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总复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1251
2020届高考语文总温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1251
(2021·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四堡雕版冯骥才①内心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朝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老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爱建安①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效劳于平民公共,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爱好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和接踵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公共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别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和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质朴的气质即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但是,建安图书真正的福分,是它至今还保留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多数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那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址正是历史的藏身的地方。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喧闹起来了。
只是令我吃惊的是,那个地址竟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屋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屋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
可是,不管陪同我的主人如何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旧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假设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余一些历史的优雅。
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早已不三不四地改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
唯一能够见证那个地址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繁重的石缸。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二 散文阅读 12.1练习
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斯人独憔悴迟子建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中,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
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
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
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
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
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
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
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但我仍要孜孜以求那辉煌。
2020年高考语文备考艺体生百日冲刺专题12 文学类阅读之散文(含答案解析).docx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专题4 文学类阅读之散文【考点精讲】【考点精释】考点说明:2020年2018年《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作了如下规定: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 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2)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3.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探究 F(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考情分析:近年来,对于文学作品的考查以中外小说为主,但是各省和新课标卷中出现了部分散文材料阅读的考查,题目设置为主客观两类,一个多项选择题,两个主观题,包括一个探究题,主要测试考生的文学作品阅读能力,题型比较稳定。
特别提醒:2020年《考试大纲》修订的基本思路是关注学科素养、语文能力,尤其是鉴赏能力。
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的具体表述有诸多增加和改动,这些变化在散文阅读考查中如何体现,应在备考中予以充分关注。
备考建议:1.从2017年起,新课标卷中出现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在考场阅读总量增大的同时,试卷难度也在增加。
尤其是散文,作为文学类文本,多年没有入选全国新课标卷,今年全国新课标卷Ⅱ和卷Ⅲ的命题材料才回归散文。
2.散文文本命题的特点:(1)选材:以中国散文为主。
所选散文内容上贴近生活,注重抒情性、哲理性,更加注重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2)题型:全国新课标卷按照《考试说明》命制,有一道单项选择题和两道主观题。
2020届高考语文总温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12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奔走的大树刘江①小区外的一块公共绿地,不明白何时成了大树的驿站。
这驿站来过伟岸的松树,来过繁花似锦的野海棠,还来过秋叶如金蝶翻飞的银杏,但长那么一年短那么几个月就都走了。
不知它们从哪里来,也不知奔向何处去。
②我对树的经历确实是从奔走开始的,但那时候奔走的不是树,是我。
③小时候最怕一个人走路,但恰恰有些路却非你一个人走不行,从那时候起,我对树就有了一种无由的依托和信任。
每每提心吊胆地在那山与山、村与村之间奔跑时,只要远远地望见一棵大树,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平安感,似乎那在风中哗哗摇曳的树们真在呼喊:来,到我身旁来。
因此当我奔向那一棵棵大树时,仿佛那树也迎着我奔来。
也只有跑到那树下,我才敢歇一口气,擦一把头上的热汗。
④那时候的树是不走的。
等过上三年五载,我也长高了,胆大了,再走小时候走过的路时,发觉那些树还在,就有一种老朋友重逢的感觉。
⑤咱们村最大的一棵槐树得十个小孩才能合抱,树冠能占三亩地。
站在远处找咱们村,那树确实是标志。
由于它长在一片坟茔里,因此就连那树下的灌木丛也没人敢动,密密扎扎连成一片,成了鹰鹞狐兔出没的地址。
其实咱们的村子大体处在槐树的包围当中,不管从哪个方向进村,迎接你的都是一棵大槐树。
迎娶新媳妇进村时几班子吹手摆擂台在槐树下,送过世的老人搭路祭也是在槐树下;远行的人儿辞别在槐树下,回家的游子团聚也是在槐树下。
因此老人们在讲述村里发生的大事时都离不开那些老槐树。
经年累月,村里的老人一辈辈走了,但那槐树还在,它们见证着村子的历史,承载着村子的信息,护佑着一村的男女老幼。
秋夜里,躺在谷场上,你能听见风通过每一棵大树的脚步,能听见树与树的对话。
⑥不只是村口,田间地头也是很有一些树的,或挺拔的白杨,或解馋的山杏,或苍劲的椿树,那树是田野的风韵。
劳累时,擦一把汗,望一眼树,心头就会生出一种慰藉和希望。
而在外人眼里,那以树为背景的劳作和歇息似乎都平增了几许田园的诗情画意。
(新课标)2020版新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12理清思路解读形象——读懂散文
专题强化训练(十二)散文阅读之理清思路,解读形象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渐丰子恺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
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
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不见其各阶段的境界,而似乎觉得常在同样的地位,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与价值,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而圆滑进行了。
假使人生的进行不像山坡而像风琴的键板,由do忽然移到re,或者像旋律的“接离进行”地由do忽然跳到mi,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
