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 重点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法律要点

环境保护法律要点

环境保护法律要点环境保护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

本文将介绍一些环境保护法律的要点,包括环境污染的禁止、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和环境权益的保护等。

以下是具体内容:1. 环境污染的禁止环境保护法律的核心目标是禁止任何形式的环境污染。

这意味着在生产、运输、使用和处理过程中,任何企业或个人都不能以任何方式污染环境。

例如,排放有毒气体、废水或固体废物都是违反环境保护法律的行为,需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2. 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法律还着重保护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森林和野生动植物等。

这些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环境保护法律规定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式,并限制了过度开采和滥伐的行为。

3. 生态环境修复为了纠正过去的破坏和改善生态环境,环境保护法律要求对受损生态进行修复。

这包括恢复破坏的土地、植被和水域,还原受污染的环境为清洁健康的状态。

同时,法律也规定了责任主体和修复程序,以确保生态环境能够得到合理的修复。

4. 环境权益的保护环境保护法律强调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享受清洁健康的环境,并有权参与环境保护的过程。

法律规定了信息公开、参与决策和起诉环境违法行为等权益保护措施,以确保公众利益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5. 法律责任和处罚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违法行为设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这旨在惩罚环境犯罪并阻止违法行为的发生。

根据法律规定,违法者可能面临罚款、刑事处罚、停产整顿等行政和刑事责任。

同时,法律也规定了企业和个人的环境赔偿责任,要求其承担由环境破坏导致的经济损失和生态修复费用。

总结:环境保护法律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它禁止环境污染、保护资源、修复生态环境,同时也强调公众的环境权益。

环境保护法律通过设定法律责任和处罚,追究违法者的责任,并要求其承担环境赔偿责任。

有效的环境保护法律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和遵守。

环境法律法规知识点总结

环境法律法规知识点总结

环境法律法规知识点总结1.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的环境保护基本法律,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

-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预防为主、污染者负责、资源节约、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政府主导等。

- 环境保护法还规定了污染物排放的限制和排放许可制度,对环境损害的修复和污染者的责任进行了明确。

2.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是中国专门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制定的法律法规。

- 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了大气污染的防治目标和责任主体,强调减排、节能和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性。

- 大气污染防治法还规定了大气污染的监测、评估和治理措施,包括建立大气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和建设大气污染防治设施等。

3.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是中国专门针对水污染问题制定的法律法规。

- 水污染防治法明确了水污染的防治目标和责任主体,强调保护水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性。

- 水污染防治法还规定了水污染的监测、评估和治理措施,包括建立水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和采取治理措施保护水环境等。

4.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中国专门针对固体废物污染问题制定的法律法规。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规定了固体废物的分类、管理和处置要求,强调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

-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还规定了固体废物的监测、评估和治理措施,包括建立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施和推行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等。

5.生态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是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基本法律,综合了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保护的内容。

- 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任务,包括保护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 生态环境保护法还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划定和生态环境损害的修复等。

以上是环境法律法规的一些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帮助。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1.区分何种为原生环境问题,何种为次生环境问题;(1).由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的环境问题叫做原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一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是自然环境本身发展演变而引起的。

原生环境问题主要有:火山爆发、地震、海啸、洪涝、干旱、台风、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区域自然环境质量恶劣所引起的地方病等。

这一类环境问题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就存在于自然界中,而且一般不能为所预见和预防。

(2)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叫做次生环境问题,也叫第二环境问题。

次生环境问题一般又分为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两大类。

环境污染是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了变化,与原来的情况相比,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环境破坏是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环境引起的。

例如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盐碱化、资源枯竭、气候变异、生态平衡失调。

2.各种环境问题的成因,比如:a、酸雨的成因,煤燃烧的能二次污染物,是由于二氧化硫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硫酸而导致的二次污染;b、地球变暖,是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成分是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气体;c、臭氧层空洞,因为向大气排放大量的氯氟烃类化合物(如制冷剂氟利昂)造成的。

光化学烟雾:属石油类燃烧的二次污染物3.关于5大环境标准(见P119)极其法律意义(P122-P123)环境标准是指国家为了维护环境质量、控制污染,从而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生态平衡,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各种技术规范的总称。

