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中医儿科“治未病”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儿科护理中的运用体会

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儿科护理中的运用体会

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儿科护理中的运用体会标签:儿科;治未病;反复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1“治未病”思想的概念及内容“治未病”思想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早治”、“既病防变”3个方面。

1.1未病先防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充分认识到于未病之前做好预防工作的重要。

《淮南子·卷十六》有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即是主张常治无病之病,即未病先防,防重于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历代医家在实践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十分注重未病先防,这种防重于治的思想,不仅体现在一旦患病之后仍运用各种方法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传变或复发,同时还体现在人体未病之前就应提前采取各种积极的预防措施。

1.2既病早治人体适应自然环境和抵御外界有害因素侵袭的本能是有一定限度的,某些疾病平时无论怎样预防,仍然难以避免发生。

对于这些已经发生了的疾病,就要“既病早治”,防止其发展与传变,也是“医”之良策。

凡已得病,便要及早医治,以免邪气深入,正气大伤而难疗。

应该说,所有疾病的治疗,都是越早越好,以便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

既病早治是中医早期治疗思想的体现。

1.3既病防变“治未病”防重于治的思想,不仅仅体现在一旦患病之后“既病早治”,同时还包括运用各种方法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防止病情恶化及并发症。

也就是说,不仅要掌握有病早治这一重要原则,还必须了解病情的发展趋势,注意其传变规律,随时掌握治疗的主动权,以防止病邪深入传变甚至发生危变,这就是既病防变。

例如:婴幼儿腹泻的既病防变,就是指在既病早治的同时,还应采取防变措施:调整饮食,积极补充水分,臀部护理等以防引起阴液消亡,局部感染,脱肛等变症。

2“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儿科护理中的具体运用2.1病例资料患儿,赵某,男,3岁。

中医儿科学孩子疾病预防与调理中医这样做

中医儿科学孩子疾病预防与调理中医这样做

中医儿科学孩子疾病预防与调理中医这样做中医儿科学:孩子疾病预防与调理中医这样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在中医儿科学的领域中,对于孩子疾病的预防与调理有着独特而有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孩子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这意味着孩子的身体器官和功能尚未完全成熟,但又具有很强的生长和发育能力。

因此,在预防和调理孩子疾病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特点。

首先,中医强调“未病先防”。

这一理念对于孩子尤为重要。

孩子的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所以,日常生活中的调养至关重要。

饮食方面,要做到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孩子的脾胃功能较弱,不宜过度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的食物。

应多吃一些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如米粥、蔬菜、水果等。

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睡眠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中医认为,“睡为第一大补”。

孩子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

运动对于孩子的健康同样不可或缺。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免疫力。

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孩子的运动,如散步、跳绳、游泳等。

除了日常生活的调养,中医还注重情志的调节。

孩子虽然年幼,但也有自己的情绪。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孩子保持心情愉悦。

在疾病预防方面,中医还有一些独特的方法。

比如,小儿推拿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通过按摩孩子身体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节脏腑功能,增强孩子的抵抗力。

常见的小儿推拿手法有补脾经、清肝经、揉板门等。

补脾经可以健脾胃、补气血;清肝经能平肝泻火、解郁除烦;揉板门则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家长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学习一些简单的推拿手法,为孩子进行日常保健。

另外,中医还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四季的变化对孩子的健康也有影响。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中医儿科是指运用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来预防、诊断和治疗儿童常见疾病的一门医学专业。

中医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治未病”,通过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以及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儿童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咳嗽、流鼻涕、发热等症状。

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种类型。

对于风寒感冒,可服用草果薏苡仁汤。

草果具有发散风寒、解表的作用,薏苡仁则可清热降火。

对于风热感冒,可以服用连翘败毒散。

连翘败毒散具有清热解毒、解表的功效,适用于症状轻微的风热感冒。

二、儿童哮喘哮喘是儿童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喘和咳嗽。

中医认为,哮喘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哮喘可采用桑菊石膏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辛夷细辛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温肺祛寒、行气止咳的功效。

