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社会对所有权的限制
物权法明确财产所有权与物权交易的法律规范
物权法明确财产所有权与物权交易的法律规范在现代社会,财产所有权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概念,对于维护公平正义、保障市场经济顺利运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为此,物权法明确了财产所有权及其交易的法律规范,目的在于确保物权交易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公平公正,同时使财产所有权在交易中得到充分保障。
一、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定义和意义财产所有权是指个体或组织对一定物质财产所享有的绝对支配权利。
它在法律上得到明确定义,确保人们对财产享有的权益得以保护,并能在合法范围内自由支配和使用。
财产所有权的确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体现了人的劳动与创造成果的价值,激励个人或组织积极努力。
其次,财产所有权使物质财产具有市场流通和交易的可能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最后,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有助于确保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的实现,维护社会秩序。
二、物权交易的基本原则物权交易是指财产所有权在合法范围内的流转和转移过程。
为了保障交易的公平性和合法性,物权法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物权交易应基于自愿原则,即交易各方自主决定是否进行交易,以及交易的具体内容和条件。
2.合法原则:物权交易应符合法律规定,交易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社会公共秩序和道德约束。
3.等价原则:物权交易的双方应当在价值上进行相互等价交换,即各方所得应当基本等于所付出的。
4.公平原则:物权交易应当遵循公平原则,不得利用强权或欺诈等不正当手段进行交易,保障交易各方利益的平衡。
5.对抗原则:在物权交易中,善意第三人取得财产所有权的优先权高于他人主张权利的原则,以保障善意交易相对于不善意交易的合法性。
三、财产所有权的限制与保护虽然财产所有权具有广泛的自由性和支配权,但也受到一些限制。
物权法对于财产所有权的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利益限制:为了维护公共利益,政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对财产所有权进行限制或者收回,如实施征收、划拨和征用等措施。
2.法律规定限制:法律对财产所有权的行使作出了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以保护他人合法权益,如知识产权、环境保护和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法律社会学作业3
1.“生物人”通过社会文化教化,获得人的社会性,获得社会生活资格的过程是()C. 基本社会化1.近代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过错责任,所有权绝对和契约自由(4.00分)正确2.法律社会化进程中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在理论上依旧泾渭分明,毋庸置疑(4.00分)错误3.民间法在任何时候都不具有严厉的强制性(4.00分)错误4.布莱克宣称法律实践中对当事人的差别待遇是无处不在的。
(4.00分)正确5.错位论认为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认为国家法律难以理解,不合实际(4.00分)正确6.互动论认为国家法和民间法各司其职,相辅相成(4.00分)正确7.法律的形式逻辑分析范式认为法律是高度自治和完全独立的,不受任何非法律因素干扰。
正确8.私法社会化过程中,立法上对所有权的行使没有任何的限制。
(4.00分)错误9.冲突论认为民间法和国家法的存在关系上充满了冲突(4.00分)正确10.布莱克宣称法律实践中对当事人的待遇是平等的,公平的。
(4.00分)错误11.运用法律很难调节公交车上是否给“老弱病残孕”让座的问题(4.00分)正确12.法律的形式逻辑分析范式的局限性在于法律在事实上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4.00分)正确13.法社会学家埃利希提出了“活(着的)法(律)”的概念。
(4.00分)正确14.法律实效等于法律效力(4.00分)错误15.中国传统法律讲究实质正义,但是现代法律价值追求的是程序正义(4.00分)正确16. 如果老百姓普遍认为“打官司就是打关系”或“打官司就是打金钱”那么法律的权威性就会丧失(4.00分)正确17.法社会学集大成者庞德提出“书本上的法”和“行动中的法”的划分。
(4.00分)正确18.民间法多由宗法伦理,家庭权威等因素维系(4.00分)正确19.族长有权对违反家规的成员施以肉刑是民间法的强制性的体现(4.00分)正确20.错位论认为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认为国家法律符合实际贴近生活(4.00分)错误21.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地历史过程(4.00分)正确22.中国传统文化中结婚是以是否操办喜酒,举行婚礼为认可标准的(4.00分)正确23.法律的形式逻辑分析范式的局限性在于人的理性非常有限,无法制定出完美的法律正确24.程序正义被视为“看不见的正义”(4.00分)错误。
论所有权限制的法律特征
权 限制 的基 本 内涵 。
[ 关键词] 所有权 ; 所有权 限制 ; 所有权绝对原则; 法律特征 [ 中图分类号] 9 32 D 2 . [ 文献标识码] A
进 行 限制 同样也 为这 一 目的服 务 。
第3 2卷
第 6期
哈尔滨学院学报
J RNA OU L OF HAR N BI UNI ER nY V S
Vo. 2 N . 13 o 6
2 1 年 6月 01
Jn 0 1 u .2 1
[ 文章编号 ]04 55 (0 1 0 —0 6 —o 10 - 86 2 1 )6 o6 4
所有权 限制是指 基于法 律 的规 定或所 有权
使 自己的权利 , 而绝不 能越轨 。
人 自愿的意思表示 , 而对所有权 的要 素及 其行使 进行约束 , 使得所 有权从 排他 的绝 对不受 干 预 、 不受 限制 、 完全 由个人 支配 的 、 以所 有为 中心 的
绝对权利 , 转变 为兼顾 个人利 益与 社会 利益 , 强 调 财产 的社会利用 , 受到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 利 益限制 , 由国家法律进行干预的相对权利 。为 并 了更深入 、 准确 地理解 所有 权 限制 的内涵 , 我们 必须全面认识所有权 限制的基本特征 。
其次 , 集体所有 权 的客体 没 有 国家所 有 权 客体 那样 广 泛 , 有 限 定 性 。《 权 法 》 5 具 物 第 8
