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法治观念
弘扬宪法精神 增强法制观念研讨交流材料
一、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础1. 法治是指以法律为基础,依法治国的治理模式,是现代国家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
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法治社会中,政府和民众都必须依法行事,不得违法乱纪,不得滥用权力。
法治社会是一个正义、公平、有序、稳定的社会,对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宪法是最高法律,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遵守的最高法律。
宪法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权益,规范了政府的权力行使,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强调要加强宪法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法制观念,推进宪法精神的深入人心。
二、增强法制观念,弘扬宪法精神,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1. 法制观念的增强,是国家治理的必然要求。
法制观念是指全社会尊崇法律、遵纪守法的观念和态度。
只有全社会普遍树立起尊崇法律的观念,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和谐稳定。
增强法制观念,要从宪法开始,使宪法精神成为人们行为的准则和底线,使尊崇法律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2. 弘扬宪法精神,是树立法制观念的内在动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治理的总章程和总纲领。
弘扬宪法精神,就是要使全社会尊重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只有弘扬宪法精神,才能使国家治理得以合法、有序、稳定进行。
三、加强法治理念的宣传教育1.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是增强法制观念、弘扬宪法精神的重要途径。
要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手段,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全民的法制观念。
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要加大宪法教育的力度,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尊崇法律的观念。
2. 加强新媒体的宪法宣传,是宪法精神深入人心的有效途径。
要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等新媒体手段,积极开展宪法宣传活动,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3. 加强对公职人员的宪法教育,是宪法精神贯彻落实的重要保障。
要通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能够自觉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增强法治意识个人总结
增强法治意识个人总结引言法治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来行使权力、管理社会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社会制度和社会理念。
在当代社会,法治意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个普通公民,我们应当积极增强法治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本文将从个人层面,总结如何增强法治意识。
加强法律知识学习第一步是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
法律知识是我们增强法治意识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学习法律知识,例如阅读法律书籍、参与法律培训课程、关注法律相关的新闻和资讯等等。
只有了解法律,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权益,知道如何与他人、与社会机构进行合法合规的交往。
提高法律意识的能力除了学习法律知识,我们还需要提高法律意识的能力。
这包括了解法律的权威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哪些法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活动有关,摒弃法盲和法外之地的观念。
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法律意识,我们才能更好地规避风险、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积极参与到法治建设中去。
践行法律精神拥有法治意识,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的堆砌,更需要践行法律精神。
法治精神包括公正、公平、公开、公正和诚信等核心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以公正、公平和诚信的原则对待他人,不以权力和特权蔑视法律。
我们要自觉地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不进行任意的违法行为,同时要对他人的违法行为予以监督和举报。
只有践行法律精神,我们才能为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积极参与法治建设积极参与法治建设是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参与法治教育、参与法制宣传、参与法律援助和参与法律监督等方式来积极参与到法治建设中。
我们可以加入法律服务机构,为他人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我们可以参与社区法律援助工作,为弱势群体维护合法权益;我们可以积极参与法治监督,监督政府和公共机构的法律执行情况。
通过积极参与,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法律意识和能力,更为社会的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结语增强法治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四项要求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四项要求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具体要求有以下4项: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
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
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
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提高普法实效。
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道德法律与人生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
26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治安管理是公安机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运用行政手 段,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管理活 动,是国家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
27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治安管理的主要任务: (1)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2)惩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3)预防灾害事故和犯罪行为的发生。
(4)经济法。经济法是国家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对 经济活动实行干预管理或者调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5)社会法。社会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社 会福利和特殊群体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1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6)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它通过规范国家刑罚权,惩罚犯罪,保护人 民,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保障国家安全。
28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总之,社会秩序离不开治安管理,公共安全离不开治 安管理,人民安居乐业离不开治安管理,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建设同样也离不开治安管理。遵守治安管理的有关规定 是公民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应尽的义务。
