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叶绿素a测定方法

合集下载

水质叶绿素a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编制说明

水质叶绿素a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编制说明

⽔质叶绿素a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编制说明附件3《⽔质叶绿素a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质叶绿素a的测定分光光度法》标准编制组⼆○⼀五年⼋⽉项⽬名称:⽔质叶绿素a的测定分光光度法项⽬统⼀编号:939承担单位: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编制组主要成员:王秋丽、赵丽娟、王琳、丁振军、刘畅、徐天赐、姜永伟、秦⾬、郭杨、朱⼴钦、叶明、贺业菊标准所技术管理负责⼈:周⽻化、雷晶、张虞标准处项⽬负责⼈:张朔⽬录1项⽬背景 (1)1.1任务来源 (1)1.2⼯作过程 (1)2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3)2.1叶绿素A的环境危害 (3)2.2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作的需要 (4)3国内外相关分析⽅法研究 (5)3.1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分析⽅法研究 (5)3.2国内相关分析⽅法研究 (8)4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10)4.1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 (10)4.2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10)5⽅法研究报告 (12)5.1⽅法研究的⽬标 (12)5.2⽅法原理 (13)5.3试剂和材料 (13)5.4仪器和设备 (16)5.5样品的采集和保存 (17)5.6分析步骤 (21)5.7结果计算 (31)5.8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34)5.9注意事项 (34)6⽅法验证 (35)6.1⽅法验证⽅案 (35)6.2⽅法验证过程 (36)7与开题报告的差异说明 (38)8本标准实施的建议 (39)9参考⽂献 (39)《⽔质叶绿素a的测定分光光度法》编制说明1项⽬背景1.1任务来源(1)2006年6⽉,根据《关于下达2006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订项⽬计划的通知》(环办函[2006]371号),原国家环保总局办公厅下达了制订《⽔质叶绿素a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国家环保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统⼀编号为:939。

(2)《⽔质叶绿素a的测定分光光度法》项⽬承担单位为: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

1.2 ⼯作过程1.2.1 前期调研⼯作(1)成⽴标准编制组2006年7⽉,辽宁省环境监测中⼼承接了《⽔质叶绿素a的测定分光光度法》制修订任务以后,成⽴了标准编制组。

浅析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

浅析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

浅析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地表水叶绿素a是指水体中存在的一类儿茶酚类色素,其含量是反映水体生物量的重要指标。

地表水叶绿素a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测定,本文将从测定原理、测定方法、测定前样品的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地表水叶绿素a可以通过光谱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

其原理是利用叶绿素a具有吸收红外光的特性,通过分析吸收的比例可以确定叶绿素a的含量。

在测定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样品过滤,以去除悬浮颗粒和有机物。

然后,通过光谱分析,可以得到在不同波长下吸光度的数据,进而得到叶绿素a的含量。

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常用的测定地表水叶绿素a的方法之一。

在该方法中,需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

首先,将样品处理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

然后,通过检测出样品中叶绿素a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来计算其含量。

2. 电泳法电泳法通过电泳分离的原理,分离出未知样品中叶绿素a,然后通过计算分离的系统电泳图谱中的峰面积,来计算样品中的叶绿素a含量。

3. 荧光法荧光法可以使用激光光源来激发样品中叶绿素a分子,从而使其发射荧光,然后通过检测荧光强度来计算叶绿素a的含量。

在进行地表水叶绿素a测定前,需要先处理样品。

这是因为样品中可能存在许多干扰物,如悬浮颗粒和有机物,这些干扰物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1. 过滤法通过过滤样品,去除其中的悬浮颗粒和其他杂质。

在过滤时应选用适当的大小和类型的过滤器,使得过滤后的样品中的颗粒和其他杂质都能够被完全除去。

2. 沉淀法通过使用化学沉淀方法,如硫酸铝沉淀法等,将有机物或其他干扰物从样品中沉淀出来,然后去除沉淀物,以得到更纯净的样品。

叶绿素a测定实验报告

叶绿素a测定实验报告

叶绿素a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及意义水体富营养化可以通过跟踪监测水中叶绿素的含量来实现,其中叶绿素a是所有叶绿素中含量最高的,因此叶绿素a的测定能示踪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二)水样的采集与保存1.确定具体采样点的位置2.在采样点将采样瓶及瓶盖用待测水体的水冲洗3-5遍3.将采样瓶下放到距水面0.5-1m处采集水样2.5L4.在采样瓶中加保存试剂,每升水样中加1%碳酸镁悬浊液1mL5.将采样瓶拧上并编号6.用GPS同步定位采样点的位置(三)仪器及试剂仪器:1.分光光度计2.比色池:10mm3.过滤装置:过滤器、微孔滤膜(孔径0.45μm,直径60mm)4.研钵5.常用实验设备试剂:1.碳酸镁悬浮液:1%。