条对 集 体 所 有 权 客 体 范 围做 了具 体 规 定 。但 是, 随着 我 国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的发展 , 国家逐 渐放开 了对一些 原来只 能 由国家垄断经 营行业 的限制 , 这样属 于这些行 业部 门 、 企事业 单位专 有 的财产 、 施也 就成 为集 体 所 有权 客体 外延 设 的一个组 成部分 。 …
公民不动产所有权限制和保护的双重架构问题
神圣不可侵 犯、 契约绝对 自由等 资本主义启蒙 思想 原则 , 志 利 益 的 相 协调 成 为 民法 物权 的主 流 声音 。 标 着所有权绝对性 的不可撼动 。随着 生产 的高度社会化 、 中化 , 集
所 有 权 绝对 性 这 种 体 现 自 由主 义 的 物 权 原则 已 经 不 适 应 社 会 二 、 有 权 限 制和 保 护 的 必要 - 所 眭—— 自然法 和 实 在 法基 础 1 .哲 学 基础 。个 人相 对 自由如 同无 数 个 方 格一 样 , 构成 了
2 .所 有 权 社 会 化理 论 。 O 纪 初 , 2世 随着 自 由资本 主 义 时代 果 个 人 自 由超 过 自己 的 方 格 边 界 ,则 会 造 成 他人 的 自 由被 挤 导 社 的 终 结 , 断 利 益 集 团主 导 的 帝 国 主 义 时 代 落 下铁 幕 , 于所 压 , 致 公共 利 益 的 畸 形 和 发 育不 良, 会 不 能 以和 谐 的结 构 垄 由 有 权 的绝 对 性 已经 和 社 会 的 高度 集 中化 生 产 格 格 不 入 , 法 学 而 正常 运 行 。此 时 个 人 的 自由行使 是相 对 , 是 绝对 的 , 界上 民 不 世 者 们 开 始 从 社 会 公共 利 益 的 保 护 角 度 以 及 自 由行 使 的必 要 限 不 存 在 绝 对 的 自 由 , 由行 使 是有 界 的 , 由主 义 者 的 理 论 错 自 自
必要限度, 则会得到法律的否定性评价 。
一
个人所有权 , 成了个人生产积极性 的减退 , 且国家 日益干 造 而
涉 个 人合 法 行 使 所 有 权 , 旧城 市 市 区 改 造 、 地 的 征 收 征 用 等 耕
、
限制所有权行使的理论演进
谈罗马法所有权理论的当代发展中
谈罗马法所有权理论的当代发展中《谈罗马法所有权理论的当代发展》罗马法,作为古代法律的瑰宝,其所有权理论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并对当代法律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罗马法中的所有权概念具有清晰明确的特征。
它强调对物的绝对支配和控制,所有权人拥有对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这种绝对所有权的理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为经济交易和社会秩序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罗马法所有权理论也在当代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演变。
在当代社会,所有权的观念逐渐从绝对走向相对。
社会的发展使得资源的利用和分配更加复杂多样,单一的绝对所有权观念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对于自然资源的所有权不能再仅仅基于绝对的支配和控制,而需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和公共利益。
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这就意味着所有权人的权利不再是毫无约束的绝对权利。
再者,现代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的财产形式和所有权模式。
知识产权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与传统的有形物所有权不同,知识产权如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其权利的界定和保护方式具有独特性。
罗马法中的所有权理论在面对这些新型财产权利时,需要不断地调整和拓展。
另外,所有权的主体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在现代社会,除了个人所有权之外,集体所有权、国家所有权等形式也日益重要。
不同所有权主体之间的权利平衡和协调成为法律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交易和国际法律规则也对罗马法所有权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在所有权的规定上存在差异,这就需要在国际交往中寻求一定的协调和统一。
罗马法所有权理论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为国际法律规则的制定和协调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资产的出现也给所有权理论带来了新的挑战。
例如,虚拟货币、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等,如何确定其所有权的归属和保护方式,成为当代法律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所有权限制的法律规定
对所有权限制的法律规定毫无疑问,对所有权最根本的限制来自于一国的经济制度。
一国经济制度对所有权的限制集中表现为:所有制的性质决定所有权的性质,有什么样的所有制,就有什么样的所有权。
我国自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在所有制改革方面的一个重大成果,就是打破了公有制大一统的传统格局,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和共同发展的结构,由此决定我国的所有权法律制度也是以国有财产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民个人所有权、其他社会组织所有权共存的格局。
一、所有权在公法上的限制公法是强行法,干预法,基于公法的行为是为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而实施的,不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要件。
同样地,公法对所有权的限制也是所有权受到的各种限制中最严格的。
公法对所有权的限制措施主要包括:国有化、征收、征用、没收、罚款等强制措施。
国有化、征收和征用是在承认原所有权的合法性前提下,对之实施的彻底限制,并一般对被征收、征用方给以适当的补偿。
国有化,征收和征用,这三种称谓在本质上并无差别,只是在习惯上我们一般将国有化和征收用于对我国境内的外资企业和外国财产,将征用用于对集体土地或其他集体财产,并将国有化和征收作为建国之初国家所有权的主要取得方式,在和平时期,国有化和征收实际上专门适用于国际投资领域,它是对外国资本所有权的一种限制。
