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是一名剑客
历史上武功最厉害的这四位大诗人,他排在第一位,李白望之项背
历史上武功最厉害的这四位大诗人,他排在第一位,李白望之项背【第一名: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和李白一样,这可不是书生的纸上谈兵,而是一名剑客在抚剑感慨刀光剑影的往事。
辛弃疾22岁从军,将一生献给抗金大业。
期初,22岁文武全才的辛弃疾组织起一支2000多人的队伍,在济南山区进行抗金作战,后来投奔坐拥25万起义军的耿京,耿京非常赏识他,任命他为“权天平军节度掌书记”,负责全军的文书工作,连自己的帅印也交给他保管。
南宋人洪迈写了一篇《稼轩记》,形容辛弃疾的神勇:“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
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
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即使关羽赵云之勇,也不外乎如此吧。
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的辛弃疾【第二名:李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何等的霸气与自信!李白的这首《侠客行》描写的不仅仅是江湖武林高手,同时也是自己经历和自身实力的真实写照。
要不然,如何写得出这等感同身受。
在他最自己的自述:“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
自少年时,他就开始学剑。
他生怕别人会因为他的五短身材而瞧不起他的功夫,对自己评价道:“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人许与义气!”而且,据传,李白好友吴指南病逝之时,曾有饿虎想来抢食尸体,最后被李白用高超的剑术击退!当时的大唐有三绝,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
张旭和李白都是饮中八仙;裴将军是李白的师父,是大唐第一剑客。
李白作为裴旻的徒弟,而且云游四海,随身佩剑,其剑客身份确定无疑。
太白醉剑【第三名: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生于羸弱战乱的年代,为了保家卫国,毅然从军,立下赫赫威名,他的岳家军令敌人闻风丧胆,并留下“精忠报国”的千古美谈。
岳飞的武功有多高呢,据《宋史.岳飞传》记载:岳飞“战于太行山,擒敌将拓拔耶乌。
居数日,复于敌战,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兵败走。
辛弃疾的常识
辛弃疾的常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辛弃疾呀!辛弃疾那可是南宋的一位大英雄、大文豪啊!他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历史的天空中闪闪发光呢!
你想想看啊,人家年纪轻轻就拉起了一支抗金队伍,好家伙,那得多勇敢,多有气魄呀!就好比是武侠小说里的大侠,提着剑就敢闯荡江湖!他满怀壮志,一心想着要收复失地,这是多么伟大的情怀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句诗多有气势!这不就跟咱现代人做梦都想完成一件大事一样嘛!
辛弃疾的词那也是超级厉害的呀!或豪放,或婉约,那叫一个丰富多彩!他能写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样豪迈不羁的句子,让你读了感觉热血沸腾,就好像自己也置身于战场上,要奋勇杀敌一样;也能写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柔情似水的词句,哇,那细腻的情感,真的让人感动呀。
这就好像一个钢铁硬汉突然展现出他温柔的一面,是不是很迷人呢?
再看看他的人生经历,那真是充满了波折呀!他为国家、为人民努力奋斗,却多次遭到排挤和陷害,这得多让人心疼呀!但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
理想和信念,这份坚持,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学学吗?就像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难道能轻易说放弃吗?