三、儿童腹泻腹泻是儿童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表现为大便稀水、频繁排便等症状。

中医认为腹泻主要与脾胃湿热、寒湿积聚等因素有关。

治疗腹泻常用橘红承气汤,该方药有止泻、清热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千金泻心汤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利水泻火、消炎的功效。

四、儿童湿疹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常见于婴幼儿。

中医认为湿疹主要与体内湿热郁结、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治疗湿疹可采用黄连阿胶汤,该方药有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的作用。

另外,还可使用玉屏风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痒的功效。

五、儿童多动症多动症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等症状。

中医认为多动症主要与心肝失调、脾胃功能紊乱有关。

治疗多动症可使用益气安神丸,该方药有安抚心神、镇静神经的作用。

另外,还可采用赖氏五子衍宝散进行治疗,该方药具有益气养血、安抚肝阳的功效。

总结起来,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注重调理整体,通过中药的运用来达到平衡人体内部环境的目的。

然而,治疗儿童疾病仍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能自行进行治疗。

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主要有哪些?中医『治未病』的方法主要包括食疗、膏方、针灸、推拿、拔罐、穴位敷贴、穴位注射、隔姜灸法、内服中药、五禽戏、八段锦、气功、太极拳等等。

1、什么是食疗?饮食疗法简称食疗,是将药物与食物相结合,通过饮食而达到治疗、保健的目的。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药食并无截然界限。

远古的人们正是从饮食中逐渐积累了一些医药知识,药食互相结合,使良药不再苦口。

食疗是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

中医历来认为药食同源。

食品与药品之间没有截然的界限,只是一般称为食品的性味偏于平和。

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的大部分是日常食物。

比如红糖姜汤可以解表散寒,治风寒感冒初起;薏米粥可以清热健脾,祛除面部黄褐斑;西瓜可以解暑消渴,被称为天然『白虎汤』;木耳可以解毒清热,清洗体内粉尘垃圾;百合可以宣肺止咳。

在不同的时令季节,针对不同的体质吃不同的食品,可以起到防病、祛病的作用。

2、什么是膏方?膏方,又叫膏剂,以其剂型为名,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

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是由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利用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特点,根据各人的体质、病情,辨证施治而拟订的膏滋药处方,经浓煎后掺入某些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伴流质或冻状剂型。

3、什么是针灸?针灸是我国中医学中一门独特的疗法。

“针”即针刺,以针刺入人体穴位治病。

针灸依据的是“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辩证原则,进针后通过补、泻、平补平泻等手法的配合运用,以取得人体本身的调节反应;灸即“艾灸”,以火点燃艾柱或艾条,烧灼穴位,将热力透入皮肤,以温通气血。

针灸就是以这种方式刺激体表穴位,并通过全身经络的传导,来调整气血和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致病保健”的目的。

4、什么是拔罐?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

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浅谈儿科“治未病”理论及临床应用

浅谈儿科“治未病”理论及临床应用

中医药通报2017年10月第16卷第5期浅谈儿科“治未病”理论及临床应用#1洋1&2郑夏楠3’2李灿东3’2摘要中医“治未病”是疾病防治的重要原则,其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核心内容广泛应用 于临床各科。

本文基于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举隅“治未病”理论在儿科临床中的具体应用,提出“治未 病”理论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当以体质调理、多种途径、阶段养护、培护脾胃和调节情志为要点,并结合当 前体质学说及健康管理两大研究热点,展望中医儿科“治未病”理论未来研究和应用方向。

关键词小儿中医治未病体质1中医儿科“治未病”的理论基础14治未病源流《淮南子》曰:“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 圣人者,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 也。

”这些朴素的防范于未然的思 想,便是“治未病”思想的萌芽。

中医“治未病”之说源于《黄帝内经》中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即“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 也”。

其主要内涵为:未病先防,既 病防变,愈后防复。

其是指采取预 防或治疗手段防止疾病发生、发展 的方法,是中医防治疾病的理论基 础和准则。

中医儿科“治未病”则 是在继承《内经》“治未病”核心理 论,结合儿童生理、病理特点的基 础上,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实践总 结,逐渐发展出的指导儿科临床疾 病防治的方法。

