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上课)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新人教必修4
天气预报显示,自2011年2月25 日夜间开始,受地面倒槽和冷空气影响, 山东省迎来一次大范围雨(雪)天气过 程。为有效缓解严峻的旱情,山东各级 人工影响天气部门抓住难得的时机积极 开展增雨抗旱作业。25日夜间至27 日白天,山东开展了20年以来最大规 模的飞机、火箭、高炮联合人工增雨 (雪)作业,全省范围内降水明显,十 分有利于小麦返青。
劳动起决定性作用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
②本质:客观的物质体系
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 用.
③基本构成要素:
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物质 资料 生产 方式
劳动者 生 产 力 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
物质要素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物质关系
客观的 不能随 意选择
1958年9月1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徐水人民 公社颂》,轰动了整个中国,文章竟宣称“茂盛 无比”的小麦亩产12万斤,“花团锦簇”的山药 亩产达120万斤,一棵硕大无比的白菜重达500斤, 棉花的产量也“如卫星般地震动湖海山川”。 当时的报纸上还说,农村的墙壁上到处贴满了宣 传画:玉米长到月亮上,惊扰了寂寞的嫦娥小姐; 水稻亩产万斤的卫星腾空而起,连太阳也黯然失 色;棉花堆成的高山耸入云端,山顶的娃娃笑哈 哈地遥指珠穆朗玛峰。有人还编了顺口溜:“一 颗芝麻光溜溜,榨成香油发了愁,全国人民吃不 完,只好倒到河里头。一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 岳山上头,把它放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了一个 洲。”
有静,静中有动。
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成语:刻舟求剑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飞矢不动说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绝对静止论
克拉底鲁:“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 流”。
惠施: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高中思想政治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课件
第四课 世界的物质性 结构图
世界是物质的
1、物质的定义〔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意识都是物质的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物质是运动的
1、运动的含义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3、相对静止的含义 4、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 的联系〕 2、规律的特征: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观〕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X X
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7.物质概念是对万事万物所具有的共性的反映。
✔
二、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性的?
1.自然界的物质性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开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 开展史; ②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局部。
一、物质的概念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 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客观实在
物质具有客观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或者 是否成认它的存在,它都是客观存在的,不 以人意志为转移。(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客观实在性〞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 象的共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物 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2、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如仁者心动〕P31 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如刻舟求剑〕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共24张PPT)
8.人们可以根据条件去改变、创造规律。( 错) [矫正]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不能创造、 改变和消灭规律。 9.人类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等规律进行农业生产。( 错) [矫正] 太阳东升西落等属于现象间的联系,不是本质的联 系,故不是规律。现象表现规律,但自身不是规律。
10.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把握规律。( 错) [矫正] 把握规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但发挥主观能动性 并不意味着能够把握规律,因为它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重难点二 全面理解运动(5年0考) 1.运动的含义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哲学上所讲的运 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注意:哲学上讲的运动≠运动的具体形态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 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必修4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你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你是静止的,但你无时无刻 不在运动。你坐在山巅,望着远处的风景,风景是静止
的,但风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题中的观点( D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否认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③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认识到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重难点三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5年2考)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原理内容
方法论
规律是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
客观的
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一旦违 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
规律是 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 普遍的 其固有的规律
探究世界的本质(上课用)
包括人口 的数量、质量 、构成、分布 及其发展变化 的规律,等等。 人口是社会生 活的主体。人 口因素是社会 物质生活条件 之一,它在社会 发展中占有重 要的地位。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生 产 方 式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所有制
(1)运用所学知识回答,这些观点属于什么哲学派别?
(2)他们对物质的概念是怎么理解的?
(一)物质
物质具有客观性(无论人 们是否感受到,它都是客 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与唯心主义划清 了界限) 物质具有独立性(独立于 意识之外)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 万事万物的唯一共性 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区分: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
主观世界 客观世界
意识(思维)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二)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⑴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太阳约在50 亿年前形成
大概已有46亿年了 现在地球处于中年 约还有50亿年寿命!
