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完整标准答案)
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完整标准答案)
![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完整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95d00133d4b14e852468f5.png)
2013 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2013 年12 月修订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对美学与美育相关概念的能力,同时还考察运用美学与美育的理论知识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相结合。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 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是成人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是王一川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学与美育》(2007年第1 版)。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 个角度来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对相关概念、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32%);选择题(15%);名词解释题(20%);简答题18%);论述题(15%)。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重点名词本质论美学语言论美学美学二、重点掌握1.美学的性质和对象2.美学的研究中心、范围和基本理论构架,了解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
三、一般掌握1.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2.美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复杂关系。
第二章美及其形态一、重点名词美的符号性美的无功利性技术美荒诞典雅二、重点掌握1.历史上有关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2.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的特征和含义。
3.美的基本形态的特征和含义。
三、一般掌握1.不同存在领域的美的特征、内涵。
2.理解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和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3.西方美学中几个基本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中几个重要范畴、以及现代美学中几个范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8eaf7d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bf.png)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艺术作品B. 自然美C. 社会美D. 人的美答案:A解析: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主要研究艺术作品的审美特性和审美规律,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2. 美育的核心目标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技能C. 塑造人格D. 提高审美能力答案:D解析:美育的核心目标在于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通过审美活动培养个体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判断力。
3.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A. 康德B. 黑格尔C. 尼采D. 柏拉图答案:A解析: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审美无利害”的观点,认为审美判断是无目的的、无利害关系的。
4. “美是生活”这一观点是由哪位俄国革命家提出的?()A. 列宁B. 托尔斯泰C. 车尔尼雪夫斯基D. 普希金答案:C解析: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家和美学家,他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强调美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5.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达芬奇的作品?()A. 《最后的晚餐》B. 《蒙娜丽莎》C. 《大卫》D. 《岩间圣母》答案:C解析:《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而其他三部作品均为达芬奇的代表作。
6.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的是()。
A. 形式美B. 情感表达C. 意象与情感的统一D. 色彩搭配答案:C解析:“意境”强调的是意象与情感的统一,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用以表达艺术作品深层内涵和情感的重要概念。
7. 以下哪位艺术家不是印象派画家?()A. 莫奈B. 梵高C. 德加D. 毕加索答案:D解析:毕加索是立体派的代表人物,而其他三位艺术家均为印象派画家。
8. “艺术即表现”这一观点是由哪位美学家提出的?()A. 克罗齐B. 贝尔C. 弗洛伊德D. 杜威答案:A解析:克罗齐是意大利哲学家和美学家,他提出了“艺术即表现”的观点,强调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9. 以下哪种艺术形式不属于视觉艺术?()A. 绘画B. 雕塑C. 音乐D. 摄影答案:C解析:音乐属于听觉艺术,而其他三种艺术形式均为视觉艺术。
《美学与美育》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71)
![《美学与美育》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71)](https://img.taocdn.com/s3/m/ceafb04b48d7c1c708a145fd.png)
《美学与美育》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71)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面括号内。
每题4分,共16分)1.对鲜艳的色彩极有兴趣,认为色彩是一种基本表现因素,并被称为野兽派艺术代表人物的是( )。
A.毕加索B.马蒂斯C.达利 D.梵高2.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的特征表现为( )。
A.丰富多变浪漫 B.强烈多变浪漫C.强烈丰富多变 D.强烈浪漫丰富3.构成形式美的自然因素的要素是( )。
A.色彩线条音响 B.音乐美术雕塑C.音乐绘画形体D.色彩形体声音4.具有原始真实性、情感真诚性和艺术天然性特征的中国古典审美范畴是( )。
A.阴柔 B.自然C.阳刚 D.典雅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0分.共30分)5.社会美的呈现离不开它的意蕴。
答:对。
因为社会事物作为美的对象而呈现,主要是以它的意蕴使人感动。
社会美的灵魂是善,善被蕴涵在美的感性形式之中,社会事物的意蕴因素在社会美的呈现中具有主导作用。
6.古典性文化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
答:错。
因为这样的理解忽略了对古典性的动态性描绘。