14小儿“易病易复”之特性小儿生长发育尚未成熟,处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阶段,肺脾肾三脏常不足,而心肝又常有余,易感于外邪,易伤于乳食,易带有先天疾患,因此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正如钱乙在《小儿要证直诀》中所言:“脏腑娇嫩,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同时,小儿又具有“脏气清灵易于康复”的特点,故虽易病,但亦易趋康复,可塑性较强。

故可言小儿较成人具有“易病易复”的特点,基于这一特点,“治未病”在小儿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且有效性也可能更优于成人。

如若能在小儿成长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进行“治未病”干预,益其根壮其苗,对其未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必将大有裨益。

中医治未病的主要内容

中医治未病的主要内容

中医治未病的主要内容如下:
中医治未病包括疾病预防、既病防变、预后防复三方面,具体如下:1、疾病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预防疾病的发生,由于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正气和邪气密切相关,应注意调理正气,提高人体抵御邪气的能力,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坚持开展有效的保健锻炼,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饮食、日常生活、工作和休息等适当的控制和安排。

2、既病防变:是指已经发生了疾病,要控制病情,防止疾病恶化,可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综合治疗,病愈防止复发是中医学根治已病,防止产生新病的重要手段。

3、预后防复:治疗重要,调养更重要,在预后调养方面应主要重视调理脾胃,切忌暴饮暴食,过食生冷、油腻之品,可有效防止疾病复发。

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

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

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
中医“治未病”是指预防和干预疾病发生的一种方法,通过调整人体
的阴阳平衡,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防病延年的目的。

下面是一
个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的示例,包括中医养生、饮食调理、运动
锻炼、情绪调节等几个方面。

一、中医养生:
1.调整作息时间:合理规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保证每天有足够的休
息时间。

2.定时放松:每天坚持进行放松训练,如冥想、瑜伽、太极拳等。

3.经络保健:按摩经络,可以通过推拿、针灸、艾灸等方法来调理经络。

二、饮食调理:
1.增加抗氧化剂摄入: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草莓、蓝莓、猕猴
桃等。

2.合理搭配食物:多吃杂粮、蔬菜、豆类等碱性食物,减少肉类和咖
啡因的摄入。

3.饮水注意:保持每天足够的水分摄入,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三、运动锻炼:
1.适度有氧运动:每天坚持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2.增加力量训练:适度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骨骼的稳定性。

3.保持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4次运动,每次30-60分钟。

四、情绪调节:
1.学会放松:学习各种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听音乐等。

2.保持积极的情绪: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

通过上述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干预疾病的发生。

然而,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养生需求都不一样,所以在实施中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和个性化的改进。

此外,中医“治未病”需要长期坚持,并结合医学调养的特点,以达到最佳效果。

小儿中医治未病

小儿中医治未病
精品文档
小儿中医治未病
中藏医辨识:
平和质
中藏பைடு நூலகம்技术:
太阳照射
中藏医干预方
案:
加强护理 注意保暖 卧室要适当开窗通风 太阳照射衣着要宽松 不可紧束而影响气血流通妨碍发育婴儿要有足够
的睡眠时间
评估:
良好
健康指导内容:
每日18小时充足睡眠 婴儿衣着要宽松 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
中藏医辨识:
平和质3
月龄
中藏医技术:
幼儿抚触
中藏医干预方
案:
从头面部开始,依次轻柔按摩胸腹腰背、上肢、下,肢、双足约20分钟左右,每日一次。
评估:
健康状况良好
健康指导内容:
天气晴暖时,带孩子户外进行空气浴及日光浴;
中藏医辨识:
平和质
6
月龄
中藏医技术:
按摩技术
中藏医干预方
案:
以手掌部对准小儿脐部,轻轻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与促进胃肠蠕动,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评估:
良好
健康指导内容:
科学喂养,积极预防接种,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疾病,
注意保暖
中藏医辨识:
平和质8月龄
中藏医技术:
按摩疗法
中藏医干预方
案:
以手掌部对准小儿脐部,轻轻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小儿腹部,以利于小儿消化吸收,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评估:
良好
健康指导内容:
科学喂养,合理添加辅食,以利于小儿生长发育,户外多晒阳光,以利于小儿钙的吸收,积极预防接种,预防疾病危害