称取1.0g细粉末碳酸镁悬浮于100mL蒸馏水中。

每次使用时要充分摇匀2.乙醇溶液(四)实验原理将一定量的试样用微孔滤膜过滤,叶绿素会留在滤膜上,可用乙醇溶液提取。

将提取液离心分离后,测定750、663、645、630mm的吸光度,计算叶绿素的浓度。

(五)实验步骤1.浓缩:在一定量的试样中添加0.2mL碳酸镁悬浮液,充分搅匀后,用直径60mm 的微孔滤膜吸滤.过滤器内无水分后,还要继续抽吸几分钟.如果要延时提取,可把载有浓缩样品的滤膜放在干燥器里冷冻避光贮存。

2. 提取:将载有浓缩样品的滤膜放入研钵中,加入7mL乙醇溶液至滤纸浸湿的程度,把滤膜研碎,再少量地加乙醇溶液,把滤膜完全研碎,然后用乙醇溶液将已磨碎的滤膜和乙醇溶液洗入带刻度的带塞离心管中,使离心管内提取液的总体积不超过10mL,盖上管塞,置于的暗处浸泡24h。

3.离心:将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以4000r/min速度离心分离20min。

将上清液移入标定过的10mL具塞刻度管中,加少量乙醇于原提取液的离心管中,再次悬浮沉淀物并离心,合并上清液。

此操作重复2-3次,直至沉淀不含色素为止,最后将上清液定容至10mL。

4.测定:取上清液于10mm的比色池中,以乙醇溶液为对照溶液,读取波长750,663,645和630mm的吸光度。

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测定——叶绿素法一、实验目的1.学习测定水体初级生产力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学习估算水体初级生产力方法,为评价水体生产性能做准备。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a是植物光和作用的重要光合色素,在一定的光照强度下,叶绿素a的含量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叶绿素a的含量是水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中的重要指标。

同时,叶绿素a的含量的测定,也可以用于水体富营养化水平的评价,是水质监测的重要项目。

浮游植物叶绿素的测定方法常用分光光度法,初级生产力Ps=CaQ(Q=3.7)三、实验器具及试剂采水器、抽滤器、研钵、滤纸、玻璃棒、矿泉水瓶、分光光度计、离心机、漏斗、丙酮等三、实验步骤取适量水样,加少量碳酸镁粉,经滤膜减压过滤,截留水样的浮游植物细胞;将滤膜放入冰箱低温干燥后,以90%丙酮研磨提取样品滤膜,将滤液离心分离,提取上清液定容10mL 比色管,于1cm比色皿中,以90%丙酮为参比,在TU- 1901 型分光光度计于750nm、663nm、645nm、630nm 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值后,按下式计算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a (mg/m3) = [11.64(A663- A750)- 2.16(A645- A750)+0.10(A630- A750)]×V1/(V×C)五、实验结果叶绿素a含量的计算叶绿素a (mg/m3) = [11.64(A663- A750)- 2.16(A645- A750)+0.10(A630- A750)]×V1/(V ×C)C——比色皿光程(1cm);A——吸光度;V1——提取液定容后体积(mL);V——水样体积(L)所以叶绿素a的含量Ca=11.64(0.036- 0.014)- 2.16(0.019- 0.014)+0.10(0.020- 0.014)]×2.8/(0.5×10)=1.374(mg/m3)2.初级生产力的估算Ps=1000CaQCa——为表层叶绿素a含量(mg/m3)Q——通话系数(3.7)所以Ps=1000CaQ=1.374×3.7=5.0801六、分析和讨论结果分析有以上数据显示,华师湖泊表层水的叶绿素含量为1.374(mg/m3),初级生产(mgC/mgChla.h)。

浅析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

浅析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

浅析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地表水是指地球表面流动或静止的水体,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之一。

地表水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其中叶绿素a是一种能够反映水体叶绿素含量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进行浅析,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地表水叶绿素a的概述叶绿素a是光合作用中最主要的光合色素,也是植物和浮游植物的绿色素。

它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标志物,是测定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叶绿素a的含量可以反映水体的营养盐含量、浊度和有机物质等。

一般情况下,水体中含有叶绿素a的浓度越高,其水质也就越差。

测定地表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对于评价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1. 比色法比色法是测定叶绿素a含量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根据样品的吸光度值来计算出叶绿素a的浓度。

具体测定步骤为:首先将样品经过预处理后,用特定的波长的光源辐射,测出样品的吸光度值,然后根据已知的标准曲线来计算叶绿素a的浓度。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精密准确的测定方法,通过色谱柱的分离和检测系统的测定,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出叶绿素a的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测定结果准确可靠,可以应用于对于叶绿素a的精确测定。

3. 荧光法荧光法是一种快速灵敏的测定方法,通过叶绿素a在光照下的荧光特性来快速准确地测定其含量。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迅速,适用于对叶绿素a含量的快速筛查。

三、地表水叶绿素a的影响因素1. 光照条件光照条件是影响叶绿素a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充足的光照可以促进叶绿素a的生物合成,有利于提高其含量。

2. 营养盐含量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是影响叶绿素a含量的关键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营养盐含量都会影响叶绿素a的生物合成。

