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河南尧山旅游资源单体调查报告
河南尧山风景区旅游资源单体调查报告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格式表B.1 (单体序号单体名称)旅游资源单体调查表基本类型:山丘型旅游地(山岳景观)单体调查表填写要点a.基本类型、代号;b.单体名称、行政位置、地理位置;c.性质与特征;d.旅游区域与进出条件、保护与开发现状。
D、填写项目:基本类型、代号“基本类型”依照标准“表1 旅游资源分类表”的名称和代号填写。
“单体代号”调查区如果是省级行政区,则旅游资源单体代号按“国家标准行政代码(地区级区域代号-县级区域代号-景区代号)-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旅游资源单体序号”的方式设置,共13位数。
调查区如果是地区级的行政区,则旅游资源单体代号按“国家标准行政代码(县级区域代号-景区代号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代号-旅游资源单体序号-”的方式设置,共11位数。
旅游资源单体代号:表示单体在区域中的位置,其表达范围可分为四个层次,从高到低分为一层、二层、三层、四层区域。
“单体名称”填写单体的实际名称。
名称与所属基本类型相符;一般使用当地沿用名称,必要时加注地域名称或类型名称以避免重复。
“行政位置”填写到单体所在的最小行政区名称,区(县、市)、乡(镇)、村(从高到低)。
“地理位置”填写旅游资源单体主体部分的经纬度(精度到秒)。
GPS与地形图结合定位;面状单体的GPS定位应以单体中央部位。
性质与特征第一段:旅游资源单体性质、形态、结构、组成成分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因素。
第二段:成因、演化过程(历史)。
第三段:人事与事件、周围环境。
旅游区域与进出条件、单体所在地区的具体部位进出交通与周边旅游集散地和主要旅游区(点)之间的关系“保护与开发现状”保存现状保护措施开发情况。
关于洛阳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洛阳旅游资源的调查报告洛阳,原作“雒阳”,古为豫州的一部分,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因境内有伊、洛两水,也旧称伊洛。
东与郑州市相连、南与平顶山市南阳市相邻、西与三门峡市相接,北隔黄河和焦作市相望。
历史洛阳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旅游城市,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
先后有夏、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晋共13个王朝在此建都。
以洛阳城为都将近千年,仅次于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
洛阳在明清时期为河南府治,民国时期设有专员公署,1948年置洛阳市,但为县级市属洛阳地区管辖,1956年升为地级市(省辖市)。
地理气候洛阳位于中国河南省西部,横跨黄河中游。
境内有黄河、洛河、伊河、涧河、瀍河。
东有虎牢关,西有函谷关,北有邙山,南有伏牛山。
毗邻中岳嵩山。
自古以来既是兵家的必争之地,也成了历代帝王建都筑城的理想场所。
“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
洛阳市境内为豫西小盆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貌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多种类型。
洛阳市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少,春季干旱大风多,夏季炎热多雨且集中,秋季晴和日照长。
年平均气温:14.7℃,年平均降雨量:601.6mm。
行政区划现辖6区1市8县:市辖区: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吉利区。
县级市:偃师市。
县:孟津县、新安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汝阳县、洛宁县、栾川县。
经济历史上的洛阳居华夏腹心,和长安一起作为东西二京达两千多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至元代后衰落。
近代传统上的洛阳城的经济(晚清到民国)并不是以农耕经济支持的,据老人们讲,过去的洛阳城内居民十之八九靠倒卖文物为生,即盗墓,甚至发明了中外闻名的考古工具——洛阳铲。
现代的洛阳市是一个建国后的新兴重工业城市,是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建设的工业中心之一,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洛阳就有7个。
一些与军工相关的重工业,拖拉机、轴承、矿山机械、铜加工等全国领先。
2024年河南省旅游市场调研报告
河南省旅游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河南省旅游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以了解当前河南省旅游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潜在机会与挑战。
通过深入研究和综合分析,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决策参考。
2. 市场概况2.1 河南省旅游资源概述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
拥有众多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如登封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开封大相国寺等。
此外,河南省还以享有盛名的中原黄河文化而闻名。
2.2 河南省旅游市场规模及发展态势根据数据统计,近年来河南省旅游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旅游人数持续增加,各景区接待量也在不断上升。
同时,随着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和交通网络的发展,河南省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
3. 旅游市场分析3.1 河南省旅游市场竞争格局河南省旅游市场竞争激烈,存在众多的旅行社和景区竞争相同的游客资源。
一些知名景区在品牌和服务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也面临着对游客体验和差异化的需求。
3.2 河南省旅游市场消费群体分析河南省旅游市场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人群与年轻人中。
他们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对于文化、历史和自然景观的需求较高。
3.3 河南省旅游市场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增加,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河南省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和在线旅游平台也在逐渐兴起。
4. 旅游市场机会与挑战4.1 机会•河南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为河南省旅游市场提供了新的机会;•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为旅游市场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
4.2 挑战•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加强品牌建设和差异化服务;•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环境污染和旅游资源破坏问题需要得到有效解决。
5. 策略建议5.1 增强品牌价值和差异化服务加强河南省旅游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同时,注重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差异化经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023年河南省旅游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河南省旅游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一环,对于一个地区或国家的经济发展及文化传承都具有重大意义。
