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和力的关系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上册 运动和力的关系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将四个质量相同的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因物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四个物块运动情况不同.A物块放上后匀加速下滑,B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速下滑,C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减速下滑,D物块放上后静止在斜面上.若在上述四种情况下斜面体均保持静止且对地面的压力依次为F1、F2、F3、F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F1=F2=F3=F4B.F1>F2>F3>F4C.F1<F2=F4<F3D.F1=F3<F2<F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物体系统中存在超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大于总重力,相反,存在失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小于总重力.若系统的合力为零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等于总重力,解:设物体和斜面的总重力为G.第一个物体匀加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具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存在失重现象,则F1<G;第二个物体匀速下滑,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2=G.第三个物体匀减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存在超重现象,则F3>G;第四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4=G.故有F1<F2=F4<F3.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运用超重和失重的观点分析加速度不同物体动力学问题,比较简便.通过分解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2.如图所示是滑梯简化图,一小孩从滑梯上A点开始无初速度下滑,在AB段匀加速下滑,在BC段匀减速下滑,滑到C点恰好静止,整个过程中滑梯保持静止状态.假设小孩在AB段和BC段滑动时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1μ和2μ,AB与BC长度相等,则A.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始终无摩擦力作用B .动摩擦因数12+=2tan μμθC .小孩从滑梯上A 点滑到C 点先超重后失重D .整个过程中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始终等于小孩和滑梯的总重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小朋友在AB 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将小朋友的加速度1a 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由于小朋友有水平向右的分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则由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得知:小孩处于失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N F 小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同理,小朋友在BC 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小孩处于超重,地面对滑梯的支持力大于小朋友和滑梯的总重力,地面对滑梯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故ACD 错误;设AB 的长度为L ,小孩在B 点的速度为v .小孩从A 到B 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1sin cos mg mg ma θμ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12v a L =;小孩从B 到C 为研究过程,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2cos sin mg mg ma μθθ-=,由运动学公式可得:222v a L =;联立解得:122tan μμθ+=,故B 正确.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放置着物块 A ,它通过轻绳和轻质滑轮 悬挂着物块 B ,已知 A 的质量为 m ,B 的质量为 3m ,重力加速 度大小为 g ,静止释放物块 A 、B 后()A .相同时间内,A 、B 运动的路程之比为 2:1 B .物块 A 、B 的加速度之比为 1:1C .细绳的拉力为67mgD .当 B 下落高度 h 25gh【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同时间内,图中A 向右运动h 时,B 下降一半的距离,即为h/2,故A 、B 运动的路程之比为2:1,故A 正确;任意相等时间内,物体A 、B 的位移之比为2:1,故速度和加速度之比均为2:1,故B 错误;设A 的加速度为a ,则B 的加速度为0.5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A ,有:T=ma ,对B ,有:3mg-2T=3m•0.5a ,联立解得:T=6 7mg ,a=67g ,故C 正确;对B ,加速度为a′=0.5a=37g ,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有:v 2=2•a′•h ,解得:v=6 7gh,故D 错误;故选AC . 【点睛】本题考查连接体问题,关键是找出两物体的位移、速度及加速度关系,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列式分析,也可以结合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4.如图所示,A 、B 两个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 1、m 2,两物体之间用轻质弹性细线连接,两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相等。
华师大版科学八年级上册 第1章 运动和力(word解析版)
易错题一.选择题1.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如果同时消失,那么将发生的现象是()A.立即停下来B.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止C.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D.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可能改变【答案】C【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对于正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外力如果同时消失,物体将保持外力消失瞬间的速度的方向运动下去。
【解答】解:A、因为物体原来是运动的,所以外力消失时不会立即停下来,而是会继续保持运动,故说法错误;B、物体速度逐渐减小,说明是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与“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相矛盾,故说法错误;C、正在运动的物体,在所受外力同时消失时,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与方向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故说法正确;D、方向发生改变也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肯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这也与“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相矛盾,故说法错误;故选:C。
2.下列情况不属于运动状态改变的是()A.体育课绕着操场跑道匀速跑B.投进球框的篮球C.在水平草地上滚动的足球D.竖直方向匀速下落的雨滴【答案】D【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A、体育课绕着操场跑道匀速跑,运动方向不断发生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A 不符合题意;B、投进球框的篮球,篮球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都发生了改变,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C、在水平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其运动速度越来越快,所以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D、在竖直方向匀速下落的雨滴,其运动方向和大小都没有改变,故运动状态没有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静止在草坪上的足球没有惯性B.高速公路汽车限速是为了安全,因为速度越大惯性越大C.长跑的运动员在拐弯时具有运动的惯性,跑直道时没有惯性D.歼击机投入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是为了减小惯性增强歼击机的灵活性【答案】D【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它指的是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一种性质,惯性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历年真题及答案详解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一直是中考物理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本文将综合历年中考真题,详细解析力与运动的关系题目,希望能为同学们的学习提供帮助。
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选项正确描述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产生的运动?A. 物体受到力作用时,速度不会改变。
B. 物体受到力作用时,速度会改变,但不会改变方向。
C. 物体受到力作用时,速度只会改变方向,不会改变大小。
D. 物体受到力作用时,速度会改变大小和方向。
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会导致其加速度的改变。
而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是: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所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速度会改变大小和方向,故选D。
2. 一个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刹车,停下来前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是由于以下哪个原因导致的?A. 第二定律B. 惯性C. 斥力D. 重力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会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而当汽车突然刹车时,刹车力产生的反向外力改变了汽车的运动状态,使其由匀速运动转变为停止运动,故选A。
二、填空题1. 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F=____来表示。
答案:ma解析:牛顿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F=ma,其中F代表力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2. 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____状态。
答案: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析: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解答题1. 小明用力拉一辆静止的小车,小车开始运动并逐渐加速。
请分析并解释小车运动过程中力的变化情况。
解答:开始时,小车静止,所受合力为零。
当小明用力拉动小车时,小车开始运动,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大于阻力,合力不为零,小车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加。
随着速度的增加,阻力也逐渐增大,合力逐渐减小,小车加速度减小,速度变化逐渐趋于稳定。
运动和力的关系章末训练(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 如图所示,水平面上 O 点的左侧光滑,O 点的右侧粗糙。
有 8 个质量均为 m 的完全相同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的细杆相连,相邻小滑块间的距离为 L ,滑块 1 恰好位 于 O 点左侧,滑块 2、3……依次沿直线水平向左排开。
现将水平恒力 F 作用于滑块 1上。