29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2.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 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 危害性,但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4)自觉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指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依法享有并得到法律保障的权利。劳 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 身的合法权益:一是协商;二是调解;三是仲裁;四是诉 讼。此外,还可以通过电话、信访、上访等形式,向各级 工会组织和劳动监察机构投诉、举报。
第二节
第四课 增强法治观念
第一节 增强法律意识 第二节 预防违法犯罪
第一节
增强法治意识研讨材料
增强法治意识研讨材料一、引言法治意识是指公民对法律的尊重、遵守和维护的意识状态。
在一个社会中,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
因此,增强法治意识对于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如何增强法治意识展开讨论。
二、加强法律教育法律教育是培养公民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该加大对法律教育的投入,提供普及法律知识的课程和培训,使公民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权益和法律责任。
此外,学校、家庭和社会也应该共同努力,将法治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中,使人们从小就养成尊重法律的习惯。
三、加强法律宣传法律宣传是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向社会宣传法律知识、法律法规和典型案例,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和行为习惯。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在线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民对法律的认知度和理解力。
四、加强法律监督法律监督是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强对法律的执行和司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法律的公正、公平和透明。
同时,公民也应该积极参与到法律监督中,如提供线索、举报违法行为,以及参与法庭观察等。
只有加强法律监督,才能有效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法治意识。
五、加强法律服务法律服务是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对法律服务的投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解答公众的法律问题,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同时,律师、法律服务机构等也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为公民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帮助公民维护自身权益,增强法治意识。
六、加强法律意识建设法律意识建设是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内容。
公民应该自觉遵守法律和法规,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增强法律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民遵守法律,倡导公正文明的法治精神,营造尊重法律的社会氛围。
七、结论增强法治意识是建设一个和谐、有序社会的重要保障。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努力,加强法律教育和法律宣传,加强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加强法律意识建设,培养公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推动社会的法治进程。
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
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在当今社会,法律是维系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
对于每个公民来说,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都是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个人和社会两个层面探讨如何提升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一、个人层面:增强法律意识1. 了解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的第一步是了解法律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法律法规、案例分析以及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来了解法律知识。
此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法律专业网站或在线课程,获取最新、权威的法律知识。
2. 关注社会法律事件关注社会法律事件能够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
可以通过观看新闻、听取讲座或参与相关讨论来获取信息。
同时,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关注权威人士或法律机构,以了解最新的法律动态和观点。
3. 参与法律教育活动参与法律教育活动是提升法律意识的有效途径。
可以参加法律培训班、座谈会或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和互动,提升自己对法律的认知和理解。
4. 建立合法意识在个人生活中,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合法意识。
从小事做起,不违反交通规则、保护知识产权、规范经济行为等,养成良好的法律习惯和道德观念。
二、社会层面:增强法治理念1. 倡导法治精神法治精神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
我们应该积极倡导法治精神,宣传法治理念,促使整个社会形成尊重法律的共识,在日常生活中遵纪守法。
2. 强化法律宣传社会应该加大法律宣传的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
可以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发放法律手册、制作法治宣传片等形式,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法律,掌握法治知识。
3. 健全法律框架为了强化法治理念,社会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
这包括法律条文的修订和完善,建立法律咨询服务机构,为公民提供法律援助,确保每个人都能平等、便捷地获得法律保障。
4. 加强法治教育加强法治教育是培养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从小学到大学,都应该将法治教育纳入学科体系,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了解和体验法治的重要性。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演讲稿(通用6篇)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演讲稿(通用6篇)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演讲稿(通用6篇)演讲稿是在一定的场合,面对一定的听众,演讲人围绕着主题讲话的文稿。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演讲稿对我们的作用越来越大,大家知道演讲稿的格式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演讲稿(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演讲稿1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尊重宪法成为全社会信仰》。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1日通过决定,把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早在2001年,这一天就被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如今在此基础上将其升级为“宪法日”,不仅意味着以崭新生动的形式在全社会建立宪法信仰、弘扬宪法精神,也意味着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法治首先是宪法之治。
依法治国的“法”,指的是以宪法为核心由各种法律规范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
我国的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国家根本大法。
在长期实践中,中国人民早就得出了这样的启示:那就是宪法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有力武器。
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
漠视、削弱甚至破坏宪法,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宪法的生命和权威在于实施。
但不容否认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在保证宪法实施方面,我们的不足也很明显。
宪法“高高在上”,成为纯粹的政治宣言;一些地方政府屡屡出台立法性红头文件,“违宪”现象频发;人民群众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样的大背景下,设立国家宪法日更像是一项人心工程。
通过一种常在性的典礼和仪式让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让尊重宪法成为社会信仰,这对于我们不断提高宪法的影响力和实施水平,意义重大。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趋同的政治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要出现面目完全一样的政体状态。
