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财政学

合集下载

财政学第十四章讲义

财政学第十四章讲义

第十四章――讲义第十四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The fiscal balance and the deficit)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概述(The fiscal balance and the deficit)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The relationship of fiscal deficit with the balance between aggregate supply and demand)第十四章财政平衡和财政赤字一、本章简介主要阐述如何理解财政平衡的含义,核心问题是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二、重要名词财政赤字预算赤字赤字政策结构性赤字周期性赤字排挤效应三、重点内容1、理解财政平衡的含义2、掌握财政赤字的计算口径和分类3、理解结构性财政赤字和周期性财政赤字的区别4、掌握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understanding fiscal balance)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 (specifications and classification of fiscaldeficit (balance))1、你了解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吗?4、如何认识我国的财政赤字?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The relationship of fiscal deficit with the balance between aggregate supply and demand)流量调整是指不改变资产存量的条件下,对经济中的“瓶颈”部门和短线产品实行倾斜政策,增加有效供给。

存量调整主要依靠市场的竞争机制来进行。

如有的被兼并、被淘汰而破产,有的可以转产等。

分析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以及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运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暂不考虑货币政策的影响,只分析财政赤字对总量平衡的影响;二是引入货币金融运用IS-LM模型分析较为发展的财政赤字的影响。

财政学课件PPT课件

财政学课件PPT课件

自动稳定器
财政制度本身存在一种自 动调节经济的功能,如累 进所得税制度等。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协调的必要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 调控的两大重要工具,二者必须
协调配合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协调的方式
主要包括政策工具的搭配、政策 时机的选择和政策期限的考虑等

协调的效应
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
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
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应遵循公开透明、规范有序的原则,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
财政收入规模
财政收入规模是指财政收入的总水平,通常用某一时期(一 个财政年度)财政收入总额(绝对数额)或用财政收入占国 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及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 GNP)的比重(相对数额)来反映。
财政收入结构
财政收入结构是指财政收入各构成要素的相互联结及其数量 比例关系。它主要表现为各类财政收入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 。合理的财政收入结构是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民经济和社 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03
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的概念与分类
财政支出的定义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将 财政收入按照预算计划进行分配和使 用的过程。
财政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财政思想
古代财政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农抑商、轻徭薄赋等观点,强调农业对国家财政的重要性。
近代财政学的形成
近代财政学起源于17-18世纪的欧洲,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等,他们提出了公共财政理论,奠定了近代财政学的基础。
现代财政学的发展
现代财政学在20世纪得到了迅速发展,研究领域不断扩展,研究方法不断创新。特别是 在公共选择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新兴学科的推动下,财政学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和跨学科 的特点。

财政学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及其管理4.13 13.政府预算及其管理

财政学第十四章 政府预算及其管理4.13 13.政府预算及其管理

(一)国家决算的编制
国家决算的编制意义 国家决算体系构成 国家决算的编制程序及法律要求
(二)国家决算的审查与批准
国家决算审查的内容有三个方面: 政策性审查,主要是从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各 项方针政策、财政制度、财政纪律等方面进行 审查; 技术性审查,主要是从决算报表中的数字关系 方面进行审查; 预算管理审查,主要是审查预算管理体制规定 的收支划分、上下级财政部门之间收入的分成 比例执行是否正确,以及当年决算收支平衡情 况等。
要求而确定的各级预算级次,按一定组合方式组 成的统一体,即为政府预算体系。 在单一制国家中,预算可以分为中央预算和各
级地方政府预算。 在联邦制国家中,预算可以分为联邦预算、州
(邦)预算和地方预算。 我国政府预算构成是与我国政权结构和行政区
域的划分和适应的,总体上是由中央预算和地 方预算组成。
国库单一帐户制度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指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 在国库或指定的代理行开设帐户,所有财政资金 收付都通过财政部门在国库银行开设的单一帐户 集中办理,实行财政直收直支。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的主要做法: 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规范收入收缴程序 规范支出拨付程序 设立“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一般不得预算调整
- 19 -
三、国家决算
国家决算是根据年度预算执行结果而编制的年度 会计报告。它是预算执行的总结,其实质属于预 算事后审计。
国家决算主要的工作内容
预算执行机构编制决算报告 审计机构审核决算报告 立法机构审批决算
批准国家决算标志着该预算年度的预算程序结束。
二、政府预算的执行与调整
(一)政府预算的执行机构及主要工作内容 政府预算的执行机构

14财政学(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

14财政学(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预算管理体制第一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第二节中国分税制改革第一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其核心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和分权的关系问题。

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确定预算管理主体和级次;一般是一级政权即构成一级预算管理主体(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管理权限的划分;(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预算管理体制类型划分的主要标志是各级预算主体的独立自主程度,核心问题是地方预算是否构成一级独立的预算主体。

中国预算管理体制类型变化:(1)统收统支体制(1949-1953)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1953-1978);(3)“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财政包干体制)(1980-1993);(4)分级预算体制或分税制体制(1994-)。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在西方财政学中称之为财政联邦主义。

财政联邦主义不是专指联邦国家的财政体制,而是有关多级财政体制的概念。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2)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围;(3)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4)建立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调节政府间收支差距;有纵向调节(或纵向转移)和横向调节(或横向转移)两种形式。

(5)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权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有经常的调整。

●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1.社会公共需要或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公共需要的层次性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从支出角度分析,接受益范围为标准区分的层次性。

财政学题目

财政学题目

第十四章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一、填空题1、宏观财政政策通常包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财政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目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当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应采取()A.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B.支出大于收入的赤字政策C.收支平衡的中性政策D.收支相等的平衡政策2、能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的政策效应叫()A. 内在稳定器B. 乘数效应C. 奖抑效应D. 货币效应3、扩张性财政政策可通过以下方式达到()A. 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B. 增加政府支出或减少税收C. 只能减少政府支出D. 只能增加税收4、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搭配指的是()A.扩大财政赤字和收紧信贷规模B.减少财政赤字和收紧信贷规模C.扩大财政赤字和扩张信贷规模D.减少财政赤字和扩张信贷规模5、在经济衰退时期,财政政策的内容是()A.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B.税收减少,政府支出增加C.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减少D.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6、B为边际消费倾向,那么税收乘数是()。

