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doc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117df844028915f804dc271.png)
单元测评(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试内容①人口的数量变化;②人口的空间变化;③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60分)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1~2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 B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心养老问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 C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
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大圆代表中国某一省区,A和B分别为该省区的某两部分,且A到B的方向为该省的人口迁移方向,目前影响本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与B地代表的地区最有可能是()A.经济因素,农村B.自然因素,城市C.社会政治因素,矿区D.经济因素,城市解析从A迁到B,表明B为城市,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
答案 D4.若图中大圆代表地球的一部分,A和B分别为某两个区域,且A 到B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B到A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则A、B代表的大洲可能是()A.大洋洲、北美洲B.北美洲、亚洲C.欧洲、拉丁美洲D.欧洲、大洋洲解析二战前人口由欧洲迁到拉丁美洲;二战后人口由拉丁美洲迁往欧洲。
答案 C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达到13亿。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B.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上升C.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下降D.我国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解析首先要看懂我国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时间图,然后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答案 C6.人口应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结构年轻化C.人口性别比例失调D.劳动力缺乏解析我国人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对环境的压力过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练习题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bb0cfcba0d4a7302763a5a.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与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读“我国某省人口数据统计表”,完成1~2题。
年份总人口/万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家庭人口规模/人1990 6 705.68 6.79 21.24 3.662000 7 438.07 8.76 41.49 3.232010 7 966.24 9.94 45.86 3.131.据表可以推论:1990~2010年,该省 ( )A.家庭户数呈减少趋势B.社会负担明显加重C.城市化速度逐渐加快D.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上升2.导致上题中问题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家庭观念变化B.医疗卫生事业进步C.人均GDP快速增长D.老龄人口比重增大读甲、乙两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两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0世纪中期以来,甲国人口增长快于乙国B.近些年来,乙国老年人口比重大于甲国C.20世纪末,甲国人口增长模式已为“现代型”D.乙国代表了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的增长情况4.甲、乙两国人口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问题有( )A.甲国的社会负担加重B.乙国的城市化进程减慢C.甲国的劳动力丰富D.乙国的城市大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下图为我国2008年末人口统计资料(单位:万人),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我国人口增长变化因果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高,每年净增人口多C.死亡率低,老龄人口增加快D.经济增长快,城市化水平高6.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主要问题是( ) A.教育、医疗、就业压力过大 B.城市化发展速度过慢C.劳动力资源严重短缺D.环境承载力已趋极限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完成7~8题。
7.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C.丁、丙、乙、甲D.丁、乙、丙、甲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B.乙地一定属于发展中国家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下图为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统计图。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f33371176a20029bc642d70.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单元测评(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试内容①人口的数量变化;②人口的空间变化;③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60分)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A .①②B .②③C.③④ D .①④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B2.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A .①②B .②③C.③④ D .①④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心养老问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
答案C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
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中大圆代表中国某一省区,A和B分别为该省区的某两部分,且A到B的方向为该省的人口迁移方向,目前影响本省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与B地代表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A.经济因素,农村B.自然因素,城市C.社会政治因素,矿区 D .经济因素,城市解析从A迁到B,表明B为城市,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
