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和磁场学案公开课获奖作品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八章磁现象磁场,详细内容包括:磁场的基础概念、磁场方向的规定、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力、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地球磁场简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场的概念,掌握磁场方向的规定,了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力。
2. 使学生掌握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并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基础概念、磁场方向的规定、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力、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
难点:磁场方向的规定、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电流表、导线、电源。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
(2)通过指南针指向地球磁场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力。
2. 知识讲解(1)磁场概念:介绍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存在于磁体周围的空间。
(2)磁场方向:讲解磁场方向的规定,即用箭头表示磁场的方向,箭头指向磁体的北极。
(3)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力:阐述磁场的存在对磁体产生的作用力,如磁铁吸引铁钉。
(4)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讲解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的定义,并引导学生掌握相关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1)计算磁场强度:给出磁场强度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
(2)判断磁感应强度方向: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判断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磁铁周围的磁场线。
(2)计算给定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2)拓展延伸:介绍地球磁场的分布和磁极的位置。
六、板书设计1. 磁场概念、方向、作用力。
2. 磁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定义、计算公式。
3. 地球磁场简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磁场的概念。
(2)判断磁铁周围磁场的方向。
(3)计算给定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教材第九章第一节“磁现象磁场”。
详细内容包括:磁性的起源,磁体与磁极的概念,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方向的规定,以及磁感线的引入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磁性的起源,掌握磁体和磁极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学会判断磁场方向,并能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场方向的规定,磁感线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磁体和磁极的概念,磁场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性材料(如铁钉、磁铁等),指南针,磁场演示器。
2. 学具:磁性材料,指南针,画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性材料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磁性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磁性的起源:介绍地球磁场的存在,引导学生了解磁性的普遍性。
(2)磁体与磁极:讲解磁体的概念,引导学生区分磁极,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磁场: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学会判断磁场方向。
(4)磁感线:引入磁感线的概念,讲解磁感线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磁场方向和磁感线的应用。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磁现象磁场磁性的起源磁体与磁极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方向的规定磁感线的引入和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性的起源及磁体的概念。
(2)判断下列磁场的方向,并说明理由。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磁场方向和磁感线理解的程度,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索磁场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场对生物的影响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磁场方向的规定2. 磁感线的理解和应用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针对性5.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磁场方向的规定1. 展示地球磁场的模型,指出磁北极和磁南极的位置。
2024年《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

2024年《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磁现象磁场》。
详细内容包括:磁性的产生、磁极的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方向的规定以及磁感线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磁性的产生、磁极的概念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磁感线的理解,磁场方向的规定。
教学重点:磁性的产生,磁极的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电流表、电池、导线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磁铁、指南针、铁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性的产生。
2. 理论讲解:(1)磁性的产生:介绍磁铁的成分,讲解磁性的来源。
(2)磁极的概念:讲解磁铁的两个极——N极和S极。
(3)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讲解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原理。
3. 例题讲解:讲解磁场方向的规定,通过例题巩固知识点。
4.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加深对磁场方向的理解。
5.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磁感线实验,观察磁感线的分布,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六、板书设计1. 磁性的产生:介绍磁铁的成分,强调磁性的来源。
2. 磁极的概念:N极和S极,展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磁场方向:规定及例题解析。
4. 磁感线:实验现象及磁场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性的产生原因。
(2)解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3)画出磁感线的分布图,并说明磁场方向。
2. 答案:(1)磁性产生的原因是磁铁内部的原子磁矩排列一致。
(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原理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磁感线分布图见教材图示,磁场方向由N极指向S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结合理论讲解和分组实验,让学生充分理解磁现象磁场的相关知识。
高中物理教案-磁现象与磁场-“黄冈杯”一等奖

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教材分析:磁现象和磁场是让学生建立学习磁知识兴趣的第一课,也是让学生建立电磁相互联系这一观点的很重要的一节课,为以后学习电磁感应等知识提供铺垫。