经观察发现,在第 3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后到第 4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小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 g ,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粗糙地带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F mgB .滑块匀速运动时,各段轻杆上的弹力大小相等C .第 2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3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8 个小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12F mD .第 1 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 2 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5 和 6两个小滑块之间的轻杆上的弹力大小为4F 【答案】D 【解析】 【详解】A.将匀速运动的8个小滑块作为一个整体,有30F mg μ-=,解得3Fmgμ=, 故A 项错误;B.当滑块匀速运动时,处在光滑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都为零,处在粗糙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不为零,且各不相同,故B 项错误;C.对8个滑块,有28F mg ma μ-=,代入3Fmgμ=,解得 24Fa m=, 故C 项错误; D.对8个滑块,有8F mg ma μ'-=,解得4再以6、7、8三个小滑块作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34F F ma ''==, 故D 项正确;2.如图甲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质量为M 且足够长的长木板,木板上面叠放一个质量为m 的小物块。
现对长木板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 =3t (N )时,两个物体运动的a --t 图象如图乙所示,若取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线Ⅰ是小物块运动的a --t 图象B .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C .长木板的质量M =1 kgD .小物块的质量m =2 kg【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 .根据乙图可知,在3s 以后,m 与M 开始发生相对运动,m 的加速度不变,其大小为23m/s ,所以Ⅰ是长木板的—a t 图象,故A 错误;B .设小物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素为μ,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23m/s m a g μ==解得0.3μ=故B 正确;CD .当3s t >时,以M 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 mg Ma μ-=即kt mg Ma μ-=解得3mga t M Mμ=- 由此可得2M 解得2kg M =在3s 内,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可得F M m a =+()即3()1M m =+⨯所以1kg m =故CD 错误。
中考物理专项训练:力与运动的关系(含解析)
力与运动的关系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小明得到一个玩具吹镖(由一个细长筒和金属镖头组成),想试着用它去射地上的目标.他把重为G的小镖头以一定速度正对着目标A点吹出,如图.忽略镖头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下列关于镖头能否射中A点的预测中,正确的是()A.一定能够射中A点B.一定射在A点左侧C.一定射在A点右侧D.控制速度大小,以上都有可能2.第一位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B.奥斯特C.安培D.阿基米德3.甲起重机将一台机器沿竖直方向向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提升,甲起重机对机器的拉力为F1,乙起重机将同一台机器沿竖直方向向下以5m/s的速度匀速下降,乙起重机对机器的拉力为F2,则()A.F1>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4.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5.一颗正在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B.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C.立刻停在空中D.立刻向下加速运动6.小夏推箱子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最终箱子被推出去后又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对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因为箱子没动,所以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的作用B.图乙:因为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所以小夏没推动箱子C.图乙:因为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所以小夏对箱子做了功D.图丙: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的乘积7.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图5四个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甲、丁B.甲、丙C.乙、丙D.乙、丁8.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C.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D.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9.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当物体静止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C.物体所受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A、B上的物体M、N分别在F1=3N、F2=2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桌面A可能比桌面B粗糙B.M的质量可能小于N的质量C.M的速度可能小于N的速度D.M受到的摩擦力可能等于N受到的摩擦力11.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用不同的力推,结果没有推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讲台桌不受摩擦力B.推力小于台桌的重力大小C.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D.摩擦力随推力变大而变大12.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C.用水平力推桌子,桌子不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D.物体不受到力,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13.用细线拴住一小石块,手拽住绳的一端,让小石块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如果细线突然断开,同时它所受的外力也全部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下来B.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C.继续做圆周运动D.沿绳断那个瞬间的圆周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14.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大石头被另一块小石头水平撞击,小石头反弹,大石头开始运动,然后慢慢停下来,大石头停下来的原因是()A.大石头受到的动力慢慢减小B.大石头受到的动力小于阻力C.大石头受到阻力D.大石头失去惯性15.如图所示,物块A和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弹簧左端固定于竖直墙面,向左移动物块压缩弹簧并使其右端至B处后静止,释放物块后,物块的运动状态是()A.一直加速B.一直匀速C.先加速后匀速D.先加速后减速二.填空题(共3小题)16.一个物体在20N的拉力作用下,沿着光滑的水平面运动,当速度达到10m/s时撤去拉力,此后该物体将做,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17.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相同的木块放在水平面上用绳子相连,在力F1和F2的作用下匀速向左运动,则绳子上的拉力大小为N.18.运动和力的关系:如果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物体受力,则受的一定是,若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物体的运动状态)则物体受力,受到的一定不是,则运动和力的关系是:.三.解答题(共7小题)19.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500N的货物,试分析下列情况下钢丝绳对货物的拉力情况:(在空格上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货物静止在空中时,拉力500N;(2)货物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500N;(3)货物匀速直线下降时,拉力500N;(4)货物加速上升时,拉力500N.20.如图所示,物体A重50N,放水平地面上,用水平拉力F拉着物体A在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阻力为物重的0.2倍.求:(1)拉力F的大小;(2)物体所受支持力的大小;(3)作出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示意图.21.某人用F=80N的力沿水平方向推着木箱在地板上匀速前进,如图所示,若另一人再给木箱加20N竖直向下的力,木箱的受力和运动状态有什么变化?22.如图所示,为“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小强在水平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将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他发现: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若不受摩擦力及其他阻力,小车将.该研究过程中采用了(选填“实验验证”或“实验加推理”)的方法.23.如图所示,高铁列车正在进站.请回答下列问题:(1)问题:从运动和力的角度说明列车为什么最终停下来.冋答:(2)请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提出问题并作冋答.问题:冋答:.24.有一个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当传送带匀速运动时,从传送带的上方轻轻向传送带上释放一个木块,如图所示.木块在传送带上先加速后匀速运动.请解释这个现象.25.如图所示从斜面小车实验中观察到:相同条件下,表面越光滑,小车前进的越远,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小车将做运动.力与运动的关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小明得到一个玩具吹镖(由一个细长筒和金属镖头组成),想试着用它去射地上的目标.他把重为G的小镖头以一定速度正对着目标A点吹出,如图.忽略镖头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下列关于镖头能否射中A点的预测中,正确的是()A.一定能够射中A点B.一定射在A点左侧C.一定射在A点右侧D.控制速度大小,以上都有可能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对镖头进行受力分析,可得其运动情况,从而判断结果.解答:解:小镖头以一定速度正对着目标A点吹出后,镖头由于惯性继续朝A运动,此过程中,忽略镖头运动时所受的空气阻力,镖头只受到重力这一个力的作用(非平衡力),所以镖头还会沿重力方向向下运动,故镖头做斜向下的曲线运动,由此可知镖头会落在A的右侧.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知道平衡力作用下物体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非平衡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2.第一位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B.奥斯特C.安培D.阿基米德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伽利略最早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并用斜面实验结合推理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解答:解:A、伽利略最早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并用斜面实验结合推理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符合题意.B、奥斯特是第一个发现电流能产生磁场的人,不合题意;C、安培总结出了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定则:安培定则.