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MRI横断层解剖
合集下载
头颅MRI断层解剖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13
前连合
• 前连合是脑的一束神经纤维(即白质纤维)。它位于大脑 的中线,其中的神经纤维连接大脑的两个半球。主要连接 两个半球的颞叶。不过其中也包含嗅束的交叉纤维。前连 合也是新脊髓丘脑束的一部分,与痛觉相关。
完整版课件
14
4
1
5
6
11
2
7
8
3
8 9
12
10
1.视神经 2.脚间池 3.环池 4.额眶回 5.额直回 6.颞叶 7.中脑大脑脚 8.海马 9.中脑导水管 10.枕叶 11.钩 12.海马旁回
中脑水管 四脑室(脉络丛分泌CSF) 正中孔、侧孔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颗粒 上矢状窦
窦汇、横窦、乙状窦
颈内静脉
完整版课件
31
谢谢
完整版课件
32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完整版课件
15
7
3
8
9
1
4
10
2
5
11
2 6
5
1.灰结节 2.黑质 3.视束 4.乳头体 5.红核 6.大脑大静脉池 7.嗅球 8.嗅束 9.嗅三角 10.视交叉 11.颈内动脉
完整版课件
16
2
1
3
4
1.环池 2.桥前池 3.桥脑 4.四脑室
完整版课件
17
Wernicke脑病
完整版课件
18
1
完整版课件
23
1
23
45
6
11
12
7
13
16
8
14
9
10
15
1.额叶 2.顶叶 3.胼胝体 4.枕叶 5.上矢状窦 6.三脑室 7.乳头体 8.中脑 9.桥脑 10.延髓 11.中脑导水管 12.四脑室 13.正中孔 14.小脑 15.脊髓中央管 16.垂体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
03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下腔是覆盖于脑表面的空隙,内有脑脊液 流动。蛛网膜下腔内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穿过。
脑膜与硬脑膜
脑膜与硬脑膜MRI解剖
脑膜分为三层,即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硬脑膜是颅骨内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 与颅骨紧密结合。在MRI图像上,硬脑膜表现为低信号。
硬脑膜
硬脑膜分为大脑镰、小脑幕和鞍隔三部分。硬脑膜与颅骨紧密结合,形成颅骨内面和硬膜 外间隙。
区域和脑干内部。
脑室系统
脑室系统MRI解剖
脑室系统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是脑脊 液循环的场所。在MRI图像上,脑室系统表现为低信号, 与周围高信号的脑实质形成对比。
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位于左右侧脑室之间,上接丘脑,下接松果体。 第三脑室内有视上核和室旁核等重要结构。
侧脑室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呈三角形。侧脑室内 有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MRI技术具有无辐射、无创伤、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科研等领域。
颅脑MRI的应用
颅脑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大脑的解剖结构和生理 功能,对于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颅脑MRI可以用于检测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 炎等常见脑部疾病,以及评估脑部手术后或损伤 后的恢复情况。
04
颅脑MRI解剖的疾病应用
脑血管疾病
01
02
03
脑梗死
MRI可以清晰显示脑梗死 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 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 有重要意义。
