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物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摘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文章从信息技术整合的背景,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可能性、意义以及如何整合、整合的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整合有效信息技术生物学科信息
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从教学手段上来看,信息技术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起到很大作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和谐课堂,使之与生物教学有效整合,既能更好地达到生物教学的目的,又能使学生愉快地参与学习,在生物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的有效整合进行探讨。
一、整合的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步人一个崭新的时代,即E时代。E- learning概念也应运而生。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在2000年底提出了“把世界教育放到每一个儿童的指间”的“信息化学习”和“信息化教育”计划。以前的“教育技术”、“电子教育”、“教育现代化”等概念,都被“信息教育”、“教育信息化”所取代。2000年10月,我国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上提出:从2001年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教育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教育信息化三个基本任务:a、“校校通”工程;b、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c、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的可能性
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可能性应从信息技术、生物学科的特点出发,还要寻求支撑的理论依据。
1.信息技术的特点: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学习的主动性,这些特点决定了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
2.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研究对象的生动和丰富性:生物及其环境的声、形、色等可用图片,电影和动画以充分展现;实验科学,对
于一些宏观和微观的实验,如生态学、分子生物学,可以凭借信息技术再现。
三、生物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意义
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对生物教学来说,这一变化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渠道刺激学生的感官
信息技术可提供多种媒体的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教学手段的新颖性、多样性和趣味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它还可以引起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使学习变得自然,为掌握知识创造有利的条件。
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组合教学手段,能把教学内容化繁为简,以虚为实,变抽象为具体,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并且学生通过对大量具体材料的观察、对比、分析、综合,有利于对比较复杂抽象知识的理解,也培养了抽象概括的能力。
以视听为主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提供鲜明生动的形象,辅之语言的有机配合,使学生的多个感官协同活动,有利于左右脑的相互促进,两种思维的互补,对输入知识信息记忆长久而牢固。
2.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过程是人脑对外部刺激进行综合、分析获取有效信息的过程,这与多种感官接受的刺激密切相关。人脑的各种思维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刺激下产生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颜色、光、声音、形象、动作等多种刺激,并可任意组合,特别是利用计算机模拟和再现各种生命现象等,有利于激活大脑的思维活动,利于学生产生直觉思维。
信息技术可以有助于实现分层次教学、个别化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可选择的学习内容、时间和空间;还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信息技术网络特性更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
人类学习的动力是出于生存本能的需要和好奇心。而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创作一些生物游戏、引人入胜的生物环境或发人深省的生物奇闻,让学生参与其中,这必将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样,我们可以通过电脑网络,给学生链接好学习的网址,让学生上网学习相关生物知识。学生们在这种新型的学习环境中,心态极其放松,思维非常活跃,同学们可以根据所遭遇的环境随心所欲地发
散自己的思维,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驰骋。
3.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信息技术可以作为准备教学的重要工具,从而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信息技术有助于教师创设更生动、逼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信息技术还有利于提高教师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作为教师总结教学经验的工具。
利用信息技术参与生物教学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明显地感受知识有新的拓展,信息量有新的增大,学习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一种轻松、愉快、适度紧张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另外,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做好课堂教学的复习、呈现、操练、自由交际等工作,使多媒体所能提供的图像、影片、提示语和背景音乐等能发挥充分作用。利用课件制作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是传统练习方法不可比拟的。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化单一思维为多向思维,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带娱乐性的练习,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从而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练习中编制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自动调整试题的难度及给予必要表扬鼓励等,这样节约了时间,加大了练习的密度,使得课堂的40分钟得以充分运用。
4.拓宽信息来源,增大信息量
“整合”使教学内容不再局限在教科书内,大量信息来源于教科书之外,如光盘、数字化图书馆等,特别是通过internet可以到任何一个网站上查询和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可以下载网上有关生物的影视信息在课上播放,并可及时将生命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补充为课程内容。
5.信息技术与创设虚拟场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构建的。因此,情景化学习在生物课程中特别受到关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通过3Dmax三维动画技术、flash二维动画技术,创设出逼真的生物形象和生活场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