总之,辛弃疾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呀!他的故事、他的诗词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认真感悟。
他让我们知道,即使前路坎坷,我们也要勇敢前行,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拼搏!相信我,去了解一下辛弃疾,你一定会被他深深吸引的!。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
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宋代词人辛弃疾简介及代表作,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07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代表作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部分词诗词:《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清平乐·村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鹧鸪天·戏题村舍》、《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鹧鸪天·送人》、《鹧鸪天·代人赋》、《玉楼春·戏赋云山》、《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西江月·遣兴》、《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露天晓角·旅兴》、《卜算子·修竹翠罗寒》、《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鹧鸪天·着意寻春懒便回》、《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一片归心拟乱云》、《鹧鸪天·和子似山行韵》、《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生查子·游雨岩》、《生查子·漫天春雪来》、《生查子·去年燕子来》、《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南乡子·舟中记梦》、《南乡子·好个主人家》、《定风波·再用韵和赵晋臣敷文》、《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千年调·蔗庵小阁名曰卮言,作此词以嘲之》、《最高楼·醉中有索四时歌者为赋》、《最高楼·吾拟乞归,犬子以田产未置止我,赋此骂之》、《新荷叶·和赵德庄韵》、《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汉宫春·立春日》、《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满江红·游南岩和范廓之韵》、《满江红·暮春》、《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水调歌头·舟次扬洲和人韵》、《水调歌头·盟鸥》、《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水调歌头·我志在寥阔》、《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念奴娇·书东流村壁》、《念奴娇·赋雨岩》、《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木兰花慢·席上呈张仲固帅》、《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水龙吟·为韩南涧尚书寿甲辰》、《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贺新郎·甚矣吾衰矣》、《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贺新郎·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贺新郎·赋水仙》、《贺新郎·赋琵琶》、《玉楼春·三三两两谁家女》、《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蝶恋花·送祐之弟》、《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一剪梅·中秋元月》、《瑞鹤仙·赋梅》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关于辛弃疾的简介资料
关于辛弃疾的简介资料本文是关于关于辛弃疾的简介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20xx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开禧北伐前后,相继被起用为绍兴知府、镇江知府、枢密都承旨等职。
开禧三年(1220xx年),辛弃疾病逝,年六十八。
后赠少师,谥号“忠敏”。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可是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但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而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辛弃疾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起义反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词中之龙辛弃疾70首诗词,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你最喜欢哪首?
词中之龙辛弃疾70首诗词,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你最喜欢哪首?人物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
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现存词六百多首,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2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西江月·贪数明朝重九贪数明朝重九。
不知过了中秋。
人生有得许多愁。
惟有黄花如旧。
万象亭中殢酒。
九江阁上扶头。
城鸦唤我醉归休。
细雨斜风时候。
5西江月·一柱中擎远碧一柱中擎远碧,两峰旁倚高寒。
横陈削就短长山。
莫把一分增减。
我望云烟目断,人言风景天慳。
被公诗笔尽追还。
更上层楼一览。
6西江月·且对东君痛饮且对东君痛饮,莫教华发空催。
琼瑰千字已盈怀。
消得津头一醉。
休唱阳关别去,只今凤诏归来。
五云两两望三台。
已觉精神聚会。
