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三版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doc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一放线菌一蓝细菌'支原体一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一原生动物一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 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年前一1676 ),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 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派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 - 1861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 - 1897年),巴斯德,① 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 — 1953年),e . btlchner ,① 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 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 —至今)j . WatSOn和f , crick ,① 广泛运用分了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 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 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 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生物秀论坛整理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微生物学教程(第三版)周德庆课后答案

经过科学的归纳和理性的思考,整理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
鉴定的任务与分类恰恰相反,它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亦即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
个未知纯种微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对其知类、辨名的目的。
命名的任务是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亦即当你详细观察和描述某一具体菌种后,经
第二章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1、名词解释: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生活史,霉菌,无性孢子,有性孢子,子实体。 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有完整细胞核、结构精巧的染色体和多种细胞器的微生物。 酵母菌:非分类名词,一群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微生物,属真菌类。 生活史 :个体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后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就称为该生物的生活史或生
菌落透明度
透明或稍透明
稍透明
不透明
不透明
菌落与培养基结合程度 不结合
不结合
牢固结合
较牢固结合
菌落颜色
多样
单调,一般呈乳脂或
十分多样
十分多样
矿烛色,少数红色或黑色
菌落正反面颜色的差别 相同
相同
一般不同
一般不同
菌落边缘
一般看不到细胞
可见球状, 有时可见细丝状细胞 可见粗丝状细胞
卵圆状或假丝状细胞
气味
一般有臭味
18S rRNA 的寡聚核苷酸测序,并比较其同源性水平后,提出了一个与以往各种界级分类不同的新系统,
称为三域学说。三域指细菌域、古生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7、何谓(G+C)mol% 值?它在微生物分类鉴定中有何应用?
表示 DNA 分子中鸟嘌呤(G)和胞嘧啶(C)所占的摩尔百分比值。
应用: ①判别种与种之间亲缘关系相近程度;②是建立新分类单元时的重要指标。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病毒和亚病毒因子答案解析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病毒和亚病毒因子答案解析

微⽣物学教程周德庆第三版病毒和亚病毒因⼦答案解析1. 病毒的⼀般⼤⼩如何?与原核⽣物和真核⽣物细胞有何⼤⼩上的差别?最⼤的病毒和最⼩的病毒(不计亚病毒因⼦)是什么?答:Cl)病毒的⼀般⼤⼩:绝⼤多数的病毒都是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微⼩颗粒,它们的直径多数在100n m (20~ 200n m )上下。

(2)病毒与原核和真核⽣物细胞⼤⼩上的差别:原核细胞直径⼩千2µm,真核细胞直径通常⼤千2µm,病毒、细菌和真菌这3类微⽣物个体直径⽐约为1:10:100。

(3)最⼤病毒与最⼩病毒:最⼤的病毒是直径为250n m 的⽜疮苗病毒,最⼩病毒之⼀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其直径仅为28n m 。

2.试图⽰并简介病毒的典型构造。

答:病毒的典型构造如图3-4所⽰。

核⼼:由DNA或RNA构成病毒粒⼦{核⾐壳(基本构造){⾐壳.由许多⾐壳粒蛋⽩构成包膜(⾮基本构造):由类脂或脂蛋⽩构成,有的上⾯有剌突图3-4病毒粒⼦的模式构造3.病毒粒有哪⼏种对称体制?各种对称⼜有⼏种特殊外形?试各举⼀例。

答:(1)病毒粒的对称体制有三种:螺旋对称,⼆⼗⾯体对称及复合对称。

(2)病毒粒的各种对称体制的特殊外形及举例如表解所⽰。

⽆包膜{杆状:烟草花叶病毒(TMV)等螺旋对称{丝状:⼤肠杆菌的fl、fd、M13噬菌体等有包膜{卷曲状: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等弹状:狂⽝病毒,⽔泡性⼝膜炎病毒等⽆包膜{⼩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Xl74噬菌体等⼆⼗⾯体对称{⼤型:腺病毒等有包膜:疮疹病毒等对称体制复合对称{⽆包膜:⼤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蜊斜状)等有包膜:疽病毒(砖块状)4.试列表⽐较病毒的包含体、多⾓体、噬菌斑、空斑和枯斑的异同。

