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苏省各市简介经济建成区面积

合集下载

苏南地区城乡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

苏南地区城乡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

第44卷㊀第3期2020年9月地质学刊JournalofGeologyVol.44No.3Sept.,2020doi:10.3969/j.issn.1674-3636.2020.03.016苏南地区城乡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毛㊀磊1,2,张㊀岩1,2,龚绪龙1,2,许书刚1,2(1.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南京210049;2.国土资源部地裂缝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49)摘要:当前,城乡聚落空间正由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存在差异的等级体系转变为密切联系的网络化结构,城乡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城乡聚落空间演化发展的重要方向㊂以苏南地区为例,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城乡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发现2000年以后城镇聚落扩张强度远高于乡村聚落,城乡聚落空间结构可进一步归纳为集中㊁双心㊁多核和密集4种基本格局㊂该研究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城乡聚落空间优化布局具有一定指导作用㊂关键词:城乡聚落;演化;格局;苏南地区中图分类号:P962;TP753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4-3636(2020)03-0332-05收稿日期:2019-04-01;修回日期:2019-06-17;编辑:蒋艳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 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综合地质调查 (12120115043201),江苏省地质勘查基金项目(苏财建[2016]140号)作者简介:毛磊(1985 ㊀),男,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地质环境信息化㊁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工作,E⁃mail:malley@163.com0㊀引㊀言城乡聚落规模体系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一系列不同类型的城乡聚落按照大小组合方式,共同形成的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许学强,1982;顾朝林等,2002)㊂国内外的城乡聚落空间研究重点关注形态㊁结构和演化3个方面㊂从国外来看,在聚落的空间形态与类型方面,早期研究以定性描述和统计分析为主(Pacione,1984;Roberts,1996),后出现借助生态景观理论建立多维空间斑块指数来研究城市远郊乡村聚落的景观变化特征(Clarketal.,2009);在聚落的空间结构与布局方面,受中心地理论㊁扩散理论㊁区位理论及区域经济理论的影响(Fujitaetal.,1999),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聚落体系及其内部空间2个层面㊂在国内,城乡聚落的空间演化及其影响因素主要聚焦于城乡空间演化的阶段㊁模型㊁特征及驱动因素等,特别是空间分析和统计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研究的发展(马晓冬等,2012;李红波等,2014;李小健等,2015;李俊等,2015;贺艳华等,2017)㊂当前,中国城乡聚落空间㊁经济㊁社会正处于转型重构阶段,在城镇化㊁工业化背景下,由于村镇体系各要素在规模㊁功能上存在差异,城乡聚落空间结构形成了不同格局特征㊂江苏城市化已从初期注重规模㊁数量,向更注重质量 区域城市化㊁区域经济一体化及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罗国煜,2005)㊂从县域尺度对苏南发达地区城乡聚落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进行研究,在当前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㊂1㊀研究区和研究方法1.1㊀研究区概况苏南作为长三角区域重要的人口集聚地,土地面积为2.81万km2,2015年常住人口为3324 08万人,城镇化率达75.20%㊂1.2㊀数据来源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包括土地变更调查数据和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表1)㊂1.3㊀研究方法1.3.1㊀扩张强度㊀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指在一定时期内期末建设用地面积与期初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计算公式:第44卷㊀第3期毛㊀磊㊀等:苏南地区城乡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333㊀表1㊀数据名称及其来源Table1㊀Datanamesandsources名称㊀㊀㊀㊀来源第一次全国土地详查(1996 2008年)统计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2009 2015年)统计表自然资源系统江苏省1ʒ10万土地利用数据集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长三角分平台㊀㊀Ep=Un+iTUiˑ100%(1)式(1)中,Ep为建设用地扩张强度,Ui㊁Un+i为研究区范围内期初㊁期末的建设用地面积,T为时间间隔㊂1.3.2㊀首位指数㊀城市等级体系是各级城镇根据职能和规模进行的等级排列㊂城市规模分布指将一个区域某个等级以上的城市按城市化地区的人口规模从大到小排序,通过坐标图表示,并对其结构特点进行分析㊂城市规模分布通常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并已被证明与等级模式一致或兼容,因此通常将其作为城市等级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㊂城市规模分布分位序型和首位型2种基本类型㊂表征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首位指数一般包括首位度和四城市指数等,计算公式:S2=P1P2(2)S4=P1P2+P3+P4(3)式(2)㊁(3)中,S2㊁S4分别为首位度指数和四城市指数,P1 P4为位序1 4的城市非农业人口㊂一般而言,位序型城市规模分布的首位度在1 3之间,当S2远大于3时,则属于首位型分布;S4接近1时属于位序型分布,远大于1时则为首位型㊂2㊀社会经济发展与城乡聚落演化过程2.1㊀聚落演化发展过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苏南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形成了著名的苏南模式㊂随着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区位条件㊁经济基础及发展潜力等因素导致小城镇集聚扩张能力分化,苏南地区出现了以特大城市为核心㊁中小城市为依托㊁小城镇为网络的城镇体系㊂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乡镇企业由初期的劳动密集型逐步向资金㊁技术密集型转变,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逐渐降低,但外向型经济开始全面发展,与新城区统一规划建设的开发区脱颖而出,作为城市发展的新区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城市建设的重点也开始向外围城镇转移,城市土地又开始了新一轮扩张,特别是2000年后,苏南地区城镇聚落用地扩张强度明显快于乡村聚落(图1)㊂其中,省会城市南京的城乡聚落规模增速一直领跑全省,由1991年的143.40km2增长到2010年的618.64km2,20年间增长了300.67%,年均增长率达7.19%㊂尤其是2000年江宁撤县设区㊁2002年新设立浦口㊁六合区,东山新城与长江北岸地区全部划归南京市区,大大扩张了南京市建成区规模,2000 2005年间的增长幅度达122.24%,年均增长率高达17.32%㊂另外,苏锡常三市是江苏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先导,城镇发展起步较早,其增长幅度与年均增长率低于苏中㊁苏北地区,但其建成区规模位居全省前列,共同形成苏锡常都市圈的中心㊂2.2㊀扩张强度计算结果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苏南地区的城镇聚落用地扩张经历了2个明显的变化周期㊂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区热㊁房地产热的推动下,城镇聚落用地增长速度较快,据统计,全省年增长率达4 47%㊂1997年冻结新增建设用地报批1年,城镇聚落用地增长速度随之趋缓,全省年增长率降至近2%㊂随着2000年江苏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及新一轮经济增长,城镇聚落用地增长速度迅速提高,至2004年,全省年增长率迅速提升至15.36%,苏南地区更是高达19 30%㊂此后,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严把 土地闸门 ,全省城镇聚落用地增长率降至6%左右㊂通过扩张强度指数对苏南地区和5个地级市做进一步分析(图2),整体来看,2015年苏南地区城镇聚落面积扩张强度是2000年的5倍多(2000年和2005年为详查数据,2010年和2015年为 二调 数据,2套数据调查有出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城乡聚落面积变化强度不准确),而乡村聚落面积仅增加不足15%㊂其中,城镇聚落面积扩张强度最高的是镇江,为648.85%,而乡村聚落扩张强度最高的是无锡,为145 46%㊂334㊀地㊀质㊀学㊀刊2020年图1㊀苏南地区城乡聚落演化过程Fig.1㊀UrbanandruralsettlementevolutionprocessofsouthernJiangsuProvince(a)1995;(b)2000;(c)2005;(d)2010图2㊀苏南地区各地市城乡聚落变化强度Fig.2㊀IntensityofurbanandruralsettlementchangesofcitiesinsouthernJiangsuProvince(a)Nanjing;(b)Wuxi;(c)Changzhou;(d)Suzhou;(e)Zhenjiang;(f)southernJiangsuProvince第44卷㊀第3期毛㊀磊㊀等:苏南地区城乡聚落空间演化过程及其格局特征335㊀3㊀典型县域内城乡聚落格局特征县域是城乡聚落体系相对完整的空间地域单元,苏南地区共有10个县级市,根据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城乡聚落规模最大的是江阴,为3.51万km2,最小的是扬中,仅0 84万km2㊂城乡聚落规模占县域的比例也各不相同,最高的是常熟,为26 61%;最小的是溧阳,为12 98%㊂根据已有土地变更调查矢量数据,以溧水㊁宜兴㊁吴江和太仓为典型县域,对2015年人均GDP㊁城镇体系的首位度指数和标准差指数进行比较,将城乡聚落空间结构划分为集中㊁双心㊁多核和密集4种基本格局(表2)㊂表2㊀典型县域空间结构基本格局的特征Table2㊀CharacteristicsofbasicspatialpatternsoftypicalcountiesinsouthernJiangsuProvince类型典型县域人均GDP/(万元)二城市指数S2四城市指数S4样本总体标准差集中溧水5.972.650.943.18双心宜兴6.421.010.473.82多核吴江8.301.150.464.24密集太仓10.441.120.442.11㊀㊀(1)集中格局㊂只有1个中心城镇㊁多个次级城镇,中心城镇的首位度较大,二级城镇分布相对均衡㊂如溧水的二城市和四城市指数均为最高,但标准差指数相对不高,聚落空间结构明显向永阳镇集中(图3a)㊂(2)双心格局㊂有性质与规模大致相当的2个小城镇,往往存在与县城并重的另一个副中心㊂如宜兴的二城市指数最低,宜城街道和丁蜀镇人口规模基本相当,聚落空间结构呈双中心分布(图3b)㊂(3)多核格局㊂有多个规模大致相当的小城镇,构成群体式中心城镇㊂如吴江排名前三位的松陵镇㊁汾湖镇和盛泽镇,人口规模分别为16.44万人㊁14.30万人和13.32万人,大致相当,且明显高于其他镇(第四位平望镇为8.25万人),聚落空间结构呈多核心分布(图3c)㊂(4)密集格局㊂虽然有中心城镇作为核心,但县(市)域内其他乡(镇)历史悠久㊁各具特色㊁距离相近,形成均衡式的小城镇密集带㊂如太仓的四城市和标准差指数均为最低,除中心城镇城厢镇外,其他镇的人口规模也较为集中㊂一方面,作为商品经济发展较早的区域,太仓乃至整个苏州的工业化㊁城镇化水平较高;另一方面,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以及苏州与长江之间发达的水运网络㊁沪宁铁路的修建等,进一步强化了分枝状市场体系的发展,提升了各镇的纽带作用,聚落空间结构均衡密集(图3d)㊂4㊀结㊀论分析了苏南地区县域尺度城乡聚落的演化过程及格局特征㊂在当前城镇化㊁工业化背景下,由于聚图3㊀苏南地区典型县域聚落空间结构(a)集中类型(溧水);(b)双心类型(宜兴);(c)多核类型(吴江);(d)密集类型(太仓)Fig.3㊀Urbanandruralsettlementpatternsoftypicalcounties(cities)insouthernJiangsuProvince(a)concentrationpattern(LishuiCounty);(b)double⁃corepattern(YixingCity);(c)multi⁃corepattern(WujiangCity);(d)intensivepattern(TaicangCity)336㊀地㊀质㊀学㊀刊2020年落体系的各要素在规模㊁功能上存在差异,因此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格局特征㊂㊀㊀(1)经历了苏南模式到外向型经济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苏南地区的南京都市圈㊁苏锡常都市圈是城乡聚落扩张最快的地区㊂在城乡聚落内部,城镇聚落的扩张速度远高于乡村聚落,苏南地区的城镇聚落扩张强度2000 2015年提高了5倍多㊂(2)在县域内部,城乡聚落空间结构呈集中㊁双心㊁多核和密集4种基本格局㊂从单中心到网络化的城乡聚落体系,反映出苏南地区县域内部小城镇密集带的演化格局,在城镇化㊁工业化背景下,各个乡镇的纽带作用得以加强㊂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苏南发达地区的城乡地域正逐渐由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存在差异的等级体系转变为密切联系的网络化结构㊂城乡之间联系不断加强,使得乡村发展越来越依赖城市功能的扩散,城乡产业协作使得城乡形成紧密联合的地域综合体,城乡一体化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城乡关系的重要演化方向㊂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应坚持将城乡聚落空间的优化布局研究作为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积极探索城乡聚落空间优化的多元模式,进一步总结不同模式下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与路径㊂参考文献顾朝林,柴彦威,蔡建明,等,2002.中国城市地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60-180.贺艳华,周国华,唐承丽,等,2017.城市群地区城乡一体化空间组织理论初探[J].地理研究,36(2):241-252.罗国煜,2005.关于当前我国城市地质研究的认识[J].地质学刊(原‘江苏地质“),29(1):1-4.李红波,张小林,吴江国,等,2014.苏南地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J].地理科学,34(4):438-446.李小建,许家伟,海贝贝,2015.县域聚落分布格局演变分析:基于1929 2013年河南巩义的实证研究[J].地理学报,70(12):1870-1883.李俊,董锁成,李宇,等,2015.宁蒙沿黄地带城镇用地扩展驱动力分析与情景模拟[J].自然资源学报,30(9):1472-1485.马晓冬,李全林,沈一,2012.江苏省乡村聚落的形态分异及地域类型[J].地理学报,67(4):516-525.许学强,1982.我国城镇规模体系的演变和预测[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3):40-49.ClarkJK,McChesneyR,MunroeDK,etal.,2009.SpatialcharacteristicsofexurbansettlementpatternintheUnitedStates[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90(3/4):178-188.FujitaM,KrugmanPR,VenablesAJ,1999.TheSpatialEconomy:Cities,RegionsandInternationalTrade[M].Cambridge,MA:MITpress.PacioneM,1984.Evaluatingthequalityoftheresidentialenvi⁃ronmentinahigh⁃risepublichousingdevelopment[J].AppliedGeography,4(1):59-70.RobertsBK,1996.LandscapeofSettlement:PrehistorytothePresent[M].London:Rutledge.OntheevolutionandpatterncharacteristicsofurbanandruralsettlementspaceinsouthernJiangsuProvinceMaoLei1,2,ZhangYan1,2,GongXulong1,2,XuShugang1,2(1.GeologicalSurveyofJiangsuProvince,Nanjing210049,Jiangsu,China;2.KeyLaboratoryofEarthFissuresGeologicalDisaster,MinistryofLandandresources,Nanjing210049,Jiangsu,China)Abstract:Inthecontextofurbanizationandindustrialization,thecurrenturbanandruralsettlementspaceischangingfromahierar⁃chicalsystemwithdifferentnatural,economicandsocialconditionstoacloselyconnectednetworkedstructure.Urban⁃ruralintegrationhasbecomeanimportantdirectionfortheevolutionofurbanandruralsettlementsinChina.TakingsouthernJiangsuasanexample,thispaperanalyzedtheurbanandruralsettlementspatialevolutionprocessanditspatterncharacteristicssincethe1990s.Itisfoundthattheintensityofurbansettlementexpansionafter2000ismuchhigherthanthatofruralsettlements.Thespatialstructurecanbefur⁃thersummarizedinto4basicpatterns:concentration,double⁃core,multi⁃coreandintensity.Thestudycouldplayacertainguidingrolefortheoptimallayoutofurbanandruralsettlementspaceunderthebackgroundofruralrevitalization.Keywords:urbanandruralsettlement;evolution;pattern;southernJiangsuProvince。