A.1/(1-b)B.-b/(1-b)C.1D.b/(1-b)三、多项选择题1、财政政策的三大目标包括()。

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国际收支平衡D、100%的就业率E、鼓励出口2、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内容有()A.扩大财政支出规模B.增加税收C.扩大国债发行D.增加财政结余E.实行赤字预算3、为了达到抑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应该()A.增加税收B.减少税收C.增加财政补贴D.减少财政补贴E.增加财政支出4、各国中央银行掌握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A.法定存款准备金B.公开市场业务C.再贴现D.利率E.货款规模控制5、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收支调节可采取的措施是()A. 扩大财政支出B. 削减税收C. 减少财政支出D. 增加税收E. 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削减税收四、判断题1、当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时,可以通过实行财政预算收入大于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

财政学ppt课件

财政学ppt课件
我国大多数省份选择了按税种分成的方 式。
.
19
.
20
14.3 政府间转移支付
.
21
财政体制表明的是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事权划分、收入划 分、转移支付。
.
22
转移支付(财政拨款)
弥补纵向财政不平衡 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矫正外部性
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
补偿中央委托地方事务的资金
—— 《国富论》
.
68
有形之手 无形之手 闲不住的手
.
69
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与前几年面对 各地如脱缰之马的发展势头,为了给经济降温 而在货币、财政政策和行政手段调控之间举棋 不定、左支右绌之状相比,各部委此番在落实 成千上万亿的投资计划时显得更为得心应手, 无论是项目审批,资金落实,还是组织实施, 均雷厉风行,令行禁止,充分显现了各行业主 管部门对所在领域业务的娴熟,和相当长一段 时间以来被压抑的主动充当投资者的快感。
并以此作为财政收入的一个补充来源
.
17
我国的税种划分
分税制财政体制 中央税:例如关税、消费税 共享税:例如增值税、所得税 地方税:例如营业税
.
18
根据是否按税种分成,省以下财政体制 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基数加增量定比 分成和按税种分成。
基数加增量定比分成的代表省份是浙江、 福建和江苏。
.
AD’ AD
Y
31
社会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净出口
AD=C+I+G+NX
.
32
消费大小取决于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外需(净出口) 投资 政府购买
与政府部门相关的:政府购买+税收+转移支付
.

财政学第十四章

财政学第十四章

帐举债而形成的平衡。虚假平衡主要表现为“财政性挂帐”,包
括财政挂帐和企业挂帐。财政挂帐是指将财政当年实际支出不列 支而转到下一年度,从而形成虚假平衡,企业挂帐是指将本应由
财政拨补的政策性亏损补贴当年未拨付,作为挂帐亏损,从而形
成虚假平衡。财政虚假平衡有较大的隐蔽性,从而可能导致决策 上的失误。可见,虚假平衡比公开赤字的危害性更大。
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
供求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3、国民收入 决定的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
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
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 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持总供求的大体平衡,不至于发生严重的失衡。
当严重失衡状态出现时,就需要根据失衡的具体 情况运用包括宏观财政政策在内的宏观经济政策 加以调控。
对结构失衡的调控有两种:
一是流量调控;二是存量调控。流量调
控主要是财政上实行倾斜政策,增加有
效供给,存量调节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
的同时,财政也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增 加投资和财政补贴等。
在国民经济实际运行中,会时常出现
总供求失衡状态,包括总量失衡和结
构失衡,总量失衡又包括总需求大于
总供给和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两种形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不可能自发地维持经常
的均衡状态,经济的增长总是非均衡的,而且带
有周期性。这样,就需要政府实行宏观经济调控,
宏观调控的任务主要是通过经常性的“微调”保
三、西方经济学关于财政赤字的不同观点

