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双极型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双极功率晶体管与场效应晶体管的比较
双极功率晶体管与场效应晶体管的比较导言:在电子元件领域,功率晶体管被广泛应用于功率放大和开关电路中,而双极功率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和场效应晶体管(Field-Effect Transistor,FET)是其中两种常见的类型。
本文将对这两种晶体管进行比较,包括工作原理、特性和应用等方面。
一、工作原理1. 双极功率晶体管:双极功率晶体管是一种三层晶体管,由两个PN结组成。
在工作过程中,控制电流被注入基极结,通过基极电流来控制负载电流。
当基极电流达到一定的阈值,集电极-发射极之间的电流就会增加。
它可以工作在放大模式和开关模式下。
2. 场效应晶体管: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由栅、源和漏三个极端组成的四层结构。
其中,源极和漏极之间通过栅极电压控制电流流动。
当栅极电压改变时,导电层的宽度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电流流动。
它可分为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和IGB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两大类。
二、特性比较1. 工作频率:双极功率晶体管由于涉及较多的电子动量传递过程,因此其最高工作频率相对较低,一般在几百MHz到几十GHz之间。
而场效应晶体管由于操作时只涉及电场效应,因此可实现更高的工作频率,达到几十GHz以上。
2. 控制电流:双极功率晶体管需要基极电流来激活,并且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的功率。
而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电流非常小,在无功耗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更高的效率。
3. 输入电阻和噪音:双极功率晶体管具有相对较低的输入电阻,因此主要用于对输入电阻较高的传感器和信号源进行放大。
而场效应晶体管具有非常高的输入电阻,适用于对电阻要求较低的应用,例如放大信号源。
4. 开关特性:双极功率晶体管在开关模式下对负载电流的响应速度非常快,具有较高的开关速度。
而场效应晶体管需要时间来响应并建立沟道,其开关速度相对较慢。
三、应用领域1. 双极功率晶体管:双极功率晶体管广泛应用于音频放大器、功率放大器、调制器、开关电源等领域。
半导体器件物理(第四章 双极型晶体管及其特性)
4.1 晶体管结构与工作原理 三极电流关系
I E I B IC
对于NPN晶体管,电子电流是主要成分。电子从发射极出发,通 过发射区到达发射结,由发射结注入到基区,再由基区输运到集电结 边界,然后又集电结收集到集电区并到达集电极,最终称为集电极电 流。这就是晶体管内部载流子的传输过程。 电子电流在传输过程中有两次损失:一是在发射区,与从基区注 入过来的空穴复合损失;而是在基区体内和空穴的复合损失。因此
* 0
可见,提高电流放大系数的途径是减小基区平均掺杂浓度、减 薄基区宽度Wb以提高RsB,提高发射区平均掺杂浓度以减小RsE。另外, 提高基区杂质浓度梯度,加快载流子传输,减少复合;提高基区载 流子的寿命和迁移率,以增大载流子的扩散长度,都可以提高电流 放大系数。
4.2 晶体管的直流特性 4.2.1 晶体管的伏安特性曲线 1.共基极晶体管特性曲线
' ine 1 jCTe 1 ine re 1 jCTe 1 jreCTe
re in e
iCTe
' in e
交流发射效率
1 0 1 jre CTe
CTe
re CTe e
发射极延迟时间
4.3 晶体管的频率特性
2.发射结扩散电容充放电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虽然共基极接法的晶体管不能放大电流,但是由于集电极可以 接入阻抗较大的负载,所以仍然能够进行电压放大和功率放大。
4.1 晶体管结构与工作原理
(2)共发射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IC 0 IB
(3)α0和β0的关系
C
IC
N
IB
B
I IC I I 0 C C E 0 I B I E IC 1 IC I E 1 0
双极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Wb
C
基 区
C结
Wb
2. 饱和区
条件: e结正偏,c结正偏(uCE<uBE即临界饱和线的左侧)。 特点: iC不受iB控制,表现为不同iB 的曲线在饱和区汇集。 由于c结正偏,不利于集电 区收集电子,同时造成基区复合 电流增大。因此:
4 3 2 1 0
iC/ m A u CE=u BE
临界饱和线
二. 电流分配关系
由以上分析可知,晶体管三个电极上的电流与内部载
流子传输形成的电流之间有如下关系:
I E I EN I BN I CN I B I BN I CBO I BN I C I CN I CBO I CN
可见,在放大状态下,晶体 管三个电极上的电流不是孤立的, R
c I CBO b IB IC
的讨论可以看出,在晶体管 中,窄的基区将发射结和集 电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 而把正偏下发射结的正向电 流几呼全部地传输到反偏的 R B 集电结回路中去。这是晶体 管能实现放大功能的关键所 U BB 在。
I CN
N RC
I BN
P
15V
I EP e IE
I
N+
EN
UCC
UCE ≥1
90
60 30 0 0.5 0.7 0.9 UCE > 0
止,iB为反向电流。若反向电 压超过某一值时,e结也会发 生反向击穿。
u BE/V
综上所述,晶体管是一种非线性导电器件,有三个工 作区,对应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
⑴.放大状态(iB>0,uCE≥uBE,即e结正偏,c 结反偏)
特点:①.iC受iB控制,即IC= IB或△IC= β△ IB
大功率达林顿晶体管
半导体器件与工艺(4)
影响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的因素
发射结空间电荷区复合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影响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的因素
发射区重掺杂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影响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的因素
基区宽变效应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影响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的因素
温度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晶体管的直流伏安特性曲线(共基极)
电流放大系数如何变化并计算厄尔利电压。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4.某厂在试制晶体管时,由于不注意清洁卫生,在高温扩散 时引入了金、镍等杂质,结果得到如图所示的晶体管输出特 性曲线。你能否说明这个输出特性曲线与标准输出特性曲线 的差别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晶体管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5.某厂在试制NPN平面管时,发现所得到的输出特性曲线为 “靠背椅”式,如图所示。你能否用基区表面形成反省层 (即所谓“沟道” )来解释这种输出特性曲线?