故可知人生是由“渐”维持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渐”的助力。
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烈的刺激。
故虽到了饥寒病苦刑笞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
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或偷儿,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
这有一件比喻的故事:某农夫每天早晨抱了犊而跳过一沟,到田里去工作,夕暮又抱了它跳过沟回家。
每日如此,未尝间断。
过了一年,犊已渐大,渐重,差不多变成大牛,但农夫全不觉得,仍是抱了它跳沟。
有一天他因事停止工作,次日再就不能抱了这牛而跳沟了。
造物的骗人,使人流连①于其每日每时的生的欢喜而不觉其变迁与辛苦,就是用这个方法的。
人们每日在抱了日重一日的牛而跳沟,不准停止。
自己误以为是不变的,其实每日在增加其苦劳!我觉得时辰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了。
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
2020-2021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信一口明嘉靖十三年,被流放云南,“永远充军烟瘴”的大诗人杨慎来到建水拜访他的朋友,西南边睡的建水城令他大吃一惊并留下了数篇文字。
令我惊讶的是,杨慎诗里描写的建水,并未隔世,我几乎以为,杨慎才搁笔走了不久。
杨慎笔下的这个建水城大体上还在着,“少年社火燃灯寺”,燃灯寺还在,依然在响着木鱼。
寺院门口的那口井依然清冽,杨慎如果在燃灯寺喝过寺僧沏的茶,茶水应当就是这口井里的水。
如今建水县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见送水的马车。
马车上绑着一只铁桶,里面装着井水。
马车驶进小巷,将井水送给各家各户。
在自来水已经普及的今天,城市里还有送井水的人,除了建水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
这是一份古老的工作,我三十年前来建水的时候,就见过这些送水的马车。
现在,马车已经被汽车包围了,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地跑在汽车中间,没有被取缔,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送水的人骑在桶上,吆喝着湿淋淋的马车跑过建水城,就像童话里的人物。
马车一到,接水的人们心怀喜悦,开门出来,提着一桶芳香四溢的清水回家去。
井水渗入人们的生活习惯中,没有这桶水,一天的生活便无法开始。
马车送来的水,取自水板井。
建水民谣说:“先圈大板井,后建建水城。
”如果没有这口井,建水城不会建在此,文明不会兴起。
至今,大板井的水依然清冽甘醇,一位前生产队的老会计守护着它,老伯已经70多岁了,终日坐在井后面的小庙里,他后面是供着龙王的神龛。
水井对于建水人来说,不仅仅是水源,而且是来自大地的保护神,每一口水井都具有神的地位。
许多井的旁边,都盖着庙,里面供奉着龙王、水神,终年香火不绝。
建水立城以来,一直靠井水滋养。
喝井水的人,已经死去无数,运送井水的人,也死去无数。
但新一代的送水人仍通过送水而生活,这是一种故乡经验。
井水是一种“信”,这不仅是源于生活习惯的依赖,更是祖传的“信”,每个建水人都收到过这个“信”。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附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小题。
沙井半日邱振刚深圳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色彩的国际大都市,但是,大概很多人都没想到,就在深圳市区内的沙井一带,竟然还有这样连绵成片,仿佛被时光遗忘了一般的古建筑群。
其中最醒目的,是横亘在我面前的一道石桥,桥的四周,错落环绕着高高低低,样式不一的古代楼舍。
此桥名为永兴桥,始建于康煕年间,是目前深圳唯一一座古桥梁。
我走到桥边,只见桥的样式并不复杂,无非就是条石铺成的三拱石桥,各种雕饰也零散稀少,比起各处更有名的桥,如赵州桥、卢沟桥,显得朴素得多。
但是,和很多已经仅供欣赏的名桥不同,永兴桥仍不停有行人步行或者骑车穿过。
当地文献上说,永兴桥建好后,周边的几个村落,村人要办理大小事项,如采买物品,探亲访友,无不要从这桥上经过,再加上茅洲河的水运功能,物资客商在此处往来穿梭,时间久了,旁边的村子都因桥而得名,如新桥村,桥东村等。
甚至,桥边在清中期就培育起一个颇有些名气的集市——清平古墟,也就是我们下车时看到的桥头古建筑群。
这些一户连一户的古建筑,构造互不相同,说明当年各有各的功用。
向导说,这个清平古墟,当年有杂货铺、粮仓、打铁铺子、糕饼店等各色店面,如今还因为保存得好,还时常有学美术的学生来写生。
谈及沙井,蚝不可不说,因此当地的蚝文化博物馆便成了必经之地。