河南省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
因此,完善旅游企业发展策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有助于提高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河南省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 分析河南省旅游业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和提升的建议。
3. 探讨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
三、调研方法1. 网络调查:针对旅游爱好者,开展网络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河南省旅游资源的认知度、满意度和期望值。
2. 个别深度访谈:选取河南省内的旅游从业者、游客和业内专家,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了解河南省旅游业的问题和现状。
3. 实地调查:前往河南省著名的旅游景点,进行实地考察和拍摄,了解游客的反响和感受。
四、调研结果1. 河南省旅游市场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河南省旅游业的市场规模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其中,游客消费的日均支出主要以食宿、交通、门票和旅游纪念品为主。
同时,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等主题游吸引了众多游客。
2. 河南省旅游业的优势和不足河南省旅游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如少林寺、龙门石窟、大禹神都等。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出现交通拥挤和安全隐患等问题。
3. 河南省旅游业的发展建议(1)积极开发旅游资源。
加大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更好地展示河南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自然景观。
(2)优化旅游景点的管理和服务。
加强对旅游景点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3)借助网络传播推广。
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宣传和推广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游客来河南旅游,提高旅游业的知名度。
(4)在旅游资源保护方面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
禹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禹州市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前言为了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禹州市政府根据河南省旅游资源普查的要求,组织成立了禹州市旅游资源调查领导小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自2003年6月15日至8月30日,对禹州市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认真、准确的普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第一章禹州市旅游环境1、基本概况: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颍河上游、伏牛山脉与豫东平原接壤处,北部、西部、西南部、西北部群山环抱,东部平原广阔。
西与登封临汝毗邻,东与许昌县,长葛市接壤,北与新郑,新密交界,南与郏县襄县相接,全市东西跨东经113度03秒到113度39秒之间,长约55公里,南北跨纬度33度59秒至34度24秒之间,宽约47公里,总面积1472平方公里。
辖26个乡镇办,人口120万。
2、自然环境:禹州市自然条件优越,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四大类,分别占全市总面积的13.9%、14.7%、30.6%、40.8%;气候宜人,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年均温度14.4度,年平均降水量680毫升,适宜多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水资源丰富,共有大小河流131条,大、中、小型水库31座,总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地表径流2.4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丰富,平原地区埋藏浅,山区埋藏深,一般可满足当地的生活用水和一部分生产用水。
自然森林植物,由于人为的破坏,保存的较少,目前仅在大洪寨、过风口、长老庵、黄土岭等深山沟里尚保留有小面积的天然植被,主要以牡荆、酸枣、白羊草群落和化香树、胡枝子、羊胡子草群落为主。
人工植被主要以栎树、侧柏、刺槐、泡桐、果林、农作物为主。
禹州市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铝矾士、陶瓷土、石英石、石灰石、铁铜等,其中,煤炭总储蓄量96亿吨,占全省总储量的8.2%,在我省仅次于平顶山煤田,其次是铝矾土,蕴藏量约2亿吨,已探明7000万吨,主要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地带。
3、人文环境禹州历史悠久,从传说中的轩辕黄帝到大禹治水,这里一直都是人类始祖的活动中心,境内有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
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河南省旅游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河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资源。
近年来,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河南省的旅游业迎来了快速发展。
本报告旨在深入分析河南省旅游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揭示市场潜在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河南省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分析和安排,可以简要描述每个章节将要讨论的主题和重点内容。
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河南省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包括该地区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情况等;其次,我们将探讨河南省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机会和趋势;最后,我们将对河南省旅游市场的竞争格局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市场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和发展动态。
通过对这三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将全面了解河南省旅游市场的整体情况,为我们在结论部分能够更好地总结出该市场的潜力与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与展望做好铺垫。
1.3 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对河南省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以全面了解目前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通过对市场潜力与挑战的评估,提出相关建议和展望,为政府部门、旅游企业和投资者在河南省旅游市场的发展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和帮助。
