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文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文学前期——太祖建国到宪宗成化末年(1368—1487)
诗文领域,以“三杨”为代表的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台阁体”的盛行,以对皇帝的阿谀奉承和道德说教为主要特点,不仅缺乏真情实感,而且缺乏宋人的气节;继之而起雄踞文坛的是李东阳的茶陵派,追求格律声调,也保留有台阁体的痕迹。
明代文学中期——孝宗弘治到穆宗隆庆(1488—1572)
诗文创作也经历着新的变化,复古思潮日趋活跃,先是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公开反对台阁体,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掀起文学复古运动,其后有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继续推波助澜,将诗文复古运动再次推向高潮。介于前后七子之间的唐宋派以归有光为代表,则提倡宗法唐宋散文,来对抗七子文必秦汉的主张。
明代文学后期——万历到明末(1573—1644)
作为传统文体的诗歌和散文,在变革历程中步履则要相对艰难。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提出了具有启蒙主义色调的进步观念,给当时的文坛吹进了一股新鲜的空气,他的“童心说”成为文学解放的号角。A晚明诗歌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以袁宏道为中心的“公安派”。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首先起来反对复古,主张创新,要求文学独抒性灵,成为晚明诗文革新运动中的一支劲旅。他们提出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在打破古典审美规范的同时,他们也确实写出了一些优秀的诗篇。但是,公安派在艺术上没有能够发展到足以引导新的诗歌方向的成就,其末流更偏向于率易浮滑。B继公安派而起的以锺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崛起于文坛,他们在继承公安派的某些情趣的同时,也试图以幽深孤峭来补救公安派的肤浅之弊,实已是压抑和郁暗的心理表现,所以缺乏生气。 C明代末年,随着政局的动荡变化,诗风、文风也开始转变。以陈子龙、夏完淳为代表的一批爱国作家重新倡导复古,反对公安派与竟陵派的抒写性灵,他们的诗文创作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与慷慨雄健的风格,是明代三百年文坛的收篇。
第四章明代诗文与明代的散曲、民歌
明代是小说和戏曲的时代,诗、词的成就都不及前代,古文作家流派虽多,但也不能和唐宋大家匹敌,发展概况如下:
第一节明前期诗文
明代前期的诗文,包括洪武至天顺间近百年的诗文创作。其中以宋濂和高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均为由元入明的作家,宋以散文著称,高以诗歌见长。
1、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元末曾隐居龙门山十余年,专心著述。早年师事元代古文家柳贯、黄晋、吴莱,负文名,由元入明,官至翰林学士承旨,任元史总裁,明太祖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文人,许多庙堂典册文字,开国功臣的神道碑等都出自他的手笔,专长散文,论文力主宗经,收入《宋学士文集》。
他受正统儒家影响较深,强调财富儒合经、文道合一的文学思想,文章的道学气味较浓,有不少迂腐之论。其文风,醇正有余而恣肆不足,雍容有余而简练不足。宋廉的散文以传记文最为出色,《王冕传》(多侧面地展示出王冕亦狂亦狷的奇士风采)、《秦士录》、《胡长孺传》、《杜环小传》、《记李歌》均为此类名篇。赠序《送东阳马生序》、《送陈庭学序》等不假说教,感情真挚,都长期流传。写景散文《环翠亭记》写亭外竹林“积雨初霁”,“浮光散影,晶荧
连娟,扑人衣袂,皆成碧色”,极为清新秀丽。
2、刘基(1311—1375)
字伯温,浙江青田人。元末进士,曾任浙东行省郎中,高安县丞等职。他为官清正廉直,不避豪强,终因受当权者压抑和排斥,弃官归田,在乡隐居著书。明太祖朱元璋起兵后,刘被招聘至金陵,辅佐处理军事政务、功业卓著,为开国元勋之一,官至御史中丞,封诚意伯。后受朱元璋猜忌,复为胡惟庸构陷,忧愤而卒。
他是诗文兼长的作家,作于元末的长诗《二鬼诗》,诗中以管理日月的两个“鬼”——结璘和郁仪作为他自己和宋廉的化身,通过离奇变幻的神话故事,寄托他要在动乱中重建儒家封建秩序的理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其诗以乐府、古体见长,描绘了元末社会动乱中人民的疾苦,如《野田黄雀行》:
农夫力田望秋至,沐雨梳风尽劳瘁。王租未了私债多……农夫田父愁何极。”
再如《雨雪曲》:
平民避乱入山谷,编蓬作屋无环堵。回看故里尽荆榛,野乌争食声怒嗔。
