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的法律思想

合集下载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题答案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题答案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总分20.00)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自()。

(2.00分)A. 《荀子》B. 《孟子》C. 《老子》D. 《论语》2.“法者,国之权衡”的说法,体现了法的()。

(2.00分)A. 变化性B. 自然性C. 规范性D. 公开性3.否定现实礼法并提倡法律简约的是()。

(2.00分)A. 墨家B. 道家C. 法家D. 儒家4.将封建纲常伦理概括为“三纲”的思想家为()。

(2.00分)A. 董仲舒B. 孔子C. 孟子D. 朱熹5.在人性问题上,法家主张()。

(2.00分)A. "好利恶害"的人性论B. 人性善C. 性三品D. 性相近,习相远6.商鞅反对复古倒退,主张()。

(2.00分)A. 法者,国之权衡也B. 圣人为法,必使之明白易C. 不法古,不修今D. 法令者,民之命也7.《庄子》法律思想的最主要特点是()。

(2.00分)A. 惟人为治B. 隆礼重法C. 莫若法天D. 法律虚无主义8.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2.00分)A. 兼爱B. 尚刑C. 尚贤D. 尚同9.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

(2.00分)A. “皆有法式”B. “治不听君,民不从官”C. “不务德而务法”D. “一同天下之义”10.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

(2.00分)A. 李斯B. 商鞅C. 韩非D. 申不害每题有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总分30.00)1.法家认为法具有以下性质()。

(3.00分)A. 法具有公平性和客观性B. 法是"天志"达到的体现C. 法具有等级性D. 法具有强制性和制裁性2.法家认为法的作用有()。

(3.00分)A. 齐之以礼B. 明使分群C. 定分止争D. 禁恶止乱3.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研究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研究

魏源经世致用思想研究魏源(507539年),唐末五代晚期政治家、思想家,湖北恩施阳山(今恩施市)人,又称齐源、魏元,字湛溪,唐太宗(李世民)婚后师父,唐朝掌管礼仪的高官,为政治家、思想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五代之母”。

魏源的思想有很大影响,有政治思想、礼俗思想、教育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等。

他肩负起重要使命,竭力主持唐朝的政治、礼仪、宗教、教育、文化等各项事务。

魏源的政治思想以“和谐”为中心,强调以和为贵,追求社会和谐。

他以“崇祯式”为政治理论,提出“非政治无仁义”的理论,强调唐朝必须尊崇祯祥,实行仁政,以期达到政治稳定的目的。

此外,他还提出“依法治国”的理论,认为政治要建立在法律基础上,以确保政治稳定和实现社会和谐。

另外,魏源还在礼俗方面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

他主张要恪守传统习俗,尊礼重法,以礼让安宁,范儒教人,把君臣父子的本分加以弘扬,以此取得社会稳定。

他认为,以偏激治国必然导致事物支离破碎,只有崇尚正义、追求和谐、把传统文言礼仪的精神发扬光大,才能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魏源也关注教育,他致力于推广儒家思想和文化,弘扬“经蒙体文”,主张必须依照典章礼制来训练子弟,使子弟深入学习古今文物,从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他还认为教育必须以实用性为目标,要把经史艺文结合起来,强调知行合一、联系实际,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此外,魏源的哲学思想以“尚实则变”为核心,强调要尊重实事,追求实效,反对冷落虚无,反对把虚假当作真实来处理问题,以期实现管理的有效性。

魏源的思想影响深远,在政治、礼仪、教育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深刻反映了他的实用主义精神。

总之,魏源是政治家、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他精于政治、礼仪、教育、文化等,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其中,有政治思想、礼俗思想、教育思想、哲学思想等,对于当时的政治社会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在教育政策制定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世人尊魏源为“五代之母”,其精英思想影响无穷,其功不可没。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doc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doc

林则徐与魏源思想述评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提出的“睁大眼睛看世界”和“向外国人学习控制外国人的技巧”的新观念,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严重打击。

中国官僚和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寻找救国图存的方法和抵抗外国侵略的方法。

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介绍到中国的外国报纸、书籍、地图,在战争期间审问英国囚犯,以及直接询问外国商人和传教士,获得了当时的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人。

他被道光派往广东虎门镇压鸦片和打击鸦片走私。

他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出版物。

1841年,他把它们编成《四洲志》,并把手稿交给了他的好朋友魏源。

1843年1月,魏源将其编为《海国图志》,其中包括世界各国的地理。

历史也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和教训。

本文论述了海防的战略和战术。

《《筹海篇》》一书提出了“向外国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以丰富强兵,抵抗外国侵略,在近代中国创造先进的外国军事科学技术”的思想。

魏源及其《魏源简介》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

这个词沉默而深沉,来自湖南邵阳。

晚清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开创了世界历史。

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着大考官脱口说出对联“杯里太极”,并回答说:“我怀了一个儿子”。

听了这话,县长反复表扬他,从小就想得很快。

魏源出生在邵阳县一个小官员的家里。

因为他的父母已经是家中的一员,他从小就喜欢读书。

他从不放下书本,熬夜看书。

他的母亲害怕他会在过去搞垮自己的身体,所以她强迫他每天关灯按时睡觉。

然而,当他的父母在睡觉时,她经常偷偷起床熬夜看书。

17岁时,他成为当地的名人。

年初,XXXX 编纂了01030150卷,增加到60卷和100卷,近百万字。

当时,《海国图志》不仅是一本完整的世界历史和地理知识的书,而且是一个为反侵略斗争提供各种战略和信息的海防总集。

主要内容包括《海国图志》和每部电影的总序、后评价和文章中的注释。

它还包括汇编信息,收集所有国家的外国历史数据,可以找到。

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填空

中国法律思想史选择、填空

《中国法律思想史》填空题、选择题单选1.我国古代神权法思想形成于(夏)。

2.商代,商王专设了“卜”、“巫”、“祝”,其主要任务是(占卜)。

3.我国夏商奴隶制社会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

4.神权法得到巨大发展是在(殷商)。

5.周公为了使西周的统治合法化,提出了(“以德配天”)学说。

6.周公制礼,采用了与前朝不同的统治方式,礼治是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

7.西周的王位继承是(嫡长子继承制)。

8.主张用贤能,并创立“三选”制度的是(管仲)。

9.春秋时期,(子产)提出为政“宽猛”的主张。

10.在老子看来,最理想的治国方案是(无为而治)。

11.(商鞅)提出“不法古”、“不修今”的变法理论。

12.韩非的变法观点是(法与时转则治)。

13.提出“深督轻罪”思想的是(李斯)。

14.(董仲舒)提出“大德而小刑”的主张。

15.《淮南子》以(道家)思想为主,同时又融合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

16.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法哲学思想的是(嵇康)。

17.张斐认为法律的基本精神是(礼)。

18.为尽量避免冤狱,明确规定地方无杀人权,首创“九卿评议制”的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

19.确定“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法典是(《唐律疏议》)。

20.柳宗元认为决定国家和法律产生的是(势)。

21.朱熹“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思想体现在刑罚上为(主张恢复肉刑)。

22.王安石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为变法机构。

23.明朝有位著名“心学”大师,反对程颐、程颢的“知先行后”的理论,奉行“知行合一”的理论,特别重视礼仪教化的重要性,反对专靠“刑名器数”,他的名字是(王守仁)24.(王夫之)提出“立法必须循天下之公”。

25.王夫之的变法观点是“(趋时更新)”。

26.明初统治者法律思想的特点是(重刑)27.“立法以便民为本”是(丘濬)提出的主张。

28.提出“三不足”变法论的是(王安石)29.元朝耶律楚材主张治国用(儒术)30.魏源的变法主张是“(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16春中国法律思想史形考1-4答案

16春中国法律思想史形考1-4答案

新疆电大2016春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一次考核 11665001202891 19750517第1大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1.最早提出“仁政”学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