古典经济学家一直主张节俭和预算平衡。他们总是把赤字作为战争、自 然灾害或政府奢侈的财政后果,并习惯于把赤字看成是外生变量。

《财政学》第四版(陈共)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x

《财政学》第四版(陈共)课后习题答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docx

财政学学习指导目录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 (4)财政职能 (8)财政支出结构与规模 (12)财政支岀效益分析 (17)购买性支出 (22)转移性支出 (27)财政收入结构与规模 (33)税收原理 (36)税收制度 (44)国有资产收益 (49)第| 一章国债 (54)第十二章财政决策 (59)第十三章国家预算及预算管理体制 (64)第十四章财政平衡 (72)笫十五章财政政策 (75)第一章市场经济下的政府与财政—单选1,现代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运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因而被称Z为(C) A市场过程B现代生产C市场经济D社会经济2,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是指(A)A外部效应B外部作用C经济作用D经济活动3,三元经济系统指:家庭,政府和(B)A要素市场B企业C商品市场D社会4,用来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称为(B)A公共商品B公共产品C公共服务D社会产品5,收入分配的主体是(D)A社会B银行C税收D政府二,多选:1,政府的经济作用表现在(ABD)A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B利用国家权力干预经济运C强制干预微观经济立体的活动D实施宏观调控2,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有(ACD)A内部性B外部性C垄断性D政治性3,公共产品特征(BC)A非盈利性B非排他性C非竞争性D非垄断性4,财政的要索(ABCD)A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B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国民收入C财政分配形式是实物形式,力役形式,价值形式D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5,公共财政的特征(ABCD)A公共性B非盈利性C法治性D民主性6,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是(ABCD)A在市场上有众多的买者和卖者B各种资源都能够自由地通过市场转移C生产者和消费者具冇完全信息D生产者所提供的同种产品是同质的三,简答1,什么是市场失灵及市场失灵的表现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经济能够依靠口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木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口身所无法克服的a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而: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某一个体单位从事其经济活动对其他个体单位产生了有利或不利的影响,但并不因此而承担相应的成木费用支出或从屮分享好处.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具冇公共消费或集体受益的物品与劳务•诸如国防,社会治安,公共设施,公共环境保护等,都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市场垄断•当某一行业的产量达到相对较高的规模时,就会出现规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的趋势,从而就会形成垄断.不完全市场•在现实的市场体系屮,有些环节带有明显的残缺特征•这种情形主要发生在以下市场领域:保险市场,资本市场,互补市场.不完全信息•但从现实看,尽管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a己所需的信息,却无法得到完全足够的信息.收入分配不公•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限制和影响,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自然禀赋方面存在的差异,同吋,也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劳动技能,劳动能力等冇所不同,使得利润,工资等收入并不能完全取决于竞争条件卜•的要素价格.结果,经济效率越高,往往伴随着越不公平的分配.显然,这是市场自身的力量难以改变的.宏观经济的失衡•山场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条件之一是保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但是,由于市场经济内部各种矛盾的相互交织,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总是在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关系中循环发展的.2,公共产品的分类及其提供方式答: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以将公共产品划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由于公共产品的性质并非完全相同,因此,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也不一样•其基本原则是:纯公共产品由政府提供,准公共产品则要同时借助于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共同提供.由于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对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捉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待他人去购买,自己则免费搭车.在这种情况下,公共产品提供不能由私人去完成,而只能作为政府的责任•対于许多准公共产品而言,采取由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协同提供的方式则更加切实口j行的.3,阐述财政的内涵.答:财政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并以国家为主体,借助于政府的预算收支,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形式.对此,我们可做如下理解:财政是一个分配范畴.国家财政是分配环节内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在再分配过程中, 它是一种主要的分配形式.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或政府.所谓国家为主体,是指国家在财政分配屮居于主导地位.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在国民收入中既劳动者的必要价值,也包含剩余产品价值•这为财政分配对象的确立提供了基础.财政分配的形式与一定的经济形态相联系.财政分配采取什么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有关.财政分配的口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国家拥有两大基木职能,即社会管理职能和经济管理职能,就要求通过国家依靠政治权利,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因此,财政分配就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物质需要.财政分配的过程主要依靠政府预算收支来实现.政府预算是国家经过政治和法律程序确定的财政分配规则和标准,是财政进行集中性分配重要标志.4,我国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答:(1)发展公共财政的必要性:第一,发展公共财政有利于解决财政职能的混乱现象.我国财政模式必须走出原來的生产建设型模式,积极转向公共财政模式,并按照弥补市场失灵的原则,重新界定财政活动的范围,避免政府及其财政对正常的和正当的市场活动进行干预•这有利于把我国财政建设成功能完整,高效率运行的财政.第二,发展公共财政冇利于促进各个经济主体的公平竞争•财政按照公共性方向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财政政策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的待遇和服务.生产经营如何决策,屈于企业t己的事情,财政所要做的就是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企业,只要是合法经营,都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都是需要鼓励和保护的. 第三,发展公共财政冇利于加快我国财政的民主化和法治化建设•毋庸讳言,在整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财政完全处于人治的环境z卜••改革开放以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民主化和法治化进展,财政的人治局而冇所改观,但情况仍然不容乐观•税收减免的随意化,资金分配的暗箱操作,纳税人对口身权利的漠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阻力,都有待我们通过建立公共财政模式逐步加以解决.⑵发展公共财政的口J能性: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这使得财政制度的转变直接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Z上的公共财政的框架Z屮•在这一背景下,吸收,借鉴西方财政理论,发展我国公共财政己成为可能. 四,论述:分加阐述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并比较二者的异同.答:(1)国家分配论的基本观点国家分配论是关于国家财政的本质观•它是我国财政学界在20世纪50年代末60 年代初,创立并逐步完善的一种财政学说,长期以来,对我国财政理论体系的建立作除了重要贡献•其基木观点包括:财政的产生问题•财政是在出现了国家之后才产生的,国家的存在和实现其自身职能需要耗费一定的物质资料,但国家口身又不生产.所以,国家就依靠口身的权力,强制的,无偿的占冇一部分社会产品,来满足自身职能的需要•从而在整个社会产品的分配中,独立出一种由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利直接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这就是财政.财政与国家的关系.财政与国家相依为命,共存共荣.财政的基本要素.国家是分配主体,社会的剩余产品是分配对象,满足其自身职能是分配目的,至于分配形式,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实物和力役,在现代经济条件下是货币形式.财政的本质•分配即为其本质.(2)公共财政论的基本观点公共财政是植根于西方市场经济土壤屮的财政学.财政的起因•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场经济能够依靠口身的力量进行调节,达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状态•但是,在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木身并不能得到有效发挥,而在另外一些领域或场合,市场机制即使能够充分发挥,也无法达到符合整个社会要求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些问题是市场经济口身所无法克服的a有缺陷,一般统成为市场失灵.为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必要直接干预,财政作为干预重要手段必要介入其中.财政的对象•财政活动的对象是为市场经济屮的家庭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即广义上的公共产品.财政的目的•公共需要指的是社会公众对于公共服务的需要•对于具备共同消费性质的公共服务来说,它是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冇效供给的,但以为社会公众所必需,这就需要由非市场的力量,通过非私人经济的活动来提供•由此,满足公共需要的职责是财政活动的口的.财政决策•公共产品的冇效供应是建立在个人效用和偏好的基础之上的,经过选民公决或议会投票程序,将他们各口对于公共产品的欲望和偏好反映出來,从而为政府捉供公共产品的预算决策分析捉供依据•由于个人z间对于公共产品的偏好总或多或少存在着矛盾和偏差,公共选择在公共决策中优为重要.⑶国家分配论和公共财政的比较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既冇区别,也冇共性•首先,国家分配论解答财政在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它适用于所有财政的类型•而公共财政论是从财政运行模式或类型的角度解剖财政,具体说是对特定时期或特定经济体制下财政模式的解答•因此, 两者之间属于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公共财政只是国家财政在特定历史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存在的类型,它不否定国家财政•其次,公共财政论看起来只是给出了财政运行的基本特征和形式,没冇像国家分配论那样明确国家对财政的决定性作用,指出国家是财政分配的主体•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公共财政论强调的重点在于国家与公共利益具有一致性,不能离开国家谈公共财政分配,也不能离开公共需要谈国家作用.公共财政不仅不否定国家的主体地位,而且更加重视国家权力的完整性, 不允许肢解财政分配,分散国家应该统一掌握的必要财力•无疑,这将有助于而非不利于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第二章财政职能一,单选题1,财政职能以政府与(B)的关系为基本立足点.A居民B市场C社会D税收2,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标准是(C)A福利最大化B利润最大化C帕累托最优DGDP最大化3,可就业人口的就业率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比例是指(D)A低失业B高就业C消灭失业D充分就业4,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主要方法是(C)A降低政府开支B提高经济建设资金C降低税收成本D加快资金循环二,多选题1,市场失灵可以分为(ABC)A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失灵B市场在收入分配方面的失灵C市场在监督方面的失灵D市场在宏观方面的失灵2,国民收入分配包括两个基木的层次(BC)A工资分配B初始分配C再分配D福利分配3,经济增长用(ABCD)衡量A GNPB GDPC 人均GNP水平D 人均GDP水平4,经济活动的两个准则是(CD)A赢利准则B守法准则C公平准则D效率准则5,在正确认识和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关系时,应注意(AB)A收入差距的扩大应建立在要素分配的基础上B收入差距要适度C共同富裕D允许非法暴富6,经济稳定包括(ABD)A充分就业B物价稳定C经济持续增长D国际收支平衡7,国际收支逆差导致(AC)A该国外汇储备减少B该国外汇储备增加C木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下降D木国货币对外币汇率上升三,简答:1,亦什么实现或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需要市场和政府的二元机制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自然主要靠市场.