3. 温度水体中的温度也会对叶绿素a的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利于叶绿素a的稳定合成和积累。

4. pH值水体的酸碱度也会对叶绿素a的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pH值都会影响叶绿素a的生物合成和稳定性。

水质 叶绿素a 的测定 荧光分光光度法

水质 叶绿素a 的测定 荧光分光光度法

标题:水质中叶绿素a的测定——荧光分光光度法一、概述水是生命之源,保持水质清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叶绿素a是植物和浮游生物体内的主要叶绿素成分,它对于水体中的生物和化学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对水体中叶绿素a的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叶绿素测定方法中,荧光分光光度法以其快速、灵敏、准确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二、荧光分光光度法原理及优势1. 荧光分光光度法原理荧光分光光度法是通过叶绿素a在特定激发光波长下产生荧光信号,并测定荧光光谱的强度来间接测定叶绿素a的浓度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叶绿素a在特定波长范围内吸收光线后发生激发态转变为基态过程中发射荧光。

通过检测叶绿素a的荧光强度,可以推断水体中叶绿素a的浓度。

2. 荧光分光光度法优势a. 灵敏度高:荧光分光光度法对叶绿素a含量的检测具有高灵敏度,能够在较低浓度范围内进行准确测定。

b. 非破坏性:该方法无需对样品进行破坏性处理,不影响样品原有特性,适用于连续监测和长期调查。

c. 快速准确: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三、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a的步骤1. 样品采集样品来源于自然水体或实验室模拟水体。

应在样品收集后尽快进行实验分析,或进行样品的冷冻保存。

2. 仪器调试根据仪器操作手册调试荧光分光光度仪,确定最佳激发波长和检测波长。

3. 样品处理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如滤过滤膜去除颗粒物,或使用溶解剂提取叶绿素a。

4. 校准仪器利用标准叶绿素a溶液校准荧光分光光度仪,确定荧光强度和叶绿素a浓度的线性关系。

5. 测定样品放置校准后的仪器测定样品荧光强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a 的浓度。

四、荧光分光光度法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在水质监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监测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叶绿素a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之一,荧光分光光度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从而评估水体富营养化程度。

2. 生态环境评估:荧光分光光度法可对水体中微生物的活性和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对水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监测》教学课件—02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生物监测》教学课件—02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营养类型 贫营养型和低产湖 中营养型 富营养型 高度富营养型
最高日产量 g O2/m2 0.5~1
1~2.5 2.5~7.5 >7.5
1、溶解氧的固定
2、析出碘:加入2.0ml浓硫酸,完全溶解后,放在 暗处静置5分钟
3、滴定:用吸管吸取100ml上述溶液,注入 250ml锥形瓶中,用0.025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 溶液滴定至溶液微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 续滴定至蓝色恰好褪去。
任务二 黑白瓶测氧法
二、测定方法和步骤
1. 采水与挂瓶 2. 溶解氧的固定与分析 曝光结束,立即取出黑瓶和白瓶,加入MnSO4和碱性碘化 钾进行固定,充分摇匀后,测定溶氧量。
任务二 黑白瓶测氧法
三、计算方法
各挂瓶水层日生产量(mgO2/L)的计算 总生产量=白瓶溶解氧一黑瓶溶解氧 净生产量=白瓶溶解氧一原始瓶溶解氧 呼吸量=原始瓶溶解氧一黑瓶溶解氧
生物监测
项目二 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任务一 叶绿素a监测法
测定意义 测定原理 测定方法和步骤 计算方法 环境标准
项目二 水体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水体初级生产力:指水生植物(主要 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强度。
任务一 叶绿素a的测定
一、测定意义
1.是水中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指标 2.直接反映水体富营养化的程度
总P(mg/L)
BOD(mg/L )
水色
< 0.001 <1
蓝绿色
0.1~0.3 0.001~
0.01 1~10
绿色
富营养 > 0.3 > 0.01 > 10 黄绿色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富营养湖的几项指 标量为:平均总磷浓度大于0.035mg/l;平均叶绿素浓度 大于0.008mg/l;平均透明度小于3m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海洋生物学实验浮游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与单位水体叶绿素a(Chla)含量的测定,了解浮游植物数量和生物量的表示方法,并对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加以比较。

2、学会使用采水瓶、水样固定、浓缩及浮游植物计数框的方法,掌握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

二、原理:见《海洋生态学》P192-194生物量是指某一特定时间、某一特定范围内存在的有机体的量。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而初级生产水平与叶绿素a 含量存在密切关系,因而往往用叶绿素a含量来表示浮游植物的生物量。

海洋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结构以及能流、物质流特征与初级生产者的粒径大小有密切关系。

