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1.6《有教无类》课件(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 1.6有教无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1.6有教无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译文】 孔子说:“中上等天赋的人,可以同 他研究高深的学问;中下等天赋的人,不可以同 他讨论高深的学问。”
选文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 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 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 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再是“以本色为美”,而是“以本色为底”。
• 曲解诗意的,不是课本,倒是孔夫子。 • 他是故意曲解,也就是要借古人的话,说自己的事。目的都不在 诗之中,而在诗之外。诗的本意,也就并不重要。
【课后第2则译文】孔子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学了十天仍止步不 进。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习 曲子,但还没有掌握演奏的技巧。”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 “已经熟习演奏的技巧,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没 有领会其中的志趣啊。”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已经熟习其 中的志趣,可以继续往下学了。”孔子说:“我还不知道乐曲的作 者啊。”过了一段时间,孔子默然沉思,心旷神怡,高瞻远望而意 志升华。说:“我知道乐曲的作者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 眼睛深邃远望,如同统治着四方诸侯,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 首乐曲呢!”师襄子离开坐席连行两次拜礼,说:“老师说的这乐 曲叫做《文王操》啊。”
画后于白色的底子。”
• 子夏说:“礼后于人的本性吗(就是说礼是施于人的本性上面的 吗)?”孔子说:“启发我的是卜商啊!从现在开始可以跟他讨论《诗三 百》了。”

【评析】
要先仁义而后礼乐。或者说“仁先礼后”。
• 画画,要先有白底子,然后才能画花Leabharlann 。礼乐也是要先打底子的。•

语文选修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6有教无类课件 (共23张PPT)

语文选修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6有教无类课件 (共23张PPT)

这则选文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观
评 念?

本则中孔子强调教育要结合受教育者的
智力高下来有针对性地进行,即“因材施教
”的原则。
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
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
然人有这么多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过
程中,就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他
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 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 《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而:表转折,却。
谄:讨好、奉承别人;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 好:喜欢。
其斯之谓与:宾语前置。 其:表推测语气的副词
。 斯:这。 谓:说的是。 与:通“欤”。
与:跟。
诸:“之于”的合音。
兼:胜过,超过。

析 评
因材施教总结

孔子提出因材施教较古代西方教育理
论家昆体良早五百年,而他对因材施教也
有其独特的见解和做法:
1、 孔子注意了解学生情况,承认学生间
的个别差异。
2、 孔子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进行有
针对性地教学。
3、 孔子主张把统一要求和培养特长结合
起来。
选文4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 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 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往:过去的事情。
来:未来的事情。


评 价
本则表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教育方法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看到孔子的教学 方法在于启发之外,“赐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这一句中我们可以知道,孔子是在子贡 弄明白前一个道理之后,才开始和他谈论 《诗经》,这就是循序渐进的教育方法。

