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家禽繁殖技术
家禽繁殖技术
![家禽繁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93fe2d6a5ef7ba0d4a733bf6.png)
❖ 一、家禽主要生产性能 ❖ (一)产蛋性能 ❖ 1、产蛋数 ❖ (1)母禽饲养日产蛋数(个)=统计期内的总产
蛋数÷平均日饲养母禽只数 ❖ (2)入舍母禽产蛋蛋数(个)=统计期内的总产
蛋数÷入舍母禽数 ❖ 2、蛋 3、蛋的品质 ❖ (1)蛋形指数 ❖ 正常的蛋为椭圆形,蛋形指数为1.30-1.35 ❖ (2)蛋壳强度 ❖ (3)蛋壳的厚度 ❖ 理想的鸡蛋蛋壳厚度0.33-0.35mm。 ❖ (4)蛋壳的色泽 ❖ (5)蛋壳的颜色 ❖ (6)蛋白的浓度 ❖ (7)血斑和肉斑率 ❖ 通常为1%-2%。
❖ (三)繁殖力 ❖ 1、种蛋合格率=合格种蛋数÷产蛋总数×100% ❖ 2、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 ❖ 3、孵化率 ❖ 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受精蛋数 ❖ 入孵蛋数=出雏数÷入孵蛋数×100% ❖ 4、种母禽产蛋数 ❖ 5、种母禽提供健雏数
❖ (四)存活率
❖ 1、育雏率=育雏期末合格雏禽数÷入舍雏禽数 ×100%
❖ (二)产肉性能
❖ 1、生长速度 ❖ 早期生长速度是肉用家禽在育种和生产上极为重
要的指标。
❖ 2、体重 ❖ 蛋用鸡主要称开产、300日龄、500日龄体重。
肉用型鸡主要称测8周龄或10周龄体重。 ❖ 3、屠宰率=屠体重÷宰前体重×100% ❖ 4、屠体品质 ❖ 主要指标有胸肌宽度、肉质嫩度、屠体个观。
❖ 2、育成期成活率= 育成期末合格育成禽数÷育 雏期末入舍雏禽数
❖ 3、母禽存活率= 入舍母禽数-(死亡数+淘汰 数) ÷入舍母禽数×100%
❖ (五)饲料利用率
❖ 1、平均日耗料量(g)=全期耗料÷饲养只日数 ❖ 2、饲料转化率=生产期消耗饲料总量÷产品总量
二、家禽配种技术
《家禽的繁育导学案-畜禽生产》
![《家禽的繁育导学案-畜禽生产》](https://img.taocdn.com/s3/m/44866a27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d.png)
《家禽的繁育》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本导学案,学生能够了解家禽的繁育方法、技术和注意事项,掌握家禽繁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家禽养殖的兴趣。
一、导入家禽是人类长期以来驯化的动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还在农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知道家禽的繁育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进修《家禽的繁育》这一话题。
二、进修内容1. 家禽的繁殖方式家禽的繁殖方式主要有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
自然繁殖是指家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交配、孵化和育雏的过程;人工繁殖则是指人工干预,通过人为控制交配、孵化和育雏过程来提高繁殖效率。
2. 家禽的繁殖技术家禽的繁殖技术包括选种、配种、孵化和育雏等环节。
选种是指选择优良的家禽种源进行繁殖;配种是指根据家禽的遗传特点进行合理的交配;孵化是指通过孵化设备或母鸡自然孵化来孵化蛋;育雏是指孵化后对幼禽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
3. 家禽繁殖的注意事项在进行家禽繁殖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保持良好的饲养环境,保证家禽的发展发育;合理饲料配给,保证家禽的营养需求;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治,保证家禽的健康状况;定期清理饲舍,保持家禽的发展环境清洁卫生。
三、进修方法1. 阅读相关教材和资料,了解家禽的繁殖知识;2. 观看相关视频,进修家禽繁殖的实际操作;3. 参与实践活动,亲自体验家禽的繁殖过程。
四、进修评估1. 请回答以下问题:(1)家禽的繁殖方式有哪两种?(2)家禽的繁殖技术包括哪些环节?(3)在进行家禽繁殖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2. 完成一份关于家禽繁殖的小结报告。
五、拓展延伸1. 请结合实际情况,设计一份家禽繁殖计划;2. 调查当地家禽养殖现状,了解家禽繁殖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六、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你对家禽的繁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吗?你觉得家禽的繁殖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地方?你对未来的家禽繁殖有什么等候和计划?希望你能够在以后的进修和实践中不息探索和提高,为家禽养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饲养家禽的繁殖技术与品种改良
![饲养家禽的繁殖技术与品种改良](https://img.taocdn.com/s3/m/8a5f44c3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4.png)
饲养家禽的繁殖技术与品种改良饲养家禽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肉类来源。
在实际生产中,如何选择适宜的繁殖技术和进行品种改良,对于提高家禽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饲养家禽的繁殖技术和品种改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饲养家禽的繁殖技术1. 繁殖方法的选择饲养家禽的繁殖方法有自然繁殖和人工繁殖两种,根据饲养规模和经济效益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繁殖方式十分重要。