盗贼官军齐劫掠,去住无所容其身。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诗“沉郁顿挫,自成一家”,这些忧时愤世之作,渗透着济世救民的忧患感和责任感,在元末明初的诗坛独树一帜。
刘基的散文,以托喻刺世的小品最为出色,文笔犀利,比喻生动。寓言集《郁离子》,“郁离子”乃为作者假托的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寓言故事和郁离子的议论,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进行尖刻的讽刺,对元代社会的弊端进行反思,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如开篇第一章《千里马》:
郁离子之马孽得焉,人曰:“是千里马也,必致诸内厩。”郁离子悦,从之。至京师,天子使太仆阅方贡曰:“马则良矣,然非冀产也。”置之于外牧。
虽是难得的良马,只因它非冀州产,就遭到鄙弃,这显然是针对元朝统治者的民族歧视政策埋没人才而发的感慨。浅近的寓言杂文《卖柑者言》。他的诗,清人沈德潜《明诗别裁》说“独标高格,超越独胜,允为一代之冠。”
3、杨维桢、高启
的诗是重自己的个性。高把个人心的作用提得很高。《青丘子》说自己有指挥宇宙一切的能力,但更多的是对于丧失个性的恐惧和悲哀,他对明有好感,皇上待他优厚,但他仍感不舒服,感到个性在消失。《喜家人至京》写入京修史优厚待遇,表达感激之情,下说:“海鸟哪知亨钟鼓,野马终惧遭笼羁。江湖浩荡故山远,归梦每逐鸿南飞。”
高启(1336—1374)
字季迪,号槎轩,长州(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江上,自号青丘子。洪武二年召入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三年调户部侍郎,坚决辞官,退隐青丘,朱元璋认为他不肯合作,借苏州刺史魏观案件将他腰斩于南京,年仅39岁。
高启天姿超逸,博学能诗,虽与杨基等并称“吴中四杰”,实为明初诗坛之首。他写诗善于向前人学习,兼长众体,《四库总目》说,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然行走太早,殒折太速,未能熔铸变化,自成为一家。与杨基、张羽、徐贲号称“吴中四杰”。
其诗以才情奔放著称,尤其是歌行体,表现了豪宕凌厉、奔放驰骋的特色。如自叙生平的《青丘子歌》:
青丘子,臞而青,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谪降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蹑厌远游,荷锄懒躬耕。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此诗以浪漫的笔调,刻画出诗人狂放不羁、高洁脱俗的性格。
其古题乐府,虽袭用旧题,亦能别出新意新题乐府如《牧牛词》、《捕鱼词》、《养蚕词》、《卖花词》等,描绘出一幅幅农村生活的图景,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阶级剥削和民生疾苦。
写景诗,如《春暮西园》: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怀古诗,《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为代表作。
4、台阁体
从永乐到天顺(1403-1464)的几十年中,文坛出现了以台阁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的“台阁体”。三杨历事成祖、仁宗、宣宗、英宗四朝,位极人臣,倍受宠信。其作品,除朝廷诏兴奏议外,多属应制、颂圣或应酬、题赠之作,饱含富贵福泽之气,多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旨,成为典型的宫廷文学。如杨荣《元夕赐观灯》:
海宇升平日,元宵令节时。彩云飘凤阙,瑞霭绕龙旗。
歌馆春声动,星河夜色迟。万方同燕喜,千载际昌期。
台阁体之外敢于反潮流的其他作家
于谦(1398-1457),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二十三岁中进士,历任山西、河南等地巡抚,为官清正。今存诗614首,不事雕琢,有自然之美。如其作于十七岁时的名作《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5、以李东阳为首的茶陵诗派
成化、正德年间,宦官中先有汪宣专权,后有刘瑾肆虐,正直的士大夫纷纷要求打击宦官,革除弊政,附丽于庙堂文化的台阁体文学独尊的地位动摇了,转而为李东阳(因其为茶陵人,今属湖南,故称)为领袖的茶陵派。
李东阳(1473—1530),字宾之,号西涯,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有《怀麓堂集》。李氏立朝数十年,官显位尊,门生满天下,因而一时被奉为诗宗,并以其为核心,形成一个颇为势力的诗派。他比较强调对诗文独立审美精神的追求,讲求文学的浑雅深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