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安全社会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7.2.1)--第六章第2课社会主义从一国的探索到多国的发展
15
苏联模式形成的理论根源
联共(布)党内的思想争论 ( 1924 年— 1929 年)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苏联一社国会能主否义建?成
“ 如主何义建”设之社争会
16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苏联模式形成的过程
13
战时共产主义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新经济政策
越过资本主义直接 过渡到共产主义。
最大区别
通过利用资本主义, 通过市场向社会主义渐
进地发展。
实质在于利用市场、商业把社会主义 经济同小农经济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
建设牢固的工农联盟。
14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8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苏联模式的特征——经济方面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非均衡的经济结构,排斥 价值规律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以高度集中的行 政手段管理经济。
19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苏联模式的特征——政治方面
一党制、高度集权,建立以党代政的领导体制,领导 干部实行自上而下的委派制和终身制。 缺少民主和法制,没有监督和权力制约机制。 国家安全机关凌驾于党和国家政府之上,成为个别领 导人控制党和社会、维护个人权位的工具。 个人迷信盛行。
24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2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第二,苏联模式对于经济粗放型发展阶段实现速 度和产量目标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但却阻碍了经济 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堵塞了提高生产效率 和质量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复习要点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
反映了早期⽆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
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
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
代表⼈物:巴贝夫、摩莱⾥、马布利。
(了解即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叶和英国的欧⽂。
P225、P41.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个纲领性⽂件)。
P225+P44.马克思、恩格斯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了⼈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争建⽴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了科学社会主义。
2.⽆产阶级⾰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产阶级⾰命是迄今⼈类历史上最⼴泛、最彻底、最深刻地⾰命的原因。
(简答)P226. ·⽆产阶级⾰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命这⼀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产阶级⾰命⾄少将在⼏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提出“同时胜利论”。
P227 ⾃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产阶级社会主义⾰命,将是由⼀国或数国⾸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
P227、P45.⼆、列宁、斯⼤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和⼤⼯业的国有化使⽆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经济上采取⼀系列⾮常的、特殊的⼜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 力量;
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 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12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9世纪初期 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机器大工业时期
?
7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
莫尔(英)的“乌托邦” 康帕内拉(意)的“太阳城” 闵采尔(德)的“千年太平天国”
欧文
?
傅立叶
1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的功绩:
在历史观中包含一些合理因素,为科学论证人 类社会历史提供丰富思想资料;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尖锐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 工人觉悟和科学研究资本主义的极为宝贵材料;
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 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6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及其规律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空想社会主义 16—17世纪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家庭手工业时期
18世纪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手工工场时期
1871年3月18日,起义取得胜利。
思修第六章课堂笔记
第六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知识结构图:第一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1.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2.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3.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第六章的重点内容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1.法制与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第三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和国家安全1.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2.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第一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一、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及重大意义(了解)1.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把依法治国提升到治国方略的高度,它标志着党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2.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把这一治国方略载入了宪法,使之作为一项宪法基本原则被确定下来。
3.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大意义(多选)(1)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
(2)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3)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二、依法治国的内涵与基本要求(简答)(一)依法治国的内涵----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本要求有: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1)如何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简答题)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等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受到追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6第六章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空想社会主义的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及其历史缺陷是什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及这些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所经历的家庭手工业、手工工场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适应,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即: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圣西门。