《江苏统计年鉴2017》发布,快来看看你的家乡数据

《江苏统计年鉴2017》发布,快来看看你的家乡数据

《江苏统计年鉴2017》发布,快来看看你的家乡数据日前,《江苏统计年鉴2017》发布,江苏全省各项数据纷纷出炉。

年鉴披露了全省13个地级市在过去的一年里经济及民生数据及排名状况。

其中:✔江苏人每天创造的GDP达到 208.46 亿;✔江苏城镇居民每人每天生活消费支出72.42 元,包括20.24 元花在了食品烟酒上;✔江苏农村居民每人每天生活消费支出39.53 元,包括11.16 元花在了食品烟酒上;✔每天江苏有 205.45 万平方米的房子竣工;✔每天江苏出生 2136 人,死亡 1538 人;✔每天江苏有 1962 对登记结婚,也有 716 对居民“分道扬镳”城市人口及面积2016年,江苏省常住人口有7998.6万人,其中男性4025.66万人,占50.33%;女性3972.94万人,占49.67%;平均每户3.05人。

按地域划分,苏南地区人口最多,苏中地区人口偏少;按各市划分,苏州常住人口为1064.74万人,排在了各市第一位;其次是徐州、南京... ...主要城市土地面积:从全省主要城市土地面积来看,南京市区的土地面积最大,盐城市区排在了第二位。

