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采区储量计算
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
![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dfe191f31126edb6e1a1026.png)
煤矿地质测量图技术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1条煤矿地质测量图(以下简称矿图)是煤矿的重要技术基础资料,是地质测量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
为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加强矿图技术管理工作,实现矿图标准化,更好地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特制定本规定。
第2条本规定是依据国家有关的技术标准以及煤矿地质、测量的各种现行规程和各矿务局(矿)的实际情况制订的,是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所属各矿务局(矿)绘制矿图的技术依据。
第3条绘图工作的主要任务1. 汇集各种地质、测量的基础资料,编绘成各类矿图,为煤矿设计、建设、生产、安全等部门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图纸资料。
2. 将生产、建设的进度和变化情况,及时填绘在图上,反映生产建设的真实面貌。
3. 学习和研究绘图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高绘图技术,以满足生产建设发展的需要。
第4条绘图工作必须在各级总工程师和地测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
各级领导应重视绘图工作,按质量标准化要求,配齐(足)绘图人员,设置通风、采光良好的绘图室,以保证绘图质量和绘图员的身体健康。
第5条绘图工作应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
绘图员要认真学习业务,掌握有关技术标准,严格按规范作业。
第二章矿图的种类第一节一般规定第6条各煤矿(工程处)在生产和建设的各个阶段均应绘制完整的矿图,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进行修改、补充和填绘。
第7条矿图根据其成图的工艺不同,分为原图、底图和蓝图(。
复印图)1. 原图:指利用直接或间接获取的地质测量数据资料,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直接展绘(或加绘)在规定的纸基上,符合规定要求的图纸。
2. 底图(二底图):指用人工或光学复照等方法,直接利用原图描绘或翻印的透明图纸。
它的作用是用来蓝晒或复印。
3. 蓝图(复印图):指利用底图翻晒(印)的图纸。
第8条矿图根据其用途不同,分为基本矿图、专用矿图和日常用图。
1. 基本矿图:指反映煤矿基本采掘情况、井(坑)上下重要自然要素、生产设施的位置及其相互几何关系,用以指挥生产(建设)活动所必须的图纸。
矿山开采回采储量计算公式
![矿山开采回采储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61b646f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11.png)
矿山开采回采储量计算公式
矿山开采损失量包括边角损失和装运损失,本矿山边角损失为矿区拐点无法开采部分,装运损失为开采场地中的损失,主要为因边坡滑落、剥离、夹石剔除、爆破飞散及装、卸、运等过程中所造成的矿石损失等。
矿山开采损失量为装运损失量与边角损失量之和,根据剖面图可计算如下:边角损失量=台阶数×台阶面积×边坡长度×容重
=7×35×3709.94×2.00
≈181.7871万t
装运损失量估略为1t矿石约损失0.01t,则装运损失量为:
装运损失量=828.8852×0.01=8.2889万t
开采损失量=181.7871+8.2889=190.076万t
根据《矿业权评估指南》(2006修订)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和参数中计算公式可知:
采矿损失率=损失资源量/总资源量
×100%=190.076÷828.8852*100%=22.93%
采矿回采率=1-采矿损失率=77%
本矿山采矿回采率取γ=77%
2、设计可采资源量(Qk)
设计可采储量=设计利用资源储量-采矿损失量
=768.0619-190.076
=577.9859万t
3、矿山服务年限
设计可采资源量577.9859万t ,建设规模40万t/年。
矿山服务年限:
式中:T-矿山服务年限(a );
Qk-可采资源量(万t );
A-矿山设计生产能力40万t/年;
α—矿石贫化率(取0%)。
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约为14年,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年(1445.1401409859.5771≈=-⨯=-⨯=αA Q T k。
2_矿山常用的传统的储量计算方法
![2_矿山常用的传统的储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60d8185e53a580216fcfe10.png)