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理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所写的党纲《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是不同于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
因为: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无产阶级革命有暴力的与和平的两种形式,其中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只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由托马斯·莫尔写作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开山之作是( )A、《自然法典》B、《共产主义宣言》C、《乌托邦》D、《太阳城》2、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 )A、辛亥革命B、巴黎公社革命C、二月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3、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主义的国家是( )A、中国B、俄国C、朝鲜 D、古巴4、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阶级斗争C、科学发展观D、团结和谐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在短短30多年里跃升为( )A、世界第一大经济体B、世界第二大经济体C、世界第三大经济体D、世界第四大经济体6、1864年,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应运而生,这一组织的灵魂人物是( )A、斯大林B、列宁C、马克思 D、毛泽东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8、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9、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最高形式是( )A、民主协商B、无产阶级革命C、社会改革D、农民运动10、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11、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 )A、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B、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C、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实现共产主义1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13、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 )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14、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 )A、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B、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D、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 )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单项选择题答案]1、C2、B3、B4、A5、B6、C7、D8、A9、B 10、D11、C 12、C 13、B 14、D 15、D二、多项选择题1、19世纪上半叶,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最高阶段,主要三个代表人物是( )A、圣西门B、傅立叶C、马克思D、欧文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 )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 )A、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B、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D、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5、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是( )A、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发展不同B、历史传统不同C、指导思想不同D、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不同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根本的原因是( )A、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B、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C、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D、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D、坚持改革开放8、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它们的内容是一样的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9、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经历时期有( )A、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10、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的主要形式有( )A、经济斗争B、政治斗争C、文化斗争D、思想斗争11、巴黎公社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有重大意义,是( )A、无产阶级革命保持胜利果实的首要条件是要有革命武装B、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C、无产阶级政权是为人民服务的机关D、必须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发挥党的政治领导作用12、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承担起推翻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的原因是( )A、无产阶级是最先进的阶级B、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C、无产阶级是受剥削、受压迫最重的阶级D、无产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中先进生产力的代表13、下列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说法,正确的是( )A、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B、无产阶级政党由无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C、无产阶级政党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D、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群众具有一样的理论水平14、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 )A、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发展B、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的发展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到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15、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19世纪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的空想社会主义[多项选择题答案]1、ABD2、AC3、CD4、BD5、ABD6、ABCD7、ABD8、ABCD9、ABC 10、ABD11、ABCD 12、ABCD 13、ABC 14、AD 15、ABC三、辨析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文化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重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4、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5、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6、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7、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8、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9、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难点:1、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学时安排:2课时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问题导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普遍处于大萧条之际,社会主义得到了快速发展,先后建立了15个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强大的能够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相抗衡社会主义势力。