2016常住人口地区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苏南3333.60 75.9苏中1643.92 64.0苏北3021.08 60.72016常住人口地区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比重(%)南京827.00 82.0无锡652.90 75.8徐州871.00 62.4常州470.83 71.0苏州1064.74 75.5南通730.20 64.4连云港449.64 60.2淮安489.00 59.7盐城723.50 61.6扬州449.14 64.4镇江318.13 69.2泰州464.58 63.2宿迁487.94 57.5主要城市土地面积城市土地面积(平方公里)南京市区6587 无锡市区1643 徐州市区3063 常州市区2838 苏州市区4653 南通市区2140 连云港市区3012 淮安市区4476 盐城市区5129 扬州市区2306 镇江市区1088 泰州市区1567 宿迁市区2154工资及就业2016年江苏在岗职工的平均工资为72684元,相比于2015年增加了5484元;各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2016年江苏不同地区城镇非私营单位的平均工资中,苏南地区最高,为81053元;盱城新鲜事苏北地区最低,为56905元;苏中地区为66331元。

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城镇人口和城市用地的变化评估

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城镇人口和城市用地的变化评估

第43卷第5期2021年5月宜春学院学报Journal of Yichun UniversityVol.43*No.5May.2021江西省城市化进程中城镇人口和城市用地的变化评估刘晓龙,曾琬露,杨洪涛,杜国平(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城镇人口和城市用地是评价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指标,对人口从业结构及城市用地类型的评估有助于详细分析城市进程的内在原因。

利用江西省各市城镇人口和城市用地面积等数据分析全省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内在机制。

得出江西省城市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农村人口进城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中工业用地和仓储用地明显增加的结果。

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江西省各城市要根据政策导向、做好城市定位、加强周边合作和扶持第三产业的建议,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全省区域均衡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城镇人口;人口职业结构;城市建设用地;土地利用类型中图分类号:TU9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80X(2021)05-0039-10An Evaluation of Urban Popula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n Jiangxi ProvinceLIU Xiao-long,ZENG Wan-lu,YANG Hong-tao,DU Guo-ping (College of L%e Sciences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Yichun University,Yichun336000,China) Abstract:Urban population and urban land is thr key indicators that eveluated urbanization process.Thr eveluo-tion of population industro strncturo and urban land types could cantriOuir to the detailed analyar of tie internal rer-s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nate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accelerated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JOngxi province using the date of urban p opulation and urban land aree O prefecture-levd city.ResuU showed that increess of population in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industo and expand of urban land in industeO and storaae mainay promoted the acceler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cess in Jiangxi province.Thess results suggested that accerding i tee police guiOance,make better city location,strengthen cooperation around and support the sugges­tion of the third industiy would be faverable strateeies for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a,and promo­ting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aree in Jiangxi province.Key worbt:urbanization;urban population;population occupation structure;urban construction land;land uss t.p,城市化是指人口等生产要素由农村流入城市,进而引发城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

无锡2017年秋季暴雨洪水分析

无锡2017年秋季暴雨洪水分析

272020.1无锡2017年秋季暴雨洪水分析无锡市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京杭大运河穿主城而过,有明显的夏秋季洪水过程。

2017年9月23~25日,无锡市发生了一次暴雨洪水过程,京杭大运河无锡(二)水位站出现超历史水位、无锡城区大包围各泵站排水分流、沿太湖小闸开闸放水。

本文介绍了此次洪水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分析了此次洪水特征,并研究了洪水成因。

一、站网布设介绍无锡城市面积1643.88 km 2,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32 km 2。

无锡(二)水位站和无锡雨量站布设于无锡城区腹地,负责监测无锡城区京杭大运河水位和无锡城区雨量,洛社水文站在其上游14km 处,负责监测京杭大运河无锡段流量。

无锡地区水位和雨量从2008年开始,实现实时在线监测,所有数据均自动汇入无锡市水文局机房采集平台,通过交换系统汇总上报。

2017年9月23~25日城区普降暴雨大暴雨,大运河水位随之上涨,形成了一次完整的洪水过程。

无锡(二)站、洛社水文站准确地监测到了此次降雨洪水过程。

二、雨情分析受冷暖气流的共同影响,从9月23~25日,无锡市普降暴雨。

由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局部地区出现大暴雨。

此间全市面平均雨量为174.0mm,其中无锡主城区代表站无锡(二)站降雨量为174.8mm,降雨时间从9月23日22:45开始,至9月25日21:55结束。

本文主要以无锡雨量站为代表站分析城区降雨情况(见图1)。

由于此次降雨受同一气象因素影响,无锡雨量站代表性强,资料真实可靠,故采用该站实际降雨过程作为无锡城区代表雨型。

由图2可以看出,此次降雨主要集中在9月25日6:25至9月25日17:25,此时段内降雨量为123.2mm,降雨过程为单峰雨,强降雨发生在9月25日7时、9时、12时和15时、16时,小时雨量均超过10mm。

考虑到城市建成区雨水管网排水和河道排水的特点,暴雨频率分析摘选无锡雨量站日降雨过程资料,进行频率分析。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中图版必修第二册
资料二:雄安新区拥有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白洋淀,漕河、 南瀑河、萍河、南拒马河等多条河流在区域内交汇。九河下梢,汇 集成淀,星罗棋布的苇田,摇船入淀,但见浩渺烟波,苍苍芦苇, 悠悠小舟,岸上人家,宛若"华北江南"。雄安新区范围内人口密度 低,建筑少,拆迁量不大。雄安新区可开发建设的土地较充裕且可 塑性强,具备一定的城市基础条件。
城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镇化能够创造出比较多
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人口;促使劳动力从第 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传播文明。伴随着城镇化,城镇文化向乡村广
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乡村更 加开放和文明,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发展差距缩小,社 会更加进步。
过度城市化的城市内部往往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在这些城市中, 既有现代化的产业、高档住宅区和相应的现代化设施,同时也存在着 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缺少最基本公共设施的贫民住宅区。这些城市的 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区的城镇 化发展水平不均衡。目前每年城镇人口增加约2000万人, 这比欧洲一个中等规模国家的总人口还要多。我国城镇人 口有8亿多,但城镇的数量和规模还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城 镇化发展的空间依然很大。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 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 城镇化。
中国城市化特点: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地 区的城镇化发展不均衡。
城镇化发展空间依然巨大,我国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它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 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第三节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江苏旅游攻略

江苏旅游攻略

江苏旅游攻略苏州古典园林,亦称“苏州园林”,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境内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总称。

苏州古典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境内私家园林始建于前6世纪,清末时城内外有园林170多处,现存50多处。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

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古典园林所蕴涵的中华哲学、历史、人文习俗是江南人文历史传统、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重大的艺术价值。

以拙政园、留园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

俗语说:“江南园林甲全国,苏州园林甲江南。

”苏州园林从总体上说,具有三个特点,一是造园图景摹仿自然:以自然山水为主题,因地制宜地利用人工去仿造自然景致,沿阜垒山,洼地建池,巧建亭榭,点缀树木,讲求诗情画意。

二是造园注重淡雅幽静:造园图景小中见大,内外借景,画中有画,布局自然,秀丽庄重。

三是建园突出民族风格:园中的古代建筑用绘画、书法、诗文等艺术手法将其综合在一起,景中有诗,诗中有画,为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结晶。

苏州园林是中国南方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园林中以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为著名,被誉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

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和退思园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扩展项目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在苏州城区东北隅娄门内,为苏州四大古代名园之一。

拙政园最初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在元代时将其改建为大宏寺;到了明代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辞职还乡,买下大宏寺遗址并改建成宅园,取名为“拙政园”。

初建时规模较大,园内景物很多,除正宅外,还包括现在的东花园(归田园)和西花园等景物30余处。

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变化趋势及障碍因子分析

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变化趋势及障碍因子分析

第52卷第1期2021年1月Vol.52,No.1Jan.,2021人民长江Yangtze River文章编号:1001-4179(2021)01-0076-07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变化趋势及障碍因子分析鲁晓1,董增川1,任华2,臧冬伟3,朱振业4,陈兩菲1(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2.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盐城分局,江苏盐城224000; 3.盐城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江苏盐城224001; 4.杭州西湖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五水共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浙江杭州310012)摘要:为了明确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选取协调发展度作为水资源承载状态的表征指标,采用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对盐城市2008〜2017年的水资源承载状态进行评价,并对障碍因子进行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①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整体呈好转趋势,等级由“差”发展为“中”,其中,2012年协调发展度最低,为0.296;2015年协调发展度最高,达到0.721。