答案D4.若图中大圆代表地球的一部分,A和B分别为某两个区域,且A 到B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B到A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则A、B代表的大洲可能是()A .大洋洲、北美洲B .北美洲、亚洲C.欧洲、拉丁美洲 D .欧洲、大洋洲解析二战前人口由欧洲迁到拉丁美洲;二战后人口由拉丁美洲迁往欧洲答案C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人口达到13亿。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B.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上升C.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下降D .我国属于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解析首先要看懂我国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时间图,然后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答案C6.人口应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 .人口增长过快B .人口结构年轻化C.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D .劳动力缺乏解析我国人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对环境的压力过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0c7a81d99e3143323968933e.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卷一、单项选择(共20题,每题3分,共60分)2005年元月6日,是我国大陆“13亿人口日”,巨大的人口数量,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同时有关专家还指出,我国近期人口特征表现为三大高峰相汇,即增长高峰、老龄化高峰和就业高峰同时出现。
据此回答1~4题。
1.我国人口“增长高峰”的形成主要由于( )A. 人口基数大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C.人口死亡率低 D.国外人口迁入2.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养老保险制度较为完善 B.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C.人口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D.人口再生产处于“现代型”阶段3.有利于缓解我国就业紧张形势的措施之一是( )A.实施西部大开发 B.控制城市发展规模C.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 D.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4.从人口普查资料可以看出,我国某些大城市人口死亡率高于农村,其主要原因是() A.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得到改善 B.城市环境问题较为严重C.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更好 D.城市人口老龄化现象更突出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对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都很大B.一个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由该地区的资源状况所决定的C.环境人口容量就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最适合人口D.科技越发达,地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则越少6、下列与人类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相适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正确顺序是(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B.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C.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D.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7~8题。
7.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在( )A.① B.②C.③ D.④8.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类似的是( )A.埃及B.德国 C.中国D.印度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回答9、10题。
9.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图中②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A.70%鼓励生育 B.60%计划生育C.15%采取移民政策 D 30%鼓励人员出国11.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现人口大规模流动的根本原因是 ( )A.重大工程建设 B.人口分布不均C.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经济收入差距D.户籍制度的改变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12~13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包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检测题(包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7cc2d08cf84b9d529ea7a1d.png)
《人口的变化》检测题一、单选题读中国1982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1.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2.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助于我国A.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 B.增加人口合理容量C.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口年龄结构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下表为我国某市1990~2015年不同年龄段人口占全国同年龄段人口比重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1990~2010年青壮年比重持续上升B.1990~2015年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减轻C.2010~2015年有经验的劳动力净迁入D.1990~2010年黄金年龄劳动力大量迁入4.据此推断,2010年后该城市( )A.基础设施改善B.生态环境趋好C.生活成本降低D.就业机会增多读浙江省某市某年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5.下列有关该市迁人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A.男性迁人人口多于女性迁入人口B.老年迁人人口多于少年儿童迁人人口C.女性迁入人口多于男性迁入人口D.人口迁移主要受政策因素影响6.关于大量人口迁人给当地带来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高了人口死亡率 B.降低了人口自然增长率C.减少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扩大了联姻的地域范围下图是四类国家的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与我国当前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A.①B.②C.③D.④8.关于④类型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B.人口素质偏低C.青壮年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过大D.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力短缺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问题。
