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2篇

合集下载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古代文化常识集锦古代文化是指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文化。

这些时期的文化都是源自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涵盖读书、写作、艺术、宗教信仰、传统价值观念、衣食住行、民间俗信、婚嫁习俗、文化实践等构成。

1、古代读书方式:古代的书本大多是手写的,书写的工具为胡麻、铁笔、木笔、秀笔等,一般常用的笔墨有墨、朱、绿、秋、金等,毛笔是最后出现的,古老的读书方式有口诵、眼读、指读、抄练等。

2、古代书法艺术:古代的书法具有极高的审美和艺术价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书法艺术形式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四个形式,书写的工具和形式也有很多,古人认为书法有“文如其人”之说,一笔一划传神了作者的内涵和情感。

3、古代宗教信仰:周朝时期以阴阳五行、礼乐治天为主流宗教信仰,到了秦汉时期,道教、佛教逐渐深入民间,魏晋时期儒学逐渐成为宗教信仰的主流。

隋唐时期,佛教得到大力推广,僧尼和佛教弟子都深受皇室和百姓的尊重,佛教也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4、古代传统价值观念:古代的传统价值观念建立在“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上,认为应以仁义礼智信为准则来行事,以养性修身、守正节,礼法仁爱、事实礼仪、仁德士大夫三者相表达、一致的理念。

5、古代衣食住行:衣食住行是古代生活的三大要素,古代的衣食有很多传统的食物,如米饭、小米面、豆粉、馒头、烤鸭等,而住行则以宅舍、府邸、寺庙、庙宇等为主,而交通则以步行、轿子、马车、船只等为主要形式。

6、古代民间俗信:古代民间俗信涵盖很多活动,如庆典、吉神信仰、家风活动等,不同的文化发展出不同的吉神,如孔子教人追求仁义礼智信,而佛教教人信仰宽恕,这些都影响了古代的民间俗信活动。

7、古代婚嫁习俗:古代的婚嫁习俗大多是以祭祀为主,它们是由婚礼礼仪中演变而来,主要形式包括礼堂仪式、宴席活动、祭司大臣、朝觐等,形式丰富,依据不同的习俗会有精美的传统礼装,婚嫁习俗在古代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8、古代文化实践:古代的文化实践是思想的体现,通过实践来诠释思想的内涵,古代文化的实践有读书进修、习武竞技、尝试乐器技艺、歌舞狂欢、茶道茶艺等,它们深深影响了古代的文化氛围。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古代文化是指在古代社会中形成并延续下来的各种文化现象和文化遗产,它包括了古代的思想、宗教、艺术、建筑、文学、音乐、舞蹈、服饰、饮食、礼仪、传统医学等各个方面。

古代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古代社会的历史记忆和精神传承,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起了解古代文化的常识,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的文化世界。

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建筑。

古代建筑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古代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更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古代建筑包括了宫殿、寺庙、城墙、陵墓、园林等各种建筑形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中国古代的宫殿和寺庙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寺庙建筑以洛阳白马寺、峨眉山乐山大佛等为代表。

古代建筑在设计、结构、雕刻等方面均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水平,对后世的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化常识二,古代思想。

古代思想是古代文化的核心,它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农家思想等多种思想流派。

其中,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孝道”、“礼仪”,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强调“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墨家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和压迫,提倡和平与公正。

古代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道德、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三,古代艺术。

古代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包括了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

古代绘画以中国的山水画、人物画最为著名,中国古代的书法更是被誉为“东方艺术之花”。

古代雕塑以希腊的雕塑艺术最为著名,古代音乐以中国的古琴、古筝最为具有代表性,古代舞蹈以印度的印度舞、中国的古代宫廷舞蹈最为有名。

古代艺术在形式、风格、题材等方面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成为了古代文化中的瑰宝。

古代文化常识四,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点大全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点大全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点大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吸引着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古代文化遗产。

