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成语故事【十篇】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篇)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0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由四字组成。
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1泰然自若宋金交战时,金人羊艾在进攻汴梁的战斗中牺牲,他才气无双的弟弟颜盏门都继承了哥哥的事业,开始了军旅生涯。
金朝都统完颜杲准备进攻饶风关,派门都带六十名骑兵做先遗队。
作为侦察员,门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展露了他的军事才华。
完颜杲非常欣赏他的临危不惧。
金朝天眷初年(公元1138年),宋朝定国军节度使李世辅与他的父亲被金军俘虏,父亲被杀,李世辅投靠西夏,伺机报杀父之仇。
一次,李世辅设下家宴,邀请完颜杲来做客,为了不打草惊蛇席间以献甲胃为名劫持了完颜杲。
门都看到情形危如累卵,冒死逃了出来,带援军救出了完颜杲。
门都性情忠厚,谨小慎微,制订作战计划特别缜密周到。
他遇事沉着冷静,有敌人突然进犯,即使矢箭如雨落下,他仍泰然自若,像平时一样布置计划发出命令。
门都又有豪侠心肠,对待士兵宽宏大量,因此他的队伍军心稳定,任何情况下都有良好的秩序,士兵们也死心塌地跟随着他。
小学生必读成语故事2少见多怪东汉时期,有一个人从来没有见过骆驼,有一天,他外出时偶然看见一头牲口,背上长着两个好大的肉疙瘩,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然后他便情不自禁地大声叫道:“啊哟,大家都来看哪!瞧这匹马,他的背肿得多高呀!”其实他看到的是一头很普通的骆驼。
骆驼的本身,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只不过这人没有见过,才觉得奇怪罢了。
因为他只看到过马,还认为那是匹“怪马”呢。
所以,东汉的牟融在赫赫有名的《牟子》一书中说:“牟子曰:“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骆驼言马肿背。
成语故事一年级
成语故事一年级一、狐假虎威。
从前,有一只狐狸,它很聪明,善于欺骗其他动物。
有一天,它偶然遇到了一只老虎,老虎威风凛凛地站在那里,狐狸心生一计,便走上前去,恭维老虎说,“老虎大人,您的身材魁梧,气势非凡,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动物了!”老虎听了很是得意,于是狐狸便请求老虎给它一个身份证,以便它在森林里行走时,其他动物都能知道它是老虎的朋友。
老虎一听,高兴地给了狐狸一个身份证。
从此,狐狸趾高气昂地在森林里游荡,其他动物都以为它是老虎的朋友,都不敢惹它。
狐狸越发得意忘形,开始欺负其他动物,直到有一天,它遇到了一只猎人,猎人看到了狐狸手中的身份证,便把它抓了起来。
狐狸后悔莫及,它明白了一个道理,借势欺人,最终会自食其果。
二、井底之蛙。
有一口井里住着一只青蛙,它整天盯着井口看,觉得这口井就是整个世界。
有一天,一只大青蛙从外面跳进井里,对井底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小了,外面的世界才是真正的广阔。
”井底的青蛙不信,它觉得井口外的世界一定没有井底好。
大青蛙只好跳出井口,告诉其他动物来帮助井底的青蛙。
于是,一只狐狸、一只老虎、一只大象都来到了井口,告诉井底的青蛙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美好。
井底的青蛙终于相信了,它跳出了井口,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才知道原来世界是如此的广阔和美丽。
三、千里送鹅毛。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非常喜欢鹅毛。
有一天,一位臣子对国王说,“千里送鹅毛,意思是说鹅毛轻轻飘落,却能飞行千里,这是一种极好的礼物。
”国王听了很是喜欢,于是他下令全国各地的人民都要送他鹅毛。
结果,全国的人民都纷纷送来了鹅毛,国王高兴得不得了。
可是,他并没有珍惜这些鹅毛,而是随意地乱丢乱扔。
这些鹅毛被风吹散了,最终散落在了千里之外。
国王后悔莫及,他明白了一个道理,珍惜每一份礼物,不要随意浪费。
四、画蛇添足。
有一个画匠,他非常擅长画蛇。
有一天,他画了一条蛇,画得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他觉得这条蛇还不够完美,于是就在蛇的身体上再加上了几道线条。
结果,这条蛇就变得丑陋不堪。
一年级成语故事【十篇】
一年级成语故事【十篇】【八仙过海】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
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一般连用。
【鹤立鸡群】草地上有一群鸡。
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
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秀的。
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们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们。
【四分五裂】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
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
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
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
”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一鸣惊人们】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
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们震惊。