9.图中表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的是()A.①B.②C.③D.④10.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2019年1月3日,《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 19》在北京发布,绿皮书根据调查数据称,中国人口负增长时代即将到来。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68206cdd3383c4bb4cd2c8.png)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下图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L曲线表示人口( D.迁移率 B.出生率 C.死亡率A.自然增长率) ( 2.坦桑尼亚目前处于图中四个阶段中的 D.Ⅳ.Ⅱ C.ⅢA.Ⅰ B)( 3.下列国家位于阶段Ⅳ水平的是.巴西 C.埃及 D BA.尼日利亚.德国)4.与上海相比,限制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为(.科技条件 DB .矿产资源 C.消费水平A.水资源).世界人口由原始低增长阶段进入加速增长阶段开始于( 5 D.第二次世界大战 C.18世纪产业革命 BA.奴隶社会初期.封建社会初期根据环境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6.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主要的因素是(B.科技水平.资源 A .对外开放程度C.消费水平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 A.区域内人口合理容量一般高于环境人口容量.区域内环境人口容量会随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提升B C.区域内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高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越低,越有利于环境人口容量的提升).从婚俗方面考虑,欧美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较低的主要原因是(8.宗教因素的影响 BA.早婚早育现象普遍 C D.国家政策影响.婚姻关系不稳定9/ 1.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我国人口红利最大的是年.2012B年A.1958年. 2021DC.1994年 10.关于人口红利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加重社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A DC.加速城市化进程.拉动消费 1976年以后,我国的少儿抚养比逐渐降低,最主要的原因是11. B.医疗条件改善A.经济迅速发展.人们观念更新DC.计划生育实行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问题。
.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12 ④地形①纬度②河流③降水D.②④C A.①②B.①④.②③) 13.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水源充足B.地形平坦A .水陆交通枢纽D .陆路交通方便C.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读“甲、乙两地人口的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
(完整版)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doc
![(完整版)人口的数量变化测试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856106e377232f60ddcca1be.png)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第一章第一节人口数量的变化测试题10 小题,每小题 4 分。
)1.读“世界人口增长过程图”,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公元1770~ 1905 年B.世界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是1950 年以后C.世界人口增长与生产力的发展无关D.世界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自然条件的优劣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回答 2 ~4 题。
2.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高高低”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3.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为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②③D.③②①④4.能代表目前非洲人口增长特点的是A.①B.②C.③D.④读 2006 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完成5~ 6 题。
省 (区) 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出生率11.78‰14.44‰15.79‰11.90‰死亡率 4.49‰ 6.10‰ 5.03‰ 6.75‰0-14 岁20.5% 22.64% 23.5% 18.70%15-64 岁72.1% 68.21% 70% 72.03%65 岁及以上人口7.4% 9.15% 6.55% 9.27%5.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省区是A.广西B.广东C.新疆D.湖南6.广东省65 岁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A.教育水平高B.气候条件好C.迁入人口多D.经济水平高读“新中国六次人口普查年份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表”,完成 7-8 题年份出生率 ( ‰ ) 死亡率 ( ‰ ) 年份出生率 ( ‰ ) 死亡率 ( ‰ ) 1953 37 14 1990 21.06 6.67 1964 30.68 11.5 2000 14.03 6.45 1982 22.28 6.60 2010 11.90 7.11 7.表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年份是A. 1953 年B. 1964 年C. 1982 年D. 2010 年8.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是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回答9~ 10 题。
2019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检测及答案精品教育.doc
![2019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检测及答案精品教育.doc](https://img.taocdn.com/s3/m/269b7a9533687e21ae45a9a2.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一、选择题1.下表是某国出生率、死亡率的变化情况,下图是人口增长模式图。
据此回答(1)〜(2)题。
(1)该国处于上图中的()A .阶段IB .阶段HC.阶段皿D.阶段W⑵该国1975—2019年期间,人口增长的特点是()A .总量有波动,但变化不大B. 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减缓C. 经历了慢一快一慢的过程D .总量上升,增长速度加快2.读2019年年末广东、广西、新疆、湖南四省区的人口资料, 完成第(1)〜(2)题。
(1)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省区是()A .广西B .广东C.新疆D.湖南⑵广东省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的比例较小的原因是()A .文化水平高B.迁入人口多C.自然条件好D.经济水平高3. (2019潮州二模)读某地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金字塔图(下图),回答关于该地户籍人口叙述最有可能错误的是()A .女多男少,男女比例严重失调B .大量青壮年长期外出打工C.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严重D .空巢老人问题比较严重4. (2019汕头市二模)“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人口比重低。
若总扶养比(0—14岁和65岁以上占总人口比例)超过50%,人口红利消失。
读我国抚养系数表, 回答(1)〜(2)题。
