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春晓》学案苏教版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春晓》教案

【說教材】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古詩二首》中的第二首《春曉》。
這首古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孟浩然。
是作者春晨即興之作。
它描寫的主要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鳥雀到處鳴叫,經過一夜的風雨,地上到處是落花。
可以說字裏行間都流蕩著春晨的濃濃氣息,流露著作者喜春、愛春、念春、惜春的春戀之情,為讀者勾勒出了一幅美麗的春曉圖,尤其是鳥雀的啼叫,風雨的聲響,更為人們創設了鮮明的聽覺形象。
【說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⑴認識本課中5個生字,會寫生字“知”。
⑵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古詩。
⑶初步理解古詩大意。
⑷培養學生想像力,感悟古詩意境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熱愛春天,和作者產生共鳴,一起分享春天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說教學重、難點】重點掌握生字的音、形、義,朗讀並背誦古詩,難點是在簡單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感悟古詩的意境。
【說教具】課件【說教法】1、讀書法:根據低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是以識字、學詞、學句和朗讀背誦訓練為重點,我在教學中主要以讀為主,讀中熟字,讀中解詞,讀中學句,讀中悟情的方法。
2、創設情境法: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美麗的春晨情境,使學生置身於美景之中,從而使情感得到昇華,與作者產生共鳴。
【說學法】1、合作法:針對於字詞合作交流認讀,詩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達到教學目標的。
2、體驗法:用靈巧的小手畫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曉圖”,並結合課件體驗和感悟古詩的意境。
【說教學流程】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首先我出示春晨情景課件,讓學生說說從畫面中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而後我再設問導入課題:唐代詩人孟浩然又是怎樣用詩句描寫春天早晨美麗的景色呢?這樣導入,不僅能切合低年級學生愛看動畫的心理,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二、初讀古詩,認識字詞由於學生們對這首詩比較熟悉,所以我先讓學生們自己試讀這首詩,瞭解學生讀詩及認字水準,給學生一個自由學習的空間。
然後,我適時出示配樂朗讀古詩的課件,入情入境的為學生們範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综合资料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综合资料一、教学目标1.能朗读和背诵《春晓》这首诗;2.理解诗中的意境,并对比观察诗人所描绘的春景与现实情况;3.掌握诗中的一些新词语和表达方式;4.提升学生的语感和感受力,让学生养成好的诗歌鉴赏习惯。
二、教学内容《春晓》作者: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小学生们对春天这个季节必然不陌生,因此,我会简单介绍一下春天,并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春季会有什么感受和见到了什么事物。
这是为了让学生们能在心里想象出孟浩然所描写的春景。
2. 学习(1) 理解诗句首先我会请学生闭上眼,我朗诵《春晓》时,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使学生在心灵上体会春天的美好与诗人的感受。
然后再请学生将眼睛睁开,围绕以下问题来学习诗句:•春眠不觉晓:为什么春天的早晨那么美好,我们还会因太懒而错过它的美景呢?•处处闻啼鸟:为什么春天会有很多鸟飞翔,而这些鸟又会叫喊着?•夜来风雨声:春天的夜晚为什么有时会下雨,还会有风声呢?•花落知多少:为什么花儿终究会凋零,失去美丽,让我们想起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2) 细品诗歌让学生细品每句话,感受其中的美妙之处,特别是在孟浩然使用了很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时,要指导学生能够进行感性而不失理性的揣摩。
比如,“春眠不觉晓”,就描写春天早晨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在借以“眠”代表的安逸诉说人性的懒惰,表现出孟浩然对人性的讽刺。
而“花落知多少”,则深刻的表现了生命的无常与流转。
(3) 学习新词语在学习《春晓》整首诗的同时,诗中也有一些新词语需要学习:比如,“春眠”、“啼鸟”等等。
我们可以对这些新词语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以及应该如何使用它们。
3. 探究让学生贴心的描绘出自己所想象的春天,并引导学生关注眼前的生活,问他们现在所看到的春天与孟浩然以前所看到的春天是否不同,举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注意绿树新芽、嫩草拍打的声音、天空中多了许多的鸟儿等等。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三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三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春晓》的基本意思。
•掌握《春晓》的朗读技巧,如停顿、语调、语速等。
•能够认读生词“鸟儿、啼、声音”等。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诗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与神奇,培养感受力和审美能力。
•能够从课文中领悟到关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春晓》的基本意思。
•掌握《春晓》的朗读技巧。
2.难点•能够从课文中领悟到关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生动的课件和场景图等教学辅助材料。
•教师为课程配备一定数量的鸟类图片、鸟巢等实物。
2.导入1.教师可通过图片等展示相关风景或自然景物,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其对大自然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字里行间通过《春晓》表达出的锁爱大自然的情感。
2.教师问及学生是否在城市中或其他地方看见过鸟儿?让学生口述自己的经历,进一步通过学生的回答为整节课的主题进行铺垫。
3.分析课文1.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春晓》诗歌,让学生大致了解诗歌的基本信息和内容。