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 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客观的规律(十一课)
特别提醒: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
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 会一起产生的。(第五课)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2.4《探究世界的本质》ppt课件
(2)但是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 的,只要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就起 作用。一旦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 不存在了,规律就不起作用了。但不同 的物质形态,不同的运动形式有不同的 规律,同一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有 不同的表现形式。所以说规律不是不变 化,但这种变不是人为地变,而是随着 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张三的一生
运动,一刻不停 的运动变化过程。
静止,相对静止, 几十年内他是张三, 不是李四,也不是 泥土、空气。
死亡,腐烂、分解、 化入空气泥土
核心考点突破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含义不同
记一记 背一背
(1)区别: 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 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动高现考象进警行示钟,因】高此考考生对统需于哲要一培学。上养运自己动的概念获取的考信查息、往解往结读信合生息活的能中力具体。如的运: (1两)由种于错唯误物论观的点相对静止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紧
密联系在一起,高考往往把它们放在一起考查,解答问题时需要有意识地
加只以联承想认。静(止2)否20认11运年浙动江-文综-以形海而水上盐度学的的动不态变平论衡考查对相对静止 的的只理前解提承,,认对溶绝入学对与生运析的出理动解过否能程认的力相统要对一求是很静高浓止度。稳-定-的相条件对,主绝义对、运动诡是辩相论对静止
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 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核心考点突破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人能够认识规律。
(2)人能够利用规律。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 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 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 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 为利,为人类造福。
张三的一生
运动,一刻不停 的运动变化过程。
静止,相对静止, 几十年内他是张三, 不是李四,也不是 泥土、空气。
死亡,腐烂、分解、 化入空气泥土
核心考点突破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含义不同
记一记 背一背
(1)区别: 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 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
【动高现考象进警行示钟,因】高此考考生对统需于哲要一培学。上养运自己动的概念获取的考信查息、往解往结读信合生息活的能中力具体。如的运: (1两)由种于错唯误物论观的点相对静止观点与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矛盾观点紧
密联系在一起,高考往往把它们放在一起考查,解答问题时需要有意识地
加只以联承想认。静(止2)否20认11运年浙动江-文综-以形海而水上盐度学的的动不态变平论衡考查对相对静止 的的只理前解提承,,认对溶绝入学对与生运析的出理动解过否能程认的力相统要对一求是很静高浓止度。稳-定-的相条件对,主绝义对、运动诡是辩相论对静止
B、客观性还意味着它既不能被 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C、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 现在它是不可违抗的。
核心考点突破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1)人能够认识规律。
(2)人能够利用规律。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 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 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 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 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 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 为利,为人类造福。
探究世界的本质PPT课件8 人教课标版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如果放弃太早,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会错过什么。 3、你特么的看看你现在的样子?还是我爱的那个你么? 4、你的选择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远不会有机会。 5、你必须成功,因为你不能失败。 6、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 7、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8、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9、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11、用理想去成就人生,不要蹉跎了岁月。 12、永不言败是追究者的最佳品格。 13、目标的实现建立在我要成功的强烈愿望上。 14、保持激情;只有激情,你才有动力,才能感染自己和其他人。 15、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可以做到。 16、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7、通过辛勤工作获得财富才是人生的大快事。 18、努力了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放弃了肯定是失败。 19、人活着就要快乐。 20、不要死,也不要的活着。 21、有努力就会成功! 22、告诉自己不要那么念旧,不要那么执着不放手。 23、相信他说的话,但不要当真。 24、人不一定要生得漂亮,但却一定要活得漂亮。 25、世事总是难以意料,一个人的命运往往在一瞬间会发生转变。 26、活在当下,别在怀念过去或者憧憬未来中浪费掉你现在的生活。 27、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 28、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吱声。 29、一切事无法追求完美,唯有追求尽力而为。这样心无压力,出来的结果反而会更好。 30、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 31、有智者立长志,无志者长立志。 32、在生命里寻觅快乐的方法,就是了解你被赋予生命是为了奉献。 33、纯洁的思想,可使最微小的行动高贵起来。 34、心作良田耕不尽,善为至宝用无穷。我们应有纯洁的心灵,去积善为大众。就会获福无边。 35、坚强并不只是在大是大非中不屈服,而也是在挫折前不改变自己。 36、希望是厄运的忠实的姐妹。 37、世间上最美好的爱恋,是为一个人付出时的勇敢,即使因此被伤得体无完肤,也无悔无怨。 38、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9、人生最困难的不是努力,也不是奋斗,而是做出正确的抉择。 40、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 41、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42、有智慧才能分辨善恶邪正;有谦虚才能建立美满人生。 43、无论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要思考。 44、不属于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真心给我的东西,我不稀罕! 45、我们从自然手上收到的最大礼物就是生命。 46、失败的定义:什么都要做,什么都在做,却从未做完过,也未做好过。 47、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48、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对于困境与磨难,微笑面对。 49、太阳照亮人生的路,月亮照亮心灵的路。 50、生活中的许多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到,而是我们不相信能够做到。 51、不要说你不会做!你是个人你就会做! 52、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53、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是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是爱人。 54、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55、胜利女神不一定眷顾所有的人,但曾经尝试过,努力过的人,他们的人生总会留下痕迹! 56、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57、人不能创造时机,但是它可以抓住那些已经出现的时机。 58、没有斗狼的胆量,就不要牧羊。 5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60、不要怕被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说明你还有利用的价值。 61、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62、与积极的人在一起,可以让我们心情高昂。 63、向日葵看不到太阳也会开放,生活看不到希望也要坚持。 64、才华是血汗的结晶。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65、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高二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
人们改造自然物
结论:自然界中的事物人是类按产照生以自后身大所自然固处有处的留下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了有人自类己活动的的起痕源迹,和那发么展人类 历史,它们都是统一的产有物生没质之有世后以自人界然的的界意组的志存为成在转部与移分发?展 (即自然界是物质的).