”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们突然做出惊人们的成绩。
【一日千里】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
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
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
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
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
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对症下药】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们看病,用了不同的药。
1~6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
1~6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1~6年级的成语故事1信口雌黄西晋时期,朝廷大臣有位出名的清谈家名叫王衍,他在年少的时侯就伶牙俐齿,神采不凡。
晋武帝司马炎在位时他做太子舍人,任尚书郎。
王衍做官以后仍然对老子和庄子十分崇拜,“无为而治”的道理从不离嘴。
由于他学富五车,所说的道理又十分精辟,所以在当时赫赫有名,读书人对他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王衍在解说老庄玄理时习惯性的拿着一把拂尘,表现得从容不迫的样子,即便是偶尔把道理说错了他也能随口改正,于是人们便说他是“口中雌黄”。
南朝.梁.刘孝标(峻)《广绝交论》说:“雌黄出其唇吻。
”李善注引《晋阳秋》说:“王衍字夷甫,能言,于意有不安者,辄更易之,时号口中雌黄。
”1~6年级的成语故事2同仇敌忾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穆公是个礼贤下士的人,他懂得知人善任。
卫国的宁武子想到秦国来谋事,秦穆公设下宴席为他接风洗尘。
席间秦穆公让乐队为宁武子奏了一首名叫《湛露》的欢迎曲,然后送了一把雕弓给他。
受到主人如此隆重的招待,通常都会吟诗作画以回谢主人,但是宁武子在宴席结束的时侯仍然没有丝毫的表示。
秦穆公觉得自己恐怕有地方做得不到位于是让人去向宁武子打听。
宁武子跟前来问侯的人说道:“诸侯支面见天子是想要接受天子的教导,天子对诸侯盛情款待并演奏《湛露》,这意思是说:天子像是太阳,诸侯如同露水。
于是诸侯便把天子的敌人当作自已的敌人,把天子的仇恨当作自已的仇恨,各自带着部队与天子同仇敌忾,共同奋勇杀敌。
待到胜仗归来,天子给诸侯雕弓和羽箭以示奖励。
我今天坐在席上只不过是在陪衬,却不料秦穆公却给我如此待遇,我实再是不敢当啊,要不然不是辱没了秦穆王一片苦心吗?”正是因为这种不拘一格的态度,秦穆公吸引到了更多的人才毛遂自荐投奔他而来。
1~6年级的成语故事3人微权轻在齐国危如累卵的时侯,田穰苴被任命为统帅指挥全军反击敌军,任命前他对齐景公说道:“微臣行伍出身,人微权轻,恐怕不能服众。
”齐景公鼓励他大胆行权,为了使田穰苴能够树立威信他派亲信庄贾担任监军。
1-6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
1-6年级的成语故事(10篇)成语就是既成之语,大部分是四字的.后人觉得前人说的某句话语词精炼,表意恰到好处,就会把这句话拿过来用.一个成语一般开始是在读书人之间使用,因为大家都知道出典何处,自然能领会别人的意思.到后来用的久了,所有人都这么用,就成了汉语里的固定词汇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1-6年级的成语故事1曳尾涂中【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很有才学,楚威王想请他来辅佐朝政,派两个使者带上许多珍珠玉帛,在濮水岸边见到隐居在此钓鱼的庄子,庄子对使者打比方说他愿意像保全性命曳尾涂中的乌龟,过着隐居生活。
使者只好悻悻而去。
1-6年级的成语故事2颐指气使【成语故事】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强迫唐昭宗迁都洛阳,朱温不放心,派李振到洛阳去监视唐昭宗及百官。
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他经常用动动下巴和盛气凌人的态度去指使别人,遇到不顺眼的就训斥。
1-6年级的成语故事3言之成理【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郑国大夫邓析能言善辩,聚众讲学,倡导法治,帮助老百姓打官司,与传统的礼治唱反调。
他的见解与主张都是言之成理,创立新刑书《竹刑》,主张刑法改革,施行法治,遭到郑国当权的贵族们的强烈反对。
1-6年级的成语故事4自顾不暇【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在陈国闲居时,弟子冉求从鲁国回来,说鲁国宗庙失火之事,孔子说一定烧了桓公、僖公的庙。
冉求说夫子料事如神,季桓子刚死,季府乱成一片,自顾不暇,根本不会去救火。
1-6年级的成语故事5为富不仁【成语故事】战国时期,诸侯滕国国君想实行仁政,手下人把孟子推荐给他,他虚心请教怎样实行仁政。
孟子说想一心发财的人是不能实行仁政的就是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实行仁政的君主征收赋税是有限度的,只有老百姓富了国家才能富强。
1-6年级的成语故事6同舟共济【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有人问孙武怎样用兵才能不败,孙武回答说用兵布阵应该像蛇一样反击猎手,蛇形阵能够首尾兼顾成为一个整体,孙武说吴国人与敌对的越国人同舟遇到风浪都能同舟共济,何况这些无仇的士兵呢?1-6年级的成语故事7作威作福【成语故事】11岁汉顺帝继位后,大权落在宦官孙程手中。
适合一年级小朋友读的成语故事
适合一年级小朋友读的成语故事1.【井底之蛙】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落在井沿上。
青蛙问小鸟:“你从哪儿飞来呀?”小鸟回答说:“我从远处飞来。