因为从总体上说,市场配置是冇效率的,也可以说迄今还没有比市场更有效率的配置机制.然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也存在着失灵,垄断,信息不充分,外部性与公共物品的存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难以独善其事,还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來弥补市场的失灵•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卜•资源配置的机制应该是市场和政府共同发挥作用的二元机制.其屮,市场在其屮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则在市场失灵领域发挥补充作用,二者共存互补,共同承担起优化资源配置的责任.2,简述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的区别.答:收入分配的公平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项内容.所谓经济公平是指在收入分配中根据在收入创造过程中要素的贡献来决定收入分配的一种准则.没冇贡献要素,没冇资格参与分配,捉供的要素多,收入多,捉供的要素少,收入少.按这样一种规则进行分配是符合经济公平准则的•所谓社会公平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至于什么是社会认口J的收入差距,取决于社会普遍接受的价值标准或道德伦理观念•显然,收入差距过大,两极分化与收入差距过小乃至平均主义都不是社会公平准则所不能接受的.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是两种不同的公平准则,区别在于二者的着眼点和目的存在明显区别•经济公平着眼于分配的规则或分配过程的公平合理.社会公平着眼于分配的结果,强调收入分配的结果要能为社会所接受;经济公平的目的是分配的效率, 因为只有以按要素贡献为依据进行分配,才能调动人们要素投入的积极性,才有助于捉高效率•而社会公平的目的是要缓解社会不同阶层因收入差距带来的孑盾,追求社会的稳定发展.3,正确理解充分就业.答:止确理解充分就业的概念,应注意以卜•几点:第一,经济学中的就业,是指一切用t己的劳动来维持自己生活的活动.也就是说,个体经营活动,在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工作以及从事农林牧副渔活动等,均属就业.在我国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中,只有列入国家招工计划的就业才算就业,这种观念已经过吋,是不正确的;第二,在总人口中总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工作能力的,在法定就业年龄之下与法定就业年龄之上的人11显然屈于没有工作能力者的范畴.因伤残,疾病和其他原因而不能止常工作的人口也应视为无工作能力•这部分人口不是可就业人口,没冇工作不能算作失业;第三,充分就业不是指可就业人口百分之百的就业.因为在有工作能力的人口屮存在一部分因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等原因而不愿意工作,或者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但不主动寻找工作的人口•同时,社会经济结构是在不断调整变化的,与此相应,就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在调整就业结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一部分人口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训练之后,这部分人口会重新就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就业结构也不断变化,因而在任一时点上,社会总有一部分人处在失业状态•上述的自愿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任何国家或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更不能说明宏观经济运行存在问题•所以,从经济稳定的角度,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Z百的就业,而是指可就业人口实现了比较高的就业比率,例如在95%左右.4,区别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答: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不同的概念.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的产品和劳务数量的增加,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其人均水平来衡量•发展比壇长的含义要广•它不仅意味着产出的增长还包括随着产出增长而带來的产出与收入结构的变化,以及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的变化•在一般国家的表现就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比重下降,而制造业,公用事业,金融贸易,建筑业等二三产业的比重上升,随之就业结构发生变化,教育程度和社会文化水平逐步提高. 简言之,发展是一个通过生产的不断增长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的概念,包括消除贫困,失业,文盲,疾病和收入分配不公等现象•一国要最大程度地提高本国国民的社会经济福利,不仅要注重经济增长,更要追求经济发展.5,阐述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总体上是一种既统一乂矛圧的关系. 其统一性体现在:一方面,经济公平木身就内含着效率原则,因为按要素贡献分配可以促进人们劳动和投资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财富的壇长;另一方面,效率也内含着社会公平原则,因为如果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率的利用和配置,社会财富的增长可以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捉供较大的余地和奠定物质基础.但是,在两者实现过程中,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矛盾•因为收入分配上差距的拉大,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差距过大,则可能超过低收入阶层的容忍能力,无疑会伤害社会公平的原则.因此,政府在经济方面的责任,就是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并运用包括财政在内的政策手段达到公平与效率的基木协调.四,论述:1,论述财政三职能及其各自的实现方式.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及其实现方式资源配置是指为满足人们的需耍,将冇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间进行分配和组合,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即确定财政资源占社会整体资源的比重,实现社会资源在民间部门和政府公共部门间的合理配置.(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出结构也就是财政资源内部的配置比例•如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比例以及购买性支出内部的配置比例等.(3)合理运用财政投资,税收,补贴等多种手段调节和引导民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未被财政集屮的民间资源的配置原则上属于市场机制作用的范围•当市场本身的配置冇效率时,各种财政政策工具应保持中性,不干扰市场机制的运行•当市场木身的配置效率不高时,可考虑采用非屮性的财政政策手段进行调节,促进民间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⑷ 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财政配置的基本工具是税收和财政支出•提高财政配置工具的使用效率,就税收而言,主要是降低税收成木•一是要降低税收的超额负担,使税收对市场配置资源效率的负面影响最小化;二是要降低税收的征收成本和纳税成本.就财政支出而言,就是要努力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收入分配职能及其实现方式收入分配是指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国民收入,按一定的方式在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之间的分割•国民收入分配形成流量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存量的财产分配格局.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实现方式:(1)合理界定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与范围. 原则上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屈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英职•⑵改进和完善行政和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制度•行政和事业单位的职工未对牛产过程直接提供要素,因而未参与国民收入的初始分配•其收入要由财政再分配来解决•一方面,要解决职工工资水平问题,即工资水平要适度•另一方面,要解决工资制度的规范问题.凡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计入工资总额,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捉高工资的透明度.(3)加强税收调节.税收是政府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 通过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个人的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使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差距范围内;通过开征消费税,选择对奢侈品和贵重消费品课税,可以调节高收入者的实际可支配收入•通过遗产税和赠与税可以调节个人财产分布等・(4)改进和完善财政转移性支出制度.转移性支出制度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主要是针对低收入阶层,老龄人口,失业人口等社会弱势群体•保证这些人口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是财政再分配的责任•在这方面,政府需要依托财政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制度等.经济稳定与发展及其实现方式经济稳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理想状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多重含义.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实现方式:(1)完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制度对宏观经济运行的”自动稳定器”作用・”自动稳定器”是指那些能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自动发生作用(即不需政府主动采取行动),而缩小社会总供需差距,缓解经济波动的财政制度的总称•口动稳定器是政府实现经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 根据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情况,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促进社会总供需的平衡•上述口动稳定器的作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对制度设计和实施效果等因素的影响•同吋,税收和转移支出需求的影响是间接的,乘数效应较小•因此自动稳定器熨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是冇限的,特别是社会总供需严重失衡和经济剧烈波动时,单靠制度的口动作用更是难以扭转局面.因此,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还要审时度势,采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3)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的I■办调与配合.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实现经济总量平衡方面互有短比应该相互配合,避免相互制肘和矛盾的情况发生•另外,在国际收支方面,财政政策述应注意与汇率政策的相互协调.(4)利用投资,补贴和税收等政策手段,促进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I•办调和高级化•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而临基础”瓶颈”的制约,政府一方而可通过财政扩大对基础产业的投资,另一方面还可利用税收,补贴等财政杠杆诱导非政府部门对基础产业的资金投入•同吋,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财政应提供多方面的政策支持・(5)财政应切实保证非生产性的社会公共需要,为经济稳定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方面保证行政管理费和国防费的适度规模,大力提高文教, 科研,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项支岀的增长幅度;同时,完善社会保障度,为经济增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使经济增长和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某些发展屮国家曾经出现的”有增长而无发展”或”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现象.2,论述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协调途径.答:公平是与收入分配相联系的概念.公平实际上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两种含义.经济公平讲求的是要素投入与要素收入相对称,是市场分配的原则,也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社会公平则是指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所能接受的范围内.效率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效率这一•概念在经济学中包括两种含义:资源的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其中,对个别企业而言,能够实现在一定的资源投入条件下产出最大化或在一定产出前捉下的投入最小化,显然是冇效率的.一般把企业个别生产的效率称之为生产效率•而在给定生产效率的基础上,整个社会资源显然还有一个在各种产詁(或曰生产不同产品的企业)间的合理配置问•这个层面的效率,我们称之为资源配置效率,简称”配置效率”.如。