不同类型海区初级生产者的粒径组成存在很大差异,了解某一特定海区初级生产者的粒径组成,有助于深入研究海区的新生产力水平、营养平衡状态等结构、功能特征。

三、仪器与设备:1、分光光度计3、采水瓶4、抽滤器5、微孔滤膜6、冰箱7、离心机四、药品与试剂:丙硐、甲醛、MgCO3等。

五、实验步骤:1、采样:选择完站位后,以500mL、或1000mL采水瓶采取一定水层(也可几个水层比较)的水样。

2、水样处理:将所取水样分别以0.45μm微孔滤膜(叶绿素a 总量)、2μm核孔滤膜(>2μm孔径叶绿素a含量)以及先经20μm孔径筛绢过滤后再以2μm核孔滤膜(2-20μm孔径叶绿素a含量)过滤,以90%丙酮溶解滤膜后冰冻过夜。

3、数据测定:滤膜冰冻24小时后取出离心,取上清液于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素a含量(方法见附页),将所得不同孔径叶绿素a 含量及占叶绿素a总量比例等数据填入测定数据表中。

附:叶绿素a含量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A.检测限:0.02mg/m3。

B.方法概述:已知体积的海水以玻璃纤维过滤器过滤,用90%丙酮将色素从滤器上萃取出来,其浓度以分光光度法测定。

C.仪器和设备:1、分光光度计2、抽滤器3、电动吸引器4、采水瓶5、微孔滤膜6、离心沉淀器7、冰箱8、离心管D.取样方法和贮存:将0.5-10升海水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

叶绿素a测定

叶绿素a测定

实验三富营养化湖中藻量的测定(叶绿素a法)一、实验目的富营养化湖由于水体受到污染,尤以氮磷为甚,致使其中的藻类旺盛生长。

此类水体中代表藻类的叶绿素a浓度常大于10微克/升。

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水体中藻类叶绿素a浓度,以考查其富营养化情况。

二、器材与用品1、分光光度计(波长选择大于750nm,精度为0.5-2nm)。

2、比色杯(1cm;4cm)。

3、台式离心机(3500r/min)4、离心管(15ml具刻度和塞子);冰箱5、匀浆器或小研钵。

6、蔡氏滤器;滤膜(0.45微克,直径47mm)。

7、真空泵(最大压力不超过300kpa)。

8、MgCO3悬液:lg MgCO3细粉悬于100ml蒸馏水中。

9、90%的丙酮溶液:90份丙酮+10份蒸馏水。

10、水样:两种不同污染程度的湖水水样各2L.三、方法和步骤1、按浮游植物采样方法,湖泊、水库采样500ml,池塘300ml。

采样点及采水时间同“浮游植物”。

2、清洗玻璃仪器:整个实验中所使用的玻璃仪器应全部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尤其应避免酸性条件下而引起的叶绿素a分解。

3、过滤水样;在蔡氏滤器上装好滤膜,每种测定水样取50-500ml减压过滤。

待水样剩余若干毫升之前加入0.2ml MgCO3悬液、摇匀直至抽干水样。

加入MgCO3可增进藻细胞滞留在滤膜上,同时还可防止提取过程中叶绿素a被分解。

如过滤后的载藻滤膜不能马上进行提取处理,应将其置于干燥器内,放冷(4℃)暗处保存,放置时间最多不能超过48小时。

4、提取;将滤膜放于匀浆器或小研钵内,加2-3ml90%的丙酮溶液,匀浆,以破碎藻细胞。

然后用移液管将匀浆液移入刻度离心管中,用5ml90%丙酮冲洗2次,最后向离心管中补加90%丙酮,使管内总体积为10ml。

塞紧塞子并在管子外部罩上遮光物,充分振荡,放冰箱避光提取18-24小时。

5、离心:提取完毕后,置离心管于台式离心机上3500r/min,离心10min,取出离心管,用移液管将上清液移入刻度离心管中,塞上塞子,3500r/min在离心10min。

水体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

水体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

水体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实验简介叶绿素a是估算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

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较多,目前大多采用Lorenzen 提出的单色法,此法只测定叶绿素a,并对脱镁叶绿素a的干扰进行了校正。

通过实验,学习用热乙醇法对不同水体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方法。

必做实验,6学时。

一、实验目的通过对不同水体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了解水生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生物量的估算方法,进一步认识浮游植物在水体生态系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二、实验原理浮游植物的主要光合色素是叶绿素(Chlorophyll),常见的有叶绿素a、b 和c。

叶绿素a存在于所有的浮游植物中,大约占有机物干重的1~2%,是估算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

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较多,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分光光度计法和荧光光度计法三种。

高效液相色谱法能精确测定各种光合色素的含量,但仪器昂贵,分析操作步骤繁琐。

荧光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但需要荧光光度计等设备。

分光光度法又分为三色法和单色法两种。

过去通常采用三色法,但由于结果计算较粗,误差大,现已较少采用。

目前大多采用Lorenzen 提出的单色法,此法只测定叶绿素a,并对脱镁叶绿素a的干扰进行了校正。

根据萃取溶剂不同Lorenzen 单色法又分为丙酮法和乙醇法,我国多年来一直使用丙酮法。

近年来国际上从萃取效果、安全和保健等考虑,已逐渐改用乙醇法。

三、实验用品721型分光光度计(或同类产品)、抽滤器(47mm不锈钢或有机玻璃抽滤器)、真空泵、医用离心机、可调节控温水浴锅、温度计、冰箱、醋酸纤维滤膜(直径47mm孔径0.45微米)、90%乙醇,1mol/L盐酸、10 ml离心管,250ml玻璃三角瓶。