2.教师带领学生更仔细地分析《春晓》这首诗歌,帮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诗歌的含义:•诗歌的基本信息是什么?•诗歌的情感是什么?•诗歌的作者想通过这首诗歌传达的主题是什么?3.教师展示相关图片、鸟巢等实物,结合《春晓》表达出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4.讲解生词1.教师讲解生词“鸟儿、啼、声音”等,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掌握该词的基本含义。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懂生词,在理解整个故事情境的同时,更好地领悟“关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5.整合教材1.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春晓》的部分段落,引导学生根据意思斟酌语调和语速,逐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和自己的欣赏体验,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6.教学归纳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并设定相应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苏少版音乐二下第一单元春晓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二下第一单元春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春晓》是苏少版音乐二下第一单元的一首歌曲,歌曲以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作《春晓》为歌词,曲调优美,富有童趣。
歌曲共四句,每句四小节,节奏简单,旋律平稳。
歌曲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节课通过学习《春晓》,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了简单的音符和节奏,对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乐谱的阅读和音乐的鉴赏能力还不够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春晓》的歌词和旋律。
2.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春晓》的歌词和旋律的掌握。
2.音乐节奏的准确演唱。
3.对春天的情感体验和表达。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3.情境教学法: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
4.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情感共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春天的图片、音乐乐谱等。
2.教学用具:钢琴、吉他等乐器。
3.音响设备:音响、话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春晓》,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音乐的节奏和音准。
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4.巩固(5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演唱,并对他们的演唱进行点评,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春天的歌曲,如《小燕子》、《春天在哪里》等,让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春天歌曲。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音乐的魅力。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为家人演唱《春晓》,感受春天的美好。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六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六I.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正确识读课文《春晓》。
–能正确理解并解读课文,感受课文传递出的情感。
–能模仿课文的韵律朗诵课文,培养语感和韵律感。
–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春晓》所传递的意境。
2.过程与方法:–学会使用图片、视频等多种素材,生动形象地展现《春晓》的情感描述和诗意表达。
–通过小组合作、独立思考等方式,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和思考框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II.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1.教学内容:–课文《春晓》阅读理解和韵律朗读。
–使用多种素材展现《春晓》的情感描述和诗意表达。
2.重点:–正确理解和解读课文,掌握文章的语感和韵律。
–通过多种方式展现《春晓》的情感描述和诗意表达。
3.难点:–学生对《春晓》情感描写的理解和感受。
–如何用符合韵律的方式朗读课文。
III. 教学过程及方法1.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出示《春晓》课文,问学生最近看见的春天景象有哪些。
学生回答阅读理解1. 逐段讲解《春晓》的意思和用词。
2. 询问学生是否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1.认真听讲并记录重点。
2.回答问题。
韵律朗读1. 教师朗读《春晓》。
2. 学生听读。
3. 小组合作练习韵律朗读。
1.认真听读。
2.学生朗读课文。
3.小组合作。
情感表现1. 教师出示图片、PPT等素材,生动形象地展现《春晓》情感描写和诗意表达。
2. 学生自由发挥,表述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1.观察图片等素材。
2.学生自由表达观点。
总结复习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课堂所学内容。
学生积极参与总结。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文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春晓》这篇课文。
2.情感表现法:通过图片、PPT等多种形式,展现《春晓》的情感描写和诗意表达,引导学生自由思考、内化并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们一起模仿课文的韵律,培养语感和韵律感,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年级下册《春晓》学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春晓》学案苏教版【说教材】说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春晓》。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是作者春晨即兴之作。
它描写的主要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鸟雀到处鸣叫,经过一夜的风雨,地上到处是落花。
可以说字里行间都流荡着春晨的浓浓气息,流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春晓图,尤其是鸟雀的啼叫,风雨的声响,更为人们创设了鲜明的听觉形象。
【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认识本中个生字,会写生字“知”。