7踏莎行·萱草齐阶萱草斋阶,芭蕉弄叶。
乱红点点团香蝶。
过墙一阵海棠风,隔帘几处梨花雪。
辛弃疾简介
● 一连串的打击使辛弃疾心力交瘁。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为枢密都承旨,令他速到临安(今浙江杭 州)府赴任。但诏令到铅山时,辛弃疾已病重卧床不起,只得上奏请辞。同年九月初十(10月3日),辛弃疾逝世,享年 六 十 八 岁 。 据 说 他 临 终 时 还 大 呼 “ 杀 贼 ! 杀 贼 ! ” ( 《 康 熙 济 南 府 志 ·人 物 志 》 ) 。 身 故 之 后 , 家 无 余 财 , 仅 留 下 生 平 诗 词 、 奏议、杂著、书集。
● 根据其时形势,为取得南宋朝廷的支持,与南宋军队配合作战,辛弃疾力劝耿京“决策南向”,接受南宋朝 廷 的 领 导 。 绍 兴 三 十 二 年 ( 11 6 2 年 ) 正 月 , 耿 京 命 辛 弃 疾 和 贾 瑞 等 人 奉 表 南 归 , 宋 高 宗 在 建 康 ( 今 江 苏 南 京 ) 接见了他们,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辛弃疾为右承务郎、天平军掌书记,并让他们回山东向耿京传达南 宋朝廷的旨意。但就在辛弃疾与朝廷接洽成功,准备返回军中的时候,义军内部却发生了重大变故。叛徒张 安国、邵进等谋害耿京,带领一部分人投降了金朝。辛弃疾等人行至海州(今江苏东海附近),闻讯,即约 海州统制王世隆等五十人驰赴金营,其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等人出其不意袭进金营,抓获张安国, 在五万金兵中带着张安国,摆脱追敌,急驰而归,献俘行在,后张安国在临安被斩首示众。辛弃疾这一机智 勇敢的行动,在南宋朝野引起极大的震动,正如洪迈所云:“壮声英慨,儒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 辛弃疾后来回忆这段少年时的壮举,感慨道:“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 朝飞金仆姑。”
辛弃疾的生平经历
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一、辛弃疾人物介绍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
他是词人,也是将领;他文能横槊赋诗,武能上马斩贼;他被称为“词中之龙”;他与苏轼合称“苏辛”,和李清照并称为“济南二安”他致力于收复故土,恢复山河,一生不休。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辛弃疾,他的作品豪放如骄龙,满怀壮志,一心为国。
豪放之外,亦能婉约,柔肠相思,不输花间派。
二、辛弃疾生平重要事迹古人要以领导干部身份出仕就得靠金榜题名。
但辛弃疾独树一帜,不走寻常路,靠起义金兵谋取官职后,他就坚定理想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甘做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可以说是从群众中产生的将领,若投票选举模范干部,辛弃疾定能拔得头筹,收获一大堆的奖状和勋章。
大抵是命运安排,辛弃疾出生在这个践踏英雄又呼唤英雄的时代南宋,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岳飞走了,他来了。
投胎也是门技术活,辛弃疾出生在山东济南,这个名人辈出的好地方,可惜现在换了金国主人了。
1、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一出娘胎便背负起国恨家仇,他的爷爷辛赞对他的影响很大,虽说是隔代教育,辛爷爷的育儿经验和家风家教可一点也不比现在的差,事实证明,那是相当地成功。
他走到哪里身边都带着个小不点,亲自教孙子读书识字、练剑习武,亲自带孙子走近大自然,尽览祖国好河山,从小就十分注重培养孙子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没办法,爷爷未能完成的心愿只能由孙子来做了。
小小的孙子很争气,14岁已长得一表人才、才思敏捷。
这回爷爷教不了了,那就干脆拜师吧,千挑万选拜在了名师刘瞻门下。
老师有名,学生更厉害,很快刘老师就发现小辛同学可不是一般优秀,如同捡到宝贝似的,把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全部传授于他,也算是靠学生出名了一把。
辛同学学习也自有一套,不仅博览群书,勤学武艺,还经常到庄园里和农户学习农活、参加实践,更是时不时就请假到外地游学切磋,增长见识。
辛弃疾其实武功高强,曾是一名剑客
辛弃疾其实武功高强,曾是一名剑客苏轼的词,开宋词豪放派之宗,执豪放词之牛耳。
与苏词并列于文学史的是南宋的辛弃疾词,世称“苏辛词”。
说起诗人辛弃疾,他也有另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武功高强甚至有点心狠手辣的大剑客。
吹嘘“十五好剑术”的李白肯定不是他的对手。
辛弃疾在他的词中说:“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这可不是书生的纸上谈兵,而是一名剑客在抚剑感慨刀光剑影的往事。
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府,少年时,济南已沦入金国之手,他的祖父也在金朝为官。
但辛弃疾要效忠的国家是大宋,不是大金。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攻宋,后方中原故土的宋朝遗民趁机发动起义。
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拉了一支二千余人的队伍,加入耿京领导的山东义军。
与辛弃疾一块加入耿京义军的还有一名叫作义端的僧人,是辛弃疾的朋友。
但这个义端突然叛变,“窃印以逃”,这事拖累了辛弃疾,耿京“大怒,欲杀弃疾”。
辛弃疾淡定地说:“给我三天时间。
”他料定义端必投奔金帅,“急追获之”,一剑砍下义端的脑袋(可见辛弃疾武功与胆识都有过人之处),提回来见耿京,由此受到耿京的器重。
次年,即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受耿京委派,潜回南方的宋朝,拜见宋高宗,“奉表归宋”。
高宗大喜,授予辛弃疾“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之职,又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让辛弃疾带委任状潜回金国,召耿京归宋。
但辛弃疾回到山东时,却得悉一个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耿京已被叛将张安国杀害!张安国带着耿京人头投奔金营去了!这这这,如何是好?辛弃疾对众将说:“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竟率领五十名勇士,直闯敌营。
其时张安国正在金营“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突然闯入,于混战中生擒张安国,“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然后,辛弃疾押着张安国,一路闯关南下,抵达南宋杭州。