本节课的内容多为初中学过的知识,重点是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的学生,在初中学习中和在生活中对磁现象的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这是学生学习本节课的优势所在;但是,磁之间的相互作用毕竟是抽象的,并且大部分学生可能知道电与磁的联系,但没有用一种普遍联系的观点去看电与磁的关系,也没有一种自主的能力去用物理的思想推理实验现象和理论的联系,这也是我们学生的一些缺陷。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确定本节课的三个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了解磁现象;知道奥斯特的实验—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知道磁场的基本特性;了解地球的磁场。
(二)、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基础,观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电流磁效应的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知识确定)教学难点:磁场的概念及其性质(教材知识和学情分析确定)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学为主。
结合实验、讲解、讨论、探究等方法辅助教学,特色是应用了NB物理虚拟实验室。
六、新课教学:新课导入:首先,我将以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我的问题是这样的:l、我国古代对磁最早的应用2、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是磁知识的运用我用PPT展示图片,说明磁重要性,从而顺利成章地引入新课。
推进新课:由于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接触了部分磁现象的知识,但是了解的不够深入,所以,在这里我设计了演示实验研究条形磁铁和小铁钉的关系,在设计的演示实验中,要让条形磁铁的两端和中间部位缓慢靠近小铁钉,通过观察磁铁两端和中间对小铁钉吸引的不同,分析实验现象,推理总结出磁性、磁极和磁体等基本概念.在学生对磁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就开始探讨磁与电的关系。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精品教案公开课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精品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磁现象磁场》。
详细内容包括:磁性的起源,磁极的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存在与描述,以及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磁性的起源,掌握磁极的概念,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了解磁场的存在,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理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3. 能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极的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描述。
难点:磁场对磁体的作用,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磁场演示器、黑板。
学具: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性的起源。
2. 知识讲解:a) 磁性的起源:介绍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磁性来源于地球的磁场。
b) 磁极的概念:讲解磁铁的两端称为磁极,磁极有南极和北极之分。
d) 磁场:介绍磁场的存在,利用磁场演示器展示磁感线,解释磁场的描述方法。
e) 磁场对磁体的作用:讲解磁场对磁体的吸引和排斥作用,解释指南针受地磁场作用的现象。
3. 例题讲解:解答与磁现象磁场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磁性的起源:地球磁场2. 磁极的概念:南极、北极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吸引、排斥4. 磁场:磁感线、描述方法5. 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吸引、排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钉。
b) 画出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并标出磁场的方向。
c) 运用磁场知识解释指南针的工作原理。
2. 答案:a) 磁铁具有磁性,能产生磁场,从而吸引铁钉。
b) 略。
c) 指南针是利用磁极在地球磁场中受力的原理,指针指向地磁北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场的描述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时,还需加强引导和练习。
2024年《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精彩教案公开课

《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精彩教案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
1.2掌握磁场的性质和磁力线的分布规律。
1.3会用磁场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磁场的基本概念。
1.2磁场的性质和磁力线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2.1磁场概念的形成。
2.2磁力线分布规律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磁现象,如磁铁吸附铁钉、磁悬浮列车等。
1.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这些磁现象有什么了解?它们背后有什么原理?2.探究磁场的基本概念2.1分组实验:让同学们用磁铁和铁钉进行实验,观察磁铁对铁钉的吸引现象。
3.学习磁场的性质3.1通过多媒体展示磁场的性质,如磁场对磁针的偏转、磁力线的分布等。
4.探究磁力线的分布规律4.1分组实验:让同学们用磁铁和铁粉进行实验,观察磁力线的分布。
5.实践应用5.1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哪些设备应用了磁场和磁力线的知识?5.2学生回答:磁悬浮列车、硬盘驱动器、电磁炉等。
6.2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磁场和磁力线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四、作业布置1.复习磁场和磁力线的概念。
2.查找生活中应用磁场和磁力线的设备,了解其工作原理。
五、教学反思1.加强对磁场和磁力线概念的理解,避免学生产生误解。
2.在实验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在小组合作环节,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磁场和磁力线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后续学习电磁学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磁现象 磁场》省优获奖教案 公开课

第二十章电与磁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有吸铁 (钴、镍 )性和指向性以及磁化现象 .2、知道磁体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以及地磁场的南、北极 .3、知道磁感线可用来形象的描述磁场 ,知道磁感线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感知磁场的存在 .2、观察磁体间的相互作用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3、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使学生认识磁场的存在 ,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 - - -转换法、模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航海事业的开展做出的奉献 ,进一步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2、通过感知磁场的存在 ,知道磁感线和地磁场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探索科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磁体的指向性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转换法、模型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知磁场 ,建立磁场模型并探究磁感线的形状 .【教学准备】教师使用:条形、蹄型磁体 ,铁、钴、镍片 ,多媒体、软铁棒、铁架台、铜币、玻璃等学生使用:铁屑、小磁针、条形磁体、大头针、细线等【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激趣设疑1、【故事引领】:大家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吗?