⑵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⑶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⑷培养学生想象力,感悟古诗意境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春天,和作者产生共鸣,一起分享春天给人们带来的快乐。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读并背诵古诗,难点是在简单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悟古诗的意境。
【说教具】【说教法】1、读书法:根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识字、学词、学句和朗读背诵训练为重点,我在教学中主要以读为主,读中熟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中悟情的方法。
2、创设情境法: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美丽的春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者产生共鸣。
【说学法】1、合作法:针对于字词合作交流认读,诗句的理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教学目标的。
2、体验法:用灵巧的小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晓图”,并结合体验和感悟古诗的意境。
【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首先我出示春晨情景,让学生说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而后我再设问导入题:唐代诗人孟浩然又是怎样用诗句描写春天早晨美丽的景色呢?这样导入,不仅能切合低年级学生爱看动画的心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初读古诗,认识字词由于学生们对这首诗比较熟悉,所以我先让学生们自己试读这首诗,了解学生读诗及认字水平,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
然后,我适时出示配乐朗读古诗的,入情入境的为学生们范读。
苏教小学音乐二下《1春晓》word教案

春晓教学设计一.前段分析1.教学设计思路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了以古诗春晓为主题的音乐的教学设计方案,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共存的方式。
具体设计思路是:通过图片贺音乐引出古诗春晓,试着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或节拍曲调表现《春晓》,然后教学生用两种曲调学习歌曲,最后已合作的方式,男生女生合作一起演唱,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将音乐图片和视频呈现出来,是学生深切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曲调的唱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用不同形式创作表现春晓及其他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学习任务分析本课是语言和音乐相结合的内容,古诗春晓几乎人人都会背诵,,但其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则会令人耳目一新,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兴趣,富有灵活性和吸引力。
本课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对古诗深切理解和感受春天的内容,另一种则是以诗为词进行各种曲调的学习与创作,全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一步步引导学生一起展开活动。
①教学重点。
对古诗春晓的理解。
对春晓用音乐的形式演唱出来②教学难点。
对春晓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出来。
感受古诗和音乐的完美结合,用自己的方式创编春晓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是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其认知发展处于前运算阶段其起点水平相对较低,他们的学习风格一般为对于有趣且新鲜的事物感兴趣,一般处于被动,内部动力相对较少,所以在面对他们呢讲课时,尽量要以独特的风格,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传授其技能。
对本课主题春晓这首诗几乎从会被的基础上,着重于理解,和对音乐节奏的体验,但是对于不同节奏和曲调的创编春晓会有一定的难度4.教学目标⑴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特征⑵体会古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掌握歌曲的唱法与节奏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春天的图片春晓中体现的场景图片和音乐)让每个学生会背古诗春晓,了解春天的特征。
二.中期设计教学过程分析一.组织学生,师生问好教学过程(一)引出古诗《春晓》师:同学们听过《春天在哪里》这首歌吗?让我们随着音乐跳起来吧。
1、歌曲表演《春天在哪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四1500字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四1500字一、教学目标:1. 能够模仿、理解、背诵整首《春晓》并理解其含义。
2. 培养学生爱好自然的情感,感受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 学生能准确朗读《春晓》。
- 学生能通过绘图和语言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学生能理解并表达课文的意思。
2. 教学难点:- 学生理解整首《春晓》并表达出来。
- 学生能准确朗读古诗。
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
2. 学生模仿。
3. 互动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春天的美景,并引导学生用五官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春天的活力和美好。
2. 复述课文:教师带读《春晓》全诗,并由学生逐句跟读,然后再整体朗读。
3. 分析诗句:教师分析诗句给学生提供以下问题:- 《春晓》是谁写的诗?- 诗中有哪些汉字你认识?- 你理解《春晓》的意思是什么?- 用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来描绘春天。
4. 互动讨论:教师主持全班讨论:-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春天有哪些特点?- 春天为什么被称为万物复苏的季节?5. 课外拓展:学生自己感受春天的气息,然后画出自己想象中的春天,然后在家中朗读《春晓》。
六、板书设计: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七、教学反思:《春晓》是一首具有时代特点的诗歌,娓娓道来春天的景色,形象地展现春天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在教学时,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分析诗句、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并理解整首《春晓》的意思。