答:病毒的包含体、多⾓体、噬菌斑、空斑和枯斑的异同如表3-6所⽰:@泡沫⼤、料液略黏。

@镜检时发现菌体减少,发胖,⾰兰⽒染⾊后呈现红⾊碎⽚。

严重时,可出现拉丝或⽹状,或呈鱼刺状,⼏乎看不到完整菌体。

(2)证实⽅法:⽤发酵的纯菌做两组平板(长成菌苔的),其中⼀组加⼊合适溶度的发酵液,另⼀组加⼊同溶度的新鲜培养基或未染噬菌体的发酵液,培养⼀段时间后观察,若出现空⽩斑,则有噬菌体。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txt 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周德庆)第3版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周德庆)第3版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 就是一切肉眼瞧不见或瞧不清得微小生物得总与。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瞧清得微小生物得总称)二、填空题1,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得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转化快,适应强;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按就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细胞型微生物与_非细胞型微生物。

3,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

4,按照Carl Woese 得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真细菌、古细菌与真核微生物.三、选择题1,适合所有微生物得特殊特征就是( c ).A、它们就是多细胞得B、细胞有明显得核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可进行光合作用2,细菌学得奠基人就是(b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C、 van DyckD、van Leeuwenhoek3,Louis Pas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来(d)。

A、驳斥自然发生说 B、证明微生物致病C、认识到微生物得化学结构 D、提出细菌与原生动物分类系统4,微生物学中铭记Robert Koch就是由于(a)。

A、证实病原菌学说B、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C、发展了广泛采纳得分类系统D、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5,微生物学得奠基人就是( a )。

A、 Louis PasteurB、 Robert KochC、 vanDyck D、 van Leeuwenhoek四、简答题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得就是哪一个?为什么?答:微生物得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就是微生物最基本得性质。

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得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得排泄面与环境信息得得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

周德庆微生物第三版课后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第三版课后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 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微生物的生态课后答案与解析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第3版微生物的生态课后答案与解析

4.用微生物监测环境污染(1)用肠道菌群的数屋作为水体质量的指标。

(2)用“艾姆氏试验法”(Ames test)检测水体的污染状况和食品、饮料、药物屮是否含有“三致”毒物。

(3)利用生物发光监测环境污染。

发光细菌是一类G、长有极生鞭毛的杆菌或弧菌,兼性厌氧,在有氧条件下能发出波长为475〜5O5nm的荧光。

①在发光细菌中,单个或较稀的细胞群不发荧光,只有当细胞达到一定浓度尤其是形成菌落或菌苔时才会发光。

②细菌发光的强度受环境中氧浓度、毒物种类及苴含慣等的影响,只要用灵敏的光电测定仪器就可方便地检测试样的污染程度或毒物的毒性强弱。

8.2课后习题详解1.为什么说十•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如何从屮筛选所需要的菌种?答:(1)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的原因:①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C源、N源、能源;②为微生物提供了有机物、无机盐、微童元素;③满足了微生物对水分的要求;④土壤pH值范围5.5〜8.5之间;⑤温度;季节与昼夜温差不大:⑥土壤颗粒空隙间充满着空气和水分;⑦适宜的渗透压。

(2)从土壤中筛选所需菌种的一般步骤:采集菌样T富集培养―纯种分离T性能测定。

①采集菌样:从适合的环境采集菌样,然后再按一定的方法分离、纯化。

②富集培养:设仅适合待分离微生物旺盛生长的特定环境条件,使其群落中的数呈大大增加,从而分离出所需微生物。

③纯种分离:接种前婆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在整个微牛物的分离和培养中,-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纯化微生物培养的接种方法包括稀释涂布平板法、划线平板法等。

④性能测定。

2.试讨论空气、灰尘、微生物和微生物学间的相互关系。

答:空气、灰尘、微生物和微生物学间的相互关系如下:(1)空々中并不含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充足的水分和其他条件,且口光中还有有害的紫外线的照射,因此不是微生物良好的生存场所。

然而,空气中还是含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

这是由于土壤、人和动植物体等物体上不断以微粒、尘埃等形式飘逸到空气中而造成的。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周德庆编《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5.微生物对生命科学基础理_______论的研究有和重大贡献?为什么能发挥这种作用?答:微生物由于其“五大共性”加上培养条件简便,因此是生命科学工作者在研究基础理论问题时最乐于选用的研究对象。

微生物课后题答案

微生物课后题答案

微生物课后题答案【篇一: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 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微生物(周德庆)第3版习题及答案

微生物(周德庆)第3版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和。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二、填空题1,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转化快,适应强;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按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细胞型微生物和_非细胞型微生物。

3,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4,按照Carl Woese 的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真细菌、古细菌和真核微生物。