(1)、环境质量标准:以维护一定的环境质量,保护人群健康,社会财富和促进生态良性循环为目标,规定环境中各类有害物质或因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的容许含量。

环境质量标准反映了人群、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对环境质量的综合要求,也标志着在一定时期国家为控制污染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能达到的水平。

环境质量标准体现环境目标的要求,是评价环境是否受到污染和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

(2)、污染物排放标准:为了实现国家的环境目标和环境质量标准,对污染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浓度或数量的限定规定。

环境法重点整理

环境法重点整理

环境法重点1环境资源法:环境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资源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其目的是为了确认、建立和保护符合生态规律的环境资源法律秩序,保护人类健康,促进经济发展2环境权:公民在环境法上的权利义务是环境权的主要内容。

3环境状况知情权:知情权又称信息权,是国民获得本国乃至世界的环境状况、国家的环境管理状况以及自身的环境状况等有关信息的权利4环境标准:环境标准是国家根据人体健康、生态平衡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结构、状况的要求,在综合考虑本国自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对环境要素间的配比、布局和各环境要素的组成以及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的某些技术要求加以限定的规范。

5环境问题:是指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质量变化,以及由此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环境资源法的效力体系1、宪法中关于环境资源保护的条款,是制定其他环境资源法的宪法依据。

2、环境保护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资源法》是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法。

在环境资源保护中占有核心地位。

它对环境资源保护的重大问题做出了全面的原则性规定,是构成其他环境资源法的依据。

3、环境保护单行法,是针对特定的生态环境资源的保护对象和其他的污染防治对象而制定的单行法规。

4、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或者经国务院批准,由有关部门公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

5、环境保护部门规章。

是以有关的环境法律和行政法规为依据,由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有关部门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6、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7、环境标准8、国际环境保护条约根据我国宪法规定,经我国批准和加入的国际公约、条约和协定书,与国内法同具法律效力。

二、环境资源法的目的一元论:以保护环境或保护人体健康为唯一目的二元论:以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为目的我国环境资源法的目的: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环境法律法规 复习 重点

环境法律法规 复习 重点

简答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的立法目的:1、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2、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3、合理开发利用环境资源4、保障人体健康5、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构成:1、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2、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3、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4、环境标准5、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

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立法的指导原则主要包括: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向的原则,突出和运用环境经济学方法的原则。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3、奖励综合利用的原则4、开发者养护、污染者治理的原则5、公众参与的原则中国环境标准体系主要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标准三级以及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和环境基础标准五类。

我国现行的有关环境污染防治的专门法律有六部:《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水资源保护原则:水资源国家所有原则;全面规划、综合利用、多效益兼顾原则;节约用水原则;居民生活用水优先原则。

防治海洋污染的基本制度:1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2海洋功能区划制度3跨区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政府协商制度4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与水污染物排放标准5海洋环境监测、监视信息管理制度6重大海上污染事故应急计划制度7联合执法措施判断光照妨害是否构成标准:1原有光照强度与人为光照强度的差别;2人为光照所产生妨害的时间长度;3是否在事前征得受害者的同意。

自然资源的特征:自然资源具有可使用性;自然资源具有相对性;自然资源具有整体性;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重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考重点

选择题: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关系B. 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的法律制度(正确答案)C.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冲突与协调机制D. 国际环境法与国内环境法的比较研究下列哪项原则是我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基本原则之一?A. 环境保护优先原则(正确答案)B. 经济发展优先原则C. 先污染后治理原则D.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原则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哪个阶段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A. 建设项目规划阶段B.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C.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正确答案)D. 建设项目竣工验收阶段下列哪项制度属于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制度之一,旨在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正确答案)B. 环境监测制度C.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D. 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对环境保护负有统一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是?A.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B. 生态环境部(正确答案)C.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D. 国家海洋局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法律责任的形式?A. 环境行政责任B. 环境民事责任C. 环境刑事责任D. 环境道德责任(正确答案)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什么?A. 罚款B. 检举和控告(正确答案)C. 拘留D. 起诉在环境资源法学中,可持续发展原则强调的是什么?A. 经济发展速度的最大化B.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与协调(正确答案)C. 环境保护的绝对优先D. 经济发展的绝对优先下列哪项不属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A. 《环境保护法》B. 《大气污染防治法》C. 《水污染防治法》D.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确答案)。