综观世界各国法治进程,大凡搞得比较成功的国家,无一不是较好坚持了法治一般理念与本国特定国情的创造性结合。
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文章
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意识在当今社会,法治观念的树立和法治意识的增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法治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
一、理解法治的意义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法治的意义。
法治是指通过法律手段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治的目的是实现社会公正、公平、公开,使每个人都能在法律的保护下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因此,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二、尊重法律的权威尊重法律的权威是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体现。
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违法乱纪,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同时,对于法律的规定,我们应该认真执行,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以任何理由逃避法律的制裁。
只有尊重法律的权威,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三、学习法律知识学习法律知识是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的基础。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规定和原则,掌握法律的方法和手段。
同时,我们还应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履行自己的法律义务。
只有学习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四、参与法治建设参与法治建设是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法治建设,为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司法公正、加强法治宣传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为推动社会公正、公平、公开发挥积极作用。
只有参与法治建设,才能更好地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总之,树立法治观念和增强法治意识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法律知识、理解法治的意义、尊重法律的权威、参与法治建设,为实现社会的公正、公平、公开、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辅导讲稿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辅导讲稿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
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方针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引领法治中国建设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
其中,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深入推进全民守法,让法治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
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使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
”第一,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把法治思想宣传教育放在首位。
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在新时代法治宣传教育中,应把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摆到首要位置,坚持以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针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推出一系列趣味性、可读性强的普及性读物,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最大限度地增进干部群众对法治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广泛认同。
充分发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百姓宣讲优势,紧密联系百姓身边的变化,联系百姓普遍关心的法律问题,切实增强法治思想宣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加强宪法宣传教育。
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把宪法纳入国民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持续举办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宪法晨读”等系列活动,在青少年成人礼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增强青少年宪法观念。
建设国家宪法宣传教育馆,建设各类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基地,通过升国旗、奏唱国歌等仪式和开展重大节庆活动,增进全社会对宪法的尊崇和信仰。
完善法治宣传教育体系。
树立把法治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全过程的理念,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积极引导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等,培养规则意识,培育良好法治环境。
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
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在当今社会,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已经成为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只有深入理解并积极践行法治精神,才能切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幸福。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
首先,教育是提高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加强法律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尊法守法的意识。
学生可以通过法律课程的学习了解国家法律规定,明白法律对于社会的重要性。
此外,家庭也是培养孩子法治观念的重要场所。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遵纪守法,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法律,逐步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其次,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法律素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主动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
可以通过阅读法律书籍、参与法律知识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只有深入了解法律,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三,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提升法制观念。
可以通过参与法律援助、志愿者服务等活动,了解社会公益法律事务,增强法治观念。
在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感受法治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法治理念,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法律知识。
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举办法律讲座、开展法律宣传活动等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各级媒体也可以发挥宣传作用,增强社会对法治的认知,推动法治观念的深入人心。
总之,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只有深入理解法治的内涵,积极践行法律精神,才能为构建法治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希望每个公民都能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共同建设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
公司职工增强法治观念