时辛弃疾方二十三岁。
南宋人洪迈写了一篇《稼轩记》,形容辛弃疾的神勇:“赤手领五十骑,缚取于五万众中,如挟狡兔。
束马衔枚,间关西走淮,至通昼夜不粒食。
辛弃疾以笔为剑为国而战
辛弃疾以笔为剑为国而战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北宋文学家、爱国词人。
他一生致力于为国家担忧、呼吁抗金,以笔为剑,为国而战。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国家兴衰的关切和对国家发展的期望。
本文将从辛弃疾的生平、他的爱国作品以及他的影响力三个方面,来探索他以笔为剑为国而战的精神。
辛弃疾生于北宋,岳飞为同年。
他早年就读于南京国子监,受到了优质的教育。
后来,他以功名心切,投笔从戎,但很快就因腐败官员的排挤而离开了军队。
离开军队后,辛弃疾投身文学,他的诗词作品开创了豪放派的赋体,并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发展。
但辛弃疾并不满足于纸上谈兵,他以笔为剑,为国家的命运而战。
辛弃疾的爱国作品表达了他对国家兴衰的担忧和对侵略者的不满。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当属《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关山月。
山月随飞鸟,飞鸟不知返;故乡无此月,此月人长在。
"这首词以华丽的辞藻和抒情的笔法描绘了元宵佳节的繁华景象,同时也融入了辛弃疾对故乡的思念。
通过将故乡与当前的现实对比,他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侵略者侵犯家园的愤怒。
这首词具有抒发情感、表达主题鲜明的特点,正是辛弃疾以笔为剑为国而战的写照。
辛弃疾的作品以其激昂的爱国情感而闻名,并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通过诗词表达了对国家纷争和人民疾苦的关心,同时也传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了许多人,他的诗词被广泛传诵,并且被用于后来的革命斗争和文化运动中。
辛弃疾以笔为剑,用他的词作唤起了人们对民族意识的认同和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作为一位爱国词人,辛弃疾以其深思熟虑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侵略者的愤懑。
他以笔为剑,以文化抗争的方式捍卫着家国。
他的作品影响了后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关注国家的利益,奋发向前。
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使我们时刻铭记,用笔为剑,为国而战。
通过对辛弃疾的生平、爱国作品以及其影响力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他以笔为剑,为国而战的决心和努力。
辛弃疾生平个人简历
辛弃疾生平个人简历想必你一定读过辛弃疾写的词吧,那你了解辛弃疾的一生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生平个人简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辛弃疾生平个人简历辛弃疾(1140.5.28-1207.10.3)享年67岁,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和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
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
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
词至此亦足矣。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绍兴三十一年(1161)率两千民众参加北方抗金义军,次年奉表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击金兵,收复失地。
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又上宰相《九议》,进一步阐发《十论》的思想;都未得到采纳和施行。
在各地上任他认真革除积弊,积极整军备战,又累遭投降派掣肘,甚至受到革职处分,曾在江西上饶一带长期闲居。
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得不到施展,一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体”。
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
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
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平生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一生力主抗战,所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又与宋志士陈亮及理学家朱熹保持深厚友谊,与之砥励气节,切磋学问。
抗金复国是其作品之主旋律,其中不乏英雄失路的悲叹与壮士闲置的愤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还以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江南农村四时的田园风光、世情民俗。
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
辛弃疾简介年谱
辛弃疾简介年谱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韩仛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辛弃疾生平简介
辛弃疾生平简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辛弃疾生平简介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临港街道四风闸村)人。
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
追赠少师,谥忠敏。
辛弃疾是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和爱国诗人陆游双峰并峙。
辛弃疾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代表着南宋豪放词的最高成就。
早年生涯1140年5月28日(金天眷三年,南宋绍兴十年五月十一日),辛弃疾生于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其时距靖康之变已有十三年。
