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罗马的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罗马的教育方式影响了整个西方文明。在短短的几个世纪里,罗马从一个非正式的教育系统中,既知识是通过父母传授给儿童,演变成为拥有专门学校,并进行分层系统管理的系统,并不断从古希腊的教育实践获取灵感。教育是当时崛起成为世界大国的罗马给与保证各省的统治的基础之一。

共和早期,由于罗马仍然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都不发达,因此,农民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由于古罗马处于各城邦割据时期,战争不断,这就要求社会要具有一定数量的军人的存在。所以,这一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围绕这一时代背景而展开的。在共和早期,学校教育尚未出现,因此,这一时期的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

从罗马成立之日开始既公元前753年至公元前第三世纪中叶,没有证据显示有系统的教育。父母教授给他们的孩子所需的农业知识、军事技能还有最重要的德育、公民责任及《十二铜表法》,在他们即将成为共和国公民之前,为此还设立了一个名为“good man"的奖金。在最早的阶段,罗马教育既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技能。

罗马的第一个学校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建成,此时恰逢平民阶级政治权力增加时期。这些学校被称为卢达斯(Ludas)。公元前146年,古罗马对古希腊的完全征服,使古罗马的教育得到了质的飞跃。对希腊的征服使大批的希腊学者涌入古罗马,这些人成为古罗马最早的教师。而第一个收费学校则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出现。但组织教育仍然是

比较少见的,直到公元前2世纪才普遍开来。在共和国晚期学校提供读写算,也学习道德格言、《十二铜表法》、历史、地理、几何、天文、音乐、数学等方面的学科,少数提供修辞知识。

共和国晚期

在共和后期,罗马的工商业获得某种程度的发展,在对希腊文化和教育吸收和消化的过程中,又进行了改造,促进了罗马学校教育的发展。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正规的公立学校的建立,为男孩和女孩提供免费教育,但男女学生不一定集中上课。并建立起具有罗马特色的学校其中主要有拉丁文法学校、拉丁修辞学校、医学校。

当时,罗马存在两种学校系统,即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希腊语学校分中等学校性质的希腊文法学校和高等教育性质的希腊修辞学校两种。同时,拉丁语学校也有中等教育性质的拉丁文法学校,以及高等教育性质的拉丁修辞学校的区别。其中拉丁修辞学校招收16~18岁文法学校的毕业生,主要目的是培养雄辩家,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古代作家的作品和修辞学,以及辩证法、历史、法律、数学、天文学、几何、伦理学和音乐等科目。希腊的文化和教育经过罗马的改造而对后来的欧洲产生了影响。

总的来讲,共和时期的教育主要是学习希腊教育的阶段较低的发展水平,古罗马教育真正走辉煌则要等到帝国时期。

帝国时期

随着帝国的建立,由于政体和社会各方面条件的重大转

变,罗马教育也发生巨大变化。罗马出现了一批职业学校如法律学校、哲学学校等。并且政府加强对初级学校频繁的视察和严格的监督将部分私立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实行官师合一的制度。教师成为国家官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选派上以国立学校为主。

而随着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基督教也开始对教育进行干预和监管,教会向世俗学校派遣牧师作为教师,用来排挤和取代世俗教师。教会还在教育内容中渗透进宗教的精神,《圣经》开始逐步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教会还创办了教会学校,教学内容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主要围绕《圣经》来开展和组织教学。

基督教如何挽救罗马国教的?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宗教就是一群信仰同一种教义的信徒聚集在一起,有规律的生活、诵经、传教,直至终老。听上去宗教似乎与世俗生活是两条平行线,其实不然,宗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时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笔者今天要谈的就是基督教如何挽救晚期罗马帝国。

熟悉中国史的都清楚下面这幕:某地区发生天灾人祸,皇帝吃斋念佛祈福禳灾,朝廷调拨物资赈济灾区,地方臣子赶赴灾区安抚人心,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救灾模式。与西方古代的救灾模式略有区别,这是两种地区文化差异造成的。

中国这套熟练的救灾模式也反映了这样的事实,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发展至今,经历了无数次的天灾人祸,但每次都挺过来了。西方也是这样,从古至今发生过无数次惨

烈的天灾人祸,笔者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西方的一个古代大帝国的受灾及赈灾的部分经历,这个大帝国就是响当当的古罗马帝国(囊括了今天地中海周边所有地区),这是个持续达5个世纪之久的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当时的地中海算是古罗马帝国的“内陆湖”。

古罗马帝国前期非常强大,军事上对周边民族成压倒性态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也是无比辉煌,成为周边民族的效仿榜样。但所有的王朝都跳不出历史周期律,古罗马帝国也跳不出,从公元2世纪开始,古罗马帝国就开始衰落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在古罗马急剧衰落的同时,各种天灾人祸也接连不断。据笔者查阅古罗马历史档案得知,公元4世纪,古罗马帝国大约发生60多次地震、31次饥荒、30多次洪涝和海啸、14次瘟疫;公元5世纪、6世纪、7世纪发生的灾难只会比公元4世纪的多,各位自行体会吧。由此可想而知,晚期罗马帝国的受灾情况是多么的严重,罗马境内的大部分自耕农纷纷破产,背井离乡寻找活路,这使得帝国政权摇摇欲坠,所以赈济救灾成为晚期罗马帝国的政治生活主题之一。

面对这么频繁的天灾人祸,晚期罗马帝国的皇帝们都忙着救灾吗?我估计他们倒是想去救济受灾群众,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不足在哪里呢?当时的古罗马帝国虽说开支不断加大,但是并非用在救灾上,而是大部分投在了军队支出上,原来趁罗马帝国灾害频繁时机,北方蛮族大军压境,边界压力相对于自然灾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压得皇帝们根据没精

力去救灾。同时支出的不断加大,反过来促使罗马统治者们加大对贫苦大众的剥削,受灾群众不但没受到救济,反而生活更加悲惨,这更加剧了罗马社会的不稳定。

即使这样,帝国上层还是有某些有识之士看清了这些不稳定因素,他们认为外乱可消、内乱难弥,当务之急是救济受灾群众。皇帝们也没反对救济受灾群众,关键是如何救?发面包、分水这么简单?显然没这么简单,救灾问题再一次被广泛讨论。

古罗马帝国是个崇尚强权、追求完美的刚硬帝国,在其政治伦理中,优胜劣汰理论更加流行,对救济穷弱贫民,似乎并不感兴趣。但这并不代表罗马上层没有慈善心,在帝国早期,罗马贵族也不定期的给贫苦大众送温暖,比如不定时的发面包、分水、给救济金等等,规模很小、很零散,这些零散的慈善之举也为贵族阶级博得了美好名声。

晚期罗马帝国情况大不同了,几乎每年都发生多次重大灾害,全国很多耕地要么被灾害破坏了,要么被大庄园主兼并了,很多自耕农都变成受灾群众了,居无定所、食不果腹,逃离故乡出去寻找活路,这些灾民急需救济,这就需要上头不得不认真组织救灾事情了,一旦救灾不及时,很可能给帝国政权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虽说古罗马是个庞大帝国,但在整个帝国时期,统治者没有设置过真正的救灾机构,很多救灾机构都是临时设置,官员也不常设,且机构经常发生变化,缺乏应急管理预案。所以灾难发生初期,人员物资会受到重大损失,统治者也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