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

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

中医“治未病”干预操作方案
一、依据中医论治未病思路,提出操作方案
1、坚持服药
早期未病不仅可以通过中药常规治疗方式做好补充和调节,而且还可
以通过中药来进行辨证论治,以调节机体平衡,处理未病状态。

具体方法
是根据患者的不同标志,采用合理的药物和剂量,以达到调节内分泌和激素,增强免疫力和抑制病理变化的作用。

2、健康饮食
坚持健康的饮食结构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早期未病也
不例外。

要注意把握主食、添加食品的比例,注意每日膳食的搭配,可以
以蔬菜、水果、肉类、蛋白质和谷薯类等为主。

同时,要拒绝吃油炸食品、垃圾食品、面包和糖类等加工食品。

3、适当活动
早期未病中,可以适当活动来调节机体的健康。

可以通过健身操,跑步,游泳,舞蹈,散步等活动来达到此目的。

在选择的运动形式中,要根
据自身条件和体质情况选择比较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而不是过度拘泥。

4、足够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未病状态的保健的重要措施,它不仅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还可以减轻未病状态。

因此,在健康保健中,建议每天保证7-8小时
的睡眠,使自己保持充足的睡眠,从而达到调节未病状态的作用。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3种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3种

中医治未病健康状态中医干预方案3种首先,针灸调理方案。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以针刺激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流动,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治未病的基本原则是“三因三法”,即根据个体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客观条件来确定治疗方案,通过调整穴位的选择,刺激力度以及时间长短等因素来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中老年人,可以选择针灸大椎穴、足三里穴,以调理心脑血管系统和提高免疫力;对于青年女性,可以选择足太冲穴、关元穴,以调理月经不调和提高生殖系统的功能。

其次,推拿按摩方案。

推拿按摩是指通过手法的按摩和压迫,刺激人体经络和腧穴,以调和气血,促进机体的气血流通。

推拿按摩治未病可以通过对经络进行按摩来调节气血的流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例如,常见的推拿按摩手法有拨、捏、推、按、揉、拿、点、拍等。

对于工作压力大的人,可以选择揉捏大肠经和三阴交穴,以缓解疲劳和调节情绪;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可以选择推拿胃经和神阙穴,以提高免疫力和消化功能。

最后,中药调理方案。

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药的药效来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中药调理治未病的方案主要是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来选择中药材,组成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以选择补益类中药如黄芪、党参、人参等,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对于过度疲劳的人,可以选择清热解毒类中药如连翘、金银花等,以清除体内的有害物质和调节免疫机能。

综上所述,中医治未病的干预方案包括针灸调理、推拿按摩和中药调理等。

这些方案都是通过中医的理论和技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保持健康的目的。

这些中医干预方案可以根据个体的情况来选择和调整,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试谈中医儿科“治未病”的基本方法

试谈中医儿科“治未病”的基本方法

试谈中医儿科“治未病”的基本方法摘要】说明了中医儿科“治未病”的5种基本的方式:了解了疾病产生的诱发因素、掌握疾病发病时间、认清疾病的最开始的症状、明确疾病的发生规律、防治疾病的发作并且能够运用临床案例加以研究。

【关键词】中医儿科;治未病;基本方法[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440-02中医所讲的“治未病”最先源于秦朝,形成于《黄帝内经》后来经过许多的专家学者进行分析和阐述,逐渐成熟起来,现在已经很是普遍了。

关于“治未病”通常包括了还没有生病先进行养生、至于预防疾病、把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防微杜渐、有了病及早进行治疗、不养让疾病产生较大的恶化、防治疾病的复发等。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许多的人也是不知道如何去做。

笔者主要从事儿科常见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深深的感觉到“治未病”这种观念对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和防护的重要的辅助作用。

所以,笔者在下面详细的谈谈“治未病”的5个基本的办法。

一、明确疾病诱发原因诸多的疾病都有着比较显著的诱发因素,医生只要了解了这些原因,便可以加以避免,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疾病的发生,小孩子的生病诱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内因,就是小孩肺部发育的不健全容易受到外部的感染,脾部常常容易造成食物的堆积,所以小孩子的在日常的护理中防治“未病”重点在脾肺这些地方。