古典性文化一方面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审美文化,也就是古代人创造的审美文化,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古典性文化还以“传统”的形式存在于当前的审美文化之中,它们不是由过去的人们创造的过时的文化,而是作为经典范本在当前审美文化中存在。
这样理解,方不至于失之片面。
7.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答:错。
因为从审美的角度看,并非仅有人格情操和思想修养才对学生起到形象示范作用。
美的形象是可感的,优秀教师的语言、表情、体态、行为、着装、仪表等诸多方面都体现着丰富生动的审美因素,对学生来说每时每刻都是一种直观的示范,成为学生的审美对象,产生直接的审美效果,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的发展,吸引他们仿效和借鉴。
《美学与美育》课程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汇编三
![《美学与美育》课程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汇编三](https://img.taocdn.com/s3/m/4a7fe52dbcd126fff7050bfa.png)
《美学与美育》课程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汇编三第六章综合测试题答案一、填空1.媒介2.自然符号3.意义生成4.传播对象二、单项选择题1. D 造型艺术2. A 时间3. B 情感上4. C 电影三、名词解释1.艺术符号艺术符号是艺术形象的感性外观形态。
即各艺术门类都具有符号性,是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根据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使用一定的表现手段对物质媒介进行加工改造,整合为艺术符号,从而把艺术家头脑中的审美意象物化为具体可感的、富含情思意蕴的艺术形象,以自己独特的艺术符号体系去表达审美意义和表现人类情感。
艺术符号的三种基本形态是语言符号、自然符号和人工符号。
2.二度创作二度创作指在音乐、舞蹈、戏剧、影视艺术活动中,必须通过演员的表演,把乐谱、歌谱、舞谱、戏剧和影视剧本等一度创作的书面符号转化为可听、可视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再创造活动。
二度创作可以反复地进行。
在二度创作中,由于表演者对作品的理解不同,会表现出各异的艺术风格,产生多样的艺术效果。
在反复进行的二度创作中,新的表演者将独特的表现力和创造才华塑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象,使其具有长久不衰的生机与活力。
3.含混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等,是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语言却蕴蓄着多重而不确定的意味,令读者回味无穷。
含蓄和含混是文学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含蓄蕴藉的两种典范性形态。
含混偏重阐释上的“一”中生“多”,同中含异。
含混使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可能会感到其中含蕴着多重意义,有多种“读法”。
4.蒙太奇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基础。
它出自于法文的建筑学用语,原意为构成和装配,借用到电影中表示镜头的组接和剪辑。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结构方式,它将不同的镜头、声音、画面根据导演的创作构思组接成段落,再组接成一部完整的影片。
蒙太奇的组接对象包括画面与画面、画面与声音、画面与色彩等,常用的蒙太奇手法有: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
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纪实性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c5eebbc8d376eeafaa3133.png)
《美学与美育》试题及答案(一)一、填空题(16分)1、在词源学意义上,“美”包含肉体、()、口味等多方面含义。
2、艺术中“化丑为美”的基本途径是()、对照、形式创造。
3、符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的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
4、中国的“现代性工程”的核心任务是建构中国()。
5、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直接相联系的。
6、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等属于()艺术。
7、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的特点是目标性、()、连续性、迁移性。
8、教学()是完成教学任务、体现教学艺术的最基础、最直观的重要因素。
二、选择题(14分)1、美学主要是一门()A 人文学科B自然学科C社会学科D实验学科2、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提出了()。
A“畅神”说B“虚静”说C“移情”说D“感物”说3、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方面。
A人的启蒙和解放B建立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文化认同D以情感人,以理服人4、形体构成中作为造型美的基础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基本符号是()。
A点B线C面D体5、提出“原本性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奥尔夫是哪国人()A德国B美国C英国D奥地利6、教师自我美育的途径包括()A思想修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B理论素养/文化知识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C理论素养/艺术实践/生活积累/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D文化素养/生活积累/理论修养/美育活动的总结和提高7、逼真性与假定性的统一是()的基本特征之一。
A戏剧B戏曲C电影D电视三、判断题(15分)1、美育和体育在完成完整人格的目标中联系紧密,不可或缺。
2、色彩是独立的形式美因素,它并不蕴涵人的观念。
3、3、音乐和舞蹈是抒情性最强的艺术。
4、大众文化受商业机制的制约,不具有美育的效能。
5、教师的形象示范功能只体现在他们的思想修养和人格情操方面。
四、名词解释(20分)1、美的无功利性2、社会美3、技术美4、表演艺术5、教学艺术五、简答题(20分)1、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日常心理与审美心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2d923c0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76.png)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大全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A. 艺术作品B. 自然美C. 社会美D. 人的美答案:A2.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人们的审美情感和()。
A. 审美能力B. 审美观念C. 审美态度D. 审美价值答案:A3. 以下哪项不是审美体验的特点?()A. 主观性B. 情感性C. 客观性D. 创造性答案:C4.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指的是()。