沙井蚝早就名扬海外,沙井人养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当时本地渔民利用瓦片、石头,摸索出最早的养蚝技艺,并逐步将之成熟完善,一直到了今天。
清代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说,“生食曰蠔白,腌之曰蛎黄,味皆美。
”这寥寥短句,竟讲出了两种蚝的食用方法。
问及当地盛产此物的原因,向导说沙井地处珠江口入海处,咸淡水交汇,特殊的水质给了蚝特殊的生长环境,也造就了它们清甜肥美的口感。
向导想必也是嗜蚝之人,一番关于沙井蚝的演讲,越说越热闹,篇幅颇不短,最后以一句“沙井蚝要等到每年冬至才上市,可惜你们早来了一个月”宣告结束。
2020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2散文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专题12 散文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哲人的爱秦牧好几年前,我读过一则消息:青岛医学院教授沈福彭,1982年2月因病去世,他生前殚精竭虑,尽瘁教学,亲嘱死后将遗体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五脏作局部解剖教学用,骨骼制成标本,供示教用,用遗体“再站一班岗”。
这则消息使我大受震撼,掩卷沉思,神驰黄海之滨。
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献身精神,一个哲人对群体无私的爱,尽在不言之中了。
继沈福彭教授之后,北京医科大学前任校长胡傅揆教授也在生前自愿地把遗体献给学校作为骨骼标本。
这两位医学教授的事迹先后辉映。
据我所知,遗嘱利他,造福群众的事虽有不少,但是遗嘱指定把自己的遗体制作骨骼标本供教学用的事我极少听到。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舍己为群,献身祖国的坚强意志和崇高风格,从这样的实例中也可以想见一二了。
1987年底,我突然接到青岛医学院一封来信,那是院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寄来的。
里面除了信件外,还有一张骨骼图片,那就是沈教授遗留下来的骨骼标本了。
信里有这样的话:“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将骨骼制成骨架,陈放在青岛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的标本室里(外有玻璃罩),人们每过此室,都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瞻仰骨架。
”信末这样说:“秦老……你能否为我院沈教授写几句话,如蒙赐字,我们将把它刻在玻璃罩上……”我端详着那张骨架图片,百感纷纭。
这具骷髅给予我的不是忧惧、哀伤,而是亲切、鼓舞。
我把图片放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早晚工作时经常瞧它几眼,我觉得它对我的灵魂有净化的作用,犹如明矾之可以净水一样。
我的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没有任何绮年玉貌,皓齿明目的明星歌星的照片,却有这么一张照片。
这并不是因为我已经是老头子了,即使我是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我也会这样。
面对这张照片,崇敬、可亲的感情驱除了一切渺不足道的杂念。
这副骨架图片仿佛给了我一道无声的命令,我决意写那将被刻在玻璃罩上的几十个字。
平素写些小文章我是不起草稿的。
但是为了写这几十个字,我却决定夜里到附近僻静的街道上长时间漫步,思索、酝酿。
(课标版)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12.5.1课件
[解题示范] 这是一道明考型的表达技巧鉴赏题。 解答本题首先要指出景物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其次要结合具体 的描写句子分析手法的表达效果。“碧波像大匹软缎”是明喻,形象 生动地写出了碧波的舒展柔软;橹声欸乃,船头水声,断续语声,声 音多而杂,正是这行船中的琐碎细小之声反衬出周围环境的“异样地 宁适”,以动衬静,动静相宜。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感官写景,橹声、 水声、人语声是从听觉角度写景,风“又暖又凉”是从触觉角度写景, 碧波、山色苍翠、水中倒影鲜活闪袅是从视觉角度写景,听觉、触觉、 视觉相结合,有声有色,形象具体可感,使人如身临其境。
2.审范围 即审所给的材料是片段、局部的(如一段或几段、一段中的画线句 子),还是全文、整体的。审清这一点对答题尤为重要。行话有“整体 看手法,局部看修辞”,说的就是如果鉴赏的是全文,则首先要考虑 表现手法;如果是局部,则首先看修辞手法。“首先”就是优先,但 并不是说其他角度不考虑。
3.审角度 即审题干要求鉴赏的角度是定向的还是多向(多角度)的。所谓 “定向”,就是题干明确规定了鉴赏的角度,如从“修辞手法”角度 等。“定向”一般为单一角度,当然,单一角度还可细化为更小的角 度。散文鉴赏题多是多向(多角度)的。
[相关知识]
表 达 方 式