民间有句俗话:“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就是说孩子吃得太多,或者包裹的太热就会引发诸多的疾病,保护孩子的时候要小心。

小孩子最容易在胃里积压食物,导致脾胃的损伤,进而引发其他的伤害,比如:发热、咳嗽、腹泻、便秘等原因。

除此之外,许多的先天因素也会导致婴幼儿疾病发的主要原因。

比如:很多的孩子都有过湿疹、便秘、容易上火的问题,中医认为的是主要和孩子出生后有关的胎毒没有除净。

胎毒来自父精母血,所以古时候的孩子在出生后需要服用黄连、甘草等擦口,用炒大黄、金银花、桃仁、、甘草、等“下瘀毒粪”,可以有效地预防鹅口疮、便秘、湿疹等热毒性疾病。

儿童中医治未病

儿童中医治未病

0-6岁儿童的中医治未病小儿常见疾病的保健方法一伤食积滞1.主要临床表现:胃纳呆甚至厌食、腹胀、恶心欲呕、口臭、夜眠不安、大便不调。

2.保健要点:1外治法:常用穴位:神阙穴定位:正当肚脐中央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40g紫苏煎沸水将毛巾在汤内浸泡拧干趁热敷在腹部用手顺时针推磨。

冷则随换。

2推拿疗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腹阴阳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穴”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

食积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

③分推腕阴阳穴约100下。

④推三关穴约200下。

⑤退六腑穴约300下。

治疗食积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的次数多。

3饮食疗法:推荐食物炒麦芽、炒山楂、炒神曲、鸡内金、芒果核。

食疗举例炒麦芽20g、炒山楂5g、炒神曲10g煮水早晚2次分服。

二脾虚厌食1.主要临床表现面色偏黄或偏白肌肉松软进食不多也常出现食积大便多稀溏。

2.保健要点:1、外治法常用穴位足三里穴定位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外侧一寸处为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用拇指揉法揉200下两侧交替每日2次。

可配合的小儿也可用艾条灸法灸足三里每次15分钟两侧交替每日1-2次。

2推拿疗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腹阴阳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①补脾土穴补脾土穴有二种方法一种方是用指摩法治疗脾土穴另一种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

上述二种补脾土的方法医者可任选一种推300下。

②分推腕阴阳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梭侧及尺侧约100下。

③推三关穴约推300下。

④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200下。

中医学中的儿科疾病治疗

中医学中的儿科疾病治疗

中医学中的儿科疾病治疗中医学作为中国独特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儿童疾病的治疗也有其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中医学中的儿科治疗,注重整体观察和综合分析,以平衡、顺畅人体的气血运行为治疗重点,不仅能够缓解症状,还能够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健康成长。

本文将介绍中医学中常见的儿科疾病治疗方法。

一、风热感冒治疗风热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风邪侵袭导致体内火气上升引起该病。

治疗时,应以清热、解表为原则。

常用的中药有连翘、薄荷等,可将其煎煮后服用,或制成药物糖浆、颗粒等形式。

此外,中医还强调在生活中应避免寒冷刺激,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加速病情的康复。

二、脾胃功能不佳治疗儿童常见的脾胃功能不佳疾病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中医学认为,脾胃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其功能的调理尤为重要。

治疗时,可采用中药调理脾胃,如白术、砂仁等,以及合理的饮食调配。

避免吃过多寒凉生冷的食物,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改善和调节脾胃功能。

三、小儿哮喘治疗小儿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学主张治疗应从整体上调理体质和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苍朮、儿茶、石膏等,可用煎剂或制成丸剂、颗粒等形式服用。

此外,中医强调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过敏源等,有助于减轻和控制哮喘发作。

四、小儿湿疹治疗小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中医学认为其发病与体内湿气过重有关。

治疗时,应以祛湿、清热为原则,常用的中药有黄连、玄参、苦参等,可用煎剂外用或制成药物膏剂。

另外,在生活中应注意饮食的调理,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饮开水,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有助于减轻湿疹的发作和症状。