共产党组织多达120多个,二战后独立的民主国家许多都自称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度成为最时髦的名词。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又使社会主义遭受到巨大挫折。
这是为什么?社会主义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苏东社会主义大厦为什么几乎在一夜之间夷为平地?一言以蔽之,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其发展走向。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对社会主义的发展运动过程的分析,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必然性和艰巨性,并提出认识社会主义的正确方法。
从而,能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如何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19世纪中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20世纪初,从理论发展到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
2、剩余价值的发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具有更 剩余价值的发现, 为直接的意义。 为直接的意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
(1)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本主义将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必然性。 (2)剩余价值学说阐述了物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剩余价值学说阐述了物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 (3)剩余价值学说展示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 剩余价值学说展示了变革资本主义, 正确途径。 正确途径。
空想社会主义综述: 空想社会主义综述: 综述
贡献: 贡献: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 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对未来社会提出 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缺点: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缺点:带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
(二)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欧文的“公社制度” 欧文的“公社制度”
他主张,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提出, 他主张,通过改造环境来改造人的性格的理论。提出,公社实行生产资料公 有制;是一个工、 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有制;是一个工、农、商、学相结合的组织;公社实行按需分配原则。
⑤把未来社会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上,实行协作化、计划化整 把未来社会建立在大工业基础上,实行协作化、 体社会生产。 体社会生产。 ⑥对未来社会的劳动问题和分配原则提出精辟见解。 对未来社会的劳动问题和分配原则提出精辟见解。 ⑦提出国家消亡思想。社会权利将由对人的统治变为对物的 提出国家消亡思想。 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 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 ⑧未来社会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原则。 未来社会充分体现民主管理原则。 ⑨消灭三大差别,妇女解放等。 消灭三大差别,妇女解放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a
7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1、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也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阶段,
即:
• (1)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 (2)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 (3)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a
8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 (1)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 •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
• 这是因为: • 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
争。
• 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
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改造旧社 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 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
要。
a
39
•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
a
28
、 1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
民主革命的蓬勃发展,帝国主义力量的削弱,极 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促进了世界社会主义 运动的发展。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
获得大发展,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先后有 一批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个强大的 社会主义阵营。
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a
9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 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
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 命,把争取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斗争建立在 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而超越了空想社 会主义,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练习题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 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 生产关系为标准C.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 坚持党的领导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 进行阶级斗争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 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5.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 集体领导B. 理论联系实际C. 实事求是D. 民主集中制6.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 马克思B. 恩格斯C. 列宁D. 斯大林7.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8.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9.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 农民问题C. 武装斗争问题D. 国家政权问题10.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11.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 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利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12.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 德国古典哲学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 “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4.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15.