一、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1. 夏、商、西周、东周、战国时期:这些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起始阶段,其间涌现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2. 秦汉:秦朝的统一和汉朝的繁荣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里程碑,这两个朝代对于中国历史上的融合、发展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3. 魏晋南北朝: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动荡时期,伴随着政治的分裂和民族的征战,但也孕育了许多文化上的繁荣和佳作。

4. 隋唐:隋朝和唐朝的统一和繁荣,使中国古代历史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期被誉为“盛世”。

5. 宋元明清:这几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后期的重要时期,文化繁荣,科学技术进步,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1. 君主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君主制,封建社会中的君主拥有最高的权力和统治地位。

他们通过世袭、封爵等制度来维持统治。

2. 封建制度: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是一种血缘和等级制度,以封建领主作为中心,将贵族分配到不同的封地,依附于君主,实行世袭制。

3.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通过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不分贫富,使得社会上层有机会进入政府机构。

4. 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朝代都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即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各地行政、军事等事务都由中央政府管理。

三、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1. 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孝顺等价值观念,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 道家文化:道家文化强调追求自然、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思想,对于谋求个体的平衡和内心的和谐有着重要影响。

3. 佛教文化: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强调超脱尘世,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

古代文化常识重点知识点归纳本文档旨在归纳总结古代文化的重点知识点,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1. 中国古代文化概述- 古代文化定义:包括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伦理、道德观念、风俗惯、艺术、建筑、科技等方面的遗产。

- 古代文化的重要性:对于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有重要意义。

2. 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 礼:符合规范的行为,对待他人应有的礼貌和尊重。

- 忠:对国家、社会、家庭、朋友等有义务和责任感。

3. 古代文化的风俗惯- 儒家思想的影响:尊师重道、强调家庭和社会秩序。

- 茶文化:茶作为中国的传统饮品,代表了中国人的礼仪和待客之道。

- 婚礼俗:红妆、七巧板、喜糖等传统的婚礼风俗俗。

4. 古代文化的艺术表现- 书法: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强调墨痕、笔法和结构美。

- 绘画:中国画以写意和意境为主,常表现自然景物。

- 音乐:传统音乐以古筝、琵琶、二胡等乐器为主,注重曲调和节奏的和谐。

5. 古代文化的建筑风格- 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宏伟壮观,注重对称和规矩。

- 园林建筑:如苏州古典园林,注重布局和景观的独特设计。

- 地下宫殿: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表现。

6. 古代文化的科技成就- 四大发明: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四项对世界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发明。

- 指南针:中国发明,用于导航和航海。

- 造纸术:中国发明,使书写和传播信息更加便捷。

本文档涵盖了古代文化的重点知识点,希望对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古代文化常识范文

古代文化常识范文

古代文化常识范文1.儒学:儒学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学说之一,强调个人德行的修养和社会秩序的和谐。

儒家的核心观念是仁、义、礼、智、信,追求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2.道家:道家是古代中国另一种重要的思想学说,强调追求自然、无为而治和道的观念。

道家思想强调个人自由、自然,追求内在的精神境界。

3.佛教:佛教是源于印度的宗教,传入中国后成为主要信仰之一、佛教强调人生的痛苦和轮回,提倡禅修、般若智慧和慈悲心。

4.皇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是皇帝制度,统治者被称为皇帝。

皇帝被认为是天命所选,享有无上权力,负责国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管理。

5.秦汉文化:秦朝和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朝统一中国,推行中央集权制度;汉朝承袭并发展了秦朝的制度,兴起了儒家思想。

6.古代诗词:古代中国文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诗词,特别是唐代的诗词成就最为辉煌。

杜甫、李白、王之涣等诗人的作品深刻抒发了他们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7.京剧: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起源于北京,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京剧强调唱、念、做、打的艺术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戏曲和文学。

8.国画: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主要包括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

国画追求意境和笔墨的表现,注重意象的表达和象征性的艺术手法。

9.五音:古代中国音乐的基本音调被称为五音(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符代表了五个不同的音调,构成古代音乐的基础。

10.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亚、欧洲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向西方输出了丝绸、茶叶和其他奢侈品,也从西方引入了丝绸以外的物品和文化。