环境保护法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法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法知识点总结环境保护法是为了保护和改善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而设立的法律法规体系,它是维护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

环境保护法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到环境管理、环境评价、环境监测、环境治理、环境责任等多个方面。

一、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 公共利益优先原则环境保护法将公共利益放在首要地位,对环境污染者和破坏者进行责任追究,保护环境资源。

这是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立法原则。

2. 预防原则环境保护法坚持预防为主,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发生,强化环境监测、评价和治理等预防措施。

3. 合作原则环境保护法倡导政府、企业、公民等各方的合作,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协调发展。

4. 审慎性原则环境保护法要求在环境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环境可持续性和资源利用问题。

5. 公众参与原则环境保护法倡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决策,增强环境监督和社会监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1. 环境质量标准和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依据,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大气质量标准、水质量标准、土壤质量标准等。

排放标准是对环境污染源的排放物进行控制的依据,排放标准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土壤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2. 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等对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确定环境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环境影响评价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和环境影响评价监管等内容。

3. 环境监测与环境污染源管理环境监测是对环境质量、污染源排放的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包括环境监测网络、环境监测方法、环境监测数据发布和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等内容。

环境污染源管理是对产生污染物的单位进行环境管理和监督,环境污染源管理包括排污许可制度、排污者自行监测和报告、环境监察和执法等内容。

4.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和修复的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包括自然保护区管理、生态补偿机制、生态保护补偿等内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答: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执行的关于保护与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目的:合理利用环境与资源,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根本任务:建设一个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民健康。

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元论:①保护人体健康;②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2、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特征答:①综合性(对象的广泛性、方法的多样性) ;②技术性(各种技术工艺);③社会性(人与自然);④共同性(全球性的问题) 。

3、外国环境法发展阶段和完善阶段的特征答:发展阶段:一、加强国家环境管理;二、完善污染防止立法。

完备阶段: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二、制定环境基本法;三、加强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四、完善环境法体系。

4、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的依据答:必要性:一、环境问题是世界性的社会问题,必须由国家来履行其职能;二、国家环境管理运用的各种手段中,法律手段特别重要;三、环境与资源保护问题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需要全面保护和整体调整。

可能性: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有独立的调整对象,即人类生存环境。

5、生态规律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的运用答:一、物物相关。

注意对每一种环境要素的保护及各环境要素之间的影响。

" 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二、相生相克。

向某一生态系统引进原生态系统没有的物种或人为的消灭某一物种的行为的限制。

"物种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及检疫。

"三、能流物复。

关于发展生态农业和鼓励建立符合生态规律的生产、生活方式。

"控制有毒有害物质"四、负载定额。

以产定供,污染物排放量。

五、协调稳定。

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保护森林、植被等。

六、时空有宜。

根据地区特点实行区域性原则,地方法规优先原则。

6、可持续发展的含义答:可持续发展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的共同未来》中提出的。

环境保护法知识点

环境保护法知识点

环境保护法知识点一、环境保护法的概念和目的环境保护法是调整因保护和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而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其目的在于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二、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1. 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2.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3. 公众参与原则4. 损害担责原则三、环境保护的主要制度1. 环境规划制度2. 环境标准制度3.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4. “三同时”制度5. 排污收费制度6. 总量控制制度7. 环境保护许可证制度四、环境法律责任1. 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行政拘留等。

行政处分主要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环境违法失职行为。

2. 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

3. 刑事责任对于严重违反环境保护法,构成犯罪的行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环境污染防治1. 大气污染防治2. 水污染防治3. 土壤污染防治4.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5. 噪声污染防治六、自然资源保护1. 土地资源保护2. 水资源保护3. 森林资源保护4. 草原资源保护5. 矿产资源保护七、生态保护1. 生物多样性保护2. 自然保护区保护3. 生态功能保护区保护八、国际环境保护1. 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2. 我国参加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和协定。