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B. 革命的客观形式和条件所决定的C. 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内部孕育生长起来【单项选择题答案】1.A2.C3.D4.A5.D6.C7.B8.D9.D 10.D 11.B 12.C 13.A 14.B 15.B二、多项选择题1.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 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 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 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 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2.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实行无产阶级专政3.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 夺取国家政权C.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4. 民主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包括()A. 攻击和反对共产主义B. 反对暴力革命、主张和平步入社会主义C. 主张搞三权分立、多党制D. 主张搞以私有制为主体的混合经济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主要有()A. 发生了新的科技革命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C. 阶级结构出现了新变化D. 经济结构出现了新变化6. 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 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 德国古典哲学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7. 《共产党宣言》提出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治统治以后的任务是()A. 用革命的暴力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B. 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彻底消灭私有制C. 把全部资料集中在国家手中,使国家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 大力发展生产力,尽快增加生产力的总量8. 列宁的“一国或者数国首先胜利”的理论内容主要是指()A. 社会主义将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B. 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取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C. 社会主义将在资本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首先取得胜利D. 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将是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然后波浪式的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9.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 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 按劳分配C.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共产党领导10.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 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 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 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多项选择题答案】1. AC2.ABCD3.ABCD4.ABCD5.ABCD6.BCD7.ABCD8.ABCD9.ABCD 10 .ABCD三、辨析题1. 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备课重点和难点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六章备课重点和难点一、总体思路1.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集中讲授社会主义社会的有关问题,目的是围绕社会主义社会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依据,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主要是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率先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合理性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
2.本章内容和主要结构本章内容非常丰富,但总体思路是比较简明的,包括三节的内容: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主要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其相关理论问题。
它包括一系列内容:从历史过程来讲,它以浓缩的形式包括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以及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过程;从理论内容上讲,它包括了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包括了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贡献,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的历史意义等。
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主要讲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的若干探索。
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这些认识在社会主义实践中的深化,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
二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包括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合理性,以及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问题。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问题,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以及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
四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问题,包括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讲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包括党的性质和领导作用两个方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六章_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经济基础不同、阶级本质不同、原则与实践的关系不同等。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最高类型的民主,比资本主义民主具有无可比拟
的优越性。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一个历史过程。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
和不断发展着的。要实现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需要经过
长期的努力。这是因为, 一、肃清封建专制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影响需要一个历史过程;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体上经历了 三个时期:
一、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 二、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三、由战时共产主义转变为新经济政策时期
(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逝世后,在斯大林领导下建立了
其特点是:
从经济方面来看,主要是由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体制两部 分组成。 在发展战略方面,主要是以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 务,以重工业为发展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转变。 与这种发展战略相适应,在经济体制方面,主要是在所有 制结构上形成了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形式,在经济运行 中排斥市场机制,完全采用行政手段,形成了过度集中的 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
唯物史观-人类发展
剩余价值学说-资本主义剥削
