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减速点
v1= 0
v2= 30 m / s
a2 =1.0 m/s2
车站 恢复速度 x
解:(1)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 v0= 30 m/s, 加速度 a减= ̶ 0.6 m/s2, 末速度 v=0
v/(m s1) 30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 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有
0 t减
t /s
v=v0+at,得
t减
1 2
at
2
量 式
v2 v02 2ax
知识梳理与整合
匀变 速直 线运 动的 研究
实验探究 运动规律 知识应用
物体只在重力作 用下从静止开始 下落的运动,叫
作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向下 g
9.8 m/s2
v gt
x 1 gt2 2
研究方法
建立模型
研
究
科学推理
方
法
实验研究
实验探究+逻 辑推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应用极限思想研究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3 计算机绘制 v-t 图像 使用计算机软件,可以迅速、准确地作出运 动的v-t图像。
研究方法 ——实验探究+逻辑推理
实逻
+ 验 辑
探推 究理
研究方法 ——实验探究+逻辑推理
提出问题 自由落体运
动的规律
所有小球下落时 得出结论
的加速度都相同
提出猜想
vt
数学推理
vt
x t2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与整合
实验探究 理论分析 知识应用
➢研究方法
建立模型 科学推理 实验研究 实验探究+逻辑推理
v1= 0
v2= 30 m / s
a2 =1.0 m/s2
车站 恢复速度 x
解:(1)列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初速度 v0= 30 m/s, 加速度 a减= ̶ 0.6 m/s2, 末速度 v=0
v/(m s1) 30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 度与时间的关系式,有
0 t减
t /s
v=v0+at,得
t减
1 2
at
2
量 式
v2 v02 2ax
知识梳理与整合
匀变 速直 线运 动的 研究
实验探究 运动规律 知识应用
物体只在重力作 用下从静止开始 下落的运动,叫
作自由落体运动。
竖直向下 g
9.8 m/s2
v gt
x 1 gt2 2
研究方法
建立模型
研
究
科学推理
方
法
实验研究
实验探究+逻 辑推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 应用极限思想研究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实验研究
3 计算机绘制 v-t 图像 使用计算机软件,可以迅速、准确地作出运 动的v-t图像。
研究方法 ——实验探究+逻辑推理
实逻
+ 验 辑
探推 究理
研究方法 ——实验探究+逻辑推理
提出问题 自由落体运
动的规律
所有小球下落时 得出结论
的加速度都相同
提出猜想
vt
数学推理
vt
x t2
课堂小结
➢知识梳理与整合
实验探究 理论分析 知识应用
➢研究方法
建立模型 科学推理 实验研究 实验探究+逻辑推理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v0 + a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 = g/s2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v = gt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恒定不变
位移公式与时间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位移公式: s=v0t+1/2at^2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时间公式: t=(2s/a)^0.5
实际应用:平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篮球投篮、足球射门、飞机投弹等。
实例分析:以篮球投篮为例,篮球离开手后,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沿着一条抛物线的轨 迹运动,这就是平抛运动。
结论:平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需要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利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实验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
01
实验目的: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02
实验原理:利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通过纸带上的点迹计算加速度
03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光电门、纸带、小车、砝码等
05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绘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验证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规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足球踢球:足球运动员踢球时, 脚对球施加一个力,使球离开脚 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 然后减速,最后停下来。
喷气机:喷气机在飞行时,发动 机向后喷气,使飞机向前运动。 当飞机离开地面后,由于惯性会 继续向前运动,然后减速,最后 停下来。
平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定义与特点: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水平方向的速度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一种运动。
火箭发射:火箭发射时,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推力使火箭加速上升,当达 到一定高度后,火箭进入竖直上抛运动,然后开始绕地球飞行。
位移公式与时间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位移公式: s=v0t+1/2at^2
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时间公式: t=(2s/a)^0.5
实际应用:平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篮球投篮、足球射门、飞机投弹等。
实例分析:以篮球投篮为例,篮球离开手后,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沿着一条抛物线的轨 迹运动,这就是平抛运动。
结论:平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需要掌握其基本概念和特点,以便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
感谢观看
汇报人:PPT
利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实验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