这些只是古代文化常识的一小部分,古代文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而复杂。

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常识,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对于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古代文化常识也是我们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古代文化是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古代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智慧。

从古代文化中可以看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以加深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一、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的史前时代。

在那个时期,华夏民族的祖先创造了中华文明的雏形,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象征。

陶器、织物、古代文字等都是古代文化的瑰宝。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古代文化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二、古代文化的发展古代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时期,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和表现形式。

以下是古代文化中的几个重要时期:1. 夏、商、周夏、商、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同时,古代文化的基础也开始形成,包括礼仪、考古遗址、古代文献等。

2.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割据、战乱频仍,但也孕育了众多思想家和学派,如孔子、老子、墨子等。

他们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

3. 秦汉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政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同时,汉代也是中国文化和科技的重要阶段,出现了众多文学作品和科技发明,如《诗经》、《汉乐府》、造纸术等。

4. 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乱世,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文化多元化和交流活跃,出现了众多文学作品和艺术佳品,如《世说新语》、《洛神赋》等。

三、古代文化的特点古代文化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下面列举其中几个重要的:1. 长期而稳定古代文化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沉淀,具有长期而稳定的特点。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古代文化承载了世代相传的智慧和知识,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知识点我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知识点一、我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我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悠久、最璀璨的文化之一,它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元素,涵盖了各个方面的社会生活。

我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体现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艺术表现、思想观念等方面。

在了解我国古代文化时,我们不仅需要了解其整体性和共性,还要深入挖掘和理解其中的多样性。

王力先生在其著作中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有着深刻的见解,他指出,我国古代文化是一个综合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极强的文化体系。

在我国古代文化中,语言文字是一大特色。

在王力先生的著作中,他多次提到了古代汉字的发展和变迁,以及文字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汉字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还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通过研究汉字的形体、结构和内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二、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念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念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生活方式。

在王力先生的著作中,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指出了其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王力先生认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念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和历史积淀,它展现了我国人民对于生命、自然、道德等问题的理解和思考。

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念包括仁爱、孝道、忠诚、礼仪等多个方面,在王力先生的著作中,这些价值观念都得到了详细的阐释和解读。

这些价值观念不仅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行为规范,还体现了我国人民对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和反思。

通过深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当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迪。

三、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我国古代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我国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我国古代文化持续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

在王力先生的著作中,他多次提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传统与革新,以及我国古代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优秀6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优秀6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优秀6篇)古代地理篇一【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

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是一个多义性的词组。

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如《三国志》:“其地东接中华,西通西域。

”今已成为中国的别称。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如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

”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如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

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如《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指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四海】参见“海内”条。

指天下、全国。

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如《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

”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高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独特的文化之一,其深厚的底蕴和广泛的影响力使之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高考历史考试中,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与中国古代文化相关的重要知识点,供考生参考。

1.中国古代的礼制与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礼制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制度,它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举止,表达了尊卑有序的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提倡仁爱、诚实和道德修养,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诗词是文化的瑰宝。

唐代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黄金时代,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杜甫、李白等。

他们的作品抒发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楷模。

3.中国古代的绘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千百年来,中国绘画注重表现艺术家的个性情感和审美追求,崇尚“神似”而非“形似”。

“写意”、“工笔”和“写生”是中国绘画的三大风格。

4.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音乐器乐有琴、瑟、筝、钟、磬等,乐曲分为宫、商、角、徵、羽五声。

中国古代音乐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传承至今仍然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5.古代兵器制造技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兵器主要有剑、弓、箭、戟、枪、刀、盾等,其中剑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剑被视为武士精神的象征,同时也被赋予了道德和精神意义。

6.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中国古代的建筑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如中国式的屋顶造型、琉璃瓦、斗栱、颐和园、故宫等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作品。

7.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

中国的饮食讲究色、香、味、器、形,以及烹调技巧和餐具的搭配。

中国菜系有八大菜系,分别是川菜、粤菜、苏菜、闽菜、湘菜、徽菜、鲁菜和浙菜。

8.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丰富多样,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审美观念。