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6 有教无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 第1单元《论语》选读 6 有教无类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 多次让他停职,没有恼怒的脸色。他每次被免官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政
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 事告诉新一任的令尹。怎么样?”孔子说:“算得上忠了。”子张说:“算
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得上仁吗?”孔子说:“不知道。哪里算得上仁呢?”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 子张又问“崔杼杀了齐国的国君,陈文子有四十匹马,他却
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说:“算得上仁吗?”孔子说:“不知道。哪里算得上仁呢?”
子曰:“不愤不启, 5.孔子说:“不到弟子冥思苦想想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
不悱不发。举一隅 不到弟子想说话却不知道怎样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做
不以三隅反,则 例子给弟子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个墙角的情况,
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发我的人是子夏!从现在开始可以跟你谈论《诗三百》了!”
基础导练
一、文言实词 1.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色:___脸__色___ 2.以思,无益.益:__好__处____ 3.贫.而无谄贫:___贫__穷___ 二、文言虚词
1.未知。焉.得仁焉:_疑__问__代__词_ ,哪里 2.之.一邦之:____到____ 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_那__么_____ 三、通假字 于吾言无所不说(“___说_____”通“___悦_____”)
四、一词多义
1.已三始已可之与言《诗》已矣 学不可以已《劝学》
动词,罢免 语气词,与 “矣”连用,加强语气 动词,停止
2.殆思此而殆不天学所则以殆资将军《隆中对》
形容词,危 险 副词,大概 ,恐怕
3.诸闻告斯诸行往诸而知来者
兼词,之乎 兼词,之于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 选文第4则写的是子张结合历史上的令尹子文和陈文子出仕(做官)的态度 来问孔子是如何看待的。
• 孔子的观点是:“仁”主要意味着“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仅对人或对事尽心尽力(“忠”)、清白(“清”)是远远不够的。
•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阐述了怎 样的教学方法?有何现实意义?
• 现代教学方法推陈出新,电脑开始进入教室,孔子的时代与今已不可同 日而语。但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和精神却并没有因此而过时,依然值得为人师表的人谨记,并运用于实 际的教学工作中去。
• 5.孔子对“学”和“思”有何见解和主张?
• 孔子特别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学习是迅速扩充知识的捷径,不注重 学习的人不可能很好地发展自己。“思而不学”就不能保证思考的科学 性。通过学习,人们可以获得思考的坚实基础和正确方向。可是思考的 意义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它意味着对所学的知识加以认真审视、整理甚 至提升,意味着创造。不加审视而盲目地学,往往上当受骗,越热情越 勤奋,结果就越可怕。会学习再加上能思考,则是如虎添翼。所以,孔 子既注重向弟子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
• 情景浑然一体,并富有图画美。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终南山及其雪 后美景的描绘,在自然而然中流露出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生命的思考,丰 富了诗歌的内涵。
• 2.诗人对用字所蕴含的深意的挖掘。
• 一个“浮”字,就把终南山写活了。其实雪是静的,云是动的,这是让 人从云的流动中观赏到雪的动感,真是妙不可言。
•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1)中.人.以上(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义: 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作见证的人。) (2)至.于.他邦(古义: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② 表示另提一事。)

【名师公开课】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 (共27张) - 最新

【名师公开课】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 (共27张) - 最新

选文3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表反问 语气。 【译文】 子路问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 回答说:“有老父长兄健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 呢?”冉有问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回答: “听到就去做!”
请同学们把自
己的学习心得写成 小卡片,然后送给老 师!
孔子以卓有成效 的实践,改变了教育 对象限于统治阶层的 历史传统,开创了平 民教育的新纪元。
沁园春·孔子赞
千古悠悠,杏坛讲学,万代传承。叹 黄河上下,礼乐崩坏;华夏大地,皆是滔 滔。几多春秋,风云际会,知其不可而为 之。创私学,看三千弟子,彪炳青史。驻 足回望去留,一袍褴褛任飘零。
忆披荆斩棘,周游列国;任重道远, 矢志不渝。仁爱当先,中华至圣,一腔热 血洒神州。终归去,留一纸功名,说与后 人。
第一句话,让我从中看到了一个深谙教育心理 学的孔子,这个老师有点坏,“愤”“悱”两个字,
仿佛让我看到他对着学生一脸悠然自得说:“很难 吧~不知道了吧~不知道就再想一想啊~想不出来了吧 ~好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也就是说,一定是 学生很想知道了,他才说,因为他知道这样的教学 效果最好。
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可见孔子重视思考和 学习的关系。这种关系荀子也论述过,他说的是
学习目标
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探究“有教无类”的深刻内涵。 联系生活探究其对现实的指导作用。
读一读
自主学习
1.诵读全文(小组个性化诵读,读准字音, 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2.标注重点词语、句式。 3.试着翻译全文。
选文1 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名词。

高中语文1.6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高中语文1.6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第十页,共14页。
句段点评 (diǎn pínɡ)
自主 (zìzhǔ)探