我在天空中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
”青蛙说:“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小鸟说:“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青蛙笑了,说:“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
我不会弄错的。
”小鸟也笑了,说:“朋友,你是弄错了。
不相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
”这个“坐井观天”的成语故事家喻户晓,通常用来比喻某人的见识有限,眼光短浅。
2.【守株待兔】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可是却没有兔子再撞到树上。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3.【狐假虎威】有一天,一只老虎正在深山老林里转悠,突然发现了一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心想今天的午餐又可以美美地享受一顿了。
狐狸生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老虎逮住以后,前景一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一个谎言,对老虎说:“我是天帝派到山林中来当百兽之王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老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之王,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山林中去走一走,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而生畏的样子。
”老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面带路,自己尾随其后,一道向山林的深处走去。
森林中的野兔、山羊、花鹿、黑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老虎来了,一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通用12篇)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通用12篇)成语就是有道理的词语,它奠基着我国的文化之路。
后来被编译成《成语故事》系列图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篇1三国时期,刘备统率大军前去攻打汉中。
汉中的守将夏侯渊得到消息后,马上派人通知上司曹操,曹操听说后大吃一惊,立刻亲自率兵四十万前往抵御刘备的军队。
夏侯渊知道曹操的援军马上就到,便派夏侯尚带兵进攻。
刘备的将领黄忠见曹军前来挑战,就派大将陈式去迎战。
夏侯尚和陈式交战了几个回合之后,夏侯尚便假装战败想要逃走,陈式乘胜追击。
谁知走到半路,山上突然滚下来很多大木头,砸中了陈式,夏侯渊便生擒了陈式。
黄忠听到部下的报告后,连忙去和谋士法正商量。
法正说:“夏侯渊这个人很浮躁,有勇无谋。
我们可以采取步步为营的办法,激励军队向前推进,然后引诱夏侯渊来战,从而捉住他,这就是反客为主的战法。
”黄忠采纳了他的建议,将阵地稳步向前推进。
夏侯渊见蜀汉军队不断向自己这边推进,便组织人马进行反击,派夏侯尚率军出战。
结果,夏侯尚与黄忠一交手就被活捉了。
夏侯渊非常生气,出兵包围了黄忠的军队,还破口大骂。
可是,任凭夏侯渊怎么辱骂,黄忠就是不出战。
时间慢慢过去,曹军越来越疲惫。
这时黄忠突然出战,夏侯渊来不及防范,被黄忠一刀砍成了两段,曹军大败。
后来人们就用“反客为主”来表示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篇2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元齐为朝廷立下了大功,被封为河间公。
他有一个儿子,名叫元志。
元志精明能干,很有文才,被任命为洛阳令。
有一年,北魏孝文帝采纳了御史中尉李彪的建议,将都城由山西平城迁到河南洛阳。
按照当时的封建礼节,官职低的元志应该给官职高的李彪让路,但元志生性倔强,不肯避让。
他们两人争执不下,只好一起前往皇宫去请孝文帝裁决。
李彪说:“御史中尉是皇上的重臣,作为官职比我低的洛阳令,元志不应该抢道。
”元志说:“我是洛阳这个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官,凡是住在洛阳的人,不管是谁,统统编在我的户籍本中,御史中尉也在我的管理范围之内,我为什么要给李彪让路呢?”孝文帝见自己手下的两个大臣发生争执,而且各有各的道理,便和稀泥说:“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道扬镳。
一年级成语故事680例
一年级成语故事井底之蛙:从前有一只青蛙住在井里。
它觉得井就是整个世界,直到有一天,一只海鸥告诉它外面的世界有多大。
这告诉我们,不要只看到自己的一小片天地。
亡羊补牢:一个人丢了羊,邻居劝他修羊圈,他不听。
第二天又丢了羊,他赶紧修了羊圈。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这告诉我们,出了问题要及时改正。
守株待兔:有个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根上的兔子,之后他就每天守在树根旁等兔子,不再耕作。
这告诉我们,不能靠运气生活,要勤奋努力。
揠苗助长:一个人希望他的禾苗快点长高,于是就把禾苗往上拔。
结果禾苗都死了。
这告诉我们,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叶公好龙:叶公声称自己非常喜欢龙,但当真龙出现时,他却吓得逃跑。
这告诉我们,有些人只是表面上喜欢某样东西。
画蛇添足:有人比赛画蛇,一个人画得很快,还想给蛇添上脚,结果反被嘲笑。
因为蛇本来就没有脚。
这告诉我们,做事不要多此一举。
狐假虎威: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其他动物。
这告诉我们,有些人仗势欺人。