晶体管的直流伏安特性曲线(共射极)
两种组态输出特性曲线比较
(1) 电流放大系数的差别 (2) UCE 增大对电流放大系数的影响 (3) UCE 减小对输出电流的影响
晶体管的穿通电压 (基区穿通)
晶体管的穿通电压 (外延层穿通)
外延层穿通所决定的击穿电压
BUCBO
UB
Wc X mc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晶体管的功率特性
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jB (x) jB (0) (e 1) jB (0)
x
Seff
jB (x)
(e 1) jB (0) Seff
x
jB (0)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主要参数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的工作原理、基本特性、主要参数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是一种复合型电力电子器件。
它结合了MOSFET和电力晶体管GTR的特点,既具有输入阻抗高、速度快、热稳定性好和驱动电路简单的优点,又具有输入通态电压低、耐压高和承受电流大的优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特性。
自1986年IGBT开始投入市场以来,就迅速扩展了其应用领域,目前已取代了原来GTR和一部分MOSFET的市场,成为中、小功率电力电子设备的主导器件,并在继续努力提高电压和电流容量,以期再取代GTO的地位。
IGBT的结构与工作原理IGBT是三端器件。
具有栅极G、集电极C和发射极E。
图1(a)给出了一种由N 沟道MOSFET与双极型晶体管组合而成的IGBT的基本结构。
与MOSFET对照可以看出,IGBT比MOSFET多一层P+注入区,因而形成了一个大面积的PN结J1。
这样使得IGBT导通时由P+注入区向N基区发射载流子,从而对漂移区电导率进行调制,使得IGBT具有很强的通流能力。
图1 IGBT的结构、等效电路和电气符号从图1可以看出,这是用双极型晶体管与MOSFET组成的达林顿结构,相当于一个由MOSFET驱动的PNP晶体管,RN为晶体管基区内的调制电阻。
因此,IGBT 的驱动原理与MOSFET基本相同,它是一种场控器件,其开通和关断是由栅射电压uGE决定的,当uGE为正且大于开启电压UGE(th)时,MOSFET内形成沟道,并为晶体管提供基极电流,进而使IGBT导通。
由于前面提到的电导调制效应,使得电阻RN减小,这样高耐压的IGBT也具有很小的通态压降。
当栅极与发射极间施加反向电压或不加信号时,MOSFET内的沟道消失,晶体管的基极电流被切断,使得IGBT关断。
上述PNP晶体管与N沟道MOSFET组合而成的IGBT称为N沟道IGBT,记为N-IGBT,其电气图形符号如图1(c)所示。
双极型晶体管介绍
晶体管的极限参数
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Transistor)
由两个背靠背PN结构成的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晶体三极管。起源于1948年发明的点接触晶体三极管,50年代初发展成结型三极管即现在所称的双极型晶体管。双极型晶体管有两种基本结构:PNP型和NPN型。在这3层半导体中,中间一层称基区,外侧两层分别称发射区和集电区。当基区注入少量电流时,在发射区和集电区之间就会形成较大的电流,这就是晶体管的放大效应。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电流控制器件,电子和空穴同时参与导电。同场效应晶体管相比,双极型晶体管开关速度快,但输入阻抗小,功耗大。双极型晶体管体积小、重量轻、耗电少、寿命长、可靠性高,已广泛用于广播、电视、通信、雷达、计算机、自控装置、电子仪器、家用电器等领域,起放大、振荡、开关等作用。
BVceo---基极开路,CE结击穿电压
BVebo---集电极开路EB结击穿电压
BVces---基极与发射极短路CE结击穿电压
BV cer---基极与发射极串接一电阻,CE结击穿电压
D---占空比
fT---特征频率
fmax---最高振荡频率。当三极管功率增益等于1时的工作频率
hFE---入阻抗
hOE---共发射极静态输出电导
h RE---共发射极静态电压反馈系数
hie---共发射极小信号短路输入阻抗
hre---共发射极小信号开路电压反馈系数
hfe---共发射极小信号短路电压放大系数
hoe---共发射极小信号开路输出导纳
IB---基极直流电流或交流电流的平均值
双极型晶体管极限参数
★最大集电极耗散功率如图所示。