《圣经》上说,上帝是造物主.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 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植 物,第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各种动 物,第六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万物都造齐 了,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日.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a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 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动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复习第三课 一:判断下列观点属于哪个派别
①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黑格尔) ②心外无物(王守仁)
③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象生) ④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朱熹) ⑤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⑥水是万物之源(泰勒斯)
⑦万物是我们的表象(叔本华) ⑧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杜威) ⑨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⑩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⑾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⑿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狄德罗)
(3)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 没有意识。
得出结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上先有物 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结论:自然界中的事物人是类按产照生以自后身大所自然固处有处的留下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了有人自类己活动的的起痕源迹,和那发么展人类 历史,它们都是统一的产有物生没质之有世后以自人界然的的界意组的志存为成在转部与移分发?展 (即自然界是物质的).
《圣经》上说,上帝是造物主.上帝第一天造出了白天和 黑夜,第二天造出了空气和水,第三天造出了各种各样植 物,第四天造出了日月星辰,第五天造出了水中的各种动 物,第六天造出了地上的各种生物和人.天地万物都造齐 了,第七天就被定为休息日.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a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人类社会的产生看)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 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动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复习第三课 一:判断下列观点属于哪个派别
①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黑格尔) ②心外无物(王守仁)
③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象生) ④ 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朱熹) ⑤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⑥水是万物之源(泰勒斯)
⑦万物是我们的表象(叔本华) ⑧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杜威) ⑨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⑩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⑾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⑿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狄德罗)
(3)人的意识也是在物质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物质就 没有意识。
得出结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上先有物 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认识和利用规律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并利用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 为人类谋福利。
04 世界的联系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自然界内部的联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形 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
人类社会内部的联系
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之间也存在着广泛 的联系,这些联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02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
要点一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其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 的规律。
要点二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 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 生。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坚持唯物主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方 法论指导。同时,反对唯心主义可以避免我们陷入虚幻和空想的境地,更好地把 握现实和未来。
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在探究世界本质时,应坚持用联系、 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和片面 的观点。
坚持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深入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和本质规律 ,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同时,反对形而上学 可以避免我们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真相。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 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价值观是人们 在认识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 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因此, 在探究世界本质时,应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的理 论指导实践。
人们可以通过实践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并利用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 为人类谋福利。
04 世界的联系性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自然界内部的联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形 成了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
人类社会内部的联系
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之间也存在着广泛 的联系,这些联系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结构。
02 世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
要点一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其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 的规律。
要点二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 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
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 生。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坚持唯物主义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改造世界提供科学的方 法论指导。同时,反对唯心主义可以避免我们陷入虚幻和空想的境地,更好地把 握现实和未来。
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 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在探究世界本质时,应坚持用联系、 发展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静止和片面 的观点。
坚持辩证法有助于我们深入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和本质规律 ,为解决问题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同时,反对形而上学 可以避免我们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 真相。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 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价值观是人们 在认识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 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因此, 在探究世界本质时,应树立正确的世 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科学的理 论指导实践。