《财政学》第14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财政学》第14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行政性分权型 经济性分权型
43
一、财政体制及其类型
(二)财政体制的类型
集权型财政体制
集权型财政体制是指财政资金分配权限主要 集中在中央的管理体制。 在集权型财政体制下,财政资金的支配权和财 政管理权由中央高度集中,地方的权限和机动 财力均很小,收支指标是指令性的,地方只有 照办,没有收支调剂权。
44
行政性分权型财政体制
行政性分权型体制是指在中央统一 领导和统一计划下,由地方掌握部分 财政资金分配权限的管理体制。
46
一、财政体制及其类型
(二)财政体制的类型
行政性分权型财政体制
特点
除中央必须集中的财政资金外,给地方或大 或小的机动财力和调剂权限。 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支关系的 确定上,随意性比较大,且缺乏稳定性。
对同一级政府内部的事权分配应遵循公平原则,即一个政府对不同事务的事 02 权配置应相对平衡,做到权责一致,保证政府各项事权的有效使用。
政府间事权划分应保证同一政府辖区内的居民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政府服务, 03 从而缩小或控制地区间和居民间的贫富差距。
19
二、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框架
(一)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基本原则
税基分享
税基分享的方法
对某一税基分别设置中央税和地方税,由两 套税制分别征收;
对某一税基只设置中央税,地方政府在中央税 的基础上附加一定的比例;
对某一税基只设一种税,由某一级政府进行征 管,征得的收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分享。
31
三、政府间收入划分的基本框架
(二)政府间税种划分的基本准则
马斯格雷夫 (1910-2007)
39
第二节 财政体制
一 财政体制及其类型 二 中国财政体制的变迁 三 分税制财政体制 四 新时代财政体制改革