同时,也旨在为更好地推动河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贡献力量。
1.4 总结总结部分:通过对河南省旅游市场现状、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河南省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和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竞争。
在全国旅游市场竞争中,河南省旅游市场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提升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游客,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希望本报告能对河南省旅游市场相关部门和从业者有所帮助,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2.正文2.1 河南省旅游市场现状分析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省,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景点,如龙门石窟、少林寺、黄河等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优秀7篇)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优秀7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篇一一、调查的基本情况(一)确定调查的基本要素1、调查的时间:从7月20号到8月24 号为期一个多月的调查。
2、调查范围:布泉乡是一个比较大的乡镇,涵盖很多个村,此次选择其中一个作为调查的范围,即对布泉乡新盏村(内盏屯、廷关屯、龙雁屯、三审屯、内浪屯、内把屯)进行调查。
3、调查的对象:布泉乡新盏村是一个比较贫穷的村庄,大多数的居民都是老人和小孩,对所要调查的问题不是很清楚,所以,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新盏村的村委会成员,以及一些常年住在那里的居民。
4、调查的方式:抽样法:从布泉乡几十个村中抽取新盏村作为调查的范围。
访谈法:对新盏村的村委会成员以及那里的居民进行采访调查。
一共采访了125人。
(二)、布泉乡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况布泉乡是一个山青水秀、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尽管还未完全开发,但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游客对它的喜爱。
布泉乡真的有很多非常美丽的风景,还有一些风景更是十分罕见,可以称得上绝境。
经过调查以及结合访问发现布泉的景点非常之多。
1、旅游景点:布泉河、龙会“龙抬头”、高峰天坑、更望湖、崖葬、天王庙等。
2、景点介绍:(1)布泉河:布泉河是一条内水河,全长23.8公里,泉源位于布泉社区发达山脚,流经本乡的龙会、巴香、龙礼及南圩镇的多林、四联等村。
布泉河终年不竭,河水清澈碧绿,冬暖夏凉,水质优良,登高俯瞰,一泓碧水宛若明镜;拦河坝上31个桥孔泻下的飞瀑,飞花溅玉,令人心旷神怡。
(2)龙会“龙抬头”:布泉河流经龙会村,河水不断冲刷河床,形成了九条栩栩如生的龙。
当布泉河水清澈碧绿,九条龙俯卧水底,若隐若现,当地人称之为“九龙相会”,这就是龙会村的来由。
每当布泉河水位下降,九条龙中便会有两条龙的头部露出水面,这便是传说中的'“龙抬头”。
据说,能见到“龙抬头”的奇观,一定会沾上龙的福气,对龙头虔诚地许愿,愿望就能实现。
(3) 高峰天坑群:高峰天坑位于布泉乡高峰村下冻屯村口不远处,距布泉街12公里,从村口到天坑上口需走路10分钟,要进入天坑底部需走30分钟。
河南各地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河南各地旅游发展情况汇报
河南,位于中国中部,是一块充满历史文化底蕴和自然风光的宝地。
近年来,
河南各地旅游业发展迅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下面将就河南各地旅游发展情况进行汇报。
首先,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旅游资源丰富。
郑州作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有着众多历史古迹和文化遗产,如白马寺、黄河游览区、郑州古城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同时,郑州也是河南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
其次,洛阳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河南重要的旅游目的地。
洛阳有着丰
富的历史遗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古城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朝圣。
此外,洛阳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如龙门瀑布、老君山等,吸引了很多户外爱好者。
再者,开封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也是河南的旅游热门地之一。
开封有着悠
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开封府、铁塔、清明上河园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感受古都的魅力。
同时,开封的美食也是一大特色,著名的开封菜吸引了众多美食爱好者。
此外,河南的南阳、安阳、商丘等地也都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各具特色,吸
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总的来说,河南各地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
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等,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南各地的旅游业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嵩县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嵩县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调查区域:河南嵩县四镇调查时间:2014年7月调查目的通过本次对嵩县的调查,了解嵩县从贫困县到旅游胜地这一华丽转变的原因,当然最主要还是要着眼于旅游规划方面,实地调查嵩县的旅游资源特点,发现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期望通过我们的调查能够为后续的旅游规划工作提供便利。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一)调查区简介嵩县位于河南省西部,辖16个乡(镇),318个行政村,人口55万,总面积3009平方公里,为河南省第四大版图县,其中深山区占95%,浅山丘陵区占4. 5%,平川区占0.5%,素有“九山半岭半分川”之称。
境内伏牛、熊耳、外方三山环抱,伊河、汝河、白河三条河流分别注入黄河、淮河、长江,一县跨三域,为全国之最。
县城距省会郑州220公里,距古都洛阳80公里。
大坪乡2006年,辖18个村委会:大坪村、关亭村、范庄岭村、三圪塔村、后场村、闰屯村、流涧峪村、西元头村、东元头村、楼上村、白圪塔村、枣元村、竹元村、卞家岭村、常洼村、马河村、宋岭村、李沟村。
城关镇2006年,辖1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上仓村、陶村、韩村、青山屯村、孟村、朱村、北元村、莱园村、叶岭村、北街村、王庄村、南街村、西关村、新一村、新二村、北店街村、于沟村、杨岭村;400_新城居委会。
白河镇2006年,辖12个村委会:白河街村、黄柏树村、下寺村、马路魁村、栗扎树村、火神庙村、大青村、油路沟村、上庄坪村、上河村、瓦房村、五马寺村。
车村镇2006年,辖26个村委会:车村、明白川村、下庙村、天桥沟村、栗树街村、纸房村、宝石村、运粮沟村、黄柏村、孙店村、铜河村、河北村、官亭村、小豆沟村、两河口村、鹿鸣村、绸子村、树仁村、龙王村、黄水村、陈楼村、水磨村、高峰村、拜石村、牛庄村、佛坪村。
(二)旅游环境分析1自然环境地势南高北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
伊河以北为熊耳山地,汝河以南为伏牛山地,汝河、伊河之间为伏牛山支脉外方山。