探究世界的本质上课
结论:两者是抽象和详细、共性和个性旳关系,不是 整体和部分旳关系。
人类旳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当代人
二、人类社会旳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久发展旳产物,劳动起了
决定性旳发作明用了.人P3旳0第生1理段构造,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动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络,形成了社会关系
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2、规律旳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旳本质旳、必 然旳、稳定旳联络。规律是客观旳,是不依人旳意志为转 移旳,它既不能被发明,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旳,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旳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旳过 程中,都遵照其固有旳规律。
〖措施论〗:必须遵照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违反规律。一旦违反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旳处罚。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久发 展旳产物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旳 物质体系
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旳规律 (第十一课) 三、人旳意识是社会旳产物
人旳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旳产物,它是在劳动中 伴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旳。(第五课内容)
世界是物质旳
自然界是物质旳 人类社会是物质旳 意识是社会旳产物
规律旳特点: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旳客观性
规律旳存在和发生作用 不以人旳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发明, 也不能被消灭。
注意1:规律与规则旳区别 注意2:规律不是一成不变旳,在运动变化中把握 规律。(规律会伴随客观事物本身旳性质、内容及 其所依赖旳客观条件旳变化而变化)
二、运动是有规律旳 1、规律旳含义 2、规律旳特征
1、物质(P29第2物段质)有客观实在性,不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 都是客观存在旳,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人类旳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当代人
二、人类社会旳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久发展旳产物,劳动起了
决定性旳发作明用了.人P3旳0第生1理段构造,形成了手脚分工
劳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动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络,形成了社会关系
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2、规律旳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旳本质旳、必 然旳、稳定旳联络。规律是客观旳,是不依人旳意志为转 移旳,它既不能被发明,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旳,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旳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旳过 程中,都遵照其固有旳规律。
〖措施论〗:必须遵照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 违反规律。一旦违反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旳处罚。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久发 展旳产物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种客观旳 物质体系
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旳规律 (第十一课) 三、人旳意识是社会旳产物
人旳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旳产物,它是在劳动中 伴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旳。(第五课内容)
世界是物质旳
自然界是物质旳 人类社会是物质旳 意识是社会旳产物
规律旳特点: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旳客观性
规律旳存在和发生作用 不以人旳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发明, 也不能被消灭。
注意1:规律与规则旳区别 注意2:规律不是一成不变旳,在运动变化中把握 规律。(规律会伴随客观事物本身旳性质、内容及 其所依赖旳客观条件旳变化而变化)
二、运动是有规律旳 1、规律旳含义 2、规律旳特征
1、物质(P29第2物段质)有客观实在性,不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 都是客观存在旳,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优秀PPT课件 人教课标版
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它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A)
针对未成年人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新闻出版总署
等八部委采取防沉迷网络控制系统,有效的抑制了未成
年人过度沉溺网络的现象。这一措施
①尊重了客观规律 ②说明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
(1)为什么说“当我们不知道……我们成为 ‘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在我们没有认识规律的时候,我们的行动是 盲目的。若遵循了规律,就会取得预期的效 果;反之,则会受到惩罚。
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我们是 规律的“奴隶”。
考点4:(理解)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 对静止的统一
2、关系
(1)对立(区别): ①含义不同(略) ②特点不同: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和绝
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2)统一(联系):
第一,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 特殊状态。
第二,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4)原题观点错误。没有正确理解物质和意识的 关系。
考点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3)要明确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①区别:
A、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 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 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B、哲学上的物质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而物 质的具体形态则可以被人创造、改变和消灭。
高中政治必修四课件: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物质性)(共12张PPT)
•8、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 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2021/11/192021/11/192021/11/192021/11/19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物质的具体形式 具体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 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 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 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 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 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 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 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物 质
产品的分配关系
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 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 产生的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小结: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二)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 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注意1: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 基本内容: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 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 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 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 性的作用。