对于规模较小的农户,自然繁殖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利用鸡、鸭、鹅等禽类的自然交配行为,促使其自行繁殖后代。
这种方法成本较低,但繁殖效率相对较低,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禽类饲养知识和经验。
规模较大的养殖场或农业企业,则可以借助人工繁殖技术,提高繁殖效率。
人工繁殖包括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方法。
通过人工授精可以提高家禽的种质纯度和遗传优势,从而获得更好的后代品质。
而人工孵化则可以控制孵化环境、疾病预防等,提高孵化成功率。
这种方法需要投入较高的设备和人力成本,但在大规模养殖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 营造适宜的繁殖环境家禽的繁殖环境对于繁殖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农户应根据家禽的习性和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首先,需要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不同品种的家禽对栖息地的要求存在差异。
比如,鸡类适宜生活在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而鸭类则适宜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
因此,农户应根据不同家禽的特点,为其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
其次,需要为家禽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
养殖环境中应保持充足的饮用水,同时合理配置饲料,满足家禽的营养需求。
农户可以根据不同发育阶段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饲料比例和种类,提高家禽的生长和繁殖效果。
最后,要合理控制繁殖密度。
过高的繁殖密度会导致家禽之间的竞争加剧,影响繁殖效果和个体生长发育。
因此,农户需要在养殖过程中合理控制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
二、饲养家禽的品种改良1. 选种和杂交选种是指通过选择具有优良遗传特征的个体为繁殖对象,提高后代品质。
第二节 家禽繁殖技术 家畜繁殖学 教学课件
![第二节 家禽繁殖技术 家畜繁殖学 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5d226cd0b4c2e3f562763cd.png)
❖ 〔三〕繁殖力 ❖ 1、种蛋合格率=合格种蛋数÷产蛋总数×100% ❖ 2、受精率=受精蛋数÷入孵蛋数×100% ❖ 3、孵化率 ❖ 受精蛋孵化率=出雏数÷受精蛋数 ❖ 入孵蛋数=出雏数÷入孵蛋数×100% ❖ 4、种母禽产蛋数 ❖ 5、种母禽提供健雏数
❖ 〔四〕存活率
❖ 1、育雏率=育雏期末合格雏禽数÷入舍雏禽数 ×100%
❖ 2、育成期成活率= 育成期末合格育成禽数÷育 雏期末入舍雏禽数
❖ 3、母禽存活率= 入舍母禽数-〔死亡数+淘汰 数〕 ÷入舍母禽数×100%
❖ 〔五〕饲料利用率
❖ 1、平均日耗料量〔g〕=全期耗料பைடு நூலகம்饲养只日数 ❖ 2、饲料转化率=生产期消耗饲料总量÷产品总量
二、家禽配种技术
❖ 〔一〕家禽配种方法 ❖ 1、大群配种 ❖ 2、人工授精 ❖ 〔二〕家禽配偶比例 ❖ 〔三〕家禽配种的组群方法
第二节 家禽繁殖技术
❖ 一、家禽主要生产性能 ❖ 〔一〕产蛋性能 ❖ 1、产蛋数 ❖ 〔1〕母禽饲养日产蛋数〔个〕=统计期内的总产
蛋数÷平均日饲养母禽只数 ❖ 〔2〕入舍母禽产蛋蛋数〔个〕=统计期内的总产
蛋数÷入舍母禽数 ❖ 2、蛋重 ❖ 繁殖场和商品场按日产蛋量的2%以上称重,求
期平均值。
❖ 3、蛋的品质 ❖ 〔1〕蛋形指数 ❖ 正常的蛋为椭圆形,蛋形指数为 ❖ 〔2〕蛋壳强度 ❖ 〔3〕蛋壳的厚度 ❖ 理想的鸡蛋蛋壳厚度。 ❖ 〔4〕蛋壳的色泽 ❖ 〔5〕蛋壳的颜色 ❖ 〔6〕蛋白的浓度 ❖ 〔7〕血斑和肉斑率 ❖ 通常为1%-2%。
❖ 〔二〕产肉性能
❖ 1、生长速度 ❖ 早期生长速度是肉用家禽在育种和生产上极为重
要的指标。
❖ 2、体重 ❖ 蛋用鸡主要称开产、300日龄、500日龄体重。
家禽繁育与孵化技术
![家禽繁育与孵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7e81925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c.png)
02
孵化前准备工作
种蛋选择与保存
种蛋来源
选择来自健康、生产性能良好 的种禽所产的蛋,保证种蛋品 质。
种蛋保存
种蛋应保存在温度适宜、通风 良好的环境中,避免与异味物 品接触,防止污染。
种蛋消毒
在孵化前应对种蛋进行消毒处 理,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污染 。
孵化设备检查与调试
80%
孵化设备
包括孵化器、出雏器、照蛋器、 温度控制器等,应确保设备运转 正常。
孵化设备自动化技术
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孵化设备,可以实现孵化过程 的自动化管理,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3
雏禽性别鉴定技术
在孵化过程中,通过雏禽性别鉴定技术可以准确 区分雌雄,便于实现性别分群饲养,提高饲养效 益。
创新饲养管理模式探讨
智能化饲养管理系统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饲养管理系统,可以 实现家禽饲养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发现胚胎死亡时,应及时取出死 胚,并对孵化环境进行调整,避
免其他胚胎受到感染。
胚胎发育迟缓
若胚胎发育迟缓,可适当提高孵化 温度或延长孵化时间,促进胚胎发 育。
蛋壳破裂
若蛋壳破裂但胚胎仍然存活,可用 透明胶带将破裂处粘好,继续孵化 。若胚胎已经死亡,则应及时取出 死胚并处理干净。
04
雏禽饲养管理
雏禽生理特点及饲养要求
100%
设备调试
