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短歌行其一》解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凡困境中人,每会想起往事,想起以前赏识自己的人,曹操自然也不例外;又为安定军心,维护自己的威望,虽然心中苦闷疲累之极,却也不能随便找人诉说。此时的曹操寻找到了最合适的倾诉对象———最赏识自己的人、最信赖的人,最合适的倾诉途径———文学
———这个“白日梦”:于众可保持威望,于己则一泄为快!
曹操年轻时,就有不少人很赏识他,桥玄即其中最著者。《后汉书桥玄传》云:“初,曹操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知己。”《魏书》云:“太尉桥玄,世名知人,者见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4 ]桥玄,梁国睢阳人,字公祖,生于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 ,卒于灵帝光和六年(公元183年)。桥玄曾荐曹操于汝南许劭, “子将纳焉,由是知名”④。建安七年曹操作《祀故太尉桥玄文》,称其为“大君子”,并说自己“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并志戏语:“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径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旧怀惟顾,念之凄怆。”曹操“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时,都能“乃心陵墓,裁至薄奠”,希望其“尚飨”。当此人生极度苦疲,能不想到桥玄,向其诉说心中苦痛乎?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诗文,代有评笺。仅就其《短歌行》(其不存乎神理之际哉!以雄快感者,雅士自当不谋,今雅士亦为之心尽,知非雄快也。此篇人人吟得,人人埋没。”《短歌行》(其一)确如船山先生所言,“尽古今人废此不得”。此篇之奇,代有才人强作郑笺;个中扌干格,在所难免。而船山先生认为个中缘由“皆缘摘句索影,谱孟德心迹”[1 ] ,笔者就不敢苟同了:读其诗不识其人不知其事,期期不可。这里笔者也强作解人,从曹操的心迹入手,来解读《短歌行》。
一
曹操,字孟德;又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生。二十岁举孝廉,荐为洛阳北部尉;黄巾起义时,追随皇甫嵩镇压黄巾军,升为济南相,毁坏祠庙,禁断淫祀,“除奸邪鬼神之事”,干得轰轰烈烈。董卓乱时,曹操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十二月于陈留起兵,“兴义兵诛暴”,先后败袁术、除吕布、收张绣、逐刘备、灭袁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征服乌桓、威服匈奴,遂一统中原。
建安元年九月迎献帝迁都许后,曹操曾要荀或勤劳给他荐才,一时招致了荀攸、郭嘉等奇才。正是这一大群奇才帮他出谋划策,逐鹿中原而又统一了中原。“奉天子以令不臣”, “修耕植以营军资”,曹操一生可说是照毛王介给他的这两个方略行动的。
曹操身边聚集了一大群奇才异能,他也能不时采纳他们的智谋。但随着中原的顺利统一,曹操也不免战胜而骄。先是怒迁弥衡,赤壁战前又以貌取人,蔑视为人短小其貌不扬的张松,致使张松劝刘璋迎刘备进益州,成三国之势。①。习凿齿就此评曰“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内,而弃之于俯印之倾,岂不惜乎?”[3 ]
三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载:赤壁败后曹操写信给孙权,言“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他本该认识到赤壁之败他应负主要责任,实际上他也许认识到了。但对于孙权,亦或对自己的群下,为保持自己的威望,他却“聪明”地说成是“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
然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之势已成,统一大业难竟,而曹操自己也已五十有四。欲成统一大业,惟有拔擢英才、延揽更多人才;正因其“年往”,遂迫不及待地先后于建安十五年春下《求贤令》:“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唯才是举”冀“得而用之”;十九年下《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即使“士有偏短,庸可废乎!”二十二年下《举贤勿拘品行令》:甚至“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希望有司“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就像和洽劝说的,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曹操都希望招致麾下,为其所用。③
四
赤壁战前,一帆风顺;赤壁之败,让曹操在军事上遭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他已感到前途多艰,况且又春秋无多。在曹操,统一大业为其渴求,而现实又如此无奈。现实与理想的僵持与对立是一种境界;但即使在艺术中,这种境界也只能是在较短暂的时间中。人在生活中,或者更偏于屈就现实,或者更偏于沉入梦想,把两者都强化到同样的强度在精神上是最紧张、最疲累的一种精神状态。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军南征刘表,九月刘表子刘琮举荆州以降。曹操不动干戈而荆州得自囊中,遂率兵进驻赤壁。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打响了。岂料这一次一向“百战百胜”[2 ]的曹操却丢盔弃甲,惨败而归。自此,三国鼎立局面遂成。
二
曹操之所以能统一中原,自然有他自身的原因。据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也称“其才绝也”, “在下治则尽其能为世用,天下乱则逞其智为时雄。”此外,还与他善于知人善用有很大的关系。
曹操得荆州后,谋士贾诩劝其巩固荆州,缓图孙刘;程昱提醒他孙刘联盟的可能性。曹操呢,“破荆
州,下江陵,顺流而东,舳舻千里”,也许胜利来得太快,皆置之不理,竟以为孙刘不堪一击,以至骄狂到
冀“会猎于吴”一信② ,让孙权束手就范。建安十四年即赤壁大战后的第二年,曹操又派九江人蒋干去说周瑜来降。这就是曹操!
《三国志崔琰传》还记载这么一段:“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这些,当然是曹操的另一面,此不具论。
曹操《短歌行其一》解读
引导语:曹操《短歌行
其一》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吸纳大量人才帮助他建功立业的心情,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曹操《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个“白日梦”:于众可保持威望,于己则一泄为快!