A. 孟子B. 孔子C. 管仲D. 邓析参考答案:A 满分:2.孔子所说的“礼”,一般是指()。

A. 刑法B. 民法C. 仪礼D. 周礼参考答案:D3.“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

A. 周公B. 孔子C. 孟子D. 荀子参考答案:B4.商朝的刑法总称是( )。

A. 汤刑B. 五刑C. 禹刑D. 吕刑参考答案:A5.西周的宗法制的中心是()。

A. 神权B. 父权C. 皇权D. 母权参考答案:B6.“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描绘的土地制度性质是()。

A. 土地自由买卖制B. 土地公有制C. 土地王有制D. 土地私有制参考答案:C7.子产铸刑书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公布成文法B. 规范礼治C. 贵贱不愆D. 改革土地制度参考答案:A8.下列符合西周“尊尊”原则的行为是()。

A. 父慈B. 臣忠C. 子孝D. 弟恭参考答案:B9.“行仁政而王”的主张出自()。

A. 孟子B. 韩非C. 孔子D. 王夫之参考答案:A10.西周宗法等级制的核心是()。

A. 分封制B. 君权神授制C. 世卿世禄制D. 嫡长继承制参考答案:D第2大题每题有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1.孔子与子产的法律思想相比较,二人()。

A. 都主张宽猛相济,但孔子以宽为主B. 都主张宽猛相济C. 都主张宽猛相济,但子产以宽为主D. 都不主张宽猛相济参考答案:A B2.荀子礼法起源思想的重要内容包括()。

A. "人之性恶"B. "明于天人之分"C. "明分使群"D. "欲利自为"参考答案:A B C3.荀子礼法起源观的前提是()。

中国法律思想史2002.4--2011.7真题

中国法律思想史2002.4--2011.7真题

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课程代码:0026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西周关于“天命”转移的学说是( )A.以德配天B.王权神授C.岁时祭天D.恭行天罚2.西周时期,礼的作用是( )A.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B.长长,男女有别C.亲亲,尊尊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3.周公主张“奸宄杀人,历人宥”中的“历人”是指( )A.有过刑罚经历的人B.历史上的人C.无关的过路人D.年老无依的人4.春秋时期主张以法统政、礼法并用的思想家是( )A.齐桓公B.吴起C.管仲D.申不害5.最早提出“仁政”学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A.孔子B.管仲C.邓析D.孟子6.先秦时期,提出“治之经,礼与刑”法律命题的思想家是( )A.孟子B.荀子C.商鞅D.韩非7.下列墨家思想命题中,带有自然法色彩的是( )A.尚贤B.尚同C.以天为法D.相爱相利8.“欲绝去礼学,兼弃仁义”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墨家B.儒家C.道家D.兵家9.老子认为,天下混乱、人民难治的原因,在于统治者追求( )A.无为B.有为C.清净D.自然10.“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的法治主张出自( )A.商鞅B.庄子C.墨子D.孔子11.与“有道之国,法立则私议不行”主旨较为接近的说法是( )A.公私之分明,则小人不嫉贤,而不肖者不妒功B.先王不恃其强,而恃其势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D.所谓一刑者,刑无等级12.早期黄老之学具有的明显特征是( )A.专任法治B.道法自然C.以德治国D.道法结合13.“教,政之本也;狱,政之末也”法律命题的思想本质是( )A.以法治国B.德主刑辅C.以礼治国D.政教合一14.晋代明确提出“以礼率律”的思想家是( )A.张斐B.杜预C.刘颂D.拓跋宏15.下列法律制度中,由北魏孝文帝创立并沿用至清朝的是( )A.八议B.肉刑C.十恶D.存留养亲16.主持制订《开皇律》的皇帝是( )A.隋炀帝B.隋文帝C.唐高祖D.唐太宗17.唐代集中批判“赏以春夏而刑以秋冬”观点的作品是( )A.《春秋繁露》B.《时令论》C.《礼记》D.《断刑论》18.《大学衍义补》的作者是( )A.朱熹B.王安石C.丘濬D.真德秀19.宋代主张恢复“明法科”考试的思想家是( )A.范仲淹B.王安石C.欧阳修D.司马光20.黄宗羲提出“一家之法”中的“家”,主要是指( )A.家庭B.官员C.个人D.皇帝21.王夫之所谓“封建”制的本质是( )A.郡县制B.分封制C.分省制D.藩属制22.龚自珍认为,国家、刑罚、礼乐起源于( )A.商B.工C.农D.兵23.“只有人错无天错,只有臣错无主错”反映了洪秀全的( )A.君主专制思想B.君主共和思想C.立宪民主思想D.君臣共主思想24.洋务运动的口号除了“自强”以外,还有( )A.民主B.立宪C.法治D.求富25.近代提出“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的著名人物是( )A.沈家本B.李鸿章C.张之洞D.曾国藩26.《大同书》的作者是( )A.章太炎B.梁启超C.谭嗣同D.康有为27.按照梁启超的社会演进观念,“多君为政”的下一步是( )A.民为政B.一君为政C.共和民主D.君主立宪28.沈家本认为新旧法学的共同核心是( )A.平等B.情理C.仁恕D.人权29.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同盟会B.兴中会C.光复会D.强学会30.章太炎“限袭产之数”主张的实质是限制( )A.人身权B.继承权C.契约权D.房产权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魏源的政治思想

魏源的政治思想

魏源的政治思想一、概况魏源(1794一1857)字默深,出生于湖南邵阳,是与龚自珍齐名的文学家,著名爱国者,维新思想前驱者之一,也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较有成果的历史、地理学者。

他早年在家乡,读书、教书,参加科举考试,走的是一般富庶家庭子弟惯走的道路。

他十九岁赴北京,开始接触社会,1822年中举,后任内阁中书。

他遍游中国各地,结交了一批关心国计民生的经世之士,如林则徐、龚自珍、包世臣等。

1825年,他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代编《皇朝经世文编》。

①它加深了魏源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认识,强化了他的经世意识,对他日后编撰集大成性的世界地理巨著,不无启发意义。

鸦片战争中,他参与了浙江前线的抗英斗争,对英国清况有一定了解,并据英国俘虏安突德口供,写了《英吉利小记》。

鸦片战争的失败,对这位素抱经世之志的知识分子来说,刺激很大。

1841年,当被贬黜的林则徐嘱他在所译《四洲志》基础上编一部世界地理著作时,他欣然从命,并在翌年编定了五十卷的《海国图志》。

以后,他不断修订、增补,1847年扩大为60卷,1852年扩大为100卷,凡88万字。

①这是一项庞大的学术工程,全书120卷,分学术、治体、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八纲,系统清理、总结了清代道光以前的经世学说。

强烈的经世意识,是《海国图志》的鲜明特色。

魏源在叙言中开宗明义地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正因为如此,他在书中除了介绍、考订世界各国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宗教、风习等情况外,还特设《筹海篇》二卷、《筹海总论》四卷,这是其他各种世界地理著作都没有的。