五、小儿肺炎治疗小儿肺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中医学认为肺主呼吸,治疗时应以清热、化痰为原则。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桑白皮等,可用煎剂或制成药物颗粒等形式服用。

此外,中医还强调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和湿度,避免寒冷和过度干燥刺激,有助于加速康复。

中医治未病知识

中医治未病知识

中医治未病知识
中医治未病是指通过中医的方法和理论,预防疾病的发生,维护和改善身体健康的一种医学理念。

以下是一些中医治未病的知识:
1. 五脏六腑的调养: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与四时天气、五行相应,并通过调养来预防疾病。

例如,春季调养肝脏、夏季调养心脏、秋季调养肺脏、冬季调养肾脏等。

2. 保持情绪的平稳:中医强调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认为情绪的失调会引起体内的阴阳失衡,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情绪的平稳对于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3. 调节饮食习惯:中医强调饮食对健康的影响,认为合理的饮食可以调养脏腑,增强抵抗力。

中医提倡根据季节、个人体质等调节饮食,比如春季多吃嫩绿蔬菜、夏季多吃水果、秋季多吃白果、冬季多吃温热食物等。

4. 中草药保健:中医认为一些中草药具有调理身体、增强抵抗力的功效。

经常使用一些具有药膳作用的中草药,如黄芪、当归、灵芝等,可以帮助预防疾病。

5. 锻炼身体:中医认为适当的运动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等。

总之,中医治未病强调的是通过调养身体,使身体处于平衡状态,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对儿童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儿童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儿童疾病的治疗方法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在儿童疾病的治疗中,中医学使用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法,与现代医学相辅相成,为儿童健康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对儿童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草药疗法、针灸疗法以及按摩疗法。

一、中草药疗法中医学认为,儿童疾病往往与体虚、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因此中草药疗法成为中医治疗儿童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草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补充脏腑功能,以及解毒、驱寒、杀菌等作用来治疗疾病。

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中医师会选用不同的中草药组合来制剂。

这些制剂通常以中草药汤剂的形式给予儿童服用,或者用于局部治疗。

中草药疗法在儿童疾病的治疗中常常能够起到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作用。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

对于儿童来说,针灸疗法可以起到调整气血、养护脏腑功能、增强免疫力等作用。

根据不同的病症,中医师会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并进行柔和的刺激。

针灸疗法在治疗儿童疾病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对于慢性疾病和免疫力低下的儿童非常有效。

通过针灸可以调整儿童的身体平衡,促进身体自愈能力的发挥,达到疾病治疗和康复的目的。

三、按摩疗法按摩疗法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儿童疾病也有一定的疗效。

按摩通过特定的手法和力度对儿童身体的经络、穴位进行刺激,调整气血流通,疏通经络,消除疾病隐患。

儿童的机体发育不完善,按摩疗法可以帮助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力、增进消化功能,达到防病治疗的目的。

与药物治疗相比,按摩疗法更加温和且无副作用,适合儿童使用。

综上所述,中医对儿童疾病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草药疗法、针灸疗法和按摩疗法。

这些疗法能够通过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和预防儿童疾病的目的。

在选择适合儿童的中医治疗方法时,应该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并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治疗方法应与现代医学方法相结合,因为综合治疗能够更好地满足儿童的健康需求。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儿科诊疗技术与方法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儿科诊疗技术与方法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儿科诊疗技术与方法中医儿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在中医行业工作中,中医儿科诊疗技术与方法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儿科诊疗技术和方法。

一、四诊法四诊法是中医儿科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儿童的面色、舌苔、舌质、脉象等来判断疾病的病情;闻诊是通过听儿童的呼吸声、咳嗽声等来辨别疾病的性质;问诊是向父母了解儿童的病史、症状等信息;切诊是通过把握儿童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发展趋势。

四诊法有助于中医医生准确地诊断儿童的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儿科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刺入细针,调节儿童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疗法在治疗儿童的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问题、免疫力低下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进行针灸疗法时,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和刺激方法,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三、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也是中医儿科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药是指由植物、动物、矿物或其组合制成的药物。

中药治疗能够调节儿童的体质,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加速康复过程。

在使用中药治疗时,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病情和体质,精确配伍药材,确保疗效和安全。

