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解题技巧

二次函数在全国中考数学中常常作为压轴题,同时在省级,国家级数学竞赛中也有二次函数大题,我们的学生大

部分都难以在有限时间内完全解答出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解题思路以及方向上没有做到大体的定位。经多番研究比

较,发现 26 题基本设有三小问,第一问基础为主( 3 到 4 分),多为求解析式、坐标轴上坐标、系数、顶点,第二问为

中等档次( 4 分),多以求线段长度类、面积类、三角形形状判断、四边形形状、全等、相似,第三问区分度较大,拉

开距离的小问( 4 到 5 分),多以动点类结合,构成四边形、三角形,此问涉及面广,有多种情况。压轴题出题方向多

与几何图形紧密结合,出题范围广,但万变不离其宗,抓住其中关键性质,利用好代数式,80%的分值可以拿到手,现将压轴题的各种解法思路罗列出来,望各位同学有针对性的去查漏补缺,做到1得2拿3取半。

几个自定义概念:

①三角形基本模型:有一边在X 轴或 Y上,或有一边平行于X 轴或 Y轴的三角形称为三角形基本模型。

②动点(或不确定点)坐标“一母示” :借助于动点或不确定点所在函数图象的解析式,用一个字母把该点坐标

表示出来,简称“设横表纵”。如:动点 P 在 y=2x+1 上,就可设P( t, 2t+1 ) .若动点P在y=3x22x 1 ,则可设为P(,22t 10t t)当然若动点M 在 X 轴上,则设为( t, 0) .若动点 M 在Y轴上,设为,

③ 动三角形:至少有一边的长度是不确定的,是运动变化的。或至少有一个顶点是运动,变化的三角形称为动

三角形。

④动线段:其长度是运动,变化,不确定的线段称为动线段。

⑤定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固定,或三个顶点固定的三角形称为定三角形。

⑥定直线:其函数关系式是确定的,不含参数的直线称为定直线。如:y 3x 6 。

⑦X 标, Y 标:为了记忆和阐述某些问题的方便,我们把横坐标称为x 标,纵坐标称为y 标。

⑧直接动点:相关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梯形等)上的动点称为直接动点,与之共线的问题中的点叫

间接动点。动点坐标“表示”是针对直接动点坐标而言的。

1.求证“两线段相等”的问题:

借助于函数解析式,先把动点坐标用一个字母表示出来;

然后看两线段的长度是什么距离(即是“点点”距离,还是“点轴距离” ,还是“点线距离” ,再运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或点到 x 轴( y 轴)的距离公式或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分别把两条线段的长度表示出来,分别把它们进行化简,即可证得两线段相等。

2、“平行于y 轴的动线段长度的最大值”的问题:

由于平行于y 轴的线段上各个点的横坐标相等(常设为t),借助于两个端点所在的函数图象解析式,把两个端点

的纵坐标分别用含有字母t 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再由两个端点的高低情况,运用平行于y 轴的线段长度计算公式y上 -y下或y1y2,把动线段的长度就表示成为一个自变量为t ,且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解析式,利用二次函数的

性质,即可求得动线段长度的最大值及端点坐标。

3、求一个已知点关于一条已知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问题:

先用点斜式(或称K 点法)求出过已知点,且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解析式,再求出两直线的交点坐标,最

后用中点坐标公式即可。x1

x

2 ,

y

1y2 22

4、“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距离最大”的问题(考得比较少):

(方法 1)先求出定直线的斜率( k),由此可设出与定直线平行且与抛物线相切的直线的解析式(注意该直线

与定直线的斜率相等,因为平行直线斜率(k)相等),再由该直线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用代入法把字

母 y 消掉,得到一个关于x 的的一元二次方程,由题有△= b2 -4ac=0(因为该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只有一个交点,所以 b2-4ac=0)从而就可求出该切线的解析式,再把该切线解析式与抛物线的解析式组成方程组,求出 x、y 的值,

1

(方法 2)该问题等价于相应动三角形的面积最大问题,

从而可先求出该三角形取得最大面积时,动点的坐标, 再

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其最大距离。

(方法 3)利用相似法,化归到某条与坐标轴平行的线段。 5. 常数问题:

( 1)点到直线的距离中的常数问题:

“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距离等于一个

固定常数”的问题:

先借助于抛物线的解析式,把动点坐标用一个字母表示出来,再利用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建立一个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进而利用抛物线解析式,求出动点的纵坐标,从而抛物线上的动点坐标就求出来了。

( 2)三角形面积中的常数问题:“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与定线段构成的动三角形的面

积等于一个定常数”的问题:

先求出定线段的长度,再表示出动点(其坐标需用一个字母表示)到定直线的距离,再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方程,解此方程,即可求出动点的横坐标,再利用抛物线的解析式,可求出动点纵坐标,从而抛物线上的动点坐标就求出来了。

( 3)几条线段的奇次幂的商为常数的问题:

用 K 点法设出直线方程, 求出与抛物线 (或其它直线) 的交点坐标, 再运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根与系数的关系,把问题中的所有线段表示出来,并化解即可。

6. “在定直线(常为抛物线的对称轴,或x 轴或 y 轴或其它的定直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两定点的距离之

和最小”的问题:最短路径问题

先求出两个定点中的任一个定点关于定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再把该对称点和另一个定点连结得到一条线段,该

线段的长度〈应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即为符合题中要求的最小距离,而该线段与定直线的交点就是符合距离之 和最小的点,其坐标很易求出(利用求交点坐标的方法)

7.三角形周长的“最值 ( 最大值或最小值 ) ”问题:

① “在定直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和两个定点构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小”的问题(简称“一边固定两边动的问题):

由于有两个定点,所以该三角形有一定边(其长度可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计算)

,只需另两边的和最小即可。

“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到定直线的垂线,与

y 轴的平行线和定直线,这三线构成的动直角三角形

的周长最大”的问题(简称“三边均动的问题)

在图中寻找一个和动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定直角三角形,在动点坐标一表示后,运用

C 动 = 斜边

动 ,把动三

C 定 斜边 定

角形的周长转化为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来破解。

8. 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问题:

① “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使之和一条定线段构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的问题(简称“一边固定两边动的问题”):

(方法 1)先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定线段的长度;然后再利用上面

4 的方法,求出抛物线上的动点到该定

1 直线的最大距离。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底 * 高。即可求出该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同时在求解过程中,

2

切点即为符合题意要求的点。

(方法 2)过动点向 y 轴作平行线找到与定线段(或所在直线)的交点,从而把动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基本模型

1

(x

) 的三角形,动点坐标一母示后,进一步可得到

S

(y 上(动)-y 下(动))

-x

动三角形

2

右(定) 左(定)

,转化为一个开

口向下的二次函数问题来求出最大值。

② “三边均动的动三角形面积最大”的问题(简称“三边均动”的问题)

先把动三角形分割成两个基本模型的三角形

(有一边在 x 轴或 y 轴上的三角形, 或者有一边平行于 x 轴或 y 轴的三

角形,称为基本模型的三角形)面积之差,设出动点在

x 轴或 y 轴上的点的坐标,而此类题型,题中一定含有一组平

行线,从而可以得出分割后的一个三角形与图中另一个三角形相似(常为图中最大的那一个三角形)

。利用相似三角形

的性质(对应边的比等于对应高的比)可表示出分割后的一个三角形的高。从而可以表示出动三角形的面积的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关系式,相应问题也就轻松解决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