公司职工增强法治观念作为公司职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法治观念是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保证社会秩序稳定、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为了更好地履行职责,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我们应当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公司利益,保护公司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预防商业贿赂,依法维权和处理劳动纠纷,增强证据意识,遵守诉讼程序。
一、遵守法律法规作为公司职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
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不仅是我们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维护公司利益、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保障。
二、维护公司利益我们每个人都是公司的一份子,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公司的利益。
在工作中,我们要始终以公司的利益为重,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定,不损害公司的形象和利益。
同时,我们也要自觉抵制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坚决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三、增强法律意识我们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思维和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同时,我们也要了解和学习与自身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履行职责。
四、遵守职业道德作为公司职工,我们要遵守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要始终保持诚实守信、勤勉尽责、客观公正的原则,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同时,我们也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和不正当行为。
五、保护公司知识产权作为公司职工,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
我们要了解和学习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同时,我们也要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创新成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维护公平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之一,我们要积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我们要了解和学习反不正当竞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不参与任何违法违规的竞争行为。
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市场动态和竞争对手的动向,及时调整自身策略以适应市场变化。
七、预防商业贿赂商业贿赂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会对公司和行业造成极大的损害。
增强法治观念心得体会.doc
增强法治观念心得体会篇一: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心得体会(1)学习增强法律意识心得体会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增强法治观念心得体会)、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
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
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
大学生是未来法治社会的主体,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对其个人的成长和中国的法制化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当代大学生有着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制意识。
但他们又往往富于幻想,急于求成,缺乏对国情的全面了解,缺乏冷静、理性的分析,常常又表现出情绪化的倾向。
第二、更加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但他们往往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喜欢以批评的眼光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为表现个性,甚至把学校规章制度视为束缚其思想和行动的多余之举,对法纪教育存在逆反心理,有的甚至作出违规的情况。
第三、相当一部分学生虽然法律知识懂得不少,然而现实生活中,其行为与法律规定背道而驰,守法的自觉性较差,形成“学而不用”,“知而不信”现象。
学生对法律的信任度不乐观,对待是非基本上是清楚的,但态度不够坚决。
上述情况表明由于受社会负面文化和学生自身道德以及心理成熟程度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
面对这种情况,对大学生加大法制教育的力度、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势在必行。
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新闻稿
弘扬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新闻稿
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实际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
为了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我们应积极行动起来。
首先,我们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
法律是社会公认的规范行为的准则,我们应该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法规,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其次,我们要加强自我约束。
作为一个公民,我们应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得做出违法行为。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自我约束,远离一些违法乱纪的行为,让自己成为社会上的良好公民。
最后,我们要加强法律宣传与教育。
政府应加强法律宣传与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让更多人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明确法律规定的方向和要求。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共同推动法治建设。
在加强法治精神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共同努力,倡导法治观念,加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让法治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
- 1 -。
述法 认真学法,增强法治意识
述法认真学法,增强法治意识一、法治意识的重要性法治是社会稳定和公正的基石,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原则。
法治意识是指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依法行事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在现代社会,法治意识的培养对于维护社会秩序、推动国家发展、保障公民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学法,增强法治意识。
二、学法的意义1. 增强法律意识学法可以增强广大公民的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事。
只有了解法律内容和精神,才能做到心怀法律,行为合法。
2. 提升法律素养学法可以提升公民的法律素养,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理解和解决与法律相关的事务,避免因法律无知而犯错。
3. 促进社会稳定学法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减少因法律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维护和谐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4. 保障公民权益学法可以使公民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三、学法的途径1. 重视法律教育政府和社会应重视法律教育,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2. 加强法律宣传通过各种媒体和渠道,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解读,提高公民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
3. 鼓励参与法律培训政府和社会应鼓励公民参与各类法律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法律素养和意识。
4. 弘扬法治精神通过弘扬法治精神,让公民深刻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和遵守法律。
四、增强法治意识的途径1. 尊重法律权威公民应尊重法律权威,不抗拒、不质疑,遵守法律法规。