环境资源法重点总结

环境资源法重点总结

环境资源法重点总结环境资源法是我国用来保护环境和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国家对环境资源法的制定和完善越来越重视,不断加强相关政策法律的实施和监督,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存发展。

本文将重点总结环境资源法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源头治理。

环境资源法重视“源头治理”,即从制度优化、行业规范、技术标准等多方面入手,切实控制和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改善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

为此,法律规定对排污和资源消耗量达到一定标准的企业和个人实施“责任清单”制度,明确其污染和消耗责任,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不力者给予相应的处罚和责任追究,从源头上规范相关行为。

二、绿色生产和消费。

环境资源法鼓励绿色生产和消费,指导企业和个人实现从传统方式到绿色方式的转变,推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环保改进。

法律规定对符合绿色标准的企业和产品实施“志愿认证制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带头推进绿色生产和消费,促进绿色产业发展,推动消费者向环保及资源节约型产品转化。

同时,也对不符合环保标准和造成环境损害的企业和个人实施处罚、责任追究等相应措施。

三、环境权益保护。

环境资源法赋予公众保护环境的权利,保障公众参与和监督环保。

法律规定公众有权要求知悉有关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的信息,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提起环境诉讼等。

在法律实施中,相关政府部门要积极回应公众关切,主动公开有关信息,建立和完善环保投诉机制,保障公众合法权益,控制公众环保诉求转化为恶意投诉的风险。

四、法律实施与监督。

环境资源法实施及其监督是保障环境和资源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于环境污染或者生态破坏行为有举报的权利,并规定相关部门要及时对有关举报进行调查和处理。

对于环境资源法律保护的实施滞后和违规行为,国家将逐步完善监督和制度体系,探索更多的有效管控方式,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内的技术手段,提高监督层级、科技含量和效力等方面,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整理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整理

环境法期末复习重点考点整理一、概述环境法是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法律体系。

它包括环境保护法、自然资源法、生态保护法等相关法律。

在复习环境法时,我们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

二、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原则、污染者付费原则、谁污染谁治理原则、公众参与原则等。

这些原则旨在通过法律手段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三、环境法中的主要法律文件1. 环境保护法:主要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的目标、污染物排放标准、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管理、环境责任等内容。

2. 自然资源法:涉及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方面的规定。

3. 生态保护法:主要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防止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四、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前进行的一种评估,以评估该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考虑项目的环境影响、环境风险评估、环境应急预案等内容。

五、大气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大气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六、水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是环境保护的另一大重点。

在水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水资源管理等内容。

七、土壤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是近年来环境保护的新领域。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土壤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土壤修复技术、土壤污染责任等内容。

八、噪声污染治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在噪声污染治理中,需要了解噪声源排放标准、噪声治理措施、噪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相关知识。

九、环境监管与执法环境监管与执法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在环境监管与执法中,需要了解环境监测与评估、环境监测机构的职责与权力、环境执法程序等内容。

十、环境公益诉讼环境公益诉讼是一种司法救济手段,旨在保护公众的环境权益。

环境法重点总结

环境法重点总结

1、环境:是指环绕着某一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含义也不一样。

《环境保护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可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环境问题:是指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

主要是因自然变化或人类活动而引起或可能引起的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类型多样,但大致可分为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

3、环境法:是指调整人们保在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改善环境质量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预防为主原则:是指将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点放在事前防止环境污染与破坏上,同时采取综合性的、积极的措施治理和恢复已有的环境污染与破坏,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安全和人类的健康及其财产安全。

5、三同时制度:指一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法律制度。

6、排污收费制度:是指国家环境管理机关根据法律规定对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人征收一定费用并对排污费统一管理和使用的法律制度。

体现了污染者负担原则7、环境许可证制度:凡是对环境有不良影响的各种规划、开发、建设项目、排污设施或经营活动,其建设者或经营者,需要首先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查批准,颁发许可证后才能从事该项活动,这就是许可证制度。

在环境与资源管理中使用最广泛的是排污许可证。

8、限期治理制度:是指对现已存在的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作出决定,令其在一定期限内治理并达到规定要求的一整套措施。