物质的具体形式 具体
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
• 区别: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 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 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 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 意识现象。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 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 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物 质
产品的分配关系
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 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 产生的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小结: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二)世界是物质的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 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注意1: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原理) 基本内容:①自然界是物质的。②人类社会的产生、 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 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 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 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PPT课件
答:(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 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原理)
(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 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 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就是证明。(结合材料分析)
园中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 里感知它们。它们就是不在那里的。”他主张 “存在就是被感知”,离开心灵,事物就不存 在。 辨析:物质是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 在。(20分) 解析 首先要考虑物质的含义,然后紧扣“依 赖于人的意识为转移”来辨析,并结合材料来 分析,得出贝克莱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
• 答:⑴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 印记,满足人的需要。(5分)
• ⑵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 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们的活动而消失;(4分)人的实 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这个说法是错 误的。(2分)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物质
第四课探究 世界的本质
物质观 运动观
意识
第五课把握 思维的奥妙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作用
实践与认识 的关 系
第六课求索 真理的历程
实践观 真理观
第1页/共62页
•基本概念: —物质、运动、规律 •基本观点: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第2页/共62页
第10页/共62页
[典型例题]
(2003年江苏卷·论述)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7分)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
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共19张PPT)
人的生命体 的新陈代谢 运动。。。
人的思维在运 动。。。
空气中的颗粒灰 尘在运动。。。 人、桌椅、教 室都在转 动。。。
结论:1.任何具体的物质 形态只有。。。存在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运动观)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Q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什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 台,本来无一物,何处 惹尘埃
上帝、理念、绝对精神、心灵等
意识(主观世界) 客观存在着
一、世界的物质性
Q4:什么是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 客观世界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它的真正统一性在 于它的物质性(马 克思主义哲学物质 观)
产生
人的意识 主观世界
二、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Q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是什么?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世界的物质性
Q1:你有困难的时候想过去找上帝吗?
1.自然界的事物有自己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它 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客 观 世 创造 界 2.劳动 人 的 物 质 性
形成手脚分 工 形成语言和 意识 形成了社会 关系 社会物质生活基 本要素
人 类 社 会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B
四、课堂练习
2.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
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既包括自然 事物和现象,也包括人的感性活动即实践活 动,包括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哲学 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后者依赖于人的意 识 B.前者是永恒的,后者是暂时的 C.前者具有客观实在性,后者没有 D.前者是可知的,后者不是
一、世界的物质性
Q2: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为什么具有物质性?
《探究世界的本质》课件(新人教版必修4)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 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是一开始就是物质 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 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 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答案: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人类 本身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受自然条件和自 然规律的制约。人能够认识自然界的规律,并 以这种认识为指导改造自然界来满足人类的需 要。人类认识活动对自然界产生直接与间接、 积极与消极的多方面影响,人们在改造自然的 同时应更加注重保护自然,以实现自身的可持 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 的问题,只有合理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矛 盾才能更好地解决人与自然界的矛盾。
3.(2008山东卷22)《红岩》的作者,在 一次次查阅有关档案、走访烈士的战友、 搜集先烈们感人事迹的基础上,成功塑造 了江姐等典型人物形象。这启示我们要 ①坚持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 ④重视做好量的积累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 ③④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 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 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 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 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 念。 4.(2008重庆卷31)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 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 C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 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 主观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 人类。
认识了水的流动规律, 变害为利(如:三峡 大坝)
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在能 制造各种化工产品(如: 晶体胰岛素)
小故事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有人问神父:你认为世界是怎么来的呢? 神父答:世界是上帝创造的。这人又问:请问 上帝能造出一块连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吗?神 父回答:当然能,因为上帝是万能的。
这人反问:上帝连一块石头都搬不动,你 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呢?神父马上应变道: 上帝造不出这样一块石头。这人又反驳:上帝 连块石头都造不出来,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 的?