主要河流:伊河属黄河支流,汝河属淮河水系,白河属长江水系。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精选10篇)
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资源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旅游意识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旅游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各地面临的重大课题。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必须深入了解各地区的旅游资源及其现状,以便有的放矢地进行目标选择和规划设计。
二、调查目的本次旅游资源调查的主要目的是对所在区域内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排查和分析,从中寻找到地域优势、独特的旅游资源,为该区域的旅游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撑。
三、调查方法本次旅游资源调查采用了以下的方法:1.实地采访法: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各旅游景点现状,详细了解各景点的特点、规模和资源优劣势。
2.文献资料法:收集各类与旅游资源相关的资料,特别是历史和人文方面的资料,以了解各景点的历史、文化、节庆等相关情况。
3.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来自游客的评价和对该地各景点的意见和建议,以总结各景点的优缺点,提高各景点的服务质量和旅游品质。
四、调查内容1.自然景点:该地区的景点主要以自然景点为主,其中包括大自然湖泊、山峦和水系的自然景观,以及河流和草原等广阔天地美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独具特色的九寨沟和黄山,受到广大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钟爱。
2.历史人文景点:该地区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历史和文化的景点也很吸引游客。
例如,千年古刹望城寺、汉城故址、古戍堡等,都是该地的代表性历史人文景点。
3.宗教文化景点:该地还有多个宗教场所,例如藏传佛教的拉萨庙、扎什伦布寺、蓝田寺等,达赖喇嘛的身影、佛塔以及各式佛教雕塑和建筑吸引了很多信众和游客前来参观。
4.纪念景点:该地有很多重大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地,例如朝天门、耳邦召、刘邦故里等,都是该地的重要旅游景点。
这些景点不仅具有景观特色,同时还是学习历史文化和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五、调查结论通过本次旅游资源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该地的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其中自然景观是该地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河南省鹿邑县旅游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关于河南省鹿邑县旅游资源状况调查报告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管理学号:20093210222 姓名:吴家政前言1.调查时间2011年1月10日——2011年2月10日2.调查地点河南省鹿邑县3.调查人员调查小组4.调查方法实地考察法文献调查法网络搜索法5.调查目的了解鹿邑县旅游状况,明确其旅游资源的地位,认清其旅游资源形式,便于制定其旅游资源开发方向,为旅游开发做好前提准备。
6.调查要求真实可靠,公平公正的对待其资源的状况,是其旅游资源状况中的优劣得以明确的显示。
第一部分旅游交通和地理位置鹿邑县地处河南省东部,与周口市、商丘市、亳州市等三个市级地区相邻。
形成方便快捷。
在河南省鹿邑县与郑州市、开封市又方便的交通,车程三个小时左右。
与合肥市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交通不便,没有高速直达车。
与武汉、南京、济南、西安距离较远,西安和济南可以以郑州为纽带,到达鹿邑县,武汉和南京可以以合肥市为纽带。
其中郑西高铁为西安到鹿邑缩短了行车时间。
可以把上海、北京、香港、澳门等作为三级市场开发。
第二部分旅游吸引物1.老子故里,以明道宫、太清宫为载体,老子文化是一个有诸多要素构成的综合体,它包括道教文化、中国古典哲学文化、李姓祖庭文化、民间信仰文化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具有多方位综合性的文化,可以依托明道宫、太清宫为载体,将文化转化为旅游吸引物。
其宗教方面的影响对周边县市影响很大,,常有香客慕名而来,可借机将鹿邑县转化为道教圣地,利用宗教扩大鹿邑的知名度,但要从小到大,采用市场渗透战略开发其宗教旅游。
太清宫、明道宫本身是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观赏价值,是很好吸引物,可转换为观光性质的景区。
2.武平城故址位于鹿邑县城西20公里邱集乡武平城村内,三国时代英雄曹操封地。
3.栾台,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城东南的王皮留镇西2.5公里处,台高5米,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
据考证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千年古树:日军炮打不断的古树、千年白果树、千年不弃连理柏、千年阴阳树。
龙门石窟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龙门石窟景区开发现状及其对策”的调查报告一龙门石窟的资源价值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
因东、西两山对峙,伊水从中流过,看上去宛若门厥,所以又被称为“伊厥”,唐代以后,多称其为“龙门”。
又因地处交通要冲,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是文人墨客的观游胜地。
龙门石窟所在的岩体石质优良,宜于雕刻,所以古人选择此处开凿石窟。
与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被誉为世界人类文化的遗产。
龙门石窟风景区历史悠久,始凿于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477年),历经400余年才建成,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龙门石窟南北长约1公里,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佛塔50余座(另一说为七十余座),佛像97000余尊。
其中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
另有历代造像题记和碑刻3600多品。
它们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1000多米.龙门石窟风景区是我国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它规模宏大,气势磅礴,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之一,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其无论在历史方面,宗教方面,还是在雕刻艺术方面,都具有丰富的独创性和鲜明的典型性。
被世界称为我国石刻艺术博物馆。
历史价值龙门石窟的兴衰历史,不仅反映了中国5至10世纪皇室崇佛信教的盛衰变化,同时从某些侧面也反映出中国历史上政治动向和社会经济态势的发展,它的意义是其它石窟所无法比拟的。
加上它的大量碑刻,使得龙门石窟具有补充历史,纠正历史的功效,是刻在石头上的史书。
龙门石窟反映了南北朝、隋唐时期皇家对于佛教的信仰状况,有助于我国古代佛教史的研究,还体现出当时的手工劳动者精湛的雕刻工艺和无与伦比的审美观,因此是一笔丰厚的文化宝藏,无愧于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
书法价值中国书法史上的里程碑“龙门二十品”就在龙门石窟,其中十九品在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古阳洞,一品在慈香窟。