主要发生在环境保护的事后阶段,与环境事故报告制度一起属于补救性措施。

9、环境监测制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间断或不间断地测定环境中污染物的含量和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过程等工作的法律化,是围绕环境监测而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规则体系。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环境保护法是一项重要的法律法规,旨在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它包含了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涵盖了环境污染管控、资源利用、生态保护以及环境责任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环境保护法的一些重要内容。

首先,环境质量目标是环境保护法的核心之一。

根据环境保护法的规定,国家将制定环境质量目标,确定空气、水、土壤等各项环境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

这些目标和标准旨在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安全。

其次,环境污染防治是环境保护法的重点之一。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各种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排放许可制度,并明确了监测和报告的要求。

该法还加强了对企业和个人违法排放行为的惩罚力度,促进了环境友好型生产和消费方式的推广。

第三,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环境保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保护法明确了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补偿原则,并规定了对资源勘查、采矿、开发利用等活动的管理要求。

法律强调了资源循环利用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推动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生态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法的着力点之一。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各类自然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要求,明确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要求,全面加强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生态平衡。

此外,环境责任制度也是环境保护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污染的责任主体,规定了环境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方式。

法律要求企业和个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并鼓励开展环境保险等制度建设,推动环境责任管理机制的完善。

在执行环境保护法过程中,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是非常重要的。

环境保护法强调了环境监测的必要性,规定了有关部门需要定期公布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等信息。

这有助于公众了解环境状况,行使权益,参与环境保护的过程。

最后,环境保护法还设立了环境保护机构和行政执法监管机构。

法律规定了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并要求地方政府建立和健全环境管理体系。

行政执法监管机构负责监督和检查环境保护法的执行情况,并依法处罚违法行为。

完整版环保法律法规知识点

完整版环保法律法规知识点

完整版环保法律法规知识点1. 环境保护法- 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基本法律法规,于1989年颁布实施,目的是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和维护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 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责任主体,包括国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2. 大气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于2000年颁布实施,主要针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保护大气环境质量,维护人体健康。

- 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排放许可制度等。

- 大气污染防治法还规定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具体职责和程序,包括大气污染物的监测、评估和治理等。

3. 水污染防治法- 水污染防治法于2008年颁布实施,旨在预防和控制水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维护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

- 水污染防治法规定了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排放许可制度等。

- 水污染防治法还明确了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义务,包括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监测、治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

4. 土壤污染防治法- 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18年颁布实施,旨在防治土壤污染,保护土壤资源,维护农产品质量和人体健康。

- 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土壤污染物的监测和评估标准等。

- 土壤污染防治法还确定了各级政府、土地经营者和土壤利用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组织、监督、治理和修复等方面。

5. 生态环境保护法- 生态环境保护法于2019年颁布实施,着眼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 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定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责任主体和法律责任等。

- 生态环境保护法还明确了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环境污染的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6. 废物管理法- 废物管理法于2020年颁布实施,旨在促进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环境资源保护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保护法期末复习重点

环境资源保护法一、名词解释1.环境问题:在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发生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变化的现象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估,提出预防活着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3.无过错责任:是指无论行为人有无过错,只要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即应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4.环境侵权:污染或破坏环境,从而侵害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和环境享受平等民事权益的行为。

5.环境法律关系:是指人们在开发、利用、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改善环境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并为环境法律规范所规定的社会关系,即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关系。

6.排污许可: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许可,是环境保护管理的八项制度之一,是以许可证为载体的,是对排污单位的排污权利进行约束的一种制度。

二、简答题论述1.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国家按照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要求,在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时要把生态和环境保护放在较优先的位置予以考虑和对待。

(2)预防为主原则: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中采取各种预防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和恶化,或者把环境污染和破坏控制在能够维持生态平衡,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及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限度之内,并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进行积极治理的原则。