《财政学第十四章》课件

《财政学第十四章》课件

贸易与汇率
2
分析国际贸易和汇率对财政决策的影响,
以及外汇储备和外债管理。
3
国际财政关系
了解国际财政领域的组织和合作机制, 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国际援助与发展
探讨国际援助机构和项目对发展中国家 财政的影响和作用。
结论与总结
通过本PPT课件,我们深入了解了财政学的关键概念和原理,掌握了财政收入 与支出、财政平衡与赤字等重要内容。希望这些知识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财 政学的核心内容和应用。
全球视野
学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财政制度和经验,拓宽财政学的研究范围。
政府财政职能
1
资源调配
政府财政通过税收和支出来调配社会资
收入再分配
2
源,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通过税收政策和社会福利项目,实现财
富再分配和社会保障。
3
宏观调控
利用财政政策来影响经济增长、通货膨 胀、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财政收入与支出
税收
了解不同类型的税收,如个人所 得税、消费税和企业所得税,以 及税收征收和使用。
支出
探索政府如何分配和使用财政资 金,包括社会保障、教育、医疗 等领域。
预算
学习政府如何制定和执行财政预 算,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和资金分 配合理。
财政平衡与赤字
1 财政平衡
解释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平衡,讨论政府如何维持财政稳定和可持续性。
《财政学第十四章》PPT 课件
在这个PPT课件中,我们将深入讨论财政学的关键概念,如财政学基础、政府 财政职能、财政收入与支出等。让我们一起探索财政学的精髓!
财政学基础
理论学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探索财政学的起源和发展,学习其理论框架和基本原理。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邓子基财政学详细讲义第十四章 财政管理体制

第十四章财政管理体制内容提要:本章分析了财政管理体制的内涵、地位和作用以及财政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介绍了我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对我国目前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现状和进一步改革进行了探讨。

学习目标:了解财政管理体制的内涵、建立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及1994年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掌握建立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则、改革开放以来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演变及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内容。

应用所学知识和内容分析80年代以来财政管理体制的弊端及如何改革与完善。

第一节财政管理体制概述内容提要:财政管理体制是指国家管理财政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形式,它的建立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内涵(一)财政管理体制的实质财政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财政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和管理形式。

它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国家在财政资金分配上的集权与分权问题。

国家的各项职能是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的,为了保证各级政府完成一定的政治经济任务,就必须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明确划分各自的财政收支范围、财政资金支配权和财政管理权。

一般地说,各级政府有什么样的行政权力(事权),就应当有相应的财权,以便从财力上保证各级政府实现其职能。

(二)财政管理体制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中,财政管理体制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各项经济事业的发展都要有财力、物力的支持。

正因为如此,财政管理体制必须适应经济管理体制的要求。

由于财政管理体制属于上层建筑,它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并由其决定。

因此,财政管理体制要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生产力的发展服务,并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财政管理体制建立的原则(一)统一领导、分级财政的原则1、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财政符合我国的国情:第一,我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财政管理体制必须适应我国政权体制的要求。

一级政府有一级施政范围、就必须相应地建立一级财政。

第三,我国要建立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同样需要计划,财政必须有计划地筹集和分配资金。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第一章财政学导论1、财政的产生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经济(根本)条件: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政治(直接)条件: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2、基本课题:财政学是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3、公共收入的内容(一)税收(二)价格或使用费(三)公债4、税收的特点(1)无偿性(2)强制性【核心】(3)固定性5、公共支出分类按支出效益的时间性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支出按支出的回报性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第二章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1、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

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最好的。

也被称为帕累托最优交换效率: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MRS某YA=MRS某YB)生产效率: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MRTS某YA=MRTS某YB)产品组合效率:生产者方面的产品边际转换率与消费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MRS某Y=MRT某Y)2、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某一个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有,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另一方面,如果任一人口百分比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就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o线。

可以将洛伦兹曲线与45o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折线与45o线之间的面积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0,0.2]绝对平均;[0.2,0.3]比较平均;[0.3,0.4]基本合理;[0.4,0.5]差距较大;[0.5,1]差距悬殊第三章政府与市场1、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运行的结果必定符合帕累托效率。

财政平衡

财政平衡
无财政风险。
返回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 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 运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分析简单的财政赤字与
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和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 C+S+T+M≡C+I+G+X ……………… (1) G-T≡(S-I) + (M-X)………… (2) 封闭型经济 : M-X=0,有G-T ≡ S-I……… (3) 即:财政赤字≡储蓄、投资账户结余
1、财政赤字的债务化融资的经济效应 (1)债务化融资→资金总量不变( Ms )→LM1
不动 (2)扩张性财政政策→赤字扩大→AD增加→产
出扩大(IS1向右移至IS2)→ Md增加→利率提 高→ Md减少(相互抵消,不会引发通胀)
第三节 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 经济效应
2、财政赤字的货币化融资的经济效应 (1)增支→产出扩大(IS1向右移至IS2)→
投资减少 2、不完全“排挤”效应:政府支出增加>私人
投资减少 3、无“排挤”效应:央行增加Ms--利率不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财政收支平衡 2、简述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3、名词解释 财政收支平衡、预算赤字、决算赤 字、赤字政策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一)国民经济总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 供求平衡
(二)财政平衡是局部平衡 (三)财政平衡直接调节总需求,间接调
节总供给 (四)财政平衡通过货币供给影响总需求
第二节 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一)财政赤字的不同融资机制 1、债务融资(赤字债务化) 2、货币融资(赤字货币化)

第十四章-税收归宿(1):基本分析

第十四章-税收归宿(1):基本分析
反之,若要素的需求弹性为零,则生产者将不 得不接受要素供给者提出的价格;
之所以会如此,可以理解为,无论何时,弹性 大者总是有更大的回旋余地,因而总可以掌握 主动。
2021/5/18
12
第一节 概念:税收转嫁与归宿
第六,生产成本的变动趋势也会对税收转嫁 程度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般说来,成本递减情况下更容易转嫁,成 本递增情况下转嫁程度则较小。
第四,调整的时间越长转嫁税负就越难,因为 有关方面来得及从容做出调整;如果时问很短 ,比如上例中还来不及搬家,则,法定纳税人 转嫁税负就较容易。
2021/5/18
10
第一节 概念:税收转嫁与归宿
第五,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也是影响转嫁程度 的重要因素。
先以商品税为例,如果商品的供给弹性为非常小 ,则意味着生产者无法对价格进行及时有效的调 整,因而也就难以将税负向前转嫁给消费者,反 之,若商品的需求弹性非常小,则意味着消费音 将不得不承受更高的税收负担。
首先要说明的是,表中的结论是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条件下近似地给出的,旨在初步 介绍影响税收转嫁的复杂因素,对其中有 些因素作用于税收转嫁的深入分析将在本 章后面给出。
2021/5/18
7
表 14-1 影响税收转嫁的诸因素分析
2021/5/18
8
第一节 概念:税收转嫁与归宿
首先,税基的选择会影响转嫁的程度,所得税被 认为具有可直接针对个人特征进行调节的特点, 与针对交易征收的商品税相比,所得税更不易转 嫁。
最主要的影响是会发生转嫁,即,法定纳 税人会设法将自己法定的税负转移到别人 身上,由别人承担。可以把实际承担税负 的人称为经济纳税人,它可能是法定纳税 人产品的购买者,也可能是法定纳税人的 要素供给者。