河南省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河南省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引言二、河南省乡村旅游现状分析1.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尚不充分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乡村旅游发展3.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升4.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5.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仍需加强三、河南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分析1.乡村旅游开发缺乏创新2.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支持3.乡村旅游产品质量不高4.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不稳定5.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手段落后四、解决河南省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的建议1.加强乡村旅游创新开发2.加大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力度3.提升乡村旅游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4.完善乡村旅游营销体系5.加强乡村旅游产业化,推进乡村旅游经济发展五、案例分析1.南阳贺龙纪念馆的乡村旅游2.安阳贾村古民居乡村旅游3.洛阳汉阴豆腐乡村旅游4.驻马店五龙口景区乡村旅游5.商丘丹尼斯农业生态园的乡村旅游六、结论引言:乡村旅游是继城市旅游之后,中国旅游业新的增长点之一。
由于具有金钱、文化、资源、市场四大特点,乡村旅游受到越来越多游客和投资者的热捧,成为了当今中国旅游业的重要产业。
河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篇论文就从河南省乡村旅游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做出相关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河南省乡村旅游现状分析1.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尚不充分河南省拥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如龙门石窟、洛阳白马寺、黄河风景区、商丘狮子楼等。
但是这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不充分,旅游产品的种类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乡村旅游发展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为薄弱,如道路交通、餐饮住宿、景点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方面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给游客带来了不便,也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3.乡村旅游服务质量亟待提升河南省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还亟需提升,旅游从业者的素质普遍较低,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对旅游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4.乡村旅游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河南省乡村旅游产业化程度不高,很多乡村旅游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短缺,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低下,这些都制约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
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前言河南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发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河南旅游业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报告将对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河南旅游资源概述河南是中国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的集中展示地之一,主要旅游资源分布于洛阳市、开封市、郑州市等地。
洛阳市以白马寺、龙门石窟等历史古迹闻名于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开封市则以云台山、龙亭景区等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此外,郑州市作为河南省的省会,也是文化旅游的重要城市,拥有少林寺、黄河风情带等旅游景点。
二、河南旅游业的发展现状1. 旅游接待规模持续扩大近年来,河南旅游接待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全省共接待游客2.05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约3000亿元。
与之相比,2015年的接待人数为1.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为约1800亿元。
可见,河南旅游业的接待规模在近几年内持续快速增长。
2. 旅游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河南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突破,还在产业结构上有所调整。
一方面,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依然是河南旅游的核心竞争力,观光游、文化游仍然是游客的主要选择。
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也推动了其他旅游业态的发展,如乡村旅游、体验旅游等开始兴起。
3.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较快河南省通过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旅游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景区和旅游饭店的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专业的导游和服务人员。
这些措施全面提升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使河南的旅游服务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名列前茅。
4. 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提高随着河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来河南旅游。
由于河南地理位置的优势,其旅游市场不仅来自全国各地,还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特别是河南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各国游客的兴趣。
在未来,随着重要旅游城市和景区的不断开发,河南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占有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河南省开封市清明上河图景区旅游调查报告
前言:一、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日——2012年10月6日二、调查人员:三、调查地点: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四、旅游资源调查目的:1、通过本次旅游资源调查,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我们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行业的资源开发、产品设计、服务与管理工作有较实际、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及归纳写作等多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2、通过本次旅游资源调查,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填写《旅游资源单体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其要点和方法。