(二)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
是不同于以往一切革命的最新类型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
的重要标志之一。
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国家发展史上的伟大飞跃,它是人 类社会最后的也是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
安_全_综_合_知_识
安全综合知识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序言人类三大安全对策:安全工程技术对策,安全教育对策,安全管理对策生命权,健康权,安全权是最基本的人权安全权是指员工免于职业危害(职业病和职业伤亡)的权利。
第一章安全生产科学的发展和进步1.3近代安全生产工作四查活动:查思想,查纪律,查制度,查领导三定:定人员,定岗位,定职责我国已批准承认的安全卫生国际劳工公约有9个1956年5月25日,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了著名的“三大规程”:《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1963年3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1979年1月20日,卫生部、第四机械工业部颁布了《微波辐射暂行卫生标准》规定。
8小时连续辐射不超过38微瓦/厘米2,日累计不超过300微瓦/厘米2,一次不允许超过5毫瓦/厘米2 1979年8月31日,卫生部,国家劳动总局颁布《工业企业噪声标准》规定:企业生产车间和工作场所噪声不得超过85分贝,最高不超过90分贝(噪声每提高3分贝,工作时间缩短一半。
)1988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90年发布《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1993年确立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即四方体制)为: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六部法规:1995.5.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8.9.1 <消防法>2004.5.1 <道路交通安全法>2002.11.1 <安全生产法>1993.5.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正式实施2002.5.1 <职业病防治法>第二章安全管理哲学事故直间损失系数:1:4-1:>100,安全投入产出比:1:6事故五种基本性质:1)因果性;2)随机性与偶然性;3)潜在性;4)必然性;5)可预防性第三章安全系统科学理论3.1安全系统论原理1、安全系统按组成性质,分为自然系统、社会系统、思维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2、按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课件——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50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 终达到共同富裕。”
35
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和《法兰西 内战》中十分强调无产阶级政权对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性。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生,是马克思 主义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36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 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 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37
◆ “同时论”有正确的理论价值与依据,蕴涵着 社会主义的国际性。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断作出了补充。
12
二、列宁、斯大林领导的苏维 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13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十月革命的胜利, 开辟了人类历史的 新纪元,苏维埃俄 国成为世界上第一 个社会主义国家。
十月革命 视频播放
14
最后,大党主义、大国 主义、霸权主义严重。
32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
视频播放
• 东欧八国:南斯拉夫、阿尔巴
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 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罗马尼亚
波兰
匈牙利
保加利亚
捷克斯洛伐克
33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1、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
46
设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 • 根据社会需要,有计划调节生产。 • 在对社会总产品作扣除后,对个人实行按 劳分配。 • 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 • 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
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版
6
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圣西门
圣西门主张实业 制度,要求人们 尊崇劳动,由实 业家和学者管理 社会,改善穷苦 阶级的生活条件。
“法国到处是没有才能的人统治有才能的,道德败坏的人支配善良的公民, 完全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 ——圣西门
23
二、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二)十月革命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其一,从落后的程度上来认识。只是相对落后,不是绝对落 后。必须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工业和现代无产阶级。
其二,从革命的直接条件来认识。相对落后国家的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十分尖锐,造成了比较成熟的革命形势和革命力量。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4
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出版了第一部空想社
会主义的代表作《乌托邦》。书中莫尔控诉了资本原始积累对 农民的残酷掠夺的罪恶,并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未来社会的美好 画卷:这里以公有制为基础,没有私有财产和剥削现象,人们 有计划地从事生产,城乡之间没有对立,不需要商品、货币和 市场,按需分配产品。
为粉碎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进攻,从1918年夏天 到1921年春,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实行了以取消 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7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
(一)社会主义在苏联一国的实践
2、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1)战时共产主义的主要内容
①余粮征集制。② 广泛的工业国有化。③为动员全部工业为 前线服务,工业管理实行集中制。④私人商业国有化,限制市 场流通和私人贸易。⑤经济关系实物化。⑥劳动义务制和劳动 “军事化”。
第六章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
▪ 三、中国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进程 ▪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国企改革促进了社会
保险制度改革,改革始于养老社会保险。1991年,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的决定》,奠定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个人缴费,改现收现 付制为部分积累(jīlěi)制,1997年国务院又发布决 定,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完善。
第六章社会保险(shè huì bǎo xiǎn)的基本原理
2021/11/7
第一页,共28页。
第一节 社会保险(shè huì bǎo xiǎn) 概述
▪ 一、社会保险的定义 ▪ 社会保险是以国家或社会为主体,在以工资收入为
主的劳动者遇到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 特殊事件时,运用法律手段,动员社会力量,给劳 动者提供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以保证劳动者 及其家庭维持基本生活的一种(yī zhǒnɡ)制度。
第七页,共28页。
▪ (三)社会保险的发展时期 ▪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měi ɡuó)历史上的罗
斯福总统“新政”,以1935年颁布的《社 会保障法》为标志,建立了老年社会保险, 失业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随后阿根 廷、巴拿马、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也先后建 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第八页,共28页。