财政学考试重点

财政学考试重点

财政学考试重点:第一章:中文P4 :财政学定义、帕累托最优、英文p2 :public finance?财政思想(public finance and ideology)、organic :政府有机论P4 :机械论(医疗保险等)中文p9 政府规模英文P7 :the size of Government (政府应该重建信誉)P11 :图的异同中文p 11 英文P10 :支出expenditures 收入renenues第二章:中文p36 :效率英文p35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改进、4E理论P48 :有益物品merit goods中文p65 、英文p65Should airport security be produced publicly or privately?基层安检应由公共生产还是私人生产BOT(built、operate、transfer)第五章:中文p70 :外部性英文p71 :首句when man is happy, he is harmony with himself and his environment.中文p80 、英文p82 :外部性的内部化taxes (税收、补贴)产权中文p83 、英文p85 :PUBLIC RESPONSES TO EXTERNALITIES :emissions fees and cap and trade programs 排污费和总量控制与交易制度(要引导社会向善……)中文p86 、英文p88 Congestion Pricing (拥挤定价)、用价格去影响一个人的行为中文p97 :谁受益谁承担英文p99 :Who benefit?第六章:中文p115 、英文p118 :政治经济学、public employees英文p119 :adequate margin(适当限度)第三句latitude and power(回旋余力和权力)However……第3段institutional memory (制度存储器)(解读政策才能执行正确)中文p131 、英文p135 :IS EDUCATION A PUBLIC GOOD中文p139 、英文p144 :NEW DIRECTIONS ……中文p133 、英文p137 :IS the EDUCATION MARKET inequitable?政府干预教育能否取得成果?中P141:学校绩效责任制英P146 :School Accountability第八章:中文p152 、英文p158 :社会贴现率、Social discount rate中文p156 、英文p163 :the value of time / life中文P174 保险的作用英文p180 :the role of insurance第十章:中文p197、英文p207 :图sources 收支中文p205 :医疗保险成本控制英文p215 :cost control under medicare中文p211 、英文p222:health care reform 改革(趋势、经验)个人托管:individual mandateSingle payer第十一章:中文P220 社会保障制度结构英文p232 :STRUCTURE OF SOCIAL SECURITY中文P227 信托基金英文P240 : Social Security Trust Fund中文P232 退休效应遗赠效应英文P245 :Retirement Effect Bequest Effect 中文233 退休决策P247 :Retirement Decisions第十二章:标题、名言p244能否给穷人提供像样的生活条件,是对文明社会的真正考验。

