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汽器端差(仅限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凝汽器端差
凝汽器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凝结水温)与循环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称为端差。
理论上,端差越低越小,但实现困难,实际上综合循泵耗功(电)、复水器换热体积,最佳换热流速(及流量),确定出一定(4-6、6-8度)的经济控制指标。
对一定的凝汽器,端差的大小与凝汽器冷却水入口温度、凝汽器单位面积蒸汽负荷、凝汽器铜管的表面洁净度,凝汽器内的漏入空气量以及冷却水在管内的流速有关。一个清洁的凝汽器,在一定的循环水温度和循环水量及单位蒸汽负荷下就有一定的端差值指标,一般端差值指标是当循环水量增加,冷却水出口温度愈低,端差愈大,反之亦然;单位蒸汽负荷愈大,端差愈大,反之亦然。实际运行中,若端差值比端差指标值高得太多,则表明凝汽器冷却表面铜管污脏,致使换热条件恶化。
端差增加的原因有:①凝器铜管水侧或汽侧结垢;②凝汽器汽侧漏入空气;③冷却水管堵塞;④冷却水量增加等(增加太多,端差低了,但循泵耗电多,综合比较定35万以上4-6度,以下为6-8度为经济)。
最佳答案
1.凝汽器铜管或钛管结垢、堵塞、脏污,影响换热效果。
2.汽轮机排汽温度高。
3.凝汽器真空系统泄露等原因造成的真空度低。
4.凝汽器循环水流量不足。
循环水流量增大后,凝结器端差减小,循环水流量减小后,凝结器端差减大.
5.凝汽器水侧上部积空气未排出。
6.凝汽器集水井水位高,淹没铜管。
7.表计误差等其它原因。
以上原因均可造成凝汽器端差偏大。
真空系统严密性下降后,凝汽器的传热端差为什么增大?
引起凝结器内真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冷却水温由于环境温度而升高,夏天较低,冬天较佳。
2)凝汽器冷却面积污脏,影响传热效果,引起真空下降。
3)冷却水供水中断或水量不足引起冷却水温升高,引起真空下降。
4)由于真空系统严密性不佳或轴封供汽中断,抽气器工作失常等原因,使漏气量增加而影响排汽压力,降低真空。
5)凝汽量水位升高,使部分调管淹没而减少传热面积,进而影响真空。
6)凝汽器水位过高,超过空气管口。
7)增加负荷或停用抽汽改为纯凝运行。
凝汽器水侧换热面上经长时间运行会造成污垢积聚,不但恶化了真空,降低了汽轮机的经济性,而且能引起铜管的腐蚀、泄漏,威胁汽轮机的安全运行,所以在力求防止凝汽器铜管结垢的同时,还要对形成的污垢定期进行清洗。凝汽器冷却水管一般清洗方法有反冲洗法、机械清洗法、干洗、高压冲洗以及胶球清洗法。目前应用最多的是胶求清洗法。对我有帮助
1 凝汽器设备系统介绍2真空形成基础理论?
1、凝汽器设备系统主要有循环水泵和凝汽器以及冷却塔,汽轮机的排汽进入凝汽器后,被循环水泵送来的循环水冷却成凝结水,体积大大缩小,压力降低。从而在凝汽器汽侧形成高度真空。
2、真空的形成有两个因素:
一是人为建立:没开机时,通过真空泵或者射水臭气系统抽出凝汽器的空气从而建立真空。
二是冷凝形成:汽轮机的排汽被循环水冷却成凝结水,体积大大缩小从而形成真空。
关于发电厂汽机和凝汽器的,什么叫排汽压力,背压,真空,真空度,之间的区别排汽压力:汽轮机做完功后的蒸汽余压。
背压:即汽轮机排汽压力,指低压缸中做完功后还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然后排入凝汽器;
真空:当容器中的压力低于大气压力时,把低于大气压力的部分叫做真空,而容器内的压力叫绝对压力,均可以以水银柱高度表示。
真空度:真空用百分比表示就叫做真空度,即真空水银柱高度除以相当于大气压力的水银柱高度,再化为百分数表示,在凝汽器内绝对压力不变的情况下,真空度随着大气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在理论计算上使用绝对压力来表示汽轮机凝汽器内的真空较为妥善。
凝汽器真空度对发电煤耗是怎么影响的,请各位详细说明一下。
凝汽器真空度越高,汽轮机排气温度就越低,凝结水温度相应也降低,冷端损失就减少。即冷却塔带走的热量就少。真空度提高百分之一,效率约提高百分之二。发电煤耗自然会下降。
火力发电厂汽汽轮机影响煤耗的因素有哪些
很多,如下:
1、负荷率
2、机组效率
3、真空
4、厂用电率
5、给水温度
6、高加投入率
7、凝气器端差
8、排烟温度
9、凝结水过冷度
10、低加组投入率
11、主蒸汽温度
12、主蒸汽压力
分析提高凝汽式火力发电厂热效率的主要措施
减小电厂的不可逆性损失,即提高发电厂的热经济性,其主要途径是提高工质的吸热过程的平均温度,降低排汽过程的平均放热温度,
其主要措施如下:
1,提高蒸汽的初参数,以提高现换的平均吸热温度
2,降低蒸汽终参数以降低循环的平均放热温度
3,采用蒸汽中间再热以提高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
4.采用给水回热以提高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
5尽可能合理减少能量转换过程中的各项不可逆损失
6有合适的热用户时,尽可能合理的采用热电联合能量生产,或联合集中供热以提高热能有效利用程度
7充分利用地位热能,以提高热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