鸦片战争的失败,给国人最直接的刺激是船炮不如人。

魏源于此,非常留意。

除了在述及各国情况时注意介绍军事情况外,从卷八十四至卷九十五,他以整整12卷的篇幅,介绍西洋火轮船、洋炮、炸弹、炮台、水雷等原理、制法、用法。

这在此前此后各种世界地理著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法律思想史电大答案真题

中国法律思想史电大答案真题

1、单选题4分“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2、单选题4分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A.宗教祭奠仪式B.政治组织原则C.普遍行为准则D.国家根本大法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3、单选题4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A.尚书B.诗经C.论语D.礼记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4、单选题4分“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A.神权法B.自然法C.制定法D.习惯法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5、单选题4分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A.族诛连坐B.罪止一身C.尊尊亲亲D.以德配天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6、单选题4分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A.孟子 B.申不害 C.慎到 D.庄子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7、单选题4分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A.自然法 B.教会法 C.成文法 D.习惯法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8、单选题4分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命题的是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9、单选题4分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10、单选题4分反对人定法,提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是A.老子B.庄子C.荀子D.慎到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11、多选题4分下列属于先秦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或产物的有A.嫡长继承制B.王位世袭制C.世卿世禄制D.九品中正制答案:ABC标准答案:ABC得分:12、多选题4分西周“礼治”的原则有A.男女有别 B.亲亲 C.长长 D.尊尊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3、多选题4分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A.男女有别 B.礼不下庶人 C.亲亲、尊尊` D.刑不上大夫答案:AC标准答案:AC得分:14、多选题4分“明德慎刑”的思想史周初的政治家周公提出的,其内容主要包括A、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B、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C、犯罪“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德刑并用,实行教化D、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5、多选题4分法家认为法律的作用包括A、“定纷”以“止争”B、“兴功”而“惧暴”C、“存天理,灭人欲”D、“一民而使下”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16、多选题4分老子从“无为而治”的思想出发,向统治者提出了“三去”、“三绝”的原则;其中“三去”是指去甚、去奢、去泰;那么“三绝”是指A、绝圣弃智B、绝仁弃义C、绝巧弃利D、绝少分甘答案:ABC标准答案:ABC得分:17、多选题4分A.荀子 B.孟子 C.韩非 D.商鞅答案:CD标准答案:CD得分:18、多选题4分管仲提出的“国之四维”包括A.义 B.礼 C.耻 D.廉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9、多选题4分下列不属于荀子法律思想的是A.暴君放伐B.明分使群C.民贵君轻D.有治法,然后有治人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20、多选题4分下列先秦思想家的法律思想中含有“黄老”成分的有A.慎到B.申不害C.韩非D.陆贾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21、判断题4分“法”的观念产生于战国时期;其实践来源是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得到蓬勃发展的成文法运动; 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2、判断题4分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亲亲尊尊;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3、判断题4分吕刑又称甫刑,是由西周吕侯主持修定的法典;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4、判断题4分先秦诸家流派中,提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的是墨家;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5、判断题4分孔子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和出发点是礼;答案:错误标准答案:错误得分:作业二被誉为“汉代孔子”的着名思想家是A.董仲舒 B.王充C.仲长统 D.贾谊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2、单选题4分东汉对“天刑”论提出激烈批判的思想家是A.刘秀 B.刘安C.王充 D.郑玄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3、单选题4分西汉新儒学的代表作是A.新语B.九章律C.白虎通义D.春秋繁露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4、单选题4分下列属于西晋律学家杜预着作的是A.律表B.泰始律C.唐律疏议D.律本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5、单选题4分西汉董仲舒“德主刑辅”的主张,所赖以引申的理论是A.天人合一 B.天气 C.人性 D.国法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6、单选题4分反对“天人感应”说,进而提出“人以法制胜”的法哲学思想的是A.董仲舒 B.刘禹锡 C.韩愈 D.柳宗元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7、单选题4分唐中后期,提出“贫困思邪而多罪”的犯罪根源论的思想家是A.刘禹锡 B.韩愈 C.白居易 D.柳宗元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8、单选题4分柳宗元认为国家和法律不是天意的产物,而是的产物;A.理 B.势 C、天 D、人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9、单选题4分下列与“刑不上大夫”说法最为接近的是A.“廉耻节礼以治君子”B.“治国以礼义为先”C.“权势法制,人主之斤斧也”D.“振举纪纲,一遵正法”答案:A标准答案:A中国古代的律学原从属于A.医宗B.律宗C.法学D.儒学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11、多选题4分黄老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有A、清静无为,顺乎民欲B、逆取顺守,德刑相济C、明具法令,进退循法D、约法省禁,除秦苛法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2、多选题4分西汉初期,重新受到重视的儒家法律思想主要有:A、尊君重民的民本思想B、兴礼仪,礼法结合C、废除肉刑,实行仁政D、刑不至君子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3、多选题4分董仲舒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主要有A、“天人合一”的神权法理论B、阴阳五行说C、宗法思想D、兼爱非攻思想答案:ABC标准答案:ABC得分:14、多选题4分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把人的性分为A.圣人之性B.中民之性C.贤人之性D.斗筲之性答案:ABD标准答案:ABD得分:15、多选题4分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因素包括A.儒家思想B.阴阳五行家思想C.法家思想D.天命神权思想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6、多选题4分柳宗元的法律思想有两个突出方面: A.法律的产生与发展是“势”所必然 B.赏罚务速 C.秋冬行刑 D.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答案:AB标准答案:AB得分:17、多选题4分在晋代,标志律学已经成为独立学科的两部着作是A.杜预律表 B.张斐律本 C.张斐律表 D.杜预律本答案:CD标准答案:CD“玄学”作为魏晋时期着名的哲学学派,其代表着作有A、春秋B、老子C、周易D、庄子答案:BCD标准答案:BCD得分:19、多选题4分唐初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主要有A、礼刑结合,相互为用B、重视立法,宽简稳定C、明正赏罚,一断以律D、慎刑恤狱,务求其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20、多选题4分能够体现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与律的融合的法典有A、新律B、晋律C、北魏律D、北齐律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21、判断题4分“春秋决狱”亦称“引经断狱”,就是以春秋以及其他儒家经典作为根据,对案件定罪量刑;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2、判断题4分“三纲五常”不仅是汉代社会立法、司法的根本指导原则,更是成为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核心;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3、判断题4分“三纲五常”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纲”和“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4、判断题4分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自汉中期形成后,便开始了与律的融合,这种融合至唐律中最终完成;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5、判断题4分柳宗元认为法律法律是时势发展的必然产物,虽非神授,却是圣人之意;答案:错误标准答案:错误得分:作业三系统自动阅卷1、单选题4分宋代朱熹法律思想的核心是A.