2. 依法行事在日常生活中,公民应该依法行事,不违法、不乱法,用法律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 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公民应加强自我约束,维护法律权威,自觉遵守法律,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4. 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公民应积极参与法治建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促进法治建设。
五、政府责任1. 加强法治宣传政府应加强对法治理念的宣传,倡导尊法守法、诚信守法的社会风气。
2. 加大法律教育投入政府应加大对法律教育的投入,推动法治意识的普及和提升。
增强法治观念申论作文
增强法治观念申论作文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法治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然而,仍有一些人对法治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甚至存在一些不良的法律意识。
因此,要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法治教育和宣传。
通过加强对法治相关知识的普及,提高公民的法治素养,培养公民遵守法律的意识。
要鼓励学校开展法治教育,加强法律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从小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其次,加强法治宣传,通过各种渠道普及法律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遵守法律。
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方式广泛传播法律常识和法律常识案例,加强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同时,要鼓励专业机构和媒体开展法律普及活动,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增强民众对法律的信任和依赖。
再次,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律执行机制。
要加强法律的科学性和透明度,确保法律条文的明确性和可理解性,降低普通公民因不理解法律而违法的可能性。
同时,要加强执法机关的能力和素质建设,提高执法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建立健全的法律审查体系和法律执行监督机制,保障法律实施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最后,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和引导。
法律意识是公民对法律的认知和遵守的主观能动性,是法治观念的核心。
我们要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公民自觉遵守法律,不以身试法、以身犯险。
同时,要加强法律的普及和解释,使公民能够理解和运用法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依赖意识。
总之,增强法治观念是推进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环节。
只有通过加强法治教育和宣传、完善法律体系和法律执行机制、培养和引导法律意识,才能进一步提高公民的法治观念,推动法治进程的顺利进行。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成为法治社会。
增强法治观念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主题——增强法治观念。
法治,是现代社会的基石,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构建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首先,我们要明确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法治观念是公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乎个人的命运,更关乎国家的兴衰。
一个国家,如果公民法治观念淡薄,社会秩序就会混乱,国家治理就会陷入困境。
因此,增强法治观念,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要深刻认识法治的本质。
法治是一种国家治理方式,它强调的是法律的至上地位和法律的普遍适用。
我们要明白,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是国家治理的基石。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二、增强法治观念,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法律是规范社会行为的准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到遵纪守法,不越雷池一步。
同时,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坚决抵制违法行为。
三、树立法治观念,要积极参与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我们要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提高自身法治素养,为法治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要关注法治建设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社会监督,推动法治进程。
四、增强法治观念,要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
在法治社会中,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既要享受自己的权利,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五、树立法治观念,要培养法治精神。
法治精神是法治观念的内在要求,它要求我们尊重法律、信仰法律、敬畏法律。
我们要树立法治信仰,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法治中国的坚定拥护者。
同学们,法治观念的树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努力。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最后,让我们共同发出倡议:一、深入学习法律法规,提高法治素养;二、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积极参与法治建设,推动法治进程;四、树立法治精神,为法治中国贡献力量。
自查报告加强法治宣传增强法治观念
自查报告加强法治宣传增强法治观念法治宣传是加强全社会法治观念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加强法治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我们进行了自查报告,并在此做出总结与反思。
本报告将就法治宣传的重要性、问题与改进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法治宣传的重要性法治宣传是在法治社会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具有以下重要性:1. 增进公民法律意识通过法治宣传,可以向公民普及法律知识,让其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
公民的法律意识的增强可以使其遵纪守法,增强法律素质,促进社会的良好发展。
2. 增强法治观念法治宣传可以加深人们对法治的理解与认同,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它有助于传达法治的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将法律作为行为准则,自觉维护社会的法治秩序,从而进一步推动社会的法治进程。
3. 维护社会稳定法治宣传可以提高公民的维权意识,增强其遇到问题时的法律意识与维护能力,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法治的指导下,人们会更加理性、有序地表达诉求,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纷争,避免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二、法治宣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开展法治宣传工作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传递不准确在法治宣传过程中,信息传递不准确是导致宣传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法律内容复杂,普通公民很难理解,而宣传人员往往在传递信息时过于简化或篡改,导致宣传内容与法律原意相去甚远。
2. 宣传手段单一目前,法治宣传主要借助于电视、广播、报刊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手段相对单一。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媒体的兴起给法治宣传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应加大对新媒体的开发与利用。
3. 反响不够理想当前法治宣传的反响不够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宣传方式与受众需求不匹配。
宣传内容呈现方式枯燥乏味,缺乏实际案例与个性化引导,难以引起公民的共鸣与关注。
三、加强法治宣传的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措施,以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增强法治观念:1. 加强宣传人员培训宣传人员在宣传法治过程中,应加强法律知识学习,提升法律素养和理解能力,确保宣传内容准确传达法律原意。
演讲:如何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守法公民?