我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2条第3款规定:“国家对合营企业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合营企业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尽管对外国资本实行国有化和征收的越来越少,但在法律上它仍是外国资本所有权限制的一种表现。
征用是指国家因经济、文化、国防建设或兴办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征用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荒地等土地或其他集体财产的行为。
我国《宪法》第10条第2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通过征用,土地权属由集体所有变为国家所有。
所以,征用是集体土地所有权受到的最大的限制。
所有权的限制:我国物权体系的建构
关键 词 : 所有权 ; 共有 ; 用益物 权 ; 担保 物权 ; 限制 ; 系 体
中 图分 类 号 :9 3 2 文 献 标 识 码 : A 10 6 6 (0 0 0 02 0
物权制度是 与债权 制度并 立 、 内容 相 当广泛 的财产 权制 利 , 权利人 因其享有的权利与他人的物无关 , 完全是基 于对 自 所有 度, 具有十分重要 的地 位。构建 一个 良好 的物权 体系对 于保 己的物所享有 的权利 。 但 任何一项权利都不是绝对 的 , 护 国家 、 集体 、 个人 的合法 财产 以及平衡个人利益和社会 利益 权 也应受到一定 的限制 。需要 注意 的是 对所 有权的限制并 非 而 十分 必 要 。在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大 发 展 的 进 程 中 , 法律对所有权 的轻视 或贬低 , 只是通 过这些 限制更 好地 实 物权法作为 调整人 与人之 间针对物而发生 的权利义 务关 系 的 现 所 有 权 的 制 度 价 值 , 种 限 制 并 不 会 改 变所 有 权 是 绝 对 这 规范 日显其重要性 。我 国第 十届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第 五次会 物权的根本性质 , 也不会动摇其在物权 系 中的核 心地位 。 所 有 权 的 限 制 , 从 所 有 权 绝 对 化 则 演 化 而 来 的 。 所 是 议通过 了《 中华人 民共和 国物权 法》, 志着我 国物权 制度 日 标
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 法令 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 ” 虽然 但 , 所有权制度 是物权制度 的核心 , 其 中发挥 着极其 重要 用 、 在 绝对无 限制 ” 语不放 , 土地所有 权作 一 对 的作用 , 正如学者指 出的: 如果说 民法 是一部 民事权 利宣 言 人们依然 紧紧抓 住“ “ 上达九 天 , 下达地 心 ” 的极端 解 释 , 是 法 国民法 但 书, 那么所有权无疑是 其 中一个极其 重要 的篇 章。全 部财产 了其效力 “ 要 法 不过是 围绕所有 权而 规定 和 展开 的。 我 国法 学理 论 界 典 十 分 注 意 调 整 各所 有 权 之 间 的 相 互 关 系 , 求 一 方 所 有 权 ” 的通说认 为 , 所有权是指依 照法 律规定 , 所有人对其 所有 的合 不得侵犯他 方所有权 。正如法 国革命领袖罗伯斯 比尔在关于 “ 法 财产 , 括 不 动 产 与 动 产 , 有 的 占 有 、 用 、 益 、 分 并 人 权 和 公 民权 利 宣 言 的 演 说 中指 出 : 所 有 权 也 和 其 他 权 利 一 包 享 使 收 处 样, 受到尊重他人权利 的义务 的限制 , 所有权不得损 害我们周 排 除 他 人 非 法 干 涉 的 权 利 , 是 法 律 对 公 民 享 有 的 所 有 权 在 它
所有权限制的自然法基础
所有权限制的自然法基础一、古希腊的所有权限制自然理论自然法理念产生于古希腊,自然法就是反映自然存在的秩序规则,是法律和正义的基础。
如今在我们谈论自然权利时候,总是能追溯于古希腊时期先哲们对此进行的分析,虽然其很多理论思想未能经受时间的考验,但其提出的关于民主、正义,权利等哲学术语却一直是现代法律研究的核心问题。
在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里,我们可以探究所有权限制的渊源。
在古希腊,一般认为,在极端紧迫需要的情况下,每个人都有利用物品的原始自然权利。
相拉图主张,任何人在将自己的井挖到一定深度后仍找不到水时,就应当被允许从其邻居的井里取水。
梭伦将此深度限定为不超过40肘尺。
⑴古希腊的哲学家认为在极端紧迫的情况下利用他人的物品是一种原始的自然权利。
这和现代所有权限制的一种即相邻关系有类似之处,但同现代的相邻关系又有一定的差别,首先它强调了”危急”情况下,这似乎更有似于现代的紧急避险,但柏拉图的论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丝突破,他并没有强调”紧急情况”。
其次,现代相邻关系一般要求”邻地”,虽然”民法”所称邻地不以直接毗邻的土地为限⑵,但也要求相互临近,而柏拉图要求的是身份上的”毗邻”。
再次,现代相邻关系要求在寻求自身利用不动产的便利后,给予相邻关系义务人以相应的补偿,但在这里,柏拉图将此权利视为无偿的。
最后,现代的相邻关系涉及公益,而且多属间接⑶,而柏拉图对所有权的限制是直接的,是因邻人的个人利益得不到满足,而直接到邻人的井里取水,并没有提到相应的程序义务。
二、古罗马时期的所有权限制自然理论古罗马时期的西塞罗是伟大的法学家和政治家,他深受斯多葛派哲学家观点的影响,他倾向于认为自然和自然理性,并设想理性是宇宙的主宰力量。
⑷其认为正义是自然界所固有的(被理解为人性),而且作为人类集体福利的必要条件,它绝不能与功利相分离。
⑸斯多葛派哲学家所认为的自然不仅仅是一个物理概念,而是一个同理性相适应的理想的秩序,这个秩序符合人类的利益。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优缺点分析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优缺点分析2019-08-05摘要现代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正在⼀步步向着科学与成熟迈进,在这个过程中,⼀个问题⼀直在困扰着企业,那就是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合问题。
企业究竟是应该由所有者⾃⼰经营,还是应该单独聘请职业经理⼈进⾏经营,这就是问题探讨的核⼼。
在本⽂中,笔者将详细解读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概念和含义,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两种权⼒分离的优缺点进⾏浅度的分析。
关键词现代企业两权分离优缺点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关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将在本⽂中提供⼀种两个⽅⾯同时思考的思路与平台,⾸先介绍两权分离的概念,然后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分别对现代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优缺点进⾏详细的分析,指出优缺点的突出环节,便于阅读者的理解与思考,并希望对于理论研究⼈员和实践⼯作者们能够有所帮助。