不合题意;D、阿基米德总结了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杠杆原理等,不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学史,了解科学家的贡献,有利于对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3.甲起重机将一台机器沿竖直方向向上以15m/s的速度匀速提升,甲起重机对机器的拉力为F1,乙起重机将同一台机器沿竖直方向向下以5m/s的速度匀速下降,乙起重机对机器的拉力为F2,则()A.F1>F2B.F1<F2C.F1=F2D.无法确定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由于匀速吊起重物,可判定重物在竖直方向受平衡力,即施加的拉力与重力平衡,它们大小相等,跟起重速度无关.解答:解:当起重机以15m/s的速度匀速向上提起,则起重机的钢绳对重物的拉力F1和重物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当起重机以5m/s的速度匀速下降时,起重机的钢绳对重物的拉力F2和重物受到的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拉力F1和拉力F2的大小都等于重物的重力,故F1=F2.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我们首先可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受平衡力的作用;还可以根据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判断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4.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处于静止状态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不受力的作用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D.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其惯性越大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物体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不变,即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体现在速度大小及方向的变化;(4)物体的惯性与其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解答:解: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A错误;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故B错误;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且是非平衡力的作用;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正确;D、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D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及在不同受力情况下所处的运动状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还要深刻理解力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5.一颗正在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B.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C.立刻停在空中D.立刻向下加速运动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此题考查了我们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只要判断出小球在外力消失前的状态,那么在外力消失后,它仍会保持这一状态.解答:解:子弹在竖直向上飞行,若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将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牛顿第一定律作为最重要的力学定律之一,我们应该熟记,并能运用它解释一些现象.6.小夏推箱子经历了如图所示的过程,最终箱子被推出去后又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对上述过程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分析正确的是()A.图甲:因为箱子没动,所以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的作用B.图乙:因为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大于推力,所以小夏没推动箱子C.图乙:因为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所以小夏对箱子做了功D.图丙: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的乘积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平衡状态的判断;力是否做功的判断.专题:运动和力.分析:A、箱子在水平方向除了受推力作用,还受摩擦力;B、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平衡力的大小相等;CD、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解答:解:A、箱子没有被推动,是因为箱子还受摩擦力的作用,摩擦力与推力平衡,合力为零,并不是小夏没有对箱子施加力,A错误;B、箱子静止,是因为小夏对箱子的推力与摩擦力平衡,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B错误;C、小夏对箱子施加了力,但箱子并未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推力并没有做功,C错误;D、由丙图知,小夏跌倒后,箱子由于惯性继续滑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小夏对箱子做的功小于推力与箱子移动距离,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力和运动的关系、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功的概念和判断,难度不大,重在理解.7.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通过物理实验,展示了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下的物理现象,王亚平利用小球做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第二次实验时,将小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下列图5四个图表示小球在这两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运动情况,其中符合实际的是:()A.甲、丁B.甲、丙C.乙、丙D.乙、丁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惯性:物体总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解答:解:飞船内部物体在失重(相当于物体不受重力)情况,第一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放手,小球不受任何外力,根据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故甲图正确;第二次实验时,将小球偏离竖直位置后,在放手时对小球施加一个垂直于悬线的力,由于惯性,小球继续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又因为受到细线的拉力作用,所以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故丁图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在失重状态下,物体的运动状态,难度不大,关键要理解惯性的含义,能够利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8.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不受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C.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D.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不一定有力的作用,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力的作用;(3)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4)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都不改变.此选项正确;B、彼此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力的作用,例如重力.此选项错误;C、物体运动不需要力,运动者的物体不受力时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此选项错误;D、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产生力的条件、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是基本规律的考查,正确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9.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当物体静止时,物体所受合力一定为零C.物体所受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是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不受力可以处于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4)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不为零.解答:解:A、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是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所以A选项错误;B、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平衡力,所以所受合力一定为零;所以B选项正确;C、两个力的合力为零时,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所以C选项错误;D、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这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则这两个力的合力不为零;所以D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和平衡力的运用,是一道基础性题目.要充分理解,物体受力平衡运动状态不变,运动状态改变,受力一定不平衡.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A、B上的物体M、N分别在F1=3N、F2=2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桌面A可能比桌面B粗糙B.M的质量可能小于N的质量C.M的速度可能小于N的速度D.M受到的摩擦力可能等于N受到的摩擦力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等大、反向、同直线、同物体.(2)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物体M、N分别在F1=3N、F2=2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M、N受到的摩擦力分别是3N、2N.(3)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摩擦力大,可能是压力相同,接触面粗糙造成的;可能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压力大造成的;可能是压力大,接触面粗糙造成的.解答:解:(1)M受到的摩擦力大于N受到的摩擦力,摩擦力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M受到的摩擦力大,可能是因为桌面A比桌面B粗糙造成的;可能是M的质量大,重力大,对桌面的压力大造成的.故A和B不符合题意;(2)摩擦力大小跟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3)对于物体M来讲,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拉力大小是3N,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是3N.对于物体N来讲,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右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拉力大小是2N,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是2N.故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关键是知道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11.小刚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用不同的力推,结果没有推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讲台桌不受摩擦力B.