V = L⋅a⋅m
⑤开采块段 法
= L ⋅ h ⋅ m'
Q =V ⋅D
方法名称
计算公式
V = S ⋅m = L⋅a⋅m
简要说明
Q:矿石储量 V:块段体积 S:块段矿体的面积 m: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 a:块段宽度 b:两等高线的水平平均间距 h:两等高线的高程差 D:矿石体重
④等高线法
= L ⋅ m ⋅ b2 + h2 Q =V ⋅D
方法名称
计算公式
简要说明
L:块段长度 h :块段垂直方向宽度 a:块段倾向面的宽度 m :块段矿体真厚度 m' :块段平均水平厚度 Q:矿石储量 V:块段体积 D:矿石体重
方法名称
计算公式
简要说明
用于面积差>40%时 Q:矿石储量 1 V:矿体体积 V = (S1 + S 2 + S1 ⋅ S 2 )L ②截锥公式法 3 S1、S2:断面上矿体的面积 Q =V ⋅D L:两断面之间的距离 D:矿石体重
方法名称
计算公式
简要说明
用于相邻剖面形状不相似, 面积相差悬殊情况下 Q:矿石储量 1 V = ( S 1 + S 2 + 4 Sm) L V:矿体体积 ③似柱体公式 6 S1、S2:断面上矿体的面积 法a Q =V ⋅D Sm:断面之间的断面积,由 内插法求得 L:两断面之间的距离 D:矿石体重
计算公式
简要说明
用于矿体呈楔形尖灭的情 况 Q:矿石储量 V:矿体体积 S:矿体底面积 L:矿体沿走向长度 D:矿石体重
⑤楔形公式法
1 V = S⋅L 2 Q =V ⋅D
方法名称
计算公式
简要说明
用于矿体呈圆锥形尖灭时 Q:矿石储量 V:矿体体积 S:矿体底面积 L:矿体沿走向长度 D:矿石体重
储量计算方法
![储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fcb1bee58f5f61fb736664e.png)
矿床工业指标,简称工业指标,它是指在现行 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原料质量 和矿床开采条件所提出的要求,即衡量矿体是 否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综合性标准。 它是圈定矿体和计算资源储量所依据的标准。 也是评价矿床工业价值、确定可采范围的重要 依据。
意义:
合理地圈定矿体、计算储量
正确地进行矿床技术经济评价
(三)资源量和储量类别的具体划分 1.《总则》(92年)的储量分类
能利用储量:又称表内储量,是指符合当前的工 业技术条件和相关法规、政策,可以被工业开 采利用的矿产储量。 暂不能利用储量:又称表外储量,是指不符合当 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和相关的法规、政策,暂 时不能被经济开采利用的矿产储量。划归这一 类是因为:矿贫、矿薄、难采、难选冶及外部 条件差。
1)边界品位:指在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含量的最 低要求,作为区分矿与非矿的分界标准。 它直接影响着矿体形态的复杂程度、矿石平均品位的高 低、矿石与金属储量的多少。它一般界于尾矿品位与最低工 业品位之间。 2)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对工业可采矿体、块段或单个工程中有 用组分平均含量的最低要求,亦即矿物原料回收价值与所付 出费用平衡、利润率为零的有用组分平均含量。 它是划分矿石品级,区分工业矿体(地段)与非工业矿 体(地段)的分界标准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工业矿体边界特征 和储量的多少。它常高于边界品位,在圈定矿体时,往往与 边界品位联合使用。
(二)矿产资源及储量的分类分级依据
1 地质研究程度
2 可行性论证程度 3 开发经济意义
l 1.资源及储量的地质研究可靠程度
对储量的地质研究程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不 同的理解。在我国的储量规范中是指矿体的 局部地段(块段)。根据 1)矿体外部形态要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2)对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的控制和研究 程度; 3)矿体内部结构要素的控制与研究程度。 划分出不同级别的矿产储量。
储量计算方法地基本原理
![储量计算方法地基本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2822181bed5b9f3f80f1c1c.png)
储量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在矿产勘查工作中,利用各种方法、各种技术手段获得大量有关矿床的数据,这些数据是计算储量的原始材料。
计算储量通常的步骤如下:(1)工业指标及其确定方法:1)工业指标:工业指标是圈定矿体时的标准。
主要有下列个项:可采厚度(最低可采厚度):可采厚度是指当矿石质量符合工业要求时,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可以被开采利用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
矿体厚度小于此项指标者,目前就不易开采,因经济上不合算。
工业品位(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平均品位):工业品位是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
