处地域更加融合。
建筑设计与地域性表达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地域性的表达通过建筑的形式、材料、构造和装饰等方面展现出来,使建筑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
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要点解析
![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要点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13bfc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d.png)
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及要点解析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提出了高标准,房屋建筑设计贯穿于整个房屋建设中,被人们所关注,不仅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且对房屋建筑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
基于此,为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必须要遵循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严格掌控房屋建筑的设计要点,保证房屋建筑的实用性与美观性,进一步地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房屋建筑设计;基本原则;设计要点;1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1.1地域性原则我国因地域广阔,每个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及区域性民族文化都不同,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活特色,对房屋建筑的要求也不同,如晋商会馆、福建的土楼、徽派建筑风格等,都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但部分设计师忽视了这点。
另外,在建筑房屋时要根据人们的不同的生活习惯以及当地的气候环境进行设计,以此保证建筑的地域风格以及房屋建筑的合理性。
1.2协调性原则为保证房屋建设的质量以及合理性,必须遵循协调性原则。
首先,房屋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不同的组成部分,不同的组织结构,为保证房屋建筑的完整性,必须对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其次,生活质量的提高,使人们对房屋建筑的使用功能产生了高要求标准,因覆盖细节过于繁琐,相关设计人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体结构及细节进行协调,优化建筑的整体使用情况,保证建筑功能的多样性。
最后,房屋建筑色彩的协调性,房屋建筑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建筑的美观性,符合人们的审美,对此必须要使建筑与色彩相适应,保证房屋建筑整体的协调性。
1.3舒适性原则房屋建筑设计最主要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而房屋建筑的舒适是保证人们居住的必然要求。
基于此,相关设计人员必须遵循房屋建筑的舒适性原则。
首先,建筑内部要求,必须保证房屋的采光、通风良好,房屋的隔音效果满足人们最基本的需求,保证人们的正常生活。
其次,建筑外部要求,对于整个建筑外的环境、绿化、设施等也要严格控制,保证环境的良好,提升人们居住幸福感。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f0d8531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69.png)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
建筑空间的地域性表达是指通过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饰等手段,将特定地域的文化、历史、气候等元素融入到建筑空间中,使其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和表达地域文化的能力。
地域性表达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方面,可以打造独特的空间形象,凸显建筑的地方气息。
地域性表达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建筑风格来体现。
不同地域拥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如中国的传统建筑风格、欧洲的哥特式建筑风格、阿拉伯的伊斯兰建筑风格等。
通过在建筑设计中融入特定地域的建筑风格,可以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增强地域性。
建筑材料也是表达地域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地区的建筑材料具有独特的特点,如中国的青砖灰瓦、北欧的木材、沙特阿拉伯的沙岩等。
选用特定地域的建筑材料可以使建筑更加贴近当地环境,突出地域特色。
地域性的表达还可以通过建筑的结构和布局来实现。
不同地区的建筑结构和布局方式也有所不同,如中国的园林建筑注重景观的布局和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欧洲的城堡建筑注重城堡的坚固性和庄重感。
通过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特定地区的结构和布局方式,可以使建筑更加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文化习俗等,增加地域性的表达。
建筑装饰也是表达地域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地区的建筑装饰风格各具特色,如中国的彩绘和雕刻装饰、欧洲的壁画和雕塑等。
通过在建筑中添加特定地区的装饰元素,可以使建筑更加丰富多样,体现地域文化的特色。