有治人,无治法 B.无为而治 C.存天理,灭人欲 D.德礼政刑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2、单选题4分A.刑B.政C.德D.义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3、单选题4分提出“以公理而灭私情”说的思想家是A.丘濬 B.顾炎武 C.黄宗羲 D.张居正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4、单选题4分西汉下令废除肉刑的皇帝是A.汉武帝 B.汉文帝 C.汉高祖 D.汉景帝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5、单选题4分在中国古代,敢于明确反对“复仇”的人是A、孔子B、荀子C、董仲舒D、王安石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6、单选题4分诸子百家中,坚决反对赦罪,主张“不赦过,不宥刑”的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7、单选题4分“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反映出龚自珍主张A.无为而治B.变法改革C.重典治国D.君主专制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8、单选题4分太平天国财产公有思想的具体法律表现是A.资政新篇B.原道救世歌C.原道醒世训D.天朝田亩制度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9、单选题4分洋务派法律思想的根本在于A.战国时期法家的法律思想B.西方资产阶级的法治原则C.魏晋时期的玄学思想D.中国传统的纲常名教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10、单选题4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为洋务派的行动纲领,其提出者是A.曾国藩B.孙中山C.章太炎D.张之洞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11、多选题4分12、多选题4分在王夫之总结了历代统治经验特别是明亡的教训,指出当时在法制推行方面所存在的三大缺陷是A.没有一套因时之宜的法律制度 B.“任法”不“任道”C.“任法”不“任人” D.法律“趋时更新”答案:ABC标准答案:ABC得分:13、多选题4分理学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A、主张德礼政刑“相为始终”B、主张废除“三纲五常”C、主张人治优于法治D、“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的执法思想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14、多选题4分宋明时期的“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是A、王守仁B、陆九渊C、王充D、陆游答案:AB标准答案:AB得分:15、多选题4分下列哪些内容体现了以礼入法、礼法结合的特点A.官当、八议B..准五服治罪C.重罪十条D.亲属相容隐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6、多选题4分围绕同罪异罚问题,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下列思想家赞同同罪异罚的有A、贾谊 B、郑玄 C、商鞅 D、丘濬答案:ABD标准答案:ABD得分:17、多选题4分中国封建法律所规定的离婚制度包括A、八议B、七出C、三不去D、十恶答案:BC标准答案:BC得分:18、多选题4分下列能够体现资产阶级革命派法律思想民主性的有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学习西方的分权学说和法治原则C.宣传和提倡“自由、平等、博爱”D..建立保障人民主权和民主自由的新法制答案:BCD标准答案:BCD得分:19、多选题4分下列内容,属于魏源思想主张的有A.君主立宪B.师夷长技以制夷C.太平之世不立刑20、多选题4分章太炎的分权理论包括 A.立法 B.教育 C.行政 D.司法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21、判断题4分理学,又称“道学”,是对形成于宋代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长期占据统治跌日的一中学术思想的总称; 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2、判断题4分朱熹的法律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正统法律思想;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3、判断题4分在诸子百家中,法家出于孝道,对复仇持赞赏态度;而儒家与之相反,坚决反对复仇;答案:错误标准答案:错误得分:24、判断题4分先秦儒家主张德治、爱民、慎刑,反对族诛连坐;法家则支持族诛连坐,并在其执政时大力实施;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5、判断题4分沈家本的刑法改革思想可以概括为轻刑主义,这一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治以宽平”的“仁政”思想与西方刑法理论;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作业四系统自动阅卷1、单选题4分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A.男女有别 B.长长 C.德主刑辅 D.亲亲尊尊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2、单选题4分西周“以德配天”君权神授说的提出,意味着A.神权的某种动摇B.神权的更加稳固C.神权已经被抛弃D.神权根本没变化答案:A标准答案:A得分:3、单选题4分主张“与民分货”的先秦思想家是A.韩非B.邓析C.公孙侨D.管子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4、单选题4分A.仲长统 B.刘秀 C.王充 D.董仲舒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5、单选题4分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A.儒家学说B.黄老学说C.墨家学说D.法家学说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6、单选题4分与晋代刘颂“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主张较为接近的是A.援引比附B.罪刑法定C.引经决狱D.德主刑辅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7、单选题4分朱熹在法律上主张刑罚应该A.以宽为本B.以严为本C.大肆赦宥D.以私去公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8、单选题4分就复仇问题,柳宗元专门撰写了驳复仇议,主张 ;A.支持复仇 B.禁止复仇 C.有限制的复仇 D.无限制的复仇答案:C标准答案:C得分:9、单选题4分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着作是A.请定立宪开国会折B.孔子改制考C.上清帝第六书 D.上清帝第五书答案:B标准答案:B得分:10、单选题4分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A.人民民主B.民主共和C.君主专制D.君主立宪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11、多选题4分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A.叔向B.子产C.孔子 E.邓析答案:AC标准答案:AC得分:12、多选题4分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A. .天子有善,天能赏之B.天子为暴,天能罚之C.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D.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3、多选题4分A.韩非B.慎到C.孟子D.庄子答案:CD标准答案:CD得分:14、多选题4分唐律疏议中的宗法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A、准五服以治罪B、罪责自负C、维护父权D、维护夫权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15、多选题4分下列属于唐中后期庶族地主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补充的是 ;A、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是“势”所必然B、“天人交相胜”C、“刑礼迭相为用”D、“贫困思邪而多罪”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得分:16、多选题4分晋代是律学鼎盛时期,期间出现了三个着名的律学家,他们的思想史魏晋律学乃至我国古代律学的代表,他们是A、钟繇B、刘颂C、杜预D、张斐答案:BCD标准答案:BCD得分:17、多选题4分下列能够体现“心学”法律思想的是A、立法应因地制宜B、“申明赏罚”C、执法应一视同仁D、以“保甲”“乡约”正风俗答案:ABD标准答案:ABD得分:18、多选题4分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主要有A、龚自珍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答案:BCD标准答案:BCD得分:19、多选题4分清政府成立修订法律馆后任命的修律大臣有A.沈家本B.张之洞C.杨度D.伍廷芳答案:AD标准答案:AD得分:20、多选题4分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方案,在宪法思想上看,具有的特点是A.主张直接民权B.抑强辅.否定代议制 D.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答案:ACD标准答案:ACD得分:21、判断题4分“法”的观念产生于战国时期;其实践来源是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得到蓬勃发展的成文法运动; 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2、判断题4分崇尚无为,提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先秦思想家是老子;答案:错误标准答案:错误得分:23、判断题4分东汉对“天刑”论提出激烈批判的思想家是王充;答案:正确标准答案:正确得分:24、判断题4分韩愈的法律思想以反对佛、道、,恢复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统治地位,特别是弘扬君权神授为宗旨;答案:错误标准答案:错误得分:25、判断题4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思想体现了王夫之思想中“民主”、“民权”的因素,标志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遭到了彻底的否定;答案:错误标准答案:错误得分:。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学习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学习资料