★最大集电极电流:使b下降到正常值的1/2~2/3时的集电极电流称之为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实验一双极型晶体管特性参数测量
实验一双极型晶体管特性参数测量实验目的:1.掌握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本特性参数的测量方法;2.了解双极型晶体管的放大特性。
实验仪器和材料:1.双踪示波器2.双极型晶体管3.功率电源4.电阻器5.电容器6.变阻器7.万用表实验原理: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常用的电子元器件,通常用于放大电信号。
为了评估双极型晶体管的性能,需要测量其一些重要的特性参数,包括静态特性参数和动态特性参数。
常用的双极型晶体管特性参数有:1.静态参数a.静态输入特性:基极电流-基极电压(IB-VBE)特性曲线,用于描述基极电流与基极电压之间的关系;b.静态输出特性:集电极电流-集电极电压(IC-VCE)特性曲线,用于描述集电极电流与集电极电压之间的关系;c.静态放大系数: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间的比值,常用符号(β或hFE)表示;2.动态参数a.数字电压放大倍数:用于评估双极型晶体管的放大能力;b.动态输入电阻:输入信号变化引起的基极电流变化与基极电压变化之比,用于衡量信号源和输入电路之间的匹配程度;c.动态输出电阻:输出信号变化引起的集电极电流变化与集电极电压变化之比,用于评估输出电路和负载电阻之间的匹配程度。
实验步骤:1.连接电路。
按照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确保电源的接线正确。
2.静态特性参数的测量。
b.测量不同电阻值时的IC1,记录数据c.改变基极电流IB,测量IC2的值,记录数据d.根据数据计算静态放大系数β3.动态特性参数的测量。
b.改变输入信号频率,测量输出信号幅度和相位,记录数据。
c.根据数据计算动态输入、输出电阻的值。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测量到的数据,可以得到双极型晶体管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参数,通过比较这些参数与标称值的差异,可以评估器件工作是否稳定。
同时,根据实验结果也可以评估双极型晶体管的放大能力和输入输出电阻的匹配情况。
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注意电源极性及电路连接的正确性,避免短路或错误连接的风险。
2.测量过程中要及时记录数据,保证准确性和可靠性。
功率晶体管(GTR)的特性
功率晶体管(GTR)的特性功率晶体管(GTR)具有控制方便、开关时间短、通态压降低、高频特性好、安全工作区宽等优点。
但存在二次击穿问题和耐压难以提高的缺点,阻碍它的进一步发展.—、结构特性1、结构原理功率晶体管是双极型大功率器件,又称巨型晶体管或电力勗体管,简称GTR。
它从本质上讲仍是晶体管,因而工作原理与一般晶体管相同。
但是,由于它主要用在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电流容量大,耐压水平高,而且大多工作在开关状态,因此其结构与特性又有许多独特之处.对GTR的要求主要是有足够的容量、适当的增益、较高的速度和较低的功耗等。
由于GTR电流大、功耗大,因此其工作状况出现了新特点、新问题。
比如存在基区大注入效应、基区扩展效应和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等,使得电流增益下降、特征频率减小,导致局部过热等,为了削弱这种影响,必须在结构上采取适当的措施。
目前常用的GTR器件有单管、达林顿管和模块三大系列。
三重扩散台面型NPN结构是单管GTR的典型结构,其结构和符号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的优点是结面积较大,电流分布均匀,易于提高耐压和耗散热量;缺点是电流增益较低,一般约为10~20g。
图1、功率晶体管结构及符号图2、达林顿GTR结构(a)NPN-NPN型、(b)PNP-NPNxing达林顿结构是提高电流增益的一种有效方式.达林顿GTR由两个或多个晶体管复合而成,可以是PNP或NPN型,如图2所示,其中V1为驱动管,可饱和,而V2为输出管,不会饱和。
达林顿GTR的电流增益β大大提高,但饱和压降VCES也较高且关断速度较慢。
不难推得IC=ΒIB1.VCES= VCES1+VCES2(其中β≈β1β2)目前作为大功率开关应用最多的是GTR模块.它是将单个或多个达林顿结构GTR及其辅助元件如稳定电阻、加速二极管及续流二极管等,做在一起构成模块,如图3所示。
为便于改善器件的开关过程或并联使用,有些模块的中间基极有引线引出。