[审题指导]
[答题技巧] “3 审”题目明方向
散文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审题同古代诗歌表达技巧鉴赏题的审题 类似,也包括以下 3 点:
1.审题型 即审表达技巧鉴赏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所谓明考型,即在题 干中直接要求分析其表达特色,如“请分析其表达特色”;所谓暗考 型,即题干中带有“赏析”或“如何描写(表达)的”“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等。
第三步:概括效果 转“我”为“你”,这种转变说明作者的态度是冷静和客观的。 当“我”和“你”两个人称同时使用时,人称转换灵活,“我”和 “你”可以彼此审视,带有反思意味。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麦子龚培德母亲二十八岁时,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排长。
她是从淮海平原走到西北戈壁上的。
父母的家乡在徐州,那个地方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最大的一场战役——淮海战役便是以徐州为中心拉开帷幕的。
那时节父亲和母亲都上了前线,战役胜利后,母亲还得到一张“支前模范”的奖状。
可见母亲的性格十分要强,干什么都要干到人前。
不要强她也就不会从大老远的江苏跑到新疆来了,然而促使母亲走出家乡的是父亲。
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家乡有名的秀才,拿得出一手好毛笔字。
春节写对联,从腊月半动墨到年三十也闲不下来。
母亲和父亲结婚不到三个月,国民党军进攻苏北解放区,村子里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要扛起枪,奔向硝烟弥漫的战场。
作为青妇队长的母亲,只有动员自己的丈夫走上前线,她才能在别人面前高高地昂起头。
因此,秀才胚子的父亲在母亲恋恋不舍的眼神中走进了队伍。
但三个月之后,桃花河西刚刚结成一层薄冰的时候,父亲却从部队回来了,他的腿部中了一颗子弹,不得不回家休养。
父亲归来,我的爷爷奶奶自然非常高兴和欣慰,母亲心里可能也是一时灌满了喜悦,然而喜悦很快又被一种深深的惋惜代替了。
因为母亲认准父亲是应该做大事的人,这颗子弹不仅破灭了她所憧憬的那个美丽的梦,而且也许会影响父亲的前程。
父亲在家乡的小学校里度过三年粉笔生涯之后,便迎来了共和国建国的礼炮声,当初那些与父亲一道走入队伍的伙伴,只要没死的,基本上都挎着盒子枪回村接自己的女人迈向新的天地。
一直要强的母亲在人前仿佛整个矮了半个头。
她怎么也想不到,她抱着那么大希望送出去的父亲,竟会因为一颗子弹而比其它姐妹的男人们逊色,她受不住姐妹们跟着各自男人走出山村时流露的既炫耀又欣喜的心情。
她沮丧地待在屋里,足足有好半年没出门。
我的爷爷奶奶知道儿媳的心病,说:“别看人家现如今高头大马,出人头地,可想想那些牺牲在外的人,怕是他们的魂儿连自家的路都找不着哩。
2020-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知识专题12 散文阅读_16-20
你就这样把草原交给了我艾平在我六岁的那一天,我亲爱的老祖母,你把我举在马背上,我的腿够不到马镫,你就用红缎子把我捆在马鞍子上。
你手牵着马缰绳在前面走,一连走了三个屯子,带我拜见了三个可靠的人。
你说的话,现在每一次想起来,总是忍不住眼泪。
“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叔叔了,请你教给他套马的本领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舅舅了,请你教给他养牛的手艺吧!我把这没有阿爸的孩子交给他的好姑父了,请你教他当一个勇敢的男人吧……”我一直记得那个早上,我闻到了你锅里喷香的奶茶味,睁了睁眼晴,又闭上。
你把我拎出蒙古包,一直带到牛圈里。
你两腿夹着奶桶挤牛奶,让我去把半个月大的小牛犊抱过来撞撞奶。
A.文章前两段回忆老祖母带“我”去拜见三个可靠人时所说的话,透露出“我”的身世之苦,也表现了老祖母为了教育“我”而煞费苦心。
那小牛犊抻开四条腿跑,我追上它,却拦不住它,我拦住了它,却抱不住它,我抱住了它,却抱不走它……你把小牛犊撒在草原上,让我每天去抓抱,直到我把小牛犊抱到母牛的身底下。
你把羊群交给了我,一遍遍嘱咐我:“遇到事情不要慌。
那几头大肚子的母羊要生,你就远远地看着它。
如果遇上难产的母羊,你就慢慢地帮着它。
”阳光温暖。
我看见一头母羊正在分娩,我按着老祖母教给的办法,果然一头湿漉漉的小羊羔就在我的手里诞生了。
不一会儿,又有一只母羊生出了一只黑脑袋瓜的小羊羔。
我正想把羊群拢起来往回走,发现一只小个子母羊也有了生产的迹象。
也许是头一次生产,它显得十分惊慌。
天色暗下去,老鹰出现了,它闻到了母羊生产的血腥味,在羊群边上盘旋着。
我的耐心变成了急躁。
当我使着劲把小羊羔从小个子母羊的身体里拽出来的时候,它的子官被我给拽脱落了。
当我急吼吼地求助你的时候,你不慌不忙,轻轻地托起母羊的子宫,用温水冲洗干净,一点点送回母羊的腹腔。
你又令我提起母羊的后腿,往下顿了几下,还在母羊的下腰处系上了一条皮带,然后把母羊放在蒙古包里照看了一夜。