复习资料《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代码00264)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1、谭嗣同《仁学》中所谓“仁”的第一或最主要的标准是(平等 )2、“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提出者是(梁启超 )3、阐述“太平之世不立刑”这一思想的著作是(《大同书 )4、近代洋务派法律思想的代表者是(张之洞)5、曾国藩法律思想的核心是(一秉于礼)6、洪仁王千制定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施政纲领是(《资政新篇 )7、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是(龚自珍)8、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礼治思想 )9、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邓析)10、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 )11、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孟子 )13、“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出自(《墨子.兼爱中》 ) 13、“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说的提出者是(老子 )14、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治不听君,民不从官”)15、主张肉刑可废不可复的思想家是(白居易)16、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韩愈 )17、“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魏征 )18、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唐)19、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其本则合,其用则异)20、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北宋)21、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唐高祖)22、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顾炎武)23、明代提出“信赏罚,一号令”法律思想的历史人物是(张居正)24、在丘濬看来,刑罚的根本价值在于(明刑弼教)25、洪秀全认为造成当时各种社会弊端的根源在于(“一出于私”的社会经济制度)26、认为设置法律在于“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清末思想家是(张之洞)27、曾国藩认为“修、齐、治、平”的结合点是(一秉于礼)28、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是( 儒家思想 )29、王弼与嵇康法哲学观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认为“名教出于自然” )30、从理论上提出区分律与经、律学与经学的必要性,并作出初步论证的晋代思想家是(杜预)31、将封建纲常伦理概括为“三纲”的思想家为( 董仲舒 )32、在《淮南子》的作者看来,人君治理天下最好的办法莫过于( 无为 )33、统治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领域数百年的正统哲学为( 程朱理学 )34、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范仲淹 )36、北宋中期倡导依法办事,凡“有司议罪,惟当守法”的思想家是( 王安石 ) 37、金朝重视吏治,提倡“慎守令之选,严廉察之责”的统治者为(完颜雍 )37、耶律楚材为促进元朝政事统一,起草的法律是( 《便宜一十八事》 )38、明朝倡导“以公理灭私情”理论学说的是( 丘濬 )39、明清之际论述法律问题最多的,涉及面最广的思想家是( 王夫之 )40、提出“专以法律为治”的思想家是( 章太炎 )41、“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夏朝 )42、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宗教祭奠仪式 )43、“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 《礼记》 )45、《管子》所反映的思想学派主要是( 齐国法家 )45、先秦儒家中,主张儒法融合、礼法统一的先行者是( 荀子 )46、“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反映了孔子主张( 社会和谐)47、墨家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兼爱 )48、战国中期,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是( 庄子)49、《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 道 )50、最早提出系统“法治”理论的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是( 商鞅 )51、商鞅反对复古倒退,主张( 不法古,不修今 )53、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的同时,还利用了( 五德终始说 )53、西汉新儒学的代表作是( 《春秋繁露》)54、下列属于西晋律学家杜预著作的是( 《律本》)5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的核心是( 文治 )56、隋唐时期贯彻“务在宽简,取便于时”原则的法典是( 《武德律》 )57、批评《礼记·月令》远离“圣人之道”的唐代思想家是( 柳宗元 )58、提出“性善情恶”说的宋代思想家是(李翱)59、在朱熹看来,“礼之本”是( 德 )、60、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明末清初思想家是(黄宗羲 )61、提出“趋时更新”法律时变观的著名思想家是( 王夫之 )62、“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反映出龚自珍主张( 变法改革 )63、太平天国财产公有思想的具体法律表现是(《天朝田亩制度》)64、洋务派法律思想的根本在于(中国传统的纲常名教)65、“一秉于礼”法律主张的提出者是(曾国藩) 66、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著作是(《孔子改制考》 )67、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 君主立宪)68、参与起草《大清新刑律》的日本法学家是(冈田朝太郎)6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最早明确提出于(《民报》)70、“中华民国”一词的发明者和解释者是( 章太炎)71、中国古代曾经“铸九鼎,象九州”的历史人物是(夏禹)72、“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73、“国无二君,家无二尊”的思想本质是(民治)74、管仲“四民分居定业”思想的具体化是(“三国五鄙”制)75、春秋时期,反对子产“铸刑书”的晋国名臣是(叔向)76、孟子法律思想中,与周公“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说法最为接近的是(罪人不孥)77、中国历史上最早将礼法结合,使儒、法两家趋于合流的思想家是(荀子)78、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学派,自有法律的是(法家)79、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道家)80、法家提出“圣人为法,必使人明白易知”,“布之于百姓”,说明法律应该具有(公开性)81、先秦时期,主张“事断于法”的思想家是(慎到)82、秦王朝“以法为教”的文化专制思想,直接导致了(焚书坑儒)83、废除秦朝“诽谤妖言法”的皇帝是(汉文帝)84、汉代贾谊的作品是(《新书》)85、秦汉之际,倡议“黥劓之罪不上大夫”的思想家是(贾谊)86、儒家所鼓吹的“三纲”学说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君为臣纲)8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家是(董仲舒)88、我国古代第一个明确提出无君、无政府主张的思想家是(鲍敬言)89、将“存留养亲”思想最先制度化的皇帝是(孝文帝 ) 90、唐朝坚持“天刑说”的思想家是(韩愈 )91、北宋中期,提出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思想家是( 范仲淹)92、主张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的明代思想家是(张居正)93、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认为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 农 )94、魏源介绍和研究“夷情”的主要著作是( 《夷氛纪闻》 )95、太平天国最主要的立法是( 《天朝田亩制度》)96、主张“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思想家是(曾国潘)97、在戊戌变法前夕,康有为对三权分立问题的探讨主要集中在( 立法机构)98、清末主张变法,提出“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的思想家是( 梁启超 )99、清末法律改革时期,为了贯彻“罪刑法定”原则,沈家本提出必须废除(援引比附) 100、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是一种(责任内阁制民主共和国) 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1、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主张“无为而治”的思想家有( )∙ A.老子∙ B.鲍敬言∙ C.庄子 ∙ D.王弼 ∙E.贾谊2、在先秦思想家中,极力主张以礼治国的有( )∙A.周公∙B.管仲 ∙C.孔子 ∙D.孟子 ∙E.荀子3、王夫之指出,秦汉以后,在“法治”的推行方面存在三大弊端,分别是()∙A.无法 ∙B.郡县不行 ∙C.任法和任人背离 ∙D.执法宽严不当 ∙E.井田被废4、近代中国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有( )∙ A.曾国藩 ∙ B.谭嗣同 ∙ C.章太炎 ∙ D.张之洞 ∙E.沈家本5、孙中山先生新民权主义的新内容集中体现为( )∙ A.取消列强在华特权 ∙ B.主张“直接民权” ∙C.恢复关税自主权∙D.实行耕者有其田∙E.强调“主权在民”6、荀况注重对法的理论探讨,他提出的重要的法学概念有( )∙A.法条∙B.法义∙C.法数∙D.类∙E.式7、秦王朝的法律思想主要表现为( )∙A.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B.文武并用,德刑相济∙C.礼法结合,阳德阴刑∙D.严刑峻法,深督轻罪∙E.以法为教,以吏为师8、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是(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E.唐甄9、康有为倡导的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的具体方案是( )∙A.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B.冲决一切封建网罗∙C.设议院开国会∙D.制定宪法∙E.实行三权分立10、孙中山“五权宪法”学说中的“五权”包括( )∙ A.立法权∙ B.司法权∙ C.考试权∙D.纠察权∙E.教育权11、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 )∙ A.叔向∙B.子产∙ C.孔子∙D.赵鞅∙E.邓析12、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 )∙ A.顺天之意,得天之赏∙B.反天之意,得天之罚∙C.天子有善,天能赏之∙D.天子有过,天能罚之∙E.人无长幼贵贱,皆天之臣也13、朱熹“严刑”主张的具体内容有( )∙A.恢复肉刑∙B.限制赎刑∙C.推行社仓∙D.以口数占田∙E.严惩奸凶14、集中反映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著作有( )集中反映洪秀全法律思想的著作有( )∙A.《原道觉世训》∙B.《原道救世歌》∙C.《原道醒世训》∙D.《劝世良言》∙ E.《太平天国起义记》15、下列对《大清现行刑律》特点描述正确的有()∙A.采用罪刑法定主义∙B.删除了凌迟、枭首等酷刑∙C.取消了六律总目∙D.采用缓刑制度∙ E.分总则、分则两编16、继孔子之后,下列属于先秦儒家流派的人物有()∙A.子张∙B.子思∙C.孟子∙D.荀子∙ E.漆雕氏17、东汉时期,反对神学的法律思想家有()∙A.王充∙B.刘秀∙C.刘预∙ D.仲长统∙18、宋明时期,主张将法律教育与官吏选拔结合在一起的改革家有()∙A.王安石∙B.范仲淹∙C.张居正∙D.丘濬∙ E.朱熹19、下列属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有()∙A.“严刑以致又安”∙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D.“一秉于礼”∙ E.“整顿中法,采用西法”20、清末“礼法之争”中,劳乃宣对《大清新刑律草案》极力攻击的两点是()∙A.故杀子孙∙B.妻殴夫∙C.存留养亲∙D.无夫奸∙ E.子孙违犯教令第三大题:名词解释题1、以德配天——(1)西周时期周公提出的一种思想;(2)周公继续夏商以来的“天命”廉洁,但提出天命不是固定不变的,天命可以转移,并且只转移给有德之人。