(3)综合治理原则:法律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

(4)公众参与原则:群众参与,依靠群众保护原则。

(5)损害担责原则:任何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损害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2三同时制度(1)一切可能对环境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其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2)三同时制度的适用范围开始仅限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企业后来不断扩大为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一切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工程建设项目,确有经济效益的综合利用项目。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内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内容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重点内容第一章绪论环境1、概念:(法律上的定义)我国《环境保护法》把“环境”定义为“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太阳及其光和热不属于)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2、要素: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足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二、人类环境的分类:1、按环境要素的形成: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环境法采、最常见)2、按环境功能的不同: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宪法)三、人类同环境的关系:1、关系: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人类又是环境的改造者、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2、环境的两种能力:为了维持人人类环境系统的动态的平衡,人类的经济活动和改造自然的活动必须不超过两个界限:(1)从自然界取出的各种资源不能超过自然界的再生增殖能力;(2)排放到环境里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环境的纳污量,即环境的自净能力。

四、(了解)某些自然物在它存在于自然环境之中成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作用的时候,它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自然客体,但当它脱离自然界失去环境要素的功能时,就不再属于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保护的客体。

例如:马戏团里的驯兽,人工饲养的各种动物,人工种植的庄稼、果树等等,它们不再被看作环境要素,而视为一种财产,成为民法所有权保护的客体。

五、区别:土地、森林、草原、渔业、水、矿产,野生动物,几种资源的可再生和不可再生。

六、生态系统和生物圈:1、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生命物质组成生态系统的有机统一体,并且沿着一定的途径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2、生态系统的功能:(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A、1/10定律:低位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通过自身新陈代谢要消耗一部分,而剩余的能量又只有1/10被上一级所利用。

B、生物放大:同一食物链上某些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在生物体内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七、生态平衡: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种类的组成和各种种群的比例以及不断进行着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

环境保护法重点内容环境保护法,是我国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一部重要法律。

通过明确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环境监测与评估、加强环境管理与规划等方面,环境保护法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

本文将就环境保护法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部分主要包括了环境保护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适用范围等内容。

其中,立法宗旨是确定法律的指导思想和宗旨,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基本原则包括了环境保护的预防、综合、全面、协调原则,以及污染者负有责任、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公众参与等原则;基本要求则明确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主要任务,强调了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预防和控制环境污染、维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工作要求。

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第二章环境质量标准部分主要围绕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适用进行规定。

环境质量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不同的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介质(大气、水、土壤等)。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可以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评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措施。

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三章环境影响评价部分重点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程序和报告的编制等方面。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开展建设项目等活动前,对其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和控制的过程。

环境影响评价的实施能够有效避免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第四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部分主要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和管理等要求。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合理规划、科学设计、严格施工和有效管理,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

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第五章大气污染防治部分重点规定了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以及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等。

大气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重点问题之一,通过加强大气污染的防治,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保护人民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环境:围绕着某一中心体的外部空间及周围事物的总和。

▲资源:凡是被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

包括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 ▲环境问题:自然因素变化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破坏或环境恶化,形成不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第一环境问题:由自然因素变化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第二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 ▲环境法:在环境管理中,以行政、科技、经济、宣传、教育和法律手段的形式确定下来的现行法律法规。

★环境法学:是对环境保护一立法、执法、司法的形式进行理论和实践概括的科学。

▲法律体系:现行执行的所有法律法规组成联合的有机整体。

▲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环境法中规定对环境保护实行法律调整的基本指导方针或基本准则叫~。

▲协调发展原则:指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三统一原则 ▲综合治理原则:指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环境责任制度:导致环境问题的责任者必须按法律规定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环境民主制度:共同参与依靠群众保护环境的原则 ▲环境法的基本制度:以立法形式确定环保法律法规的系统规则 ▲环规制度:对某个区域环境在进行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自然生态规律要求,拟定环境规划的目标措施,确保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称为。

▲环评制度:环境影响评价,是对新上的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评估,提出预防性的减轻不良影响的对策或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许可证制度:国家机关根据当事人申请,准许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行政行为。

▲经济奖惩制度:指在环境管理中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调节,对排污单位实施环境污染治理方法手段。

▲排污收费制度:对拍无单位或个人(法人)征收一定数额的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对污染项目国家(政府)限定其在一定期限内完成治污任务,达到治理目标规定的总称。

▲清洁生产: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和原料,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长生和排放以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清洁生产制度:对于清洁生产所有规章制度的总称。

▲排污事故处理及报告:因违反环保法规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或突发事件,对造成污染的单位采取立即上报的总称。