②主要障碍因子为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建成区植被覆盖率、污水集中处理率、人均GDP和生态用水占比,分析可知,水质相关指标障碍度较大,经济社会用水指标的障碍度较小且呈降低趋势。

基于评价分析结果,对盐城市的截污限排、加强绿化以及改善水资源的承载状态提出了相应的整改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水资源承载状态;协调发展度;障碍因子;博弈论;盐城市中图法分类号:TV213文献标志码:A DOI:10.16232/ki.1001-4179.2021.01.0131研究背景江苏省盐城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且变幅大,又处于流域下游供水末梢,水污染问题严重。

因此存在着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的问题,导致盐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明确盐城市水资源承载力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水资源分配与管理,为此对盐城市水资源承载状态进行评价并做归因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连云港环境问题及管理建议分析

连云港环境问题及管理建议分析

210 HUANJINGYUFAZHAN ▲张亮(连云港辐射环境监测管理站,江苏 连云港 222000)摘要:利用生态红线解决环境问题是落实空间管控要求、实现精细化环境管理的有效手段。

本文详细阐述了连云港市生态红线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并对生态红线信息化管理成效进行了分析,对其他地区实施生态红线管控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连云港;生态环境;生态红线;信息化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20)02-0210-02DOI:10.16647/15-1369/X.2020.02.120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management suggestions in lianyungangZhang Liang(Lianyungang Radiation Environ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Station,Lianyungang Jiangsu 222000,China) Abstract:Using the ecological red line to sol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s an effective means to implement spac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and achieve refine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red line management in Lianyungang City, analyzes the effectiveness of ecological red lin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red line management in other areas.Key words:Lianyungang;Ecological environment;Ecological red line;Informatization1 连云港基本情况及环境问题分析1.1 连云港市基本情况介绍连云港市,江苏省地级市,别称“港城”,位于中国沿海中部,南连长三角,北接渤海湾,西依大陆桥,土地面积7615.29km²,海域面积6677km²,市区建成区面积223km²[1]。

全国二线城市排名2017

全国二线城市排名2017

全国二线城市排名2017二线城市是中东部地区的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地级市。

2017新二线城市排名有哪些城市上榜?以下是blanche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2017全国二线城市排名,一起来看看2017中国二线城市排名吧!2017全国二线城市排名第1名:厦门市厦门,别称鹭岛,简称鹭,福建省省辖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是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经济特区,东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及风景旅游城市。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端,西接漳州台商投资区,北邻南安,东南与大小金门和大担岛隔海相望,通行闽南语,是闽南地区的主要城市,与漳州、泉州并称厦漳泉闽南金三角经济区。

厦门由本岛厦门岛、离岛鼓浪屿、西岸海沧半岛、北岸集美半岛、东岸翔安半岛、大小嶝岛、内陆同安、九龙江等组成,陆地面积1699.3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90多平方公里。

21世纪厦门逐渐成为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拥有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浪屿。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赞美厦门为“东方夏威夷”。

截至2016年,厦门市区城市建成区面积334.6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2万人。

第2名:福州市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福建省省会,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

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

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

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也是东部战区陆军机关驻地。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丝绸之路门户以及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三片区之一。

福州现辖5区2县级市6县,全市陆地总面积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78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64.8%。

全市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的1/3。

全市常住人口为728万人。

第3名:无锡市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江苏省地级市,被誉为“太湖明珠”。

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苏南部,太湖流域,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

南京市冷热岛格局的尺度效应研究

南京市冷热岛格局的尺度效应研究

文章编号:2096-3424(2021)01-0075-08DOI:10.3969/j.issn.2096-3424.20015南京市冷/热岛格局的尺度效应研究郭 宇, 唐 明, 王宏伟, 侯梅芳, 刘信杉, 林 毅(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上海 201418)摘 要:城市地表覆被类型变化影响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研究城市地表覆被类型与城市冷/热岛格局的相关关系,对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韧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landsat8影像数据,提取南京市4种主要地表覆被类型(水体、植被、不透水面、建筑)的参数;同时利用热红外波段反演地表温度,分别从像元(小)和市、区级行政区划(大)2个尺度,研究冷/热岛空间分布与主要地表覆被类型之间的关系并就其尺度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

研究结果如下:基于像元尺度的空间分析表明,植被和水体的分布与冷岛空间格局具有相关性;不同地表覆被类型的降温效应顺序为:水体>植被>不透水面>建筑;建筑和不透水面的分布与热岛空间格局具有相关性。

基于市、区级行政区划尺度的空间分析表明,4种地表覆被类型与冷岛效应相关性较低;建筑与不透水面与热岛效应相关性较高,其中建筑与热岛效应相关性最高(R2=0.95)。

总体而言,基于小尺度的研究能反映地表覆被类型与冷/热岛空间分布的相关关系,而基于大尺度的研究则从数据统计的角度反映城市热环境的综合特征。

研究有助于城市规划者理解城市冷/热岛形成的尺度特征,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热环境;冷/热岛;尺度特征;土地覆被类型中图分类号:TP79 文献标志码:AStudy on the Scale Effect of the Cold/Heat Islands Pattern in NanjingGUO Yu, TANG Ming, WANG Hongwei, HOU Meifang, LIU Xinshan, LIN Yi (School of Ecological Technique and Engineeri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hanghai 201418, China)Abstract:Changes in urban land cover types affec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land cover types and urban cold/heat island pattern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gulating urban microclimate, improving human settlements and improving urban resilience. Based on the landsat8 Satellite imaging data, the parameters of the four main types of land cover (water, vegetation, impervious surface, building) in Nanjing were extrac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was retrieved using the thermal infrared b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ld/heat islands and the main land cover types was studied from two scales: pixel (small) and city and district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middle) , and the scale effect was discussed in depth.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收稿日期:2020-03-0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250);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沪教委高[2019]22号-24)资助作者简介:郭 宇(199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热环境。

0042.中国2017年绿地面积及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统计(市辖区)(七)