试析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方法
![试析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b1445c516fc700abb68fcf3.png)
试析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方法摘要:当前,我国各地区文化显著发展,同时文化融合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趋势。
现代建筑形式缺乏多样性,虽然地区不同,但建筑形式均大同小异,这使得建筑无法成为区分不同城市的标志。
为了更好地展现城市发展的特色,有必要结合不同城市的地域特征来设计建筑结构。
关键词:地域性;现代建筑;设计方法引言地域性表达是影响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过程中,为了体现在现代建筑设计的有效性,必须遵循地域性表达,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现代建筑设计的特点,对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表达方式进行了简要分析。
1、建筑地域性的主要特点1.1地理位置特点不同地域的建筑设计受当地地形地貌环境的影响,设计者在设计建筑时要充分考到建筑所在地的地理环境等问题,让自己的设计与当地的地理环境相适应,这样其建筑设计才能符合当地特点,使之长远伫立。
我国海岸线绵长,水陆各方面发展迅速,地貌地形繁多,我国有平原、高原、盆地、山脉等;中东部地区以平原居多,而西部地区山脉林立。
种种不同的地形地貌使得建筑设计者必须充分考虑这些问题,解决地理位置不同带来的麻烦。
1.2气候差异特点不同的建筑要与不同的区域相适应。
譬如说北方地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交替明显,因此当地建筑设计要非常注重防御寒冷、保暖等问题,墙体一般比较厚重,建筑的房屋设计较为平坦;而地处我国南部地区的南方地区比较潮湿,因此当地的建筑设计要非常注重湿热问题,当地建筑设计一般具有防潮作用,建筑设计房屋一般比较陡峭;其次建筑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季节风向问题、光照强弱问题、雨水大小问题;不同地域的气候和自然环境也不尽相同,南有热带雨林气候,北有荒漠寒冷型的气候,这些不尽相同的气候特点铸就了当地建筑设计的不同建筑风格,建筑设计也必须要与这些不可控因素相互糅合,方能体现当地别具一格的地域性气候特点。
1.3绿化水化特点建筑物设计者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当地绿化水化的特点,因为绿化水化对一个地区的形象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性
[摘要]地域性来源于自然,来源于历史文化。
建筑的地域性体现在建筑能够具有本土精神。
建筑师在创作时客观真实地积极与自然呼应,传承文化,体现地域风貌。
并采用与之相适宜的建筑技术。
[关键词]地域性自然环境文化延续适宜技术
建筑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知道,从古到今,人类的活动从未离开过建筑。
远古的人类就常常就地取材,利用原始而实用的建造技术营造栖身之所.它们大多针对各地的气候条件、地理状况,慢慢地发展到现在形式各异的建筑。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中合理的部分逐渐形成固定的模式被传承下来,从而使建筑带有浓厚的地域性。
建筑的特点总是与“地”紧密相连,它建于一个固定的场所属于一定的地域,这个地域的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文化、经济背景等因素都对建筑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说,建筑的地域性来源于自然,源于历史文化。
建筑的地域性体现在建筑能够具有本土精神。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建筑的独特之处往往和地方因素紧密相关。
建筑师在设计时客观真实地积极与自然呼应,传承文化,体现当地风貌。
这正体现了“一切建筑都是地域建筑”。
建筑是一个地域文化景观的主物,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建筑,只有具体地域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
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讲,它首先受到地理环境和区域文化的影响。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主要是受建筑地段的具体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
筑的环境的影响。
当然,建筑的地域性还表现在地域的历史,人文环境之中,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们长期生活的习惯及方式决定了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师应该在地区的传统文化中寻根,发掘有益的文脉,与现代科技文化相结合,使现代建筑地域化,地区建筑现代化。
地域性与自然环境的适应
任何一建筑都建于一个固定的场所,始终与周围环境联系在一起。
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环境,就建筑特点来讲,地域主义的建筑仍然立足于当地技术发展水平,在建筑空间组织及其形式上都与当地气候环境,地理状况和资源利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建筑的形态特征,空间组合和构造方法也普遍地反映出当地建造技术的发展水平。
例如,传统建筑中的材料大多就地取材,来源于自然材料如:石、木、土、竹等等。
无论是原始的地域建筑还是当代地域主义建筑,均能在技术水平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域材料、地域资源,巧妙而合理地利用本地传统技术进行建造,其建筑形式几乎完全由当地的气候特点、地理状况、地域风俗等决定。
就我国而言:北方建筑比较厚重,南方建筑比较轻巧。
在民居中,有皖南民居的马头墙,因为大量的徽居是密集建造的,相邻建筑之间用防火山墙分隔,这些墙的角部造型类似马头而称为马头墙,它主要起隔绝火焰、避免火灾蔓延的作用。