⼀、两权分离的概念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相⽐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多数的企业所有者选择了更加专业的职业经理⼈对⾃⼰的企业进⾏管理,这就涉及现代企业最基本的两种概念:所有权和经营权。
所有权就是指企业的财产归属权,从根本上讲就是对企业的最终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这种权利赋予了所有者对企业真正意义上的法律占有能⼒;经营权就是指企业的管理归属权,从根本上讲就是对企业的直接控制权,这种权利赋予了管理者对企业⽇常决策的话语权。
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出现之前,企业⼀直由所有者直接管理,此时所有权和经营权⼆者合⼀。
但是随着现代化企业的⾼速发展和现代产业的⼤幅度升级,企业的所有者已经没有能⼒和精⼒再进⾏企业的⽇常管理,这就出现了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雏形,经营权开始从所有权中剥离出来,并且繁衍出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管理体系,在⼀定程度上解决了家族式企业⼀直存在的“三代⽽衰”的问题。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优点分析(⼀)突破能⼒限制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可以突破所有者⾃⾝能⼒的限制,委托经营能⼒⾼的⼈才代⼰经营,从⽽获得⽐⾃⼰经营更⾼的经济效益。
所有权社会化之反思
所有权社会化之反思摘要:本文首先追溯所有权社会化趋势的历史源头,指出随着社会法学学派的先驱人物狄骥的所有权社会功能理论的兴起,各国立法纷纷对绝对的个人所有权予以限制,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接着又阐述了所有权社会化的表现形式,如:就所有权限制的角度,主要是从主体、客体、内容、目的四个方面进行限制;权利滥用之禁止原则;国家征收、征用制度;并从历史、社会的路径进行考证,指出所有权一度是复合性的权利,它可以附有外在义务。
文章认为所有权社会化的内在动力是出于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并从法理学的视角对社会利益进行了解剖,最后就所有权社会化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疑问。
二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发展趋向日强,加之信息社会的来临和全球化过程的加快,出现了国家与社会界限的模糊,国家与社会的合作,国家职能扩大等迹象。
一些西方学者深感国家干预、集体主义倾向及自由裁量权扩大等对传统自由和权利的威胁,大呼“私法的危机”或“私法的衰落”。
福利国家及权力扩张出现了趋向集体主义,强调国家和社会财产权,为社会利益而限定契约自由等倾向,批判法学运动的代表人物昂格尔也认为,福利国家、合作国家等构成了对法律的冲击,它打破了传统的国家与社会,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公法与私法的界限。
国家基于社会公平的考量往往无偿分配一定的生活资源给予社会弱势群体,亦即个人财产权的来源出自于公共权力之手。
很明显,这种具有社会性的财产权的出现是法律社会化的结果。
一、所有权社会功能理论的兴起社会法学的急先锋狄骥认为在19世纪已形成了的新观念正在代替《拿破仑法典》和《人权宣言》之法律观念。
这两个观念是:一、法律的基础观念由个人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即“个人的主观法权观念为本”的法律制度转变为“迫使个人遵服社会规则为本”的法律制度。
二、从主观法之玄想观念为本的立法转变为迫使个人与团体担负的社会功能为根据的立法。
具体到所有权,这种变迁表现为:所有权不再是所有人的主观法权,而是财富持有人的社会功能。
所有权资格权三权分置
所有权资格权三权分置所有权、资格权、三权分置在现代法律制度中,所有权、资格权、三权分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涉及到财产权益的归属、行使和保护等方面,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介绍所有权、资格权和三权分置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所有权的概念。
所有权是指一种财产关系,即一定财产物的完全支配权。
在拥有所有权的情况下,个人或组织对财产物有使用、处置、收益和追索权等。
所有权是一个基本的权利,也是人们对财产物的合法支配方式。
资格权与所有权不同,它是指个人或组织获得使用财产物的权利,但并不拥有所有权。
这一概念常见于租赁合同、许可证和使用权等。
资格权是对特定财产物使用的限制形式,它使得个人或组织可以在特定条件下享有使用财产物的权益,但并不具备支配和处分财产物的权力。
三权分置是指将所有权、资格权和行政权等权利进行分离和分担。
它是现代法律制度的一种基本原则,旨在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财产权的多元化。
通过三权分置,可以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刺激创新和经济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所有权、资格权和三权分置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们有助于保护个人和组织的财产权益。
所有权的设立使得个人或组织可以对财产物进行有效的支配和保护,而资格权的存在使得其他人可以合法地使用这些财产物。
在这种安排下,财产权益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平衡。
其次,所有权、资格权和三权分置有助于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通过将权利分散给多个主体,可以有效地降低单一主体对资源和产权的过度控制。
这种多元化的支配和使用方式,有助于调控市场行为、防止垄断和促进竞争。
同时,三权分置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创新空间。
最后,所有权、资格权和三权分置还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通过分配权益和责任,可以实现资源的公平利用和财产的公正分配。
所有权和资格权的存在,使得社会上的各个主体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来享受和使用资源,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概述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劳动者共同参与生产和分配的经济制度。