在孵化前应对设备进行调试,确 保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符合孵 化要求。
80%
设备消毒
在孵化前应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洗 和消毒,以杀死残留的病原微生 物。
孵化环境控制标准
01
02
03
04
温度控制
家禽的繁殖技术
![家禽的繁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4c9bad54028915f814dc20e.png)
家禽繁殖技术家禽繁殖技术是家禽饲养管理中的一项基本技术。
本章重点介绍家禽的采精技术、输精技术以及与此有关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鸡的人工授精技术鸡的人工授精技术包括采精、精液处理和输精等三个基本环节。
一、鸡的采精(一)采精适龄种公鸡发育到20周龄时,性腺基本发育成熟,但仍不能进行采精,否则,就会影响种公鸡的使用寿命和精液品质,影响种蛋的受精率。
一般情况下,种公鸡应发育到22---26周龄时进行采精。
(二)种公鸡群的建立与比例建立一个优良的种公鸡群是保证种蛋具有较高受精率的重要基础,必须按要求做好种公鸡的选择,并按比例决定选留和淘汰。
1、第一次选择第一次选择在6—8W龄进行,选留个体发育良好、冠髯大而鲜红的公鸡,有缺陷者应淘汰,且选留比例应稍大。
2、第二次选择第二次选择在17—18W龄进行,选留发育良好、符合标准体重、腹部柔软、按摩时有性反应的公鸡,这类公鸡可望日后有较高的生存力和繁殖力。
选留比例要大于最终计划选留数的30%。
3、第三次选择第三次选择在20W龄进行,选留主要根据体重和精液品质,按每百只母鸡选留3—5只公鸡的比例进行。
若全年实行人工授精的种鸡场,还应选取留15—20%的后备种公鸡或补充新的公鸡。
(三)采精训练种公鸡采精前必须对其进行人工采精训练,促使种公鸡尽快形成固定的性反射,以利于人工采精的顺利进行。
(1)将选择好的种公鸡在采精前1—2周投入单笼,按种公鸡的管理要求进行饲养,每天光照时间为14—15小时。
(2)种公鸡的采精方法有母鸡诱情法、电刺激采集法、按摩采精法三种,要选择适宜的采精方法,并按此法对种公鸡进行采精训练。
目前生产中较常用的采精方法是按摩采精法。
(3)种公鸡单笼饲养1周后,用选定的采精方法,按操作要求对种公鸡进行采精训练,每天1—2次,一般经过连续3—5天训练后,即可采到精液。
(4)在采精训练中,对性反应迟钝者应加强训练或淘汰处理。
(5)对采到的精液要适时进行品质鉴定。
对精液品质不符合要求的种公鸡或在排精同时有排粪的种公鸡,均应淘汰。
02 家禽繁殖学 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
![02 家禽繁殖学 郑州牧业高等专科学校](https://img.taocdn.com/s3/m/a462e404e87101f69e31952f.png)
(五)体成熟:是指家畜的生长基本结束, 体成熟:是指家畜的生长基本结束, 并具有成年家畜所固有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并具有成年家畜所固有的形态和结构特点, 称为体成熟。 称为体成熟。
性成熟与体成熟的年龄
家畜种类 牛 猪 绵羊 山羊 性成熟 10~18个月 10~18个月 5~8个月 5~8个月 6~10个月 6~10个月 1~10个月 1~10个月 体成熟 2~3周岁 2~3周岁 9~12个月 9~12个月 12~15个月 12~15个月 12~15个月 12~15个月
(二)精子的发生过程
1、第一阶段:精原细胞的分裂和初 第一阶段: 级精原细胞的形成
• 精原细胞可分为三类:①A 型精原细胞:由性原细胞分化 精原细胞可分为三类: 型精原细胞:
而来的称为 A型细胞,由它分裂行成A1--A3型细胞,少 型细胞,由它分裂行成A1--A3型细胞 型细胞, 数能分裂成A4型细胞 型细胞; 中间型精原细胞: A2或A3细 数能分裂成A4型细胞;②中间型精原细胞:由A2或A3细 胞分裂而成;③B型精原细胞:由中间型细胞分裂增值而 胞分裂而成; 型精原细胞: 最后由B型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成,最后由B型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初级精母细胞。 A型精原细胞是生精细胞的干细胞。一个生精干细胞是通 型精原细胞是生精细胞的干细胞。 过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两个新的A型精原细胞, 过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两个新的A型精原细胞,其中一 型精原细胞再分裂产生两个A型精原细胞,而另一个A 个A型精原细胞再分裂产生两个A型精原细胞,而另一个A 型精原细胞则分裂产生两个中间型精原细胞, 型精原细胞则分裂产生两个中间型精原细胞,继而又先后 分裂分化形成B 型精原细胞及初级精母细胞。 分裂分化形成B 型精原细胞及初级精母细胞。所以在精原 细胞增殖时有一部分A型精原细胞不再继续分裂, 细胞增殖时有一部分A型精原细胞不再继续分裂,而是保 留下来,成为新的精原干细胞。 留下来,成为新的精原干细胞。
鸡的繁殖_精品文档
![鸡的繁殖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ebf733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24.png)
鸡的繁殖简介鸡是人类常见的家禽之一,拥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为了充分利用鸡的资源,人们一直致力于鸡的繁殖工作。
本文将介绍鸡的繁殖过程、要点和常见问题。
鸡的繁殖过程鸡的繁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选种阶段:选择健康、体型良好、毛色鲜艳的鸡进行繁殖。
确保选种鸡的遗传性状符合繁殖目标要求。
2.能量调整阶段:为了提高鸡的繁殖效果,需要在繁殖前进行能量调整,使鸡的体质处于最佳状态。
主要包括适当增加饲料供应和调整饲料的营养成分。
3.产蛋阶段: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母鸡开始产蛋。
每只母鸡每天可产1-2个蛋。
为了确保蛋的质量,应定期添饲鸡蛋营养剂,同时加强对母鸡的管理,保持合理的饮水和饲料供应。
4.孵化阶段:将鸡蛋置于孵化器中,控制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使蛋内胚胎得到正常发育。