推力小于台桌的重力大小C.推力小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D.摩擦力随推力变大而变大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知道平衡状态或静止状态都属于平衡状态.要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知道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力相互平衡,相互平衡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解答:解:小刚用大小不同的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讲台桌,结果没有推动,则讲台桌仍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其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上,人对讲台的推力与地面对讲台桌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随推力的增大而增大.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中暗含的条件,讲台桌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受力平衡.12.关于力和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静止B.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不可能发生力的作用C.用水平力推桌子,桌子不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D.物体不受到力,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①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没有直接接触;③保持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一定不变.解答:解:A、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是静止状态,也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此选项错误;B、彼此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可能存在力的作用,如重力的作用.此选项错误;C、用水平力推桌子,桌子不动,保持静止状态,说明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推力等于摩擦力.此选项错误;D、物体不受力,静止的仍然静止,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总之,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产生力的作用的条件、力和运动的关系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力学重要规律的考查.13.用细线拴住一小石块,手拽住绳的一端,让小石块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如果细线突然断开,同时它所受的外力也全部消失,那么它将()A.立即停下来B.先慢下来,然后再停下来C.继续做圆周运动D.沿绳断那个瞬间的圆周切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专题:运动和力.分析:依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解答:解:细线断开时,小石块是运动的,它所受的外力也全部消失,其运动状态将不发生变化,保持断开时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评: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的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取决于力消失的瞬间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静止的将永远静止,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河北省张家口市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有以下几种说法:①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1mg μ ②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2()m M g μ+ ③当2()F m M g μ>+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④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①④C .①②D .②④【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②.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对它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 2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211f f mg μ==①正确,②错误;③④.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为11f mg μ=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max 2()f m M g μ=+所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 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 改变时,f 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③错误,④正确。
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①④,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2.一足够长的木板B 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其上放置小滑块A ,木板B 受到随时间t 变化的水平拉力F 作用,木板加速度a 随力F 变化的a ﹣F 图象如图乙所示,g 取10m/s 2,下判定错误的是A .木板B 的质量为1kgB .当F =10N 时木板B 加速度为4m/s 2C .滑块A 的质量为4kgD .当F =10N 时滑块A 的加速度为2m/s 2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C .当F 等于8N 时,加速度为a =2m/s 2,对整体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 =(M +m )a ,代入数据解得M +m =4kg当F 大于8N 时,对B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F mg mga F M M Mμμ-==- 由图示图象可知,图线的斜率12186a k M F ∆====∆- 解得,木板B 的质量M =1kg ,滑块A 的质量为m =3kg .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C 错误,符合题意.B .根据F 大于8N 的图线知,F =6N 时,a =0m/s 2,由1mg a F M Mμ=- 可知:13100611μ⨯⨯=⨯- 解得μ=0.2由图示图象可知,当F =10N 时,滑块与木板相对滑动,B 的加速度为2110.2310104m/s 11B mg a a F M M μ⨯⨯==-=⨯-= 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D .当F =10N 时,A 、B 相对滑动,木块A 的加速度22m/sAMga gMμμ===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牛顿第二定律与图象的综合,知道滑块和木板在不同拉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处理图象问题的一般方法,通常通过图线的斜率和截距入手分析.3.传送带广泛的应用于物品的传输、分拣、分装等工作中,某煤炭企业利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传送带进行不同品质煤的分拣,传送带以6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1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十六:运动和力实验(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集锦——专题十六:运动和力实验1.(2019烟台,24)如图所示的是小明同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铁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1)实验时,小明同学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调零,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实际摩擦力相比是偏大还是偏小?(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弹簧测力计示数,得到的结论是什么?(3)图乙、丙所示的实验过程,探究的问题是什么?(4)图丁是小红同学对实验方案的改进,D是一个电动装置,可带动木板匀速运动,请你指出小红同学实验方案的优点。
2.(2019威海,8)关于课本中的力学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可用小车代替木块B.“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将小车转动一定角度是为了探究小车处于平衡状态时二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C.“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小车受到阻力越小,小车速度减小得越慢D.“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木块被小车推得越远,说明小车动能越大3. (2019扬州,29)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为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三次实验中均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_________拉动木块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F3,图中F3为_________N。
(2)丙图中,若增大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此时木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木块 A上面的砝码____________(受/不受)摩擦力。
(3)比较__________两幅图,可得出: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2019通辽,21)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此实验是根据_____原理测出摩擦力大小的。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
(物理)物理运动和力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故C错误;
D.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甲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N,故D正确.
11.把一个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小球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小球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分别为 、 ,则()
A. 小于 B. 等于
C.两个合力的方向相同D.两个合力的方向相反
【答案】C
(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在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3.各物体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属于二力平衡的是()
A. B.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A错误;由图可知,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B错误;由图可知,两个力的大小不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C错误;由图可知,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所以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D正确;故应选D.
B.物体的重力势能由物体的质量与高度决定,物体的动能由物体的质量与速度决定;蓝球从高处落下的过程中,高度下降,速度增加,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B错误;
C.用脚踢足球时,脚有疼痛感,说明球对脚也施加了力,这个现象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C正确;
D.平衡状态指的是合力为零的状态,小球在整个的过程中始终受到重力的作用,合力不为零,不是平衡状态,故D错误.故选C.