01
实验目的: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02
实验原理:利用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通过纸带上的点迹计算加速度
03
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光电门、纸带、小车、砝码等
05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数据绘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验证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规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足球踢球:足球运动员踢球时, 脚对球施加一个力,使球离开脚 后,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 然后减速,最后停下来。
喷气机:喷气机在飞行时,发动 机向后喷气,使飞机向前运动。 当飞机离开地面后,由于惯性会 继续向前运动,然后减速,最后 停下来。
平抛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
定义与特点: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水平方向的速度抛出,只受重力作用的一种运动。
火箭发射:火箭发射时,通过燃料燃烧产生的推力使火箭加速上升,当达 到一定高度后,火箭进入竖直上抛运动,然后开始绕地球飞行。
物理必修一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ppt课件
5、时间中点(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t
2
v0 vt 2
v
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v/m·s-1
v
v0
vs
2
vA2 vB2 2
0
t/s
Vs/2>Vt/2
先后通过A、B两点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A、B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A的和vB。若通 过A、B连线中点C的瞬时速度为v1,由A到B所用 时间中间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v2
作业本 P20 21
2.两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 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线如图所示,则 ( ) (1) 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变速运动; (2) 2s前甲比乙速度大,2s后乙比甲速度大; (3) 在2s时刻,乙追上甲; (4) 在4s时刻,甲的位移等于乙的位移 A 只有(1)(2)(3)正确 B 只有(1)(2)(4)正确 C 只有(1)(3)正确 D 只有(2)(4)正确
A 若做匀加速运动,则v1>v2
CD
B 若做匀减速运动,则v1>v2
C 若做匀加速运动,则v1<v2
D 若做匀减速运动,则v1<v2
X,V0,V,a,t
五个物理量、四量一方程、 三个导出式、两个基本式
知三求二
应用
① 选定正方向(一般默认初速度方向为正向) ②找出已知量,统一单位 ③列出矢量方程 ④解方程得出结果
⑵可知对应时刻的瞬时 速度; ⑶它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⑷可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⑸ 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t 时间 内的位移。
1.下图给出了汽车从A点出发 到B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线, 根据图线填空。 (1)在0 s-40s内汽车做____ 运动;加速度是 _。 (2)在40 s-120 s内汽车做_ 运动;加速度是____ (3)在120 s-200 s内汽车做 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 ;发生的位移是_______ (4)图中得到汽车从A点开始 到速度大小为10 m/s 时所需的 时间是_________。
vt
2
v0 vt 2
v
位移中点的瞬时速度
v/m·s-1
v
v0
vs
2
vA2 vB2 2
0
t/s
Vs/2>Vt/2
先后通过A、B两点的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通过A、B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A的和vB。若通 过A、B连线中点C的瞬时速度为v1,由A到B所用 时间中间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为v2
作业本 P20 21
2.两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 直线运动,它们的v-t 图线如图所示,则 ( ) (1) 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变速运动; (2) 2s前甲比乙速度大,2s后乙比甲速度大; (3) 在2s时刻,乙追上甲; (4) 在4s时刻,甲的位移等于乙的位移 A 只有(1)(2)(3)正确 B 只有(1)(2)(4)正确 C 只有(1)(3)正确 D 只有(2)(4)正确
A 若做匀加速运动,则v1>v2
CD
B 若做匀减速运动,则v1>v2
C 若做匀加速运动,则v1<v2
D 若做匀减速运动,则v1<v2
X,V0,V,a,t
五个物理量、四量一方程、 三个导出式、两个基本式
知三求二
应用
① 选定正方向(一般默认初速度方向为正向) ②找出已知量,统一单位 ③列出矢量方程 ④解方程得出结果
⑵可知对应时刻的瞬时 速度; ⑶它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⑷可判断物体运动性质; ⑸ 图线与t轴包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t 时间 内的位移。
1.下图给出了汽车从A点出发 到B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线, 根据图线填空。 (1)在0 s-40s内汽车做____ 运动;加速度是 _。 (2)在40 s-120 s内汽车做_ 运动;加速度是____ (3)在120 s-200 s内汽车做 ______运动;加速度是______ ;发生的位移是_______ (4)图中得到汽车从A点开始 到速度大小为10 m/s 时所需的 时间是_________。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力的合成与分解
总结词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重要工 具,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化为简 单的模型。
详细描述
在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我们常常需要分析物 体的受力情况,并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将多 个力合成或分解为一个或几个力,从而简化问题。例 如,在分析斜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时,可以将重力分解 为沿斜面和垂直斜面的两个分力,然后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求解加速度和速度。
匀变速直线运动与能量守恒定律
总结词