这种制度的核心目标是消除私有制的剥削和压迫,实现物质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
本文将介绍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定义、特点、优点和挑战,以及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定义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指一种经济制度,其中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由国家代表全社会管理和控制。
这意味着私有财产和私人生产活动受到限制,而国家拥有并管理着企业、土地和自然资源。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通过集体协作和公共利益的导向来取代私有制。
特点1.国家所有:社会主义公有制下的生产资料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所有,不允许私人所有权。
2.集体管理:国家通过各层级的计划和管理机构,对生产、分配和消费进行中央调控和指导。
3.公平分配:社会主义公有制追求物质财富的公平分配,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和提高社会福利。
4.社会责任:企业和组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承担着社会责任,满足人民的需求和服务社会发展。
5.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强调国家计划经济,通过中央计划来指导和调控经济活动。
6.劳动者参与:劳动者通过劳动集体组织参与生产决策、管理和分配的过程,共享经济成果。
优点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平正义:公有制消除了私人所有制的剥削和不公平,追求物质财富的公平分配和社会正义。
2.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国家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社会效益。
3.稳定可持续:公有制经济具有稳定性和持续发展的特点,可以避免私人经济中的波动和危机。
4.人民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公有制保障了劳动者的权益和福利,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
挑战然而,社会主义公有制也面临一些挑战:1.效率问题:由于国家集中管理和控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可能导致经济效率低下和决策滞后。
2.创新不足:公有制经济可能限制了个人和企业的创新能力,缺乏市场机制的激励和竞争。
民法典第240条“所有权的定义”规定的解读与释义
民法典第240条“所有权的定义”规定的解读与释义第二百四十条【所有权的定义】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条文主旨】本条是关于所有权基本内容的规定,即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
【条文理解】《物权法》第39条规定:“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本条保留了这一规定。
所有权是完全物权,是所有人对所有物的永久和充分的物权,所有人以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或其他任何可能的方式实现的对物的直接支配的权利。
当然,这四项权能并非要求所有人同时拥有,比如设定用益物权时就是所有人让渡了对标的物占有、使用、收益的权能。
占有权能,是指所有权人对标的物为事实上管领的权能,它是权利人对标的物进行现实支配的前提和基础。
与仅作为事实状态的占有不同,在当事人基于占有权能而占有标的物时,不仅受到占有制度的保护,而且还受到占有背后之本权的保护。
使用权能,是指所有权人依标的物的性质或用途,对其加以利用,以满足生活需要的权能。
收益权能,是指所有权人收取标的物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的权能。
例如,收取果树结出的果实,收取租金、利息等。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收益权能作为财产权利的内容,非所有权人独享,这也是用益物权的主要内容之一。
处分权能,是指所有权人对标的物进行处置,从而决定标的物权属变化或者物理形态变化的权能。
应该说,处分权能是所有权的核心内容,具体而言,处分权能包括事实上的处分和法律上的处分。
事实上的处分,指对物进行物理上处理的权能,如销毁某物品、加工某物品等;法律上的处分,是指所有权人使标的物的所有权发生移转、消灭等法律行为,如买卖、赠与某物品等。
在此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权还具有消极权能。
这是指在所有权受到妨害或有妨害的危险时,权利人有排除他人干涉,以恢复对标的物的圆满支配状态的权能。
由于此项权能须在受他人不法之干扰、妨害或侵夺时,始能表现,否则仅隐而不彰,故称为消极权能。
论物权法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论物权法的现代化发展趋势[摘要]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促使了物权法的现代化。
物权法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其一法律本位社会化,体现为所有权受限制、他物权优位化、物权的间接社会化;其二法律性质公法化,体现为涉及物权的公法规范增加、物权法与环境保护法的交叉等;其三法律关系扩张化,体现为物权关系构成的扩大化以及物权形态的新型化;其四法律界区模糊化,体现为债权物权化、物权债权化等;其五法律内容国际化;其六法律形式复杂化。
法律乃特定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产物和反映,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变。
20世纪来,世界经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由近代自由竞争阶段进入现代垄断阶段,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也逐渐致力于本国经济的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的进程,对各国固有的法律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法律正面临着一场现代化的革命。