曹操年轻时,就有不少人很赏识他,桥玄即其中最著者。《后汉书桥玄传》云:“初,曹操人莫知者,尝往候玄,玄见而异焉。谓曰:‘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操常感其知己。”《魏书》云:“太尉桥玄,世名知人,者见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4 ]桥玄,梁国睢阳人,字公祖,生于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 ,卒于灵帝光和六年(公元183年)。桥玄曾荐曹操于汝南许劭, “子将纳焉,由是知名”④。建安七年曹操作《祀故太尉桥玄文》,称其为“大君子”,并说自己“增荣益观,皆由奖助,犹仲尼称不如颜渊、李生之厚叹贾复。士死知己,怀此无忘”;并志戏语:“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径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虽临时戏笑之言,非至亲笃好,胡肯为此辞乎?匪谓灵忿,能诒己疾,旧怀惟顾,念之凄怆。”曹操“奉命东征,屯次乡里,北望贵土”时,都能“乃心陵墓,裁至薄奠”,希望其“尚飨”。当此人生极度苦疲,能不想到桥玄,向其诉说心中苦痛乎?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诗文,代有评笺。仅就其《短歌行》(其不存乎神理之际哉!以雄快感者,雅士自当不谋,今雅士亦为之心尽,知非雄快也。此篇人人吟得,人人埋没。”《短歌行》(其一)确如船山先生所言,“尽古今人废此不得”。此篇之奇,代有才人强作郑笺;个中扌干格,在所难免。而船山先生认为个中缘由“皆缘摘句索影,谱孟德心迹”[1 ] ,笔者就不敢苟同了:读其诗不识其人不知其事,期期不可。这里笔者也强作解人,从曹操的心迹入手,来解读《短歌行》。
一
曹操,字孟德;又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人。东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生。二十岁举孝廉,荐为洛阳北部尉;黄巾起义时,追随皇甫嵩镇压黄巾军,升为济南相,毁坏祠庙,禁断淫祀,“除奸邪鬼神之事”,干得轰轰烈烈。董卓乱时,曹操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十二月于陈留起兵,“兴义兵诛暴”,先后败袁术、除吕布、收张绣、逐刘备、灭袁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征服乌桓、威服匈奴,遂一统中原。
建安元年九月迎献帝迁都许后,曹操曾要荀或勤劳给他荐才,一时招致了荀攸、郭嘉等奇才。正是这一大群奇才帮他出谋划策,逐鹿中原而又统一了中原。“奉天子以令不臣”, “修耕植以营军资”,曹操一生可说是照毛王介给他的这两个方略行动的。
曹操身边聚集了一大群奇才异能,他也能不时采纳他们的智谋。但随着中原的顺利统一,曹操也不免战胜而骄。先是怒迁弥衡,赤壁战前又以貌取人,蔑视为人短小其貌不扬的张松,致使张松劝刘璋迎刘备进益州,成三国之势。①。习凿齿就此评曰“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内,而弃之于俯印之倾,岂不惜乎?”[3 ]
三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载:赤壁败后曹操写信给孙权,言“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他本该认识到赤壁之败他应负主要责任,实际上他也许认识到了。但对于孙权,亦或对自己的群下,为保持自己的威望,他却“聪明”地说成是“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
然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之势已成,统一大业难竟,而曹操自己也已五十有四。欲成统一大业,惟有拔擢英才、延揽更多人才;正因其“年往”,遂迫不及待地先后于建安十五年春下《求贤令》:“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唯才是举”冀“得而用之”;十九年下《敕有司取士勿废偏短令》:即使“士有偏短,庸可废乎!”二十二年下《举贤勿拘品行令》:甚至“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希望有司“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就像和洽劝说的,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曹操都希望招致麾下,为其所用。③
四
赤壁战前,一帆风顺;赤壁之败,让曹操在军事上遭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他已感到前途多艰,况且又春秋无多。在曹操,统一大业为其渴求,而现实又如此无奈。现实与理想的僵持与对立是一种境界;但即使在艺术中,这种境界也只能是在较短暂的时间中。人在生活中,或者更偏于屈就现实,或者更偏于沉入梦想,把两者都强化到同样的强度在精神上是最紧张、最疲累的一种精神状态。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率军南征刘表,九月刘表子刘琮举荆州以降。曹操不动干戈而荆州得自囊中,遂率兵进驻赤壁。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打响了。岂料这一次一向“百战百胜”[2 ]的曹操却丢盔弃甲,惨败而归。自此,三国鼎立局面遂成。
二
曹操之所以能统一中原,自然有他自身的原因。据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中也称“其才绝也”, “在下治则尽其能为世用,天下乱则逞其智为时雄。”此外,还与他善于知人善用有很大的关系。
曹操得荆州后,谋士贾诩劝其巩固荆州,缓图孙刘;程昱提醒他孙刘联盟的可能性。曹操呢,“破荆
州,下江陵,顺流而东,舳舻千里”,也许胜利来得太快,皆置之不理,竟以为孙刘不堪一击,以至骄狂到
冀“会猎于吴”一信② ,让孙权束手就范。建安十四年即赤壁大战后的第二年,曹操又派九江人蒋干去说周瑜来降。这就是曹操!
《三国志崔琰传》还记载这么一段:“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这些,当然是曹操的另一面,此不具论。
曹操《短歌行其一》解读
引导语:曹操《短歌行
其一》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求贤若渴,希望吸纳大量人才帮助他建功立业的心情,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首诗。
曹操《短歌行其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