四、实验操作1.按浮游植物采样方法采集水样。

在抽滤器上装好醋酸纤维滤膜(或玻璃纤维滤纸)。

取合适体积水样(一般湖泊、水库取样500ml,池塘250ml)经滤膜过滤后,将带样品的滤膜向内对折,放入10 ml离心管,保存于冰箱冷冻室,若置于低温冰箱(-20℃)中,则可较长期(三个月)保存样品。

水体叶绿素a测定方法

水体叶绿素a测定方法

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一一乙醇+分光光度法1、水样的保存水样注入水样瓶后,应放置在阴凉处,并避免阳光直射。

若水样的进一步处理需要较长时间(大于12h ),则应置于0 C ~4 C低温下保存。

水样量视水体中浮游植物多少而定,一般应采0.5~2L。

2、抽滤在抽滤装置的滤器中放入 GF/C滤膜。

抽滤时负压应不大于50kPa。

抽滤完毕后,用镊子小心地取下滤膜,将其对折(有藻类样品的一面向里),再用普通滤纸吸压,尽量去除滤纸上的水分。

如不立即提取,应将滤膜放在黑暗低温条件下保存。

在普通冰箱冷冻室中可存放几天,在-20 C低温冰箱中可保存 30天。

3、提取研磨可用玻璃研钵。

将滤膜剪碎放入研钵,加入90%乙醇溶液7~8ml,研磨3~5分钟直至变为匀浆。

将研磨后的匀浆移入具塞带刻度的离心管中。

用少量提取液冲洗研钵或匀浆器,冲洗液并入离心管中,使终容积略小于10ml。

盖上关塞,摇动后置于黑暗低温处进行提取至少6-24h。

4、离心将装有提取液的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转速3500~4000rpm ,离心10~15min 。

将上层叶绿素提取液移入定量试管中,再用少量提取液清洗、离心二次取得提取液。

最后将提取液定容到10ml。

如果大批样品需同步操作时,可减少离心步骤,直接在提取液中浸泡滤膜6-24h,取其清液即可。

5、测定用90%乙醇溶液作为参照液(参照比色皿中盛放90%乙醇溶液,并用90%乙醇调分光光度计零点)。

测定定容后的提取液在665nm和750nm处的吸光度,并计算两个吸光度的差记为A1:然后向比色皿中加入1滴1mol/L的盐酸酸化,酸化5 — 10min(可以用不同时间实验再进行调整)后再次测定酸化后的提取液在 665和750nm处的吸光度,并且把酸化后的两个吸光度的差记为 A2.则提取液中叶绿素a的浓度为:Chla=27.9 X(A1—A2) X V提取液N脱镁叶绿素浓度为:Chla=27.9 x(1.7 A 2 —A i) X V提取液N其中Chla为水样中的叶绿素a含量,单位为ug/L ; V提取液为提取液的最终定容体积,单位为mL ; V为抽滤水样的体积,为L。

叶绿素的测定

叶绿素的测定
水样采集后应放在阴冷处,避免日光直射。最好立即进行测定的预处理,如需经过一段时间(4--48小时)方可进行预处理,则应将水样保存在低温(0--4°)避光处。在每升水样中加入1%碳酸镁悬浊液1毫升,以防止酸化引起色素溶解。水样在冰冻情况下(-20°)最长可保存30天。
2.仪器设备
分光的滤膜,在冰箱内低温干燥6--8小时后放入组织研磨器中,加入少量碳酸镁粉末及2--3毫升90%丙酮,充分研磨,提取叶绿素a。用离心机(3000--4000r/min)离心10分钟。将上清液倒入5毫升或10毫升的容量瓶中。
在用2--3毫升90%丙酮,继续研磨提取,离心10分钟,并将上清液再转入容量瓶中。重复1--2次,用90%丙酮定容为5毫升或10毫升,摇匀。
叶绿素a的测定
叶绿素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光和色素。通过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可掌握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情况。在环境监测中,可将叶绿素a含量作为湖泊营养化的指标之一。
1.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可根据工作的需哟进行分层采样或混合采样。湖泊、水库采样500毫升、池塘300毫升,采样量视浮游植物分布量而定,若浮游植物数量较少,也可采样1000毫升。采样点及采样时间同浮游植物。
将上清液在分光光度计上,用1厘米光程的比色皿,分别读取750nm,663nm,645nm,630nm,波长的吸光度,并以90%的丙酮做空白吸光度测定,对样品吸光度进行校正。
4.计算方法
叶绿素a(mg/m3)
V-----水样体积(L)
D-----吸光度
V1-----提取液定容后的体积(ml)
δ------比色皿光程(cm)
乙酸纤维滤膜(孔径0.45微米)
抽滤器
组织研磨器或其他细胞破碎器
碳酸镁粉末
90%丙酮