自相矛盾:一个人卖矛和盾,他说他的矛能刺穿所有盾,又说他的盾能挡住所有矛。
这明显是自相矛盾的。
这告诉我们,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刻舟求剑:有人在船上丢了剑,他在船上刻下记号,想等船靠岸后按记号找回剑。
但船在移动,剑却不会跟着移动。
这告诉我们,做事要灵活变通。
掩耳盗铃:一个小偷盗铃,以为掩住自己的耳朵就能让别人听不到铃声。
这告诉我们,有些人只看到自己,忽视了他人。
胸有成竹:做事前已有详细计划。
水落石出:事情真相大白。
半途而废:做事中途放弃。
对牛弹琴: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
鹤立鸡群:形容人高贵出众。
雪中送炭:在困难时给予帮助。
惊弓之鸟:受过惊吓,遇事胆怯。
三心二意:心思不专一。
铁杵成针: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滥竽充数:无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
四面楚歌:处于四面受敌的困境。
卧薪尝胆:形容人刻苦自励,不忘国仇家恨。
完璧归赵:原物完整归还。
指鹿为马:故意颠倒黑白。
纸上谈兵:空谈理论,不解决实际问题。
成语小故事(通用18篇)
成语小故事小故事是一种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而又富于哲理的故事,因其每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启迪,成功做人之道而受到广大读者特别是在校学生的喜爱。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小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小故事篇1(一)井底之蛙【典故】《庄子秋水篇》讲了一个浅井的虾蟆和东海之鳖的故事。
一日,一只浅井的青蛙见到一只东海大鳖,便兴致勃勃地对它说:“我可快乐啦!出来就在井栏边跳来跳去,进去就在井壁砖缝中休息;跳入井中,水就泡着我的两腋和腮;游到浅处,泥汤就没了我的脚。
我独占一井之水,螃蟹和蝌蚪都没法跟我相比,你何不也下来看看?”东海之鳖来到井边,左脚还没进去,石膝已经被卡住了。
东海之鳖慢慢退了出去,然后对这只浅井青蛙讲述了大海的样子:“用千里之遥这样的字眼儿,不足以说明大海的广阔;用千仞之高这样的词,不足以量尽它的深度。
大禹时十年九涝,海水没显出增加了多少;商汤时八年七早,海水也并不见减少多少……”浅井的青蛙听得目瞪口呆,惊恐万分,茫茫然若有所失,它何尝想到还有比它的一方水井更大的世界呢!【出处】《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释读】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二)叶公好龙【典故】鲁哀公经常向别人说自己是多么地渴望人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干的人。
有个叫子张的人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方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子张在鲁国一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子。
原来鲁哀公说自己喜欢有知识的人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而已,对前来求见的子张根本没当一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
子张很是失望,也十分生气。
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一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子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一天,鲁哀公记起子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自己的车夫去把子张请来。
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走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白,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而来的吗?为什么又走掉了呢?”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子张留下的故事。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10篇)
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10篇)1.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一画蛇添足:在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贵族举行宴会,邀请了许多宾客。
宴会上,主人准备了一壶美酒作为奖品,打算分给宾客们。
但是酒只够一个人喝,于是主人想出了一个主意:让宾客们比赛画蛇,谁画得最慢,谁就喝这壶酒。
宾客们纷纷拿起笔来画蛇,有的人很快就画好了,有的人还在慢慢地画。
其中一个人画得非常快,他看到其他人还在画,就得意地说:“我可以在蛇身上再添上几只脚。
”于是,他开始给蛇画脚。
但是,就在他画脚的时候,另一个人也画好了蛇,并且说:“蛇本来就没有脚,你为什么要给它画脚呢?”结果,那个给蛇画脚的人因为多此一举而输掉了比赛,那壶美酒被另一个画得快的人喝掉了。
2.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二掩耳盗铃: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偷想要偷别人家的铃铛。
他知道铃铛一动就会发出声音,所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棉花把自己的耳朵塞住,这样他就听不到铃铛的声音了。