(1)1982年至2019年间,按照我国人口国情,适合发展的产业为()A .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B .汽车、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C.金融、软件维护等服务业D .矿产资源开发等基础产业⑵表中所列年代中,人口红利最大的是()A. 1982年B. 2019年C. 2019年D. 2050年5. (2019茂名市二模)下图是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不同年龄段的人口数量均呈上升趋势B .人口增长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呈正比C. 80年代以后我国人口出生率都呈下降趋势D .从当前情况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还不会出现6. 读漫画,回答(1)〜(3)题。
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带答案
![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4b23f99e3143323968934c.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图1反映四个城市某年人口资料。
据图回答。
1~3题。
1.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按自然增长率递增排序为()A.乙丁甲丙 B.乙甲丁丙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2.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的有()A.甲乙 B.丙丁 C.乙丁 D.甲丙3.四个地区中,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水平最高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4.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的根本原因是()图1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5.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很多人向西部迁移,这主要是由于()A.国家政策的变化 B.水源条件的改善C.经济布局的改变 D.交通和通讯的进步图2显示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据此回答6-8题。
6.图中②阶段最可能是()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化阶段7.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 D.战争图28.如果该图表示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图中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是() A.农村到城市 B.农村到农村C.城市到城市 D.城市到农村读图4中国、日本和韩国人口负担系数百年比较图[人口负担系数=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回答9~11题。
9.国际上一般把人口负担系数≤50%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据图,中国“人口机会窗口”达到顶点的时间为()A.1970年前后 B.1990年前后C.2010年前后 D.2030年前后10.据图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一般为()A.20年左右 B.40年左右C.60年左右 D.80年左右11.“人口机会窗口”期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是()A.人口老龄化加剧,阻碍社会经济发展 B.生育率迅速上升,造成人口结构失衡C.劳动人口过多,失业率下降D.劳动力供给充足,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图5中人口迁移率指人口迁移数与总人口的比值,正值为迁入。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f9f99b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5.png)
⾼中地理必修2第⼀章⼈⼝的变化测试题⾼中地理必修2第⼀章⼈⼝的变化测试题⼀、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右图为某国⼈⼝⾃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国⼈⼝增长最快的时期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该国⼈⼝数量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的年龄、性别结构⽰意图,完成下列3-4题。
3、⼈⼝的年龄、性别结构受⼈⼝迁移影响明显的⼀组城市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4、据⼈⼝年龄结构判断,⽂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 .①B .②C .③D .④下图⽰意贵州、江苏两省平均⼈⼝密度和⽼年⼈⼝(>60岁)⽐重。
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甲⼄两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省⼈⼝密度⼩,位于沿海地区B .甲省⽼年⼈⼝⽐重较低,经济⽔平较低C .⼄省⼈⼝密度⼤,⾃然环境条件更恶劣D .⼄省⽼年⼈⼝⽐重更⾼,主要是⼈⼝迁⼊造成的 6、甲⼄两省的⼈⼝增长模式可能是 ( )A .甲省为“三低”类型⼈⼝增长模式B .甲省为原始型⼈⼝增长模式C .⼄省为“⾼⾼低”类型⼈⼝增长模式D .⼄省为现代型⼈⼝增长模式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地⽣产潜⼒和最⼤可能⼈⼝密度估算的部分⼈⼝⾃然增长率(%)7、造成两地区⼟地⽣产潜⼒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开放程度 B.矿产资源 C.科技⽔平 D.地形、⽔热等⾃然条件8、有关青藏地区环境⼈⼝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域⼴⼤,资源丰富,环境⼈⼝容量⼤B.地处内陆,⽓候⼲旱,环境⼈⼝容量⼩C.⼈均消费⽔平低,环境⼈⼝容量⼤D.地理环境“⾼、寒”,⽣态脆弱,环境⼈⼝容量⼩读右图,a、b、c坐标分别表⽰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数所占总⼈⼝⽐重。
据此回答9~10题。
9、图中四个国家中,⽼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10、图中②国0~14岁年龄⼈数所占总⼈⼝⽐重⼤⼩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A.70%计划⽣育B.90%采取移民政策C. 60% 计划⽣育D.30%⿎励⼈员出国读下表,完成第11~12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1f8d8ece2f0066f5332276.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75分)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据此回答1—2题1、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A. I期B. II期C. III期D. IV期2、在I期()A. 人口急剧膨胀B. 人口老龄化C. 人口增长停滞D. 人口平均寿命较低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3-4题3、下列国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图中(2)阶段的是()A.尼日利亚B.韩国C.古巴D.澳大利亚4、图中表现有老龄化较严重趋向的阶段是()A.(1)B.(2)C.(4)D.(5)5、干旱地区人口分布多呈点状、线状分布的原因是 ( ) A.地形的影响 B.水源的影响 C.政策的影响 D.文化背景的影响6、下列属于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有影响的是 ( )①生产力发展水平②生产活动方式③交通运输条件④文化教育状况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7、不与环境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因素是 (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口受教育水平读“现代化不同阶段的人口迁移模式图”,完成8~11题。