GTR模块结构紧凑、功能强,因而性能价格比大大提高。
双极型晶体管
4.2.2 双极晶体管的电流关系
(1)三种接法
共发射极接法,发射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E表示; 共集电极接法,集电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C表示; 共基极接法,基极作为公共电极,用CB表示。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 共基极直流电流放大系数:α = IC/IE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三个极:发射极E(Emitter) ,集电极C(Collector),基 极B(Base) 三个区:发射区,集电区,基区
半导体器件物理 两个结:发射结,集电结 © Dr. B. Li
intrinsic base (内基区) extrinsic base (外基区)
共发射极直流输出曲线
当VCE增加到使集电结反偏电压较大时(如VCE ≥1 V,VBE ≥0.7 V),运动到集电结的电子基本上都可以被集电区收集,此后 VCE 再增加,电流也没有明显的增加,特性曲线进入与VCE轴基本平 行的区域 。
输出特性曲线可以分为三个区域: 饱和区——IC受VCE显著控制的区域,该区域内VCE的数值较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
β= IC/IB
= IC/IE-IC = α/1-α 因 α≈1, 所以 β >>1
β表示集电极无负载时,集电极电流与基极电流之比。 有时也用符号hFE表示。
基极电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共基极电路中 是通过IE控制IC,而在共发射极电路中却是通过IB控制 IC 。为使β足够大,这两种电路都希望在同样的IE时, IB越小越好,但IB不能为零。
半导体器件物理 © Dr. B. Li
功率NPN双极型晶体管
❖ 宽发射区窄接触孔结构相当稳定。分布式发射极限 流有助于防止单个叉指内部的热击穿和二次击穿, 而且同其他叉指结构相比,允许器件工作在更大的 电流密度下。这种结构的开关速度虽比不上叉指状 发射极晶体管,但是退化也没有预期的大,因为大 电流导通主要沿发射极边缘出现。
3. 圣诞树结构器件
❖ 另一个典型功率晶体管的版图结构被形象地称为圣 诞树器件,因为它的发射区形状独特。历史上,这 种结构被广泛地用于线性应用中,这是因为它对于 热击穿有着异常的抵抗力。因为改善抗热击穿的特 征同时会降低其承受关断时发射极电流聚集的能力, 所以这种器件很少被用作开关器件。
VBE
L【( IE
*
RS
*
L W
)* x】dx
0
L
L
( L IE * R S )* xdx
0 WL
1 2
x2
* IE *RS WL
|0L
IE *RS *L 2W
VBE
L【 ( I E
*
RS
*
L W
)*
x】dx
0
L
L
(L IE * RS )* xdx
0 WL
1 2
x2
* IE *RS WL
❖ 当一支晶体管中的发射极电流密度超 过一定的临界值J时,就会发生二次 击穿。超过该临界值之后,维持的集 电极-发射极的击穿电压VCEO会回落 到一个新的更低的值上,这个值被称 为二次击穿电压 VCEO2 ,如果集电极发射极电压超过 VCEO2 ,而发射极电 流密度超过J,那么就会发生二次击 穿。
,
所以R对 于*l/更S 薄的金属化系统,各发射极连 接在一起的金属连线电阻就越大,产生的 压降也就变大,导致发射极电流比变大, 去偏置问题也就越严重。
004-双极晶体管(2a1)--频率特性及开关特性
此时基区 的电流分布
xMC
IC
VCB
vcb t
P151
下x 页集电结渡越过程
ine xME
IE
i pe
xMC
IC
iCTe
VBE
vbe t IB
VCB
vcb t
交流电流通过Xmc时,不仅幅度衰减,而且产生相位延迟,
原因是:
电流通过空间电荷区时会对空间电荷区的分布产生影响; 当交变电流通过Xmc时,其分布便随时间而不断变化。
a、与发射结反向注入电流的复合; b、在基区输运过程中在基区体内的复合。 所以直流电流的传输过程也可以用下图简单描述:
对于交流小信号电流,其传输过程与直流情况又很 大不同见下页
我们将交流小信号电流的传输过程分为以下几个子 过程:
IE
IC
ICBO
IB
以上是我们对交流小信号电流在晶体管内传输过程的定性 分析,相比直流电流的传输,交流小信号电流在整个传输 过程中要多考虑以下四个问题:
成交流电子电流向集电极传输时比直流时多一部分损失。
所以此时发射机交流小信号电流由三部分组成:
定义交流发射效率为:
p151
显然,信号频率越高,结电容分流电流越大,交流发射效
率越低。
此外,由于电容充放电需要时间,从而使电流传输过程产