文本(wénběn) 图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光学而不动脑子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光动脑子思考而不学习就会
很危险。
赏析:一味地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从而受到书本表象 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这就是所谓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第四页,共1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基础(jīchǔ) 练习
名句(míngjù) 名篇
12345
(3)故 ①由也兼人,故退之(连词,所以(suǒyǐ)) ②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旧的) ④轩东故尝为厨(名词,旧时、从前) ⑤暮去朝来颜色故(动词,衰老) ⑥广故数言欲亡(副词,故意、特意)
第十四页,共14页。
一词多义思而丌学则殆形容词危险农者殆则土地荒通怠形容词懒惰郦元乊所见闻殆不余同副词大概有教无类名词类别丼类迩而见义进名词事例事物法丌能独立类丌能自行名词条例中绘殿阁类兰若动词类似基础练习由也兼人故退乊连词所以既兊公问其故名词原因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旧的轩东故尝为厨名词旧时仍前暮去朝来颜色故动词衰老广故数言欲亡副词故意特意基础练习名句名篇4
第十二页,共14页。
句段点评 (diǎn pínɡ)
自主(zìzhǔ) 探究
文本
(wénběn) 图解
2.哪几则选文提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问题?孔子如何解释“学”与“思”
的关系?
提示:第5、6、7则选文提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问题。孔子认为,
在学习过程中,学和思不能偏废。他主张在学生进行充分独立思考的
被孔子及其弟子引入谈话中,剥去了其表面上的显性的东西,深入到其思想

高二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6 有教无类

高二语文人教《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6 有教无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 新知识·预习探索 目标定位
1.学习和掌握本文的重要词汇。 2.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文白对译 子曰:“有教无类。”
1.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没有类别。” 2.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孔子说:“资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以我让他果敢前进;子路勇气过人,所以我让他沉着冷静。”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4.子张问道:“令尹子文多次做官担任令尹,没有高兴的脸色;
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 多次让他停职,没有恼怒的脸色。他每次被免官时一定要把自己的政
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 事告诉新一任的令尹。怎么样?”孔子说:“算得上忠了。”子张说:“算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六、古今异义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古义:_资__质__中__等__的__普__通__人__,__一__般__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做见证的人 2.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 古义:__到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基础导练 一、文言实词 1.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色:___脸__色___ 2.以思,无益.益:__好__处____ 3.贫.而无谄贫:___贫__穷___ 二、文言虚词 1.未知。焉.得仁焉:_疑__问__代__词_ ,哪里 2.之.一邦之:____到____ 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则:_那__么_____ 三、通假字 于吾言无所不说(“___说_____”通“___悦_____”)

第1单元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第1单元第6课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④何谓也
_____判__断__句_______ ___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 政 , 省必略句以,“告以”新后省令略“尹之” _____宾__语__前__置__句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6.文白对照
主旨归纳 本课所录选文主要阐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的施教原则,重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学习与思考必须有机结合,二者不可偏废的 治学主张。这些思想及方法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 响,直至今天还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这么一位涉猎广泛、阅历丰富的文化名人,若是用常见的文学 作品形式去刻画,去描写,一定会是洋洋洒洒的一部大著作。 但是,孔门弟子毕竟与众不同,他们竟然只用一两万字的篇幅, 以记录孔子片言只语的轻巧无比的方式,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 如此丰富、如此生动的孔子!
春秋时代是一个刀箭之下谋生存的军事时期,诸侯国的君 王们关心的都是怎么尽快地富国强民,战胜敌国,争霸天下。 而孔子这个时候却在那里祖述尧舜、典章文武,宣讲根本不能 很快见到实效的礼乐制度。他的政治学说,一点都不切合时代 的需要。这就注定了孔子的一生是“迂阔”的一生。《论语》 是孔门视角,当然不会描写这个。
六 有教无类
哲思短章 爱
人与人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种族与种族之间,国家与 国家之间,为什么会有仇恨?因为利益的争夺、观念的差异、 隔膜、误会等等。一句话,因为狭隘。一切恨都源于人的局 限,都证明了人的局限。爱在哪里?就在超越了人的局限的地 方。
只爱你的亲人和朋友是容易的,恨你的仇敌也是容易的, 因为这都是出于一个有局限性的人的本能。做一个父亲爱自己 的孩子,做一个男人爱年轻漂亮的女人,做一个处在种种人际 关系中的人爱那些善待自己的人,这有什么难的呢?作为某族 的一员恨敌族,作为某国的臣民恨敌国,作为某一宗教的信徒 恨异教徒,作为情欲之人恨伤了你的感情、损了你的利益的 人,这有什么难的呢?难的是超越所有这些局限,不受狭隘的 本能和习俗的支配,作为宇宙之子却有宇宙之父的胸怀,爱宇 宙间的一切生灵。