3、通过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使我们了解掌握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及如何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五、旅游资源调查要求:1、先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
2、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色、特点、类型组合匹配、组成结构和功能价值等,并对其进行评价。
3、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查。
4、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表格。
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成果为主,并逐个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现场调查核实。
第一章调查区旅游环境一、调查区位置、行政区划与归属、范围、面积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省开封市的西北部,东与龙亭风景区、龙亭湖、天波杨府、中国翰园、北与西北湖毗邻。
开封界于东经113°51′51″—115°15′42″,北纬34°11′43″—35°11′43″。
海拔69米至78米。
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62平方公里。
南北宽约92公里,东西长约126公里。
在中国版图上处于豫东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而清明上河园则是对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该园占地面积500余亩,其中水面150亩,拥有大小古船50余艘,各种宋式房屋400余间,形成了中原地区最大的气势磅礴的宋代古建筑群。
河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报告
河南旅游资源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河南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其悠久的历史、壮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对河南省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提供参考。
2. 自然风光资源河南省地处中国大陆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资源。
其中以黄河、太行山和伏牛山等著名。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河南全境,其壮美的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太行山和伏牛山则是中国著名的山脉,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野生动植物,吸引了很多喜欢户外活动和探险的游客。
此外,河南还有许多湖泊和草原等自然景观。
比如洛阳的千佛山和汴京梁园,开封的龙亭和滑雪场,郑州的黄帝故里和CBD中心等等。
这些景观为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3. 历史文化资源河南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洛阳的龙门石窟、郑州的嵩山少林寺和捺波圣地、开封的妙应寺和大相国寺等。
这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见证了河南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关注。
此外,河南还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经河南,在这片土地上孕育了中华文明的诞生。
许多古代文化遗址如亳州殷墟、商丘后屯、郑州妇好墓等,都是重要的历史遗址。
这些文化资源为河南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魅力。
4. 发展现状河南省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河南省的旅游业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其中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旅游成为主要的旅游项目。
然而,与其他发达旅游省份相比,河南的旅游资源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限制了游客的流动性和旅游的便利性。
其次,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如酒店、导游等。
此外,旅游产品种类有限,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5. 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河南省的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
河南文化旅游厅调研报告
河南文化旅游厅调研报告河南文化旅游厅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近年来,河南省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河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南文化旅游的发展情况,掌握现有问题和瓶颈,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我们组织了此次调研。
二、调研范围和方法我们团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前往河南省内的几个重点城市,包括郑州、洛阳、开封等地。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三、调研结果及发展问题1.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整体开发利用还不够充分。
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等。
然而,目前还存在部分景区开发程度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的问题。
2.与其他省份的文化旅游比较存在差距。
与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省份相比,河南在文化旅游发展方面相对滞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加快发展步伐。
3.文化旅游产业化程度较低。
在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情况。
需要加强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建设,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向产业化转型。
4.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需要加强。
要实现文化旅游的良性发展,必须加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
当前,河南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进。
四、发展建议1.加强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利用,提高景区的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