0042.中国2017年绿地面积及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统计(市辖区)(七)
3854 588
9951 7137 2871 1341 2221
5952 480 1077 752 739 423 820 738 440 275
2685
472 421 690 789 1275 370 452 160 332 45
1631 131
2400 1117 465 645 435
27177
41.00
42.00 40.75 40.61 36.68 39.51
41.80 43.05 38.49 39.0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2017年绿地面积及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统计(市辖区)(七)
绿地面积(公顷)
建成区绿化覆
公园绿地面积
3054
45
209
60
97
532
311
63
30076 1897 4244 2420 2283 1574 1895 2436 1659 732
8
1434 1987 1947 792 2191 1890 1669 787 571 101
3857 2831
1671 1806 2487 1788
8751
1620 2186 2166 875
1653 1987 850 635
3809 574
4189 2239 1283 1264
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 吐鲁番市 哈密市
28848 5048 684 2028
3598 490 170 332
城市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日喀则市 昌都市 林芝市 山南市 那曲市
陕西省 西安市 铜川市 宝鸡市 咸阳市 渭南市 延安市 汉中市 榆林市 安康市 商洛市
甘肃省 兰州市 嘉峪关市 金昌市 白银市 天水市 武威市 张掖市 平凉市 酒泉市 庆阳市 定西市 陇南市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基于PS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第43卷第4期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年4月V o l.43 N o.4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 e s t U n i v e r s i t y(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A p r. 2021D O I:10.13718/j.c n k i.x d z k.2021.04.013基于P S 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苏州市为例孙小祥1,3,秦艺娟21.盐城师范学院城市与规划学院/苏北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院,江苏盐城224007;2.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昌330031;3.中国科学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08摘要: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能够有效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我国发达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构建的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 S R)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熵权法计算权重,采用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对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2008-2017年,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压力㊁状态㊁响应3个子系统得分不断上升,但三者增长率差异显著.②指标层第一障碍因子由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向人均建设用地转变,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核心因素由经济发展因素向人口压力转换.③压力㊁状态系统的障碍度处于增长态势,土地状态系统是阻碍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重要因子.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P S R模型;熵权法;障碍度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868(2021)04010009在城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优化土地资源利用结构㊁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㊁提升城镇化发展内涵与质量,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发展不可忽略的问题[1].在大规模的快速城镇化建设中,各类问题突显:①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㊁耕地逐渐减少,建设用地与农用地矛盾日益突出;②城市开发中规划欠合理,部分城市边界无序扩张蔓延,土地低效利用现象普遍存在[2-5].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科学㊁准确评价,有助于优化配置土地资源㊁落实新型城镇化建设[6].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前提条件,加强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和障碍因素的研究,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是土地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国内外相关学者对此开展了大量研究[7-18],针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建立了一系列综合模型,如C L U E模型㊁C A模型㊁C E L L U L A R模型和G E OMO D模型等,并有学者采用不同模型与方法(P S R模型㊁S T I R P A T模型㊁G P C A方法㊁改进熵值模型㊁多边形图示法㊁R S与G I S相结合等)对不同尺度(城市群㊁城市㊁开发区等宏观尺度以及街区㊁宗地等微观尺度)土地集约利用进行评价,研究成果众多.然而,由于不同学者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和本质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在评价指标选用以及标准值和权重的确定上尚未形成统一的理论基础和方法体系[19].因此,本研究拟选取应用广泛的压力状态响应(P S R)模型,从压力㊁状态㊁响应3方面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计算权重,对苏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引入障碍度模型进行障碍因子诊断,使评价结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以期为进一步提升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收稿日期:2019121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594,41771199);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 K20160445);中科院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W S G S2015007);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1501080C).作者简介:孙小祥,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研究.1 研究对象与数据1.1 研究区概况苏州市位于北纬30ʎ47'-32ʎ02'㊁东经119ʎ55'-121ʎ20',地处江苏省东南部㊁长三角中部,东临上海,南接嘉兴,西抱太湖,北依长江,下辖市辖区有姑苏区㊁虎丘区㊁吴中区㊁相城区㊁高新区㊁工业园区和吴江区,以及常熟市㊁张家港市㊁昆山市㊁太仓市4个县级市.截至2017年末,苏州市常住人口1068.3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09.82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75.8%,土地总面积8657.32k m 2,地区生产总值达17319.5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29.59亿元.苏州市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是江苏省经济㊁对外贸易㊁工商业和物流中心,是江苏省人口最多㊁经济总量最大㊁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同时也是重要的交通中心[20].1.2 数据来源本研究所涉及的有关苏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㊁土地利用现状和城市建设现状等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18年‘苏州市统计年鉴“以及相应的统计公报.2 研究方法2.1 指标体系的确定P S R (P r e s s u r e -S t a t e -R e s p o n s e )模型最初由加拿大统计学家D a v i d J .R a p p o r t 和T o n y Fr i e n d 提出,20世纪80年代由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 E C D )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 N E P )以 可持续发展 为核心提出将P S R 模型作为研究环境问题的概念模型[21].结合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本研究根据P S R 模型的原理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将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G )㊁系统层(S )㊁指标层(I )3个层次.目标层(G )表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系统层(G )包含压力指标㊁状态指标和响应指标3个层次;指标层(I )包含人口密度㊁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等13项指标(表1).其中,压力指标描述人类对土地集约利用施加的直接压力或干扰,如人口密度㊁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等指标,用来衡量对土地集约利用造成的压力;状态指标描述由于人类活动而导致的土地集约利用变化,如地均工业总产值㊁地均财政收入等,用来衡量当前土地集约利用的状态和变化趋势;响应指标表征社会对提高土地集约利用而进行的努力,如地均固定资产投资㊁地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等,用来衡量土地集约利用改进措施的实施状况.表1 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G )系统层(S )指标层(I )单位方向性压力指标(S 1)人口密度(I 1)人/k m2正向建成区绿地覆盖率(I 2)%正向第二㊁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I 3)%正向建设用地增长率(I 4)%正向状态指标(S 2)地均工业总产值(I 5)万元/h m 2正向地均第二㊁第三产业G D P (I 6)万元/h m2正向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地均财政收入(I 7)万元/h m2正向人均建设用地(I 8)h m 2/万人负向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I 9)万元/h m2正向人均公园绿地面积(I 10)m 2/人正向响应指标(S 3)地均固定资产投资(I 11)万元/h m 2正向地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I 12)万元/h m2正向污水处理率(I 13)%正向101第4期 孙小祥,等:基于P S R 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苏州市为例2.2 指标权重的确定将13个指标分为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正向指标的数值越大代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越高,负向指标的数值越大代表城市的集约利用程度越小.为方便比较评价指标,消除指标间量纲差异,采用如下标准化公式:正向指标:X 'i j =X i j -mi n {X j }m a x {X j }-m i n {X j }(1) 负向指标:X 'i j =m a x {X j }-X i j m a x {X j }-mi n {X j }(2)式中:X 'i j 表示第i 个年份第j 项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X i j 表示第i 个年份第j 项指标的初始数据;m i n {X j }表示所有年份中第j 项指标数据中的最小值;m a x {X j }表示所有年份中第j 项指标数据中的最大值.为尽量剔除主观因素,本研究采用熵权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公式如下[22]:计算第i 年份第j 项各指标值的比重Y i j:Y i j =X 'i jðmi =1X'i j(3) 计算指标信息熵e j :e j =-k ðmi =1(Y i j ˑl n Y i j)(4) 计算信息熵冗余度d j d j =1-e j(5) 计算指标权重W i :W i =d jðnj =1dj(6)式中:m 为评价年数;n 为指标数;k =1/l n m .2.3 综合评价模型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应该是压力㊁状态㊁响应3个子系统各个指标数据进行综合计算的结果,计算公式如下:W =S a ðj j =1I jX j +S b ðk k =1I k X k +S c ðmm =1I m X m (7)式中:S a ,S b ,S c 分别表示压力指标㊁状态指标㊁响应指标所代表的权重;I j ,Ik ,I m 分别表示各个系统层下13个指标的权重;X j ,X k ,X m 分别表示各个指标数据标准化后的数值;W 代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数值.2.4 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指标障碍因子为进一步提高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必要从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各个指标中找出主要障碍因子.计算指标有4个:因子贡献度(C j )表示单项指标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程度;指标偏离度(D i j )表示单项指标与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之间的差距;单指标障碍度(h i )表示单项指标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子系统障碍度(H i )表示子系统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影响[23-24].主要公式如下:因子贡献度(C j ):C j =W i ˑW i j(8)201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 t t p ://x b b jb .s w u .e d u .c n 第43卷指标偏离度(D i j ):D i j =1-X 'i j(9) 单指标障碍度(h i ):h i =D i j ˑC jð13j =1(D i j ˑC j )ˑ100%(10) 子系统障碍度(H i ):H i =ðh i(11)式中:W i 代表第i 个指标的权重;W i j 代表的是第i 个指标在第j 个年份的权重;X 'i j 代表第i 个指标在第j 个年份数据标准化后的数值.3 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分析3.1 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压力层分析由图1可知,苏州市土地压力状态总体呈缓慢起伏上升态势.2008-2014年苏州市土地压力状态处于稳定上升,其中,2011年受建设用地增长率㊁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下降影响,压力层状态有所下降;2014-2016年,苏州市土地压力层呈降低趋势,主要原因是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持续降低,2016年苏州市建设用地增长率达到-3.3%,为近10年最低值;2017年苏州市土地压力综合评价数值达到0.196,为近10年的高峰值,比2016年增长36.3%.这是因为第二㊁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㊁人口密度和建设用地增长率达到了近10年最高值.人口密度指标除2015年有所下降外,总体处于上升状态,说明苏州市的人口在不断扩张.图1 2008-2017年苏州市压力层指标值与压力层总体变化趋势图3.2 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状态层分析由图2可知,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态层数值从2008年的0.143到2017年的0.334,总体呈上升趋势.2015年苏州市的土地状态层评价数值比2014年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人均建设用地每万人仅168h m 2,为近10年最低值,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也大幅下降.从具体指标来看,地均工业总产值㊁地均财政收入以及地均社会消费零售额不断上升,表明苏州市经济发展水平始终保持上升趋势;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在2011-2014年间比较平稳,之后苏州市人口数量的增速高于公园绿地面积增速,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指标显著下降,2017年仅为14.4m 2/人;人均建设用地总体呈波动变化趋势.总的来说,苏州市的土地状态层要保持上涨趋势,必须增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减少人均建设用地面积.301第4期 孙小祥,等:基于P S R 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苏州市为例图2 2008-2017年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状态层指标值与状态层总体变化趋势图3.3 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响应层分析由图3可知,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响应层评价数值始终保持上升趋势,从2008年的0增加到2017年的0.282.其中,2012-2013年苏州市土地响应层评价数值变化幅度最大,数值增加了0.073,主要原因是污水处理率指标数值增幅较大,其他指标也保持上升趋势;2014-2017年,苏州市土地响应层评价数值增幅较小,变化较为平稳,虽然地均固定资产投资不断下降,但地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污水处理率一直保持上升趋势.总的来说,苏州市的土地响应评价数值一直在增加,接下来需要进一步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图3 2008-2017年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响应层指标值与响应层总体变化趋势图3.4 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2008-2017年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数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图4),但是2015年比2014年降低了0.015,主要原因是状态层的数值有所下降.具体来看,2008-2011年,压力层数值高于响应层,表明苏州市前期土地集约利用压力较大;2011年以后,响应层和状态层的数值开始超过压力层的数值,表明政府开始采取措施应对土地粗放利用带来的压力,苏州市土地状态以及做出的响应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2013年以后,响应层和状态层与压力层的数值差距开始拉大,这意味着苏州市一系列的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对土地集约利用效果显著.401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 t t p ://x b b jb .s w u .e d u .c n 第43卷图42008-2017年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以及系统层变化4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障碍因子诊断4.1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各指标障碍度分析根据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因子的计算方法,对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指标层的各个指标进行障碍度计算(表2),并选取障碍度位于前5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表2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障碍因素以及障碍度年份序列123452008年障碍因素I9I6I7I13I12障碍度/%14.5613.2312.5112.1811.65 2009年障碍因素I9I6I13I7I12障碍度/%14.8913.6413.0512.9012.86 2010年障碍因素I9I13I6I12I7障碍度/%14.8713.7712.8212.5011.67 2011年障碍因素I9I13I6I12I7障碍度/%14.7514.1011.9211.6210.18 2012年障碍因素I9I12I8I13I6障碍度/%14.5612.9012.2511.4011.03 2013年障碍因素I8I9I12I6I1障碍度/%23.0714.5012.6510.948.46 2014年障碍因素I8I9I7I6I12障碍度/%31.0612.0911.089.759.03 2015年障碍因素I8I10I1I9I6障碍度/%32.6218.128.478.347.27 2016年障碍因素I8I10I4I1I6障碍度/%26.8923.949.435.495.42 2017年障碍因素I8I10I2I11I4障碍度/%43.3735.3113.964.852.52501第4期孙小祥,等:基于P S 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苏州市为例研究发现,2008-2012年对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影响最大的障碍因素是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其次是地均第二㊁第三产业G D P ㊁污水处理率㊁地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㊁地均财政收入,这些指标主要集中在土地状态系统和土地响应系统,说明苏州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并且污水处理率这一指标障碍度较高,表明苏州市需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力度;2013-2017年对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影响最大的障碍因子是人均建设用地,其次是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㊁地均房地产开发投资额㊁人口密度㊁地均第二㊁第三产业G D P ㊁建设用地增长率.