魏源的法律思想

魏源的法律思想

魏源的法律思想
魏源思想的内容广泛,法律思想作为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现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

法律思想:变法论。

他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治法本于治人”的因“势”变法理论。

主张变法应从“便民”、“利民”
出发;变法所针对的是“行法之人”,应除去“法外之弊”,任用“便民”、“利民”的贤才。

民本思想:他主张“视天下为天下之天下”,批判封建官僚制度,认为统治者应重视百姓,不能过量地搜刮百姓,不要滥用刑罚,应注重教化。

民主观点:他推崇资产阶级议会制,主张“广闻天下之言”。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主张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
的科学和技术,制造新式武器,以达到战而胜之的目的。

同时主张
应打破闭关自守的锁国政策,强调富国强兵,抵御外侮。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魏源(1819-1885)是清末思想家、政治家,他的著作《海国图志》和《中国历史新钞》等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魏源主张变法兴国。

他认为中国的落后和弱小是导致国家衰败的重要原因,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变法来使中国强大起来。

他主张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和知识,从而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现代化。

他提出要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同时注重教育改革和科技进步,提倡启蒙运动,培养国民的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启示作用,也为后来的改革者提供了思想支持。

其次,魏源关注民族问题和国家意识。

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应该重视各民族的平等和和谐发展。

他主张要改革教育体制,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民族认同感的形成,从而凝聚起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

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当时中国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民族问题,也为中国的民族团结和统一作出了积极贡献。

此外,魏源强调国家利益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要性。

他批评了中国历史上的闭关自守和保守主义思想,主张要积极参与国际交往和竞争。

他认为国家应该追求强盛和独立,扩大国家的权势和领土,保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后来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对外政策提供了借鉴。

总的来说,魏源的思想可以概括为变法兴国、民族团结和重视国家利益。

他的思想在当时中国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魏源的思想为中国的思想启蒙提供了重要的借鉴,也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全)

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全)

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徐海涛授课计划导论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奴隶社会的法律思想第一节神权法思想的产生、发展与演变第二节维护宗法等级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管仲、子产、邓析)第二节儒家的法律思想(孔子、孟子、荀子)第三节墨家的法律思想(墨子)第四节道家的法律思想(《老子》、《庄子》)第五节法家的法律思想(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管子》、韩非)第三章秦汉以后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第一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和酝酿一、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与法家思想的破产二、从黄老到以儒为主的儒法合流、礼法统一第二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形成过程、内容和基本特点)第三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局部深化(基本理论、刑事制度、婚姻家庭方面)自学辩论:“春秋决狱”利大于弊VS“春秋决狱”弊大于利第四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理学的兴起、一代理学宗师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第五节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了解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特点、重点讲述以黄宗羲为主的启蒙思想第四章中国近代的法律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第一节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龚自珍、魏源)第二节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法律思想(洪秀全、洪仁玕)第三节洋务派与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第四节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第五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孙中山、章太炎)第六节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及沈家本的法律思想学习教材:《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张国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第1版参考教材:1.《中国法律思想史》武树臣著法律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2.《中国法律思想史》杨鹤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阅读书目与网络资源:1.《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范忠信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瞿同祖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3.《情理法与中国人》范忠信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4.《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武树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5.《中国法律传统与近代转型》张晋藩,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6.《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7.法律思想网 /8.法史网 /9.中国法律文化网 /中国法律史学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承办/default1.asp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10、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课堂http://202.207.96.9/open/fzs/ZJFD/b1.htm第三部分讲稿正文导论一、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中国自古以来各种法律观点、学说和理论的内容、本质、作用、特点及其产生、发展、演变和相互斗争、相互吸收、相互影响的过程与规律,以及它们与当时的立法、司法活动的关系。

中国法律思想史(1-3)

中国法律思想史(1-3)

中国法律思想史(一)一、选择题1、B2、A3、C4、A5、A6、D7、C8、D9、C 10、A二、多项选择1、CD2、ABCDE3、ABCD4、CD5、AB6、BCD7、AB8、BCD 9、ABCD 10、BD三、在下划线处填写正确的答案1、殷商2、下层的劳动者3、法制、法治4、序民人5、明是非6、王者之制、王者之法7、不法先王、不是礼义8、天罚9、贵族统治者10、祝四、简答1、子产的法律思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一、子产对礼治的继承与改造。

子产将礼与仪区别开来,把礼视为自然的总秩序和总规律,推动了礼的“自然化和社会化。

同时又将礼下放到民间,沟通了礼与法的界限,开创了后来从礼治过渡到法治的先河。

二、改革内政、创立新制。

提出五项”国之大节“。

三、铸刑书,公布成文法。

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四、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

以宽服民和以猛服民。

罪刑相当与以情断狱。

2、管仲的立法主张有两个特点,一是强调物质经济利益的地位,二是重商。

(1)管仲认为,立法必须顺应民心,物质利益的满足是人们遵守礼义法度的前提。

他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著名论断。

(2)管仲重视商业,力图用行政和法律的手段促进和控制经济的发展。

他提出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方针。

3、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神权法思想。

它们的不同点:A“天命”、“天罚”思想是我国夏、商时期神权法思想的表现。

而“以德配天”思想则是我国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

B与“天命”、“天罚”思想相比,“以德配天”思想中的神权思想有所松动:统治阶级是天的代言人,但其统治的维持不是无条件的。

统治者有德是其统治合法化的前提。

五、名词解释1、法即效法;是即肯定,"不是"即不承认、反对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先王"的所作所为,并不可能为万世所效法。

礼义也不见得正确,没有必要非遵循不可。

10、清末法律思想

10、清末法律思想

第一节 早期开明派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二、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1、中体西用
中学:以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为载体,以儒家纲常名 教为核心的传统思想。
西学:近代西方国家的声、光、电、化、器械、武 备、商业、法律等新知识。
中体,即以传统的纲常伦教为立身、立国之本。 西用,即以西方的先进技术,应对现实社会问题。
第三节 沈家本的法律思想与清末的 “礼法之争”
一、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第三节 沈家本的法律思想与清末的 “礼法之争”
一、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1、以法律救国的法治思想 政治法律制度的转变才是改变国运的根本。法
律、法学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 用。 法者,天下之程式,万世之仪表也。 法学盛,政治不一定盛;法学衰,政治必定衰 。
二、清末“礼法之争” 礼,是指礼教,即“三纲五常”等中国传统思
想; 法,是指法理,即西方资产阶级的法律原理。 礼教派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要求在法律
改革中坚持纲常礼教原则; 法理派以沈家本、杨度为代表,主张以西方近
代法律原则指导立法。
第三节 沈家本的法律思想与清末的 “礼法之争”
第一节 早期开明派与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二、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2、整顿中法与采用西法 主张变法革新,但以不触动纲常名教为原则。 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改革清律的具体建议:禁讼累、省文法、省刑
责、重众证、修监羁、教工艺、恤相验、改罚 锾、派专官。
第二节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一、康有为的法律思想
一、早期开明派的法律思想 2、魏源的法律思想 (1)反对“古胜于今”的传统观点,认为后
代法制比前代进步; (2)变法者应有过人智慧和非凡勇气,明辨

魏源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魏源人物简介介绍与典故

魏源魏源(1794~1857年),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

名远达,字默深,又字墨生、汉士,号良图,汉族,湖南邵阳隆回人,道光二年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官高邮知州,晚年弃官归隐,潜心佛学,法名承贯。

魏源认为论学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提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的变法主张,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总结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主张革新变法魏源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史学家和坚决反对外国侵略的爱国学者。

他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他着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在鸦片战争前后提出了一些改革水利、漕运、盐政的方案和措施,要求革除弊端以有利于“国计民生”,认为“变古愈尽,便民愈甚”。

这些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于后来的资产阶级变法维新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反对侵华魏源坚决反对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华活动,提出了反侵略的主张与办法。

他对人民群众的力量有一定的认识,同林则徐“民心可用”的观点相一致,提出“义民可用”的主张。

他从三元里和台湾等地人民抗英斗争中得到鼓舞。

在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之后,他满怀激情地以“同仇敌忾士心齐,呼市俄闻十万师”,“前时但说民通寇,此日翻看吏纵夷”的诗句,热情讴歌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愤怒声讨投降派为侵略军解围的可耻行经,并在《海国图志》中写道:“三元里之战,以区区义兵,围夷酋,斩夷师,歼夷兵,以欵开网之而逸,孰谓我兵陆战之不如夷者?”又说“广东之斩夷首,捐舰者皆义民”,“两禽夷舶于台湾,火攻夷船于南澳者亦义民”。

他主张利用和依靠人民群众作为抵抗外来侵略的主要力量,与投降派“防民甚于防寇”的反动政策形成鲜明的对照。

为了有效地进行抵抗,他反对“浪战”,而主张“以守为战”。

他总结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提出“自守之策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一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主张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设阱以待虎,设以待鱼”,以歼灭来犯者。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库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试题及答案库