高中语文1.6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高中语文1.6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散文》
只是一味地埋头苦思而不积累书本知识,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 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因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
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真知。
第十一页,共14页。
句段点评 (diǎn pínɡ)
自主(zìzhǔ) 探究
文本(wénběn) 图解
1.第3则选文中,孔子对子路和冉有所问的同一个问题的回答有什么不同?为
第十页,共14页。
句段点评 (diǎn pínɡ)
自主 (zìzhǔ)探

文本(wénběn) 图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光学而不动脑子思考就会上当受骗,光动脑子思考而不学习就会
很危险。
赏析:一味地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从而受到书本表象 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这就是所谓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第八页,共14页。
句段点评 (diǎn pínɡ)
自主 (zìzhǔ)探

文本
(wénběn) 图解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资质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资质在 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赏析:在孔子看来,教育者要立足于学生的差异,不论是教育的过程还是 教育的内容都不能完全一样。“因材施教”这种教育思想是符合教育规律的,即 便在今天对我们也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第四页,共14页。
基础(jīchǔ) 练习
名句(míngjù) 名篇
12345
(3)故 ①由也兼人,故退之(连词,所以(suǒyǐ)) ②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旧的) ④轩东故尝为厨(名词,旧时、从前) ⑤暮去朝来颜色故(动词,衰老) ⑥广故数言欲亡(副词,故意、特意)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6有教无类(新人教版选修)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课件1-6有教无类(新人教版选修)
(迷惑,糊涂) 赤也惑 . 惑 (疑难问题)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
之(指罢免) . 三已 学不可以已(停止) 已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不久,后来)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语气词,用法同“矣”)
4.古今异义 中人 以上(古义:资质中等的普通人,一般人。今 .. 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等并作见证的人。) 至于 他邦(古义:到。今义:①表示达到某种程度; .. ②表示另提一事。)
的实践,改变了教育对象限于统治阶层成员的历史传统,
开创了平民教育的新纪元。孔子自己说:‚自行束脩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脩‛是干肉。‚束脩‛
是指十条儿干肉。按照他这句话,那些自己带十条儿干肉
以上的薄礼来的人,他从未有不教诲的。平民阶层获得受 教育的机会是我国历史上的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社会 和文化的发展。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组是
唯《易》乎 其 . A 天之苍苍,其 正色邪 . 出 拂衣而 . B 和之 倚歌而 . 遂得免焉 . C 风雨兴焉 . 蜀 复还于 . D 楚也 且贰于 .
【解析】
A 项,第一个 “ 其 ” 译为 ‚ 难道 ” ,第二
情景浑然一体,并富有图画美。在这首诗中,诗人通
过对终南山及其雪后美景的描绘,在自然而然中流露出一 种对国家和民族生命的思考,丰富了诗歌的内涵。
2.诗人对用字所蕴含的深意的挖掘。
一个“浮”字,就把终南山写活了。其实雪是静的, 云是动的,这是让人从云的流动中观赏到雪的动感,真是 妙不可言。
(2010年高考浙江卷)(原文在第五课)
( 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B.文章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 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C.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 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