民法作为“将经济关系直接翻译为法律原则”的法律部门,其现代化更成为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和法律现代化的重心。
民法的现代化涉及到民法原则现代化、民法制度现代化、民法体系现代化、民法观念现代化诸方面,其中,物权法的现代化是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试结合西方物权法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演变,对物权法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做些分析,以期为我国将来制订物权法提供参考。
一、法律本位社会化所谓物权法法律本位的社会化是指物权法的基本精神从传统的强调物权为排他的不受干涉、不受限制、完全由个人支配的权利,转变为强调物权是负有一定义务、受到社会公益限制并由国家法律进行干预的注重社会利用的权利。
现代物权法法律本位的社会化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首先,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来,垄断组织在社会生活中的支配地位日益突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为资产阶级宪法与法律所标榜的“(私人)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日益成为经济强者侵害经济弱者(劳动者、消费者等)的工具,这就需要国家出面对个人财产权进行一定的干预;其次,二战以后社会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蓬勃兴起,社会主义国家确立起公有制度,实行对国家所有权的特殊保护,一度使物权法法律本位的社会化达到了极致;最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产力的极大提高,迫切要求加速财产的流转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促使财产从封闭的、私人的所有转向开放的、社会的利用。
所有权限制的理论价值
定程度上实现社会公 平呢? 首先 , 从所 有权 限制与 社会 分 配秩 序 的关 系来讲 。
由于市场体 系和市 场机 制 发育 不 足 , 市场 主体缺位 , 导
致 大量资源 闲置或浪费 , 使得有 限的资 源优势 无法靠 市 场 自身 的力 量发挥 出来 , 影响 了社会 效率 。我们 通 严重 过 民商法或其 它法律法规对 所有 权的 限制 , 即公权 力的 有效干预 , 高效 行使 所 有权 进 行激 励 与保 护 , 对 以刺 激 尽可能 多的握 有生 产 资料 所有 权 的 主体投 入 到社会 进 步 的潮流 中 , 使资源 的配置达 到最优化 , 有限的资源 对
[ 收稿 日期] 2 o —o —0 09 3 6
[ 作者简介 ] 胡红贵 , , 男 湖北罗 田人 , 湖北 师范学院政 法学院助教。
・
l ・ 2
充分利用 , 高所 有权 的效 率 , 而提高经 济效率 。 提 从
而所有权 限制对 于社会效率 的提高 , 利 明教授从 王 几个方面作了全面论述 : 是所有 权权 能 分离 , 如 , 一 例 所 有权和经营权实行 了广 泛的分 离 , 在不 动产 所有权 权 能 的基础上也分离 出越来越 多 的权 利 , 些都 表 明了对物 这
公共资源 和公 经济 占有 很大 比重的 发展 中国家 , 即从 整个社会所 有权结构来看 , 公共所 有权 ( 国家和集体 ) 仍
优于私人所 有权 而 占据 主导 地位 , 但近 年来 , 由于多 种
原 因导致 我 国公共所 有权 流失严 重 , 许多公 共所 有权财
产 虚置 甚至落入私人 的 口袋 , 这造成 我 国公 共收 入的锐
所 有 权 限 制 的 理 论 价 值
民法总论作业(选做)及答案
《民法总论》作业第一章民法概述一、辨析题(辨别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1、民法上的财产包括有形财产和无形财产。
有形财产是有形的物质实体,无形财产是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答:错误。
电、天然气等肉眼无法分别的物体,也属于有形财产。
2、民法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其最基本的职能是确认和保护现有的社会经济关系,鼓励和引导正常的民事活动,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答:正确。
3、民法是权利法,国家对民事活动和对当事人的行为不能主动予以调解。
答:错误。
民法是权利法,并不等于国家对民事活动的放任自流和对当事人不法行为的纵容。
4、民法是实体法,其主要内容在于规定私法主体在从事民事活动过程中财产和人身方面的本体性权利和义务。
答:正确。
5、民事法律包括民事基本法和一般法律。
《物权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民商法部门中起中枢作用。
答:错误。
《民法通则》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在我国民商法部门中起中枢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有一个到四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代的《法国民法典》公布施行的年代是(A)A. 1804年3月21日B.1804年4月21日C.1904年3月21日D.1905年3月21日2、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是(A)A. 《十二铜表法》B. 《优士丁尼民法典》C. 《学说汇纂》D. 《法学阶梯》3、现代民法的特点有(ABC)A. 限制所有权的绝对性B.限制契约自由C. 确立无过错责任原则D.建立过错责任原则4、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事立法有(ABCD)A. 1950年4月13日《婚姻法》B. 1985年4月10日《继承法》C. 1991年12月29日《收养法》D. 1981年12月13日《经济合同法》三、简答题1、近代《法国民法典》的特点是什么?答:第一,法典是典型的资本主义早期社会的法典,确立了契约自由、所有权绝对和过失责任等一系列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民法原则。
中的所有权与转让条款保护财产权益的法律规定
中的所有权与转让条款保护财产权益的法律规定在现代社会中,财产权益是人们追求繁荣和安全的基石。
为了保护个人和企业的财产权益,法律制定了一系列相关规定,其中包括所有权和转让条款。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的所有权与转让条款在保护财产权益方面的法律规定。
1. 所有权的定义与保护所有权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财产享有的绝对占有权和支配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所有权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对物的直接支配权,包括对物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利。