能量守恒定律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另一个重要工具,通过分析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可以求解物体 的速度和位移。
详细描述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满足能量守恒定律。因此,通过分析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可以求解物体的速度和位移。例如,在分析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时,可以利用能量守恒定律求出物体下落的高 度和速度。
竖直上抛运动
要点一
总结词
竖直上抛运动是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 为负的地球重力加速度。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竖直上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初速度向上抛出,仅受重力 作用,加速度为负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的公 式包括:速度公式v=v₀-gt,位移公一个典型的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需要 考虑汽车的初速度、加速度和刹车距离等因素。
距离时间图象可以展示出物体在匀变速直 线运动过程中随时间变化的位移情况。通 过图象,可以观察到距离随时间的变化趋 势,从而理解加速度对位移的影响。
加速度时间图象
总结词
直观反映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详细描述
加速度时间图象可以清晰地展示出匀变速直 线运动过程中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 过观察图象,可以了解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进一步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本质。
实验1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共49张PPT)
图实12
(1)请完成以下主要实验步骤:按图(a)安装实验器材并连接电源;竖直提起 系有重物的纸带,使重物 ________( 填“靠近”或“远离”) 计时器下端; ________,________,使重物自由下落;关闭电源,取出纸带;换新纸带重复 实验. (2)图(b)和(c)是实验获得的两条纸带,应选取________(填“b”或“c”)来计算 重力加速度,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都正确的情况下,得到的结果仍小于当地 重力加速度,主要原因是空气阻力和________.
5.纸带选取: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 点. 6.准确作图 在坐标纸上,纵、横轴选取合适的单位,(避免所描点过密或过疏,而导致 误差过大)仔细描点连线,不能连成折线,应作一条直线,让各点尽量落到这条 直线上,落不到直线上的各点应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
高考方向 考点一 实验原理与操作 [例 1] (2015· 广东高考)某同学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图实17
单位:cm x1 x2 x3 x4 h s
10.76 15.05 19.34 23.65 48.00 80.00 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物块的加速度 a=__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因为________________,可知斜面是粗糙的.
【解析】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利用逐差法,得 x3-x1=2a1T2 x4-x2=2a2T2 a1+a2 1 a= 2 ,又知 T= f =0.1 s 联立以上各式得 a≈4.30 m/s2. (2)如果斜面光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体下滑的加速度 a′=gsin θ=g h 2 = 5.88 m/s >a,所以斜面是粗糙的. s h 【答案】 (1)4.30 (2)a<g s =5.88 m/s2
匀变速直线运动ppt课件
由 a = vt - v0 t
vt = v0+ at
当 v0 = 0 时
vt = at
物理(电工14电子类)(修订版)
第一章 运动和力
例题1 汽车在紧急制动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 m/s2。 如果必须在2 s内停下来,汽车行驶的最大允许速度是多 少?
解:汽车制动后的运动可看作匀减速直线运动, 选 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
(1)汽车启动时、子弹在枪膛里都做匀加速直 线运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
(2)两辆公交汽车,一辆正常进站,另一辆紧急 制动,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
物理(电工6 电子类)(修订版)
第一章 运动和力
分析:它们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不同。子弹速度增 加得快,汽车速度增加得慢;汽车正常进站时,速度减 少得慢,汽车紧急制动时,速度减少得快。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为
s = vt
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改变的,它在时间t
内的平均速度就等于时间t内的初速度v0和末速度vt的平均
值,即
v = v0 + vt 2
上两式整理得
s
=
v0t
+
1 2
at
2
物理(电工16电子类)(修订版)
第一章 运动和力
二、加速度
1.加速度的定义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改 变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物理(电工7 电子类)(修订版)
a
第一章 运动和力
2.加速度的公式 v
v0
vt
a
设质点沿 x 轴正方向做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由 v0
经一段时间t后变为vt ,速度的改变量为vt-v0 。用a 表示
《匀变速直线运动》课件
二、纸带分析常用方法及规律
用打点计时器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是中学物理常用的方法. 要探究物体运动规律,就要分析打出的纸带.纸带分析时要做的 工作一般有:
1.判定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 因打点计时器每隔相同时间 T 打一个点,设物体初速度为 v0,则第一个 T 内纸带位移 s1=v0T +12aT 2,
3.(多选)一物体以5m/s的初速度在光滑斜面上向上运动,其
加速度大小为2m/s2,设斜面足够长,经过t时间物体位移的
大小为4 m.则时间t可能为( ACD )
A.1 s B.3 s C.4 s D.5+ 41 s 2
解:当物体的位移为
4m
时,根据
x=v0t+12at2
得,4=5t-1×2t2, 2
《匀变速直线运动》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沿着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2)特点: ①加速度不变②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相等时间内速 度变化量相等)③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3)分类: ①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同方向; ②匀减速直线运动,a与v0反方向。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常用规律