▲环境标准:为保证环境质量对其污染源和测定方法依法定程序依法制定和批准发布的各种。

▲环境监测:对影响人和生物生存发展的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测定活动的总称。

▲环境管理:环境行政管理(狭义)、广义的环境管理是指“运用行政、经济、政策法律、科学技术、宣传教育等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资源的行为进行规划调控好监督,以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达到保护好改善环境资源、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与和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活动。

▲环境管理体制:广义--国家环管机构的设置以及该机构管理权限的划分和运行.狭义—国家行政管理. ▲环境法律责任:指违法者对其环境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

按性质分类: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环境违宪责任 ★追责的基本原则:(1)法定原则(2)自负原则(3)法当其责原则(4)追教结合原则 ▲环境行政责任:由于违反了环境法规,造成环境破坏或环境污染的单位或个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行政方面的法律责任。

▲环境民事责任:指民事主体因污染或破坏了环境,侵害了国家集体财产和他人财产及人身权利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无过错原则:当环境侵权责任人的行为造成他人财产的损失或人身伤亡时,不论其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都要对其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环境刑事责任(环境犯罪):一般指违反了国家的环境法律规定,实施了严重损害环境的行为,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以及(或者)造成人身伤亡的后果的,或破坏环境资源且情节严重的,依法应受到刑事制裁的行为。

内容:(1)重大污染事件(2)非法处置固体废弃物罪(3)捕捞狩猎罪(4)破坏资源(5)非法占用耕地罪 ▲环境纠纷:因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在环境违法者和环境受害者之间因责任归属赔偿范围与方式以致其他环境法律责任承担方面发生的争议和出现的矛盾 ★环境侵权:指行为人由于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或侵犯了环境法保护的范畴依法应承担民事法律后果行为。

▲环境污染: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一至于危机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性或者环境的其他合法用途的现象。

▲水体污染:产生的污染物进入水体,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大气污染:由于人的活动产生有害气体,进入环境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特性改变,导致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从而损害人体健康,生命安全或财产安全的现象 ▲环境噪声污染: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了国家环境噪声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物料、人体、场所、环境介质表面或内部出现超过国家标准的放射性物质或射线 ▲农药污染:再生产运输销售存放施用过程中,污染了环境,超过了国家标准,影响了生态平衡,致使动植物和人中毒的现象 ▲自然资源:凡是能被人利用的一切自然的物质和能量统称为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法:指调整人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法律规范总称 ★自然资源法特点:相对性,可使用性,地域性,整体性,有限性,稀缺性,多用性,可变性 ▲土地资源:土地的种类和数量 ▲土地资源法:调整土地的开发利用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 ▲水资源:地球上所有的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水。

▲水资源法:调整所有与水和水资源有关的法律法规规范的总称称为水资源保护法。

▲矿产资源:指埋藏于地壳之中的能为人民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呈固态、液态、气态的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法:调整矿产资源的所有法律规范的总称 ▲森林:在一定的区域内与树木和其它木本植物为主题的植物群落,并且占有一定的林地面积叫做~。

▲森林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林木面积,树种及木材蓄积量等的总称。

▲森林资源保护法:调整森林资源所有的法律总称。

▲草原:在温带半干旱气候条件下,由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组成的植物类型且具有一定面积和规模的草山草地 ▲野生动物:指珍贵的,濒危的陆生或者水生的野生动物,具有有益的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的野生动物 ▲区域环境:占有特定区域空间的各种自然因素或人工因素组成的综合体 ▲区域环境法:调整区域环境所有的法律法规统称为~。

▲一般区域环境法:一般区域环境法律法规总称 ▲特殊区域环境法:调整特定区域环境资源保护管理的所有法律法规的总称 ▲特殊区域环境保护法:调整特殊区域环境所有的法律法规的总称。

▲自然保护区:依法划出一定面积并给予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就叫~。

▲自然保护区法:调整自然环境那个保护区的所有法律法规就叫~~。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1)自然生存类:森林、草原与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及水域、海洋和海岸(2)野生动物、植物(3)自然遗迹:地质 ▲风景名胜区:指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可供人游览、观赏、休息和可进行科教和活动的区域。