一般孵化周期为21天左右。
在孵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孵化器温度和湿度,并转动鸡蛋,以促进胚胎的正常发育。
5.雏鸡管理阶段:雏鸡孵化后,需要给予适宜的饮水和饲料供应,同时控制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以确保雏鸡的健康成长。
在此阶段,还应定期检查雏鸡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
鸡的繁殖要点选种要点•选择健康、体型良好、毛色鲜艳的鸡进行繁殖。
•确保选种鸡的遗传性状符合繁殖目标要求。
•避免近亲繁殖,以保持鸡群的健康。
环境要点•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为鸡的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
•为鸡提供干净、安全的栖息地,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定期清理鸡舍,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饲料要点•母鸡产蛋期间应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并添加鸡蛋营养剂。
•雏鸡需提供适宜的饮水和饲料,以促进健康成长。
•根据鸡的成长发育阶段,调整饲料的营养成分。
疾病防控要点•预防常见鸡病,定期进行疫苗接种。
•注意饮水和饲料的卫生,防止细菌和寄生虫的传播。
•定期检查鸡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疾病。
鸡的繁殖常见问题产蛋率低产蛋率低可能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饮水和饲料供应不足或质量差。
家禽生产2-1(经济性状、繁育体系、配种技术)
![家禽生产2-1(经济性状、繁育体系、配种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fe631f0770bf78a652954c8.png)
●采精注意事项 ○采精前停食,防止过饱排粪污染精液。 ○采精人员相对固定。 ○用具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采精频率每只公鸡每1~2天采一次。 ○满足饲料中蛋白质水平。
(二)精液品质评定 ○外观检查:乳白色、不透明。 ○数量:0.5~1 ml。 ○精子密度:>30亿/ ml。 ○精子活力:直线前进运动的精子的多寡程度。 >80%。 ○精液PH值:6.2 ~7.4。
三、 产蛋性状 2、蛋重: ○平均蛋重:300日龄时平均蛋重 ○个体总蛋重:在统计时间内(产蛋年), 母鸡个体所产蛋总重量。 3、蛋品质: ○蛋形指数:纵径与横径之比。 鸡1.3~1.35,鸭1.3左右 ○蛋壳强度:蛋壳耐压力的大小。耐压力纵轴>横轴 ○蛋壳厚度: 钝端、锐端、中部的平均值 ○蛋的比重:比重越轻蛋越不新鲜,采用盐水漂浮法测定 ○蛋壳色泽:白、褐、粉、绿 ○哈氏单位:哈氏单位越高,蛋白粘稠度越大,蛋品质越好 ○蛋黄色泽:色泽越浓品质越好。 ○血斑肉斑:排卵时微血管出血—血斑, 变质血液或黏膜上皮组织脱落—肉斑
情境二 家禽的主要经济性状及繁育技术
项目三 家禽的配种 一、 种公禽的选择 ●第一次:雏鸡雌雄鉴别时,选择生殖突发达、结构典型的小公鸡 ●第二次:鸡在5~6周,选择体重较大、鸡冠发育明显、颜色鲜红 ●第三次:17周龄左右,选择体重达标、发育良好、羽毛光亮、 冠髯鲜红且大的公鸡。 ●第四次:28周龄,人工授精时选择精液量大、精液品质好的公鸡
四、饲料利用率性状 1、产蛋期料蛋比:产蛋期耗料量/生产的总蛋重 2、料肉比:统计期内耗料量/增加的总活重
五、 肉用性状 1、生长速度:家禽早期(0~10周内)生长速度快 ○绝对增重:统计期内增重的绝对值。鹅>鸭>鸡 ○相对增重:绝对增重占统计期开始家禽体重的百分比。 2、体重: ○初生重:雏鸡出壳体重,初生重大早期生长速度快。 ○成年体重:反映家禽发育和健康情况,影响蛋重大小和产肉量 3、屠宰率:屠体重占活重的百分比 半净膛屠宰率 全净膛屠宰率 4、屠体品质:胸肌、腿肌、胸囊肿、 肌肉纤维的粗细和拉力。 纤维细拉力小,肉质好。
家禽繁育技术
![家禽繁育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bdb51303a216147917112899.png)
家禽繁育技术学校:动物科学学院班级:动科123家禽生长迅速,性成熟早,繁殖力强,饲料利用率高,能在短期内生产大量营养丰富的蛋肉产品,为蛋白质食品的理想来源。
所以,养禽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是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一、家禽的主要品种家禽的种类很多,但我国当前饲养最普遍、数量最多的还是鸡、鸭和鹅。
(一)鸡的主要品种鸡的品种很多,一般按其用途的不同,把鸡分为蛋用型、肉用型和肉蛋兼用型三个品种。
1.我国鸡的优良品种(1)九斤黄,产于北京近郊,世界上著名的肉用型品种,它的外貌特征是:体大、头小、颈粗而短,胸宽而深,背的后部向上拱起,外形成方园形。
皮肤和腿脚部都是黄色,全身羽毛颜色有黄、白、黑等多种,而以黄色者为多。
公鸡体重4.5—5.5公斤,母鸡体重3—4.5公斤。
它的特点是:性情温驯,易于育肥,性成熟晚,一般在8—10个月龄才开产,年产蛋量80—100枚,就巢性强,耐寒冷。
(2)狼山鸡,产于江苏省如东县和南通县一带,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肉用型品种,它的外貌特征是:体高、腿长、颈部昂起,背部呈显U字形,胸部很发达。
羽毛颜色有黑色与白色两种,而以黑色者最为普遍。
喙和腿脚为黑色,皮肤为白色,性情温和,行动比较灵敏,找食能力强,能适应较差的生活条件,抗病力比较强。
年均产蛋120—150枚,就巢性强,善于带小鸡。
(3)青脚麻鸡,是近年来我国培育肉蛋兼用型的一个新品种,它的外貌特征是:体大、头小、胸部发达,羽毛颜色麻色,喙和腿部也为麻色。
皮肤为白色,公鸡体重3.5—4.5公斤,母鸡体重2.5—3.5公斤,性情温和,行动灵敏,适应性强,就巢性差。
2.由国外引进鸡优良品种(1)来航鸡,产于意大利,为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也最有名的蛋用型优良品种,该鸡体型小,成熟早,活泼好动。
羽毛纯白色,喙和脚为黄色,耳垂白色。