学生观看图片 ,聆听故事阿房宫"以磁石为门〞, "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止〞,说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阿房宫,为了防范刺客,聪明的工匠们修建了奇特的阿房宫的北门,一旦有人身怀铁器,立刻就会被发现.2、【设疑】:工匠们是怎样做到的呢?(【设计意图】:历史故事的悬疑造成知识的 "悬疑〞 ,牢牢抓住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引出本节的课题 . )【板书课题】:§20.1磁现象磁场学生思考问题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磁现象一、磁现象1、【信息传递】:大话磁石距今两千几百年的春秋战国时期,古书<管子>上曾记载:有人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石头〞,它好象慈祥的母亲吸引孩子一样,所以,当时给它起名叫"慈石〞,后来才改叫"磁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磁铁,通俗的名字叫"吸铁石〞.2、【展示图片】:形形色色的磁体3、【做一做】:用一个条形磁体靠近铁、钴、镍币、铜片和玻璃,你有什么发现?聆听教师介绍磁石信息学生感性认识磁体学生动手实验4、磁性:磁体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5、【演示】:观察条形磁体不同部位所吸铁屑的多少 .6、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两个局部 . 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 ,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南极或S 极 ,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或N 极 . 【温馨提示】:磁体能指南北是指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北 ,且磁体两极总是成对出现 ,磁体断开、或吸合时 ,仍然只有两个磁极 .7、【指南针】学者王充在《论衡》中记公元1世纪初,东汉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磁现象 磁场》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五、磁感线
①磁感线并非真实存在,是人为假想的模型。 ②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发出,回到S极。 ③磁感线为闭合曲线,永不相交。
学生活动六:探究不同磁体磁场的分布情况 利用铁屑、塑料板探究蹄形磁体、同名磁极、异名磁极 周围磁场的分布情况,观察并试着绘出不同磁体周围铁 屑的分布情况。
学生活动二:
1、如何让没有磁性的铁钉吸引大头针? 2、将两个条形磁体的同名磁极(N极或S极)相 互靠近,观察现象;
将两个条形磁体的异名磁极(N极和S极)相 互靠近,观察现象。
三、磁化
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 这种现象叫做磁化。
四、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蹄形磁体
同
异
名
名
磁
磁
极
极
蹄 形 磁 体
同 名 磁 极 异 名 磁 极
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有何特点?
④磁感线分布的疏密程度反映了磁场的强弱。
中国古代磁学成就
练一练
标出磁极的名称和A、B两点的磁场方向。
N
S
N
N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 第1节
磁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磁场
学生活动一:
1、将磁铁靠近纸杯中所给的物体。 观察磁铁是否能吸引所有金属? 磁铁每一部分的吸引能力相同吗?
2、取一个小磁针远离其它磁铁放置,让它自由 转动,观察它静止时的指向,你发现了什么?
一、磁体
磁性: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二、磁极
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 个磁极叫南极或S极,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北极 或N极。
2024年《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

2024年《磁现象磁场》省优获奖教案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省优获奖教材《物理》第十章第一节“磁现象磁场”。
主要内容包括:磁的基本概念、磁体的分类、磁场的特点、磁感线的理解、磁场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的基本概念,掌握磁体的分类,理解磁场的分布特点。
2. 学会使用磁感线描述磁场,并能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理解、磁场的应用。
难点:磁感线的理解,磁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磁铁、铁钉、细线、电流表、导线、电池、指南针等。
学具:每组一套磁铁、铁钉、细线、指南针。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铁钉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背后的原理。
2. 知识讲解(1)磁的基本概念:介绍磁的定义、磁极的概念。
(2)磁体的分类:展示各种磁体,讲解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3)磁场的概念:通过磁铁周围铁钉的分布,引出磁场概念,讲解磁场的特点。
(4)磁感线:以磁铁为例,演示磁感线的分布,讲解磁感线的定义和作用。
3. 例题讲解结合实际例题,讲解磁场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力吸附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答相关问题。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磁的基本概念2. 磁体的分类3. 磁场的特点4. 磁感线的理解5. 磁场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磁的基本概念。
(2)举例说明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3)画出磁铁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图。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较高,但在理解磁感线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磁场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技术、磁共振成像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磁感线的理解2. 磁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4. 作业设计中的题目和答案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磁感线的理解1. 磁感线的起源和终点:磁感线从磁体的北极出发,指向南极,形成闭合曲线。
磁场说课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pptx

磁场基本性质:磁场对放入其中磁 体产生力作用。
第13页
磁场教学
演示试验: 把小磁针放在不一样点,发觉磁针指向不一样, 说明磁场含有方向性。 把不一样小磁针放在同一点上,发觉小磁针指向 不变,说明磁场中某一点方向含有唯一性。 磁场方向(要求):把能够自由转动小磁针在磁 场某点处静止时北极(N极)所指方向要求为该点 磁场方向。
时N极所指方向要求为该点磁场方向。 二、磁感线(假想):沿在磁场中静止小磁针N极所指
方向画出一些带有箭头曲线。
方向:从磁体N极出来,回到S极。
三、地磁场 1、地球是个巨大磁体,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 2、地磁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3、磁偏角——沈括。 四、研究物理方法:转换法。
第7页
说教法
1、试验探究教学法 2、观察法 3、类比法
说学法指导
1、试验观察法 2、类比法 3、科学探究法
第8页
说教学程序
回顾上一节所学知识: 含有磁性物质叫做磁体。 磁体各部分磁性强弱不一样,磁体上磁性最强部 分叫做磁极,它位置在磁体两端。 能够自由转动磁体,静止时指南磁极叫做南极, 又叫S极;指北磁极叫做北极,又叫N极。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使原来没有磁性物体取得磁性过程叫做磁化。
第25页
地磁场示意图
地磁场教学
地磁南北极跟地理南北极实际上并不重合,磁针不是 正指南北而有一些偏离,指南针也是这么。
第26页
地磁场教学
地磁N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S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这一现象当代科学界叫做“磁偏角”现象。
我国宋代学者沈括在 他所著《梦溪笔谈》中, 最早准确描述了磁偏角这 一现象。比西方哥伦布发 觉这一现象还早了400多 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场的概念,明确磁体之间、磁体与通电导体之间、通电导体与
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2.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及其发现过程,体会奥斯特发现的重要意义.