通过课后拓展让学生更好地加入诗歌,同时通过朗读和绘图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在春天带来的美好,课堂效果非常好。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春晓》这首诗的作者、作者的背景和意境。
2.掌握诗歌中的韵律节奏、字词语义和基本意思。
3.发展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演能力,使其领会诗歌的情感、形象及美感。
4.提高学生奥比斯视力、空间感知力、留意力、记忆力。
2.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让学生爱上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
2.培育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培养学生的热爱生命和尊重自然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本节课教材为《春晓》。
这是一首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反映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
2.教材内容本诗描写春天的景象,向我们展现出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自然世界,尤其是通过对春天诸多事物的艺术描绘和生动表现,表达出诗人向往美好的心境和引领学生爱自然、敬自然的魅力。
3.教材分析•本诗共四句话,一、四两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意境描写春天的鸟鸣声和自然的生机;二、三两句“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是以上两句的呼应,给读者带来更加深入的感触。
全篇采用对仗、排比、对比、使用了“春眠”、“晓”、“处处”、“闻”等多个关键词,声音意象等等成份丰富,诗歌清新自然。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描绘和感悟相结合的。
这首诗歌不是单纯地描绘有关春天的景象,而是将诗人的心情和对自然的感受融入其中。
通过“春”和“眠”、“晓”等词语来表现诗人渴望自由和新生的情感,表达对自然万物的爱和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三、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法包括:听写、朗读、口诵、表演、分组、研讨、评价等多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听写和口诵,培养学生的记忆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表演和评价,发展学生的艺术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通过研讨和分组,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程序1.分组自检(5分钟)•利用班级学生记录本,由学生自己组成学习小组,互相自检。
2.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自己朗读《春晓》,并边读边体验和领会诗歌的情感、形象和美感。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四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感。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通过比喻和拟人手法理解诗歌。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到诗歌中的抒发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5分钟)让学生朗读《春晓》,让他们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诗人的情感。
2. 导入新知(5分钟)老师询问学生刚才朗读时,有哪些地方感觉到很美,哪些地方让他们有一种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让学生发现《春晓》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
3. 学习新知(20分钟)1. 比喻:让学生先读一遍《春晓》,然后询问他们诗中有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最好给学生几个例子:燕子是“早来一只”就是比喻出时间的早。
还有:“云淡淡”,“风轻轻”等。
让学生自己想一些其他的比喻。
可以给他们几个提示,如“花是什么”,“草是什么”等。
然后请孩子以“…”是“…”这种比喻手法,比如“花是地球上最美丽的生物”或者“草是地球上最坚强的力量”。
2. 拟人:让学生再读一遍《春晓》,并询问他们哪些地方用了拟人手法。
可以给学生几个例子:阳光弯弯地笑,花儿在其中微笑。
让学生自己想一些其他的拟人手法。
比如,“草儿在风中摇摆,好像在跳舞”或者“花儿在阳光中散发出它的美丽”。
4. 练习(15分钟)让学生就此进行创作,让老师扮演詹天佑,让他们给“运河”进行一次诗歌创作。
先让学生自己写,之后再进行修改补充。
5. 归纳总结(10分钟)在学生口述和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把刚才讲到的比喻和拟人进行记录,并写在黑板上。
之后由老师带领全班口诵《春晓》。
6. 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请同学自己写一首和“春晓”不同的季节的诗歌,要求使用上一节学习到的比喻和拟人。
四、教学反思此次《春晓》教学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学生在教学中的表现也相当积极主动。
当然,有一些不理解的同学也会有一些顾虑,但通过教师像老师还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上的讲解,他们也能理解到一些内容的意义。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二1500字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二1500字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春晓》这首唐诗;(2)理解《春晓》的含义和蕴意;(3)掌握《春晓》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
2. 能力目标:(1)通过学习《春晓》能够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2)通过学习《春晓》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3)通过学习《春晓》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春晓》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内容:《春晓》三、教学过程:学习活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与师生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探究学习一:朗读《春晓》指导学生朗读这首唐诗,帮助学生感受自然的魅力。
诵读: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口头讲解:(1)《春晓》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