这意味着财产所有人对其财产的使用、收益和处分具有独立决定权。
为保护所有权,法律规定对侵犯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予以打击和惩罚。
例如,对于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擅自占用他人财物或侵害财物所有权等行为,法律规定了相应的刑事和民事责任。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保护所有权的诉讼程序,财产所有人可以通过法院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2. 转让条款的作用与要求转让条款是指财产所有人将自己的财产权益转让给他人的合法手段。
财产所有人通过转让条款可以将自己的财产交付给购买者,并转移财产的所有权。
合法有效的转让条款可以确保财产的交易安全和权益保护。
转让条款的要求包括:明确的转让意思表示、合法的财产目标、合法的转让目的、有效的转让手续和符合法律规定的转让条件等。
例如,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财产所有人可以通过书面协议或公证等方式将财产转让给他人,并办理相关的权属变更手续。
值得注意的是,转让财产时应当遵守合同的要求和义务。
合同是双方自愿达成协议的法律文书,通过合同的签订可以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
购买者和财产所有人在转让财产时应当订立合同并履行相关的义务,确保转让过程合法、安全、有效。
3. 财产权益的保障机制与责任追究为了加强对财产权益的保护,法律规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在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或转让条款违法的情况下,受影响的一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诉讼途径请求法院保护自己的权益。
财产所有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决侵权行为的停止、赔偿损失或其他救济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现代社会对所有权的限制郑瀛根据辞海的解释,限制就是不能超过一定的范围。
对所有权的限制就是所有权行使的时候不能超过必要的限度。
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不受限制的所有权。
有些学者认为对所有权进行限制是现代社会才有的事情,这是值得商榷的。
有的学者进而得出由于现代社会对物权进行限制,才标志着物权已经具有公法化的性质,这也是值得商榷的。
分析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历史做一基本回顾,然后结合现实,分析目前对所有权限制的情况,以及这种情况对传统所有权制度的影响。
对所有权限制的历史回顾所有权的绝对性不是指所有人可以不受限制的行使权利。
因为权利是法律规定和确认的,所有权的行使也必须限制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
对此,早期的《十二铜表法》即有明文规定,到帝政以后又有改进。
罗马法对所有权的限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因相邻利益的限制。
罗马法上的所有权首先受到相邻关系的限制。
《十二铜表法》第7条即做了具体的规定: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于通行和犁地。
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的宽度,直向为8尺,拐弯处为16尺,建筑物的周围应留2.5尺宽的空地以利通行。
以后大法官法又规定,房屋有倾倒可能的,邻居得申请法律救济,以预防不测的损害,建造或折毁房屋,若邻居认为有损其利益的,得暂时阻止其建筑或拆毁,至双方明确其权益时为止。
(2)因公共或社会利益的限制。
如罗马法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其土地供公众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系缆、曝晒鱼网等。
街道和公路两旁的土地所有人应对道路进行适当的维护;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事变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他人在自己道路上行走;奥古斯都时还规定房屋最高不得超过70尺,以防倒塌对邻居造成损害或影响邻居的阳光,特拉雅努斯帝又降为60尺,并规定房屋所有人对房屋有修理的义务,毁坏的应重新建造。
公元2-3世纪时,罗马经常发生住房和粮食短缺,因而对土地和房屋所有人的权利做了进一步的限制。
当时规定,土地荒芜而不耕种,如由别人耕种了,经两年后,土地所有权就属于耕种的人;房屋拆除后,应建筑而不建筑的,则由在其上建筑房屋的人取得该土地的所有权,这是房屋为土地从物的例外。
(3)为宗教方面利益的限制。
在古代社会,宗教在社会政治中占有重要地位,所有权也要受到它的限制。
如前所述,某人未经同意将尸体或骨灰埋在别人的土地上,虽然侵犯了土地所有人的权利,但因为死者属于低级的神,所以不经大祭司或皇帝发布挖掘令,土地所有人不得擅自将尸体或骨灰掘走。
(4)人道主义或道德的限制。
在日常情况下,所有人使用其物,也应维持在一般的合理状态,如在居民区,允许冬天在室内生火取暖而排烟于室外,允许倾倒生活污水等,但不得开设排出过度的烟雾或流出大量废水的作坊。
这一原则,一直延续到今天,成为各国民法中通行的原则。
(5)其他原因的限制。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以外,罗马法对所有权还有其他一些法律上的限制。
如为了保护弱者的利益,罗马法历史上曾对赠与加以种种限制;被监护的女子和被保佐人,不经监护人、保佐人同意不得出让其要式转移物;优帝一世时,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等等。
此外,大法官也可以对所有权加以限制,如某人不负抚养义务,大法官可以下令扣押其一部分财产,经出卖而取得抚养费用。
所有权人允许在所有物上设定各种役权、抵押权等,则是所有人对自己所有权的限制。
以上可以看出,对所有权的限制古已有之,不必大惊小怪。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人类无论对自然界物的开发还是利用能力,都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比如从前不能为之的今日可以为之:例如对电磁波的利用;从前人类能力较低,今天则能力较高:比如捕杀鲸鱼,可以动用现代武器,规模巨大;从前人类反作用于自然界能力较小,今天则能力较大:比如修建大坝、建设核反应堆等;从前物的利用中污染较小,今天则污染严重:海水受到油污和大陆排放水的污染,天空则有大气污染等等。