小偷悄悄地来到铃铛旁边,开始偷铃铛。
他一边偷,一边想:“我把耳朵塞住了,听不到铃铛的声音,别人也听不到。
”可是,当他拿起铃铛的时候,铃铛还是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小偷被主人发现了,最后被抓住了。
3.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三拔苗助长: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他种了一片稻田。
农夫非常着急,希望稻子能快点长大,好让他能早点收获。
一天,农夫看着稻田里的稻苗,心里想:“稻苗长得太慢了,我得帮帮它们。
”于是,他决定把每一棵稻苗都往上拔高一点,这样它们就能长得更快了。
农夫开始一棵一棵地拔高稻苗,累得满头大汗。
当他把所有的稻苗都拔了一遍后,心里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聪明的事情。
第二天,农夫来到稻田,想看看稻苗长得怎么样了。
可是,他惊讶地发现,所有的稻苗都枯萎了。
原来,拔苗助长不但没有帮助稻苗生长,反而害了它们。
4.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篇四望梅止渴:东汉末年的一个夏天,曹操率领军队行进时,路上缺水,士兵们都很口渴,快要走不动了。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成语故事5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适合⼀年级⼩学⽣成语故事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适合⼀年级⼩学⽣成语故事 ⼀箭双雕: 南北朝时,北周有⼀个智勇双全的⼈叫长孙晟。
具有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敢与他相⽐。
北周的国王为⼦安定北⽅的少数民族突厥⼈,决定把⼀位公主嫁给突⽟摄图。
为了安全起见,派长孙晟率领⼀批将⼠护送公主前往突厥。
历经千⾟万苦,终于到了突厥。
摄图⼤摆酒宴。
宴请长孙晟。
酒过三巡,按照实晟⼈的习惯要⽐武助兴。
突厥王命⼈拿来⼀张硬⼸,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
只听得“格勒勒”—声,硬⼸被拉成弯⽉,⼀枝利箭“嗖”地⼀声射进了铜钱的⼩⽅孔。
“好!”⼤家齐声喝采。
从此摄图对长孙晟⾮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年,并经常让他陪着⾃⼰⼀块⼉去打猎。
有⼀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雕在争夺⼀块⾁。
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枝箭就够了!”长孙晟边说边接过箭,策马驰去。
他搭上箭,拉开⼸,对准两只厥打得难分难解的⼤雕。
“嗖”的⼀声,两只⼤雕便串在⼀起掉落下了。
【篇⼆】适合⼀年级⼩学⽣成语故事 出奇制胜: 战国时,燕国国君昭王派⼤将乐毅率兵攻打齐国。
乐毅⾜智多谋,很快就打下了齐国的七⼗多个城。
只有即墨城和吕城未被攻下。
即墨城居民推选⼀个叫⽥单的⼈担任守城指挥。
这时燕昭王已去世,他的⼉⼦惠王继承了王位。
⽥单想,燕军强⼤,光凭勇敢是难以取胜的。
于是他就派⼈到燕国,散布乐毅看不起惠王的流⾔。
惠王得知后,⾮常⽣⽓,撤换了乐毅。
⽥单利⽤这⼀时机,袭击燕军。
他征集了⼀千多头⽜,在它们的背上披上画有龙纹的红绸,在⽜的⾓上绑上锋利的尖⼑,在⽜的尾巴上扎上⽤油浸泡过的芦苇。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
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1.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篇一铁杵成针:相传,大诗人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还没完成功课呢,就偷偷跑出去玩儿了。
他来到了一条小溪边,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磨着一根粗粗的铁棍子。
李白十分好奇,就上前询问。
原来呀,老奶奶想把铁棍子磨成一根绣花针。
李白惊讶极了,这怎么可能呢?老奶奶说:“只要肯下功夫,铁杵也能磨成针哪!”李白听后大受感动,于是回去认真读书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下定决心,肯下功夫,多么困难的事情都是可以办到的!2.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篇二疑邻盗斧: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
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
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
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3.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篇三闻鸡起舞:晋代有一位年轻人,名叫祖逖,他和好朋友刘琨相约一起练武,共同报效祖国。
有天半夜,祖逖被鸡叫声吵醒,于是,他喊醒了刘琨一起起床练武。
从此以后,两人每天半夜鸡叫之后就起床,练武更加勤奋了。
后来,他们都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4.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篇四一衣带水: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5.适合一年级学生的成语故事篇五鹤立鸡群:草地上有一群鸡。
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
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秀的。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一年级