8、曲线②表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A.乡村→城市B.城市→乡村C.城市→城市D.不固定9、目前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所属的模式是()A.①B.②C.③D.④10、影响我国现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环境B.国家政策C.社会经济D.气候因素11、人口的迁移往往造成的影响有()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联系③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力④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12~13题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 35 167 7010~14岁(%) 35.27 14.63 8.515~64岁(%) 58.36 83.15 90.39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12、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13、该城市可能是()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下图)14、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A. abcB. acdC. abdD. bcd15、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 aB. bC. cD.d.运用数据图表可以分析社会人口变化现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6f3a00336c1eb91a375d5a.png)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根据材料分析广东省人口流动的特点,并分析广东在众多省份中依然最具务工吸引力的主要原因。
3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材料二 美国人均寿命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四 美国人口构成情况。
材料五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南方农业经济不景气,加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南方黑人大批北上,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3)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非常频繁,且规模很大,主要方向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32.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人口密度超过500人/平方千米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简称)。
(2)A—B一线西北部,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其原因是:
B.文化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和传统性
C.文化就是指人类社会意识形态
D.精神上的东西才能称为文化
下图为上海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和“人口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3.图示时间内,上海市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而总人口却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da9e908f01dc281e53af0cf.png)
9.影响阿拉斯加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技水平 C.地区开放程度 D.生活消费水平
10. 引起春节期间城市人口巨大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洪涝灾害 B.疾病传播 C.旅行度假 D.民工返乡
读下面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回答11-13题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
———————————————————————————————— 作者:
———————————————————————————————— 日期: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下列关于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人口增长总体上属于“三低”模式
B.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属于“高高低”型
C.发达国家人口增长已基本转变为“三低”型
D.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具有同步性
2.衡量环境承载力的最重要指标是 ( )
A.人口数量 B.人口素质 C.人口年龄构成 D.人口性别比例
3.我国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根据“木桶效应”,影响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为突出的是______资源(按 人均量最少计)的短缺 ( )
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
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
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20.该城市是( )
A.南京 B.深圳 C.西安 D.沈阳
二、综合题
21.(12分)分析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世界人口在不断增加,如果计划生育措施实施有效,到2050年世界人口有望控制在89亿以内。
材料二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见左下图)。
最新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doc资料
![最新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doc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7788d912af90242a995e536.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60分)1、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类型是因为( )A.不同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C.不同地区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D.农业和工业的出现2、在人口的数量增长变化过程中,首先开始转变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3、下列与人类社会生产力逐步提高相适应的人口增长模式,正确顺序是( )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B.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C.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D.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读X、Y两国人口金字塔图,回答4—6题:4.Y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5.造成X、Y两国人口增长模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A.经济水平 B.教育水平C.历史条件 D.自然条件6.属于Y类型的国家有A.尼日利亚 B.印度 C.泰国 D.日本目前欧洲已进入人口增长模式的第三阶段:人口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自然增长率很低,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负增长。
据此回答7-9题。