只有矿段或矿体的平均品位达到工业品位时,才能计算工业储量。
最低工业品位的实质是在充分满足国家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并使矿石在开采和加工方面的技术经济指标尽可能合理的前提下寻找矿石重金属含量的最低标准。
所以确定工业品位应考虑的因素是:国家需要和该矿种的稀缺程度;资源利用程度;经济因素,如产品成本及其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技术条件,如矿石开采和加工得难易程度等。
工业品位和可采厚度对于不同矿种和地区各不相同,就是同一矿床,在技术发展的不同时期也有变化。
边界品位:边界品位是划分矿与非矿界限的最低品位,即圈定矿体的最低品位。
矿体的单个样品的品位不能低于边界品位。
最低米百分比(米百分率、米百分值):对于品位高、厚度小的矿体,其厚度虽然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因其品位高,开采仍然合算,故在其厚度与品位之乘积达到最低米百分比时,仍可计算工业储量。
计算公式为:K=M×C。
(K-最低米百分比(m%);M-矿体可采厚度(m);C-矿石工业品位(%))。
夹石剔除厚度(最大夹石厚度):夹石剔除厚度实质矿体中必须剔除的非工业部分,即驾驶的最大允许厚度。
它主要决定于矿体的产状、贫化率及开采条件等。
小于此指标的夹石可混入矿体一并计算储量。
夹石剔除厚度定得过小,可以提高矿石品位,但导致矿体形状复杂化,定得过大,会使矿体形状简化,但品位降低。
储量计算公式及储量台账
![储量计算公式及储量台账](https://img.taocdn.com/s3/m/83d3830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38.png)
储量计算公式及储量台账在储量计算中,面积以平方米(m2)、厚度以米(m )、容重以立方米吨(t/m3)、含量以吨(t )为单位。
储量汇总时以万吨为单位,取小数点后一位。
小数点后第二位四舍五入。
第21条储量计算结果必须经验丰富检查。
检查应在原计算图上以相同的计算方法进行。
检查结果若在允许范围内,应以原计算结果为依据如果超过允许误差,应查找原因予以更正。
储量块段面积的量测,需由他人抽查。
抽查的比例应大于总块段个数的10%。
每个块段两次面积之差,不得超过求积仪的允许误差。
在抽查的块段个数中,有30%以上超过允许误码差时,应全部重算。
实际工作面损失率的计算公式为:100% 工作面损失量工作面损失率(%)=工作面采出量+工作面损失量计算公式中各项的含义:1、工作面采出量。
即回采工作面内根据实测结果计算出来的采出煤量。
计算化工是:Q 面=S 面·h ·d -R式中:Q 面――工作面采出量;S 面――工作面实际采空面积(即工作面运输机巷内侧到回风巷的内侧,开切眼内侧到工作面煤壁这个区域的面积);h ―――平均实际采高。
如其变化较大,应按分块、分段的不同采高计算。
平均实际采高,不包括大于0.05m 夹石的厚度;d ―――煤的容重;R ―――工作面内实际发生的落煤损失。
2、工作面损失量即实际工作面损失(解释见本章第二节第32条)。
一、公式使用范围:本式是计算报告期内单个采区损失率的公式。
1、当计算从开采到报告期未(或结束)累计采区回采率时,式中的“损失量”应是采区从开采到报告期未(或结束)的全部损失量,式中的“采了量”应是采区从开采到报告期未(或结束)的全部采出量2、计算全矿井平均采区损失率时,式中的损失量应是全矿井各个采区(包括报告期内正在开采的和已经结束的采区)的损失量之和;式中的采出量亦应是全矿井各个采区(包括报告期内正在开采的和已经结束的采区)的采区量之和。
二、采区损失率计算公式中各项的含义:1、采区采出量。
煤矿开采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煤矿开采专业毕业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12de2de77232f60ddcca1d6.png)
第五章 采煤工艺设计 --------------------第51页
第六章 采煤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第67页
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第57页
第一章矿井概况
第一节矿井位置
1.1.1
峰峰集团薛村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部,峰峰矿区大社镇。薛村矿地处鼓山东麓,区内有公路与主干道相通,向北22.5km到邯郸市与107国道和京沈公路接壤,并向北15km与309国道相连,向南10km到峰峰集团公司。有运煤专用铁路自本矿储煤厂经牛儿庄矿、羊渠河矿到新坡编组后,到马头站与新线接轨。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利。附矿井交通位置图1-1。
(1) 首先以各级储量边界为自然边界,然后在做进一步划分;
(2)分四个水平(即+50米、-50米、-200米、+200米)分别计算储量,也就是将这些标高的等高线做为块段边界;
2、参数的确定
(1)厚度(m),在采用媒厚成果时,对部分质量低劣钻孔及构造等原因造成的煤厚异常点未考虑.对9#煤层的开采厚度按复杂煤层夹矸取舍方法合并计算;其余煤层均按规程规定的夹矸取舍方法计算开采厚度.然后,采用块段内及周围附和质量要求钻孔的煤层开采厚度以及巷道见煤厚度算数平均值作为该块段储量计算厚度.
1.3.