脑出血
MRI可以快速诊断脑出血 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助于 指导治疗和评估病情。
脑血管畸形
MRI有助于发现脑血管畸 形,如动静脉畸形和海绵 状血管瘤等。
颅内肿瘤
蛛网膜下腔是覆盖于脑表面的空隙,内有脑脊液 流动。蛛网膜下腔内有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穿过。
脑膜与硬脑膜
脑膜与硬脑膜MRI解剖
脑膜分为三层,即硬脑膜、蛛网膜和软脑膜。硬脑膜是颅骨内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 与颅骨紧密结合。在MRI图像上,硬脑膜表现为低信号。
硬脑膜
硬脑膜分为大脑镰、小脑幕和鞍隔三部分。硬脑膜与颅骨紧密结合,形成颅骨内面和硬膜 外间隙。
区域和脑干内部。
脑室系统
脑室系统MRI解剖
脑室系统包括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是脑脊 液循环的场所。在MRI图像上,脑室系统表现为低信号, 与周围高信号的脑实质形成对比。
第三脑室
第三脑室位于左右侧脑室之间,上接丘脑,下接松果体。 第三脑室内有视上核和室旁核等重要结构。
侧脑室
侧脑室位于大脑半球内,左右各一,呈三角形。侧脑室内 有脉络丛,产生脑脊液。
MRI技术具有无辐射、无创伤、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点, 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科研等领域。
颅脑MRI的应用
颅脑MRI可以清晰地显示大脑的解剖结构和生理 功能,对于脑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颅脑MRI可以用于检测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 炎等常见脑部疾病,以及评估脑部手术后或损伤 后的恢复情况。
04
颅脑MRI解剖的疾病应用
脑血管疾病
01
02
03
脑梗死
MRI可以清晰显示脑梗死 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 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具 有重要意义。
脑出血
MRI可以快速诊断脑出血 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助于 指导治疗和评估病情。
脑血管畸形
MRI有助于发现脑血管畸 形,如动静脉畸形和海绵 状血管瘤等。
颅内肿瘤
断层解剖学-头部横断层资料讲解
断层解剖学-头部横断层
第一节、概述
(一)头颈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
1.Reid基线(下眶耳线)
眶下缘 与外耳门中点的 连线,曾是头部横断层 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 冠状断层标本的制作也 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
2、眦耳线
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脑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亦即临床影像上轴位扫描的基线。
1、颅骨 2、硬脑膜 3、蛛网膜下池 4、脑室
5、脑实质 6、脑血管 7、蝶鞍区
1、脑叶、脑回断层解剖
(一)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
1、大脑外侧裂 前水平支 升支 后升支 后支 降支
2、中央沟
3、顶枕沟、距状沟
(二)大脑半球的分叶 额叶
颞叶
顶叶 枕叶
(三)大脑半球各叶的沟回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颈动脉管, 颈内动脉
颈静脉孔 乙状窦
内、外直肌
视神经 下颌骨髁突 枕骨基底部
乳突小房 延髓
小脑扁桃体
8、经 颈动脉管 的横断层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3、上眶耳线