7.欧洲人口死亡率较高的原因是( )A.严重的环境污染B.严重的经济衰退C.人口年龄结构为老年型D.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8.目前欧洲各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数量过多C.0~14岁的少年儿童比重过大D.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9.解决欧洲各国由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应采取的措施是( )A.压缩经济规模B.实行计划生育C.采取措施,进一步降低死亡率D.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读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10~11题。
10.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国家需要计划生育的是()A.①B.②C.③D.④11.图中标示的国家中,最需要鼓励生育的有()A.①B.②C.③D.④读人口迁移方向的分类图,回答12~13题。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3a8acf16bec0975f565e24b.png)
第1章 人口的变化 单元测试题 A (人教版必修 2)、选择题读人口构成比重图回答 1-2题。
人口比重上升了 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 1.3亿。
作的主要任务是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3 .人口迁移对环境往往造成( )①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②在迁出地,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 因此,新世纪人口工'.*\/% f \ /\叱—y _______ 二八i 1* 、 f、D 潮 4U 出1斓 l (KHg"申人口年龄梅腹比車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 ③④在迁出地,对环境造成巨大压力A. ①③B.①④C.②③ D .②④ 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有()①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②短期流动的人口减少定居移民增多③欧洲由人口迁入 地区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④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变为人口迁出地区⑤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出国也从境外招募了大批外籍工人 A. ①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 .①②③④⑤根据我国2005年人口构成表,相关专家认为中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 “人口红利”期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 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据此回答5-6题。
5.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 要原因是A. 经济发展速度很快B.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死亡率低C.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D. 城市化速度快6. 不符合我国的人口结构特点的是A.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B. 中国老龄化呈现速度快、规模大、 “未富先老”等特点C. 从人口性别结构看,男女比重失衡,存在一定社会隐患D. 城乡人口比重基本持平,城市化水平大幅度提高1•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国共有 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93%B.23%C.13%D.60%* \2•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 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 4.8%, 65岁以上F图为“ M、N两国一定时期内出生率和死亡率曲线图”,据图回答7-8题。
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__单元测试.docx
![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__单元测试.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0d55f9402768e9950e738ba.png)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题。
与10年相比,我国人口中0—10岁人口比重下降了 4. 8%, 65岁以上人口比重 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近1・3亿。
据此回答1一2题。
1、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经逐步降低,但人口数量增长仍然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基数大 B.出生率低 C.死亡率低 D.没有相应的计划生育政策2、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3、 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A 、人口出生率 C 、人口自然增长率4、 人口增长模式的变化过程大致是①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③ 高岀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①③ ①5、关于人口增长模式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多属于“现代型” B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多属于“原始型” C 、 我国各地的人口增长模式都已进入“现代型” D 、 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原始型向传统型过渡的阶段6、假定下图反映了德国、中国、美国、尼日利亚四国目前的人口再生产状况,哪下图反映了亚洲某国人口增长与构成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回答7-9题7、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A 、年轻劳动力过剩B 、老龄化趋势显著C 、自然增长率上升D 、人口出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B 、人口死亡率 D 、人口数量D 、②③么A 、B 、C 、D 代表的国家依次是(A 、 美国、德国、中国、尼日利亚B 、 中国、德国、尼日利亚、美国C 、 尼日利亚、德国、中国、美国D 、 美国、德国、尼日利亚、中国生率较高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人类社会早期不存在人口迁移现象B 、 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C 、 古代农业社会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是开发矿产D 、 人类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4•“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① 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 ② 因南北战争引起的 ③ 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 ④ 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1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1](https://img.taocdn.com/s3/m/433354e89b89680203d825bc.png)