成语故事大全100篇一年级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9篇)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9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用过成语吧,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从其起源,经过演变,直至在汉语中沉积下来,那么,都有哪些经典成语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1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
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海龟。
青蛙自豪地对海鬼夸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高兴,就在井边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
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中散散步。
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经常到井中观赏游玩呢?”海鬼听了青蛙的一番高谈阔论,就想进入井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
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
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
”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小学一年级成语故事2有一个楚国人出门远行。
他在乘船过江的时候,一不小心,把随身带着的剑落到江中的急流里去了。
船上的人都大叫:“剑掉进水里了!这个楚国人马上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然后回头对大家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众人疑惑不解地望着那个刀刻的印记。
有人催促他说:“快下水去找剑呀!”楚国人说:“慌什么,我有记号呢。
”船继续前行,又有人催他说:“再不下去找剑,这船越走越远,当心找不回来了。
”楚国人依旧自信地说:“不用急,不用急,记号刻在那儿呢。
”直至船行到岸边停下后,这个楚国人才顺着他刻有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儿童成语故事(通用34篇),欢迎阅读!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1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
奇迹终于发生了。
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
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
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
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奇迹的出现。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2从前宋国有一个农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忧忧。
有一天,他又荷着锄头下田了,他觉得稻苗似乎一点也没长大,于是苦心思索着有什么办法可以使稻子长高一点。
忽然,他灵机一动,毫不犹豫的卷起裤管就往水田里跳,开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点。
傍晚,农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为聪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诉他太太说:“告诉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个好点子,让咱们田里的稻苗长高了不少。
”农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儿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
儿子听到家里的稻子长高了,兴奋地飞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
这时,他发现稻苗是长高了,但是却一棵棵低垂着,眼看着就要枯萎了。
经典儿童成语故事篇3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
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
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成语故事10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10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事⽆成 唐朝的时候,有⼀个⼈当了省郎的官,因官运不怎么亨通,不管做甚么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意,所以时时出去,想藉游玩散散⼼。
有⼀天,他到了京国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
晚上做了⼀个梦;他梦中⾛到⼀处岩⽯下,碰到⼀位⽼和尚;在⽼和尚的⾯前,有⼀个极⼩⾹炉,炉檀⾹烟袅袅上升。
⽼和尚对省官说道:“这⼩⾹炉中的⾹烟还是你许愿时留存下来的,现在你已做了三世⼈了。
你⼀世你是唐⽞宗时代的剑南安抚巡官;第⼆世你是宪宗时候的西蜀书记,第三世就是现在的省郎官。