水体叶绿素a评价标准

水体叶绿素a评价标准

水体叶绿素a评价标准1. 引言水体叶绿素a是一种用于评估水体植物生长和水质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水体叶绿素a的评价标准,包括其定义、计算方法、丰度等方面。

叶绿素a的评价标准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叶绿素a的定义和作用叶绿素a是一种生物色素,广泛存在于水生植物、藻类和一些细菌中。

它起着光合作用的关键角色,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

通过测量水体中的叶绿素a含量,可以评估水体中植物的生长状态和养分状况。

3. 叶绿素a的计算方法为了评估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通常采用光谱分析技术。

基于叶绿素a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差异,可以利用光谱数据计算叶绿素a的浓度。

其中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离线测量和在线测量两种,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

3.1 离线测量方法离线测量方法是指在实验室中从水样中提取叶绿素a并进行测量的方法。

常用的离线测量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光谱仪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精确地测量叶绿素a的含量,但需要收集水样、加工样品并进行复杂的分析过程。

3.2 在线测量方法在线测量方法是指在野外或水体中直接对水样进行测量的方法。

常用的在线测量方法包括多光谱成像、荧光测量仪等。

这些方法可以实时、连续地监测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但测量精度可能相对较低。

4. 叶绿素a丰度的评价标准根据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可以对水体质量进行评价。

下面是常用的叶绿素a丰度评价标准:4.1 优秀•叶绿素a浓度低于0.5 μg/L•水体透明度高,无明显浑浊现象•水质清澈,没有异味4.2 良好•叶绿素a浓度在0.5-3 μg/L之间•水体透明度适中,轻微浑浊•水质基本正常,略有异味4.3 一般•叶绿素a浓度在3-10 μg/L之间•水体透明度较差,明显浑浊•水质较差,有异味和腐败现象4.4 不良•叶绿素a浓度高于10 μg/L•水体透明度非常差,浑浊不清•水质极差,出现藻华和富营养化现象5. 叶绿素a评价标准的应用水体叶绿素a评价标准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叶绿素测定的原理

叶绿素测定的原理

叶绿素测定的原理叶绿素是植物中的一种绿色色素,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叶绿素的测定是研究植物生理过程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叶绿素测定的原理及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在紫外和可见光区域有较强的吸收能力,特别是在蓝光和红光区域。

叶绿素a是最主要的叶绿素成分,其吸收峰位分别在430 nm和665 nm处。

叶绿素b的吸收峰位在452 nm和642 nm处。

二、叶绿素测定的方法1. 间接法:通过测定叶绿素对光的吸收来间接确定叶绿素的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光度法和比色法。

光度法是利用叶绿素对光的吸收特性,通过光度计测定叶绿素溶液的吸光度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该方法简单、快速,但需要纯净的叶绿素提取液和标准曲线。

比色法是将叶绿素提取液与酸性碱性溶液反应生成色彩,再通过比色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

2. 直接法:通过显微镜或荧光光谱仪直接观察和测定叶绿素的荧光特性来确定叶绿素的含量。

显微镜法是将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叶绿素的颜色和形态,通过与标准颜色比较来确定叶绿素的含量。

该方法简单直观,但需要经验丰富的观察者。

荧光光谱仪法是利用叶绿素的荧光特性来测定其含量。

叶绿素在受到激发光照射后会发出荧光,荧光的强度与叶绿素的含量成正比。

荧光光谱仪可以测定叶绿素的荧光强度,从而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该方法准确性高,但设备复杂,操作较为繁琐。

三、叶绿素测定的意义1. 生态学研究:叶绿素测定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状况,从而研究植物的生长状态、适应能力和生态位。

2. 农业生产:叶绿素测定可以帮助农民和农业科学家了解农作物的养分状况和生长状态,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和施肥管理,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3. 环境监测:叶绿素测定可以用于水体和土壤的环境监测。

水体中的叶绿素含量可以反映水体中藻类和水生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水质的好坏。

土壤中的叶绿素含量可以反映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植物残渣的降解情况,从而指导土壤改良和农田管理。