三、选择题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c )。

2,细菌学的奠基人是(b )。

A. Louis PasteurB. Robert KochC. van DyckD. van Leeuwenhoek3,Louis Pas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来(d )。

A. 驳斥自然发生说B. 证明微生物致病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4,微生物学中铭记Robert Koch是由于(a)。

A. 证实病原菌学说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D. 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5,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a )。

A. Louis PasteurB. RobertKochC. van DyckD. van Leeuwenhoek四、简答题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答: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其中体积小,面积大是微生物最基本的性质。

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的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余四个共性。

第三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习题一、名词解释1、基内菌丝生长在固体培养基内,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故亦称营养菌丝2、细菌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即可由一个或几个细胞分裂繁殖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细菌菌落4、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复制,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质粒,它分散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染色体上。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微生物学周德庆版重点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绪论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列文虎克(显微镜,微生物的先驱)巴斯德(微生物学)科赫(细菌学)3.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那几大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4.为什么说微生物的“体积小、面积大”是决定其他四个共性的关键?答:“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是一类细胞极短(直径约0.5微米,长度约0.5-5微米),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细菌与G-细菌在肽聚糖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答:主要区别为;①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 L-lys,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P)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3.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为: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在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txt51自信是永不枯竭的源泉,自信是奔腾不息的波涛,自信是急流奋进的渠道,自信是真正的成功之母。

周德庆《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生物秀论坛整理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微生物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微生物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

微生物教程第三版课后答案【篇一:周德庆微生物学教程课后答案】txt>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答: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①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真核类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人类迟至19 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答:①显微镜的发明,②灭菌技术的运用,③纯种分离技术,④培养技术。

3.简述微生物生物学发展史上的5 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答:史前期(约8000 年前—1676),各国劳动人民,①未见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凭实践经验利用微生物是有益活进行酿酒、发面、制酱、娘醋、沤肥、轮作、治病等)初创期(1676—1861 年),列文虎克,①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到细菌等微生物的个体;②出于个人爱好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奠基期(1861—1897年),巴斯德,①微生物学开始建立;②创立了一整套独特的微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③开始运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思想方法开展研究;④建立了许多应用性分支学科;⑤进入寻找人类动物病原菌的黄金时期;发展期(1897—1953年),e.buchner,①对无细胞酵母菌“酒化酶”进行生化研究;②发现微生物的代谢统一性;③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④开展广泛寻找微生物的有益代谢产物;⑤青霉素的发现推动了微生物工业化培养技术的猛进;成熟期(1953—至今)j.watson 和f.crick,①广泛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好现代研究方法,深刻揭示微生物的各种生命活动规律;②以基因工程为主导,把传统的工业发酵提高到发酵工程新水平;③大量理论性、交叉性、应用性和实验性分支学科飞速发展;④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独特实验技术推动了生命科学个领域飞速发展;⑤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促进了生物信息学时代的到来。

4.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三版 课后习题详解

微生物学教程 周德庆 第三版 课后习题详解

绪论微生物与人类课后习题详解1.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哪几大类群?答:(1)微生物定义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一般<0.1m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微生物包括的类群①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旧称“蓝绿藻”或“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②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③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和朊病毒)。

④蘑菇和银耳等食、药用菌是例外,尽管可用厘米表示大小,但其本质是真菌,一般称为大型真菌。

而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和亚病毒等则需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

2.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各举例说明之。

答: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中遇到的障碍以及被克服的相关例子如下:(1)个体微小。

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2)外貌不显。

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

(3)杂居混生。

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4)因果难联。

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3.为什么说“因果难联”的解决是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取得重大创新的不竭动力?试举一列加以说明。

答:(1)“因果难联”的解决是微生物学发展过程取得创新的不竭动力原因如下:微生物学的发展,一直伴随着从诸多表面现象中判断其原始动因是否由微生物所引起的研究,这是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正因为“因果难联”的存在,令无数学者煞费苦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病毒的一般大小如何?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有何大小上的差别?最大的病毒和最小的病毒(不计亚病毒因子)是什么?
答:Cl)病毒的一般大小:绝大多数的病毒都是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微小颗粒,它们的直径多数在100n m (20~ 200n m )上下。

(2)病毒与原核和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上的差别:原核细胞直径小千2µm,真核细胞直径通常大千2µm,病毒、细菌和真菌这3类微生物个体直径比约为1:10:100。

(3)最大病毒与最小病毒:最大的病毒是直径为250n m 的牛疮苗病毒,最小病毒之一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其直径仅为28n m 。