D.物体在该路面运动时所受摩擦力大小始终不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二力平衡时大小相等;
中考物理 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综合题含答案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1.两个质量相同的钩码,下端固定有纸带并穿过打点计时器,在拉力作用下两钩码分别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沿竖直向上方向运动,纸带上留下的点迹如图(a)所示,它们的s—t图像如图(b)所示.则A.甲的拉力大B.甲的机械能小C.乙的动能小D.无法判断【答案】C【解析】【详解】A.在图a中的甲、乙两图中,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各点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由此确定钩码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所受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此时的钩码只受两个力的作用:弹簧秤竖直向上的拉力和重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相等,即甲、乙的拉力都等于各自钩码的重力,由于钩码的质量相等,则重力相等,所以甲的拉力等于乙的拉力.故A不符合题意;BCD.两个钩码的质量相同,由题意知,两个钩码上升的高度相同,由图(b)知,甲、乙上升相同的高度,甲所用时间小于乙所用时间,根据v=st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所以,甲的动能大于乙的动能,甲的势能等于乙的势能,机械能为动能和势能之和,所以,甲的机械能大于乙的机械能.故B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2.如图所示,木块竖立在小车上,随小车一起以相同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考虑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如果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木块将向左倾倒B.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C.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答案】C【解析】【详解】A.如果小车突然停止,木块下部由于摩擦速度减小,而木块上部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右运动,所以会向右倾倒,故A错误;B.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二力方向相同,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小车对木块的支持力与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D.木块对小车的压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2020-2021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综合题及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受惯性力的作用在空中继续前进B.在水平道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要让自行车更快的停下来,用力捏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减小摩擦D.拉力越大,弹簧被拉得越长,由此可知,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大小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不是力,故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飞身鱼跃,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运动状态,在空中继续前进,故A错误;B.汽车在平直道路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是平衡状态,受力平衡,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支持力和重力,两对平衡力的作用,故B正确;C.用力捏闸,使行驶中的自行车更快停下来,这是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摩擦,故C错误;D.用力拉弹簧,力度越大,弹簧就被拉得越长,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但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注意对惯性的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质量大小有关,且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成:受到惯性作用,而应该描述成:具有惯性。
2.每年都有一大批丹顶鹤从北方迁徙到我市滩涂越冬,如图所示,一只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此过程中,空气对它作用力的方向A. 竖直向上B. 竖直向下C. 与运动方向相同D. 与运动方向相反【答案】A 【解析】【分析】【详解】丹顶鹤正沿直线朝斜向下方向匀速滑翔,处于平衡状态,则丹顶鹤的重力和空气对它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因为重力方向始终竖直向下,故空气对它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故选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投篮时,篮球离手后继续飞向篮筐是因为篮球受推力的作用B.手握水杯静止在空中,水杯只受重力、摩擦力这两个力的作用C.太阳东升西落,说明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它都是运动的D.以卵击石,虽然卵破,但卵对石头的力与石头对卵的力大小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1)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⑵对有水的水杯进行受力分析即可解答;⑶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⑷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的关系是: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八章 运动和力综合复习试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
C. 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答案】C
6. 农民伯伯在清除黄豆中夹杂的砂粒时,常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桌面滚下,而砂粒却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
A. 砂粒比黄豆密度大B. 砂粒比黄豆体积小,不易滚下
C. 砂粒比黄豆对桌面的压力小D. 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所受滚动摩擦大
(2)小明刚开始拉木块时,他的水平拉力逐渐增大,但木块仍静止,木块所受的摩擦力 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木块被拉动,且越来越快,小明读出某一时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他认为这时摩擦力的大小为3N,他操作中的错误是 _____ .
(3)改正错误后,小明完成了探究过程,比较乙、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 .
A.f1=f2>GB.f1=f2<GC.f1=f2=GD.f1>G>f2
14.如图,Biblioteka 右匀速行驶的动车桌面上有杯水,一束光斜射到水面上,保持人射光方向不变。动车减速时( )
A. 入射角不变,折射角不变B. 入射角变小,折射角变小
C. 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大D. 入射角变大,折射角变小
15.物理兴趣小组自主探究得知“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成正比”,他们应用该规律及相关知识分析了下图所示的物理过程。已知物体A重10N, B、C重均为4N,不计绳重及其与滑轮的摩擦。当在绳端挂上物体B时(如图甲),物体A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运动,A所受摩擦力为f1;接着把物体C放在A上,三者停止运动时(如图乙),A所受摩擦力为f2;再用力F竖直向下拉物体B,使物体A、C一起向右作匀速运动(水平面粗糙程度不变)。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扬州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试卷(word版含答案)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将四个质量相同的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因物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四个物块运动情况不同.A物块放上后匀加速下滑,B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速下滑,C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减速下滑,D物块放上后静止在斜面上.若在上述四种情况下斜面体均保持静止且对地面的压力依次为F1、F2、F3、F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A.F1=F2=F3=F4B.F1>F2>F3>F4C.F1<F2=F4<F3D.F1=F3<F2<F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当物体系统中存在超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大于总重力,相反,存在失重现象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小于总重力.若系统的合力为零时,系统所受的支持力等于总重力,解:设物体和斜面的总重力为G.第一个物体匀加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具有竖直向下的分加速度,存在失重现象,则F1<G;第二个物体匀速下滑,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2=G.第三个物体匀减速下滑,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具有竖直向上的分加速度,存在超重现象,则F3>G;第四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状态,合力也为零,则系统的合力也为零,故F4=G.故有F1<F2=F4<F3.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运用超重和失重的观点分析加速度不同物体动力学问题,比较简便.通过分解加速度,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研究.2.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
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b、c、d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
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 a、T b、T c、T d,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 a、E b、E c、E d(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
则有()A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B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C .a b d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D .a b d d T T T T <=<,a b d cE E E E ===【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可以确定小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功的计算式,通过判断力和位移的夹角可判断弹力做功的情况,从而确定落地时的动能。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和力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一个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水平力的作用,但物体保持静止,这是因为:A. 物体没有受到任何力B. 物体受到的力被摩擦力平衡了C. 物体的质量太大D. 物体的加速度为零正确答案:B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是:A. 力等于质量乘以速度B. 力等于质量除以加速度C. 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D. 力等于加速度除以质量正确答案:C3. 以下哪个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内容?A.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B.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反比C. 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D. 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和质量都有关正确答案:B二、填空题4. 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________定律。