财政学 第十四章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_OK

财政学 第十四章 税负的转嫁与归宿_OK
计划定价:税负转嫁很难发生
❖计划价也反映商品的价值和供求关系,但更多体现国 家的价格政策,一旦确定以后不能随意变动。
上海财大 杨海燕
10
❖ 税负转嫁和税收方式
税种:直接税难以转嫁,间接税较易转嫁
课税对象:商品的供求弹性
课税范围:范围越小,替代品越多,税负越难转 嫁;普遍征税的商品较易转嫁
计税单位:从量税和从价税的影响
举例说明
假设香槟酒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具有以下特征:
QS 20 2P
QD 100 2P
如果政府对每瓶酒课征8元的税,税收引起消费者支付的价 格和生产者收到的价格之间的差异,课税前,我们将方程 重写为:
QS 20 2PS
QD 100 2PD
PS PD
上海财大 杨海燕
21
举例说明
课税后,生产者获得的价格比消费者支付的价格少8元。
消费者支付的价格是 Pg=Pn+u.
单位数量Q1既可以通过D(Pg) 获得,也可以通过
S(Pn)获得。
上海财大 杨海燕
19
❖ 税收收入是uQ1, 或者图中kfhn 的面积部分。
❖ T税收的经济归宿被需求和供给分割
消费者支付的价格从P0 上升到Pg,但是,其价格 的上升小于 u。
上海财大 杨海燕
20
上海财大 杨海燕
3
❖ 由上述例子可以得出有关税收转嫁和归宿的下列含义:
❖ 所谓税收的转嫁,就是指纳税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 种途径而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也就是说,最初缴 纳税款的法定纳税人,不一定是该项税收的最后负担者。他 可以把所纳税款部分或全部地转移给其他人。只要某种税收 的纳税人和负税人非同为一人,便发生了税收转嫁。
税收资本化是一种特殊的后转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行转移支付项目存在问题: 一般转移支付还不够规范,仍掺杂某些人为 因素。
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繁杂,比重过大,资金分 散,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改革的实施效果。
当前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任务: 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的稳定增长机制。 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教 材258页)
(五)推进省(区)以下地方各级预算管 理体制改革
(二)两税返还办法及其进一步完善
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收返还制度 • 以1993年为基期,将分税后地方净上划中央的收入数额,
作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的基数。
• 1994年以后,不仅税收返还基数全部返还给地方,税收返 还数额还要有一定增长。即,两税每增长1%,税收返还就 增长0.3%。
三、所得证券交易税和所得税分享改革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 决定》,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中,关于完善税 收制度明确规定: 完善地方税体系,逐步提高直接税的比重
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 制。
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加快资源税改革。 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四)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2)分税制有待完善的问题 当前的主要问题是,省一级集中财力较多, 基层财政困难较大,地区间财力差距呈扩大 趋势。 当前可行的措施是,通过增量调整,适当增 加财政困难县的财力,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各 级地方财政的平稳运行。
谢谢!
当前分权模式的问题
• 地方政府经济建设任力繁重,财力短缺,从
预算外和制度外寻求出路,于是出现土地财 政和地方政府债务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 基层政府,特别是中西部基层政府普遍陷入 财政困难的境地。 • 难以形成规范、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造成地方政府管理的中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
1995年起实行过渡时期转移支付办法 从中央财政每年增收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主要用于对
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调节这些
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 转移支付的分配依据:标准收支的差额。
2002年,过渡时期转移支付的概念不再沿用,统称为一般
性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额按:标准财政收入、标准财政支出的
-该地区标准收入 某地区实际可得的转移支付拨款:(教材250页) 标准收入=该地区的经济税基x标准税率 某地区的标准支出:(教材250页)
3. 粘蝇纸效应(Flypaper effect)
所谓粘蝇纸效应,是指上级政府通 过转移支付拨款可以“粘住”接受拨款
的一级政府,不会将拨款用于增加个人
收入,而是用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证券交易税: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后,证券交易税 分享比例为50%:50%。1997年后,经过数次调整, 2000年最终调整为中央97%,地方各占3%。 • 所得税:1994年,企业所得税划归地方。延续了按 企业隶属关系划分的格局。2002年将按行政隶属关 系分享改为按比例分享。
(三)转移支付制度
区域性公共服务作为地方事权。 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
(三)中央与地方收入的划分
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的原则: 根据税种属性的特点,遵循公平、便利和效率 等原则,合理划分税种。
将收入周期性波动大、易转稼的税种或分为中 央税,或中央比例多一些。
将其余明显具有受益性、区域性特征,对宏观 经济运行不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税种划分为地 方税,或地方税分成比例多一些。
第二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一、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1.合理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促进国家财 政收入合理增长,逐步提高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 2.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 3.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二) 支出责任与收入划分的基本方案
支出责任的划分
3. 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划分的案例
表 14-3 若干国家转移支付前后中央与地方之间收支分配格局(%) 国别 转 移 前 中 央 收 转移后中央收 中 央 支 出 的 入的比重 入的比重 比重 英国(1990) 89 71 70 美国(1990) 58 42 49 澳大利亚(1991) 71 51 51 加拿大(1989) 49 31 34 阿根廷(1989) 62 57 53 印度(1989) 68 44 54 印度尼西亚(1990) 90 82 83 资料来源:Anwar Shah :The Reform of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Relations in Developing
第十四章 预算管理体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国分税制改革 第三节 分税制的运行及其一步完善
第一节 概述
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沿革
预算管理体制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财政各级之间的 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 预算管理体制的核心是各级预算管理体制的独立自主程度以及集权 和分权的关系问题。它的主要标志是各级预算主体独立自主程度。 我国先后实行了四种类型的预算管理体制: 新中国成之初,统收统支。 1953—1979年,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1980年开始,财政包干
差额以及转移支付系数确定。
对难以按统一公式量化但又必须解决的特殊问题,增加 特殊转移支付。
(三)转移支付制度
※目前,除税收返还外,转移支付主要包括两类: ※一般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政策性转移 支付) ※专项转移支付:明确特定用途安排使用的预算 资金。来源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 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1]
二、分税制的进一步完善
(一)探索最优分权模式问题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一个分权的过程。
• 一方面,通过市场化,政府逐步退出竞争 性领域,使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
• 另一方面,在政府体制内部,中央逐步向地方放权。
1994年的分税制摈弃了“财政包干”这种财力向地方倾斜
过度的分权模式。采取了“财权层层集中、事权层层下移, 借助转移支付解决纵向失衡的分权模式”,是一种事权或 支出责任过度下放的分权模式。
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协 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 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 理的事业发展支出。 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 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 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 出。
收入的划分:
中央税
地方税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目前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够清晰、不够合理、 不够规范。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做出原则性的规定:
适度加强中央事权和支出责任,国防、外交、国家安 全、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等作为中央事权;
部分社支保障、跨区域重大项目建设维护等作为中央 和地方共同事权,逐步理顺事权关系;
[1]李燕. 政府预算管理(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3:82-83.
第三节 分税制的运行及其进一步完善
一、分税制运行情况良好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趋向规范。 有利于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两个比重”逐步上升,中央财力有所增强。 调动了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促进了地方收 入的快速增长,保证了全国财政收入的稳定快 速增长。
1994年,分税制改革
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
(一)分级分税管理体制的要点 (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一)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的要点
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各级预算相对独立,自求平衡。 在明确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
(即事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各级预算支出职责(即财权)范
围。 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 预算调节制度,即所谓转移支付制度 各国的分级预算体制是适应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
长期形成的,就体制整体而言是相对稳定的,只是集权与分
权的关系及其相应的调节方法可以经济进行调整。
(二)收支划分的基本理论依据
1. 公共物品的层次性和“外溢性”。
• • • 全国性公共物品,适于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国防,外交等。 区域性和地方性公共物品,适于由地方政府提供。 跨地区的和具有外溢性的,由主受益地区举(主)办,中 央给予补助,或地方与中央联合投资。
为满足公共需要提供收入来源的层次性问题。
支出偏重于地方,收入方偏重于中央。因此,必须由中央 通过转移支付弥补地方财政缺口,均衡地区间的差距。
2. 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 集权与分权关系,也是划分收支的基本依据之一,是政治 标准。


世界各国集权与分权关系的共性:始终以集权为中心,分
权围绕集权进行调整。 集权与分权关系在预算管理体制上体现为中央与地方间收 支划分的比例。中央收入通常占主体地位,但转移支付后 的中央收入或支出的比重则有较大差别。
and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The World Bank 。
(三)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1.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功能和拨款方式
• • 政府间转移支付是政府间财力的无偿转移,一般指上级政 府(财政)对下级政府的无偿补助或拨款。 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 • 弥补纵向财政缺口

• • •
弥补横向财政缺口
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 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拨款方式:无条件均衡拨款、专项拨款(非配套拨款、配 套拨款)。
2. 无条件均衡拨款的规范化和公式化 • 拨款方式:无条件均衡拨款、专项拨款(非配套拨款、配 套拨款)。

• • •
基本公式:某地区应得的转移支付拨款=该地区标准支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