(2)洛克鸡,产于美国,是蛋肉兼用型品种,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优良品种,在育成过程中也引进过九斤黄鸡的血液。
就其羽毛颜色可分芦花、白色和黄色等数种,其中以芦花洛克和白洛克两种最为普遍。
家禽饲养中的禽类繁殖与孵化技术
![家禽饲养中的禽类繁殖与孵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1c09c09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4.png)
家禽饲养中的禽类繁殖与孵化技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增长,家禽饲养业成为了日益重要的产业。
在这个产业中,禽类繁殖与孵化技术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现代家禽饲养中禽类繁殖与孵化技术的各个方面,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提高家禽的繁殖效率和孵化成功率。
一、禽类繁殖技术禽类繁殖是指通过选育、配种和育雏等手段,达到改良育种禽种、提高繁殖效益的目的。
在禽类饲养中,繁殖技术对家禽的生产性能和品质都有重要影响。
1. 选育与品种改良选育是通过选择优良个体或品系,实现对家禽性状的改良和品质的提升。
在选育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经营需求选择适合的品种,例如选育蛋用鸡、肉用鸡或者母鸭等。
此外,还可以采取人工授精等手段,提高选育效率。
通过持续的选育工作,可以逐步培育出高产、优质、抗病的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
2. 配种与繁殖管理配种是指通过选定的种公禽与种母禽进行交配,以获得下一代禽仔。
在配种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品质出众、具备良好遗传性状的种禽。
同时,配种管理也需要注意交配的时间和方法,确保交配的顺利进行。
此外,为了提高配种效果,还可以采取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等技术手段。
在禽类饲养中,繁殖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确保禽舍的适宜环境、提供良好的饲料及水源、加强病虫害防控等方面。
只有在良好的繁殖环境下,禽类才能更好地进行繁殖,提高出雏率和存活率。
二、禽类孵化技术禽类孵化技术是指通过控制温湿度、时间和环境等因素,促使禽蛋中的胚胎发育并孵化出禽仔的一系列技术。
1. 孵化设备与环境控制禽类孵化的关键是提供适宜的孵化环境。
现代禽类孵化设备包括孵化箱、温湿控制系统、通风系统等。
合理设置这些设备并正确操作,可以确保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因素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
2. 孵化操作与管理孵化操作和管理包括清洁消毒、合理摆放禽蛋、控制孵化时间等方面。
清洁消毒是为了避免细菌和病原体的污染,提高孵化成功率。
在摆放禽蛋时,应注意合理排列、定期旋转,以保证禽蛋均匀受热和气体交换。
家禽繁殖技术的探究及其优化
![家禽繁殖技术的探究及其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7c0552d7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d.png)
家禽繁殖技术的探究及其优化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转向家禽养殖。
家禽养殖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方法,使家禽养殖达到生产的目的,养殖中的繁殖技术是关键。
养殖户可以通过繁殖技术的优化,提高养殖效益,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家禽繁殖技术的探究1.影响家禽繁殖的因素影响家禽繁殖的因素主要包括品种、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环境等方面。
良好的家禽繁殖条件包括充足的饮水和营养、适宜的光照、恰当的温度和湿度、噪声和气味控制等。
2.提高孵化率的技术孵化率是衡量家禽繁殖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提高可以通过科学的孵化技术来达到。
现代家禽孵化技术包括机器孵化和人工孵化。
机器孵化通过计算机和自动程序来监控和调节温度和湿度等参数,操作简便、节省人力成本;人工孵化主要是在孵化箱内使用灯光等辅助设备,可实现温度、湿度等多项设定,但其孵化效果受员工的技术水平、操作过程、环境因素等多方面影响。
3.提高育雏率的技术家禽在出壳后,需要进行积极的育雏管理,以提高育雏率。
育雏技术主要包括保温、补充营养、饮水、通风等方面的管理。
保温方面要控制细菌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温度和湿度,加强空气流通,防止氧气的不足等;补充营养方面将饲料和水放到育雏器上,可以加入一些促进消化的药物等。
4.提高繁殖率的技术为了提高家禽的繁殖率,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合理选择种鸡和种鸭;优化饲料的配方;加强管理;赋予科技含量。
因此,繁殖率与品种、动物的生理特征、疾病防治等方面都有关系,在繁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饲料和动物本身的卫生状况,从而提高繁殖率。
二、家禽繁殖技术的优化1.科学饲料配方技术科学的饲料配方技术是实现高效养殖的重要保障,优化饲料配方技术能够既不浪费粮食,又能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科学的家禽饲料配方应当分析禽鸟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配制出含有适当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饲料,并通过科学的饲喂方法,使肉鸡、蛋鸡能够充分摄入营养成分,提高生长速度和-productivity。
第二单元 家禽繁殖技术