答案:惯性5. 当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它的________将改变。
答案:运动状态6. 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大小、方向、作用点三、简答题7. 请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指出,对于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四、计算题8. 一个质量为10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个20N的水平拉力。
如果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为0.1,请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答案:首先计算摩擦力:摩擦力 = 摩擦系数× 正压力= 0.1 ×10kg × 9.8m/s² = 9.8N。
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加速度:加速度 = (拉力 - 摩擦力) / 质量 = (20N - 9.8N) / 10kg = 1.02m/s²。
五、论述题9. 论述运动和力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案:运动和力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运动状态的改变表现为物体速度的变化。
例如,当一个静止的物体受到一个恒定的推力时,它将开始加速运动。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测试卷(包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力的单位,说法正确的是( ) A .“牛顿”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 B .使1kg 的物体产生1m/s 2加速度的力为1N C .国际单位制中规定1kg 物体的重力为9.8ND .对公式F ma =,无论F 、m 、a 三个物理量的单位是什么,此公式总是成立的 2.如图所示,水平面的物体质量m =1.0kg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现受到一斜向上拉力F 的作用向右运动,F =10N ,与水平面夹角θ=37°,g 取10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sin37°=0.6,cos37°=0.8)( )A .物体一共受到5个力B .物体匀速运动C .物体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6ND .物体受到各个力的合力大小为6N3.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三角形木楔A 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一水平力F 作用在木楔A 的竖直平面上,在力F 的推动下,木楔A 以恒定的速度向上滑动,则F 的大小为( )A .()sin cos cos mg θμθθ+ B .()sin cos cos cos mg θμθθμθ+- C .()sin cos mg θμθ+D .()sin cos cos cos mg θμθθμθ++4.某同学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变化情况。
水平桌面上固定的力传感器,通过水平棉线拉住物块,物块放置在粗糙的长木板上,长木板左端固定的细绳跨过光滑滑轮悬挂一小桶。
从0t =开始,断断续续往小桶中缓慢加水,传感器记录的F t —图像如图乙所示。
不考虑水平桌面与木板间的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t 1~t 2内,物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B .0~t 3内,小桶中的水量时刻在增加C .t 3~t 4内,木板的加速度逐渐增大D .t 4~t 5内,木板一定做匀速运动5.在机场和火车站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用的水平传送带如图所示,当行李放在匀速运动的传送带上后,传送带和行李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使行李开始运动,随后它们保持相对静止,行李随传送带一起匀速通过检测仪检查,设某机场的传送带匀速前进的速度为0.4m/s ,某行李箱的质量为5kg ,行李箱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当旅客把这个行李箱小心地放在传送带上的A 点,已知传送带AB 两点的距离为1.2m ,那么在通过安全检查的过程中,g 取10m/s 2,则( )A .开始时行李箱的加速度为0.2 m/s 2B .行李箱从A 点到达B 点时间为2 sC .传送带对行李箱做的功为0.4 JD .传送带上将留下一段摩擦痕迹,该痕迹的长度是0.03 m6.质量为2kg 的物体受到两个大小分别为6N 和8N 的共点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A .10m/s 2B .7m/s 2C .11m/s 2D .14m/s 27.用外力F 拉一物体使其做竖直上升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加速度a 随外力F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规定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为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表面在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a 0B .物体的质量为02F aC .当a =a 1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D .当a =a 1时,拉力010F F a a8.战斗机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着陆甲板时,若飞机勾住阻拦索减速,飞机在甲板上滑行的距离将大大减小。
2020-2021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的综合题试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1.一个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的管道如图甲所示,利用拉力F 将一木块从管道的左端竖直拉进,右端竖直拉出。
已知管道中的竖直管口对木块的挤压作用相同,并测得拉动全过程中拉力和木块移动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木块受到的重力为2NB .4~6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8NC .0~2秒,木块受到的合力为7ND .2~4秒,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最大【答案】A【解析】【详解】从图乙可以看到,0~2s 木块在左端运动,2~4s 木块在中间运动,4~6s 木块在右端运动,并且这三个过程都是匀速运动,设在竖直管口受到的摩擦力是f ,在水平管口受到的摩擦力是'f ,由题意可知 12N --0G f ='5N -0f =8N 0G f +-=可解得2N G =;在竖直管口受到的摩擦力10N f =,4~6s 木块在右端运动,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10N ;0~2s 木块在左端匀速运动,木块受到的合力为零;2~4s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5N f =,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较小;故选A 。
2.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上的物体正在向右运动,物体速度逐渐变大,分析物体受到的力有( )A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B .重力、对传送带的压力C .重力、传送带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D .重力 、传送带的支持力、对传送带的压力【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如果只受重力和支持力,物体就会处于平衡状态,不会做加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D.中对传送带的压力是物体施加的力,不是物体受到的力,故BD不合题意。
C.物体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传送带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且两个力平衡;水平方向上向右做加速运动,所以受到传送带对它向右的摩擦力作用,故C符合题意;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说法正确的是( )A.牛顿第一定律是科学家牛顿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C.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还能继续向前行驶D.地球上物体有惯性,到了太空没有惯性【答案】C【解析】【详解】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等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A错误;B.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同样有惯性,B错误;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能继续向前行驶,C正确;D.惯性的大小仅仅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惯性与所处的位置无关,地球上物体有惯性,到了太空一样有惯性,D错误。
中考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综合经典题附详细答案
一、初中物理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1.小强重力为G,乘坐竖直电梯上楼的过程中,电梯对小强的支持力F随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强在电梯中受重力、支持力、绳子拉力3个力的作用B.在1t到2t时间段,电梯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2t到3t时间段,小强所受合力为零D.在整个过程中,小强相对电梯一直静止,所以小强所受合力一直为零【答案】B【解析】【详解】A.小强在电梯中受重力、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没有受到绳子拉力,A错误;B.在1t到2t时间段,电梯对小强的支持力和小强自身受到的重力平衡,小强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电梯也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正确;C.在2t到3t时间段,小强所受的支持力小于重力,所受合力不为零,C错误;D.在整个过程中,小强相对电梯一直静止,小强所受的支持力一开始是大于重力的,后来小于重力,所受合力不是一直都为零,D错误。
2.对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的说法正确的是()A.鞋底上都要刻上深深的花纹是为了节约材料B.跳远运动员奋力助跑是为了增大自己的惯性C.“头球”改变足球运动方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双杠运动员上杠前手涂抹镁粉是为了减小手和杠间的摩擦【答案】C【解析】【分析】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滑动代替滚动等;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变物体的形状,二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状态不变的性质,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详解】A.鞋底上都要刻上深深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A错误;B.跳远运动员奋力助跑是为了利用惯性,而不是增大惯性,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B错误;C.“头球”改变了足球运动方向,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正确;D.双杠运动员上杠前手涂抹镁粉是为了增大手和杠间的摩擦,D错误。
故选C。