西周礼治最重要的原则是()A男女有别B长长C德主刑辅亲亲尊尊正确答案:D恭喜您答对了!2 西周“以德配天”君权神授说的提出,意味着( )神权的某种动摇B神权的更加稳固C神权已经被抛弃D神权根本没变化正确答案:A恭喜您答对了!3主张“与民分货”的先秦思想家是( )A韩非B邓析C公孙侨管子4东汉从理论上系统清算和批判谶纬神学的思想家是()A仲长统B刘秀王充D董仲舒正确答案:C恭喜您答对了!5 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 )A儒家学说黄老学说C墨家学说D法家学说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6与晋代刘颂“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主张较为接近的是( ) A援引比附罪刑法定C引经决狱D德主刑辅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7朱熹在法律上主张刑罚应该( )A以宽为本以严为本C大肆赦宥D以私去公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8就复仇问题,柳宗元专门撰写了《驳复仇议》,主张()。

A支持复仇B禁止复仇有限制的复仇D无限制的复仇正确答案:C恭喜您答对了!9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发表的、并为变法提供思想理论根据的著作是( ) A《请定立宪开国会折》《孔子改制考》C《上清帝第六书》D《上清帝第五书》正确答案:B恭喜您答对了!10 梁启超变法思想中所推崇的国家政体是( )A人民民主B民主共和C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正确答案:D恭喜您答对了!下列人物中,公开反对公布成文法的有( )叔向B子产C孔子D邓析正确答案:A,C恭喜您答对了!2 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 ).天子有善,天能赏之B天子为暴,天能罚之C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D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正确答案:A,B,C,D恭喜您答对了!3 下列不属于法家代表人物的有()韩非B慎到C孟子D庄子正确答案:C,D恭喜您答对了!4 《唐律疏议》中的宗法伦理思想主要表现在()准五服以治罪B罪责自负C维护父权D维护夫权正确答案:A,C,D恭喜您答对了!5下列属于唐中后期庶族地主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补充的是()。

中国法律思想史名词解释

中国法律思想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同天下之义:这是墨翟提出的法律起源论。

他认为国家和法律的产生是出于“统一思想”的需要。

用“兼相爱”和“交相利”来统一人们的思想,以建立安定的秩序。

三不足::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恤”在王安石变法时,许多守旧派纷纷以天变为依据,认为灾异是上天对新法的惩处,王安石认为,法应随时而变通,以安国安民为目的,不能照搬成法,故“祖宗不足法”守旧派又以人言可恤阻止变法,认为新法违背人意,王安石认为立法不应以人言为准则,只要利国利民。

“人言不是恤”“三不足”表现了王安石变改旧制的决心同时也是对中国古代变法理论的发展。

权能分治::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

“治权”相对于“政权”称作能,故称“权能分治”。

其中人民的“政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四项。

政府的“治权”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采用五权分立体制,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五权宪法:“五权宪法”孙中山独特的宪法思想,也是他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

“五权宪法”的精华是“直接民权。

”“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

人民的政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等四权。

政府实施治权,采用五权分立制度,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一种中国式的近代革命民主主义的宪法学说一家之法:这是黄宗羲对维护君主利益的法律的一种称呼。

他认为这是没有“一毫为天下之心”的法律。

将天下的利益尽归君主,势必引起天下之乱,违背了立法的本旨,是“非法之法”。

黄宗羲的“一家之法”是针对整个封建制度而提出的,是对整个封建法制的批判。

趋时更新:是明清启蒙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法律时变观点,他认为,法律与整个国家制度一样,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发展的。

首先,王夫之认为法律“趋时更新”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

魏源总结出什么思想魏源(1794年-1857年)是晚清时期的一位思想家、政治家和历史学家。

他的思想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对当时的社会状况进行了深刻的观察和思考。

他的思想主要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国家改革、议政制度、道德教育和文化观念改革。

首先,魏源非常关注国家的未来发展和治理问题。

他认为,国家应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来适应时代的变化。

他主张改变传统的官僚体制,提倡选拔人才和提升官员素质,以提高政府的效能。

他还提出要改革军队制度,并主张加强国防建设,以保障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其次,魏源主张实行议政制度,即通过议会来参与国家决策。

他认为,议政制度能够使国家决策更加公正和透明,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他提出了“民智当上”的观点,主张通过知识分子的参与来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魏源非常注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与道德风尚紧密相关。

他主张进行道德教育,培养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倡导崇德向善的价值观。

他追溯历史,寻找道德典范,并提出了“以教为国之一策”的主张,主张通过教育来推动国家的发展。

最后,魏源提出了文化观念的改革。

他认为,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主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推动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他强调要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吸取其优点,以促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总的来说,魏源的思想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状况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和发展的方案。

他的思想是为了振兴国家、推动社会的进步而提出的,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国家改革、议政制度、道德教育和文化观念改革等多个方面,为后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魏源的法律思想【摘要】魏源,原名远达,字默深、墨生、汉士,号良图。

魏源被后世称为“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是清代的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魏源思想的内容广泛,法律思想作为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儒家“经世致用”的思想。

魏源主张法律应该顺时而变,并且提出“师夷长技”改变不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法律。

【关键词】经世致用;师夷长技;变法一、魏源法律思想的由来(一)“内外交患”的动荡时局清王朝繁荣昌盛了一百多年以后,遭遇了与以往朝代类似的中后期发展困境,天灾频发、土地兼并,农民起义,外敌入侵。

魏源在这种环境中觉察到所谓的天朝上国不过是对辉煌过去的一种谈资,时局的严重程度超乎了想象。

他说:“黄河无事,岁修数百万,有事塞决千百万,无一岁不虞河患,无一岁不筹河费,此前代所无也;夷烟蔓宇内,货币漏海外,漕鹾以此日弊,官民以此日困,此前代所无也;士之穷而在下者,自科举则以声音诂训相高,达而在上者,翰林则以书艺工敏、部曹则以胥吏案例为才,举天下人才尽出于无用之一途,此前代所无也;其他宗禄之繁,养兵之费,亦与前代相出入。

是以节用爱民,同符三代,而天下事患常出于所备之外。

立乎今日以指往昔,异同黑白,病药相发,亦一代得失之林哉!”①他意识到如果不对现在的体制进行相应的变革,国家将难逃危亡的结局。

他指出,“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亦无穷极不变之法,亦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亦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

”②即说没有一种用了数百年的法律制度还不会出现任何弊病,更加不可能在出现社会统治危机的时候还不进行改革变易。

所以变法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一切事物包括人都不可能来阻挡这种趋势的发展。

魏源提出“小变则小革,大变则大革。

小革则小治,大革则大治”③的主张,他将改革与社会的发展放在一起论述,提出只能通过改革来减少甚至消除当前政治体制的弊端,并以此来缓解甚至解决社会危机。

他的这一主张正是应对当前的严峻的国内局势而提出的。

魏源将变法改革与社会治乱兴衰联系起来,要求改革弊政,实行变法。

(二)经世致用思想的推动经世致用是自孔子以来儒学发展的传统,清代的中后期,社会上涌现了一批不拘传统、眼界开阔的的官吏和学者。

他们将所读的圣贤书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经世一派。

他们不仅著书立说,还亲力亲为,一方面从理论上总结历代的治国得失,探讨治乱之法的利弊,另一方面在自己的职位上实践治国之法。

特别是对盐务、槽运、海运、吏治等关系国家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能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改革,缓解社会矛盾,挽救国家危亡。

魏源不仅接受了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潮,并且成为经世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魏源在吸收、发挥“经世致用”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创作于实践。

1842年时任江苏布政使的贺长龄延请他主持编辑《皇朝经世文编》。

魏源来到素称“人文渊薮”的江南,开始了长达二十年之久的幕僚生涯。

江浙地区社会经济矛盾集中,涉及面非常广泛,江浙经济几乎左右着清王朝的财政状况,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身处这一清王朝社会经济矛盾最集中的地区,魏源可以说处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矛盾斗争的最前沿,他前后进入贺长龄、陶澍、陈銮、裕谦、壁昌、李星沅等六幕府,协助这些地方官员进行内政改革,不仅出谋献策,而且解惑答疑,总结政策得失,推广改革经验。