![第二单元 家禽繁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d61c9be305087632311212dc.png)
一、生活力性状1.育雏率(%) 即育雏期末成活雏禽数占入舍雏禽数的百分比。
2.育成禽成活率(%) 即育成期末存活育成禽数占育雏期未人雏舍禽数的百分比3.母禽存活率(%) 即期末母禽的存栏数占入舍母禽数的百分比。
4.抗病力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内的不同品系对疾病或逆境的抵抗力。
二、繁殖力性状1.受精率(%) 即受精蛋占入孵蛋的百分比。
2.孵化率它受种禽的饲养管理、种蛋保存条件、孵化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有两种表示方式:一为受精蛋孵化率,即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比。
一为人孵蛋孵化率,即出雏数占人孵蛋数的百分比。
三、产蛋性状(一)产蛋量1.计算自群体开产日龄算起,满1年计算的为年产蛋量,自出壳之日起到500日龄的为500日龄产蛋量。
2.产蛋率饲养日产蛋率(%)=统汁期内总产蛋数(个)/统计期内总饲养只日数x 1003.影响产蛋量的生理因素(1)开产日龄(即性成熟期)(2)产蛋强度(3)产蛋持久性(4)就巢性(5)冬休性(二)蛋重1.平均蛋重2.总蛋重(三)蛋品质1.蛋形指数即蛋的纵径与横径之比来表示蛋的形状是否正常。
2.蛋壳强度指蛋壳耐压力的大小。
3.蛋壳厚度分别测其钝端、中部、锐端的厚度,求其平均值。
4.蛋的比重多采用盐水漂浮法来测定。
5.蛋壳的色泽用白、褐、粉、绿等来表示。
采精常用的方法为按摩法。
1.固定公鸡。
一般需2人协作才能完成。
2.集精人员用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将采精杯夹住,杯口朝向手背。
3.右手五指自然分开,以掌面自腰背部向尾部按摩数次,公鸡尾羽上翘,泄殖腔外翻。
4.集精。
当看到泄殖腔外翻,集精人员左手顺势将其尾羽拨向背侧,用拇指和食指在泄殖腔上方两侧柔软部位轻轻挤压,乳白色的精液流出,右手将集精杯放在生殖器下缘,就可收集到精液,挤压应反复几次,直至无精液流出为止。
5.采精时应注意的事项(1)采精前要停食,以防吃得过饱,采精时排粪,污染精液品质。
(2)采精人员应相对固定。
(3)每只公鸡最好使用一只集精杯。
家禽的繁殖
![家禽的繁殖](https://img.taocdn.com/s3/m/3c8cc566f242336c1eb95ebc.png)
一、家禽的配种方式
1. 自然交配
②、小间配种:
在一个小间内放入一只公禽和一小群母禽(8~15只)交配。
适用范围:后裔测定和品系繁育 优缺点:受精率较低,利于育种
一、家禽的配种方式
2.人工配种
①、人工辅助交配:
将母禽捉到公禽笼内,在人的监视下使其进行交配或进行必
要的帮助以完成交配过程。
适用范围:自然交配困难,公母禽体格差异大,种间交配。
母禽产蛋完成时输精
二、家禽的配种比例和利用年限
1.公母比例与配种年龄
家禽公母比例与品种类型有关;
二、家禽的配种比例和利用年限
2、家禽的利用年限和禽群结构
种禽的利用年限:
种鸡:2-4年;
种母鸭:2-3年,种公鸭:1年; 种母鹅:3-4年,种公鹅:5-6年。
二、家禽的配种比例和利用年限
一、家禽的配种方式
一、家禽的配种方式
2.人工配种输精器、保温杯、酒精、蒸馏水等
鸡的人工授精
采精方法:按摩法 采精频率:每天一次,每周5次。
输精量:0.05ml
输精频率:3~5天一次(输精时用1%的生理盐水等 量稀释)
2、家禽的利用年限和禽群结构
一般家禽(鹅除外):第一个产蛋年产蛋量最高,第二个产蛋年
比第一个产蛋年下降15%-20%,第三个产蛋量再下降15%20%。 鹅:第二个产蛋年产蛋量比第一个产蛋年产蛋量增加15%-20%, 第三个产蛋年再增加20%-25%
二、家禽的配种比例和利用年限
鸭、鹅的人工授精
采精方法:按摩法 采精频率:每两天一次。
分析家禽的繁殖和生长——八年级生物教案
![分析家禽的繁殖和生长——八年级生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6395b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00.png)
分析家禽的繁殖和生长——八年级生物教案。
一、家禽的繁殖1.鸡类的繁殖鸡类的繁殖主要分为两种方式:自然生殖和人工授精。
鸡的卵巢通常分为左右两个,每个卵巢内都有卵泡,卵泡中会发育成卵黄和卵白,形成卵。
当母鸡进入产蛋期,每日24小时均会产蛋,一般每3-4天产蛋一次。
在进行自然生殖时,公鸡需要在母鸡俯首产蛋时进行交配,通过精液将卵子受精,才能形成小鸡。
而在进行人工授精时,需要将公鸡的精子采集后,注入到母鸡的体内受精,此方法可以提高繁殖效率,降低繁殖成本。
2.鸭类的繁殖鸭类的繁殖方式较为特殊,因为在自然环境下,鸭公和鸭母是没有交配行为的。
当鸭母进入产蛋期时,一般会进入一种特殊的状态,叫做"趴蛋"。
在这个状态下,鸭母的生殖系统会产生酸性硫酸酯酶,可以破坏卵黄膜,使得外面的水进入到蛋壳中,来填充蛋壳内的空隙。
而在进行人工繁殖时,会将鸭公的精液注入到母鸭的生殖道内进行人工授精,来提高鸭类的繁殖效率和成活率。
二、家禽的生长1.鸡的生长鸡的生长周期一般在5到6个月之间,但速生鸡和肉鸡在3到4个月就可以达到成熟,可以进行屠宰和肉质加工。
一般来说,鸡的生长是按照食欲为主导的,食量和饮水量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同时,还需要注意鸡群的环境卫生、空气质量、光照和气温等因素,来保证鸡的健康成长。
2.鸭的生长鸭的生长周期一般为10到12个月,但鸭仔由于身体较小,因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照顾。
鸭的生长过程同样需要关注饲料、水质和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因素。
同时,鸭的生长习性也不同于鸡,更加偏好于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饲养过程中需要保证饮水的充足和水质的卫生。