法定部门机构认定命名的才能叫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保护法:调整风景名胜的所有法律法规总称。

★风景名胜区的意义:(1)维护国土风貌(2)弘扬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热情(3)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旅游业(4)推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森林公园: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的规模,可以供人们游览并进行科教活动的场所,这个场所就叫森林公园。

▲国家公园: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原始(生态)状态,可供科研、科普、公众旅游的娱乐观赏奇观的场所。

▲森林公园保护法:调整森林公园保护的所有法律法规的总称 ▲城市环境:城市区域范围内,影响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农村环境:主要指影响农村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物种天然的和人造的自然因素总体 ▲环境规划:对区域环境在调整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和自然规律要求拟订环保规划,确定规划目标和措施,确保经济社会环抱三方面协调发展. ▲环境评价:把有关环评的范围内容编报审批的环评报告书,把事先拟定开发项目所造成的周围环境影响调查预测平定并提出防治对策. ▲许可证:从事有害或可能有害环境的活动之前,必须向有关管理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发给许可证后方可进行该活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 ▲经济刺激:指在环保管理中,运用经济手段和市场调节方法对排污单位实施环境污染治理手段. ▲环境侵权:指行为人由于违反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或侵犯了环境法保护的范畴依法应承担民事法律后果行为。

填空: ★环境法的特征:2个基础——以法学为基础,吸收了宪法、民法、经济法、管理法等。

——一环境科学为基础,吸收了环境技术|理论等。

★环境责任追究条件:(1)有合法的主体存在;(2)有违法的行为(3)环境损害的行为必须有因果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协调发展、综合整治、环境责任、环境民主原则 ★环境法基本原则的特点:(1)法定原则特点;(2)适用于一切领域(3)是特定法律法规的基础和依据(4)是各项法律法规的基础和依据 ★环保基本制度(9个):环规 环评 三同时 许可证 经济刺激 清洁生产 限期治理 环污处理与报告 环境检测 ▲环境问题类型:第一环境问题、第二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的特点:综合性、区域性、科学性 ▲环境管理模式1.政府领导的独立机构2.部级管理3.分割管理4.综合管理 ▲环境法律责任按性质分为民事、行政、刑事、违宪 ▲环境民事法律责任类型违约、侵权 ▲环境污染防治法按对象分为水污染防治法、大气~、土壤~。

▲我国制定的自然资源法主要有土地资源法、水资源法、森林资源法、草原法、矿产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我国环境法中的“三同时”制度有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等。

▲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实行“三化”原则有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等。

▲自然保护区按其范围一般可以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我国的环境管理保准分为部门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

▲我国城市噪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间最低标准是 dB ▲我国环境污染防治法分为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噪声污染防治法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等。

▲环境法律责任按性质分类:环境行政责任,环境民事责任,环境刑事责任,环境违宪责任▲待修订、待审批的与本专业最密切的法规: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地资源法的特点:①叠加性②变异性(时间和空间)③有限性④固定性⑤多用性⑥资产性和增值性▲水资源法的特点:有限性;流动性;不均匀性▲矿产资源的特点:①有限性②不可再生性③分布不均匀性▲森林资源法的特点:特点:①森林面积种类多,类型多②森林资源丰富③覆盖率低④人均林地积蓄量少⑤分布不均匀,结构不合理⑥生产率低,生长量少▲草原法的特点: ①整体性②区域性③有限性④可更新性⑤多样性▲土地法发布时间86修订88、98、99改、08改▲水资源法发布时间88修订2002▲矿产法发布时间86修订96▲森林法发布时间84修订98▲草原法发布时间85修订02▲野生动物法发布时间88修订96、92、93▲环保法发布时间79修订89简答:1.环境法的基本特点?环境法特点:1.两个基础:①以环境科学为基础②以法学为基础;2.五个特征:①综合性②科学技术性③经济性④社会公益性5国际性2.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内容、特点和作用意义?环境法的基本原则:1.协调发展原则(1)内容:实现“三协调”是关键①环保与社会经济协调②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相协调③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客观要求2.综合治理原则(1)内容:预防为主,采取各种预防手段和措施,防止环境问题的产生及恶化,同时对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