二: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真正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
第二框认识运动把握规律
3个概念、2个关系、1个原理
1、了解哲学的运动、相对静止、规律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 止的关系,说明物质是运动的。 3、结合自然实例和社会生活实例,理解运用规律的客 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阐述按客观规律办事的意义。
刘三的运动、静止图
刘三几十年,一刻也没 有停止过运动变化的过 程。
绝对运动
几十年内,他是刘三、 不是黎四、马五……
相对静止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静止的含义P32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区别: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联系:
运动“家族”
布朗运动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物理运动) 整个世界是运动变化的
化学运动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生命运动 社会运动 思维运动
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1、运动的含义 P31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 存在方式 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唯心主义)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世界真正统一性 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注意1: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 说法: ①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物质性 ②世界统一于物质 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④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小结
一:物质的概念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 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产生看,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 展的产物
2、从存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物质体系
3、从发展看,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 (第十一课)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 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第五课内容)
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是物质的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1
2
3
4
5
6
7 (天数)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P33第1段)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 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 稳定的联系。
全面理解规律的科学内涵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是上帝创造 本质的 --不是表面的、现象的、外在的 必然的 --是确定不移的,不是偶然的
稳定的 --具有重复性,不是多变易逝的
3、人的思维活动和认识发展是有规律的,这种 规律( ) ①受到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③是可以改造和创新的 ④是能够 被人们所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D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 中有动。)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P32第2段)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 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小 结:
空间位置不变
物质
性质基本不变
静止
运动
杂乱无章? 有规律?
太阳系模式图
大雁南飞北返
青蛙冬眠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资本主义社会
客观实在和客观存在的区别 (1)客观实在:只是指物质现象 (2)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3)“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动
物
抽象
具
物质 抽象
体
表
现
物质的具体形式 具体
•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物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
除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万 只是存在于千差万别的 事万物的共性外,还具有 物质具体形态中唯一的 自己的个别特性。是具体 共同的特性。是抽象的, 的,多变的,有生有灭的。 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3.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观点是什么?古代朴素唯物主 义的进步性、局限性、代表人物及其观点?近代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的进步性、局限性?
4.什么是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举例说明其 各自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5.哲学的两个对子名称、关系。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1、理解物质的含义 2、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说明世 界是物质的世界
规律的特点: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 律 的 客 观 性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 也不能被消灭。
注意1:规律与规则的区别 注意2:规律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运动变化中把握 规律。(规律会随着客观事物本身的性质、内容及 其所依赖的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高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原始社会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低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100 保 持 80 百 60 分 数 40 20
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 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 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 相当的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 也就是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
《 生 活 与 哲 学 》 知 识 结 构
哲学的概况(第一单元 1.2.3.) 辩证唯物论 4.5.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证唯物主义 (第二、三单元)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6. 唯物辩证法 7.8.9.10. 社会历史观 11. 历史唯物主义 (第四单元) 价值观 12. 人生观 12.
1.哲学与世界观、与具体科学关系?哲学的基本问题 是什么?其主要内容? 2.哲学两大派别及其划分标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的分歧、各自的根本观点及其主要形态
物质 普遍性
主
体
运动 规律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静止 客观性
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
遵循规律,利用规律
1、“鸿雁出塞北,举翅万余里。冬季食南 稻,春日复北翔。”这表明( ) A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 、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 C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D 、事物的运动都有自身的规律
2、 某市出现了洪水灾害。专家指出,洪水 的形成,天灾是一方面,人祸更值得关注。由于 “人祸”形成洪灾,这表明( ) A、人们能够利用规律,为人类服务 B、事物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C、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D D、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 惩罚
劳 动
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 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 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2.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P30第2段) 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构成 基本 要素 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 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联系: 物质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概括和抽象 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结论:二者是抽象和具体、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新人 现代人
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起了 决定性的作用 .P30第1段 创造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
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 球引力,发射卫星、飞船 为人类服务(如:卫星上 天)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宿命论”:否认规律的可知,宣传一 种神秘的不可捉摸的必然性,主张命 运主宰一切,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导致消极被动,无能为力。 “唯意志论”(创始人叔本华):夸 大人的主观能力,忽视规律的客观性, 导致盲目乐观。
神父哑口无言……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1)宇宙间不存在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 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物质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到,它 1、物质(P29第 2 段) 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
(1)含义: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物质的客观性 (2)物质的可知性 (3)物质的唯 一特性
1、规律的含义
2、规律的特征
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 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 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