自2013年开始障碍度较高的指标开始出现在土地压力系统内,人口密度指标在2013年㊁2015年和2016年障碍度较高,说明苏州市近年来人口的增长对土地产生了压力,影响了苏州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建设用地增长率在2016年和2017年障碍度排名较高,随着苏州市发展的需要,建设用地的增加对土地集约程度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此外,土地状态系统和土地响应系统的部分指标近5年对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相较于2008-2012年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这一指标的障碍度有所降低,说明土地利用效益提升迅速,对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具有较大贡献.人均建设用地在2008-2012年间障碍度较低,但在2013-2017年间障碍度却最高,尤其是2017年障碍度达到了43.37%,说明苏州市土地利用程度对土地绩效的影响在近5年较大.除此以外,2013-2017年地均财政收入㊁地均固定资产投资㊁建成区绿地覆盖率这3个指标的障碍度排名也较高.地均财政收入这一项指标近3年没有出现在前5位,相较于2008-2012年障碍度出现的频度是减少的,说明其对土地利用状态有改善的作用.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在2017年障碍度较高,但是2008-2016年这一指标的障碍度较低,说明苏州市应提高对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重视程度.图5 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P S R 模型各系统层障碍度4.2 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子系统障碍度分析研究表明,苏州市土地状态系统的障碍度相对较高(图5),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压力系统障碍度相对稳定,而土地响应系统障碍度正在下降.2008-2013年,响应系统的障碍度高于压力系统,但2014-2017年压力系统的障碍度高于响应系统.土地压力系统的障碍度从2008年的14.79%增加到2017年的16.48%,年增长率为0.17%,土地状态系统的障碍度从2008年的53.81%增长率到2017年的78.68%,年增长率为2.49%,土地响应系统的障碍度从2008年的31.4%下降到2017年的4.85%,年均减少率为2.66%,表明苏州市在土地响应系统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状态系统方面,2011-2015年障碍度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虽然2016年有所下降,但在2017年又表现出增长的趋势,长此以往,土地状态系统的问题会成为阻碍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土地压力状况相较于土地状态系统其增长速度较慢,2016年障碍度达到最高,但在2017年数值又有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人口密度㊁第二㊁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㊁建设用地增长率这3项指标都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虽然之后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仍需提高警惕,因为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的障碍度出现了增长的趋势,并且建设用地增长率在2017年障碍因素的障碍度中数值最高.可见,要提升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需要从土地状态系统和土地压力系统入手,同时注意土地的响应系统的状态.4.3 提升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对策建议①人口集聚能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从而提高单位面积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具有积极影响;相关部门加快出台人才落户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放宽落户门槛,吸引集聚人力资源,加快壮大产业㊁技能人才队伍.②精选优质项目,提高土地供地投资强度标准,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单位面积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作为衡量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指标.③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强调规划引领,严格控制苏州市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实现建设用地减量化发展,601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h t t p ://x b b jb .s w u .e d u .c n 第43卷努力实现建设用地 零增长 甚至负增长;通过清理 僵尸企业 ㊁闲置土地㊁低效厂房等措施,加快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盘活土地优先用于新产业㊁新业态项目,同时加快存量建设用地的开发改造,从而提升苏州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5 结 论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如何寻求城市发展和土地合理利用之间的平衡一直是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基于P S R 模型选取苏州市2008-2017年人口密度,建成区绿地覆盖率,第二㊁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等13项指标,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系统.1)苏州市近1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地压力系统㊁土地状态系统和土地响应系统的综合评价数值均呈上升的趋势.苏州市近10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改善.2)通过建立障碍度模型,分析13个障碍因素对苏州市2008-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障碍度.从系统层3个系统的障碍度来看,状态层的障碍度最高,2008-2013年响应层的障碍度高于压力层,2014年压力层的障碍度高于响应层.从各指标的障碍度来看,2008-2012年障碍度最高的是地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13-2017年障碍度最高的是人均建设用地.3)苏州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不断改善的状态,这得益于苏州市在城市不断扩张的同时,对土地集约利用予以高度重视,但是人口的增长造成的人地关系紧张㊁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造成的生态绿地面积的减少等问题,依旧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去改善.参考文献:[1]姚士谋,张平宇,余 成,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J ].地理科学,2014,34(6):641-647.[2] 姚士谋,冯长春,王成新,等.中国城镇化及其资源环境基础[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 王 静,郑振源,黄晓宇,等.对中国现行土地利用战略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反思[J ].中国土地科学,2011,25(4):9-12.[4] 孙宇杰,陈志刚.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发展研究[J ].资源科学,2012,34(5):889-895.[5] 张乐勤,陈素平,陈宝平,等.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 以安徽省为例[J ].城市问题,2014(2):75-82.[6] 张 祚,周 敏,金 贵,等.湖北 两圈两带 格局下的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度分析[J ].世界地理研究,2018,27(2):65-75.[7] P R OM P E R C ,P U I S S A N T A ,MA L E T J P ,e t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L a n d C o v e r C h a n ge s i n t h e P a s t a n d t h e F u t u r e a s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t o L a n d s l i d e R i s k S c e n a r i o s [J ].A p p l i e d G e o g r a p h y,2014,53:11-19.[8] T A L E A I M ,S HA R I F I A ,S L I U Z A S R ,e t a l .E v a l u a t i n g t h e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of M u l t i -F u n c t i o n a l a n d I n t e n s i v e U r b a n L a n d U s e s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A p pl i e d E a r t h O b s e r v a t i o n a n d G e o i n f o r m a t i o n ,2007,9(4):375-391.[9] WA R D D P ,MU R R A Y A T ,P H I N N S R.A S t o c h a s t i c a l l y C o n s t r a i n e d C e l l u l a r M o d e l o f U r b a n G r o w t h [J ].C o m pu t -e r s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U r b a n S ys t e m s ,2000,24(6):539-558.[10]P O N T I U S G R ,MA L A N S O N J .C o m p a r i s o n o f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a n d A c c u r a c y o f T w o L a n d C h a n ge M o d e l s [J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f G e og r a ph i c a l I n f o r m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2005,19(2):243-265.[11]熊 鹰,陈 云,李静芝,等.基于土地集约利用的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用地供需仿真模拟[J ].地理学报,2018,73(3):562-577.[12]杨 忍,王 洋,徐 茜,等.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空间特征及其优化战略决策解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10):53-58.[13]魏宁宁,陈会广,徐 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对比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7,26(10):1556-1563.[14]吴 佳,邓旭晖,刘平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度评价研究[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9(5):828-831.[15]谢 天,濮励杰,张 晶,等.基于P S R 模型的城乡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例[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3):279-284.701第4期 孙小祥,等:基于P S R 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苏州市为例801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h t t p://x b b j b.s w u.e d u.c n第43卷[16]廖喜生.基于S T I R P A T模型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效应实证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8(2):94-97.[17]李景刚,张效军,高艳梅,等.基于改进熵值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 以广州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4):118-123.[18]吴嵩,姜琦刚.基于R S和G I S的小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S1):53-57.[19]王群,王万茂,金雯.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的新观点和新方法:综述与展望[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27(S1):95-100.[20]乔伟峰,孙在宏,兰晓华,等.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演化比较 以江苏省苏州市和安徽省宿州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2,32(12):127-132.[21]邓际洪.基于P S R模型的四川省耕地可持续利用评价[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5.[22]曹竞文,李淑杰,李高行,等.基于P S R模型和熵权法的扶余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1(1):125-132.[23]钟少华,时鹏,杨文刚,等.基于P S 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 以延长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9,26(2):283-289.[24]郑华伟,张锐,杨兴典,等.基于P S R模型的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21(9):1099-1105.A n E v a l u a t i o n S t u d y o f U r b a n L a n d I n t e n s i v eU t i l i z a t i o n i n S u z h o u B a s e d o n P S R M o d e lS U N X i a o-x i a n g1,3, Q i n Y i-j u a n21.C o l l e g e o f U r b a n a n d P l a n n i n g/N o r t h J i a n g s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a n d R u r a l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Y a n c h e n g T e a c h e r s U n i v e r s i t y,Y a n c h e n g J i a n g s u224007,C h i n a;2.S c h o o l o f P u b l i c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N a n c h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N a n c h a n g J i a n g x i330031,C h i n a;3.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W a t e r s h e d G e o g r a p h i c S c i e n c e s,C A S,N a n j i n g210008,C h i n aA b s t r a c t:I n o r d e r t o f u r t h e r p r o m o t e t h e e c o n o m i c a l a n d i n t e n s i v e u s e o f l a n d i n S u z h o u a n d t o p r o v i d e a s c i e n t i f i c b a s i s f o r t h e i n t e n s i v e u s e o f l a n d i n o t h e r d e v e l o p e d c i t i e s i n t h e e a s t o f C h i n a,a n e v a l u a t i o n i n-d e x s y s t e m o f u r b a n l a n d i n t e n s i v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b a s e d o n P S R m o d e l w a s c o n s t r u c t e d.T h e w e i g h t w a s c a l c u-l a t e d w i t h t h e e n t r o p y w e i g h t m e t h o d,a n d t h e o b s t a c l e f a c t o r d i a g n o s i s w a s c a r r i e d o u t,u s i n g t h e o b s t a c l e d e g r e e m o d e l t o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e v a l u a t e t h e i n t e n s i v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l a n d i n S u z h o u.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f r o m2008t o2017,t h e o v e r a l l t r e n d o f l a n d i n t e n s i v e u s e i n S u z h o u r o s e i n a f l u c t u a t i n g w a y,a n d t h e s c o r e s o f p r e s s u r e,s t a t e a n d r e s p o n s e w e r e c o n s t a n t l y r i s i n g,b u t t h e g r o w t h r a t e s o f t h e t h r e e s u b s y s t e m s 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d i f f e r e n t;t h a t t h e f i r s t o b s t a c l e f a c t o r o f t h e i n d e x l a y e r c h a n g e d f r o m t h e a v e r a g e r e t a i l s a l e s o f c o n s u m e r g o o d s t o t h e p e r-c a p i t a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l a n d,a n d t h e c o r e f a c t o r o f i n t e n s i v e l a n d u s e i n S u z h o u s h i f t e d f r o m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o p o p u l a t i o n p r e s s u r e;a n d t h a t t h e o b s t a c l e d e g r e e o f p r e s-s u r e a n d s t a t e s y s t e m w a s g r o w i n g,a n d t h e l a n d s t a t e s y s t e m w a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f a c t o r t h a t h i n d e r e d t h e i n-t e n s i v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l a n d i n S u z h o u.K e y w o r d s:i n t e n s i v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l a n d;P S R m o d e l;e n t r o p y m e t h o d;o b s t a c l e f a c t o r责任编辑胡杨。