3.了解地磁场的分布情况和地磁两极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网上查询磁现象的应用,以及发现历程。
2.定性理解磁场的物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电流的磁效应及发现历程,体会科学发现的不易。
二、【前置学习】
(认真阅读教材80页,完成下列问题)
1.磁性:磁体吸引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性质.
2.磁极:磁体上磁性________的区域.
(1)北极: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______的磁极,又叫N极.
(2)南极: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______的磁极,又叫S极.
(3)同名磁极相互________,异名磁极相互________.
3.电流的磁效应
丹麦物理学家_________相信,就像电和热、电和光之间存在联系一样,电和磁之间也应该存在着联系.1820年他发现了电流的___________,首次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
(1)奥斯特实验
将导线沿________方向放置在磁针的上方,通电时磁针发生了转动.
(2)奥斯特实验发现了电流的__________,即电流可以产生磁场,首次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4.磁场
磁体与_______之间,磁体与_________之间,以及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_________发生的.
5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磁体,N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S极位于地理________附近,
6.磁偏角: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因此,磁针并非准确的指向南北,其间有
一个夹角,这就是_______,简称__________.磁偏角的数值在地球上的不同地点是不同的.
三、【学习与探究】
主题1:磁现象
[问题设计]:1.取一条形磁铁,用一堆硬币分别靠近磁铁的两端和中部,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两个条形磁铁,分别将它们的同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靠近,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个磁体从中间分成两部分后,是不是每一部分就只有一个磁极呢?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电现象和磁现象有什么相似之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提炼]
1.磁极:磁体的各部分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_______最强的区域叫磁极.
2.磁体有两个磁极,一个叫N极(又叫___极),另一个叫S极(又叫____极).同名磁极相互_____,异名磁极相互______.
[当堂检测]1.如图1所示,一根条形磁铁,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下列表示从S极到N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图1
主题2.奥斯特实验:
1.奥斯特实验中,为什么将导线南北方向放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那磁体对电流有力的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提炼]:(1)导线沿__________方向放置在小磁针的上方.
(2):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______,即电流能在周围空间产生______.电流的磁场能使放在导体周围的磁针发生偏转。
磁铁不是磁场的唯一.
[当堂检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对磁体有作用力
B.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磁体对通电导线有作用力
C.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任意两条通电导线之间有作用力
D.奥斯特实验说明了任意两个磁体之间有作用力
主题3、磁场
[问题设计]
1.电流和磁体之间有力的作用,这些作用力都不需要直接接触就能产生,这些力是超距力吗?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荷与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那么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与通电导体之间、通电导体与通电导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发生的?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提炼]
1.磁场:存在于_________周围或________周围的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磁体与磁体之间、磁体和通电导体之间、通电导体和通电导体间的相互作用都是通过_________发生的.
2.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_______或________有力的作用.
3.磁场的产生
(1)_______周围有磁场.(2)_______周围有磁场.
[当堂检测]3.关于磁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基本性质是对处于其中的磁体或电流有力的作用
B.磁场实质上就是电场,属于同一种物质C.磁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D.磁场的存在与否决定于人的思想,想其有则有,想其无则无
主题4、地球的磁场
[问题设计]
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对促进人类航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在古代指南针为什么指南曾是一个不解之谜,你知道指南针为什么指南吗?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知道地磁场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延伸思考]宇宙中的其他天体是否有磁场?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提炼]1.地磁场: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存在的磁场叫地磁场,地球磁体的N极(北极)位于地理______附近,地球磁体的S极(南极)位于地理_______附近.
2.磁偏角: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水平放置的磁针的指向跟地理子午线之间有一个夹角,这个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提升]:地球是一个大磁体:①在地面上放置一个小磁针,小磁针的南极指向地磁场的南极;
②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③赤道附近地磁场的方向和地面平行;④北半球地磁场方向相对地面是斜向上的;⑤地球上任何地方的地磁场方向都是和地面平行的.以上关于地磁场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⑤D.②③
五、课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