(2)这首诗把自然景象生动地呈现了出来,读起来很赏心悦目,诗歌的音乐性很强。
(3)诗歌中包含着丰富的意蕴,描绘了自然物象之美,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课堂朗读。
学习二:理解《春晓》的含义和蕴意注重问题导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诗歌的含义和蕴意。
提问:(1)本诗的主题是什么?(2)《春晓》中的哪些词句表现了春天的景象?(3)这首诗歌启示我们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课后思考。
学习三:掌握《春晓》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认识诗歌的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师生共读、讲解:(1)《春晓》的语言形式本诗属于五言绝句,每句五个字,每个字都很简单,但是搭配起来就有了生动的形象。
(2)《春晓》的修辞手法本诗中运用了对比、夸张、排比、描写等修辞手法,用极简单的语言描绘出了春天动人的景象。
学生讲述诗歌的基本语言形式和修辞手法。
学习四:感悟《春晓》帮助学生从诗歌中领悟深刻的意义,引导学生从情感体验出发,让学生在感悟中爱上诗歌、理解诗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六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六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春晓》的内容。
2.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基本的语音规则。
3.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4.学生能够书写笔画和汉字。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感受力和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的向往。
2.培养学生珍爱生活、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读懂《春晓》的内容,通过阅读和讲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书写课文中的汉字和笔画。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鼓励学生表达对大自然的情感和热爱之情。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1.出示课文《春晓》。
提示: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春晓》。
这首词是唐朝诗人孟浩然在他幼时游园的体验。
孟浩然从小爱好诗词,此诗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感觉和热爱。
我们一起来学习它吧。
2.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并跟读。
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和激励。
提示:请大家注意语音规则。
3.利用图片和实物,呈现春天美好的一面。
提示:请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或者你们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春天里面有哪些美好的事情发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
通过呈现图片和实物,帮助学生在心中建立一个完整的春天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2. 学习新知1.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课文。
提示:同学们,请大家跟着我读《春晓》这首诗。
2.讲解课文内容提示:《春晓》一生之中,春天是美好的季节,自然界春意盎然,春暖花开,节令逝而复返,气息变换不定。
老师能够通过讲解课文内容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表达能力。
3.教授汉字和笔画提示:通过手写、放大汉字、拼音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法,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例如,教授“日”字:“日”字是由4个横笔画和1个竖笔画组成的。
苏少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春晓教案

苏少版⼆年级下册⾳乐春晓教案苏少版⼆年级下册⾳乐春晓教案 作为⼀名⼈民教师,有必要进⾏细致的教案准备⼯作,教案有利于教学⽔平的提⾼,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的苏少版⼆年级下册⾳乐春晓教案,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教学内容: 1.学唱《春晓》 2.采集与分享―寻找⾝边的春天 教材分析: 这是根据唐代诗⼈孟浩然的诗歌《春晓》创作的⼀⾸优美、深情的歌曲。
歌词描绘了⾬后清晨鸟语花⾹的.动⼈情景,表达了诗⼈赏春惜春的复杂⼼情。
曲调为⼀段体,四四拍。
这⾸诗学⽣很熟悉,学起来⼀定有兴趣,也易于学会。
教学⽬标: 1.通过开展⾳乐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艺术实践能⼒,引导学⽣从⽇常⽣活、周围的环境中,培养学⽣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
2.能利⽤古诗的意境来学唱《春晓》这⾸歌曲,并声情并茂的演唱全曲,使学⽣从⽣活中寻找春天,在⾳乐中感受春天。
教学重难点; 使学⽣能⽤动听的歌喉、美妙的舞姿和丰富的想象⼒等来展现春天的美景,表现歌曲的艺术形象。
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感受春天 愉快的⾳乐40分⼜要开始了,⼤家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 1.猜春天 同学们,草⼉青⼜青,花⼉笑呀笑,柳树穿上新⾐袍,⼤家说什么季节到了?(对,是春天)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万物苏醒,周围的⼀切都充满⽣机。
⼤家快来吧,让我们随着⾳乐做着你喜欢的动作唱吧跳吧!(播放《春天来到了》歌曲,师⽣齐做) 春天太美了,让我们⼀起去寻找春天吧。
下⾯让⽼师来扮演春姑娘,带⼤家⼀起去感受春天、表现春天、创意春天好吗? 2.画春天 同学们,春姑娘想考考⼤家:春天来了,她给周围带来哪些变化?对,⼩草发芽变绿了;呀,柳树也变绿长⾼了;嗯,冰雪融化了。
噢,花⼉都开了。
春天这么美,你想画下来吗?好,让我们随着春天的⾳乐⼀起画出春天的美景。
(放⾳乐) ⼆.启发引导,表现春天 我给⼤家带来了许多春天的朋友(春雷、春⾬、春风)(播放《春天⾳乐会》欣赏曲)你们能听出它们的声⾳吗?。
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春晓》教案.doc

《春晓》教学设计执教者张力一复习导入1、指名朗读背诵《春雨》。
2、今天,我们还将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春晓]二、学习《春晓》1、范读课文,学会体会诗的意思。
2、讲解诗意。
(1)介绍诗的作者。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
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
(2)逐句分析。