古代服饰有汉服、唐装、宋装等,它们在材质、款式和用途上都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审美特点。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正文: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概述1.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2.中国古代文化概述(1)中国农业文化:中国古代重视农业,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如农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等。

(2)中国手工业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手工业文化,如纺织、造纸、陶瓷、钢铁、茶叶等。

(3)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如川菜、粤菜、鲁菜、湘菜、徽菜等。

(4)中国道德文化:中国古代重视道德文化,如孔子的“仁爱”、“礼仪”、“忠诚”、“诚信”等思想。

(5)中国宗教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如道教、佛教、儒教、民间信仰等。

二、古代文化知识要点1.古代礼器(1)青铜器:古代礼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鼎、觚、爵、斝等。

(2)玉器:古代礼器中的重要玉器,如玉龙、玉凤、玉蝉等。

(3)陶瓷器:古代瓷器中的重要品种,如日常生活用器、瓶、壶、碗等。

(4)金银器:古代货币中的重要品种,如古代金银器中的重要品种,如金戒指、银盘、银锁等。

2.古代书法(1)甲骨文:古代文字中的一种,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最早的文字记录。

(2)楷书:古代汉字书写的主要形式,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3)行书、草书:古代汉字书写的两种主要风格,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4)隶书:古代书法中的一种,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3.古代诗词(1)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先驱,共31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楚辞: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分为《离骚》、《九辩》、《文赋》三部。

(3)唐诗: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共有900余首,如李白的《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

(4)宋词: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共有3000余首,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

中国历史常识大全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话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向您介绍中国历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包括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中华文明的演进、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朝代、中国的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等等。

通过了解这些中国历史常识,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过去和现在。

一、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中国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距今约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

在这一地区,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古代文明,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良渚文化。

这些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的初步发展,并为后来的中华文明奠定了基础。

二、中华文明的演进中国的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持久的文明之一。

从黄河流域的文明起源开始,中华文明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

其中最重要的是三皇五帝时期、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以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变革。

这些阶段不仅推动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朝代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朝代,每个朝代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朝代:1.秦朝:由秦始皇统一六国而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朝还实行了一些重要改革,如统一货币和文字,并修建了长城等重大工程。

2.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阶段。

汉朝时期,中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同时还开创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与西方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3.唐朝: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唐朝在政治、文化和科技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科举制度的建立和诗歌的繁荣。

4.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

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和文化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如活字印刷术和宋词的兴盛。

四、中国的古代科技和文化成就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重要的科技和文化成就,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生活常识知识点总结

历史生活常识知识点总结

历史生活常识知识点总结一、古代文明1. 中国古代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早在约5000年前,中国就有了非常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中国古代文明是以黄河和长江流域为中心的两大文明。

黄河流域的文明被称为华夏文明,长江流域的文明被称为楚文明和吴文明。

2. 埃及古代文明埃及古代文明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终于公元前332年。

埃及在数学、建筑、医学、艺术等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

埃及古代文明的代表作品有金字塔、斗神船、石棺等。

3. 希腊古代文明希腊古代文明是埃及古代文明之后出现的一种文明形式。

希腊古代文明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鼻祖,对于西方的人文、哲学、艺术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影响。

4. 罗马古代文明罗马古代文明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之一。

罗马古代文明在政治、法律、建筑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罗马古代文明的遗产对于后世的欧洲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等地。

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有着较为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文明。

美索不达米亚古代文明的代表作品有宫殿、城市等。

6.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文明之一。

印度古代文明在宗教、哲学、文学等方面都有着十分丰富的成就。

印度古代文明的代表作品有泰姬陵、故宫等。

二、人类历史1. 人类的起源人类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物,从外貌上分为黑种人、白种人和黄种人。

人类的起源要追溯到大约2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早期的人类是采集者和狩猎者,后来开始发展农业,渐渐形成了农耕社会。

2. 古代国家和文明古代国家和文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当时,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有多个独立的城邦,它们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和贸易。