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测定叶绿素a法

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测定叶绿素a法

(7)
CT为叶绿素的总浓度
(5) (6)
第10页/共18页
实验仪器及材料
• 实验材料: • 富营养化水体中的藻类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UV-1700分光光度计;天平;剪刀;打孔器;研钵;移液管;漏斗;量筒;培养皿;滤纸;丙酮;石 英砂;CaCO3;
第11页/共18页
实验步骤
1. 提取叶绿素
于天平上称取0.5g藻体,(也可用打孔器打取一定数量的 叶圆片,计算总的叶面积),剪碎后置于研体中,加入 5ml 80%丙酮,少许CaCO3和石英砂。仔细研磨成匀 浆,用滤斗过滤到10ml量筒中,注意在研钵中加入少量 80%丙酮将研钵洗净,一并转入研钵中过滤到量筒内, 并定容至10ml。将量筒内的提取液混匀,用移液管小心 抽取5ml转入25ml量筒中,再加入80%丙酮定容至 25ml(最终植物材料与提取液的比例为W:V=0.5: 50=1:100,叶色深的植物材料比例要稀释到1: 200)。
在海岸或海湾中,引起“赤潮”的藻类主要是甲 Ceratium )、环沟藻属
(Gymnodinium)、膝沟藻属(Gonyaulax
第4页/共18页
水体富营养化
•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的指标
❖ 测定水域中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比
❖测定藻类生产潜在能力(AGP) ❖黑❖其它评价富营养化的方法
第5页/共18页
第1页/共18页
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形成富营养化的指标是:水体中含氮量大于0.2-0.3 mg/L ,含磷 量大于0.01~0.02mg/L ,生化需氧量(BOD5 )大于10mg/L。在pH值7~9 的淡水中细菌总数达到105个/ml,标志藻类生长的叶绿素a大于10g/L。
第2页/共18页

水体中叶绿素a测定方法探讨

水体中叶绿素a测定方法探讨

水体中叶绿素a测定方法探讨作者:刘枢来源:《农业与技术》2012年第10期摘要:水体中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我国目前尚无国家标准方法。

对国内外水体中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和比较,为广大实验室分析人员进行探索性研究,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结果准确的叶绿素a测定方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水体叶绿素a 测定方法中图分类号:TQ611.5 文献标识码:A叶绿素(Chlorophyll)是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重要光合色素,可分為a、b、c、d四类。

叶绿素a存在于所有的浮游植物中,大约占有机干重的1%~2%,是估算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浮游植物叶绿素,可掌握水体的初级生产力情况和富营养化水平[5]。

在环境监测中,可将叶绿素a含量作为湖泊富营养化的指标之一[1]。

在进行国家十二五课题辽河流域水质的监测过程中,对国内外水质叶绿素a的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

浮游植物叶绿素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荧光法和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法具有高效、灵敏的优点,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同时测定多种色素,所得结果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但这两种方法所需仪器昂贵,操作复杂,难以作为常规的监测方法,所以常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

目前我国水质叶绿素a的测定尚无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均采用分光光度法,几种方法的前处理步骤大致相同。

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叶绿素a的测定已列为标准分析方法,EPA445.0采用荧光法[7],EPA446.0采用分光光度法[8],EPA447.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9]。

ISO 10260:1992和日本JIS K0400-80-10标准方法同样采用的是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叶绿素a[10,11]。

1 国内标准现状目前我国叶绿素a的测定标准方法有《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6]和《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4]B类方法,均采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几种方法的前处理步骤大致相同。

浅析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

浅析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

浅析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叶绿素a是植物体中最为丰富的一种叶绿素,也是地表水中微藻类和其他植物生物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

测定地表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对于了解水体中植物生物的生长情况、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以及水体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进行简要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相关研究和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一、叶绿素a的特点叶绿素a是叶绿素家族中的一员,具有吸收蓝光和红光的能力,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

它能够将太阳光能转化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化学能,是植物体内的重要光合色素。

在地表水中,微藻类和其他植物生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叶绿素a,因此在水体中叶绿素a的含量可以反映水体中植物生物的生长繁衍情况。

二、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目前,常用的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主要包括光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法和光学密度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1. 光谱法光谱法是通过光谱仪测定地表水样品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从而间接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

利用叶绿素a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峰进行定量分析,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测定,通过色谱柱对叶绿素a进行分离和定量。

该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但操作较为繁琐,需要较长的分析时间和专业的操作技能。

4. 光学密度法光学密度法是通过光学密度计测定地表水样品的光学密度,进而间接测定叶绿素a的含量。

该方法简单快捷,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测定。

三、叶绿素a的测定技术和注意事项在进行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时,有一些技术和注意事项需要特别关注。

1. 样品采集和保存在进行地表水叶绿素a的测定前,需要进行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采集水样时要选择代表性的采样点,并根据需要确定采样深度。

采样后要将水样置于4℃的冰箱中保存,避免光照和高温,防止叶绿素a的降解。

2. 样品处理对于含有悬浮颗粒的地表水样品,需要进行沉淀和过滤处理,去除悬浮颗粒和杂质,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二、叶绿素a和同化系数Q的测定