全诗共四行,两句话。
第一行:讲春天的晚上人们睡得很熟,很沉,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眠:睡觉晓:天亮)第二行:讲醒来以后,听到到处都有鸟的叫声。
(闻: 听到啼:鸟叫)第三、四行:昨夜又刮风又下雨,不知花被打落多少。
3、问:《春晓》写了怎样的景象?仔细看图,展开讨论《春晓》写的是百花盛开,小鸟在枝头欢快地鸣叫,风雨过后,地上满是落花的春天清晨的景象。
4、小结这首诗既写了春天的早晨,雨过天晴,小鸟在枝头鸣叫跳跃的欢乐局面,又抒发了作者对昨夜风雨交加,满地落花的惋惜之情。
诗中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意境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情景交融的春晓图。
三、朗读背诵课文。
1.范读课文,注意停顿。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请同学反复读诗,在注意停顿的基础上,注意生字读音。
3.请同学背诵课文。
4.指导生字。
(1)复习旧字。
浇民耳帝(2)请同学说出新字。
晓眠闻啼(3)指导重点字。
晓:右上角最后一笔为撇,没有点。
5、看图读诗,体会文中意境,注意语气。
四、指导练说。
1、指导同学说话。
(1)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变化?(2)花、草、树有什么变化?(3)小动物有什么变化?鸟和自身所见到的动物有何变化?2、教给同学说话方法。
(1)注意说话次序,回忆上次《春天》看图说话的次序。
(2)要加进想象和形容词,体现出春天万物复苏的情旦>5^ o3、广泛让同学练习说话。
(1)单个说。
(2)同位子说。
(3)请同学到前面说。
五、作业1、让同学通过观察说出春天大自然的变化,再让同学练习写一写。
2、收集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5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四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四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准确朗读全文,理解识记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的意义,感受课文中流露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准确朗读全文,理解识记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
1.观察教学法:学生观察素材图片,引导学生产生有关春天的联想。
2.讲述教学法:教师运用语言生动的讲述,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流露的情感。
3.朗读教学法:教师模仿生动的朗读方式,要求学生跟读并模仿。
四、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教师用一副春天相关的图片导入主题,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相关的事物及感受。
2.学习课文(25分钟)
1.教师先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跟读。
2.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全文内容。
3.教师进行课文解读,将课文情境和意义进行讲解。
3.感受课文情感(2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在春天里的感受和心情,让学生自由发挥写成一篇短文。
2.学生交换文章,互相欣赏并点评。
4.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点评课堂表现。
五、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设计将“课文解读”结合了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课文情景和意义。
同时,让学生在感受课文情感环节中自由发挥创作,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引导学生思考,多与学生互动,避免变成单一的讲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春晓》这篇古诗的大意和基本意思,了解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春晓》的基本含义•掌握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点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黑板、粉笔、教材、古诗《春晓》课件等•学生准备:参考书、笔、本子等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问学生们:大家喜欢春天吗?春天有什么特别的呢?2.教师展示插图或幻灯片,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学习(2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课文《春晓》。
2.教师播放课件或手抄古诗《春晓》,学生一起跟读。
3.教师提问:你们读这首古诗时,感觉如何?你们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之处?4.学生回答问题并展开讨论,教师适当引导。
5.教师解读具体词句和句子,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
6.教师宣读课文,并引导学生逐句理解和把握每个词句,让学生听懂理解和认识到语言美和诗歌之美。
实践(20分钟)1.学生们合作完成《春晓》课文跑步写作活动。
2.教师将课时分配时间,让学生们以五分钟为时间单位,跑五分钟就停下来打开笔记本,记录需要表达的事情,然后再跑五分钟,重复此过程。
最终完成跑步写作,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3.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写的内容,并进行交流。
总结(1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具有艺术特点的文学作品,并向学生介绍它们的艺术特点。
2.学生通过分析文学作品,加深对文学的了解和理解。
3.教师总结和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通过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语文学生们的语感,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动力,让学生们能够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同时,教学中应该注意创新和思维拓展,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七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七教学背景《春晓》是中国古代著名诗人孟郊所作的一首诗,具有深刻的意义,被誉为“唐诗三百首”的佳作之一,是小学语文二年级必学的课文之一。
通过对这个课文的深入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并培养其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目标1.了解《春晓》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2.通过朗读,《春晓》感受大自然的美好;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意识。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老师播放《春晓》的视频,让学生看一遍,然后简单介绍一下这首诗的作者、背景和意义;2.老师与学生一起朗读这首诗,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美好和情感。