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等地也都出现了独立的国家和文明。

3. 古代帝国古代帝国是由一个强大的国家统治多个或多个民族的国家。

古代帝国的兴起和灭亡往往与战争和征服密切相关。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3篇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3篇

语文古代文化常识3篇永立潮头逐浪高,硕果飘香又一年。

中考是人生一个美好的经历,是莘莘学子兑现梦想的地方,试卷上的每一笔都凝结着你们的坚持与努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古代文化常识文史典籍【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

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

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

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

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

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

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三字经】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

相传为宋代王应麟撰,明清学者陆续增补,至清初的本子为一千一百四十字。

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

全部用三言韵语,便于儿童诵读。

句法灵活丰富,语言通俗易懂。

自编成后广为流传,一直使用至清末民初。

【千字文】旧时广泛使用的蒙学课本。

南朝梁代周兴嗣编,梁武帝大同年间编成。

全书将一千个字,编为四字一句的韵语,介绍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基本上无重复的字。

自隋代开始流行,至清末一直被广泛用作儿童识字课本。

2023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篇)

2023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2篇)

2023人教版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一、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二、经过1、官渡之战(时间:公元____年;概况: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2、赤壁之战(时间:公元____年;概况: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了基础)三、结果:三国鼎立的形成____年,曹丕代汉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灭亡;____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____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南方的初步开发一、孙吴开发江南1、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南方统治重视发展经济.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人民的辛勤劳动2、表现:①织麻布(会稽)②生产青瓷;③侯官、临海、番禺成为吴国三大造船中心;____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二、诸葛亮治蜀①恢复和发展成都平原的经济②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贵州一带)得到初步开发三、东晋南朝时南方的开发1、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经济,如组织屯田垦荒,推广牛耕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人民的辛勤劳动2、表现:①广种水稻,推广原产北方的麦、豆等②建康成为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都会.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唐朝的中外交往一、丝绸之路唐朝的对外交通很发达,当时,陆路交通以长安为中心,北路经今蒙古地区到叶尼塞、鄂毕两河上游,往西达额尔齐斯河流域以西地区.西路经河西走廊,出敦煌的玉门关西行,经今新疆境内有三条路可通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和印度,这就是的“丝绸之路”.西南路经西川到吐蕃,可达尼泊尔和印度;或经南诏、缅甸到印度.往东经河北、辽东可到朝鲜半岛.二、海路交通海路交通方面,去日本有三条路:一是由登州(山东蓬莱)出发,渡渤海沿辽东半岛东岸和朝鲜半岛西岸到日本,二是由楚州(江苏淮安)出淮河口沿山东半岛北上,东渡黄海经朝鲜半岛到日本;三是由扬州或明州出海,横渡东海直驶日本.到南亚诸国的海路,从广州经越南海岸,在马来半岛南端过马六甲海峡到苏门答腊,由此分别到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斯里兰卡和印度.到西亚的海路,主要是从广州出发,经东南亚越印度洋、阿拉伯海至波斯湾沿岸.三、日本“遣唐使”____年(贞观五年),日本派出了由留学生和学问僧组成的第一次“遣唐使”.到____年(开成三年)止,日本派出遣唐使共十三次,另有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和“送客唐使”共三次.唐初,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团一般不超过二百人,从8世纪初起,人数大增,如____年、____年和____年派出的三次遣唐使,人数均在550人以上.____年在西安发现的日本银币,很可能就是遣唐使带来的.日本奈良东大寺内正仓院所存放的唐代乐器、屏风、铜镜、大刀等珍贵文物,就有一部分是遣唐使带回去的.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如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他与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作诗相酬赠.日本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四、空海与鉴真和尚日本来中国学习的学问僧共约九十余人,其中最的是空海.他于____年(贞元二十年)来中国,在长安青龙寺向惠果学密宗,回国时带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经,在日本建立了密宗.他还对中国的文学和文字有深刻的研究,在中日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日本,沟通中日两国的文化,其中贡献的是鉴真和尚.鉴真,姓淳于,扬州人.他对于律宗有很深的研究,在扬州大明寺讲律传戒.他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东渡日本,经过六次努力,历尽艰险,双目失明,终于在____年(天宝十三年)携弟子到达日本,时已年近七旬.鉴真把律宗传到日本,同时还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传授给日本.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及其弟子所建,它对日本建筑有重要的影响.鉴真精通医学,尤精本草,他虽双目失明,但能以鼻嗅分辨各种药物,对日本医药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五、大师义净继玄奘之后,中国另一位佛教大师义净,于____年(咸亨二年)搭波斯船从广州出发,浮海赴印度.先在那烂陀寺钻研佛学十年,后又到室利佛逝、末罗瑜(在苏门答腊)搜罗并抄写佛经,滞留南洋又一年.他先后周游三十余国,历时二十五年,于____年回国,共带回经书四百部.归国后在洛阳翻译佛经十二年,译出佛经二百三十卷,还写了《南海寄归内法传》和《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二书,记录了南亚很多国家的社会、文化状况初一历史复习学习方法一、学会听课用新的方式听老师复习阶段的辅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集锦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其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化的常识,带您一起领略中华文明的瑰宝。