生延迟。
下页基区输运过程
ine xME
IE
i pe
iCTe
VBE
vbe t IB
所需的时间都很小,反向恢复时间 是影响开关速度的主要因素。
U1
T1
反向恢复过程的存在使二极管使用,因为如果反向脉冲的持续时
I1
tr
间比反向恢复时间短,则二极管在
第4讲晶体三极管及场效应管
2. 绝缘栅型场效应管
增强型管
大到一定 值才开启
高掺杂 耗尽层 空穴
衬底 SiO2绝缘层
反型层
uGS增大,反型层(导电沟道)将变厚变长。当 反型层将两个N区相接时,形成导电沟道。
动画演示
增强型MOS管uDS对iD的影响
刚出现夹断
iD随uDS的增 大而增大,可
uGD=UGS(th), 预夹断
变电阻区
夹断 电压
在恒流区iD时 ID, O(UuGGSS(th)1)2 式中 IDO为uGS2UGS(t时 h) 的 iD
3. 场效应管的分类 工作在恒流区时g-s、d-s间的电压极性
结型PN沟 沟道 道((uuGGS> S<00, ,uuDDS< S>00)) 场效应管 绝缘栅型 耗 增尽 强型 型 PPN N沟 沟 沟 沟道 道 道 道((((uuuuG GG GSS< 极 SS> 极00, 性 , 性uu任 D任 DS< S> 意 意 00)u)u, , DDS< S>00))
区
区
低频跨导:
夹断区(截止区)
iD几乎仅决 定于uGS
击 穿 区
夹断电压
gm
iD uGS
UDS常量
不同型号的管子UGS(off)、IDSS 将不同。
动画演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可变电阻区
i
是uDS较小,管子尚未预夹断时
的工作区域。虚线为不同uGS是预夹
断点的轨迹,故虚线上各点
uGD=UGS(off),则虚线上各点对应的 uDS=uGS-UGS(off)。
uDS的增大几乎全部用 来克服夹断区的电阻
iD几乎仅仅 受控于uGS,恒 流区
用场效应管组成放大电路时应使之工作在恒流区。N 沟道增强型MOS管工作在恒流区的条件是什么?
双极型晶体管
iC
iB b c +
输
入 信
uBE
号
-
VBB
e VCC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基极电流iB是由发射结间 负 电压uBE控制的。
载 u i u B E iB iC
在集电极回路中串接一个 负载电阻,就可以在负载 电阻两端得到相应的幅度 较大的变化电压。
第三节
iE e
c iC
-输u 入 NhomakorabeaBE
0 0.2 0.4 0.6 0.8 uBE(V)
c
特 3. 继续增大uCE,曲线右 点 移的距离很小。
μA
b iB
常用uCE=1V的一条曲线来 RW1 代表uCE>1V的所有输入特
性曲线
u +V BE -
VBB
e
PNP型锗晶体管和NPN型硅晶体管输入特性 第三节
iB(mA)
0.16 uCE=0V
-6V
第三节
晶
电流放大系数
体
管
的
极间反向电流
主
要
参
极限参数
数
频率参数
(一)电流放大系数
1.共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第三节
2.共射交流短路电流放大系数β
3.共基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和共基交流放大系数
1.共射直流电流放大系数
第三节
表示静态(无输入信号)时的电流放大系数。即集电极
电压UCE一定时,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之间的关系。
+ V
uBE
-
V
+ -
--
RW2
VCC
iC(mA)
0.12 20℃
12
0.10
《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复习要点V2.1Final
《半导体器件物理基础》复习要点授课教师:李洪涛编辑:徐驰第一章PN结载流子:N型半导体中电子是多数载流子,空穴是少数载流子;P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电子是少数载流子。
pn结:指半导体中p区和n区的交界面及两侧很薄的过渡区,由p区和n区共格相连而构成。
多子的扩散运动使空间电荷区变宽,少子的漂移运动使空间电荷区变窄,最终达到动态平衡,I扩=I漂,空间电荷区的宽度达到稳定,即形成PN结。
突变结:由合金法、分子束外延法制得的pn结,在p区和n区内杂质分布均匀,而在交界面处杂质类型突变。
缓变结:由扩散法制得的p-n结,扩散杂质浓度由表面向内部沿扩散方向逐渐减小,交界面处杂质浓度是渐变的。
施主杂质浓度空间电荷区:PN结的内部由于正负电荷的相互吸引,使过剩电荷分布在交界面两侧一定的区域内。
电离施主与电离受主都固定在晶格结点上,因此称为“空间电荷区”。