演讲:如何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守法公民??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发表演讲,与大家分享我对如何增强法治意识,做一个守法公民的思考。
法治意识是公民的基本素质,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积极参与并维护法治,共同建设一个和谐、公正、法治的社会。
了解法律的重要性。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公民权益和社会秩序的根本工具。
了解法律的重要性是增强法治意识的第一步。
我们应该主动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法规的内容和适用范围,同时也要明确法律的约束力和社会意义。
只有正确理解法律,我们才能够真正意识到法律对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性,才能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义务和责任。
秉持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法治的要义在于公正和平等,作为守法公民,我们要始终秉持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在生活中,我们要对待每个人一视同仁,不以身份、地位或财富差异对待他人。
同时,我们要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不公正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只有做到公正和平等,才能够树立起法治的信仰,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宁。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守法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也是一个成熟社会的基础。
作为守法公民,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得违反法律行为。
不管是大事小事,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我们都要言行一致地遵守法律。
同时,我们也要守规矩、讲良心,在公共场合文明礼貌,尊重法律的权威。
只有通过自觉遵守法律,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
积极参与法制建设。
作为守法公民,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法制建设,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可以关注社会法制改革的动态,参与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法制教育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组织法律讲座、开展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向更多的人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大家的法治意识。
只有积极参与法制建设,我们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法律,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
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赋予了每个人一定的合法权益,作为守法公民,我们应该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坚持学法用法,增强法治意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坚持学法用法,增强法治意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坚持学法用法,增强法治意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是当
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首先,学法用法是增强法治意识的基础。
只有通过学习法律知
识,了解法律条文和法律精神,才能真正理解法治的内涵和意义,从
而增强法治意识。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法律培训、阅读法律书籍、关注
法律新闻等方式,不断学习和积累法律知识,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
其次,增强法治意识是学法用法的关键。
法治意识是指人们对法
律的尊重、信仰和遵守,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基础。
我们要树立法
律至上的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同时,也
要积极参与法治宣传和教育活动,向身边的人传播法治理念,营造良
好的法治氛围。
最后,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是学法用法的落脚点。
依法行政
是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规定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是建设
法治政府的核心要求。
我们要加强对行政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依法
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同时,也要加
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总之,坚持学法用法,增强法治意识,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建设一个法治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怎样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
怎样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法制思想的普及和群众的法制观念增强已成为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为法律是保证公民权利利益得到保障的基础和保证国家制度稳定、和谐的基本保障。
所以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是促进现代化的必要途径,也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基石。
那么,如何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呢?第一,加强法律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通过各种形式的广告、宣传海报、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向公众传递法律知识,进一步普及和宣传法律法规,增加群众的法律素养及法制观念。
同时也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法律讲座、研讨会,引导群众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和意义。
这些法律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感受法律在维护公众权益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增强法制观念。
第二,加强法律援助服务,为民众提供法律建议和帮助。
法律援助服务是一种法律保障方式,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为没有经济能力的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代理、鉴定和裁决等服务,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意义和作用,从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法律。