三、总结通过以上对家禽繁殖和生长的分析可以看出,人类在家禽养殖方面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生产体系,并能够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来为家禽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和繁殖方式,进而保证食品生产的品质和生产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在饲养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饲料的质量、环境的卫生和控制疾病的传播等方面的问题,来确保家禽养殖的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家禽繁殖
![家禽繁殖](https://img.taocdn.com/s3/m/fd0570d826fff705cc170a35.png)
四、家畜繁殖的概念
• 《家畜繁殖》是学习家畜繁殖基本规律、繁殖 技术和繁殖管理的课程。是加强畜禽品种改良、 保证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畜牧 科学中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五、 《家畜繁殖》教学内容
家畜繁殖三大知识模块 • 1.繁殖理论 • 2.繁殖技术 • 3.繁殖管理
六、 在动物生产中的意义
无性 繁殖 繁 殖 有性 繁殖
1、分裂繁殖:细菌 2、孢子生殖:青霉菌、原生动物 3、出芽生殖:酵母、水螅 4、营养生殖:大蒜、土豆、红薯
1、卵生:体内或体外受精体外孵化 大部分鱼类、 原兽类、部分爬行类、两栖类、鸟类 2、卵胎生:体内受精孵化 部分爬行类、热带鱼、 鲨鱼 3、胎生:体内受精,发育成幼体,分娩哺乳
(三)高等家畜繁殖方式类型
1、早成性动物:出生时被毛整齐,睁眼,能自由 运动,甚至能觅食:偶蹄目、奇蹄目、鸡形目、 雁形目 2、晚成性动物:出生时无毛或只有稀疏的被毛、 闭眼、爬行,不能自由运动:浣熊类、猫科、犬 科、穴兔属、枭形目、鸠鸽类、雀形目等 3、形态早成性的晚成性动物:出生被毛整齐,睁 眼,但不能自由运动、无觅食能力:人类、灵长 类
二、家畜繁殖的性质
• 家畜繁殖是一门技术基础课,是畜牧兽医类 专业的主干课程。 •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掌握畜牧生产技 术和兽医诊疗技术奠定家的主要任务
• 1、使学生掌握家畜繁殖的普遍规律及其种 属特征,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规律去指 导动物的繁殖实践; • 2、使学生掌握现代繁殖技术的理论基础和 操作技术,组织学生的技能训练; • 3、使学生掌握家畜繁殖力的概念和提高繁 殖力的基本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 学科知识,为提高繁殖力和改善动物群品 质而工作的能力。
?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物种生存和繁衍的必须过程?物种遗传变异的必须途径?生物特征的主要组成部分?畜牧生产过程的核心二繁殖的基本方式繁殖殖无性繁殖有性繁殖1分裂繁殖
鸡的繁殖技术
![鸡的繁殖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885decf4f705cc1755270992.png)
鸡的繁殖技术鸡的繁殖方式分为自然交配繁殖方式和人工授精繁殖方式两种。
(一)自然繁殖方式自然繁殖方式是在自然状态下,公鸡、母鸡在正常生理反应作用下,随机进行交配的一种方式。
在大型饲养场中,在粗放型放养中多见。
公鸡、母鸡混合饲养,自发地进行交配、排卵、受精和产蛋这一繁殖过程。
这种自然繁殖方式一定要注意雌雄公鸡的比例,以保证整体受精率。
公鸡、母鸡的数量比最好为1 : 8 一10 ,种蛋受精率保持在95 %左右,种鸡的年龄最好在二至四龄最佳,一般二龄鸡产蛋率最高,质量也最好,以后就会逐年减少。
一般鸡龄超过 5 年以上所产的蛋不宜作为种蛋。
在自然交配繁殖中,选择鸡群数量有下列几种方式:1 .大群配种法一般鸡群数量在100 一1 500 只,公鸡、母鸡数量比按照1 : 8 一10 进行分配。
最好种公鸡选用青壮年公鸡,以保持精液品质和受精率。
2 .小群配种法一般鸡群数量较少,主要用于纯系品种的育种。
( I )宽松式配种在一间鸡舍内,放置10 只母鸡、1 只公鸡,让其自由交配。
( 2 )紧凑式配种也叫小群笼养式配种,在宽1 米、长2 米、高0 . 7 米的配种鸡笼内,放人母鸡25 只,公鸡3 只,让其自由交配。
(二)人工授精繁殖方式人工授精繁殖方式主要用于专业化育种中。
1 .种鸡的选择( 1 )种公鸡的选择种公鸡的选择历时较长,要经过整个生长期的选留,直至性成熟期,才能确定雄性副性征明显,体质健壮,具有强烈交配意识的公鸡。
一般在生长期中的90 天、120 天、180 天三段式选拔。
一旦确定,就要在采精1 周前进行人工采精训练。
每日进行背部按摩3 一4 次,一是使种公鸡消除惊恐,慢慢适应触摸;二是形成完整的性反射,获得高品质的精液。
( 2 )种母鸡的选择种母鸡的选择在较长的育种发展过程中,一直没有受到极大的重视,随着育种研究的不断深人,已经证明种母鸡的品质好坏,直接影响其产蛋率和种蛋的孵化率。
种母鸡一般二龄时为最佳生殖年龄,以后生殖能力逐年下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活力性状
1.育雏率(%) 即育雏期末成活雏禽数占入舍雏禽数的百分比。
2.育成禽成活率(%) 即育成期末存活育成禽数占育雏期未人雏舍禽数的百分比
3.母禽存活率(%) 即期末母禽的存栏数占入舍母禽数的百分比。
4.抗病力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内的不同品系对疾病或逆境的抵抗力。
二、繁殖力性状
1.受精率(%) 即受精蛋占入孵蛋的百分比。
2.孵化率它受种禽的饲养管理、种蛋保存条件、孵化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
有两种表示方式:
一为受精蛋孵化率,即出雏数占受精蛋数的百分比。
一为人孵蛋孵化率,即出雏数占人孵蛋数的百分比。
三、产蛋性状
(一)产蛋量
1.计算自群体开产日龄算起,满1年计算的为年产蛋量,自出壳之日起到500日龄的为500日龄产蛋量。
2.产蛋率饲养日产蛋率(%)=统汁期内总产蛋数(个)/统计期内总饲养只日数x 100
3.影响产蛋量的生理因素
(1)开产日龄(即性成熟期)
(2)产蛋强度
(3)产蛋持久性
(4)就巢性
(5)冬休性
(二)蛋重
1.平均蛋重
2.总蛋重
(三)蛋品质
1.蛋形指数即蛋的纵径与横径之比来表示蛋的形状是否正常。
2.蛋壳强度指蛋壳耐压力的大小。
3.蛋壳厚度分别测其钝端、中部、锐端的厚度,求其平均值。
4.蛋的比重多采用盐水漂浮法来测定。
5.蛋壳的色泽用白、褐、粉、绿等来表示。
采精常用的方法为按摩法。