物的形态也是今非昔比变化莫测。
比如小到看不见之微生物,大到万吨巨轮、摩天大楼;长久者有黄金、土地,短暂者有性质易变之化合物;有自然者如牛、羊,但也有制造者如汽车、机器。
利用方式也有重大差别。
有自然利用者如用牛耕地,也有组合才能利用者如电灯和电源、汽车与汽油。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之纷繁复杂,导致对物之限制非常常见,理由也众多。
首先基于社会安全考虑,枪支弹药不可能为私人拥有之标的;为道德和治安考虑,毒品亦不可能为人们所有。
这些都说明所有权首先就有主体限制,但笔者以为,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所有权的限制,因为主体没有拥有的资格,当然也就谈不上对所有权的限制。
现代社会大陆法系国家对所有权的限制制定于农业社会背景下的《法国民法典》对所有权下的定义是:“以完全绝对的方式,享有与处分物的权利,但法律或条例禁止的使用除外。
”这个含义说明,所有权的绝对性是所有权定义的核心。
所有权是一种无限制的权利,惟有法律才能对其适用加以约束,人们对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表现为权利人享有的广泛的特权。
但是在法国物权法中,对所有权也有限制。
法国学者认为,由于所有人得以其所有权参加任何不为法律所禁止的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故其在法国所有权理论研究方法上导致如下原则:只需研究所有权行使的限制即可,无须研究所有人的特权。
马洛里认为,所有权行使的限制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所有物的性质对所有权行使的第一个限制是由所有物的性质决定的。
由于任何人可以直接支配其所有物,因此,即使其对物的使用无过错,其也应对这种物的特殊使用而对第三人造成的全部损失予以赔偿。
简言之,因使用财产而导致他人之不利或损害,应成为所有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根据。
这一原则,构成了相邻关系中民事责任的理论基础。
(二)滥用权利的禁止。
对所有权行使的第二个限制来源于禁止滥用权利的理论(这一理论也适用于其他一切主观权利),即当所有人以损害他人的意愿而行使权利时,所有人构成过错,应赔偿因此而为第三人造成的损失。
(三)法律的具体规定。
对所有权行使的第三个限制源于法律的直接规定。
在法国现代社会,这种限制已为数众多,尤其是针对不动产的权利行使(危险或有害健康的工业的限制、城市规划的规则、风景的保护等等),法律的很多规定已根本不涉及地役权的问题,而是基于公共利益对所有权的直接限制。
此外,伴随进一步限制所有人权利的立法倾向,出现各种各样具体的规定,其颁布通常是以“环境保护”的名义或以“控制城市增长”的名义,如涉及山区的1985年1月9日法律,涉及沿海地带的1986年1月3日法律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法国乡村法》第241-1条,涉及禁猎区的《法国乡村法》L.242-1条、涉及土地上建筑遗产保护区的《法国城市规划法》L.111-1-2条等,均对建筑权进行了限制;根据1990年1月23日法律第12条及以下各条规定,农村地产协会在其地区可以强制耕作或禁止耕作;森林权更具有限制性:《法国森林法》L.311-1条第1款规定:“如无特别的行政授权,任何个人不得行使拔除或开发其树木的权利,或行使终止其土地用于森林业目的的权利。
”此外,从司法权力的运用角度来看,法律也赋予法官某些权力以对所有权的滥用进行限制:当所有权成为犯罪行为或民事违法行为的工具时,法官可以预防的名义或作为一种补偿措施而没收所有人的财产。
不过,某些特别规定强调,法官可以以附加刑的名义没收犯罪要件(如作为犯罪工具的财产),但在法律规定之外,如果罪犯是所有人,其所有权应受到法官尊重。
这一原则的适用在某些判例中表现的相当严格。
如法国最高法院第一民事法庭1988年10月3日判决的案件中,由于两个合伙人之间不和,上诉法院确认合伙合同因合伙人之一的过错(其对另一合伙人实施了不正当竞争行为)而解除,同时,将有关产品予以没收。
这一判决被法国最高法院撤销,其理由是:“根据法国民法典第544条的规定,没收只适用于法律规定的情形。
”德国民法典对所有权下的定义是:“在不违反法律和第三人利益的范围内,物的所有权人可以随意处分其物,并排除他人的任何干涉。
动物的所有权人在行使其权利时,应注意有关保护动物的特别规定。
”即使是制定德国基本法时人们就已经认识到,对不动产所有权的绝对性必须给予必要的限制,以避免所有权人绝对行使其权利而妨碍社会的进步和公共利益的发展,妨碍他人的合法权益。
所以在该法典中,立法者已经对不动产所有权有所限制。
比如该法典的总则编在“权利的行使”一节的第226条规定:“权利的行使不得专门已造成他人损害为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更加注重的是不动产所有权的“社会性义务”,给不动产所有权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这些限制性规定,是德国民法不动产所有权制度的必要组成部分。
(一)“情势限制性”理论根据“所有权承担义务”这一新时代的立法精神,德国法院从1987年以来的几个案件中对不动产所有权创立了“情势限制性”理论,或者称之为不动产所有权的“情势义务”理论。
该理论的基本含义是:每一块不动产都和它的位置、状况、地理环境、风景、大自然等因素、也就是它的“情势”密切联系在一起。
因此,不动产所有权人在行使其权利时必须考虑到这些情势,必须遵守因情势限制性而产生的社会性义务,并只能在其特定情势下从土地取得收益和为处分。
一个理智的人总会根据其不动产的位置与公共福利的关系作出如何正确地行使其权力的判断。
该理论强调不动产所有权的享有和行使必须服从于社会的平等和公众的利益。
如果所有权人行使权利妨害社会的公正和公共利益,那么法院可以认为所有权人违背了不动产的情势义务。
这一理论施行于民法实践的结果是,公共权力机构为公共利益剥夺私人不动产的所有权时,所有权人必须服从。
(二)因所有权人对他人的干涉缺乏自己的利益而对排斥他人的限制当他人对不动产所有权的干涉并不妨碍所有人的利益时,法律规定所有权人不得排斥这一干涉。
《德国民法典》第905条第2句规定:“如所有权人对排斥他人在空中或者地下的干涉并无利益时,则不得排斥此种干涉。
”这一规定是专门针对前一句所规定的土地所有权的绝对性而进行的修正。
这种首先肯定不动产所有权的绝对性,然后又紧接着限制所有权人排斥无害干涉的权利的做法,给私有制条件下发展现代产业如空中运送和地下交通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因他人干涉的利益大于所有人的利益而对排斥他人干涉的限制当他人的干涉利益大于所有权人的利益时,《德国民法典》承认他人干涉的合法性,而所有权人此时对他人的干涉有“容忍义务”。
这一规定可以称之为“较大利益原则”,即在有非法干涉的情况下,对干涉者的利益和被干涉者的利益进行比较,从而限制对干涉者的排斥。
但是根据普遍承认的法律原则,所谓合法的干涉必须是法律明确规定的合法干涉,法律并不承认一切他人对土地所有权的干涉的合法性。
在德国民法中,这些合法的干涉有四种:(1)紧急状态《德国民法典》第904条规定:“当他人为了防止当前的损害而必须侵入、而且他人所面临的损害远比所有权人因该侵入所受的损失为大时,物的所有权人没有权利禁止该侵入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