”他听了⽼和尚这番话,恍然有点觉悟,彷佛记忆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事⽆成。
于是,再也不愿意在宦海⾥浮沈,对⼈⽣似乎恍然彻悟。
⼜王中的诗句,也有“⼲⼽未定欲何之,⼀事⽆成两鬓丝”的感叹语。
现在上了年纪的⼈,事业上要是没有成就的话,通常都是拿⼀事⽆成来感叹。
有时年纪不⼤的⼈,你问他事业做得怎样,他也会说“⼀事⽆成”呀! 2.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打草惊蛇 唐朝的时候,有⼀个名叫王鲁的⼈,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
有⼀天,有⼈递了⼀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
王鲁⼀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平⽇的违法⾏为⼀模⼀样。
王鲁⼀边看着状纸,⼀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
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的蛇⼀样,可是被⼤⼤的吓了⼀跳了! 后来,⼤家就根据王鲁所写的⼋个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引伸为打草惊蛇这句成语。
3.适合⼀年级⼩学⽣的成语故事 下笔成章 曹植,字⼦建,⾃幼聪明伶俐,喜欢诗、辞、歌、赋⼗⼏岁时就能诵读名篇数百,⽽且也⾮常会写⽂章。
小学一年级简单成语故事10篇
【导语】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千年以来⼈民智慧的结晶。
其特点是深刻隽永,⾔简意赅。
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素材。
以下是整理的《⼩学⼀年级简单成语故事10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简单成语故事 ⼩时了了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出了⼀个很博学的⼈,名叫孔融,宇⽂举,是孔⼦的⼆⼗世孙。
他从⼩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
他⼗岁时,跟他⽗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
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
如果不是名⼈去访,守门的⼈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岁的孔融,却⼤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
他到府门前,对守门⼈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下。
” 守门⼈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
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姓李名⽿,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曾向⽼⼦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个中⼤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说道:“⼩时了了,⼤未必佳。
”聪明的孔融⽴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夫⼩的时候,⼀定是很聪明的。
”陈韪给孔融⼀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后来的⼈便引⽤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孩⼦从⼩便⽣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
但因为下⽂有“⼤未必佳”⼀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时虽然很聪明,⼀到长⼤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上虽是赞扬的话,⾻⼦⾥却是讥诮⼈、轻蔑⼈的。
所以我们应⽤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否则将被⼈误解你有⼼讥剌、轻视⼈了。
一年级的成语故事大全
一年级的成语故事大全1. 纸上谈兵从前有个叫小明的一年级学生,他非常喜欢看书。
有一天,小明读到了一个词语叫做"纸上谈兵"的成语,他有点不明白这个成语的意思。
于是,小明去问他的老师,老师告诉他,"纸上谈兵"是指只在纸上、口头上谈论战争或者其他事情,而没有实际行动或经验。
小明听了老师的解释后,觉得有点明白了。
于是,他下定决心不光是纸上谈兵,而是要积极参与到实际行动中,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 一箭双雕小明是一个热爱冰球运动的一年级学生,有一次,他参加了学校的冰球比赛。
比赛中,小明看到自己的队友和对方球员正打得难解难分。
小明决定利用一次射门机会,帮助他的队友得分。
小明拿着冰球飞快地向对方球门射去,他的球经过了一个对方球员的杂耍,然后准确无误地进入了球门,同时也撞开了对方球门门框。
小明一箭双雕,既进球,又打开了比赛的胜利之门。
小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成语"一箭双雕"的意思,就是在一次行动中同时实现了两个目标。
3. 守株待兔在一个乡村的农场里,有个叫小明的一年级学生,他父亲是个农夫。
有一天,小明的父亲告诉他一个有趣的故事。
故事里,有一位愚蠢的农夫,他一直用一个破旧的锄头在一个地方独自耕种,他不愿意尝试新的办法或者改变。
有一天,这个愚蠢的农夫在耕地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只受伤的兔子被追赶着从他的锄头旁边跑过。