第三,严格制度执行,加强法律监督,依法惩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在落实法律规定及执行中,应准确、公正能力公开治理,使人们能够认识到法律是公正的,一切违法行为都等于犯罪,而犯罪都有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正监督与纪律管理,将通报和处罚和体现法制常态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总之,要想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法制观念,提高群众法律素养和责任意识。
没有良好的法治文化和法制观念,国家的法律法规就会失去实施的价值,社会也将会陷入混沌之中。
同时,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也是表明我们在法制建设方面有着很大的缺陷,我们需要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引导人们增强法制观念,呼吁寻求正确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素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而这也是个人和国家发展的最基本的保障和前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执法水平范振雄改革开放以来,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的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提出,法治的基本精神逐渐深入人心。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中国21世纪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目标,中国已经进入了法治的新世纪。
所谓法治观念就是指以人们的法律观、法治观和法感情为基础的一系列法律观念,它是人们在参与有关法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自身认识发展的内化与积淀,是主体将自己的经验和片断的法律知识加以组合的结果。
法治的核心是制约执法权力,保障公民权利。
以下本文就公安队伍如何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执法水平作粗浅的探讨。
一、增强法治观念的重要意义(一)增强法治观念是贯彻依法治国的根本条件古语云:“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这句话说明了法令的重要,也即说明了没有较强的法治观念就不能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法治之目的是以人为本的,因此法治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
1.法律至上观念。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法律至上是人类法治发展进程中提出的重要口号和基本原则之一。
其意在强调法律在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它任何社会规范都不能否定法律的效力或与法律相冲突,是法治社会的主要特征,实现法治的核心要素。
法律至上的核心,是宪法至上,宪法的精髓在于控制权力以保障权利。
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法律至上性又一重要内涵,法律不仅在老百姓之上,也在所有官员之上,在国家最高权力者之上。
“国家机关对法无明文规定的行为都不能去做”,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行为准则。
执政党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我国在立法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初步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实际上,法律还未能真正成为权力产生、运行的源泉、依据和界限,法与权的较量,往往是以权代法。
由此可见,中国的法治建设是一个树立法律权威的历程,要求全体社会成员都依照法律办事,法律成为社会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尤其是执法人员,要确立和坚定法律信仰,增强法律至上观念,严格公正执法,自觉接受法律制度的约束,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人权保障观念。
人权保障是法治国家的显著标志。
人权权利范围的大小与保护程度好坏是一个国家进步与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
国家的进步过程,也是人权内容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
国家由非法治国家向法治国家的转换,也是人权内容与保护的一次飞跃。
人权保障状况的良好与否是区别法治国家与非法治国家的显著标志。
法治国家与非法治国家的区别,不是法治国家中没有侵犯人权的事件发生,而仅是在于:法治国家侵犯人权的事件相对较少;侵犯人权的事件一旦发生,即能获得依法处理——侵权者会受到应有制裁,受害者能获得应有保护。
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来源,也是国家权力的主体,公安人员所享有的一切权力源于人民授权。
增强人权保障观念,要求公安人员真正树立人民权力至上,人民意志与利益高于一切,人权与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为一切公安工作的出发点和行为准则。
3.依法行政观念。
依法行政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
行政是国家行使权力的重要方式,是国家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基本途径。
由于行政权力具有与其它权力不同的独特性质,因此,在强调制约权力的同时,有必要对依法行政予以特别的重视。
行政工作内容最为丰富,涉及的社会范围最为广泛,与社会民众的联系最为密切,行政能否依法进行,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能否实现法治。
制约权力是从权力之外考查权力行使而提出的要求,侧重于对权力的外在约束;依法行政是着眼于行政权力本身而对行政权力所提出的内在要求。
行政的内容、形式、程序都应当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要求进行。
依照法治原则,凡是在法律上没有根据的行政行为就是违法行政,就应当承担法律上的责任。
而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的重要行政执法部门之一,除依法承担刑事司法任务外,还承担了大量的治安、交通、消防、户籍、边防、出入境、计算机安全保护等国家行政管理职能。
这些行政管理职权的运用,与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联系十分密切。
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公安机关在依法治国进程中必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公安行政管理活动点多、面宽、量大,任务繁重,仅行政复议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办理的行政复议案件总数的70%。
从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看,公安机关要完成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秩序,保障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艰巨任务,处理解决好社会治安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切实提高依法行政对策、加强公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已不适应行政执法要求的传统观念、工作习惯和工作方法,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增强法治观念,以法律为准绳,学会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行使管理职能,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上来。