经鉴定该矿井为底瓦斯矿井,其中相对瓦斯涌出量12m³/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27m³/min。
经煤科院抚顺分院鉴定该矿井2号煤自燃发火为三类自燃发火煤层,发火期3~12个月。发火原因是采后密闭不及时或密闭质量不好漏风而造成自燃发火。采用筑密闭墙、井下直接注浆,或地表向火区钻孔注浆灭火。杜绝煤层自燃发火事故的发生。煤尘薛村矿井田煤尘经多次鉴定,具有爆炸性。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1eac46a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7.png)
矿山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资源量与储量计算方法储量(包括资源量,下同)计算方法的种类很多,有几何法(包括算术平均法、地质块段法、开采块段法、断面法、等高线法、线储量法、三角形法、最近地区法/多角形法),统计分析法(包括距离加权法、克里格法),以及SD 法等等。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
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矿山储量计算的方法及技术
![矿山储量计算的方法及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b8dd51d43323968011c92a2.png)
矿体圈定
矿体边界线的种类
可采边界线; 暂时不能利用储量的边界线; 矿石类型边界线; 矿石品级边界线; 储量级别边界线; 内边界线与外边界线。
矿体圈定
矿体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矿体的圈定一般首先在单项工程内进行,其次再根据单项工程的界线
在剖面图上或平面图上确定矿体的边界。
零点边界线的确定方法
可采厚度
又称最小可采厚度,是指矿石质量符合要求时,在一定经济技术条
件下,有工业开采价值的单层矿体的最小厚度。它可作为区分表内、
表外储量的标准之一。一般情况下,小于这一厚度的矿体不能称做 工业矿体。
矿体圈定
最低工业米百分值
简称米百分值或米百分率,它是最低工业品位与最小可采厚度的乘 积。它仅在圈定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而品位大于最低工业品位 的矿体时使用。在此前提下,如果矿体厚度与品位乘积大于或等于 这一指标时,可将这部分矿体视为工业矿体,其储量划入表内储量 范围。
与 AB的交点 C就是所求的矿体可采边界基点。
矿体圈定
图3 图解法确定边界基点
矿体圈定
平行线移动法
首先在透明纸上以适当的等间距作一系列平行线,每一条平行线都标明品
位数据。(如图4)
设矿体的工业品位为1.0% ,两钻孔A 和 B的品位为0.5% 及 3.0%。为了求 出 A、B 两孔间可采边界,将透明纸覆盖在地质平面图上,并使 0.5%的线 与 A点相交,然后以 A点为中心转动平行线,使 B点落在 3.0%的线上,这 时与1.0% 线相交的点 C即为可采边界的基点。
中南大学
矿业工程软件与技术
BY HIMI 2010.06.20
矿山储量计算的方法及技术 矿体圈定
矿山地质储量计算方法
![矿山地质储量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e3fbf3f83c4bb4cf7ecd19b.png)
露天开采储量计算公式
1、各分段矿体体积计算公式:
(1)当上、下两水平层矿体面积相差<40%时
S 1+S 2 Ⅴ= .H 2
(2)当上、下两水平层矿体面积相差>40%时
S 1+S 2+√S 1.S 2 Ⅴ= .H 3
当矿体作楔形尖灭时
S Ⅴ= .H 2
当矿体作锥形尖灭时
S Ⅴ= .H 3
式中:V :分段矿体体积(m 3)
S 1、S 2:分段上下两水平层矿体面积(m 2)
H :分段高(m )
2矿体各矿石类型体积计算以该矿石类型上、下水平层的面积和占分段矿体上、上两水平总面积的比例乘以分段矿体总体积求得。
S 1i +S 2i Ⅴi = .V S 1+S 2
式中:V i :分段某矿石类型体积
S 1i :S 2i :分段某矿石类型上、下两水平层面积
S 1、S 2:分段矿体上、下两水平层总面积
V :分段矿体总体积
3矿石储量计算公式
Q=V .(1-G ).D
式中:Q :矿石储量
V :某矿石类型体积(m 3)
G: 矿体平均夹石率(%)(≤0.5~1.99m 夹石厚度占矿体总厚度比例) D :矿石类型体重值(t /m 3)。
矿石品位与储量计算
![矿石品位与储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fbad828fbb4cf7ec4afed0ec.png)
第二节 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一、矿体的圈定
矿体的圈定是在储量计算图上,将工业指标在矿体的 边界线圈定出来。
(一)可采边界线
按最小可采厚度和最低工业品位、或最低工业米百分 值等矿产工业指标所圈定的矿体界线称为可采边界线,由 可采边界线圈定的矿产储量为表内储量。
程。当一条矿体被一个钻孔穿越,而在相邻的钻孔消失 时,一般将矿体延伸到两钻孔的中点;或是根据矿体的 自然尖灭趋势,在两钻孔之间实行自然尖灭。
第三步:矿体圈定完成后,可用CAD技术求得每个断面上 的矿石面积,进行矿量计算。
(a)当一条矿体在两个相邻断面上的面积(S1和S2)相差不到 40%时,两断面之间的矿体体积用下式计算:
矿量、品位计算
第i个多边形的质量 Ti
Ti SiH
台阶矿石总量 T
n
T Ti i 1
台阶矿石的平均品位 x
n
n
x xisi / si
i 1
i 1
二、 三角形法
以每一样品为三角形的一个顶点,按照“使每个三角形的三条 边长尽可能短、面积尽可能小、不能交叉”的连接原则,依次将平 面上所有的样品点联接起来构成一张三角形网,三角形单元的品位 为各点品位的算术平均值,矿量为三角形单元面积与台阶高度、密 度的乘积。
然后,在可采边界线范围内划分矿石类型,根据对矿体 的控制程度和研究程度确定储量级别边界线。确定矿体边界 后,还应进行储量计算的块段划分。