眶上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经该线的层面与颅底平 面一致,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和减少颅骨伪影。
4、连合间线
前连合后缘中点与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脑立体定 位手术和X刀、γ刀等多以此线为基线。
(4)连合间线 为前连合后缘中点与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 AC—PC线,脑立体定位手术和X刀、γ刀等多以此线为基线。
盖部 三角部
眶部
中央后沟 顶内沟 缘上回
角回 颞上沟 颞下沟
扣带沟缘支 楔前叶 顶枕沟 楔叶 距状沟
舌回
海马旁回
中央旁小叶
第一节、概述
(一)头颈部断层解剖学常用基线
1.Reid基线(下眶耳线)
眶下缘 与外耳门中点的 连线,曾是头部横断层 标本制作的常用基线, 冠状断层标本的制作也 常以该线的垂线为基线。
2、眦耳线
眼外眦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颅脑横断层扫描多以此线为基线, 亦即临床影像上轴位扫描的基线。
1、颅骨 2、硬脑膜 3、蛛网膜下池 4、脑室
5、脑实质 6、脑血管 7、蝶鞍区
1、脑叶、脑回断层解剖
(一)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
1、大脑外侧裂 前水平支 升支 后升支 后支 降支
2、中央沟
3、顶枕沟、距状沟
(二)大脑半球的分叶 额叶
颞叶
顶叶 枕叶
(三)大脑半球各叶的沟回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颈动脉管, 颈内动脉
颈静脉孔 乙状窦
内、外直肌
视神经 下颌骨髁突 枕骨基底部
乳突小房 延髓
小脑扁桃体
8、经 颈动脉管 的横断层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3、上眶耳线
眶上缘中点与外耳门中点的连线,经该线的层面与颅底平 面一致,利于显示颅后窝的结构和减少颅骨伪影。
4、连合间线
前连合后缘中点与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AC—PC线,脑立体定 位手术和X刀、γ刀等多以此线为基线。
(4)连合间线 为前连合后缘中点与后连合前缘中点的连线,又称 AC—PC线,脑立体定位手术和X刀、γ刀等多以此线为基线。
盖部 三角部
眶部
中央后沟 顶内沟 缘上回
角回 颞上沟 颞下沟
扣带沟缘支 楔前叶 顶枕沟 楔叶 距状沟
舌回
海马旁回
中央旁小叶
医学影像-颅脑断层解剖
第四脑室
之间,呈五角形,其后外侧可
齿状核 蚓垂
见齿状核。
鞍上池为蝶鞍上方的星状低密度区,多呈六角星形,当后界为桥脑时, 则呈五角星形。
鞍上池 脑桥
1.7 第四脑室层面
在横断层中,大致可将第四脑室分为上、中、 下三部。第四脑室的上部横断面大致呈五角形,前 方为脑桥,后外侧为小脑上脚和齿状核;中部横断 面,主要呈五角形,亦有呈三角形或新月形者,于 CT图像上常表现为凹面朝后的新月形或马蹄形的低 密度区;下部横断面常显著呈菱形或三角形,其前 方为延髓,后方为小脑扁桃体。
颅脑断层解剖
横断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纵切面 矢状面: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冠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颅脑 CT检查方法
颅脑CT检查一般用横 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 (眼外眦与外耳道中心的连 线)或上眶耳线(眦耳线向 后倾20°角),层后 8~10mm,连续8~10个层面。
颅脑 MRI检查方法
半卵圆中心
CT
中央沟 顶枕沟
半卵圆中心
MRI
1.2 胼胝体干层面
胼胝体干出现于断面的中央。其前 部纤维伸向额叶,称额钳;后部纤维弯 入枕叶,称枕钳。其前角向前伸入额叶, 外侧可见尾状核;后角较长,突向枕叶。
34
31 29 26
大脑半球内侧面胼胝 体以后的部分由前至后依次 为扣带回峡、顶枕沟、楔叶、 矩状沟和舌回。大脑半球外 侧面最突出的变化是出现了 外侧沟后支,它均与侧脑室 16 同时出现,有的还高于侧脑 16 室。因此,侧脑室首次出现 20 层面是识别外侧沟后支的标 2221 志,而后者又是识别缘上回 和角回的标志。