这一切,都促成了魏源法律思想之成熟。

(三)外来思想的影响外来的特别是西方的思想随着西方的器物以和平的方式进入了中国。

这些包罗万象的西方思想对中国的思想界和知识界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国的知识分子在继续进行传统的儒家经典研究的同时,也触碰和吸收着外来的知识、思想。

这种交融的思想撞击,使得那部分开始睁眼看世界知识分子、官员从自闭的状态中抬起头来,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

魏源作为其中的一员,不仅深谙中国传统儒学经典对于国家稳固的重要性,更了解接纳、吸收西方的新思想、新知识对于解决国家问题的重要性。

魏源从寻求抵抗外敌、振兴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只有正确、详细了解西方国家的基本情况,才能准确分析其强于大清国的原因。

他一方面注意了解、汇总来自西方的信息,另一方面阅读大量已有的图书、文献资料等,经过互相参考、印证、总结,编成了《海国图志》,其中“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这本书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主张。

二、魏源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一)“法因势而变”的变法思想魏源主张法律不仅是治理国家的工具,也可能成为破坏国家的工具,正如其所说:“人君治天下,法也;害天下,亦法也”。

④法律史治理国家的手段之一,并不存在着不可以变的法,如果这手段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随着局势的发展进行改革,则这手段反过来会威胁国家的稳定。

所以,法律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能应时而变。

其中,“时”不仅指时代的变化,更强调这变化中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

(二)广开才路,“治法在人”的吏治法律思想。

在魏源主张广开选才途径,并注意任人唯贤,特别是吏治人才的选拔。

魏源的《默觚下》从方方面面谈论治国的方式,但通书来看,着重强调的是人才问题。

他将人才的与国运相联系,国家中的人才就像山川上的草木,茂盛的草木才能使山川壮丽。

他认为,古人得天下必是先得贤才,例如周文王之所以能“三分天下有其二”,是因为“先得天下人才三之二也”。

⑤因此,人才的得失对于国家的治乱显得尤为重要。

在《海国图志》的总序中,魏源提出了国家渐弱的原因是人心麻木和人才缺失。

(三)立法应该遵循简易、宽严适中的原则魏源对于清朝律例杂陈的现象极为不满,主张立法应该要简易。

这样民众才能知道法律、遵守法律。

如果所立的法“智者知之,愚者不知”,“巧者能之,拙者不能”,那这样的法即不可来教化民众,更不能用来治理民众。

⑥他还特别在《淮北票盐志凡例》和《淮北票盐志叙》中论述了简易和严密的辩证关系。

同时,针对清朝律例中法律的惩罚对象及强度,魏源提出了宽严适中的主张,立法是一项科学性的工作,需要立法者充分运用民间生活经验及执行法律的工作经验制定。

(四)增设民众进言途径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了许多国人闻所未闻的西方先进器物,同时也介绍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例如,他对英国的议会制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说,“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会)议允。

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

凡新改条例、新设职官、增减税饷及行楮币,皆王颁巴厘满转行甘文好司而分布之。

惟除授大臣及刑官,则权在国王。

各官承行之事,得失勤怠,每岁终会核于巴厘满,而行其黜陟”。

⑦国家的大事,包括法律的立废变更、官员的任废、税收的增减等,都是由议会作出决定后再交由具体的部门执行。

议会并非闭门造车,而是广泛地听取大众的意见,民众通过新闻报纸等渠道可以对议会、政府、官员进行监督。

通过这些描述,魏源已经准确地勾勒出英国的议会制度的轮廓。

又如,他是这样介绍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的,“数百年来,育奈士迭遽成富强之国,足见国家之勃起,全由部民之勤奋。

故虽不立国王,仅设总领,而国政操之舆论,所言必施行,有害必上闻,事简政速,令行禁止,与贤辟所治无异。

此又变封建郡县官家之局,而自成世界者”。

⑦能够写出这些详细的介绍,可以看出魏源当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民众参与国家治理的可行性,主张开辟民众的进言渠道。

(五)改变重农抑商的观念作为一个自己自足的农耕社会,中国的农业一直被视为国家得以存在的根基。

不仅统治者对于“重农抑商”的政策极为推崇,历代的知识分子也从各个角度为“重农抑商”提供理论支持。

商业与“奸”“诈”“利”等社会厌恶的词汇相联系,只有那些心思不正、不思正业的人才会从事商业。

因此几千年的一贯政策即是“重农抑商”,商业受到歧视与打压,从事商业的商人地位也十分低下。

在这种环境中,商业发展十分缓慢,简单的工商业没有机会向近代大规模工商业发展,但当时的社会状况使得这些传统的政策已经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魏源作为融贯中西的是先行者,对“重农抑商”的政策提出了质疑。

(六)对盐务、漕运进行变革金字塔结构的专制统治使得国家的权力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于社会经济的管理更是到达了细微的地步。

机会所有的社会经济活动都在国家的直接参与或者干预下进行。

盐务与漕运是朝廷税收的主要来源,因此国家的干预不可避免,在早期,这种直接的行政干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弊端开始显现出来,垄断、贪污、盘剥成为了盐务与漕运的代名词。

但是由于涉及到朝廷各个层面的经济利益,对于盐务、漕运的治理一直处于停滞的状态,甚至到了后期,对于盐务、漕运的官吏几乎陷入了一种瘫痪的状态。

魏源提出了以下的设想:一、发挥税收的功能。

二、发挥财政的功能。

三、停发高利贷。

四、建立公平自由的竞争机制。

(七)对货币体制进行改革在魏源时期,朝廷仍是采用延续两千年的货币制度,沿用金属货币银两和铜钱。

金属货币在交易中极不方便,不仅需要称量、判断成色,且在流通的过程中极易损耗。

当时由于外来侵略的影响,工商业已经逐渐得到发展,大宗的货物贸易需要更为完善的货币制度加以支持。

魏源提出整顿货币市场并且改革货币体制的主张。

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商品的流通,另一方面是形成自有、自主的货币体制,他提出:“官铸银钱以利民用,仿番制以抑番饼”。

⑧(八)树立积极的条约观念魏源提出,条约是“国际法主体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按照国际法所缔结的确定其相互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一种国际书面协议”⑨条约是协调国家之间关系的主要手段。

但对于清朝而言,条约意味着耻辱,不平等的条约使西方国家在盘剥、控制中国有了法律依据。

朝廷的官员没有足够条约意识,不能在法律的层面上为中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增加权利。

因此,朝廷的外交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在局势不利的情况下制定相对平等的条约,但更为重要的事通过经济实力、民族力量的发展打破这些不平等的条约。

三、魏源法律思想的特点(一)强烈的实用主义色彩清末的内忧外患使得传统的士大夫不仅仅考虑法律的用辞、结构、逻辑等,更注重制定或者修改适应和会发展变革的法律,也来维持社会的稳定。

(二)法律思想的变革与社会政治变革紧密结合清末的局势使得已经运行了两千多年的社会格局、生活方式、政治体制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社会政治变革迫在眉睫,法律思想与社会变革的结合使得法律思想能够落实到实处,也使得社会变革更具有方向性。

(三)保守和创新性并存传统的士大夫主张的改革与后来的革命派具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传统的士大夫即看到了社会存在的弊端,又认识到传统的体制中仍然有许多值得保留的成分。

在对传统的君臣、家国、宗法等原则进行绝对保留的前提下,积极了解世界,吸收其他文明中先进的部分,对社会的各项时务进行变革,这样,即能够及时地挽救社会危机,又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

四、魏源法律思想的启示魏源所处的内忧外患的年代使得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领域都有着开拓性的建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