飞机的离舰速度是( C )
A.40m/s B.45m/s C.50m/s D.55m/s
解:前一段过程,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v12 2a1x1
代入数据解得 v1 30 2m / s
后一段过程,由速度位移公式得
v22
v12
2a2 x2
代入数据解得 v2 50m / s
2.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以
直线运动;初位置坐标为s0 动;初速度为v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
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2-3-6
(1)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B”的瞬时速度 vB=________m/s. (2)小车的加速度是 a=__________m/s2. 思路点拨:(1)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说明 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0.1 s 所以 B 点速度为 vB=s2ATC=52.20×0×0.110-3 m/s=0.26 m/s
图 2-3-8 答 案:(1)C (2)图见 2-3-8,a=2.44 m/s2
2.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现用高速摄影 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
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 2-3-9 甲所示,1 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 运动的瞬间,作为零时刻.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
乙 (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 c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 速度大小为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打 a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 2.5 m/s2.请根据加速度 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 b 段纸带中的 ___________.
解析:利用“逐差法” a=s4+s5+s6-s3+s2+s1 9T2
求出加速度为a= ΔTs2=2 m/s2;
(3)先求出第2 个计数点的速度 v2=s21T3=21×5-0.31 cm/s=0.60 m/s
再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物体经过第 4 个计数点的速度 v 为 v=v2+at=(0.60+2×0.2)m/s=1 m/s. 答案:3 2 1
【教师参考·备选题】如图甲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 端栓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 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 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的距 离.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由静 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 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 Hz.图乙中 a、b、 c 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同理:a2=
s53-T2s2,a3=
s6-s3; 3T2
则加速度的平均值为:
a
=
1 3
(a1
+
a2
+
a3)
=
1 3
s43-T2s1+s53-T2s2+s63-T2s3
=
s4+s5+s6-9T2s1+s2+s3.
(2)若实验数据少一些,或是只有 5 个计数点间距,一般采
用去头法或去尾法,取出 4 个计数点间距,用公式 a=
①由表中给出的数据选好标度; ②描点,用“点尽可能在直线上或 对称地分布在两旁,个别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舍去;
④选图线中相距较远的两点由 a=Δv/Δt 求加速度,如图 2 -3-8 所示,则 a=[(150-50)/(0.55-0.14)] cm/s2=244 cm/s2 =2.44 m/s2.
又 s4+s5=0.24 m,则 v5=s42+Ts5=2×0.204.5 m/s=0.24 m/s.
其 v-t 图象如图 1 所示.
图1 答案:0.12 0.24
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原理分析 1.实验目的:用_打__点__计__时__器__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实验原理:分析纸带求出各位置速度并求出加速度. 3.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 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并把 纸带穿过_打__点__计__时__器__,连接好电路;
(2)由于只有两个数据,无法用“逐差法”,只需使用Δs= aT2 即可.
小车的加速度 a=sBC-T2sAB=[52-240-.122 4]×10-3 m/s2=0.40 m/s2 答 案:(1)0.26 (2)0.40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所用电源频率为 50 Hz,取其中某段纸带如图 2-3-7 所示,设 0 点为计数点的 起始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打有 4 个点未画出来,则 s1 为 ____ cm;加速度 a 为____ m/s2;物体经过第 4 个计数点的速度 v 为____ m/s.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_滑__轮_,下边挂上合 适的钩码,接通电源,然后__放__开__小__车_,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 打完一条立即_关__闭__电源;
(3)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4)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最清晰的,舍掉开头一些__过_于__密_ _集__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s4+s34-T2s2-s1计算加速度.
分析纸带求瞬时速度、加速度 [例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 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 图 2-3-6 所示,在纸带上选择 A、B、C、D 的 4 个计数点, 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B、C 两点到 A 点的距离 已标在纸带上.