2. 情境创设1.老师利用图片、小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呈现春天的美景;2.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春天的美丽场景,同时向学生介绍春天的来临对大自然和人类的意义,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听课文1.老师朗读整首诗,要求学生认真听课文的朗读;2.老师介绍一些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比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
4. 分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用语言描述他们所想象的春天场景,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这首诗的内容和意义。
同时,老师和其他学生可以给出一定的启示和指导。
5. 表演展示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表演和展示。
其他同学可以给出评价和互动交流。
6. 总结讨论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他们所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2.老师提醒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相关问题,与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
教学反思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春晓》诗歌的内容、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等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且在个人和团队层面得到了提升;2.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很积极和有效,表演展示也很生动和有趣;3.下一步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动形象的地理、生物学等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感受和保护自然环境。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春晓》。
2.能理解并描述诗歌的意境和景象。
3.能理解诗歌运用的表现手法,如夸张、比喻等。
4.培养学生对春天美好景象的热爱和感悟,激发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景象。
2.难点:让学生理解诗歌中夸张的表现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准备1.课件:《春晓》课件。
2.板书:春晓。
3.音频:《春晓》配乐。
四、教学过程1. 热身1.教师播放《春天的故事》视频,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美景。
2.教师与学生讨论春天的美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导入1.教师提问:“大家最喜欢春天的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出示《春晓》课件,向学生介绍这首诗歌。
3. 学习1.教师朗读《春晓》,引导学生朗读,并指导学生正确发音。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夸张和比喻修辞手法,并解释诗歌含义。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诗歌中夸张和比喻的表现手法,让学生通过感性理解学习。
4.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探究诗歌的意境和景象。
4. 合作探究1.教师分小组,让学生自主讨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讨论完成后,让代表组上讲解小组发言。
5. 总结1.教师以春天的美好为主题,对本节课所学进行总结。
2.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并回答问题。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春晓》,掌握诗歌中夸张和比喻的表现手法,并思考诗歌表达的意思。
五、教学反思1.本课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春晓》这首诗歌,探究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通过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合理运用课件、音频等现代化教具,丰富了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互动效果。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七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春晓》教学设计七本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材中课文《春晓》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将分为三个部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
一、课前预习1. 预习任务1.通读课文《春晓》,理解课文大意。
2.练习口语朗读,流利朗读全篇课文。
3.选择一处具有生动形象的描写,进行感受并表达。
4.整理本课涉及的一二年级学习内容。
2. 预习内容1.预习任务一:通读课文《春晓》,理解课文大意。
通过读课文《春晓》,理解文章大意,帮助学生获取文章内容的基本要素,为后续活动查找信息提供基础。
2. 预习任务二:练习口语朗读,流利朗读全篇课文。
对于小学生来说,流利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
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反复朗读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预习任务三:选择一处具有生动形象的描写,进行感受并表达。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选择喜欢的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自己的情感,利用课文及自己的想象力进行表达。
4. 预习任务四:整理本课涉及的一二年级学习内容。
本课文涉及到的一二年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拼音声母、韵母、几何图形等。
学生需要对涉及的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并掌握。
二、课堂教学本节语文课由三个环节组成:新课导入、重点讲解、课文学习。
1. 新课导入通过“抢答”、“口胡”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2. 重点讲解本课文中难点为“一窗红绿灯,飞过商人家”等表述。