1.固定公鸡。
一般需2人协作才能完成。
2.集精人员用右手的食指与中指将采精杯夹住,杯口朝向手背。
3.右手五指自然分开,以掌面自腰背部向尾部按摩数次,公鸡尾羽上翘,泄殖腔外翻。
4.集精。
当看到泄殖腔外翻,集精人员左手顺势将其尾羽拨向背侧,用拇指和食指在泄殖腔上方两侧柔软部位轻轻挤压,乳白色的精液流出,右手将集精杯放在生殖器下缘,就可收集到精液,挤压应反复几次,直至无精液流出为止。
5.采精时应注意的事项
(1)采精前要停食,以防吃得过饱,采精时排粪,污染精液品质。
(2)采精人员应相对固定。
(3)每只公鸡最好使用一只集精杯。
(4)每只公鸡1-2d采1次精,且要l次采集成功。
(5)采精期间满足饲料中蛋白质水平。
(四)精液品质的评定
1.外观检查正常精液为乳白色,不透明液体。
2.射精量射精量的多少,依品种、年龄等生理状况。
3.精子密度要求每毫升精液的精子数在30亿个以上。
4.精子活力检查可在37℃条件下,用显微镜检查。
5.精液的pH 精液的pH一般为
6.2-
7.4,用pH试纸就可测出。
(五)输精前的准备
1.输精器具的准备输精器具有1mm的注射器,带胶头的玻璃吸管,移液管及固定注射器的输精架等。
2.精液稀释的方法和比例
(1)稀释前的检查检查精子活力、密度、PH等。
(2)输精器具的消毒先用肥皂水认真洗刷、再冲洗干净,烘干备用。
(六)精液的稀释
采精后,应尽快稀释,将稀释液沿装有精液的试管壁缓慢加人,并轻轻转动。
稀释液和精液温度应相近,以免影响精子活力。
常温保存时的稀释比例以1:1为宜。
(七)精液的保存
1.常温保存在18-20℃范围内,保存不超过1h用于输精,用生理盐水稀释比例1:1。
2.低温保存一般在稀释之后进行。
降低速度应缓慢,一般每分钟下降0.2-0.5℃。
(二)禽蛋的构造
禽蛋分为蛋黄、蛋白和蛋壳三部分。
1.蛋黄蛋黄表面有一白色小圆点,未受精的叫胚珠,受精的叫胚盘。
2.蛋白蛋白约占蛋重的56%。
蛋白分浓蛋白和稀蛋白。
3.蛋壳蛋壳是由1%水分、4%蛋白质和95%的无机盐(主要是碳酸钙)组成的多孔结构。
二、种蛋的选择、保存、运输及消毒
(一)种蛋的选择
1.种蛋选择的标准
(1)种蛋来源应来源于高产、健康的种禽群,受精率应在90%以上。
(2)蛋形要求孵化厂对种蛋要求很严格,过大、过小、过长、过圆的蛋均被剔除,蛋形指数要求(长径横径)为1.33-1.35为宜。
若外表不光滑,有梭角、皱皮等畸形蛋不能做种用。
(3)蛋壳质量钢皮、腰箍、沙皮、花皮、软皮蛋要剔除,破损蛋、裂纹蛋不可做种用。
(4)卫生状况被粪便等脏物污染的蛋不可做种用。
2.种蛋选择的方法和步骤有外观筛选法、听声法、照蛋透视法和剖视抽验法。
(1)收集种蛋时饲养员在鸡舍内进行第一次选择选择时,将破损、污染、过小、双黄蛋及畸形蛋等不合格种蛋剔除。
(2)种蛋送至蛋库内进行第二次选择选择时将第1次选择时漏选的不合格种蛋及搬运过程中破损蛋剔除,合格种蛋保存好备用。
(3)种蛋由种鸡场蛋库送至孵化场车间后进行第三次选择选择时除上两次漏选的不合格种蛋剔除外,主要剔除运输途中的破损蛋。
(二)种蛋的保存
1.种蛋的位置种蛋应大头向上。
2.种蛋保存的温度
保存期小于3d时,适宜温度为15-18℃;
保存期在3-7d时,适宜温度为12-15℃;
若保存期更长时,则以10-12℃保存为宜。
鸡胚发育的临界温度为23.9℃。
3.种蛋保存的湿度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
4.种蛋保存的时间种蛋保存的最佳时间应小于3d,较适宜的时问为4-7d。
(三)种蛋的运输
1.包装标准
2.运输快速平稳
(4)根据出雏状况调节鸡的孵化期为20d零18h,鸭的孵化期为28d,鹅的孵化期为30.5-31d。
若提前出壳则孵化用温偏高,否则偏低,应据情况在下批孵化中适当调温。
(5)其他条件
(二)相对湿度
对湿度的要求是“两头高、中间低”。
如长期分批人孵,则相对湿度宜控制在60%-65%。
高海拔地区孵化机内的湿度应提高2%-3%。
出雏机内的相对湿度一般为70-75%。
(三)通风换气
1.通风换气量一般孵化器内每1000个胚蛋每分钟需新鲜空气0.14m3,出雏器需0.23m3。
2.通风换气与胚胎发育孵化器内空气越新鲜,越有利于胚胎正常发育,出雏率也越高。
(四)翻蛋
翻蛋可避免胚胎与壳膜粘连,有利于改变胚胎方位,促进羊膜运动。
要定时转动蛋的放置位置,特别是第一周更为重要。
一般为2h翻蛋1次,孵化到落盘后停止翻蛋。
(五)凉蛋
凉蛋的目的是排除孵化器内多余的热量,保持适宜的孵化温度。
凉蛋的方法是关闭电源,打开机门,将蛋架车拉至孵化室内。
凉蛋时间一般为30min,以蛋贴眼皮感到微凉(32℃)时即可。
四、胚胎发育及外部特征
(一)胚胎在种蛋形成过程中的发育
成熟的卵泡经过1-4次分裂后,产生16个细胞。
然后受精卵排出体外。
(二)孵化期中的胚胎发育
外胚层形成皮肤、羽毛、喙、爪、神经系统、眼、耳、口腔和泄殖腔的上皮;
内胚层形成消化道、呼吸道及其器官的上皮和内分泌腺体;
中胚层形成肌肉、生殖器官和排泄器官、胚胎期的结缔组织—间充质。
1.胚胎发育的外部形态变化
2.胎膜的形成及功能胎膜包括羊膜、浆膜、蛋黄囊和尿囊。
(1)羊膜与浆膜孵化第2天开始生出,羊膜腔增大充满透明的液体称羊水。
羊水起着缓冲震动,平衡压力等保护胚胎的作用。
羊膜能发生规律性的收缩,波动羊水,促进胚胎运动和防止胚胎与羊膜粘连。
(2)蛋黄囊孵化第2天开始出现,到第9天几乎覆盖整个蛋黄的表面。
孵化的前6天蛋黄囊承担为胚胎输送氧气的任务,蛋黄囊还是胚胎造血器官。
(3)尿囊位于羊膜和蛋黄囊之间,孵化第2天开始形成,在10-14d时包围整个蛋的内容物。
尿囊是胎儿的营养和排泄器官,也是胎儿的呼
吸器官。
五、孵化机的构造
(一)孵化机的构造
孵化机包括孵化器和出雏器两部分。
1.主体结构
(1)孵化机的外壳
(2)种蛋盘
(3)蛋架车和出雏车
2.控温、控湿、报警系统
(1)控温系统
(2)控湿系统
(3)报警系统
3.机械传动系统
(1)翻蛋系统
(2)均温装置
(3)通风换气系统
(二)孵化前的准备工作
1.孵化室的准备
要求孵化室要经过清扫、冲洗、粉刷、喷淋,最后进行熏蒸消毒的过程。
消毒药品用福尔马林溶液和高锰酸钾晶体。
方法是:按孵化室每立方米容积用福尔马林30ml加高锰酸钾15g。
2.孵化器的准备
(1)检修孵化机首先做通电前检查及通电试验。
一切正常后,方判断超温报警系统正常。
(2)试温一切均正常后,试机运转2-3d。
(3)消毒一般同入孵种蛋一起进行。
也有的同卿化室、种蛋共同进行消毒。
3.孵化设备准备采暖设备通常有火墙、热风炉和暖气等方式。
通风设备、照蛋设备、连续注射器、煮沸消毒器、白搪瓷盘、试管刷、镊子、消毒药和电冰箱、发电设备、卫生用具。
4.制订工作日程计划表
六、孵化操作规程
(一)预热种蛋及上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