农夫觉得兔子一定是撞到了他锄地时掘起的树根,于是他决定在同一个地方等待,希望可以再次捕捉到受伤的兔子。
然而,这个愚蠢的农夫却没有注意到,兔子受伤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锄头,而是因为追赶它的捕食者。
他的守株待兔的行为,让他错失了更多的机会和收获。
小明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成语"守株待兔"的含义,就是指固守一点观念或者方法,不愿意改变或尝试新的东西。
4. 画蛇添足小明的一年级班级里有一次绘画比赛,他决定参加。
小明的绘画技巧很不错,他画了一幅非常逼真的蛇,他觉得这幅画已经完美无缺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成语故事【十篇】
导读:本文一年级成语故事【十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八仙过海】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
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篮渡水: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提示]比喻各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一般连用。
【鹤立鸡群】
草地上有一群鸡。
其中一只大公鸡,夸耀自己强壮,羽毛金黄亮丽,最为出众。
另一只芦花大公鸡不以为然,说自己打起鸣来,声音嘹亮,才是秀的。
就在他们互不服气,要打起来的时候,一只仙鹤突然从天而降,落在鸡群中,两只公鸡相形见绌,不再争斗了。
[提示]比喻一个人们的仪表出众或学问、品德高于别人们。
【四分五裂】
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
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
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
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
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
”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一鸣惊人们】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
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们震惊。
”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们突然做出惊人们的成绩。
【一日千里】
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
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
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
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
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
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对症下药】
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们看病,用了不同的药。
两人们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
”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释]症:病症
[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
也作“对症用药”。
【风吹草动】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
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
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
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
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提示]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风雨同舟】
春秋时,吴、越两国相邻,但彼此之间争端不断,战争频繁。
有一次,两国的人们同乘一条船渡江,船到江心,狂风突起,大浪滔天,眼看着就要翻船。
在这危急时刻,人们们忘记了过去的仇恨,齐心协力,共同排除险情,使渡船安全地到达了岸边。
在船上的两国人们就像一家人们一样。
[注释]舟:船。
[提示]形容不同的人们或团体共同渡过危难。
【负荆请罪】
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智勇双全,击败了秦国的阴谋,维护了祖国的尊严,被任命为上卿,老将军廉颇不服气,扬言要当众羞辱他。
蔺相如知道后,尽量躲避。
他说:“秦国不敢来犯,就是因为我们文臣武将团结一心,为了国家,不必计较个人们恩怨。
”廉颇听说后,很惭愧,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认错。
[注释]负:背着。
荆:荆条。
[提示]比喻向人们认错赔罪。
【甘拜下风】
春秋时,秦、晋两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结果晋军大败,晋惠公也被秦俘获。
秦穆公对晋国的君臣们说:“尽管晋惠公忘恩负义,但我是不会将你们当俘虏押回秦国的。
”晋国的大臣们说:“我们是跪在您的下风头,希望您在上风头说的话能算数。
”
[注释]甘:心甘情愿。
下风:风向的下方。
[提示]真心佩服别人们,认为自己不如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