其祖父辛赞,是金朝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县)的县令,却经常灌输他抗金复宋的教育,“纡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曾带他两次到燕京考察军情。
辛弃疾早年受业于毫州刘瞻,刘瞻在金国担任史馆编修,门生诸多,其中,辛弃疾和党怀英是佼佼者,二人并称“辛党”,后来,党怀英在金国担任职务,但是辛弃疾却走上了抗金道路。
辛弃疾十四岁、十七岁时两次参加金朝燕京的科举考试,不中。
杀贼归宋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夏秋季节,金国君主完颜亮入侵南宋,北方抗金部队烽烟四起,22岁的辛弃疾在济南南部山区聚集人马2000人,加入耿京的起义军,辛弃疾担任掌书记。
辛弃疾极力劝说耿京“决策南向”,和南宋的朝廷正规军配合,一同抗击金兵,耿京于是派遣辛弃疾等11人奉表归宋,宋高宗召见之后委任辛弃疾承郎务、天平节度使掌书记,耿京为天平节度使。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闰二月),辛弃疾在北归途中听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的消息,率领50骑兵直驱山东,奔入5万人中,将正在饮酒作乐的张安国捉拿,并且号召耿京旧部反正。
之后,辛弃疾长驱渡淮,押解张安国到建康城斩首。
此时,辛弃疾年纪轻轻,名重一时,南宋君主大为惊异,委任其江阴签判,自此,辛弃疾一直居住在南宋,不再北归。
初中辛弃疾的诗词有什么特点
初中辛弃疾的诗词有什么特点南宋伟大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以他至死不忘收复中原、“临卒大呼杀贼数声”的爱国赤诚抒写了620多篇“大声镗鞳,小声铿鍧。
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爱国词章。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辛弃疾的诗词特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辛弃疾的诗词特点11、回忆抗金武装斗争,正面表现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尽管南归后的辛弃疾失去了抗金杀敌的机会,但他早年那段驰骋疆场、富有传奇性的战斗经历却影响到他一生的思想和创作。
特别是当他重经战斗旧地时,往往勾起对过去的深切回忆。
如题为“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的《水调歌头》词:落日寒尘起,胡骑猎清秋。
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层楼。
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
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这是词的上片,当作者船靠扬州时,不由回想起43年前(1161年),金主完颜亮率军南下,被宋军击溃于采石矶,完颜亮也被部下杀死。
辛弃疾正在那时起义抗金,并在扬州以北地区与金人浴血战斗过。
词中重温了自己青年时代驰骋杀敌的豪情风采,歌颂了武装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显示了词人的英雄本色。
2、抒发爱国热情不被理解,遭受猜忌、排斥的苦闷。
由于辛弃疾被视为“归正”人员、受抑制的“武人”,特别是他与当权的主和派政见不和,南归后漫长的45年,他都是在遭受猜忌、排斥、不被重用甚至弃置不用中度过的。
因此,深感“孤危”的辛弃疾常常只有借登临排遣苦闷,吐露爱国衷肠。
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就是其代表作: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愠英雄泪?这首词是作者30岁时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所作,它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词的上阕写自己这个从北方来的江南游子,登上赏心亭,观看“献愁供恨”的秋景,孤独地把宝刀看了又看,把栏干拍了又拍,可发泄不了满腔的悲愤,更无人理解他的“登临意”。
诗人辛弃疾的简介
诗人辛弃疾的简介诗人辛弃疾的简介辛弃疾一生力主抗,所以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人辛弃疾的简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
他从小就受到民族意识与爱国思想的教育,立志恢复失地,报效祖国。
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
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
绍兴三十二年,叛徒张安国杀死耿京投降金营。
当时辛弃疾奉命渡江与南来接洽联合抗金事宜,归来途中闻此消息,他即率身边仅有的五十余人,飞骑闯入金营,活捉张安国,并收拢义军残部万余人投归南宋。
辛弃疾南来后,正值南宋统治集团中妥协投降势力嚣张得势之时,他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写了《美芹十论》六、七年之后,再写《九议》他反复上书,议论恢复大计,批驳悲观论点,但均未被采纳。
相反,他却被朝廷派去镇压南方的农民起义。
辛弃疾南来后,先后任建康、滁州、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地方官吏。
在任职期间,他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好事;同时,还尽可能地为北伐做些军事上的准备工作。
从四十二岁起,他先后被削职闲居达二十年之久。
晚年一度起用,出任镇江,复被削职,终于未能实现其恢复中原的宏愿而病死于铅山。
终年六十八岁。
辛弃疾是南宋最负盛名的伟大词人,是我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由于恢复失地、抗金救国的伟大理想不能实现,他就用词这一文学武器来进行斗争,来抒写他积郁于心的复杂情感。
他的重要词篇,表现了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反映了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批判了南宋王朝偏安江左、妥协投降的错误政策,抒发了自己虚度岁月、壮志难酬的满腔悲愤。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简介辛弃疾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辛弃疾出生时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够拿起武器和金人决一死战,因为辛弃疾的先辈和金人有不共戴天之仇,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出自《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