第六课《有教无类》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第六课《有教无类》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读文章,解句意
1、【原文】 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 孔子说:“人人我都教育, 没有区分。”
无类:没有类别,一律平等。
3、【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
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 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 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 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 退之。”
二、在讲授重点选文之前,指点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即学生 利用课后注释在初步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朗读课文,然后进入讲授 阶段:第一师生互动解决文中重要的字词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 理解并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最后启示学 生领会孔子教育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
孔子教育思想
本单元前面五课的内容让我们走近了孔子的思想, 我们认识到孔子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孔子的生存智 慧,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及孔子对“义”的持守。从本课 开始我们来凝听孔子的教诲,了解并掌握孔子关于教育及 教与学的一些重要思想。
斯:就。 诸:兼词,用在句中,可以理解为“之于”;用于句末, 可以理解为“之乎”。 如之何:怎么能。 其:问句中的语气副词,用来加强反诘语气的。 敢问:斗胆问问;敢,是谦辞,表示冒昧的要求别人。 进:使动用法,后面的“退”的用法同此。 兼人:一人顶两人,超过别人;兼,胜过,超过。
5、【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4、启示式教学 *举 一反三, 有创新思维。
5、学思结合
你认识的孔子还有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1、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由本课选文第八则可知, 孔子希望弟子不言听计从,应该有自己的思考。
2、“仁”天下。 由本课选文第4则可知,孔子与弟 子的对话中突出了“仁”。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有教无类》同步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有教无类》同步PPT精品课件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其出 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引导学生自
主探究、独立思考。
• 试结合自身学习,想想应如何做。
• 总结:
• 就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才成就了 他大成至圣先师的荣耀。孔子办学是“有教无 类”,教的是政治学和伦理学,都是实用的学 科。按现在观点,孔子是以“市场化”方式办 学。这就要求孔子教育思想必须紧扣时代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较高的就业率。虽 然没有国家直接采纳孔子建议,但孔子一生培 养了3000多名学生,除了个别人“有志于学 “不入仕外,没有一个人没找到工作。按现在 观点,就业率是100%。因此,孔子的教学活动 总体上是成功的。按现在观点,孔子的私立学 校相当于现在的党校或行政学院。山东曲阜孔 子的墓志铭是:“天下文官主,历代帝王师”。 这个概括比较准确。
赏 析 评
本则表现了孔子什么观点和教育 思想?