▪ (四)社会保险的成熟阶段 ▪ 二战结束(jiéshù)后到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以
▪ (四)按照补贴形式分类 ▪ 社会保险提供补贴的形式主要有现金(xiànjīn)补贴,实
物补贴和服务补贴等三种。
▪ (五)按照领取时间分类 ▪ 按照领取的时间将社会保险分为短期补助保险和长期
补助保险。
第十四页,共28页。
第二节 社会保险(shè huì bǎo xiǎn)与商业 保险的关系
第6章安全经济原理
五、安全效益的实际统计 5.安全宏观经济效益的计算举例
(2)求“增值产出量” B2 根据“增值产出量”计算式,采用“投资比重法”确定安
全活动对生产的贡献率,即有: 安全贡献率=安全投资/生产投资= 57.56 / 6963.6= 0.83 % 这样有: B2 = 0.0083×18224.57 =151.26(亿元) (3) 求安全总产出量 B
安全经济的研究对象
安全经济的基本理论 事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规律 安全活动的效果规律 安全活动的效益规律 安全经济的科学管理
6.1 安全经济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安全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安全经济学内容四层次结构
学科 层次
工程 技术
技术 科学
基础 科学Hale Waihona Puke 哲学学科理论与方法特征
安全经济技术的方法 与手段
6)补充新职工的培训费用
非经济损失的统计范围
直接非经济损失包括:
• 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价值损失,用工作能力的影响来估算 • 环境破坏的损失,按污染处理费及未恢复的环境价值计算
间接非经济损失包括:
• 工效的影响 • 声誉损失 • 政治与社会安全的损失
关于事故各项经济损失的说明及计算
1、工伤赔偿费用的计算
输入
安全投资
安全系统 状态安全性
安全后果
输出
安全效益 图6-6 安全经济系统运行模型
2)绝对指标与相对指标
安全绝 对指标
投资方面
主动投资 被动投资
后果及效果方面
正效果 负效果
相对指标——相对于某种背景状况来考察绝对指标的特征 量。如相对于产量、产值、利税、职工人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2安全文化范畴
从社会层面上看,安全文化是指对人生命的尊重和对人价值 的评价以及对事故的恐惧。
从企业层面上看,它指一个组织对于安全和健康的价值观、 期望、行为模式和守则。
从个人层面看,它指对他人、对家庭和对自身生命的责任感 和价值观。
安全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包含的对象、领域、范围是 广泛的。安全文化的建设是全社会的,具有“大安全”的意 思。
6.1.3安全文化的体系结构
从文化的形态来说,安全文化的范畴,如图1所示。
6.1.4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
➢ 从抽象的层面来看,安全文化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系统性
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全文化作为现代安全管理的延伸和扩展, 具有很强的系统特征。
(2)人本性
安全文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安全价值,它的本质在于追求整个社会 对安全价值观的认同。
调适功能
企业在安全文化的建设中,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沟通信 息、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统一认识.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增强职工群体自我承受力、适应性和应变能力,消除心理冲 突,化解人际关系的矛盾。
6.2.5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多层次的复合体,由物质安全文化、制度 安全文化、精神安全文化、价值和规范安全文化组成,对应 的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进行建设。
3)员工心态安全文化建设
(1)应急安全保护意识 应急保护意识是自发的、本能的、快速的反应,一般来说, 职工的表现都比较强烈,但表现的正确与否和职工的安全 技术素质有很大的关系。
(2)间接安全保护意识 一般来说,对隐性的危害应采取的防护、隔离等安全措施, 需经过安全教育与培训方可逐步形成。
(3)超前安全保护意识 人们在这方面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对潜在危险因素的洞 察性、预防性和控制性都较差。
6.2.5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4)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建设
员工行为规范安全文化是指人的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公 认的价值标准存在于人们的内心,制约其行为,这就是行为 规范,其具体表现为道德、风俗、习惯等。
6.2 企业安全文化
6.2.1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 的总和。
安全思想和意识 安全作风和态度 安全管理机制 安全行为规范 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 安全进取精神
安全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安全减灾工程技术能力 安全的价值观 安全的审美观 安全的心理素质 安全风貌、习俗
安全行为规范约束的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实质上是有形的和无形的制度文化,安全文化 在此意义上具有有形和无形的规范约束功能。
6.2.2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
传播辐射功能
通过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采用各种传统而有效的或现代的
安全文化教育方式,对职工进行传统或现代的安全文化教育。
激励功能
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无论是企业还是职工群体均会在社会 中寻求社会价值、人生价值和地位。形成一种团结向上的气 氛,充分激发、调动职工群体的积极性、创造性。
(3)全面性
安全文化内涵广泛、丰富,几乎涉及了一切领域,涵盖了包括组织、 个体在内的所有对象。
(4)目标性
安全文化具有安全价值取向和目标取向,并为各方接受和认同,达 成共识。
6.1.4安全文化的基本特征
➢ 从安全文化机制的建设层次来看,安全文化同时具有以下特 点:
(1)安全文化是“硬” “软”两种文化的结合 (2)安全文化是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结合 (3)普遍性与独特性的结合
安全意识来源于人们安全生产经验和安全管理科学 知识相结合的实践,又反过来支配安全生产的复杂 心理过程。
安全意识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为基础的有机整体, 从个体的安全防护意识层次上分析,大致可以归纳 为三个层次,即应急、间接和超前的安全保护意识。
6.2.5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6.2.2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就是将企业决策层、管理者及全体员工 塑造成具有现代安全观的生产力和文化人。
6.2.2 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
安全认识的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是指企业安全文化对全体员工的引导和指引方向的 作用。
安全文化的凝聚功能
凝聚功能是指把企业、员工群体的价值观念、心理情感黏合 为一体,为追求共同的利益目标形成合力,使全体员工形成 同心协力、奋勇拼搏、开拓前进的一种观念、行为和文化氛 围,使个人对企业产生信赖感、可靠感、依靠感和归宿感。
④ 安全文化具有社会文化的属性和特点,是社会文化的组 成部分,属于文化的范畴;
⑤ 安全文化的最重要领域是企业的安全文化,发展和建设 安全文化,就要建设好企业安全文化。
6.1.1安全文化的概念
2)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可定义为:人类在生产、生活、生存活动
中,为保护身心安全与健康所创造的有关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可表现为有关安全的哲学、 伦理道德、科学、艺术和政治法律思想即其构成的 思想观念系统及相关制度、设施。
1)物质安全文化建设
进行物质安全文化建设,就需要依靠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 改造,来不断提高系统本质安全化程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工艺过程本质安全化。 (2)设备控制过程的本质安全化。 (3)整体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6.2.5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2)制度安全文化建设 制度安全文化是指与物质、心态、行为规范安全文文化相适
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及控制管理的总和, 主要包括:
建立健全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各项基本法规、标准 高效运作这些法规、标准
6.2.5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3)员工心态安全文化建设
员工心态安全文化是指安全文化中精神层次的文化, 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思维。
第六章安全社会原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6.1.1安全文化的概念
2)安全文化
目前对安全文化的定义有多种。 对安全文化的定义具有共同点:
① 文化是观念、行为、物态的总和,既包含主观内涵,也 包括客观存在;
② 安全文化强调人的安全素质.要提高人的安全素质需要 综合的系统工程;
③ 安全文化是以具体的形式、制度和实体表现出来的,并 具有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