2.试图示并简介病毒的典型构造。

答:病毒的典型构造如图3-4所示。

核心:由DNA或RNA构成
病毒粒子{核衣壳(基本构造){衣壳.由许多衣壳粒蛋白构成
包膜(非基本构造):由类脂或脂蛋白构成,有的上面有剌突图3-4病毒粒子的模式构造
3.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体制?各种对称又有几种特殊外形?试各举一例。

答:(1)病毒粒的对称体制有三种: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及复合对称。

(2)病毒粒的各种对称体制的特殊外形及举例如表解所示。

无包膜{
杆状:烟草花叶病毒(TMV)等螺旋对称{丝状:大肠杆菌的fl、fd、M13噬菌体等有包膜{卷曲状:正粘病毒(流感病毒)等
弹状:狂犬病毒,水泡性口膜炎病毒等
无包膜{小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Xl74噬菌体等
二十面体对称{
大型:腺病毒等有包膜:疮疹病毒等对称体制复合对称{无包膜:大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蜊斜状)等
有包膜:疽病毒(砖块状)
4.试列表比较病毒的包含体、多角体、噬菌斑、空斑和枯斑的异同。

答:病毒的包含体、多角体、噬菌斑、空斑和枯斑的异同如表3-6所示:
@泡沫大、料液略黏。

@镜检时发现菌体减少,发胖,革兰氏染色后呈现红色碎片。

严重时,可出现拉丝或网状,或呈鱼刺状,几乎看不到完整菌体。

(2)证实方法:用发酵的纯菌做两组平板(长成菌苔的),其中一组加入合适溶度的发酵液,另一组加入同溶度的新鲜培养基或未染噬菌体的发酵液,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若出现空白斑,则有噬菌体。

21.如何防止噬菌体对发酵工业的危害?
答:防止噬菌体对发酵工业的危害的方法如下:
(1)不使用可疑菌种,认真检查斜面、摇瓶及种子罐所使用的菌种,坚决废弃任何可疑菌种。

(2)严格保持环境卫生。

(3)决不排放或随便丢弃活菌液环境中存在活菌。

(4)注意通气质量空气过滤器要保证质量并经常进行严格灭菌,空气压缩机的取风口应设在30~40米高空。

(5)加强管道及发酵罐的灭菌。

(6)不断筛选抗性菌种,并经常轮换生产菌种。

(7)严格执行会客制度。

22.何谓病毒杀虫剂,它有何优缺点?其改进策略有哪些?
答:(1)病毒杀虫剂的定义
病毒杀虫剂是指可用于害虫生物防治的昆虫病毒,主要有核型多角体病毒、质型多角体病毒和颗粒病毒三类。

(2)病毒杀虫剂的优缺点
O优点:资源丰富、致病力强、专一性强、药效持久和不污染环境等。

@缺点:杀虫速度慢、不易大规模生产、保藏期短、在野外易失活和杀虫范围窄等。

(3)改进策略
利用遗传工程等手段对病毒杀虫剂进行改造。

23.病毒在基因工程中有何应用?试对其在动物、植物、微生物育种中的作用各举一例,并加以简单的说明。

答:病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动物、植物、微生物育种中作用的相关例子如下:
(1)噬菌体可作为原核生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E.c oli的入噬菌体基因组中,约有一半“非必要基因“可被外源基因取代而建成良好的基因工程载体。

如凯隆载体(Char o n)和柯斯质粒。

此类载体的优点:
心遗传背景清楚;
@载有外源基因时,仍可与宿主的核染色体整合并同步复制;
@宿主范围狭窄,使用安全;
@可组成柯斯质粒;
@感染率极高(近100%)。

(2)动物DNA病毒作为动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可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动物病毒很多,主要为SV40,其次为人的腺病毒、牛乳头瘤病毒、瘦苗病毒以及RNA 病毒等。

(3)植物病毒作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是一种由昆虫传播的侵染十字花科植物的病毒,但还无法获得遗传性稳定的转基因植株。

(4)昆虫DNA病毒作为真核生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杆状病毒(Bae ul o vir u)作为外源基因载体的优点:
O具有在宿主细胞核内复制的cccDNA;
@不侵染脊椎动物,对人畜十分安全;
@核型多角体蛋白基因是病毒的非必要基因区,它带有强启动子,可使此基因表达产物达到宿主细胞总蛋白量的20%或虫体干重的10%
@可作为重组病毒的选择性标记;
@对外源基因有很大容量(可插入100kb的DNA片段);
⑥任何外源基因产物都不影响病毒的繁殖与传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