A. 艺术作品的内容B. 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C. 艺术作品的社会影响D. 艺术作品的内在思想5. 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不包括()。
A.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B.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C. 增强学生的道德观念D. 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答案:D6. 以下哪位哲学家不是美学的奠基人?()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尼采答案:D7. 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
A. 经验主义B. 理性主义C. 实用主义D. 唯物主义答案:B8.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是()。
A. 完全独立B. 互为补充C. 相互排斥D. 完全相同答案:B9. 以下哪个不是艺术美的范畴?()B. 绘画美C. 建筑美D. 数学美答案:D10. 美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
A. 仅作为娱乐B.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 仅作为职业培训D. 仅作为学术研究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学研究的领域包括()。
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社会美学D. 技术美学答案:ABCD2. 美育的功能包括()。
A. 审美教育B. 情感教育C. 道德教育D. 知识教育答案:ABC3. 美学研究的方法有()。
A. 哲学分析B. 历史研究C. 实验研究D. 比较研究答案:ABCD4. 美育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可能包括()。
A. 音乐教育B. 舞蹈教育C. 戏剧教育D. 视觉艺术教育答案:ABCD5. 美学与伦理学的关系体现在()。
国开专科《美学与美育》终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国开专科《美学与美育》终考试题及答案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98a2b7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1.png)
终结性考核大作业试题及答案浅谈美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始终贯穿美育,培养学生没能力、想象能力,调动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情趣。
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美育的培养,使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
关键词: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正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美育的培养,是美育贯穿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大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呢?我认为,必须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围绕小学美誉的基本任务来进行。
一、丰富审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人认识审美对象的能力,它包括完善的人化的感官、知识和生活经验等。
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作为语文教师,要注意在审美实践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的审美感官,主要是视觉和听觉。
欣赏大自然的美、社会生活的美以及各种艺术的美,都离不开视觉和听觉的直接感知。
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观察能力,既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经常带领学生去观察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人们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巍峨的高山,奔腾的大江,挺拨的青松,翱翔的苍鹰,给人以壮美之感;春花秋月,青山绿水,白云初晴流影争鸣,则使人感到秀丽柔美。
生机盈然、气象万千的大自然为美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
我们自组织学生去观赏大自然的美景时,要注意和语文教学内容相结合。
小学语文课本里有许多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如《海上日出》《黄山奇石》《日月潭》《瀑布》等。
在教学这类写景的课文时,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赏同类或相似的景物,做到课内外相结合。
美学与美育课后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美学与美育课后综合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10550dec3a87c24028c4a3.png)
《美学与美育》综合测试参考答案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单项选择题1.A 2 .B 3 C 4. A 5.B 6.A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对象。
答:错。
因为性质指的是基本属性,而美学的对象是指美学研究的客体。
二者密切相关但却不是一回事。
美学的性质在于它是一门突出形象、具体、体验方式的人文学科,而美学的对象是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
2.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
答:错。
因为审美体验虽然是一种对于具体审美现象的深入独特的感性直觉方式,但它却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特殊形态,只不过这种生活经验富于直觉特性,并且富含深意,因而具有特别的感染力,并非不可知。
三、简答题1.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西方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文化论美学。
2.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中国现代美学经历了六个阶段:清末民初美学;五四美学;30—40年代美学;50—70年代美学;80年代美学;90年代美学。
3.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答:对话法;体验法;思辨法;实验法;阐释法。
四、论述题1.试举例论述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的方法。
理论思辨与文本批评结合是美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它是由美学既是一门理论学科,又必须要密切关注具体现象的特点决定的。
理论思辨指凭借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抽象思考,文本批评则是指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的具体分析过程。
美学研究一方面要求运用理论思辨的方法去分析丰富多样的个别审美现象,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把握住具有普遍意义的特点和规律来。