通过合理规划和投资,提升文化旅游区的硬件设施和软性服务,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2.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河南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新媒体、传统媒体、国内外推广活动等多种途径,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河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
3.加强文化旅游产业链的建设,促进产业的协同发展。
通过加大产业投入和政策支持,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旅游企业进驻,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
4.加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政策研究和实践,促进两者良性互动。
2023年河南省旅游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河南省旅游行业市场调查报告标题:河南省旅游行业市场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
河南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市场调查报告旨在分析河南省旅游行业的市场现状,为企业制定适合的市场策略提供参考。
二、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河南省旅游业收入达到了500亿元,同比增长15%。
其中国内游客数量超过了1亿人次,同比增长10%,国外游客数量也有所增长,达到了100万人次。
可以看出,河南省旅游市场规模较大,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三、市场竞争格局在河南省旅游市场中,存在着众多的竞争者。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交通等。
这些竞争者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吸引游客,提供各种各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其中,旅行社是市场上最主要的竞争者,他们通过打包销售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受到了游客的广泛青睐。
此外,酒店也是重要的竞争者之一,他们提供住宿服务,对游客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市场瓶颈与挑战虽然河南省旅游市场规模较大,但也面临一些瓶颈和挑战。
首先,景区管理不规范,存在着游客滞留、拥堵等问题。
其次,旅游服务质量不高,存在着服务态度差、设施陈旧等问题。
此外,河南省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多样性和个性化的体验,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五、市场机会与发展趋势尽管河南省旅游市场面临挑战,但也存在着一些机会和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旅游需求增加,旅游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大。
其次,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新兴旅游形式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为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此外,河南省政府也加大了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市场发展策略为了在河南省旅游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企业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改善旅游设施和设备,提供优质舒适的旅游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旅游资源调查报告旅游资源基本类型A地文景观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拥有十一大景点,2004年2月13日,云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同时,云台山还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白云山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南部,占地四万余亩,地处暖温带与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800米,夏季最高气温不超过26℃,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据调查,有动物204种,植物1991种,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被专家学者誉为“自然博物馆”。
2011年1月份升格为5A级自然风景区,与焦作云台山并称为河南最美的自然景区。
尧山(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
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的名。
1980年后这里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胜地,1997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3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1年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木札岭原始生态旅游区位于洛阳市嵩县东南部,是国家AAAA级景区、河南省首家原始生态旅游区,属伏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世界地质公园。
总面积达1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8.5%。
其中旅游区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超过20平方公里的区域至今无人踪迹。
由九撞沟、原始森林、官帽峰三大游览区组成。
距洛阳120公里,郑石高速、311国道、临木公路直达景区。
景区东西毗邻石人山、白云山两大景区。
西峡县老界岭自然保护区位于县境北部,伏牛山南坡上部地段,以老界岭为界与洛阳市栾川县、嵩县相邻,东与内乡宝天曼自然保护区接连。
保护区建于1982年,是南阳市面积最大的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又划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西部属烟镇林场,东部属黄石庵林场。
地理坐标北纬33o38’-33o47’,东经111o17’-111o31’。
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16.7公里,总面积23万亩,其中烟镇林场境内15万亩,黄石庵林场境内8万亩.B 水域风光河南地处黄河流域,是文明的发源地,因此衍生了郑州的裴李岗文化和三门峡仰韶文化。
同时,带来的不仅仅是文化,也衍生出了各种好的水域环境:青天河集江南水乡与北国田园风光于一体,被誉为“北方三峡”的青天河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焦作市西北部博爱县境内,系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探险基地、河南省最具魅力的十佳风景名胜区、河南省十大旅游热点景区,景区面积106平方公里,由大坝、大泉湖、三姑泉、西峡、佛耳峡、靳家岭、月山寺等七大游览区、308个景点组成。
云华蝙蝠洞位于河南省西峡县五里桥乡白河村境内,距县城6公里,距312国道2公里,距寺山国家森林公园5公里,距灌河游览区、橡胶坝5公里,距石门湖12公里,可形成西峡县城一日游的最佳线路。
蝙蝠洞距南阳市126公里,距西安市384公里,距洛阳市150公里。
C 生物景观洛阳牡丹牡丹:毛莨科芍药属落叶小灌木,被誉为“花中之王”,原产地中国,有三十多种。
牡丹根皮入药,名曰“丹皮”。
1972年甘肃省武威市柏树乡考古发现的东汉早期圹墓医简中,有用牡丹治疗“血瘀病”的处方,是迄今已有的资料中有关牡丹的最早文字记载。