教师先讲解文中的生僻字,再引导学生理解表述的意思。
3. 课文学习1.带领学生跟读课文,并对生词进行讲解。
2.分小组进行朗读和表演,并评选最佳表演组。
3.注重感性培养,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表达课文。
三、课后复习1. 课后预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
让学生借助家长的帮助,完成相关作业。
2. 课后作业1.课文复述:让学生能够流畅地把课文内容复述一遍。
2.描绘春天: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春天的美好,并尝试使用本课涉及的词汇和的学习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二年级下册《春晓》学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春晓》学案苏教版 m 二年级下册《春晓》学案苏教版【说教材】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的《古诗二首》中的第二首《春晓》。
这首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
是作者春晨即兴之作。
它描写的主要是春天早晨的景色,鸟雀到处鸣叫,经过一夜的风雨,地上到处是落花。
可以说字里行间都流荡着春晨的浓浓气息,流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春晓图,尤其是鸟雀的啼叫,风雨的声谆响,更为人们创设了鲜明的听觉形象。
【说教学目标攀】 1.知识与技能:
⑴ 逸认识本课中 5 个生字,会启写生字知。
⑵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抉⑶ 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⑷ 培养学生想象力,感悟古诗意境的能力。
2.情愈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矿热爱春天,和作者产生共鸣又,一起分享春天给人们带来蚯的快乐。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朗
1 / 5
读并背诵古诗,揿难点是在简单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感悟古诗的意境。
螺【说教具】课件【说食教法】1、读书法:
根裱据低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是砉以识字、学词、学句和朗读螨背诵训练为重点,我在教学ヰ中主要以读为主,读中熟字暗,读中解词,读中学句,读臁中悟情的方法。
2、创设情境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扯为学生创设美丽的春晨情境,使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埴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与作瘘者产生共鸣。
【说学法】声1、合作法:
针对于字瘴词合作交流认读,诗句的理啬解也是在合作交流中达到教麂学目标的。
2、体验法:
用灵巧的小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晓图,并结合课粞件体验和感悟古诗的意境。
【说教学流程】一、创设三情境,激发兴趣首先我出锤示春晨情景课件,让学生说肽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而猫后我再设问导入课题:
唐代搌诗人孟浩然又是怎样用诗句拿描写春天早晨美丽的景色呢曝?这样导入,不仅能切合厅低年级学生爱看动画的心理,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累趣和求知欲。
二、初读古诗,认识字词由于学生们僻对这首诗比较熟
---------------------------------------------------------------最新资料推荐------------------------------------------------------ 悉,所以我啊先让学生们自己试读这首诗,了解学生读诗及认字水平脶,给学生一个自由学习的空间。
然后,我适时出示配乐殳朗读古诗的课件,入情入境阏的为学生们范读。
因为刚刚睐上一年级的孩子们,在朗读蟒古诗方面肯定有许多的不足始之处,所以我认为教师的引窕读课文是必要的。
(出示宏课件)接着重点指导学生学莎习生字知,再指导学习£四个要求认识的生字晓苹、眠、闻、落缆。
先领读,后齐读,再指名嵋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箭握这些生字,我又设计了一个小游戏:
帮生字宝宝找家盔。
(出示课件)提示:
五狲个可爱的生字宝宝因为贪玩都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要求胳学生帮他们找到自己的家。
贮然后让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谣论交流,再让小组代表汇报屺成果。
如果出现问题,我再筑相机指导。
低年级生字教赆学是一个重点,如果只是中规中矩地进行指导,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教学目标,还会毛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3 / 5
为此┡ ,我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换一种学习氛围,调嘉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箨们在玩中体会学习知识的乐吉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结鹱协作精神。
三、合作交流,理解诗意对于诗意的理胰解,让学生们完整的说下来ウ难度很大,所以教学中,我狃先对重点字词,如春晓邵、眠、不觉、闻、啼、处处、鹧夜来等词语(出示课件)擦进行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覃理解,接着我采用齐读、分锍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熟读古诗,最后出示动画课件,一边让学生观察橹一边合作交流,让小组代表捌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族思。
教师再相机归纳诗意。
泺这样入情入境的教学,不乇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想簿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能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痰新思维。
四、熟读成诵,军体悟意境先引导学生在理脎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然后引导学生体悟诗的意境廿,对此教学我采用两种方法:
1、配乐朗读古诗,让幸学生们闭眼想象。
(出示课酡件)2、提议学生用自己奂灵巧的小手画一画自己心中所想的春晓图。
(出示钆课件)伴随着美妙的音乐鲽氛围,让孩子们在短
---------------------------------------------------------------最新资料推荐------------------------------------------------------ 短的几拦分钟里,将心中的所想所悟表达在画纸上,用那绚丽的锿颜色,动情的语句描绘着他矧们心中对春天的畅想,既加深了对古诗的感悟,又培养涅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m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