二、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
储量计算参数主要包括:矿体面积、矿体平均厚度、矿 石平均品位和平均密度。
(1)矿体面积的确定
储量计算公式范文
![储量计算公式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883ba50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e.png)
储量计算公式范文储量计算是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公式,对其中一种资源的量进行估算和计算。
对于自然资源储量的计算通常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地质条件、矿床特性、勘探程度等。
一般来说,储量计算的方法可以分为定性计算和定量计算两种。
定性计算是指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类型的了解,进行判断和估算储量的方法;而定量计算则是通过具体的数据和公式进行计算。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储量计算公式:1.储量估算公式:储量(Reserves)= 面积(Area)× 厚度(Thickness)× 含量(Grade)× 回收率(Recovery)这是最基本的储量估算公式,适用于大部分资源的储量计算。
其中,面积是指矿区的有效面积,厚度是指矿床的厚度变化范围,含量是指矿石中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回收率是指从矿石中提取出目标元素或化合物的百分比。
2.矿石储量计算公式:矿石储量(Reserves)= Ore量(Ton)× 含量(Grade)× 回收率(Recovery)/ 平均密度(Density)这个公式适用于矿石储量的计算,其中矿石量是指矿床中矿石的总量,含量和回收率的含义与上述公式相同,平均密度是指矿石的平均密度。
3.煤炭储量计算公式:煤炭储量(Reserves)= 面积(Area)× 厚度(Thickness)× 含碳量(Carbon)× 回收率(Recovery)/ 煤炭特征常数(Coal constant)这个公式是适用于煤炭储量计算的公式,其中面积和厚度的含义与上述相同,含碳量是指煤炭中含有的可燃烧碳的百分比,回收率是指从煤炭中提取出可用的煤的百分比,煤炭特征常数是根据煤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的实测数据计算得出的常数。
需要注意的是,储量计算只是对资源量的估算和计算,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的资源量。
由于地质勘探的难度和成本,矿床中一部分资源可能被遗漏或无法探明,因此实际开采的资源量往往会有一定的偏差。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6e76b54a964bcf84b9d57b88.png)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1条加强矿井储量管理是合理开采煤炭资源,提高回采率的一项重要措施之一,正确地统计、计算和真实地反映生产矿井储量、采出量及损失量情况,是煤炭生产中不可缺少的基础工作。
根据原煤炭工业部(83)煤生字第1275号文件精神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新颁《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结合集团公司目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2条有关业务部门职责范围一、生产技术部门主要负责:积极贯彻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及时处理报损储量,制定提高回采率的有关技术措施,具体提供矿井生产各种作业规程,确定各种煤层计划采高,改进采煤作业方法,总结提高回采率的经验,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
二、地质测量部门主要负责:1、合理圈定各级储量、采出量及损失量的范围,正确地测量、计算其数量,并分门别类地整理成台帐、图表、卡片等资料;2、对储量的变化、转出、转入、注销、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按照规定进行测算,申请核减报批。
年末汇总填编有关报表上报。
对生产部门申报批准后的报损储量年末进行汇总,填编报表上报;3、合理计算各种损失率,并进行分析上报;4、负责煤生38、44、45表及“三个煤量”等报表的汇总填报工作;5、及时掌握分析矿区和各矿井储量变化动态,监督矿井储量开发利用状况,正确提供有关储量数据,按时修改编制储量图件。
第3条各矿井地质部门必须配备专职储量管理人员,人员的数量要符合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第4条本实施细则自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章有关储量及回采率方面的补充规定第5条集团公司回采率标准按照国家标准执行。
第6条对照国家煤炭技术政策规定,集团公司能利用储量的煤层,储量计算最低可采厚度为0.7m,最高灰份不得超过40%;暂不可利用的煤层,储量计算厚度可在0.6~0.7m之间,灰份规定在40~50%之间。
第7条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应经常进行矿井储量方面的调查,并把调查的结果如实地记录归登在台帐、卡片、基础表上,填绘在图纸上。
按照规定根据基础资料定期编制诸如煤生9、23、38、40、45表登。
“三量”定义及管理规定
![“三量”定义及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259950aa6c30c2259019e4a.png)