14
CT
第三脑室 松果体
1.5 上丘层面
前连合 大脑脚
之间,呈五角形,其后外侧可
齿状核 蚓垂
见齿状核。
鞍上池为蝶鞍上方的星状低密度区,多呈六角星形,当后界为桥脑时, 则呈五角星形。
鞍上池 脑桥
1.7 第四脑室层面
在横断层中,大致可将第四脑室分为上、中、 下三部。第四脑室的上部横断面大致呈五角形,前 方为脑桥,后外侧为小脑上脚和齿状核;中部横断 面,主要呈五角形,亦有呈三角形或新月形者,于 CT图像上常表现为凹面朝后的新月形或马蹄形的低 密度区;下部横断面常显著呈菱形或三角形,其前 方为延髓,后方为小脑扁桃体。
颅脑断层解剖
横断面:将身体分为上下两部的纵切面 矢状面:将身体分为左右两部的纵切面 冠状面:将身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纵切面
颅脑 CT检查方法
颅脑CT检查一般用横 断面,扫描基线为眦耳线 (眼外眦与外耳道中心的连 线)或上眶耳线(眦耳线向 后倾20°角),层后 8~10mm,连续8~10个层面。
颅脑 MRI检查方法
半卵圆中心
CT
中央沟 顶枕沟
半卵圆中心
MRI
1.2 胼胝体干层面
胼胝体干出现于断面的中央。其前 部纤维伸向额叶,称额钳;后部纤维弯 入枕叶,称枕钳。其前角向前伸入额叶, 外侧可见尾状核;后角较长,突向枕叶。
34
31 29 26
大脑半球内侧面胼胝 体以后的部分由前至后依次 为扣带回峡、顶枕沟、楔叶、 矩状沟和舌回。大脑半球外 侧面最突出的变化是出现了 外侧沟后支,它均与侧脑室 16 同时出现,有的还高于侧脑 16 室。因此,侧脑室首次出现 20 层面是识别外侧沟后支的标 2221 志,而后者又是识别缘上回 和角回的标志。
14
CT
第三脑室 松果体
1.5 上丘层面
前连合 大脑脚
断解颅脑的横断层解剖
显微镜观察
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技术
利用特殊染色和组织化学技术对切片 进行染色或反应,以揭示某些特定的 结构和成分。
通过显微镜观察切片的微观结构,了 解细胞、组织的结构和排列特点。
04
颅脑横断层解剖细 节
额状切面解剖
总结词
额状切面是颅脑横断层解剖中最重要的切面之一,显示了大脑前部的结构。
详细描述
在额状切面上,可以观察到大脑半球的前部、基底神经节、丘脑和下丘脑等结 构。此外,额状切面还可以显示大脑的左右不对称性,以及额叶的分区和功能 定位。
器官的左右结构差异。
矢状切面
将器官或组织切成与矢状面平行的 薄片,常用于观察器官的前后结构 差异,如脑的左右半球、脊髓等。
斜切面
将器官或组织切成与斜面平行的薄 片,常用于观察器官的内外结构差 异,如肝、肾等实质器官。
横断层解剖的观察方法
肉眼观察
通过直接观察切片的宏观结构,了解 器官或组织的形态特征和分布情况。
。
结合其他技术手段,如基因 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将有 助于更全面地了解脑的生理
和病理变化过程。
在临床应用方面,颅脑横断 层解剖技术将与神经影像学 、神经外科等学科进一步融 合,为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方
案。
未来研究需要加强跨学科合 作,整合多学科资源和技术 手段,共同推动颅脑横断层 解剖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解剖的重要性
颅脑解剖是医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之一 ,对于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 意义。
了解颅脑横断层解剖有助于提高对神 经系统疾病的认识,为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提供依据。
02
颅脑解剖基础
颅骨解剖
1
颅骨由29块骨头组成,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两部 分。脑颅骨主要保护大脑,而面颅骨则构成面部 特征。
颅脑横断层解剖和ct、mrippt课件
颅脑横断层解剖和 CT、MRI课件
目录
• 颅脑横断层解剖基础 • CT在颅脑横断层解剖中的应用 • MRI在颅脑横断层解剖中的应用 • 颅脑横断层解剖与CT、MRI的联合