还有湘西吊脚楼,福建土楼和傣族竹楼等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比如说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就不适合南部地区,同样地,吊脚楼则是南方的建筑“特
产”。
另外,我国的传统民居从南到北都有合院形态,但因地域气候差异,南方与北方院落形态还是有差异的。
在南方地区,天井较狭窄,四面的房屋很紧凑,因为南方夏季炎热、潮湿,日照时间长,天井狭窄,有利于形成阴凉环境,而且在冬季也不致受到风沙雨雪影响。
北方则表现为建筑南北向较长,院落空间开阔,以便得到充分日照。
二、地域性与文化延续的关系
地域性除在建筑中体现出地域气候特征之外,更多的是对城市文脉的回应。
一个民族或地区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文化的表达方式、宗教文化、社会思想以及自然条件等影响因素都使建筑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成为建筑文化中丰富的内涵。
西方天主教从哥特建筑上表现出神秘耸上的升腾之感,东正教堂从群穹顶式建筑中表现出教意的辉煌,而伊斯兰教拱券和高塔则表现出对真主的虔诚……这些都透出了宗教文化的特征。
比如说形式各异的建筑,其建筑是各有特点,各自反映了不同的历史方化,反映了不同的地域性。
中国的传统建筑较之西方古典建筑有着明显的不同,我们可以从地域文化中找到答案。
比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思想基础是“人文主义”,它提倡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文艺复兴就是在此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其建筑风格讲究理性、极富条理性,如意大利圣彼得大教堂,它所显现的是以对称、规整、具有条理的美。
而在中国,不少传统建筑体现了儒家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比如北京的故宫,严格遵守中轴对称,它深刻地表达了君
权至上的思想。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建筑受到地域性文化的强烈影响。
建筑的地域性表现在地区的历史,人文的环境之中。
建筑的地域性,它既是物质的财富,又是精神的产品,一座优秀的建筑,其精神内涵的作用常常超越功能的本身。
建筑师在创造某地的建筑时,通常需要充分考虑该地的文化传统和风俗特征,并结合建筑的功能要求对这种传统和特性加以体现。
如印度的建筑师柯里亚在其设计中包含了大量的印度建筑语法,如伞形、百页、露台、水池等,都是从寺庙、宫殿凉廊住宅原型中提取的表现炎热气候特征的元素的组合。
中国福建的民居土楼,这种建筑形式的出现,是跟该地域的环境、气候完全结合在一起的。
这种村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完全体现了一种聚居功能,它把中国传统的家族观念和中国传统的文化揉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聚居的村落形式。
这跟一个地区的文化和环境是完全分不开的。
所以说各个地区的建筑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
建筑创作也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延续。
地域性与适宜技术的应用
现代设计中,绿色建筑、生态建筑都为很多设计师所运用。
其实,生态建筑根本离不开特定的地域环境,它们都是扎根于所在的地域土壤,融合于地域环境之中的。
生态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它不仅应从设计方案上考虑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而且应在建筑材料、施工、节能等方面处处体现生态化。
建筑设计要通过使用现在地方资源来满足地方需要,减少
对外来物质的选用。
应该更多地使用木材、天然石材、可再生能源等天然节能型材料。
我们都知道建筑技术总是从十分具体的地方条件发展而来的,一定的建筑技术首先满足产生这个技术的地方的需求;而技术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方化等方面的条件才能合理地加以利用。
有些技术虽适用于一些地方,但并不一定适合于其他地方。
又如,在设计中,要选用有地方特色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技术措施。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来做出安排。
如风能和太阳能资源充足的地方,可以运用这些能源来减少照明和空调的负荷。
运用这些带有地域特色的技术,可以体现地方传统。
而这些地方性的适用技术也是我们今天解决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的重要手段。
所以,在设计中提倡使用当技术,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减少能源的浪费,更可以体现地方特色。
总之,地域建筑是地域文化在物质环境和空间形态上的体现。
从建筑外部造型到建筑内部装饰无一不显示出一个民族的自然环境、文化精神、社会风俗、生活方式及社会行为准则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优秀的建筑作品使建筑形象能够赋予环境不同的内涵,并渲染出特定的环境氛围,形成不同的场所。
建筑设计与创造应该具有地域性和历史性,使建筑成为历史传统文化内涵与地方特色的传承和延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不断前进,将思想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作为地域建筑追求的目标,对传统建筑形态和特征进行研究,结合具体的地域条件,形成具有现代材料、现代技术和地域文化特征的
地域建筑。
提倡建筑的地域性和本土性并不是说要排斥外来的文化。
我们可以学习外来的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
经过消化、吸收,结合自己的需要,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问题,使其最终适合本地的建筑。
因此,在建筑创作中,建筑师应该自觉地继承地方建筑文化传统,吸收精华,弃其糟粕,这才能创造出有地区文化特色的优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