2020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系列 专题12散文阅读 新人教版 精品
专题12:散文阅读【2020高考考纲解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 F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⑵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高考考点】一、宏观角度1.观其大略,把握中心抒情类散文,讲究整体阅读,观其大略,即通读全篇,抓住作品话题,初步把握作品大致的中心或主题,形成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学生在复习训练中应突出文体特点,“披文”以感知形象,感知形象以“阅情”,关注议论抒情性语句或语段,体味作品蕴涵的思想感情。
通读作品的过程中,还应适当关注作品中精彩而富有深意的语句,作一些标记,以备后用。
2.审题察意,按文索骥观其大略,旨在整体把握,目的是为答题做好第一步准备。
审题察意则标志着迸人了答题的具体操作过程。
这一步重在训练学生准确理解题意的能力。
高考通常不会在题干上设置障碍,所以考生在理解题意上一般不会有困难。
只要细心,能抓住关键词,理解了限制修饰语,便能快捷准确地把握题意。
部分题目还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或略作概括就可得到答案。
按文素骏,就是在对作品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根据通读所获得的印象。
按题意要求,迅速回到作品中,找到相应的语段,抓住关键语句答题。
这一过程最重要的是关注上下文语境,关照作品前后的联系,既要避兔答题宽泛而欠准确,又要防止考虑不周,以偏概全。
3.体味语境,言外觅意抒情类散文同诗歌一样,讲究“境生象外,意在言外”,最忌“浅、直、露”。
2020届高考语文总温习课标版练习专题十二散文阅读124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这些桥这些人冯文超①昆仑险,唐古拉高,在两山之间的铁线路上,火车轰隆隆地驶过几百座铁路桥。
那些桥最长的达十几千米,绵延望不到边。
列车驶过的铿锵声恍如是桥在歌唱。
那不是小夜曲,也不是咏叹调,而是英雄交响曲。
那种铿锵声调,不管是透骨酷寒的风雪天气,仍是紫外线强烈的炎夏,只要有列车通过时,你都会听到。
应该说,列车通过时,是桥最兴奋的时刻,自然也是它表现自身价值的时刻。
②桥是沟通的纽带,逢山修路,遇水架桥。
纵观天路上的这些桥,没有仪态万方的造型,没有浓艳色彩,固然也有拉萨河大桥那哈达般洁白优美造型的,但大多数是普一般通的混凝土结构桥。
远远望去,呈现的是水泥、钢铁、石子,是一种力的展现。
望着它,如望男子汉雄健的脊梁,敬畏感油但是生。
③桥常常是和水连在一路的,可是青藏铁路上的桥不但是跨水而过,无水也有桥。
那个地址以桥代路,其缘故是火车过冻土地带要架桥,给野生动物设置通道也要架桥,让它们从桥洞通过。
④有水的桥自然都一样,说说没水的桥。
天路上给野生动物铺设通道的桥,最有代表性的是清水河大桥,长度为十几千米,桥墩有一千多个,是青藏铁路上最长的桥,远望如一架天梯直抵远处洁白的雪山。
它的桥孔确实是野生动物的通道,让那些没翅膀的生命从中滑翔。
⑤桥隧车间主任靳东发告知我,每一年草滩上野花点点竞妖娆时,通道便开始热身了。
灰褐色、土黄色的藏羚羊开始迁移,去卓乃湖交配繁衍,一批接一批,而最大的一批,竟有几千只,浩浩荡荡地通过通道。
头羊走在前边,两只长犄角像仪仗队的指挥杖,如将军率领着一支长长的队伍去远征。
它们快速过桥洞时,像士兵奔赴战场,闪电一样快,很是震撼。
这时,正在干活的桥隧工们会当即放下工具,也快速钻进隐蔽处,屏声敛息,不打搅这些可爱的西部的精灵。
一次,一只小藏羚羊见桥头铁路防护网里长着青草,就去吃,头卡在网格里不能动。
工人们把它救出来,用牛奶喂养,然后放生。
从此以后,防护网换成密度更高的网格,再没有藏羚羊被卡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四堡雕版
冯骥才
①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②在宋代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中,福建的建阳一直承担着那片大地上文明的传播。
其他几个雕版中心如汴梁、杭州等,总是随着战乱与京都变迁或兴或衰,唯有这“天高皇帝远”的建阳从中古一直走到近代。
我喜欢建安①图书的民间感。
它自始就服务于平民大众,也就将先民们的阅读兴趣与审美观念融入坊间。
明代以来,杭州、苏州,以及相继崛起的金陵派和徽派刻印的图书,一窝蜂地趋向文人之雅致,建安图书却始终执拗地固守着它的平民性。
大众日常消遣的故事、笑话、野史,农家应用的医书、药书、占卜以及专供孩童启蒙的读物,都是建安版常年热销的图书。
今天看来,这种由民间印坊养育出来的纯朴的气质便是建安版特有的审美品格了。
③然而,建安图书真正的福气,是它至今还保存着一个雕版印刷之乡——四堡。
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建安的这个“活化石”。
它犹然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吗?