1.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这四项发明都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造纸术使文字的传播更加便捷,印刷术使书籍的翻印更加快捷,指南针使航海探险成为可能,而火药则使军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 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是儒家学派所依据的经典典籍。

3. 青铜器的制作与应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

在商朝、周朝时期,青铜器制作技术达到了高峰。

青铜器不仅用于礼器、祭祀,还被广泛用于器物和武器制作,展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4.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汉字是中国古代的文字系统,也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文字之一。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古代华夏先民已经开始使用一种最原始的形式的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熟悉的样子。

5. 中国古代的诗词和书法中国古代文化的两大瑰宝分别是诗词和书法。

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宋时期的诗词最为著名。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情感等的描写,唤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书法则是中国特有的艺术形式,通过墨水和纸张的运笔和结构,展示了书法家的个性和才华。

6. 古代的农业和农耕文化中国古代的经济基础主要是农耕,农业文化在古代中国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古代农民通过艰辛的劳动实现了粮食的丰收,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农耕文化也留下了众多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等。

7. 古代的礼仪与风俗中国古代注重礼仪,在人际交往、家庭生活和社会关系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推荐5篇)

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推荐5篇)

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推荐5篇〕篇1:中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复习不少成语与古代文化常识有关,这些成语,就是我们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

1.纪时。

如:寅吃卯粮半夜三更钟鸣漏尽丁是丁,卯是卯2.科举。

如:金榜题名独占鳌头一举成名名落孙山3.建筑。

如:登堂入室大相径庭门当户对户枢不蠹蓬荜生辉偷梁换柱雕梁画栋4.服饰。

如:峨冠博带袍笏登场被褐怀玉纨绔子弟集腋成裘5.器物。

如:钟鸣鼎食觥筹交织举案齐眉席不暇暖循规蹈矩奉为圭臬权衡利弊6.度量衡。

如:咫尺天涯枉尺直寻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壁立千仞以升量石才高八斗千钧一发半斤八两锱铢必较7.军事。

如:烽火连天大动干戈剑拔弩张折戟沉沙围魏救赵三十六策,走为上策8.艺术。

如:五音不全黄钟大吕引商刻羽滥竽充数室如悬磬胶柱鼓瑟铜琶铁板急管繁弦哀丝豪竹龙飞凤舞力透纸背入木三分铁画银钩胸有成竹画龙点睛梨园子弟插科打诨一板三眼9.宗教。

如:三教九流三生有幸四大皆空六神无主天花乱坠昙花一现聚沙成塔醍醐灌顶篇2:古代文化常识四宗教和礼俗中考复习指导古代文化常识〔四〕宗教和礼俗中考复习指导古代文化常识〔四〕宗法和礼俗【宗法和礼俗】(一)宗法【宗法】旧时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那么。

它包括封建社会规定的嫡庶、系统的法那么和家族中祭祀、婚嫁、家塾、庆吊、送终等事情的家法。

这种制度是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稳固贵族世袭统治效劳的,因此得以在封建社会中长期保存。