另一方面也要求对于个别的审美现象,尤其是艺术作品,要自觉运用一定的一般理论去把握、分析,由抽象回归具体,从一般回到个别,从而揭示出特定对象的特殊意义。
在美学中,理论思辨和文本批评是相互结合的。
我们在学习美学时,也要结合着美学理论的学习和对具体审美文本的鉴赏,来提高美学理论素养和文本批评的能力。
《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29673c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60.png)
《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美学原理》(美学与美育)形成性考核(1)答案⼀、填空1.(席勒)在《美育书简》⼀书中第⼀次从⼈性的完善⾓度论述美育,将其提升到⼀个前所未有的⾼度。
2.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功利性)、形象性和感染性。
3.美感是多种⼼理的协同运动⽽形成的⼀种精神上的⾃由感,在本质上是对(⼈的本质⼒量)的肯定。
4.以(孔⼦)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对后来的中国美学理论影响最⼤,其⼈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君⼦1、形式美的产⽣与⼈类符号实践及在符号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形式感)密切相关。
2、造型艺术是艺术门类之⼀,是以(⾃然符号)为媒介创造具有空间实体的活的形象的艺术。
3、语⾔符号、⾃然符号和(⼈⼯符号)是⼈类的符号实践中存在的三种基本符号形态。
4、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情感的(强烈性)、复杂性、浪漫性。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1.本质论美学的代表⼈物是古代西⽅哲学家(A)A.柏拉图B.鲍姆加登C.⿊格尔D.贺拉斯2.在20世纪80-90年代以“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产⽣⼴泛⽽重要影响的中国现代美学家是(C)A.朱光潜B.蔡仪C.宗⽩华D.李泽厚电⼤专科形考作业答案3.关于悲剧的本质,⿊格尔的观点是(B)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的悲惨遭遇来显⽰命运的⼒量。
`B.悲剧是两种对⽴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永恒理性”的胜利。
C.⼈⽣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没欲望,才能于苦海脱⾝。
D.悲剧是将⼈⽣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看。
卓越4.在中国,⾃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的视野是在(B)A.先秦时期B.魏晋南北朝C.唐朝D.宋朝卓越⼈社5.中国晋宋时代提出“畅神说”的著名画家是(C)A.王维B.刘勰C.宗炳D.钟嵘6.认为⾃我的象征性实现会给⼈带来瞬间欣喜若狂如痴如醉的“⾼峰体验”的⼈本主义⼼理学家是(B)A.弗洛伊德B.马斯洛C.阿恩海姆D.克罗齐全国⼤学⽣交流社区3 w+7.20世纪中国美育的历史使命体现在(A)A.⼈的启蒙和解放B.建⽴美育学科C.社会整合与⽂化认同D.以情动⼈,以理服⼈8.被称作现代中国“美育之⽗”的是(C)A.梁启超B.王国维C.蔡元培D.鲁迅1、作为形体构成的基本符号⽽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是(B)。
美学与美育作业及答案小学教育专科
![美学与美育作业及答案小学教育专科](https://img.taocdn.com/s3/m/7b88ea106edb6f1aff001fb9.png)
美学与美育作业及答案小学教育专科美学与美育作业A.B.C.D.第一章一、单项选择:1、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A)提出的A.柏拉图B.鲍姆加登C.黑格尔D.贺拉斯2、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
因而被视为美学学科的创始人是(B)A.康德B.鲍姆加登C.席勒D.黑格尔3、提出“自下而上”美学研究方法是德国的心理学家(C)A.席勒B.叔本华C.贾希纳D.狄而泰4、从20世纪初起借鉴西方美学观念撰写美学与美育论文,因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创始人的是(A)A.王维国B.黄遵宪C.蔡元培D蔡仪5、《谈美》《文艺心理学家》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B).A.王维国B.朱光潜C.宋白华D.胡远6、美学主要是一门(A)A.人文科学B.自然科学C.社会科学D.实践科学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美学的性质就是美学的对象。
美学的性质就是指美学的基本属性和特质。
2、审美体验是神秘,不可知的。
审美体验并非神秘,不可知的,它是生的产物。
三、简答题1、西方美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答:西方美学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本质论美学、神学美学,认识论美学,语言论美学和文化论美学。
2、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阶段?答:美学在中国经历了六个发展阶段:清末民初美学,五四美学,20世纪30--40年代美学,50---70年代美学,80年代美学和90年代美学3、美学研究方法有哪些?答:对话法、体验法、思辨法、实验法、阐释法四、论述题1、试举例论述学科研究与跨学科汇通的方法答:例如,分析《红楼梦》时,要注意调动有关古典长篇小说的审美阅读知识,显示小说在语言、文体、人物性格、环境刻画、意境描写等方面的审美特性和审美成就,并且获得一种认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的集大成之作,是体现中国古典审美精神的代表性作品。
这种分析方法及结论是由对美学以外的有关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
人口学、社会学知识去阅读,从中见出清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人口、社会等方面的生活图紧,从而获得这样一种认识《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美学与美育》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美学与美育》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2502ff360cba1aa811da7a.png)
《美学与美育》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每题3分,共18分)
1.《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 )。
A.王国维 B.朱光潜
C.宗白华 D.蔡仪
2.下列美学家中主张美在关系的人是( )。
A.康德 B.狄德罗
C 柏拉图 D.黑格尔
3.对于美的直接感受能力,西方叫“敏感”,中国古典美学称为( )。
A.“妙悟” B.会心
C 移情 D.虚静
4.中国现代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 )。
A.梁启超 B.宗白华
C.蔡元培 D.王国维
5.外来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 含蓄空灵奇异 B.奇异抽象含蓄
C.奇异征实逼真 D.奇异逼真抽象
6.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 )。
A.丰富多变浪漫 B.强烈多变浪漫
C.强烈丰富多变. D.强烈浪漫丰富
二、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每题13分,共26分)
7.在现代教育中,美育与艺术教育是一回事。
8.形式美与美的形式是同一个意思。
三、简答题(答对要点即可,不必展开论述。
每题12分.共36分)
9.简要回答人的美表现为哪些层面?
10.怎样理解美育这一概念?
11.自然具有哪些方面的独特美育效应?