边防站可研——精选推荐

边防站可研——精选推荐

南通边防检查站开发区监护中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17年3月项目名称:南通边防检查站开发区监护中队项目建设内容:主体包括一栋四层的办公及宿舍楼、一栋三层的休闲娱乐楼以及一栋二层的食堂用地面积:项目占地面积14953平方米建筑面积:规划总建筑面积:4049.62平方米,其中办公及宿舍楼面积2190.48平方米;休闲娱乐楼面积907.68平方米;食堂781.44平方米;开敞连廊170.02平方米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约3500万元建设地点: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香港路北侧、滨江华都西侧建设单位: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法人代表:张炎联系地址:海门市广州路999号第一章总论1.1 概论1.1.1 项目名称南通边防检查站开发区监护中队项目1.1.2 建设地点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香港路北侧、滨江华都西侧。

周边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项目位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允许建设区内。

1.1.3 建设单位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1.1.4 主要建设内容、投资规模与资金筹措项目占地面积14953平方米。

规划总建筑面积:4049.62平方米,其中办公及宿舍楼面积2190.48平方米;休闲娱乐楼面积907.68平方米;食堂781.44平方米;开敞连廊170.02平方米。

经估算,项目总投资约3500万元,项目资金由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自筹解决。

1.1.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 编制依据(1)国家及地方的有关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及《海门市市城市总体规划》;(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深度的规定;(3)国家发展改革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4)有关各专业的国家设计规范;(5)建设单位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6)本公司与项目业主签订的技术咨询合同。

中国名城

中国名城
中国名城
江苏名城及我的家乡
壹.
银川
贰.
苏州
叁.
无锡
肆.
常州

伍.
南京
陆.
泰州

柒.
扬州
捌.
徐州
玖.
淮安
拾.
宿迁
历史名城-银川
银川,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 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3个区、2个县、代管 1个县级市,总面积9025.38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170平方千米,常 住人口225.06万人,城镇化率77.57%。2019年常住人口229.31万 人。 银川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东踞鄂尔多斯西缘、西依贺兰 山,黄河从市境穿过,是古丝绸之路商贸重镇,宁夏的军事、政治、经 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中心,宁蒙陕甘毗邻地区中心城市,沿黄 城市群核心城市,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核心城市,是国家向 西开放的窗口。 银川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早在3万年前就有人类 在水洞沟遗址繁衍生息,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 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西夏王陵。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 奖等殊荣,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之一。 2018年1月,获评“2017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示范城市”。 2018年10 月,获评健康中国年度标志城市。 2018年10月,获全球首批“国际湿 地城市”称号。 2018年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 2019年10月23日, 被确定为“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019年12月,被命 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解耦视角下的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关系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解耦视角下的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关系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第38卷第1期2021年3月苏州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38No.lMar.2021doi:10.12084/j.issn.2096-3289.2021.01.011解耦视角下的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关系研究——以苏州市为例柳玉梅1,TIMOTHY O.Randhir2,李九一彳(1.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江苏苏州215009;2.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美国马萨诸塞州01003;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城镇化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如何协调两者之间关系问题已上升为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构建解耦理论视角的城镇化和资源环境压力指标体系,对2003-2017年苏州市城镇化发展对资源环境压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并借鉴Tapio解耦模型,对其两者之间的解耦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