四、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双手的按压、揉捏、推拉等手法,调理儿童的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的效果。

推拿按摩在治疗儿童的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问题、神经系统问题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医生需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法和力度,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五、饮食调理在中医儿科工作中,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将食物视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通过调整饮食结构,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儿童来说,饮食健康对于生长发育至关重要,中医医生会根据儿童的体质和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指导家长正确喂养儿童。

综上所述,中医儿科工作中的中医诊疗技术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治未病基本原则及方法

中医治未病基本原则及方法

中医治未病基本原则及方法
中医治未病是中医特有的预防保健方法,其基本原则和方法如下:
一、调整情志
中医治未病相信情志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因此调整情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途径。

具体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避免情绪过激或消极情绪的影响,注重身心健康的平衡。

二、调节饮食
中医强调“饮食为先”,饮食营养不均衡会影响身体健康,因此中医治未病也需要调节饮食。

具体方法包括:多食用以米、面、馒头、豆腐等为主的淀粉类食物,多摄取蔬菜、水果,少食咸、辛、醋、辣等刺激性食物。

三、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

中医治未病建议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太极拳等。

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应根据个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整。

四、调理气血
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因此中医治未病需要调理气血。

具体方法包括:通过针灸、推拿、拔罐等手段调理气血,注意情绪调节,避免生活、工作压力过大。

五、使用中药
中药是中医治未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在疾病发生前通过调节身体生理
机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具体方法包括:使用中药进行养生保健,
预防发生疾病。

以上就是中医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医院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流程

医院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流程

医院中医治未病的基本流程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传统理念,它强调采取预防或治疗的手段来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希望不生病或是不让小病发展成大病。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传统理念,它强调采取预防或治疗的手段来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希望不生病或是不让小病发展成大病。

那么中医治未病到底有哪些环节?这个未病又是怎样治的呢?治未病基本流程分为体质辨识、养生指导、传统疗法治疗三步骤。

1、体质辨识
在开始养生保健之前,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的体质,这样去调养才能有的放矢。

在这里您既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体质测评,也可以问卷的形式进行群体性测查。

2、养生指导
得到体质辨识报告后,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做出进一步检查,结合您的病史、症状体征等给出专属于您的调养方案,包括饮食、起居、精神、运动等多方面建议。

3、传统疗法
这是治未病的第三个环节。

前两步之后您所得到的大的健康调养方案,将被细化成更具体的小方法,这些方法都是中医的传统特色疗法,根据需要选用一种或是多种。

快节奏的生活给现代人带来很大压力,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态,合理保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无疑将是提高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不过专家特别提醒,目前一些打着中医保健中医治未病旗号的假冒保健品和保健门诊,让不少求医心切的人掉进了陷阱,花了昂贵的医药费,还把没病的身体治出了病,因此专家表示,预防保健,治病求医务必选择大医院和正规的保健体检中心。

治未病儿童保健

治未病儿童保健

位置:在前臂 屈侧面的桡侧

治便秘等症
操作:自 腕推至肘
功用:补气 搐等症。
发表、祛风
肺俞穴
散寒,用于 位置: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
外感怕冷无 开1.5寸。
汗、营养不 良。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 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小儿常
保和丸
王氏保赤丸
用中成 药
食积。脘腹痞满胀痛,暧腐 1.小儿消化不良和成人胃肠功能失调所致乳滞疳积、上 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 腹饱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便秘等症。 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2.四时感冒所引起的发热咳嗽、痰厥惊风、喘咳痰鸣等
用40g紫苏煎沸水,将毛巾在
操作方法
汤内浸泡,拧干趁热敷在腹 部,用手顺时针推磨,冷则随
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
补脾土穴 百下 腕阴阳穴 分推腕阴阳穴约100下
三关穴 推三关穴约200下
炒麦芽20g、炒山楂5g、炒 神曲10g,煮水,早晚2次分 服。
换。
六腑穴 退六腑穴约300下。治疗食积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次数多