四、综合论述题(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论述问题。
二题中任选一题。
20分)
12.美感活动中主体和对象是什么样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进行具体论述。
13.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语言艺术的“形象间接性”特征。
美学原理(附答案)
![美学原理(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0b8eb0faef8941ea66e05b1.png)
美学原理(附答案)01任务一、名词解释(共4 道试题,共20 分。
)1. 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是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进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2、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制造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3、模仿说“模仿说”代表人物是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
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现实的模仿。
“模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因为它作为人类早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的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
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根本源因。
4、游戏说“游戏说”是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的,因此又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种观点认识,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这种观点肯定了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物质生活需要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并将艺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艺术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具有超功利性等特性。
但是这种观点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是错误的,它脱离人类的社会实践来解释审美发生的根源,所以未能揭开审美发生的真正奇妙。
二、简答题(共3 道试题,共15 分。
)1. 推断正误,并说明理由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主要包括原始歌舞和原始神话两种类型。
答:不对。
人类史前艺术与原始审美活动类型除了原始歌舞、原始神话之外,还有原始器物与装饰品、原始造型艺术等类型。
美学与美育各章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美学与美育各章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bc7942de2bd960590c67729.png)
《美学与美育》各章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填空1、鲍姆加登2、人生的完善3、王国维4、1956 —1957二、单项选择1、A2、C3、B4、A三、名词解释1、P22、P63、P184、P13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1、错。
P14—182、错。
P21五、简答题1、P22、P73、P124、P145、P186、P19—20六、论述题1、P202、P213、P22第二章一、填空1、美是生活2、叔本华3、文化语景4、姚鼐二、单项选择题1、B2、B3、B4、B三、名词解释1、P432、P443、P764、P83四、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错。
P522、对。
丑与美是对立存在的,但在艺术上丑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因素。
艺术通过批判、对照和形式创造可化丑为美。
五、简答题1、P322、P413、P53—544、P615、P67—686、P76六、论述题1、P45—462、P68—69第三章一、填空1、以往全部世界史2、人类符号实践3、人的本质力量4、理想的生命形象二、单项选择题1、D2、B3、C4、B三、名词解释1、P1062、P1093、P1344、P137四、判断正误1、错。
P952、错。
P119五、简答题1、P972、P983、P1094、P1125、P125—1266、P138六、论述题1、P100—1012、P113—1143、P133—134第四章一、填空1、理想人2、净化、无害的快感、寓教于乐3、席勒、审美教育书简4、孔子、君子5、趣味主义与趣味教育熏、浸、刺、提6、审美形象趣味性、感染性、多样性7、情感方面完整人格的个体8、以审美方式法启蒙大众二、单项选择1、B2、A3、A4、D5、C三、名词解释1、P1462、P1523、P1584、P1635、P155四、简答题1、P150—1522、P1523、P163—1654、P161—162五、论述题1、P148—1492、P156—1573、P163—164第五章一、填空1、共同的美2、形式3、声音4、观照美二、单项选择1、B2、D3、C4、A三、名词解释1、P1732、P1983、P1934、P201四、判断正误1、错。
美学原理完整版答案
![美学原理完整版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fe545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9.png)
美学原理完整版答案艺术美(一)作业单选题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持肯定美学观点的人认为自然美不能按照等级区分。
B.纯审美的眼光是不存在的。
C.美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是由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意象世界。
D.自然美是形式大于内容,社会美是内容大于形式。
2、绘画与雕塑相比有更多的BA.客观性B.主观性C.寓意性D.写实性判断题1、诗史意味着诗歌可以作为历史的实录来读。
是否2、黑格尔将自然美排除在美学研究的范围之外。
是否艺术美(二)作业单选题1、构成人体美的因素有①形体②比例③曲线④色彩B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庄子·达生》中讲了"佝偻者承蜩"的故事,说佝偻者"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这可以用来说明直觉的C A.直接性B.突然性C.专注性D.透明性判断题1、中国的茶文化和西方的咖啡文化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情趣。
是否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南宋的民俗风情。
是否艺术美(三)作业单选题1、以下对观念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它认为只要能传达一种观念的就是艺术。
B.它否定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分。
C.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安迪·沃霍尔。
D.它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美术流派。