空间电荷区电子浓度公式:n=n i exp((E f-E i)/KT)载流子在pn结区附近的分布:空间电荷区载流子浓度分布则如下图所示:用线性轴则如下图:结区电场、电位分布:耗尽区单位体积带电量相同。
势垒区内电场强度正比于Q1Q2/r2, 中心处电场最强。
所以就有了如下的电场强度分布和电位分布。
耗尽近似:空间电荷区只存在未被中和的带点离子,而不存在自由载流子,或者说自由载流子浓度已减小到耗尽程度,因此PN结又称为“耗尽层”。
耗尽区因无载流子,可忽略扩散和漂移的运动。
pn结能带图:接触电位差V D:pn结的内建电势差,大小等于空间电荷区靠近p区侧边界处电位与靠近n 区处电位之差。
n、p区掺杂浓度越大(或结区杂质浓度梯度越大)、材料禁带宽度越宽,温度越低,接触电势差越大。
PIN结构:在P区与N区中间加入一层本征半导体构造的晶体二极管。
高低结:n+-n或者p+-p结构的结。
同样有扩散和漂移的平衡,结区也有电场,但结区的载流子浓度介于两侧的浓度之间。
没有单向导电性。
教案-微电子器件基础教程-郭业才-清华大学出版社
流电流增益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晶体管反向直流参
数(反向电流、击穿电压、穿通电压、基极电阻)
及其影响因素。
3. 理 解 共 基 与 共 射 晶 体 管 直 流 特 性 曲 线 特 征
及共射极理想与非理想输出曲线的特征。
1. 理 解 交 流 小 信 号 概 念 及 晶 体 管 交 流 小 信 号
传输过程。
质 浓 度 的 变 化 关 系 ,费 米 能 级 对 载 流 子 浓 度 的 影 响 。
5. 了 解 简 并 与 非 简 并 半 导 体 的 特 点 ,会 分 析 简
并半导体中载流子浓度。
1.理 解 漂 移 、扩 散 、复 合 、产 生 、热 电 子 发 射 、
隧 穿 (又 称 穿 透 )及 强 电 场 效 应 等 现 象 。
2. 熟 练 掌 握 利 用 晶 体 管 交 流 小 信 号 模 型 等 效
电路分析交流小信号传输延迟的方法,会计算延迟
时间、发射效率、基区输运系数、集电结势垒区输
运系数、电流放大系数。
8-12
3. 理 解 截 止 频 率 、特 征 频 率 与 工 作 频 率 的 关 系
及高功率增益与最高振荡频率的关系,分析了晶体
压的影响。
1. 了 解 半 导 体 异 质 结 结 构 、分 类 与 能 带 图 ,理 解异质结晶格失配、异质结的伏安特性
2. 理 解 异 质 结 双 极 型 晶 体 管 的 结 构 与 特 性 ,包
括宽带隙发射区、缓变基区、宽带隙集电区及增益
特性和频率特性。
4-6
3. 了解 GaAs MESFET 器 件 结 构 、 工 作 原 理 和 理 论 模 型 ;以 及 高 电 子 迁 移 率 晶 体 管 的 量 子 阱 结 构 、
59第4章_8BJT热阻与最大功耗
半导体器件物理(1)4-4 BJT 最大功耗、二次击穿与安全工作区半导体器件物理(I)第4章BJT功率特性功率BJT 即使工作电流未超过发射极条长允许的最大电流值、同时工作电压也未超过击穿电压BV CEO ,但是如果功耗过大或者发生二次击穿,也会导致器件的烧坏。
半导体器件物理(I)第4章BJT功率特性1. BJT 功耗与结温(1) BJT 器件功耗包括:EB 结上功耗I E V BE由于串联电阻R E 很小,流过R B 上的电流I B 很小,R C 上压降远小于V CB 4-4 BJT 最大功耗、二次击穿与安全工作区一、BJT 热阻与最大功耗因此BJT 主要功耗为结上功耗:P C ≈I C V CB +I E V BE ≈I C V CE串联电阻R E 、R B 、R C 上功耗BC 结上功耗I C V CB半导体器件物理(I)第4章BJT功率特性1. BJT 功耗与结温(2) BJT 器件结温结上产生的功耗P C 将导致结温T j 上升4-4 BJT 最大功耗、二次击穿与安全工作区一、BJT 热阻与最大功耗称为热阻,反映了热传递的难易程度。
→结与环境之间存在温差,产生热的传导传递的热流P Td 正比于结温与环境温度之差(T j -T amb ):j amb Td j amb(T T )P式中:j amb半导体器件物理(I)第4章BJT功率特性1. BJT 功耗与结温(3)稳定结温T j稳定时,结温T j 达到稳定值保持不变,使得功耗P C 通过热流全部散发,即4-4 BJT 最大功耗、二次击穿与安全工作区一、BJT 热阻与最大功耗则结温达到稳定值为:C Td P =P j amb j amb(T T )j C j amb ambT P T 显然,对一定的功耗P C ,热阻越小,由于散发热量能力越强,结温越低。
半导体器件物理(I)第4章BJT功率特性2. 最高允许结温与最大功耗(1) BJT 最高允许结温T jmax器件内部温度过高,本征载流子浓度将急剧增加,使得掺杂浓度较低的区域接近成为本征半导体,导致器件性能变差甚至失去器件功能此外温度过高对器件的可靠性也会产生明显不利影响4-4 BJT 最大功耗、二次击穿与安全工作区一、BJT 热阻与最大功耗对Si 半导体器件,通常将控制在(150~200) ℃范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基区电导调制效应
