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爱情诗研究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花树下的雅典少女

【B10300608 傅承乾】

千百年来,在古今中外无数墨客的笔下,爱情一直是个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诗歌方面,诗人们把对爱情的向往、歌颂和赞美,对恋人的思念、颂扬和惆怅更是表达得淋漓尽致。然而,不同时间、不同地域的爱情诗的感情基调和表现情景却有着不同的风貌。这里试着对中西爱情诗的经典——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与拜伦的《雅典的少女——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进行比较分析,主要探讨中西爱情诗的情趣风格及其成因。

席诗与拜诗都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和深深爱意。席诗“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仿佛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女孩含羞痴痴期待恋人的场景。她的爱可以“历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不求其他,只为“此少年从桥上走过”。而当要和恋人离别时,只是发出了“朋友啊,那不是花瓣,那是我凋零的心。”刹那间,我们就感受到了女孩受伤后失落的心情。她五百年等来的不是失望,而是绝望。绝望的枝头仅余的几片花瓣也心碎了,它猝然地无声地如当初的等待那样悄然地归于尘土,这便是等待的生命的归宿。一切都是那么美丽,美在那淡淡其实却是很浓的情感里,真真切切的感觉,让人遐想和陶醉在那美好的时候。席诗这种寓情于物的表达方式含蓄而羞涩,婉转简约,遐想无限,文笔细腻而不张扬,主要是营造一种哀伤惆怅的情感气氛。

而拜诗“雅典的少女呵,在我们分别前,把我的心,把我的心交还!”“请听一句我别前的誓语,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少年对少女的爱已经超脱了单纯的爱或是性,达到了一种生命和心灵溶汇在一起的最高境界。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了羞涩的懵懂,可以直呼其想,从而发出了“虽然我向着伊斯坦堡驰奔,雅典却抓住我的心和灵魂:我能够不爱你吗?不会的!你是我的生命,我爱你。”男主人公几乎赤裸裸的喊出了自己心中最真挚的情感,毫无避讳,毫无保留,就这样发出了自己爱的心声、爱的誓言。拜诗直承胸臆的表达方式大胆而炙热,直抒胸襟几近呐喊,抒发爱情时热情奔放。

从上面的席诗与拜诗就可以看出,出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东方诗人多是含蓄、内敛、婉约的,而西方诗人则多是奔放、大胆、炙热的。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爱情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地位、社会结构、表达方式以及表现模式中的差异所造成的。

中国人一向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自古便有指腹为婚,后经儒家政治文化伦理思想的影响,中国文化中爱情的功能单一化,仅仅是繁衍后代的需要,这导致爱情在中国社会文化中是地位很低。在西方,由于受宗教的影响,《圣经》的上帝造人、亚当夏娃的经典故事深入人心,使得人们对男欢女爱视为是正常而自然的现象,这就使人们放声大胆的颂扬爱情、炙热张扬的赞美恋人成为了自然而然不足为怪的事了。

在社会结构方面,中国以家庭为最小的社会单元,个人的利益总是要服从家族利益,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唯一的解决办法便是牺牲个人。而西方以个人为最小社会细胞,爱情冲破了桎梏可以自由发展。

在表达方式上,中国文化中的孔孟思想与礼教捆绑在一起。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有许多事是想做而不能做,想说而不能说的。这就导致了人们的表达多为“曲线式”。而西方讲究“美即是真,真即是美”,爱情包括性爱都是真实而美好的,这就值得赞美,没有禁区,当然无所谓顾忌。

总体而言,在表达方式上,中方诗歌以含蓄委婉取胜,西方诗歌以直接热烈取胜;中方诗歌以微妙取胜,西方诗歌以深刻取胜。从古至今,中西内外,爱情都是永不湮灭的文化主题,不管它的表达方式是含蓄委婉抑或是热情奔放,都充分体现了爱情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是一朵闪耀着奇异光芒的永不凋谢的奇葩。

【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