结果表明:苏州市城镇化水平进入后期发展阶段,人口、土地、社会、经济城镇化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资源的消耗总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苏州市资源环境压力呈波动上升趋势,2003—2007年其主要受制于环境污染,2008—2017年则主要受制于资源消耗;苏州市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压力关系基本符合倒“U”型发展趋势,从解耦角度看,两者呈现耦合-解耦-耦合-解耦-耦合-解耦的变化态势,体现了苏州市城镇化发展与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相互影响的动态变化特征。

关键词:城镇化;资源环境;解耦模型;苏州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3289(2021)01-0071-08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是中国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不可忽视的是城镇化进程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相互关系,如何协调这种关系已成为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注的重要热点叫国外城镇化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相关研究成果丰富,主要集中于城镇化与资源、能源、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卩阿。

2017各省人均gdp排名情况

2017各省人均gdp排名情况

2017各省⼈均gdp排名情况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全国31个省份⼀季度居民⼈均可⽀配收⼊和⼈均消费⽀出数据。

其中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苏5个省份超过了万元⼤关。

下⾯是⼩编整理的各省⼈均gdp排名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各省⼈均gdp排名 京沪领衔 ⼈均可⽀配收⼊,是指居民家庭全部收⼊能⽤于安排家庭⽇常⽣活的部分,作为反映⼀个地区居民收⼊⽔平和城市经济发展⽔平的重要指标,是了解居民⽣活变化情况的基础。

数据显⽰,⼀季度,全国居民⼈均可⽀配收⼊7184元,同⽐名义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0%。

据抽样调查,⼀季度上海全市居民⼈均可⽀配收⼊15841元,⽐上年同期增长8.4%,也是唯⼀⼀个超过1.5万元的省份。

北京紧随其后,⼀季度,北京全市居民⼈均可⽀配收⼊14558元,同⽐增长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

上海和北京两⼤直辖市作为强⼀线城市,现代服务业最为发达。

⽐如近⼏年我国平均⼯资最⾼的三⼤⾏业,⼀直是⾦融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上海和北京⼜恰好是这些⾼收⼊⾏业最为集中的地区。

由于城乡差距,⼀般⽽⾔,城镇化率越⾼,城市经济体越⼤的地⽅,⼈均收⼊也会越⾼。

上海和北京这两⼤直辖市作为城市经济体,城镇化率已经⾮常⾼。

相⽐之下,直辖市外的省份地理⾯积⽐较⼤,城镇化率也不如京沪,还有⼤量的农村⼈⼝,在⼈均可⽀配收⼊⽅⾯⾃然有差距。

浙江“藏富于民” 不过,⼈均收⼊位居第三的浙江却远⾼于作为城市经济体、城镇化率第三的直辖市天津,直追京沪。

浙江省统计局的数据显⽰,⼀季度浙江全体居民⼈均可⽀配收⼊13040元,同⽐增长8.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实际增速⽐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提⾼0.5和0.1个百分点。

数据显⽰,2016年,浙江的城镇化率为67%,⽐上海低20多个百分点,⽐北京低近20个百分点,⽐天津低了16个百分点,甚⾄低于⼴东和辽宁。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四十年砥砺奋进四十年辉煌巨变——改革开放以来徐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
1978年以来的四十年间,徐州人民打响了新时代的“淮海战役”,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路线、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推进,经济发展连续跃迁,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从温饱步入小康,老工业基地、资源枯竭型城市凤凰涅槃,实现了由“半城煤灰一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身。

四十年来,经济总量连跨六个千亿元台阶,综合实力明显提高,在淮海经济区的首位度显著提升
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
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有21.39亿元,继1990年进入百亿元区间后,2004年突破千亿元大关,此后13年里相继跨越五个千亿元台阶,2017年超六千亿,达到6605.95亿元,是1978年的308.8倍,按照可比价计算,实际增长79倍,年均增长11.5%,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全市财政总收入达844.83亿元,是1978年的258.6倍,年均增长15.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1997年16.00亿元增加到2017年501.64亿元,20年年均递增18.8%。

人均GDP突破万美元
1978年全市人均GDP只有334元,1988年突破千元大关,2004年跨上万元大关;2016年为67701元,按当年汇。

2017年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兴市统计局2017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挑战,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3.96亿元,同比增长7.0%(按2015年不变价格计算)。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6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44.98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增加值40.22亿元,增长4.6%。

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8.0%、43.3%和38.7%,与上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了0.3个百分点和1.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了2.0个百分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2%、65.3%和25.5%。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738元,增长5.7%。

图1:2013年—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图2:2013年—2017年三次产业比重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14.96万人;常住人口15.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1.24万人,人口城镇化率70.6%,比上年末提高0.74个百分点。

年度内人口出生率13.8‰,死亡率3.3‰,人口自然增长率10.6‰。

全年新增就业人数3890人。

年末登记失业人员286人,比上年减少1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3%,与上年末持平。

全年全市财政收入13.16亿元,下降10.6%。

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5亿元,下降15.7%,其中,税收收入6.54亿元,下降17.3%;非税收收入4.01亿元,下降13.0%。

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4.50亿元,下降7.4%。

二、农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30.67亿元,增长3.3%。

其中,农业产值3.98亿元,增长1.0%;林业产值0.42亿元,增长5.7%;牧业产值1.88亿元,下降1.6%;渔业产值23.89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9亿元,增长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 户数及土地面积 (2017年)
市 县 南 京 市 无 锡 市 江 阴 市 宜 兴 市 徐 州 市 丰 县 沛 县 睢 宁 县 新 沂 市 邳 州 市 常 州 市 溧 阳 市 苏 州 市 常 熟 市 张家港市 昆 山 市 太 仓 市 南 通 市 海 安 县 如 东 县 启 东 市 如 皋 市 海 门 市 连云港市 东 海 县 灌 云 县 灌 南 县 淮 安 市 涟 水 县 盱 眙 县 金 湖 县 盐 城 市 响 水 县 滨 海 县 阜 宁 县 射 阳 县 建 湖 县 东 台 市 扬 州 市 宝 应 县 仪 征 市 高 邮 市 镇 江 市 丹 阳 市 扬 中 市 句 容 市 泰 州 市 兴 化 市 靖 江 市 泰 兴 市 宿 迁 市 沭 阳 县 泗 阳 县 泗 洪 县 年末总户 土地面积 建成区面 建成区绿 数 (平方公 积(平方公 化覆盖面 #乡村户数 (万户) 里) 里) 积(公顷) 238.88 61.95 6587 796 35756 166.85 59.51 4627 546 23491 37.65 18.05 987 125 5380 37.54 20.97 1997 83 3566 278.05 175.68 11765 466 19484 32.45 25.55 1450 31 1240 36.66 24.05 1806 52 1630 33.38 25.09 1769 34 1405 31.43 21.14 1592 37 1553 46.03 33.35 2085 48 2038 133.22 71.44 4374 296 12713 26.23 20.07 1535 30 1261 226.58 87.33 8657 751 31668 32.48 17.74 1276 98 4491 32.64 18.44 987 57 2326 29.29 10.34 932 72 3218 15.37 6.61 810 51 2065 283.06 197.36 10549 383 16346 33.95 24.85 1183 32 1336 36.68 30.29 2791 25 1060 45.68 38.15 1715 31 1313 44.70 35.19 1576 40 1655 37.86 29.70 1144 29 1150 142.44 93.91 7615 307 12434 29.24 22.21 2037 29 1191 26.18 19.73 1538 28 1142 20.82 13.97 1028 27 1098 164.90 100.15 10030 285 11965 30.19 22.36 1679 37 1523 21.52 15.59 2497 39 1595 12.51 8.09 1378 25 1040 269.61 182.31 16931 343 14447 16.82 11.81 1474 22 971 34.17 24.57 1950 34 1439 35.48 21.81 1439 45 1872 31.15 20.89 2606 25 1040 28.97 18.79 1157 28 1115 38.57 32.16 3176 37 1533 148.00 100.53 6591 264 11422 27.27 20.82 1462 34 1402 18.49 11.92 902 39 1674 25.36 19.27 1922 27 1129 101.16 56.75 3840 219 9211 27.76 19.56 1047 34 1413 10.56 7.82 327 15 594 22.77 15.80 1378 29 1128 166.53 116.62 5787 225 9497 51.07 37.12 2395 39 1648 21.10 12.25 655 34 1424 39.13 31.25 1170 31 1283 150.36 107.17 8524 229 9726 49.37 36.76 2299 65 2729 26.90 19.97 1378 65 1585 29.33 19.12 2694 37 155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