注入载流子以及为维持电中性而增加的多子使 可见,非平衡少子浓度的变化引起基区电阻率的变化(调制) 实际上,引起电阻率变化的因素包括高浓度的非平衡少子,但 得基区电阻率显著下降,并且电阻(导)率随 作为基区电导调制效应影响电流放大系数(发射效率)的是基 注入水平变化,称为基区电导调制效应 区多子——空穴
5
忽略基区复合,则有J nB J nE;且WB LnB,可认为基区电子线性分布, 即
注入下nB N B,所以上式变为 J nE
即大注入下扩散系数比小注入增大一倍。
基区电子电流:J nB qDnB [ b,对于非均匀基区
nB d dn ( N B nB ) B ]( 4 6) N B nB dx dx
二,大注入下基区少子分布及电流特性
将大注入自建电场表示式代入到电流密度方程,解得基区电子电流 J nB qDnB [ nB d dn ( N B nB ) B ]( 4 6) N B nB dx dx
a,对于均匀基区 dN B 1 dnB 因为 0,所以电子电流为J nB qDnB [2 ] ( 4 7) nB dx dx 1 NB dnB nB (0) ,其中nB (0)为基区靠近发射结边界处电子浓度。又因为大 dx WB n B ( 0) q (2 DnB ) (4 8) WB
1 SASWb N b nb (0) [ ] Ae Dnb N b 2nb (0)
都很大
这里用基区边界的注入电子浓度近似代表整个基区内的注入电子浓度。
由于基区电导调制效应,相当于基区掺杂浓度增大,穿 过发射结的空穴电流分量增大,使g降。 第二项、第三 项表明,由于大注入下基区电子扩散系数增大一倍,可
当电流密度很大时,载流子——电子的浓度达到以 至超过原正空间电荷密度,使原正空间电荷区变成中 性区以至负电荷区,正负电荷区边界改变,发生有效 基区扩展。
19
4.2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E
P+ n
Wb Wb’
xn Xn”
0
Wcib
xp
图4-5 缓变基区晶体管cb 结空间电荷区电场分布
x J dnB ( x) WB N B ( 0) e nE (4 11) dx 2WB 2qDnB
将其在x WB 积分,并利用边界条件nB (WB ) 0,则可解出
x qDnB nB ( x) qDnB N B (0) 1 x WB (1 ) (e e )( 4 13) J nEWB 2 WB 2 J nEWB
小注入下,基区电阻率为
B
1 q pB N B
(4 - 16)
大注入下,p B N B p N B n,基区电阻率
' B
1 NB B q nB ( N B n) N B n
(4 - 17)
10
四,基区大注入对电流放大系 数的影响
0 EWB xmWB pB qV e 2 0 B L pE 2 LnB ni
缓变基区中,大注入自建电场的作用破坏了缓变基区自建电场,在特 大注入时,基区少子完全受大注入自建电场的作用,和均匀基区情况
一样,扩散系数增大一倍。基区渡越时间都趋于Wb2/4Dnb
16
4.2 基区扩展效应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是引起大电流下晶体管电 流放大系数下降的另一重要原因。 因系大电流下集电结空间电荷分布情况发生 变化而造成的 下降(以及fT下降),因此又 称为集电结空间电荷区电荷限制效应。 所对应的最大电流称为空间电荷限制效应限 制的最大集电极电流。 由于合金管与平面管集电结两侧掺杂情况不 同,空间电荷区内的电荷分布及改变规律不 同,对电流的影响也不同。
1)
I rs SASWb N b nb (0) [ ] I ne Ae Dnb N b 2nb (0)
(4-24)
13
eWb nb (0) Wb2 1 nb (0) N b [1 ] 2 [ ] 0 b L pe Nb 2 Lnb 1 2nb (0) N b (4-25)
0 nB e qVeb / kT (1 0 nB B
x ) WB
0 nB e qVeb / kT (1
qD n (e qVeb / kT 1) WB
x ) WB
0 qDnB nB qVeb / kT (e ) WB
qDnB nB ( x) x 1 (4 15) J nEWB WB 可见相同电流密度情况下,大注入基区电子浓度梯 度是小注入一半,或者说扩散电流和漂移电流近似 相等,各占总电流一半。图4 2给出了不同电场因 子下,小注入和大注入条件下的电子浓度归一化 分布图。 而当(4 14)中x 0处电子电流密度和均匀基区大注 入时电流表示式同,因此可见见缓变基区自建电场 在大注入下可以忽略。
1
eb
kT
WB2 SASWB 2 2 LnB AE DnB
表面复合项
(4 - 18b)
势垒复合项
发射效率项
基区输运(体复合)项
11