《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题1第Ⅰ卷(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英国阿伯丁、我国大庆等城市的兴起,引起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气候条件适宜B.政治中心的改变C.经济发展较慢D.矿产资源的开发2.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由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B.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 D.由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3.对于人口迁移所造成的影响,错误的是A.在迁入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B.在迁出地,有利于加强当地与外界的各种联系C.在迁入地,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产生一定环境问题D.在迁入地,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块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
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
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
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
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
如右图,据此回答以下4-5题。
4.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原理”,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B.如果木桶代表环境人口容量,则在一定历史阶段内人口容量具有相对确定性C.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长板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D.如果桶板代表资源,则各板共同决定了环境人口容量5.日本、荷兰等国土地、矿产资源都不足,但人口合理容量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气候适宜 B.本国自然资源丰富C.大量地利用了其他国家的资源 D.人口素质较高6.我国西藏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小于2人,长江三角洲每平方千米则大于500人,关于两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B.长江三角洲人口密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较发达C.两地环境的人口容量都已达到极限D.两地人口数都远远低于环境人口容量,都存在资源开发不足现象下图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测评(一)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试内容①人口的数量变化;②人口的空间变化;③人口的合理容一、选择题(60分)读某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的转变表,完成1〜2题1.该国人口增长具有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特点的阶段是 )A.①② C.③④解析①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④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阶段。
答案B2. 影响该国人口自然増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国家政策②自然环境③社会福利④文化观念 A.①② C.③④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有:社会福利高,不需要担 心养老问题;人口素质高,生育观念变化答案CB.②③D.①④ B.②③ D.①④2012年7月11日是第23个“世界人口日”。
读图,完成3〜4题。
3. 若图中大圆代表中国某一省区,A 和B 分别为该省区的某两部分 且A 到B 的方向为该省的人口迁移方向,目前影响本省人口迁移的主要 素与B 地代表的地区最有可能是()解析从A 迁到B,表明B 为城市,影响因素为经济因素。
答案D4. 若图中大圆代表地球的一部分,A 和B 分别为某两个区域,且A到B 的方向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B 到A 的方向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国际人口迁移方向,则A 、B 代表的大洲可能是 ()A.大洋洲、北美洲 B.北美洲、亚洲 C.欧洲、拉丁美洲D.欧洲、大洋洲解析二战前人口由欧洲迁到拉丁美洲;二战后人口由拉丁美洲迁往欧洲。
答案C2005年1月6日凌晨,我国内地(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 省)人口达到13亿。
读图,完成5〜6题。
A.经济因素,农村 C.社会政治因素,矿区自然因素,城市D.经济因素,城市5. 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自然増长率不断提高 B. 70年代后人口出生率上升 C. 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死亡率下降 D. 我国属于传统型人口増长模式解析首先要看懂我国人口每增加1亿所用时间图,然后理解人口自 然增长率与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答案C6. 人口应与地理环境和谐发展,我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解析我国人口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对环境的压 力过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
答案A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于人口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高低。
三者的相互关 系决定了人口增长模式。
据此完成7〜8题。
7. 人口増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我W 人11每埔加1亿所用时M (年)11 10 8 7 655710年195419641969 197419811988 1995 2005A.人口増长过快 C.人口性别比例失调B.人口结构年轻化 D.劳动力缺乏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B.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C.出生率明显降低D.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解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
答案B8.河南省要求,2010年年末总人口要控制在1.01亿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65%以内,人口自然増长率控制在0.65%以内,其人口模式是()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解析据材料可知,河南省的人口增长特点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故为现代型。
答案D9.日本的人口密度约为中国的3倍,且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这说明日本的人口容量较大,以下是其原因的是()①自然资源缺乏②科技发达③对外幵放程度高④消费水平低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日本资源贫乏,①错;消费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小,④错。
答案B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1〜12代表国家)”。
据此完成10〜11题。
B. 4、 5、 8 D. 6、 11、 12解析读图可知,1、2、3国家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低,因此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也较低。
答案A11.图中11、12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A.欧洲 C.大洋洲解析图中11、12两国的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因此这两国是人 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最有可能位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非洲。