(5)一般情况下,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标明各计数点, 测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__距__离_,求出各计数点的__瞬__时__速__度, 并求出加速度;
(6)描点作图,画出小车的_v_-__t_图__象__. 4.分析图象得出结论:如果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小 车做_匀__变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
思路点拨:(1)方法 A 只利用了其中的两组数据,偶然误差 较大,方法 D 也具有方法 A 相同的缺点.
方法 B 不可用,因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 也就是说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许多倾角不同的图线,再加上
测量角度时测量误差较大,故不能被采用,常用方法 C 求其加 速度.
(2)由上表中给出的数据,用作图法求其加速度,具体作法 如下:
为 0.5 s,小球从 1 位置到 6 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各位置的速 度分别为 v1=0,v2=0.06 m/s,v3=_____m/s,v4=0.18 m/s, v5=______m/s.在图乙中作出小球的速度-时间图象(保留描点 痕迹).
图 2-3-9
解析:如题图所示,s2+s3=0.12 m,则 v2=s22+Ts3=2×0.102.5 m/s=0.12 m/s,
a=2.08+1.90+1.793×-0.0212.48+1.32+1.12 ×10-2 m/s2
=4.97 m/s2=5.0 m/s2. 答案:5.0 2.98 段内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 v-t 图象 [例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各计数 点的瞬时的速度如下:
(1)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图 2-3-7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解析:(1)根据纸带可求出 s2=8-s1,s3=15-8=7 cm,有 Δs=s2-s1=s3-s2 即:(8-s1)-s1=7-(8-s1),解得 s1=3 cm;
(2)同时可解出Δs=s3-s2=7-(8-3)=2 cm=aT2,由题可 知 T=0.1 s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公式,用 a=Δv/Δt 算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t 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 a=tan α求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t 图,由图上相距较远的两点, 由 a=Δv/Δt,求 a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其平均值 作小车的加速度 (2)由上表中给出的数据,用作图法求其加速度.
纸带的分析与计算 1.求瞬时速度 利用 vt/2= v =st .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1)若实验数据够用,一般选取 7 个计数点,测量并计算出
6 个间距(如图 2-3-5 所示).
图 2-3-5 由 s2-s1=aT2 得 s4-s1=s4-s3+s3-s2+s2-s1=3aT2 则 a1=s43-T2s1;
(1)计算小车通过计数点“B”的瞬时速度 vB=________m/s. (2)小车的加速度是 a=__________m/s2. 思路点拨:(1)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说明 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T=0.1 s 所以 B 点速度为 vB=s2ATC=52.20×0×0.110-3 m/s=0.26 m/s
图 2-3-8 答 案:(1)C (2)图见 2-3-8,a=2.44 m/s2
2.一小球在桌面上从静止开始做加速运动,现用高速摄影 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小球每次曝光的位置,并将
小球的位置编号.如图 2-3-9 甲所示,1 位置恰为小球刚开始 运动的瞬间,作为零时刻.摄影机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
乙 (1)根据所提供纸带上的数据,计算打 c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 速度大小为_____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打 a 段纸带时,小车的加速度是 2.5 m/s2.请根据加速度 的情况,判断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可能出现在 b 段纸带中的 ___________.
解析:利用“逐差法” a=s4+s5+s6-s3+s2+s1 9T2
求出加速度为a= ΔTs2=2 m/s2;
(3)先求出第2 个计数点的速度 v2=s21T3=21×5-0.31 cm/s=0.60 m/s
再根据速度公式可求出物体经过第 4 个计数点的速度 v 为 v=v2+at=(0.60+2×0.2)m/s=1 m/s. 答案:3 2 1
【教师参考·备选题】如图甲所示,小车放在斜面上,车前 端栓有不可伸长的细线,跨过固定在斜面边缘的小滑轮与重物 相连,小车后面与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起初小车停在靠近 打点计时器的位置,重物到地面的距离小于小车到滑轮的的距 离.启动打点计时器,释放重物,小车在重物的牵引下,由静 止开始沿斜面向上运动,重物落地后,小车会继续向上运动一 段距离.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 50 Hz.图乙中 a、b、 c 是小车运动纸带上的三段,纸带运动方向如箭头所示.
同理:a2=
s53-T2s2,a3=
s6-s3; 3T2
则加速度的平均值为:
a
=
1 3
(a1
+
a2
+
a3)
=
1 3
s43-T2s1+s53-T2s2+s63-T2s3
=
s4+s5+s6-9T2s1+s2+s3.