2、美誉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C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判断题1、美学只研究艺术作品的审美层面,否则与一般的艺术学没有区别。
是否2、敦煌的壁画中有描述日常生活的场景。
是否艺术美(四)作业单选题1、《京城玩家》中把谁成为京城第一大玩家?CA.刘义杰B.马未都C.王世襄D.张德祥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中这段古诗的意象类型是BA.仿象B.兴象C.喻象D.抽象判断题1、休闲是一种无所事事。
是否2、伟大的作品具有无限的阐释可能性。
是否美育(一)作业单选题1、谁提出的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CA.亚里士多德B.狄奥尼索斯C.尼采D.黑格尔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悲剧最积极的审美效果是使人正视人生的负面。
美学美育试题和答案.doc
![美学美育试题和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7fe06e65f0e7cd1852536e5.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美学与美育试题试卷代号:小学教育等专业美学与美育试题•、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每空1分,共10分)1. 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德国古典美学最为重要,它的代表性人物是——、——、黑格尔。
2. 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宗白华倡导并亲身实践体验美学,提出了“——"、“节奏"等重要概念,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3. 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美学观的是英国艺术批评家-4. 历史上不同的美育观念都是围绕着对人、尤其是对“——"的看法展开的。
5. 抽象的几何形是——文化的形式美选择之一。
6. 在《——》一书里面,摩尔根依照物质生产方式中技术发展的程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7. 在艺术教育中,一切具体手段和方法都应该围绕青少年——能力发展这个核心。
8. ---------------------------------------------- 教师的教学艺术融汇着自身的、人格特征和o二、单项选择题(从下面的答案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并将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每选对1处得2分,共10 分)1. 创立“实验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A. 弗洛依德B. 叔本华C. 费希纳D. 狄尔泰2. 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A, 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B. 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C. 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D, 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 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宗炳提出了()A, "畅神"说•B. “虚静”说G. “移情”说D. “感物”说4. 虚拟性表演是下列哪种综合艺术的基本特征()A. 戏曲B. 戏剧C. 电视D. 电影5. 教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是()A. 创造性B. 情感性C. 交互性D. 审美性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1. 美的无功利性2. 荒诞3. “净化说”4. 古典性文化四、判断正误,并简述理由(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说明理由。
美学与美育练习题题及答案3
![美学与美育练习题题及答案3](https://img.taocdn.com/s3/m/c6838086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2c.png)
美学与美育练习题题及答案3美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与审美现象的学科,它关注的是美的产生和作用。
而美育则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感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美学与美育紧密联系,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针对美学与美育的相关练习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概念。
1. 美学的定义是什么?美学关注的是什么内容?美学是研究人们对美的感知、理解和创造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的内容包括:艺术的产生和作用机制,美的特征和规律,审美经验和评价。
2. 简述美育的定义和目标是什么?美育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感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它旨在通过艺术教育、文化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升个体的审美素养和文化修养。
3. 美学与美育的关系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美学与美育密切相关。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规律和作用的学科,为美育提供了理论支持。
美育则是以美学为依据,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教育等方式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
美学强调理论、研究性质;美育注重教育、实践性质。
4. 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等教育形式有何区别?美育与智育、德育、体育等教育形式有着不同的重点。
智育注重知识和思维的培养,德育注重道德伦理价值观的培养,体育注重体能和身体素质的培养,而美育则着重于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感。
5. 为什么美育在教育中如此重要?美育对个体的发展有何影响?美育对个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美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升个体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其次,美育可以培养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个体的艺术潜能。
此外,美育还有助于提升个体的情感表达与交流能力,丰富个人的内心世界。
6. 美育如何在教育中得以实施?举例说明。
美育可以通过艺术教育课程、美术课、音乐课等形式在教育中得以实施。
学校可以设置相关的艺术课程,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另外,艺术展览、音乐会、舞蹈演出等文化活动也是美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开拓眼界,提升审美能力。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353996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8.png)