表示发射结势垒复合的第二项在大注入下可以忽略,故 只需讨论其余三项在大注入下如何变化。
第一项:小注入时的发射效率项。大注入下基区电阻率 的变化使发射效率项变为
EWB EWB n (1 ) ' B L pE B L pE NB
A A
Wb
xn X ” n
Wcib
0
xp
Wb’
图X-5 均匀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
结上电压 VC 不变,则电场强
度曲线包围面积不变,于
18
4.2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对于平面管(以n+-p-n-n+ 为例),其基区杂质浓 度高于集电区,集电结空间电荷区主要向集电区一侧 扩展。当大量载流子——电子穿过集电结空间电荷区 时,引起另一种类型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由于电子的流入,引起负空间电荷区(基区侧) 电荷密度增加,正空间电荷区(集电区侧)电荷密度 减小。为保持电中性,负空间电荷区宽度变窄,而正 空间电荷区展宽。
视为电子穿越基区的时间缩短一半,复合几率下降,所
以使体内复合和表面复合均较小注入时减少一半。
14
图4-3 1/随Ie的变化[14]
• 在小电流下,大注入自建电场的作用使基区输运系数 增加(极限2倍) • 在大电流下,基区电导调制效应引起发射效率下降(起
主要作用)
15
五,大注入对基区渡越时间的影响
7
a图以电场因子为参量; b图给出了8时归一化电子浓度分布随
电流密度的变化,其中δ =JneWb /qDnbNb(0) 表示归一化电流密度。
J ne
nb (0) 2qDnb Wb
8
结论:大注入对缓变基区晶体管基区电子及其电流密 度的影响与对均匀基区晶体管的相似。 这是因为在大注入条件下的缓变基区中,大注入 自建电场对基区多子浓度梯度的要求与基区杂质电离 以后形成的多子浓度梯度方向是一致的,这时杂质电 离生成的多子不再象小注入时那样向集电结方向扩散 并建立缓变基区自建电场,而是按照基区大注入自建 电场的要求去重新分布。 因此,不同电场因子的缓变基区在大注入下有相 同的电子浓度分布。可以说,在大注入情况下,大注 入自建电场取代(掩盖)了由于杂质分布不均匀所形 成的电场(缓变基区自建电场)。
2
4.1 基区大注入效应对电流放 大系数的影响
E pB pB nB
xn (a)小注入时基区少子分布
ppB
pp0 np0
npB
nB
xn
ppB
pp0 np0
npB
(b)大注入时的基区少子分布
基区电导调制效应和自建电场
3
一,大注入自建电场
因为大注入自建电场下,载流子存在扩散和漂移两种运动,于是有: dn dp (4 1)和J p q p pE qD p ( 4 2) dx dx 对多子空穴而言当在电场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后,应该有净空穴电流为零,即: J n q n nE qDn dp kT 1 dp p p E D p E (4 3) dx q p dx 因为基区中多子空穴密度应该为: p ( x) N B ( x) nB ( x),代入上式有 E kT 1 d kT NB 1 dN B 1 dnB ( N B nB ) ( ) q N B nB dx q N B nB N B dx N B nB dx
图X-5 均匀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
20
4.2 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2.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
由于电流密度与载流子浓度、载流子漂移速度成正比, 半导体中载流子迁移率(漂移速度)又随电场强度而变 化,所以,不同电场强度下,同样的电流密度可有不同 的载流子浓度,对空间电荷的补偿作用及规律也不同。 缓变基区晶体管的有效基区扩展效应分强场和弱场两 种情况: 在强场中,载流子以极限漂移速度运动,电流的增大 依靠载流子浓度的增大; 在弱场中,电流的增大依靠载流子漂移速度的增大 (电场有限地增大),载流子浓度可以不变。
(4-19)
第三项:体复合项,它表示基区体复合电流 IvB与发射 极注入的电子电流InE之比。若基区电子寿命为nB,则 AE qWB nB (0) (4-20) I VB 2 nB
12
J ne
nb (0) nb (0) qDnb [1 ] x p 0 Wb N b nb (0)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微电子中心
罗敏
cn.minLuo@ TEL:5687574-804
微电子器件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