山东省菏泽牡丹栽培面积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人把牡丹看作人类和平、幸福、繁华与富足的象征。
开封菊花菊花(Dendranthemamorifolium),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菊属,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出的名贵观赏花卉,也称艺菊,品种已达千余种。
菊花用扦插、分株、嫁接及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
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中国菊花传入欧洲,约在明未清初开始。
中国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
古神话传说中菊花又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
中国历代诗人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歌颂菊花的大量文学艺术作品和艺菊经验,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名谱佳作,并将流传久远。
信阳桂花信阳商城县是中国桂花之乡,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便出自于此,桂花作为信阳的市花而深受当地人民的热爱,农历八月,古称桂月,此月是在信阳赏桂的最佳时期,又是赏月的最佳月份。
D 天象与气候景观E 遗址遗迹夏商的遗址、战国的青铜器、两汉的石刻、三国的古战场、北魏的禅林、隋唐的石窟、北宋的古城、明清的祠庙,漫漫的历史长河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使历代王朝的文化精髓凝炼、积淀下来.七朝古都的开封,经历了22个建都朝代的洛阳,无一不显现出河南的历史古韵风采。
世界文化遗产有三处,分别是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间;8座历史文化名城;28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公里处的伊河两岸。
经过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多在伊水西岸。
数量之多位于中国各大石窟之首。
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龙门石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北京时间2000年11月30日洛阳龙门石窟被国际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贾湖遗址:距今约9000年左右,位于河南舞阳,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乐器、世界上最早的酒、世界上最早的类似文字的契刻符号等几项世界最早的文明成果,轰动世界,被认为是“人类从蒙昧迈向文明的第一个门槛”。
黄帝故里:新郑是国内史学家公认的位居五帝之首轩辕黄帝出生、创业和定都之地。
中国人从春秋起开始在新郑轩辕丘祭拜人文始祖黄帝,一直延续至今。
“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因全世界华人的广泛认同而成为中华第一大典。
安阳殷墟:因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和甲骨文而轰动世界,堪称20世纪人类10大考古发现之首,殷墟也毫无争议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甲骨文是一种常用字在5000字左右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世界上四种最古老的文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文字。
白马寺:位于洛阳,建于东汉,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所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
F 建筑与设施中岳庙即指嵩山中岳庙,位于河南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脚下,距河南省登封市城东4千米。
它背倚黄盖峰,北依黄盖峰,面对玉案山,西有望朝岭,东有牧子岗,群山环抱,布局谨严,规模宏伟,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总面积11万平方米,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河南省规模最巨、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
如此宏大而又幽雅庄严的庙宇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镇平菩提寺始建于唐,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655年)由菩提禅师朱智勤主持营建。
以后各代有兴有废。
清康熙时,襄阳十方主持在此披荆斩棘、扩宏法教、开山辟麓而鼎建。
寺内的殿宇楼阁依山而建,四重院落。
山门左开,古树虬龙。
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二佛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
两侧有钟楼、鼓楼、大客堂、大斋堂、仓房、禅房、道院等。
大雄殿为单檐硬山顶结构,颇具气势。
阑额、内额、四椽伏等构件均饰彩绘。
法堂柱不饰彩,粉饰的藻井图案色泽深重。
东西两壁原有炭塑的五百罗汉,灰褐色彩,显得“清静虚无”。
山门左开,古树虬龙。
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二佛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
两侧有钟楼、鼓楼、大客堂、大斋堂、仓房、禅房、道院等。
大雄殿为单檐硬山顶结构,颇具气势。
阑额、内额、四椽伏等构件均饰彩绘。
法堂柱不饰彩,粉饰的藻井图案色泽深重。
东西两壁原有炭塑的五百罗汉,灰褐色彩,显得“清静虚无”。
藏经楼重檐歇山顶结构,斗拱彩绘,于华丽之中仍见古朴清雅。
两侧的建筑对称分列于左右,雕绘也以古朴清雅而见长。
殿房、禅院、僧房和藏经楼下各植奇花异卉。
古老的桂花、芙蓉、辛夷、玉兰、枇杷、梅花、芭蕉等各具姿态。
寺后山坳里泉水穿漕入院,茵茵送爽。
寺内珍藏的《贝叶经》、缅甸佛像及吴道子画,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G 旅游商品牡丹画:因牡丹的出名而成为特色旅游商品,游人在观赏洛阳牡丹的同时,喜欢购买寓意富贵吉祥的牡丹画作留念。
H 人文活动牡丹花会:每年清明和谷雨前后,古都洛阳举城欢乐。
来自中原各地、外省外市以及世界各国的观光旅游者,怀着极大的兴趣,向洛阳的各大公园涌去。
人们以能一睹甲天下的洛阳牡丹为莫大的荣幸。
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阴中十万家。
谁道群花如锦绣,人将锦绣学群花。
春日洛阳人观赏牡丹是一种风俗,从古至今沿袭不变,并且越来越盛。
赏花的时间自花开至花落,大约有20多天。
花开之时,也是全城沸腾之日,只有等到牡丹凋谢之后,古城才慢慢趋于平静。
开封清明节祭祖大典:对轩辕皇帝、包公、岳飞、刘少奇、焦裕禄、革命烈士等先祖先贤先烈的祭拜,让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而开封府门前广场的清明“颁新火”仪式,陀螺、秋千、风筝、蹴鞠、摔跤、踢毽子等比赛以及百岁山踏青、各旅游景点的清明赠柳,让人重温宋代清明节的风情。
不仅有大型主题公园清明上河园,还有大型水上实景演出的《大宋·东京梦华》、原创歌舞剧《清明上河图》,更有再现“一城宋韵半城水”的宋都水系工程。
旅游资源评价虽然河南的旅游价值非常的高,但是很多却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如历经22朝建都的洛阳,虽为历史文化名城,但相对来说古建筑较少,许多都未能重点宣传或开发,这对于洛阳来说可谓一处重大的资源浪费,还有,有些资源完全开发之后,就没有了那种气氛,如龙门石窟,每到假期期间,人就像可谓不是一般的多,可谓人山人海,这样的话就已经少了些古的味道,还有很多石窟被人为损坏,这只能说是保护不力,汉武帝陵、偃师等许多地方的古建筑都未开发或者是利用,因而也没有多少名气。
洛阳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更多的是因牡丹出名。
这就有了点去主求次的味道,因此,我认为,作为一个历史名城,可开发的重点仍是古城,在宣传其他旅游项目的时候,更多的也是更重要的是发展他的古城,就像西安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