• 本则记述了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
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的道理,受到
孔子的称赞。表明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同
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
• 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操 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 不会画出丰富多采的图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有 教无类 》同步 课件(2 7张PPT )
你能从以前学过的课文中举出“触类旁通” 的例子吗?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有 教无类 》同步 课件(2 7张PPT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有 教无类 》同步 课件(2 7张PPT )
郁结,指有凝难问题想弄明白
想说而说不出来,不知如何表达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有 教无类 》同步 课件(2 7张PPT )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课件 1.6 有教无类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课件 1.6 有教无类
*六、有教无类
-1-
*六、有教无类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教育家。孔子辞世后,一些封建君王给孔子 屡加尊谥,如鲁哀公的“尼父”,汉元帝的“褒成宣尼公”,唐太宗的“先圣”,宋真 宗的“至圣文宣王”等。但最终固定下来并被普遍接受的,是明世宗的“至圣 先师”。旧时的学堂,大多悬挂孔子像,尊孔子为“万世师表”。孔子作为教育 家的至尊地位,即使在其反对派那里,也无法动摇。
-15-
*六、有教无类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论语》塑造孔子形象,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写出了这样一个跟普通人 一样有血性、有喜怒哀乐却又比普通人高明一点点的人。这样的人物形象, 在中国文学史上堪称空前绝后。孔子之所以能够流芳百世,屹立千古,我认 为,与《论语》一书的塑造之功密不可分。
(2)以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表原因,因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表时间和处所,在
-5-
*六、有教无类
X 学习导引 UE XI DAO YIN
S 深入探究 HEN RU TAN JIU
背景助读 知识梳理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表并列,并且
(2)以
皆以美于徐公 以为,认为 木欣欣以向荣 表修饰,不译
作《师说》以贻之 表目的,来
4.辨活用
(1)求也退,故进.之 进:使动用法,使……进 (2)由也兼人,故退.之 退:使动用法,使……退 5.析成语 有教无类: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类,类别。 举一反三: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反,类推。 切磋琢磨:古代加工兽骨、象牙切了还要磨治,加工玉石用刀刻了还要 打磨。后以“切磋琢磨”或“切磋”比喻道德学问上的互相研讨、砥砺。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六、有教无类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六、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出自《论语·卫灵公》。“有教无 类”的理论依据是“仁”学的人性论。孔子认为人的 本性是善良的,他不承认有外在的君子和小人之分, 只有德行上的君子和小人之分,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道 德理性,可以用教育方式去诱导,去启发,教育者应 以教人为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不应拒绝品德有缺点的 人接受教育,应不管贤愚,一视同仁,循循善诱。
[课文·译注]
第九页,共21页。
第十页,共21页。
第十一页,共21页。
第十二页,共21页。
第十三页,共21页。
第十四页,共21页。
第十五页,共21页。
第十六页,共21页。
第十七页,共21页。
1.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评析] 资质中等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资质中等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孔子认为,人的智力天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 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大的差距,那么,孔子在教学 过程中,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他教育思想的一 个重要内容,即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来决定教学内容和教 学方式,这对我国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积极贡献。
所以 旧交情 原来的
离开 避开 违背
第五页,共21页。
①始可与.言《诗》已矣 5.与③②与则.嬴与.而一不生助彘五肩国也
④吾与.点也
介词,和、跟
动词,给予 动词,结交 动词,赞许
①求也退,故进之. 6.之② ③之 句.读 一邦 之.不知
④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代词,他 动词,到……去 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第十九页,共21页。
[问题1] 选文3中,孔子对子路与冉有的教育方式有何不同?为 什么? [明确] 子路为人鲁莽,孔子让其沉着冷静;冉有为人犹豫退 缩,孔子让其大胆实践。这也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运用。 [问题2] 选文4中,孔子认为如何看待“忠”和“清”? [明确] 在孔子看来,“忠”只是仁的一个方面,“清”则是为 维护礼而献身的殉道精神,所以仅有“忠”和“清”是不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 子路问道:‚听到就去做 吗?‛孔子回答说:‚有老父长兄健 在,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冉有问 道:‚听到就去做吗?‛孔子回答: ‚听到就去做!‛
3、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 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 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 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物。后来引申为学问上的研究、探讨。指共同研 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 不愤不启:愤,心里想弄明白而还不明白。启:启 发。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 不去启发他。
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促进教育 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 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 家基本教育政策,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基 础性任务。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 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 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决定恢复由 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 制度,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 上大学。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 人才的春天。 这次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 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 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会议还决定,录取学 生时,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 院校和农业院校,学生毕业后由国家统一分配。 邓小平功不可没!
要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强薄 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 展差距。 要健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对农村家庭经 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 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 补助标准…… 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资助制度 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 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设立研究 生国家奖学金,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
9、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知来者!”
(举一反三)
【译文】子贡说:‚《诗三百》说‘好比 加工象牙和骨头,切了之后还要磨治; 好比加工玉石,用刀凿刻之后还要打磨’ 那就是说的这种道理吧?‛孔子说: ‚端木赐啊,从现在开始可以同他讨论 《诗三百》了,把过去的事情告诉他就 能推知将来的事情!‛
1、子曰:“有教无类。”
【注释】教,教育;类,类别。 【译文】 人人我都教育,没有区别。 (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 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 外,对谁都进行教育。)
2、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注释】中人,资质中等的普通人, 一般人。语上,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和道理。
因材施教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注释】以,根据;反,类推。
【译文】孔子说:‚若非弟子努力想弄明 白某个问题却又弄不明白,就不去开导他, 若非弟子想表达某种意思却又表达不出来, 就不去启发他。举一个墙角作例子给弟子 讲清楚,而弟子不能触类旁通推知另外三 个墙角的情况,就不再去教他。‛
【译文】孔子说:‚资质处于中等水平的 普通人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和道理;资质处于中等水平的普通人以下 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和道理。‛
因材施教
3、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 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 “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注释】斯,副词,就;诸,之乎;其, 加强反问语气。
孔 子 的 教 育 思 想 及 方 法
第二则 因材施教 第三则 因材施教 第五则 注重启发,举一反三 第六则 学思结合 第七则 学思结合 第八则 不言听计从,敢于质疑 第九则 举一反三
文本探讨:
文本表现了孔子哪些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 结合文本和教育现状谈谈你对高考制度 或应试教育的看法。 有学者认为:现行教育制度过度强调死 记硬背,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 学生们也承受了多年压力……严重制约 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有人大委员指出,应试教育是一些学生逃 出校门,最后走上犯罪道路的源头 ……
尊敬的领导: 本人自1968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 力于自己的本质工作。……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 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题眼瞪 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愿没有书本根据的胡答 一气,免得领导判卷费时间。…… 说实话,对于那些多 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法外的浪荡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 的,而有着极大的反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 了。……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等都清白如洗, 自我表现胜似黄牛,……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 卷,我感觉的并非可耻,……我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 到荣幸的只是能在新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 部们的满意地推荐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 我所理想和要求的,希望各级领导在这次入考学生 之中,能对我这个小队长加以考虑为盼!
【注释】 也,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进之”“退之”,使动用 法。
【译文】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 去做吗’,您说‘有父兄活着’;冉求问 ‘听到了就去做吗’,您说‘听到就去 做’。我有点糊涂,斗胆问问。‛孔子说: ‚冉求平时做事退缩,所以我这样回答, 推进他一把;子路敢作敢为,有时不够慎 重,所以我这样回答他,以使他遇事能够 退一步想想。