(2)若实验数据少一些,或是只有 5 个计数点间距,一般采
用去头法或去尾法,取出 4 个计数点间距,用公式 a=
①由表中给出的数据选好标度; ②描点,用“点尽可能在直线上或 对称地分布在两旁,个别离直线较远的点应舍去;
④选图线中相距较远的两点由 a=Δv/Δt 求加速度,如图 2 -3-8 所示,则 a=[(150-50)/(0.55-0.14)] cm/s2=244 cm/s2 =2.44 m/s2.
又 s4+s5=0.24 m,则 v5=s42+Ts5=2×0.204.5 m/s=0.24 m/s.
其 v-t 图象如图 1 所示.
图1 答案:0.12 0.24
实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原理分析 1.实验目的:用_打__点__计__时__器__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运动,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实验原理:分析纸带求出各位置速度并求出加速度. 3.实验步骤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 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并把 纸带穿过_打__点__计__时__器__,连接好电路;
(2)由于只有两个数据,无法用“逐差法”,只需使用Δs= aT2 即可.
小车的加速度 a=sBC-T2sAB=[52-240-.122 4]×10-3 m/s2=0.40 m/s2 答 案:(1)0.26 (2)0.40
1.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所用电源频率为 50 Hz,取其中某段纸带如图 2-3-7 所示,设 0 点为计数点的 起始点,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打有 4 个点未画出来,则 s1 为 ____ cm;加速度 a 为____ m/s2;物体经过第 4 个计数点的速度 v 为____ m/s.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_滑__轮_,下边挂上合 适的钩码,接通电源,然后__放__开__小__车_,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 打完一条立即_关__闭__电源;
(3)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4)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最清晰的,舍掉开头一些__过_于__密_ _集__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s4+s34-T2s2-s1计算加速度.
分析纸带求瞬时速度、加速度 [例 1]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打 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 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 图 2-3-6 所示,在纸带上选择 A、B、C、D 的 4 个计数点, 相邻两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B、C 两点到 A 点的距离 已标在纸带上.
(5)一般情况下,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标明各计数点, 测出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__距__离_,求出各计数点的__瞬__时__速__度, 并求出加速度;
(6)描点作图,画出小车的_v_-__t_图__象__. 4.分析图象得出结论:如果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则小 车做_匀__变__速__直__线__运__动__.
思路点拨:(1)方法 A 只利用了其中的两组数据,偶然误差 较大,方法 D 也具有方法 A 相同的缺点.
方法 B 不可用,因两坐标轴的分度大小往往是不相等的, 也就是说同一组数据,可以画出许多倾角不同的图线,再加上
测量角度时测量误差较大,故不能被采用,常用方法 C 求其加 速度.
(2)由上表中给出的数据,用作图法求其加速度,具体作法 如下:
为 0.5 s,小球从 1 位置到 6 位置的运动过程中经过各位置的速 度分别为 v1=0,v2=0.06 m/s,v3=_____m/s,v4=0.18 m/s, v5=______m/s.在图乙中作出小球的速度-时间图象(保留描点 痕迹).
图 2-3-9
解析:如题图所示,s2+s3=0.12 m,则 v2=s22+Ts3=2×0.102.5 m/s=0.12 m/s,
a=2.08+1.90+1.793×-0.0212.48+1.32+1.12 ×10-2 m/s2
=4.97 m/s2=5.0 m/s2. 答案:5.0 2.98 段内
实验数据的处理及 v-t 图象 [例 2]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各计数 点的瞬时的速度如下:
(1)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图 2-3-7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解析:(1)根据纸带可求出 s2=8-s1,s3=15-8=7 cm,有 Δs=s2-s1=s3-s2 即:(8-s1)-s1=7-(8-s1),解得 s1=3 cm;
(2)同时可解出Δs=s3-s2=7-(8-3)=2 cm=aT2,由题可 知 T=0.1 s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公式,用 a=Δv/Δt 算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t 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 a=tan α求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 v-t 图,由图上相距较远的两点, 由 a=Δv/Δt,求 a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其平均值 作小车的加速度 (2)由上表中给出的数据,用作图法求其加速度.
纸带的分析与计算 1.求瞬时速度 利用 vt/2= v =st .即: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
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1)若实验数据够用,一般选取 7 个计数点,测量并计算出
6 个间距(如图 2-3-5 所示).
图 2-3-5 由 s2-s1=aT2 得 s4-s1=s4-s3+s3-s2+s2-s1=3aT2 则 a1=s43-T2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