【嫡子】封建社会中正妻所生的长儿子。

【庶子】封建宗法社会中指妾〔小妻〕所生的儿子。

【考妣】旧时父死后称“考”,母死后称“妣”。

【丧服】旧时居丧时穿戴的服饰。

【太庙】天子的祖庙。

【七出】封建社会遗弃妻子的七种借口:无子、淫佚、不事舅姑〔即公婆〕、口舌、盗窃、妒忌、恶疾。

有其中之一就可以遗弃。

又叫“七去”“七弃”,是为维护夫权而制定的迫害妇女的礼教。

【三从四德】“三从”与“四德”的合称。

“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2024年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梳理(2篇)

2024年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梳理(2篇)

2024年初一语文知识点总结梳理一、古代文学1. 诗歌-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五言律诗- 骈文- 水调歌头- 词牌名篇2. 散文- 骈文- 汉赋- 六朝散文- 唐宋散文- 隋唐小品文- 辞章文3. 曲艺- 京剧- 评剧- 黄梅戏- 评弹- 苏州评弹- 话剧二、文言文1. 文言文的特点- 使用古代的语言文字- 讲究平仄轻重- 常用典故和修辞手法- 表达含蓄、委婉的意思- 注意礼仪和规范用语2.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反问- 设问- 排比- 对偶- 倒装- 连言三、现代文学1. 散文- 新闻散文- 小品文- 杂文- 美术评论- 旅行游记- 灵异小说2. 诗歌- 现代诗- 抒情诗- 象征诗- 叙事诗3. 小说- 长篇小说-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科幻小说- 推理小说- 历史小说- 仙侠小说4. 戏剧- 现代戏剧- 话剧- 西洋古典戏剧- 舞台剧四、现代汉语1. 词语的意义- 词语的概念与本义- 词语的引申义- 词语的特殊含义2. 词语的用法- 词语的词性与分类- 词语的构词法- 词语的搭配及惯用法3. 词语的造句- 词语的基本句型- 词语的扩展句型- 词语的复合句型五、修辞手法1. 形象修辞- 比喻- 拟人- 拟物- 比拟- 比拟衬托2. 修辞方法- 重复- 排比- 反复- 迂回- 夸张- 对偶六、阅读理解1. 文章主旨- 判断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总结文章的观点和立意2. 文章细节- 理解文章中的事实、数据和细节描述- 掌握文章中的例证和论证方法- 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3. 文章结构- 分析文章的段落结构- 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 掌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4. 文章风格- 鉴赏作者的笔触和文风- 理解文章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 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受众七、写作技巧1. 议论文- 提出观点- 介绍论据- 展开论证- 结束陈述2. 记叙文- 确定主题- 安排情节结构- 塑造人物形象- 运用描写手法3. 说明文- 确定叙述对象- 分析其特点和分类- 揭示事物的原理和运作方式- 使用图表和例证进行说明4. 应用文- 书信写作- 广告宣传- 网络应用- 新闻报道以上是初一语文的知识点总结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一、科举教育1、科举制度概说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

它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时1300余年,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从官制史角度看,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和巨大进步。

它所坚持的是“自由报名,统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公开张榜”的原则,打破了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对政治的垄断,对我国古代社会的选官制度是一个直接有力的改革。

它给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通过科举入仕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科举考试的内容到明代以八股文为主,即“八股取士”。

它逐步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特别是到晚清时已成为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枷锁,暴露出种种弊端。

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也就是历史的大势所趋。

从此,1300年的科举制度终于宣告结束。

但客观而论,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发展中,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2、科举前选拔官员【荐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荐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察举。

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3.科举制名称【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点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点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知识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影响深远。