聚焦“两会议
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教育是国家发展 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要坚 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各 级各类教育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作协副主席吕雷先生: 理想中的教育公平应当不论出生高低贵贱, 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接受基础教育。 “也就是说,客观条件应该是一样的,当然 了,成就在个人!
白塔公社考生张铁生
总结(学会辨证看问题)
据说 当初马可· 波罗到中国时,最让他 和欧洲人钦佩的是中国人的科举考试,前不 久,中美校长交流,美国校长们最羡慕的是 中国的高考制度,能把最好的学生直接招到 最好的大学里。 没有最完美的制度,只有最合适的制 度。科举是有许多坏处,但它是一种最不坏 的制度。 可以说,高考制度应试教育并不完全 与孔子的教育理念相悖。可以说,对于穷人 家的孩子或者没权没势家庭的孩子 ,他们 是高考最大的受益者。
《论语》选读
有教无类
ZSFZ GYF 2011.03
“无类”指什么? 一、不分身份、地位均 要教育。 二、不管品行、习性, 对所有的人都平等地加 以教育。
成语积累:
举一反三:反,类推。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 它许多事情。比喻善于学习,能够由此及彼。 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本来指把骨头、象牙、玉石、石头等加工制成器
注重启发,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6、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 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注释】尝,曾经;以,来,表修饰 【译文】孔子说:‚我曾经整日不吃, 整夜不睡来思考,没有什么益处,还 不如去学习啊。‛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而:表转折;罔,欺骗、 蒙蔽。殆,危险。 【译文】光学而不动脑子思考就会上 当受骗,只是空想而不学就人会陷入 危险。
学思结合
8、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 言无所不说。”
【注释】回,指颜回。“说”,通“悦”。
【译文】颜回不是帮助我啊,对我 说的话没有一句不喜欢的。
不希望弟子言听计从,主张 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9、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 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 好礼者也。”
【注释】 而,却,表转折 【译文】子贡说:‚贫穷却不谄 媚(别人),富贵却不骄傲自大, 怎么样?‛孔子答道:‚可以啊。 (但是)不如贫穷却乐于道,富 贵却喜好礼啊。‛
历史回眸:
1973年7月19日 《辽宁日报》报道的张铁生“白卷事件”
青年时期的张铁生(左前一)
张铁生 近照
1973年辽宁考生张铁生在大学招生文化考试
中交了“白卷”,却在试卷背后写了一封为 自己成绩低劣辩护的信。他被江青等人树为 “反对资产阶级教育路线回潮”的“反潮流 英雄” 。 1973年7月19日,《辽宁日报》头版头条以 《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张铁生的这 封信,后来张铁生被破格录取。 自1970年起,中小学开始全面、大批地招收 新生,新生入学的首要条件是政治表现,一 切文化考核均被取消。 招收的新生以政治表现、出身为首要标准, 文化标准一开始就被放在无足轻重的地位, 这就使得招生工作中依靠权力和关系的“走 后门”之风在一开始便明目张胆,愈演愈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