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的定义一、开拓巷道是为井田开拓而开掘的基本巷道。
一般来说,开拓巷道是为全矿井、一个开采水平或若干采区服务的巷道,服务年限较长,多在10--30a或以上,如主副井、主要石门、阶段运输大巷、阶段回风大巷和风井等。
开拓巷道的作用在于形成新的或扩展原有阶段或开采水平,为构成矿井完整的生产系统奠定基础。
二、准备巷道为准备采区而掘进的主要巷道。
如采区上下山、采区车场、区段集中平巷等。
三、回采巷道回采巷道是形成采煤工作面及其服务的巷道。
如区段运输平巷、区段回风平巷和开切眼。
回采巷道的作用在于切割出新的采煤工作面,并进行生产。
四、煤矿三量是指: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回采煤量,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量。
三量平衡对于正常生产有现实的意义。
三量可采期的计算:开拓煤量可采期(年)=期末开拓煤量(万吨)/年设计或计划生产能力(万吨/年);准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准备煤量(万吨)/平均月设计或计划生产能力(万吨/月);回采煤量可采期(月)=期末回采煤量(万吨)/当年平均月计划回采煤量(万吨/月)。
为了及时掌握和检查各矿井的采掘关系,按开采准备程度,将可采储量中已经进行开拓准备的那部分储量分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即所谓’三量”。
开拓煤量,是井田范围内已掘进开拓巷道所圈定的尚未采出的那部分可采储量。
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准备煤量,是指采区上山及车场等准备巷道所圈定的可采储量。
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现行)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现行)](https://img.taocdn.com/s3/m/dab1656a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b.png)
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储量计算 (2)第一节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2)第二节各级储量的圈定 (5)第三节储量计算标准 (6)第四节含量计算的一般原则 (8)第五节可采储量计算 (10)第三章储量动态与损失 (11)第一节储量增减 (11)第二节储量的开采与损失 (13)第三节损失率 (18)第四节储量变动及损失的管理 (23)第四章保护资源,减少损失 (26)第一节一般要求 (26)第二节责任制度 (27)第三节业务监督 (28)第五章附则 (29)附一 (29)附录二 (31)附录三 (32)附录四 (35)一、一般要求 (35)二、生产矿井储量动态表填报要求 (36)三、“生产矿井含量损失量表”填报要求 (37)编表文字说明 (37)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1条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能源.为贯彻国家矿产资源法规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加强生产矿井煤炭资源的管理,进行合理开采,减少损失,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搞好储量管理,提高资源回收,是与地质、设计、征税技术和生产管理等都有直接关系的一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并由主管生产的局、矿长、总工程师具体负责。
地质测量部门要负责了解、掌握矿井储量的数量、质量、面布、损失等及其变化情况,并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第3条储量数字是矿井设计、改扩建、开拓延深和安排生产接续的主要依据,任何人必须严肃对待。
矿务局、矿掌握或上报的府量,必须以地测部门提出的经过审核的数字为准,任何部门或个人都不得擅自改动.第4条生产矿井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是:一、查清生产矿井煤炭资源情况,定期测算并上报储量的变化及开采、损失情况,为矿井生产建设提供技术依据;二、根据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的要求,对资源的合理开采实行业务监督。
对违反技术政策,破坏和丢失煤炭资源的行为,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反映;三、积极寻找煤炭资源,扩大可采范围,增加可采储量,为矿井政党持续生产、扩大生产能力和延长和矿井服务年限提供物质基础。
采区储量计算
![采区储量计算](https://img.taocdn.com/s3/m/9684fe0e581b6bd97f19ea73.png)
第二章采区储量计算第一节采区边界采区上部边界为采区回风大巷,下部边界为采区运输大巷,采区西部为二J 九采区,采区东部边界为二五采区。
走向长度600 米,斜长400 米,平均倾角15°,面积240000 平方米。
第二节采区储量按照等高线法求采区储量:所谓等高线法就是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上,按煤层厚度或倾角大致稳定的范围内沿煤层底板等高线分为若干块段,分别计算各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即为单个块段储量之和,本设计采用此储量计算方法。