美学美育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中的“美”是指:A. 客观存在的自然美B. 主观感受的审美美C. 社会意识形态中的美D. 艺术作品中的审美美答案:B2. 美育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B. 提升学生的艺术技能C. 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D.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审美体验的特点?A. 主观性B. 情感性C. 客观性D. 直观性答案:C4. 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 艺术创作B. 美的本质C. 美的起源D. 美的分类答案:B5. 美育与德育的关系是:A. 完全独立B. 互为补充C. 相互排斥D. 完全相同答案:B6. 美学中的“崇高”是指:A. 一种艺术风格B. 一种审美情感C. 一种道德品质D. 一种社会制度答案:B7. 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是:A. 辅助作用B. 核心作用C. 边缘作用D. 基础作用答案:B8. 美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A. 经验主义B. 理性主义C. 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C9. 美育对于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不包括:A. 情感陶冶B. 审美提升C. 智力发展D. 体力增强答案:D10. 美学中的“悲剧”是指:A. 一种戏剧形式B. 一种艺术风格C. 一种审美体验D. 一种社会现象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美育的内容包括:A. 艺术欣赏B. 艺术创作C. 艺术批评D. 艺术史答案:ABCD2. 美学研究的范畴包括:A. 美的本质B. 美的起源C. 美的分类D. 美的实践答案:ABCD3. 美育的功能包括:A. 情感陶冶B. 审美提升C. 智力发展D. 体力增强答案:ABC4. 美学中的“形式美”包括:A. 对称B. 平衡C. 节奏D. 和谐答案:ABCD5. 美学中的“内容美”包括:A. 思想性B. 情感性C. 社会性D. 历史性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美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秋期成人教育(专科)《美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2013年12月修订第一部份课程考核说明1.考核目的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对美学与美育相关概念的能力,同时还考察运用美学与美育的理论知识对相关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理解和运用相结合。
2.考核方式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本课程期末复习指导适用范围是成人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是王一川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学与美育》(2007年第1版)。
4.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美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
主要考核学生对美学与美育的基本理论、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美学与美育理论知识对相关概念、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6.考题类型及比重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32%);选择题(15%);名词解释题(20%);简答题(18%);论述题(15%)。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重点名词本质论美学语言论美学美学二、重点掌握1.美学的性质和对象2.美学的研究中心、范围和基本理论构架,了解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
三、一般掌握1.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2.美学与其他文化现象的复杂关系。
第二章美及其形态一、重点名词美的符号性美的无功利性技术美荒诞典雅二、重点掌握1.历史上有关美的本质的各种观念2.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技美的特征和含义。
3.美的基本形态的特征和含义。
三、一般掌握1.不同存在领域的美的特征、内涵。
2.理解自然美、社会美与艺术美和人的创造性活动的关系3.西方美学中几个基本美学范畴、中国古典美学中几个重要范畴、以及现代美学中几个范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第三章美感一、重点名词审美直觉审美通感艺术物化审美认同二、重点掌握1.美感的发生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美感的心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三、一般掌握1.美感的含义2.美感的历史发生与个体发生。
3.把握美感的结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第四章什么是美育一、重点名词“净化”说美育智育审美能力“现代性工程”二、重点掌握1.美育的含义和功能2.美育在人的生成中的功能3.美育的现代转型、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三、一般掌握1.美育在人的生成中的地位及其社会文化功能。
2.美育的基本层面和方法。
第五章形式美与美育一、重点名词形式美多样统一黄金分割西方的和谐二、重点掌握1.形式美的要素与形态。
2.形式美的规律。
三、一般掌握1.形式美的含义,形式美的普遍基础,形式美的要素和规律2.理解形式美产生和演变的规律,认识人类实践在形式美产生和演变中的作用。
第六章艺术美与美育一、重点名词艺术符号二度创作含混蒙太奇二、重点掌握1.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征和美育功能。
2.各门类艺术界限的相对性。
三、一般掌握1.艺术分类的多种标准。
2.认识各门类艺术的审美特性、功能及实施美育的途径。
第七章审美文化形态与美育一、重点名词“泛审美”高雅文化民间文化大众文化二、重点掌握1.高雅文化、大众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特征与美育功能2.中国古典性文化、中国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特征与美育功能。
三、一般掌握1.审美文化形态的划分标准。
2.中国古典性文化、中国现代性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关概念。
第八章青少年发展与美育一、重点名词情绪发展自我认同想象力情操二、重点掌握1.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与青少年美育的目标2.青少年发展的特征与青少年美育的原则。
三、一般掌握1.青少年审美活动的特征2.青少年美育的目标第九章教师角色与美育一、重点名词教学艺术教学活动审美修养二、重点掌握1.教学艺术的含义与构成2.教师角色的美育功能。
三、一般掌握1.教学艺术概念的内涵和教学活动的美学因素。
2.教学过程的美育特点,教学活动的美育功能。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鲍姆嘉通在1750年出版的专著《美学》中首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这被认为是美学学科产生的标志。