(二)增强法治观念是贯彻“三个代表”的具体实践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是人民群众意志的体现”,所以,“执行宪法和法律,是按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办事,是对人民意志的尊重”。
同时展望新世纪的宏伟目标,我们党要永葆生机活力,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和创造性的行动指南。
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唯一途径就是增强法治观念,提高执法水平,进一步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实践证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每一项工作,都同“三个代表”的要求密切相关。
通过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就能有力地推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通过增强法治观念,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不断铲除其藉以滋生的土壤,就能有效地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通过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措施,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广大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就能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例如整顿色情娱乐场所及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都是崇扬科学传播先进文化的有力保障。
当前社会治安的严峻形势,我们只有增强法治观念,落实“三个代表”,才能打好“严打”整治斗争这一仗,才能真正打出声势、打出实效,使违法犯罪分子闻风丧胆,让人民群众扬眉吐气,确保中央提出的两年内社会治安状况有新的明显进步的目标顺利实现。
二、公安队伍法治观念不强的主要表现目前,人民群众在充分肯定公安机关为打击刑事犯罪及维护社会稳定而做出的巨大奉献牺牲的同时,对公安队伍意见最大、最集中的就是各种各样的执法问题,深究其原因主要是法治观念不强造成的。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法律至上观念不强,执法犯法作为执法者,应该懂得甚至熟悉法律也应该知道违法犯罪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后果。
但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律至上观念不强、防腐拒变意志力不够坚定导致极少数民警执法犯法。
近些年来我们队伍中相继发生了民警违法犯罪的事情,有贪污受贿、有挪用公款、有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有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有参与绑架。
例如佛山市公安局看守所民警江镜清、欧赐坚利用职务之便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受到刑罚处罚。
(二)人权保障观念不强,刑讯逼供屡禁不止少数民警法律意识、证据意识淡薄,以管人者自居,根本不把执法对象的权利放在眼里,随心所欲。
耍特权、抖威风,在审讯时,辱骂、体罚违法犯罪嫌疑人,甚至搞刑讯逼供,违反规定,滥用枪支警械。
例如:三水大塘派出所民警陈建荣刑讯逼供一案,导致一人死亡、两人轻伤、一人轻微伤,其本人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同时三水市公安局赔偿25万元人民币严重后果;南海市黄歧镇派出所所长游捷忠在讯问涉嫌殴打保安员的嫌疑人时刑讯逼供,致使嫌疑人右肱骨骨折,右肩部软组织挫伤,游捷忠已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
(三)违反法定程序,随意执法有的民警办事不注重按法定程序办,重实体法、轻程序法,认为只要执法行为实际效果合法,违反法定程序无关紧要。
有的民警对法律法规一知半解,对法律条款不能正确把握,于是不按规定向当事人公开办事程序,对法定程序随意理解,还在程序上刁难当事人,自己喜欢怎办就怎办,各行其是。
例如个别民警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没有履行告知程序。
据2000年佛山市司法公正调研报告显示,有41%嫌疑人反映侦查人员没有依法告知聘请律师的权利、有25% 嫌疑人、受处罚人反映侦查人员讯问时没有首先讯问是否有犯罪行为、并告知陈述或辩解的权利。
另外有的民警在纠正交通违章开具处罚决定书时没有按实际违反条款处罚,而是根据违章者的态度表现随意处罚。
(四)群众观念不强,不认真依法履行职责有的民警未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和深刻体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质,仍然在执法活动中存在推诿、拖延、弄权渎职的行为。
例如2000年佛山市某派出所有一宗殴打他人致轻伤的刑事案件拖延了九个月才立案,期间没有任何跟进,也没有找现场证人调查取证;立案后仍不认真展开调查反而告知被害人案件无法处理,被害人向佛山市公安局投诉,后经查实,该案确实有不作为。
三、增强法治观念的主要措施(一)建立科学、完善的公安法规体系公安立法工作要按照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总体要求,在保障立法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进程,争取到2005年建成以人民警察法为主体,以公安刑事法规、治安保卫法规、公安行政管理法规、公安组织人事法规、警务保障法规、监督法规和国际警务合作法法规为主要门类,由公安法律、法规、规章和地方性公安法规、规章组成的比较完善的公安法规体系,基本上实现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把各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全面纳入法制轨道。
当前公安立法的重点是制定和完善与人民警察法相配套的法规,力争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公安机关组织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和修订工作。
公安立法要从实际需要出发,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遵循立法的规定,符合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决策,贯彻公开、公正、便民、利民的原则,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
加强对公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它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修改、和废止工作。
地方公安法规、规章不得与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防止和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
严格执行法规、规章上报备案制度。
(二)强化法律知识学习,加强道德教育1.强化法律知识学习。
法律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们要有做到老学到老的思想,若不学法,不懂法,就容易造成执法滞后于立法,更谈不上依法行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