答案D读“某国总人口和外来移民的年龄结构图”。
据此完成12〜13题。
家是()出生率% u4- 3- 2- 1- 0- 012 e104 5死亡率%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自然増长率低”特点的一组A. 1、 2、 3 C. 7、 9、 10B.北美洲D.非洲12•由 A. 男女比例不平衡B. 外来移民人口超过本国人口C. 老年人口超过青年人口D. 移民缓解了人口老龄化问题解析读图可知,在外来移民人口中,占比例最高的是20〜50岁的青 壮年,其次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比重最低的是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口,所以外来移民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答案D13. 影响该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A. 人口老龄化 C.政治因素解析外来移民人口中,比重最大的集中在20〜50岁,属于劳动人口, 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答案D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 量进行了预测,表中内容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
读表,完成14〜15题。
年龄结构B.自然因素D.经济因素14. 表中反映的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 B. 15.1 亿或 16.6 亿 D. 14亿〜15亿15. 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A. 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 地区开放程度C. 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D. 国家人口政策14〜15.解析我国人口合理容量是依小康消费水平适宜供养的人口数 量,应是8亿〜9亿。
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 程度、对外幵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有关。
答案 14.C 15.D二、综合题(40分)16.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中国新闻网报道,2033年前后,中国总人口的总量高峰将保持 在15亿左右;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人口总和生育率在1.8%左右。
如果 生育率保持在20世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15亿〜16亿 15.1亿或16.6亿 8亿〜9亿A. 15亿〜16亿 C. 8亿〜9亿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
那么中3人均土地、水资源、森林、能源等都要比现在的人均拥有量降低20%以(1)“如果生育率保持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水平,现有总人口将超过17亿。
”而目前我国的总人口是13亿多,形成该增长差距的主要原因是(2) 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3) 能正确反映我国环境人口容量变化趋势的是()2002 年 D.(4) 造成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上述变化趋势的直接因素是()A. 土地资源数量增加B. 开放程度提高C. 环境质量改善D. 消费水平提高(5) 分析材料,谈谈我国目前提高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途径。
解析第(1)题,自20世纪70年代,我国实行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 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增长。
第(2)题,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说就是环境所能 容纳的最大人口数,制约因素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 消费水平。
第(3)、(4)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口容量呈下降趋势,后来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我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湖等生态措施的建设, 环境质量又有了很大改善,我国的环境容量有了很大提高。
第(5)题,要结 合我国人口增长快,科技水平不很高,资源利用率不高的实际分析。
答案(1)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2)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1949 年2002 年 1949 年 C.容量 容量⑶D⑷c(5)我国目前人口増长快,人口基数大,人与环境矛盾较突出,因此应 稳定低生育水平。
要提高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 提高资源利用率。
17 .人口流动和人口増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我国四大地区之间人口流动示意图(单位:万2000年)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 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 “中部崛起” “东北振兴”、“西部幵发”和“东 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地区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 要原因是解析第(1)题,人口净流入量是流入人口总数与流出人口总数的差。
第(2)题,.地区,人口净流出 量最大的是. 是 __ 地区与 .地区。
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 地区和 .地区向我国中西部地区民工流入东部地区是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
答案⑴东部中部中部东北(2)西部中部东部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 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18.读某年人口増长率的国际比较图,完成问题。
(20分)17.914.911.79.20.7 0.5 °-9 高中低中德曰英 收等收国国本国 入收入 国入国 家g家 豕 人口增长率(%。
)的国际比较 (1) 简述图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特点。
(2) 美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是美国的人口增 长率比中国还高,试述其原因。
⑶中国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可中国的人口增长率不到印度的一半, 请简述其原因,并说明人口增长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案(1)①从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増长率之间的关系看,高收入国家 人口增长率普遍比低收入国家低。
②从经济发展程度相近的国家来看,如 中国和印度,采取的人口政策不同,人口増长率也不同。
(2) 美国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每年都 有大量移民涌入,导致人口的机械増长过快。
(3) 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相对高于印度,计划生育政策实行早,控 制严格,效果显著。
印度受民众和宗教信仰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执行 难。
所以,人口增长不仅仅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还与人口政策、 宗9.2 5.27.0 4.05.7世 界 平 均 誓醬讀I教信仰、文化等社会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