2.俄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依据唯物主义哲提出了“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的美学3.马克思说,“(人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4.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为从理性上探讨美学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5.在认识论美学的五种形态中,德国古典美学最为重要,它的代表性人物是康德、席勒、黑格尔。
6.在中国现代的美学家中,李泽厚认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7.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美学观的是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
8.王维国从20世纪初年起关注“美学”问题,借鉴西方自学观念和术语陆续撰写一系列美学与美育论文,由此被视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创始人。
9.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宗白华倡导并亲身实践体验美学,提出了“艺术意境(意境或境界也对) ”、“节奏”等重要概念,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10.清末明初著名学者王国维接受了德国唯意志论思想家叔本华的“审美静观说”,发挥了审美无功利观念。
11.在《古代社会》一书里面,(美国)摩尔根(L.H.Morgan)依照物质生产方式中技术发展的程度,将人类历史划分为蒙昧时代、野蛮时代和文明时代。
12.我国在上世纪 50 年代出现过短暂而热烈的“美学讨论”,围绕美的本质问题形成了客观论、主观论、主客观统一论和社论等多种不同学说及其争鸣场面。
13.美的四个基本特征是符号性、无功利、形象性和感染性。
14.美的形式是具体审美对象的感性形态,是同美的内容直接相联系的;而形式美则是从各个具体的美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的美。
15.“泛审美”指的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审美趋向生活化、实用化、通俗化、和商业化,变成了人们生活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
16.美感不是心灵所固有的,也非天然的禀赋,更不是神赐的迷狂,美感来源于人类符号实践。
17.美感是多种心理的协同运动而形成的一种自由感,在本质上是对人的创造能力的肯定。
18.形式美的产生,离不开人类在符号实践中审美经验的积累和对的审美感受力的培养。
19.审美意味的情感性,是指声音作为富有审美意味的符号能够表达丰富的20.审美统觉又称“联觉”或“审美通感”,是感官互相挪移、感受互相渗透的心理现象。
21.人的美主要从个体形象、社会关系、社会文化的层面上表现出来。
22.社会美直接地现实地表现了人的本质力量。
23.审美想象可分为感知现象、再现现象、创造想象。
24.纯审美是指在审美和艺术活动中体现出的注重纯粹的意向。
25.美的形象性是指美通过符号形式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
26.形式美的产生与人类符号实践及在符号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形式感密切相关。
27.交流性是指艺术符号是传达的媒介,它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思想情感得以交流。
28.造型艺术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以为媒介创造具有空间实体的活的形象的艺术。
29.要完整地界定艺术,必须把作品、读者、作者、创造和文化语境这几个要素联系起来考虑。
30.清代著名学者 .姚鼐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作了经典论述。
31.所谓含蓄蕴藉性,是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语言符号实践,其语言组织内部包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2.古典性文化的审美特点:第一,空灵;第二,流转有韵;第三,蕴藉。
33.抽象的几何形是伊斯兰文化的形式美选择之一。
34.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等属于艺术。
35.席勒在《美育书简》一书中第一次从人性的完善角度论述美育,将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36.历史上不同的美育观念都是围绕着对人、尤其是对“理想人”的看法展开的。
37.所谓美育,是利用审美形象的感染作用来塑造人的知、情、意等各种符号实践能力的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美育的主要特点在于趣味性、感染性、多样性。
38.梁启超主张以美育的方式启蒙,从而提出了“趣味教育”的主张。
39.席勒的《美育书简》首次提出了审美教育这一概念,这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
40.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一生中所发生的有系统的综合变化过程。
它包括身体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情绪发展。
41.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美育观对后来的美学理论影响最大。
其人格理想是尽善尽美的“孔子”。
42.青少年审美活动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情感的强烈性、复杂性、浪漫性。
43.在艺术教育中,一切具体手段和方法都应该围绕青少年能力发展这个核心。
44.开展青少年美育的原则是以活动为中心、激发与传授相结合、个性化原则、注重交流的原则。
45.教学活动在教学内容方面具有的特点是目标性、系统性、连续性、迁移性。
46.教学艺术包括教学设计艺术、教学组织艺术、教学语言艺术、心灵关照艺术。
47.1994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48.教师的教学艺术融汇着自身的、人格特征和。
二、单项选择题1.著名的“美的理念”说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A )提出的。
A.柏拉图 B.鲍姆加登 C.黑格尔 D.贺拉斯2.下列美学家中不主张美是主观的是( B )。
A.康德 B.狄德罗 C.柏拉图 D.黑格尔3.美国哲学家布洛克把( D )作为一条重要的美学原则提出来,并从语言学角度作出论证。
A.直觉 B.通感 c.审美移惰 D.审美态度4.直观具象性,是指( D )具有运用物质媒介在空间展示具体艺术形象的特性。
A.综合艺术 B.语言艺术 C.表演艺术 D.造型艺术5.提出“自下而上”美学研究方法的是德国心理学家( C )。
A.席勒 B.叔本华 C.费希纳 D.狄尔泰6.《谈美》、《文艺心理学》和《诗论》的作者是中国现代美学家( B )。
A.王国维 B.朱光潜 C.宗白华 D.蔡仪7.具有“瞬间永恒性”特性的艺术是( D )。
A.综合艺术 B.语言艺术C.表演艺术 D.造型艺术8.在中国美学史上,具体地论述“艺术意境”、“节奏”等概念的现代美学家是( C )。
A.梁启超 B.王国维C.宗白华 D.朱光潜9.在中国( B )时代,自然事物真正作为审美对象进入人的视野。
A.先秦 B.魏晋南北朝 C.唐朝 D.宋朝10.关于悲剧的本质,黑格尔的观点是( B )。
A.悲剧是通过英雄或普通人的悲惨遭遇来显示命运的力量。
B.悲剧是两种对立理想的冲突和最终和解,显示“永恒理性的胜利”。
C.人生在世就是痛苦,只有泯灭欲望,才能于苦海脱身。
D.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11.中国晋宋时代著名画家( C )提出了“畅神说”。
A.王维 B.刘勰 C.宗炳 D.钟嵘12.作为形体构成的基本符号而具有重要审美价值的是(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