本文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知识点。

一、华夏文明华夏文明是指在黄河流域孕育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

华夏文明的典型代表是中华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等。

二、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始于公元前21世纪,结束于公元前16世纪。

传说中,“禹建立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就发生在夏朝时期。

夏朝以青铜文化和陶器文化闻名。

三、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始于公元前16世纪,结束于公元前11世纪。

商朝的代表性文化是甲骨文、青铜器文化和商代艺术。

四、周朝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王朝,始于公元前11世纪,结束于公元前256年。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其中西周时期出现了周公旦、召公等著名历史人物,东周时期则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周朝的代表性文化是铁器文化和周礼。

五、春秋战国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战国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春秋战国之间的大量战争和变革打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催生了各种思想学派和主要文化成就。

代表性文化包括诸子百家、墨家、道家、儒家、音乐、书法等等。

六、秦朝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始于公元前221年,结束于公元前206年。

秦始皇对规范文字、度量衡、经济特区、修筑长城、沟通水利、一统思想等领域进行了重大改革。

代表性文化包括兵器制造、绘画雕刻、文字异体字等。

七、汉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统一王朝,始于公元前206年,结束于公元220年。

汉朝的代表性文化包括汉字、汉服、汉舞、汉剧、汉诗、汉乐器等。

汉朝时期有许多著名人物,如汉武帝、张骞、王充,又是中国史上唯一一个同时存在两个皇帝的时期。

八、唐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时期之一,始于公元618年,结束于公元907年。

唐朝的代表性文化包括唐诗、唐舞、唐画、唐乐、唐风等。

唐朝时期是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有许多著名诗人如李白、杜甫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2篇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清单(1)
1.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

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

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2.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3.阉竖:对宦官的蔑称。

4.豪右:豪族大户。

秦汉时,豪族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豪右”。

5.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

6.践祚:也写作“践阼”,意为皇帝即位、登基。

7.丁忧:“丁忧”又称“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

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有内、外之分,遭母丧称为“丁内艰”,遭父丧称为“丁外艰”。

8.视事:官员到职工作。

9.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10.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

(《后汉书》)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清单(2)
1.东宫:太子居住的地方,也代指太子。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

建储指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另:汉长乐宫又称东宫,太后所居也借指太后
【例】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陈情表》西晋?李密)
2.垂髫: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髫,儿童垂下的头发。

【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3.总角:八岁(女)、九岁(男)至十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例】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诗经?卫风》)
4.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
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

一、
二、三甲统称进士。

5.庐冢: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

【例】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宋?王安石)
6.薨(hōng):指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7.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荆轲刺秦王》)
8.辎重:行军时由运输部队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9.跽:长跪。

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腰伸直,就是跽。

【例】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10.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敬重。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清单(3)
1. 四书、五经、六艺: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其实本来应该有六经,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但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四书、五经、六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取中者称“贡士”又称为“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

录取名额不定,各省被录取的名额由应试人数、省的大小、人口多寡酌定。

3. 谶(chèn):基本意思是秦汉间巫师、方士编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指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4. 甫冠、弱冠、加冠:甫冠与弱冠都是形容男子达到二十周岁,就会戴上成人的帽子,来表示自己已经成年了。

加冠,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

【例】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
5. 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例】徽州知府孙遇秩满当迁。

(《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6. 解褐:褐,粗布或粗布衣服。

解褐,脱去平民百姓的衣服,比喻入仕为官。

【例】举进士,解褐秘书省校书郎。

(《宋史?边理传》)
7. 少保:官职。

明清少保皆为从一品。

太师教文,太傅教武,太保保护其安全。

少师、少傅、少保均是他们的副职。

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8.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

始于西周,最初由周公旦担任太傅,为朝廷的辅佐大臣与帝王老师(辅弼官,帝王年幼或缺位时他们可以代为管理国家),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三公之一。

在战国时期的齐国和楚国也设有太傅;秦朝时期被废止;西汉曾两度短暂复置该职位;东汉则长期设立。

以后各朝代都有设置,但多为虚衔。

9. 食邑:受封者所享有的封地,因古代中国之卿、大夫世代以采邑为食禄,收其租税而生活,故称为食邑,又称采邑、采地、封地。

基本解释:靠封邑租税生活;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唐宋时亦作为一种赐予宗室和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

10.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