④四堡身在闽西,肩倚武夷山脉,地远天偏,这种地方正是历史的藏身之处。
但现代化法力无边,近几年古镇也热闹起来了。
不过令我吃惊的是,这里居然还完整地保留着二百年来声震闽西的印书世家邹氏的坊间与宅第。
大大小小一百四十间房子,组成客家人典型的民居——“九厅十八井”。
在四堡,这种房子都是一半用于生活,一半用于印书。
可是,无论陪同我的主人怎样指指点点地讲述,我也无法想象出往日那种奇异又儒雅的景象来。
⑤倘若留意,那又细又弯高高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敷彩的砖雕,带着画痕的粉墙,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但挤在这老宅子里生活的人们,对此早已视而不见。
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高大的墙体全都糟朽,表面剥落,砖块粉化;地面的砖板至少在半个世纪前就全被踩碎了;门窗支离破碎,或者早已不伦不类地更换一新;杂物堆满所有角落,荒草野蔓纠缠其间。
唯一可以见证这里曾是印坊的,是一些院子中央摆着的一种沉重的石缸。
它是由整块青石雕出,岁月把它磨光。
当年的印房用它来贮墨,如今里边堆着煤块或菜,上边盖着木板;有的弃而不用,积着半缸发黑和泛臭
的雨水。
⑥生活在这拥挤的黏湿的腐朽的空间里,是一种煎熬。
特别是电视屏幕上闪现着各种华屋和豪宅的时候,人们会巴望着逃脱出去,切盼现代化早日来到,把它们作为垃圾处理掉。
这就是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最后一个“活化石”必然的命运么?
⑦应该说当地还是有些有心人的。
他们将邹氏家族的祠堂改造为一座小型博物馆,展示着从四堡收集来的古版古书,以及裁纸、印书、切书、装订等种种工具。
还将此地雕版的源起、沿革、历代作坊与相关人物,都做了调查和梳理,并在这小展馆中略述大概。
可是当我问及现存书版的状况时,回答竟使我十分震惊——只有一套完整的书版!难道这块生育出千千万万图书的沃土已然资源耗尽,贫瘠得连几套书版也找不出来?
⑧其实并非如此。
直到今天,无孔不入的古董贩子还在闽北和闽西各地进村入乡、走街串巷去搜罗古书古版。
四堡人穷,自然就拿它们换钱。
文化受到自己主人的轻视才是真正的悲哀。
⑨四堡的雕版印刷肇始何时,仍是一个谜。
但它作为建安版的一个产地,自然属于中华雕版印刷史源头的范畴。
特别是宋代汴京沦落,文化中心南移,印刷业便在福建西北这一片南国纸张的产地如鱼得水地遍地开花。
明清两代,建安图书覆盖江南大地,这也正是四堡的极
盛时代。
可是到了19世纪,西方的石印与铅印技术相继传入,四堡的雕版便走向衰落。
从大文明的系统上说,中华文明传承未断;但在许许多多具体的文化脉络上,我们却常常感受到一种失落!
⑩在龙岩、泉州和厦门,我都刻意去古董店考查建安书版的流散状况。
在四堡见不到的书版,在这些商店里很容易见到。
不过一位贩子对我说:“你出大价钱也买不到明代的版子了。
”我相信他的话。
受制于经费的拮据,在这些文化沃土上,到处是古董贩子,反倒很少看到专家的身影。
⑪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
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⑫那么,谁救四堡呢?
(节选自《癸未手记》,有删改) [注]①历史上建安、建阳二县多次分合。
印刷业兴盛时,建阳等地的印坊多沿用建安之名。
1.试赏析文中第⑤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现手法运用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了铺陈渲染的手法,营造了破落、荒凉的环境,极其惋惜地表现四堡雕版印坊的不复存在。
2.第④段综合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好处是既能详细地介绍四堡文明的保留和存在,又能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3.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1)心里一团如花似锦的猜想,在四堡灰飞烟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历史走得太远了,连背影也看不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对比、比喻。
将对四堡雕版文化繁盛状况的美好想象比喻为“花”“锦”,又将美好想象的破灭比喻为“灰飞烟灭”,二者对比,突出对四堡雕版现状的失望。
(2)拟人。
化抽象为具象,生动地表现时间过去久远,四堡雕版印刷业盛况不再,寄寓了作者的惋惜和对当地雕版文化的追怀。
4.从遣词造句、修辞运用、句式选择角度赏析第⑤段开头第一句话的语言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善选动词、叠字,表情达意准确、生动,如“留意”“带着”“残存”“又”“高”等。
②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使句子形象优美,比喻如木雕斗拱像“鸟儿一样轻灵”,拟人如把“砖雕”“粉墙”说成“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③长短句结合,灵活自如,又多用长句,如“还残存一些历史的优雅”。
④大量使用修饰语修饰中心词,语言优美,如“翘起的檐角”“鸟儿一样轻灵的木雕斗拱”,还有的极富幽默感,如“历史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