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因而他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起义反金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在其后方的汉族人民由于不堪金人严苛的压榨,奋起反抗。
二十一岁的辛弃疾也聚集了两千人,参加了由耿京领导的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并担任掌书记。
当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在前线为部下所杀,金军向北撤退时,辛弃疾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
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当街游行示众,后砍头)。
步入仕途在起义军中的表现,以及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
宋高宗便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这时他才二十五岁。
南下地方辛弃疾初来到南方时,对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缩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赵构曾赞许过他的英勇行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现出想要恢复失地、报仇雪耻的锐气,所以在他南宋任职的前一时期中,曾写了不少有关抗金北伐的建议,像著名的《美芹十论》、《九议》等。
宋代边塞诗人辛弃疾简介
宋代边塞诗人辛弃疾简介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他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词中之龙,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宋代边塞诗人辛弃疾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辛弃疾简介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将士。
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诗人,和苏轼并称。
他的诗词风格豪放,多体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愤懑。
辛弃疾早年的时候出生在金人的殖民地上,他一直目睹着金人残害汉人的悲惨场景,再加上祖父的敦敦教诲,辛弃疾从小就养成了一种豪放的气魄,立志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原。
到了后来,汉族人民再也无法忍受金人残酷的统治,就纷纷起义,年轻的辛弃疾也趁机拉起了2000多人的起义军加入到保卫中原的战争之中,后来还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当时的抗金大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听到这个消息,辛弃疾愤怒不已,立马集结了50来人,强闯了几万人的敌营,将张安国等叛徒抓住带了回去。
回到南宋之后,辛弃疾因为在起义军中的优秀表现,受到了宋高宗的重用,但是他“北归人”的尴尬身份,让他根本无法进入到南宋的权力中心,也一直处于被排挤的状态。
而且当时的南宋高层其实已经没有了和金国一战的勇气,所以虽然辛弃疾表现出了自己高度的北伐热情还写了不少的北伐的建议贴,但是不想再打仗的南宋只能让辛弃疾去做那些安顿一方的职务,这让辛弃疾的内心感到非常的痛苦。
后来辛弃疾在被免职之后,就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好不容易,南宋朝主战派占了上风,打算北伐抗金了,但是此时的辛弃疾已经老了,虽然锐气还在,但是毕竟身体已经不如壮年时期,在他68岁那年,辛弃疾病重不治,躺在床上,高呼三声“杀贼”之后逝世了。
辛弃疾的豪放词辛弃疾,是南宋时期重要的将领和伟大的诗人。
辛弃疾的主要文学成就有开拓了词的新的思想意境,他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也是南宋时期豪放词的第一人。
辛弃疾豪放词尤为著名,他的主要词有《破阵子》、《西江月》、《浣溪沙》等。
《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戏作》是辛弃疾豪放词中较有成就的一首,这首诗创作于1200年,当时的作者已经辞去官位,闲居在铅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辛弃疾是一名剑客
作者:吴钩
来源:《爱你·健康读本》2018年第10期
辛弃疾出生在济南府。
少年时,济南已沦入金国之手,他的祖父也在金朝为官。
然而,辛弃疾要效忠的国家是大宋,不是大金。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攻宋,后方中原故土的宋朝遗民趁机发动起义。
22岁的辛弃疾拉了一支两千余人的队伍,加入耿京领导的山东义军。
与辛弃疾一块加入耿京
义军的还有一名叫义端的僧人,他是辛弃疾的朋友。
然而这个义端突然叛变,“窃印以逃”,这事拖累了辛弃疾,耿京“大怒,欲杀弃疾”。
辛弃疾淡定地说:“给我三天时间。
”他料定义端必投奔金帥,“急追获之”,一剑砍下义端的脑袋,提回来见耿京,由此受到耿京的器重。
次年,即绍兴三十二年,辛弃疾受耿京委派,潜回南方的宋朝,拜见宋高宗,“奉表归宋”。
宋高宗大喜,授予辛弃疾“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之职,又封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让辛弃疾带委任状潜回金国,召耿京归宋。
然而辛弃疾回到山东时,得到一个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耿京已被叛将张安国杀害,张安国带着耿京的人头投奔金营去了!
如何是好?辛弃疾对众将说:“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然后率领50名勇士直闯敌营。
其时张安国正在金营“与金将酣饮”,辛弃疾突然闯入,于混战中生擒张安国,“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然后,辛弃疾押着张安国一路闯关南下,抵达南宋杭州,这时辛弃疾才23岁。
(摘自《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长江文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