【点睛】关键是惯性的理解,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质量大小有关,且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成:受到惯性作用,而应该描述成:具有惯性。
运动和力的关系(篇)(Word版 含解析)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有以下几种说法:①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1mg μ ②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2()m M g μ+ ③当2()F m M g μ>+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④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②③ B .①④C .①②D .②④【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①②.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对它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 2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211f f mg μ==①正确,②错误;③④.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为11f mg μ=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max 2()f m M g μ=+所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 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 改变时,f 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③错误,④正确。
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①④,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2.传送带广泛的应用于物品的传输、分拣、分装等工作中,某煤炭企业利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传送带进行不同品质煤的分拣,传送带以6m/s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1m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7︒。
现有两方形煤块A 、B (可视为质点)从传送带顶端静止释放,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 B .煤块A 、B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与其运动方向相反C .煤块A 比煤块B 后到达传送带底端D .煤块A 运动至传送带底端时速度大小为2m/s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B .煤块A 开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方向向下,与运动方向相同,煤块B 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方向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反,选项B 错误; CD .对煤块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1cos37sin37mg mg ma μ︒+︒=解得2110m/s a =煤块A 达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0116s 0.6s 10v t a === 位移20111.8m 1m 2v x a ==>故不可能与传送带共速,煤块A 一直以1a 向下加速,达到底部的时间设为A t ,则有212A A L a t = 解得0.2s A t =达到底端的速度为1100.2m/s A A v a t ==对煤块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2sin 37cos37mg mg ma μ︒-︒=解得22s 2m/a =煤块B 达到底部的时间设为B t ,则有212B B L a t =解得1s B A t t =>所以A 先达到底部,选项CD 错误; A .煤块A 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0(60.21)m A A x v t L ∆=-=-煤块B 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0(61)m 5m B B x v t L ∆=-=-=所以煤块A 、B 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选项A 正确。
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答案含解析)—【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跟踪训练
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章末测试卷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甲、已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D.若乙对绳的速度比甲快,则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2.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体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斜劈A,A的上表面水平且放有一斜劈B,B的上表面上有一物块C,A,B,C一起沿斜面匀加速下滑。
已知A,B,C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B间摩擦力为零B.A加速度大小为cosgθC.C可能只受两个力作用D.斜面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零3.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总结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科学假设法和建立物理模型法等.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B.根据速度的定义式xvt∆=∆,当△t趋近于零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微元法C.在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时,运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等分成很多小段,然后将各小段位移相加,运用了极限思想法4.一个小球从空中某点自由释放,落地后立即以大小相等的速度竖直向上弹起,然后上升到最高点.假设小球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受到大小恒定的阻力,规定竖直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v-t 图像中能正确反映这一过程的是( )A.B.C.D.5.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1的足够长的木板,其上叠放一质量为m2的木块.假定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现给木块施加一随时间t增大的水平力F=kt(k 是常数),木板和木块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下列反映a1和a2变化的图线中正确的是()A.B.C.D.6.如图所示,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关于上述过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A.μ与a之间一定满足关系ag μ>B.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位移为2 v g μC.煤块从开始运动到相对于传送带静止经历的时间为v g μD.黑色痕迹的长度为()222a g vaμ-7.伽俐略和牛顿都是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巧合的是,牛顿就出生在伽利略去世后第二年.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不属于他们观点的是()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C.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D.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8.物体最初静止在倾角θ=30︒的足够长斜面上,如图甲所示受到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的作用,力F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开始运动2s后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g取210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m=1kgB.物体的质量m=2kg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3 3D.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73 159.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左运动的小车内,用绳子AB,BC拴住一个重球,如图所示,绳BC呈水平状态,绳AB的拉力为T1,绳BC的拉力为T2.若小车由匀速向左运动变为匀加速向左运动,但重球相对小车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则两绳的拉力与匀速时相比(,A .T 1变大,T 2变小B .T 1不变,T 2变小C .T 1变大,T 2变大D .T 1变大,T 2不变10.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系住物体m ,物体在O 点时弹簧处于原长。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上册运动和力的关系单元测试与练习(word解析版)
一、第四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1.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木块在质量为M 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 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有以下几种说法:①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1mg μ②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2()m M g μ+③当2()F m M g μ>+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④无论怎样改变F 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A .②③B .①④C .①②D .②④【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①②.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对它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 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 2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 211f f mg μ==①正确,②错误;③④.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为11f mg μ=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2max 2()f m M g μ=+所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 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 改变时,f 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③错误,④正确。
因此说法正确的是①④,选项B 正确,ACD 错误。
故选B 。
2.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
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 、b 、c 、d 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个相同小球。
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 a 、T b 、T c 、T d ,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 a 、E b 、E c 、E d (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