式中Q—煤炭工业储量,万t;Si—块段水平投影面积,㎞2;α —煤层倾角,采用块段内的平均倾角,15º;Mi—块段煤层的平均厚度,m;Yi—块段内煤层的容重,t/m3。
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及煤层底板等高线可知:S=248466.3m2,α =15°, Mi=2.71m2 Yi=1.5t/m3 代入上式得:Q=248466.3×2.6×1.5 cos15° =93.6 万t 所以,本采区的工业储量为93.6 万t。
矿井的可采储量公式为:Z=(Zc-P)×C 式中Z—矿井可采储量,万t;Zc—矿井工业储量,万t;P—各种永久煤柱储量损失之和,万t;C—采区回采率,薄煤层不低于0.85;中厚煤层不低于0.80;厚煤层不低于0.75,本矿井取0.80。
Z=(93.6-13.26)×0.8 =64.3 万t采区储量表地质储量(万吨)煤层可利用地永久煤质储量二2 80.34可采储量(万吨)64.3柱13.26合计93.6备注第三节采区生产能力采区设计年工作日300 天,每天三班作业,三班生产。
采区生产设计一个采煤队。
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确定a、回采工作面日生产能力A1=L×h×b×r×K1×K2 =120×2.6×1.2×1.5×0.95×0.8 =426.8(t) 式中A——日生产能力,吨L——工作面长度,m b——工作面推进度,m h——工作面平均采高,m r——煤的容重,取1.5t/m3 K1——工作面回采率,取95% K2——正规循环率,取80% b、掘进出煤量掘进出煤量一般为采面出煤量的5%,故掘进出煤量为A2=426.8×5% =21.2(吨)故采区日出煤量为:426.8+21.2=448(吨)c、生产能力确定采区设计年生产能力为A=(A1+A2) ×D =448×300 =134400(t) 式中A——采区生产能力,吨D——年生产日数,取300 天根据以上计算采区生产能力为14 万吨。
第2章矿井储量与生产能力
![第2章矿井储量与生产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6f9b0a8910ef12d2af9e7d7.png)
第2章 矿井储量与生产能力(模板1)2.1 井田境界及储量2.1.1 井田境界井田境界的走向长度为8km ,井田境界的倾斜宽度为3.5km ,井田境界的井田面积为28km²。
(还应该以大断层等地质条件给出井田边界的描述)2.1.2 储量根据储量计算公式:Q=S·H·D/cosα可得出井田内的地质储量以及井田内的工业储量。
本设计井田面积为28km 2,井田内包含五层煤,第一层煤厚3.5m ,第二层煤厚2.7m ,第三层煤厚3.2m ,第四层煤厚4m ,第五层煤厚1.6m 煤层总厚15m ,煤层倾角12°。
658917049112331152793125612.)cos(.)cos(=⨯⨯=⨯⨯=︒︒容重煤厚井田面积井田工业储量 t4.578985960=-=井田边界损失煤柱工业储量矿井设计储量 t井田边界损失煤柱=10184531.2 t巷道保护煤柱=9655966.4 t 采区保护煤柱=77794497 t工业广场保护煤柱=16008484.5 t 区段保护煤柱=5053221.5 t 两个风井保护煤柱=2397981 t75%⨯⎪⎪⎭⎫⎝⎛-----=两个风井保护煤柱区段保护煤柱带区保护煤柱巷道保护煤柱工业广场保护煤柱矿井设计可采储量设计可采储量 5351056857.=t 2.2 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2.2.1 矿井工作制度设计年工作日:年设计工作日为300天,四班作业,班工作时数:六个小时,“四六”交叉。
2.2.2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Mt/a,日产量8280t/d,本矿井设计为年产3Mt,为现代大型矿井,矿井设计服务年限70年,由于选择了靠近工业广场的煤层作为首采区,其距离井底车场较近,所以本矿井预计在三年内可以达到设计产量,且超产的可能性较大。
第2章矿井储量与生产能力(模板2)2.1 井田境界及储量2.1.1 井田境界2.1.2 储量1.矿井地质储量:勘探(精查)报告提供的储量,包括“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2.矿井工业储量:勘探(精查)地质报告提供的“能利用储量”中的A、B、C三级储量,A、B、C三级储量的计算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的规定;3.矿井设计储量:矿井工业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和已有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需要留设的保护煤柱等永久性煤柱损失量后的储量;4.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储量减去工业场地的保护煤柱,矿井井下主要巷道及上、下山保护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1]。
可采储量计算公式
![可采储量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984a6e1f650e52ea55189809.png)
第22条可采储量计算公式如下:
Q采=(Q工-P)(1-n)K
式中:Q采--可采储量
Q工--工业储量
P--永久煤柱储量
n--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
K--预设采区回釆率(%)
可采储量还可用下式计算:
Q采=Q工-qs
式中qs为预设损失,等于永久煤柱储量、预计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和预计开采损失之和。
以上两公式既适用于全矿井可采储量计算,也适用于任意一个块段的可采储量计算。
如是计算全矿井的可采储量,式中的各个参量就是全矿井的。
与之相反,便是各块段的。
第23条可采储量计算公式中各项参量的确定:
一、永久煤柱储量:指在工业储量中,按设规划定并经过正式核准不收受接管的煤柱储量。
已确定未来收受接管的各类煤柱,应作为独立可采块段处理,不克不及当作永久煤柱。
在计算期末可采储量时施用的永久煤柱储量,是扣出摊销损失量后残剩的储量数字。
2、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可采纳类比法,用实际发生的损失量计算。
计算公式为:
如在一个井田内构造发育不平衡或者局部复杂时,可分区段、分煤炭层计算矿井及质及水文地质损失系数。
三、采区回采率应按采区设规划定的数字。
如预设上无这一划定,可用国家划定的回采率标准数字。
煤矿开采储量估算 (2)
![煤矿开采储量估算 (2)](https://img.taocdn.com/s3/m/57689c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86.png)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 数据分析和处理,提高储量估算精度 。
数值模拟
通过建立矿体三维模型,利用数值方 法模拟矿体变形和破坏过程,预测未 采区域储量。
估算精度和误差分析
估算精度
传统方法精度较低,现代方法精度较高。
误差来源
矿体形态复杂、地质资料不完整、采样误差等。
误差分析
对误差来源进行识别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减小误差影响。
01
储量动态监测
在开采过程中,对矿床储量进行 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储量变化情 况,为后续开采提供依据。
02
资源回收率控制
03
安全生产管理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开采技术,控 制资源的回收率,提高资源的利 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在开采过程中,加强安全生产管 理,确保矿工生命安全和生产安 全。
05
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开采难度评估
根据矿床的地质条件、矿体形态、岩层稳定性等因素,评估煤矿开采的难易程 度,为制定开采方案提供依据。
03
储量估算方法
传统储量估算方法
几何法
根据矿体形态和地表投影面积估算矿体体积,进而计算储量。
地质统计学法
利用地质数据和统计学原理,对矿体内部结构进行建模,预测未采区域储量。
现代储量估算方法(GIS技术、数值模拟等)
开采顺序和采煤方法
1 2
开采顺序优化
根据矿床的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要求,优化开采 顺序,提高资源采出率和生产效率。
采煤方法选择
根据矿床条件和开采技术水平,选择适合的采煤 方法,确保安全、高效、低成本开采。
3
采煤工艺流程
根据采煤方法和矿床条件,设计合理的采煤工艺 流程,包括破煤、装煤、运煤等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以,本采区的工业储量为 93.6 万 t。 矿井的可采储量公式为: Z=(Zc-P)×C 式中 Z—矿井可采储量,万 t; Zc—矿井工业储量,万 t;
P—各种永久煤柱储量损失之和,万 t; C—采区回采率,薄煤层不低于 0.85;中厚煤层不低于 0.80;厚煤 层不低于 0.75,本矿井取 0.80。
第二章 采区储量计算
第一节 采区边界
采区上部边界为采区回风大巷,下部边界为采区运输大巷, 采区西部为二 J 九采区,采区东部边界为二五采区。走向长度 600
米,斜长 400 米,平均倾角 15°,面积 240000 平方米。
第二节 采区储量
按照等高线法求采区储量:所谓等高线法就是在煤层底板等高 线图上,按煤层厚度或倾角大致稳定的范围内沿煤层底板等高线 分为若干块段,分别计算各块段的储量,煤层总储量即为单个块 段储量之和,本设计采用此储量计算方法。
A1=L×h×b×r×K1×K2 =120×2.6×1.2×1.5×0.95×0.8 =426.8(t) 式中
A——日生产能力,吨 L——工作面长度,m b——工作面推进度,m
h——工作面平均采高,m r——煤的容重,取 1.5t/m3 K1——工作面回采率,取 95% K2——正规循环率,取 80% b、掘进出煤量 掘进出煤量一般为采面出煤量的 5%,故掘进出煤量为 A2=426.8×5% =21.2(吨) 故采区日出煤量为:426.8+21.2=448(吨) c、生产能力确定 采区设计年生产能力为 A=(A1+A2) ×D =448×300 =134400(t) 式中 A——采区生产能力,吨 D——年生产日数,取 300 天 根据以上计算采区生产能力为 14 万吨。
T=63.4×0.8/14
=3.6a
第四节 采区服务年限
采区的生产能力要求与采区的储量相适应,使采区具有合理的
服务年限。按照掘进先行、以掘保采、采掘并举的原则,避免开 采强度过大,确保采区正常生产接替。采区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有如下关系:
T=ZC/A
式中:Z——采区可采储量 T——采区设计服务年限 A——采区设计生产能力 C——采区采出率
Z=(93.6-13.26)×0.8 =64.3 万 t
采区储量表 地质储量(万吨) 煤层 可利用地 永久煤
合计 质储量 柱
可采储量 (万吨)
二2
80.34
13.26 9能力
采区设计年工作日 300 天,每天三班作业,三班生产。采区 生产设计一个采煤队。
回采工作面生产能力的确定 a、回采工作面日生产能力
n
Si M i Yi
Q i1 c os
式中 Q—煤炭工业储量,万 t; Si—块段水平投影面积,㎞ 2; α—煤层倾角,采用块段内的平均倾角,15º; Mi—块段煤层的平均厚度,m; Yi—块段内煤层的容重,t/m3。 根据地质报告资料及煤层底板等高线可知: S=248466.3m2, α=15°, Mi=2.71m2 Yi=1.5t/m3 代入上式得:Q=248466.3×2.6×1.5 cos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