实验二、叶绿素a和同化系数Q的测定
3
(5)
式中,Rb—酸化前荧光值; Ra—酸化后荧光值; R—纯叶绿素a的酸化因子(随仪器而异)。
Rb 因 R ,故(5)式成为: Ra
V 丙酮 Chl a ( mg /m ) Fd R b V 海水
3
(6)
式中, Fd—测定时荧光计所用量程的换算因 子(mg/m3),其值的确定有几种方法,具体为:
C V 丙酮 mL (4)
由于叶绿素a是浮游植物任一种群都具 有的特征,而叶绿素b或c不是任一种群都有, 因此,通常用叶绿素a(Chl-a)表示初级生 产力水平。故
式中,Cchl-a 为(1)式的计算结果,V 丙酮为丙酮的体积(mL),V水样为过滤水样 体积(L)。
四、实验内容
1、换算因子Fd的确定 用量筒平行移取二份某海区水样(记为A样) 约100-500mL(视浮游植物含量而定,移取水 样前应将水样混匀),加入1mL 1% MgCO3溶 液混匀后,用微孔滤膜( =45mm,0.45M) 真空抽滤(真空度小于0.5atm)。将滤膜转移至 10mL具塞的试管中,加入10mL90% 的丙酮溶 液,混匀,置冰箱冷冻16-24小时(本实验由于 时间关系,应置冰箱一周)后取出,用玻棒搅匀, 待温度达室温时离心10min(离心速度 = 3000 -4000r/min),取上清液于1cm比色皿中。
Cchla Fd Rb
(7)
3、同化系数的测定
把叶绿素a含量换算成调查海区的初级生产力, 必须乘以一个比例系数,称为同化系数,用Q表 示。一般在光饱和条件下,同化系数的值最大。 但应当指出,不同类型的藻类种群或同一种群在 不同的环境中,同化系数是不一样的。因此,最 好先用C14示踪法现场测定同化系数。在无C14示 踪法测定Q的条件下可根据浮游植物光合过程中 释放出氧的量换算成有机碳的固定量,以此固定 值除以叶绿素a和培养时间即为同化系数Q。

水体中叶绿素的测定

水体中叶绿素的测定

水体中叶绿素的测定
叶绿素是藻类的重要成分之一,所有的藻类都含有叶绿素a。

叶绿素a的含量与水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以及水环境质量密切相关。

因此,水中叶绿素a的含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水质。

近年来,叶绿素在水体富营养化评价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慢流动的水体,导致藻类等浮游生物快速繁殖,溶解氧减少在水体中,水质恶化和鱼类物种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

水中叶绿素测定仪由便携式主机以及便携式叶绿素传感器组成。

叶绿素传感器是利用叶绿色素在光谱中有吸收峰和发射峰这一特性,在叶绿素的光谱吸收峰发射单色光照射到水中,水中的叶绿素吸收单色光的能量,释放出另外一种波长发射峰的单色光,叶绿素发射的光强与水中叶绿素的含量成正比。

水中叶绿素测定仪可以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地表水、科研高校等行业和领域水中蓝绿藻/叶绿素的现场便携式检测。

主机具有IP67防护等级,3.5寸彩屏显示,界面菜单设计美观,操作简单方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素a的测定方法——乙醇+分光光度法
1、水样的保存
水样注入水样瓶后,应放置在阴凉处,并避免阳光直射。

若水样的进一步处理需要较长时间(大于12h),则应置于0℃~4℃低温下保存。

水样量视水体中浮游植物多少而定,一般应采0.5~2L。

2、抽滤
在抽滤装置的滤器中放入GF/C滤膜。

抽滤时负压应不大于50kPa。

抽滤完毕后,用镊子小心地取下滤膜,将其对折(有藻类样品的一面向里),再用普通滤纸吸压,尽量去除滤纸上的水分。

如不立即提取,应将滤膜放在黑暗低温条件下保存。

在普通冰箱冷冻室中可存放几天,在-20℃低温冰箱中可保存30天。

3、提取
研磨可用玻璃研钵。

将滤膜剪碎放入研钵,加入90%乙醇溶液7~8ml,研磨3~5分钟直至变为匀浆。

将研磨后的匀浆移入具塞带刻度的离心管中。

用少量提取液冲洗研钵或匀浆器,冲洗液并入离心管中,使终容积略小于10ml。

盖上关塞,摇动后置于黑暗低温处进行提取至少6-24h。

4、离心
将装有提取液的离心管放入离心机中,转速3500~4000rpm,离心10~15min。

将上层叶绿素提取液移入定量试管中,再用少量提取液清洗、离心二次取得提取液。

最后将提取液定容到10ml。

如果大批样品需同步操作时,可减少离心步骤,直接在提取液中浸泡滤膜6-24h,取其清液即可。

5、测定
用90%乙醇溶液作为参照液(参照比色皿中盛放90%乙醇溶液,并用90%乙醇调分光光度计零点)。

测定定容后的提取液在665nm和750nm处的吸光度,并计算两个吸光度的差记为A1;然后向比色皿中加入1滴1mol/L的盐酸酸化,酸化5—10min(可以用不同时间实验再进行调整)后再次测定酸化后的提取液在665和750nm处的吸光度,并且把酸化后的两个吸光度的差记为A2.则提取液中叶绿素a的浓度为:
Chla=27.9×(A1-A2)×V提取液/V
脱镁叶绿素浓度为:
Chla=27.9×(1.7 A2-A1)×V提取液/V
其中Chla为水样中的叶绿素a含量,单位为ug/L;V提取液为提取液的最终定容体积,单位为mL;V为抽滤水样的体积,单位为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