则有( )A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B .a b c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C .a b d d T T T T <=<,a b d c E E E E >=>D .a b d d T T T T <=<,a b d cE E E E ===【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相对运动规律可以确定小球的运动状态,根据功的计算式,通过判断力和位移的夹角可判断弹力做功的情况,从而确定落地时的动能。
运动和力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运动和力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一、运动和力1.如图所示,用F=6N 的水平向右的拉力拉动物块 A 时,物块 B 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N,则物块 B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A.6N,向左B.4N,向右C.6N,向右D.4N,向左【答案】B【解析】【详解】以B为研究对象,B在水平方向受弹簧测力计对其向左的拉力和物体A对其向右的摩擦力作用。
因为B静止,所以这两个力平衡,大小相等。
所以物块 B所受摩擦力为4N,方向向右。
故选B。
2.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体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 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F1=0,F2=0 B.F1=0,F2≠0C.F1≠0,F2=0 D.F1≠0,F2≠0【答案】B【解析】【详解】先以A为研究对象,A做匀速运动,合力为零,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A不受摩擦力,否则水平方向上A的合力不为零,不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再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分析可知,地面对B一定有摩擦力,故B正确;3.用大小不变的水平力,拉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木块在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C.绳对木块的拉力大于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D.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答案】D【解析】【详解】A.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不同的是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而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彼此两个物体上.木块对桌面压力作用在桌面上,而重力是地球对木块,不在一个物体上所以不是平衡力,也不是彼此之间的力所以不是相互作用力.A错误.B.绳对木块和木块对绳是相互作用力而不是平衡力,B错误.C.木块在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即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二者大小相等.C错误.D.滑动摩擦力和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木开移动过程中,对桌面压力不变,而接触面粗糙程度也不变,因此摩擦力也不变.D正确.4.小阳利用小车、多个相同砝码等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甲中可将小车换成等大的木块B.图甲中通过观察小车的运动状态来判断二力是否平衡C.图甲中的左盘内再放一个砝码,小车将向左匀速运动D.图乙中,桌面倾斜不影响该实验探究【答案】B【解析】【详解】A.小车与木块相比,与桌面的摩擦力会更小,可以减小摩擦对实验的影响,故A错误;B.静止的物体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所以,实验中通过小车是否静止来判断二力是否平衡,故B正确;C.如图甲中的左盘内再放一个砝码,则平衡破坏,小车将向左会加速运动,故C错误;D.图乙中,桌面倾斜将导致小车有运动趋势或相对运动,会影响该实验探究,故D错误.5.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将它受到的力全部撤去,它将A.加速运动B.减速运动C.立即静止D.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正在运动的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如果将所有外力同时撤去,则物体将不受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将保持自己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选B。
2.如图所示,水平面上O点的左侧光滑,O点的右侧粗糙。有8个质量均为m的完全相同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用轻质的细杆相连,相邻小滑块间的距离为L,滑块1恰好位于O点左侧,滑块2、3……依次沿直线水平向左排开。现将水平恒力F作用于滑块1上。经观察发现,在第3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后到第4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小滑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5.一物体自 时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图线如图所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0
A.在 内,物体离出发点最远为
B.在 内,物体经过的路程为
C.在 内,物体的平均速率为
D.在 内,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0-5s,物体沿正向运动,5-6s沿负向运动,故5s末离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为
【详解】
A.将匀速运动的8个小滑块作为一个整体,有
,
解得
,
故A项错误;
B.当滑块匀速运动时,处在光滑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都为零,处在粗糙地带上的滑块间的轻杆上的弹力不为零,且各不相同,故B项错误;
C.对8个滑块,有
,
代入 ,解得
,
故C项错误;
D.对8个滑块,有
,
解得
再以6、7、8三个小滑块作为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A.粗糙地带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B.滑块匀速运动时,各段轻杆上的弹力大小相等
C.第2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3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8个小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D.第1个小滑块完全进入粗糙地带到第2个小滑块进入粗糙地带前这一过程中,5和6两个小滑块之间的轻杆上的弹力大小为
【答案】D
【解析】
CD.对煤块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煤块A达到与传送带共速的时间
位移
故不可能与传送带共速,煤块A一直以 向下加速,达到底部的时间设为 ,则有
解得
达到底端的速度为
对煤块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煤块B达到底部的时间设为 ,则有
解得
所以A先达到底部,选项CD错误;
A.煤块A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
煤块B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
A.煤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
B.煤块A、B受到的摩擦力方向都与其运动方向相反
C.煤块A比煤块B后到达传送带底端
D.煤块A运动至传送带底端时速度大小为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B.煤块A开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方向向下,与运动方向相同,煤块B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方向向上,与运动方向相反,选项B错误;
A.若粘在木块A上面,绳的拉力不变
B.若粘在木块A上面,绳的拉力增大
C.若粘在木块C上面,A、B间摩擦力增大
D.若粘在木块C上面,绳的拉力和A、B间摩擦力都减小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无相对滑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都有
F﹣3μmg﹣μ△mg=(3m+△m)a
可知,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块上面,质量都变化,加速度a都将减小.
,
故D项正确;
3.传送带广泛的应用于物品的传输、分拣、分装等工作中,某煤炭企业利用如图所示的三角形传送带进行不同品质煤的分拣,传送带以 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 。现有两方形煤块A、B(可视为质点)从传送带顶端静止释放,煤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错误;
B.由“面积法”求出0-5s的位移
5-6s的位移
总路程为
B正确;
C.由面积法求出0-4s的位移
平度速度为
C正确;
D. 内,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不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为零,D错误。
故选BC。
6.如图,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有三块材料完全相同的木块A、B、C,质量均为m,B、C之间用轻质细绳连接。现用一水平恒力F拉C,使三者由静止开始一起做匀加速运动,运动过程中把一块橡皮泥粘在某一块上面,系统仍加速运动,且始终没有相对滑动,则在粘上橡皮泥并达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板的质量为1kg
B.2s~4s内,力F的大小为0.4N
C.0~2s内,力F的大小保持不变
D.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答案】AB
【解析】
【分析】
【详解】
结合两图像可判断出0-2s物块和木板还未发生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此过程力F等于f,故F在此过程中是变力,即C错误;2-5s内木板与物块发生相对滑动,摩擦力转变为滑动摩擦力,由牛顿运动定律,对2-4s和4-5s列运动学方程,可解出质量m为1kg,2-4s内的力F为0.4N,故A、B正确;由于不知道物块的质量,所以无法计算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故D错误.
一、第四章运动和力的关系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受到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向右滑行,长木板处于静止状态,已知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有以下几种说法:
①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②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一定是
③当 时,木板便会开始运动
④无论怎样改变F的大小,木板都不可能运动
则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②④【Βιβλιοθήκη 案】B【解析】【分析】
【详解】
①②.对木板:水平方向受到木块对它向右的滑动摩擦力f1和地面的向左的静摩擦力f2的作用,由平衡条件得
①正确,②错误;
③④.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为
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为
所以木块对木板的摩擦力f1不大于地面对木板的最大静摩擦力,当F改变时,f1不变,则木板不可能运动,③错误,④正确。
所以煤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不相同,选项A正确。
故选A。
4.如图(a),物块和木板叠放在实验台上,物块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与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力传感器相连,细绳水平.t=0时,木板开始受到水平外力F的作用,在t=4s时撤去外力.细绳对物块的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b)所示,木板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c)所示.木板与实验台之间的摩擦可以忽略.重力加速度取g=10m/s2.由题给数据可以得出
AB.若粘在A木块上面,以C为研究对象,受F、摩擦力μmg、绳子拉力T,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μmg﹣T=ma
解得
T=F﹣μmg﹣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