应用 • 颅脑横断层解剖与CT、MRI的教学
与培训
01
颅脑横断层解剖基础
颅脑横断层解剖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颅脑横断层解剖是指将颅脑沿垂直于其前后轴的方向进 行连续切片,观察不同切面上的组织结构和形态。
02 螺旋CT
采用旋转扫描方式,能够快速获取多个层面的图 像,提高成像质量和分辨率。
03 多排探测器技术
使用多排探测器同时接收X射线信号,缩短扫描时 间,提高成像速度。
CT在颅脑横断层解剖中的图像特点
01 高分辨率
能够清晰显示颅骨、脑实质、脑室等结构。
02 横断面图像
提供与人体轴面一致的图像,便于观察和分析。
03 不同窗宽和窗位调整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突出显示不同组织结构, 便于诊断。
CT在颅脑横断层解剖中的临床应用
颅脑外伤
快速评估颅骨骨折、颅内 出血等损伤情况。
颅内肿瘤
定位肿瘤位置、大小及侵 犯范围,协助制定治疗方 案。
脑血管疾病
观察脑动脉粥样硬化、脑 梗塞等病变。
MRI在颅脑横断层解剖中的
03
应用
评估脑功能
MRI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脑功能,如 脑代谢、脑血流灌注等,为脑功能研 究提供重要手段。
颅脑横断层解剖与CT、MRI
04
的联合应用
颅脑横断层解剖与CT、MRI的关联性
颅脑横断层解剖是基础
提供大脑各层面的详细结构信息,为CT、MRI影像提供解剖对照。
CT、MRI补充解剖细节
目录
• 颅脑横断层解剖基础 • CT在颅脑横断层解剖中的应用 • MRI在颅脑横断层解剖中的应用 • 颅脑横断层解剖与CT、MRI的联合
应用 • 颅脑横断层解剖与CT、MRI的教学
与培训
01
颅脑横断层解剖基础
颅脑横断层解剖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颅脑横断层解剖是指将颅脑沿垂直于其前后轴的方向进 行连续切片,观察不同切面上的组织结构和形态。
02 螺旋CT
采用旋转扫描方式,能够快速获取多个层面的图 像,提高成像质量和分辨率。
03 多排探测器技术
使用多排探测器同时接收X射线信号,缩短扫描时 间,提高成像速度。
CT在颅脑横断层解剖中的图像特点
01 高分辨率
能够清晰显示颅骨、脑实质、脑室等结构。
02 横断面图像
提供与人体轴面一致的图像,便于观察和分析。
03 不同窗宽和窗位调整
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突出显示不同组织结构, 便于诊断。
CT在颅脑横断层解剖中的临床应用
颅脑外伤
快速评估颅骨骨折、颅内 出血等损伤情况。
颅内肿瘤
定位肿瘤位置、大小及侵 犯范围,协助制定治疗方 案。
脑血管疾病
观察脑动脉粥样硬化、脑 梗塞等病变。
MRI在颅脑横断层解剖中的
03
应用
评估脑功能
MRI技术还可以用于评估脑功能,如 脑代谢、脑血流灌注等,为脑功能研 究提供重要手段。
颅脑横断层解剖与CT、MRI
04
的联合应用
颅脑横断层解剖与CT、MRI的关联性
颅脑横断层解剖是基础
提供大脑各层面的详细结构信息,为CT、MRI影像提供解剖对照。
CT、MRI补充解剖细节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头部磁共振断层(横矢冠状面)图像,附带解剖标注,收藏学习。
颅脑MRI断层解剖和影像
23. 穹窿柱 24. 岛动脉 25. 室间孔 26. 第三脑室 27. 屏状核 28. 丘脑 29. 壳核 30. 颞上回 31. 最外囊 32. 大脑内静 脉 33. 外囊 34. 尾状核尾 35. 侧脑室后 角 三角区脉络
丛 36. 大脑大静脉 37. 胼胝体压部 38. 直窦 39. 颞中回 40. 顶枕沟 41. 顶骨 42. 人字缝 43. 枕回 44. 楔叶 45. 枕骨 46. 视皮质
13. 颞顶肌 14. 眶窝脂肪 15. 颈内动脉 16. 蝶骨 17. 海绵窦 18. 眼动脉 19. 鞍背 20. 颞下回 21. 岩后韧带 22. 垂体 23. 基底动脉 24. 岩前韧带 25. 大脑后动脉 26. 桥前池
27. 颞骨岩部 28. 桥脑 29. 乙状窦 30. 三叉神经 31. 第四脑室 32. 小脑中脚 33. 人字缝 34. 小脑前叶 35. 小脑蚓部 36. 小脑后叶 37. 横窦 38. 枕窦 39. 枕骨
丘脑 第三脑室 后连合
26. 体 27. 28. 29. 30. 角 31. 32. 33. 34. 钩 35.
内外膝状
颞中回 海马 环池 侧脑室下
下丘 基底静脉 四叠体池 海马旁回
小脑蚓部
上份 36. 颞下回 37. 颞骨 38. 小脑幕 39. 直窦 40. 枕回 41. 人字缝 42. 视皮质 43. 枕骨 44. 上矢状窦 45. 枕极
9
1. 额骨 2. 额上回 3. 扣带回 4. 大脑镰 5. 大脑前动脉 6. 额中回 7. 额下回 8. 尾状核头 9. 外侧裂 10. 内囊前肢 11. 岛叶 12. 壳核 13. 颞上回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合 23. 24. 25.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PPT课件 共22页PPT资料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关键结构
关键结构
前、后连合 第三脑室 侧脑室三角
部 距状沟前部 舌回 外侧沟
谢谢!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顶枕沟
关键结构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胼胝体 顶枕沟 侧脑室(体)
关键结构
中央前 额中回 额下回 胼胝体 顶枕沟 侧脑室(体)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Vager腔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关键结构
关键结构
前、后连合 第三脑室 侧脑室三角
部 距状沟前部 舌回 外侧沟
谢谢!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顶枕沟
关键结构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胼胝体 顶枕沟 侧脑室(体)
关键结构
中央前 额中回 额下回 胼胝体 顶枕沟 侧脑室(体)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Vager腔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头颅MRI断层解剖
屏状核
• 屏状核:是一薄层的灰质板,位于壳核与岛叶皮质之间。屏状核与壳 核之间为外囊纤维。屏状核的功能目前尚不明确。
1 2
5 6 7
3 4
8
1.尾状核 2.三脑室 3.四叠体 4.小脑蚓部 5.前联合 6.壳核 7.外侧裂 8.四叠体池
四叠体
• 中脑背部的四个圆形突起,是视觉和听觉反射运动的低级中枢。四叠 体(corpora quadrigemina) • 又称顶盖,由两对小圆丘组成。上一对,称上丘,由数层相互交替的 灰、白质构成,是视觉皮质下中枢,借上丘臂(为白质纤维)与外侧膝状体 联系,主要形成眼运动的反射中枢。上丘可能接受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特别是痛觉纤维。下一对,称下丘,是听觉皮质下中枢,借下丘臂(为白质 纤维)与内侧膝状体联系。在每一个下丘内,含有一卵圆形细胞团,称四 叠体。
1 2 3 4
5 6 7 8 9
• 1.内囊前肢 2.内囊膝部 3.屏状核 4.内囊后肢 • 5.尾状核 6.壳核 7.苍白球 8.岛叶 9.丘脑
基底节
• 基底节又叫基底核,是埋藏在两侧大脑半球深部的一些灰质团块,是 组成锥体舛系的主要结构。它主要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壳核和苍白 球)以及屏状核。
4 1
5
6 2 3 7
8 9
10
• 1.视神经 2.鞍上池 3.环池 4.眶回 5.直回 6.颞叶 7.脑桥基底部 8.海马 9.中脑导水管 10.枕叶
豆状核 • 豆状核:是由壳核和苍白球组合而成的,因其外形近似板 栗板,矿称豆状核。苍白球在豆状核的内侧部,借外髓板 与豆状核外侧的壳核分开,而其自身又被内髓板分为外侧 与内侧部。其宽阔的底凸向外侧,尖指向内侧。豆状核的 外侧借薄薄的一层外囊纤维与屏状核相隔。豆状的内侧邻 接内囊,其尖部构成内囊膝部的外界。内囊后肢分隔着豆 状核与丘脑,内囊前肢介于壳核与尾状核头部之间。故豆 状核的前缘、上缘和后缘都与放射冠(进出大脑皮质的重 要传导束所在处)相邻。内囊由传入大脑和由大脑向外传 出的神经纤维组成,是人体运动、感觉神经传导束最为集 中的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结构
前、后连合 第三脑室 侧脑室三角 部 距状沟前部 舌回 外侧沟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沟 额下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顶枕沟
关键结构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胼胝体 顶枕沟 侧脑室(体)
关键结构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顶下沟 扣带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胼胝体 顶枕沟 侧脑室(体)
பைடு நூலகம்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Vager腔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关键结构
胼胝体 侧脑室 室间孔 内囊 尾状核 豆状核 背侧丘脑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 颅脑MRI横断层解剖 MRI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系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关键结构
中央沟 中央前回 “手结征” 中央后回 扣带沟边缘 支 额上沟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