(1)外治法:五倍子敷脐法
(2)饮食疗法
健 操作方法 五倍子、肉桂,比例10:1,研末备用。取中药粉末30g,用食醋调湿以成形为度, ①泥鳅参芪汤
要 点
及要求: 处方
做成一元硬币大小,分别贴在肚脐和左右涌泉穴,外用麝香壮骨膏盖在上面固定。每 日1次,连续使用1周。贴药后若局部皮肤出现水泡和破损等应暂停,结痂后可继续给 药。
(见上述“脾虚厌食篇”)之 捏积疗法操作方法及要求
克,谷芽10克,鹌鹑1只。 做法:以上材料处理洗净,加清水6 碗,慢火煲1—2小时,喝汤,食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谈中医儿科“治未病”的基本方法
发表时间:2019-03-15T14:19:01.60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9月17期作者:杨思思[导读] 说明了中医儿科“治未病”的5种基本的方式:了解了疾病产生的诱发因素、掌握疾病发病时间、认清疾病的最开始的症状、明确疾病的发生规律、防治疾病的发作并且能够运用临床案例加以研究。

试谈中医儿科“治未病”的基本方法
杨思思
(瑞安市红十字医院;325200)
【摘要】说明了中医儿科“治未病”的5种基本的方式:了解了疾病产生的诱发因素、掌握疾病发病时间、认清疾病的最开始的症状、明确疾病的发生规律、防治疾病的发作并且能够运用临床案例加以研究。

【关键词】中医儿科;治未病;基本方法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7-0440-02
中医所讲的“治未病”最先源于秦朝,形成于《黄帝内经》后来经过许多的专家学者进行分析和阐述,逐渐成熟起来,现在已经很是普遍了。

关于“治未病”通常包括了还没有生病先进行养生、至于预防疾病、把疾病扼杀在萌芽之中、防微杜渐、有了病及早进行治疗、不养让疾病产生较大的恶化、防治疾病的复发等。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些,许多的人也是不知道如何去做。

笔者主要从事儿科常见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深深的感觉到“治未病”这种观念对中医儿科常见疾病的治疗和防护的重要的辅助作用。

所以,笔者在下面详细的谈谈“治未病”的5个基本的办法。

一、明确疾病诱发原因
诸多的疾病都有着比较显著的诱发因素,医生只要了解了这些原因,便可以加以避免,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疾病的发生,小孩子的生病诱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大类。

内因,就是小孩肺部发育的不健全容易受到外部的感染,脾部常常容易造成食物的堆积,所以小孩子的在日常的护理中防治“未病”重点在脾肺这些地方。

民间有句俗话:“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就是说孩子吃得太多,或者包裹的太热就会引发诸多的疾病,保护孩子的时候要小心。

小孩子最容易在胃里积压食物,导致脾胃的损伤,进而引发其他的伤害,比如:发热、咳嗽、腹泻、便秘等原因。

除此之外,许多的先天因素也会导致婴幼儿疾病发的主要原因。

比如:很多的孩子都有过湿疹、便秘、容易上火的问题,中医认为的是主要和孩子出生后有关的胎毒没有除净。

胎毒来自父精母血,所以古时候的孩子在出生后需要服用黄连、甘草等擦口,用炒大黄、金银花、桃仁、、甘草、等“下瘀毒粪”,可以有效地预防鹅口疮、便秘、湿疹等热毒性疾病。

外因,主要是六淫之邪,除了按照直接增减衣服之外,中医还要求要“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篇》)而李东垣说:“胃气者......为气也。

”所以说调理脾胃是照顾正气的最好的方式。

调养的道理不能仅仅依靠医生,母乳是一种很好的调剂品,要注意饮食,谨慎用医药,要让脾胃没有损害,这才是最基本的保养的办法。

所以对于小孩子说,外部感染的防护重点在于注意饮食、谨慎使用医药、不要使脾胃受到伤害、土旺金生、肺自然坚固、于是便不在患病。

比如:过敏性的疾病,主要发病的原因就是风邪,善行而数变,让人防不胜防。

中医主要通过补土生金、固为祛风等方式,自觉调动起自身的防御系统去抵抗外部的干扰。

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过敏的问题。

另外还有一些惊吓、受风、雷电的刺激等也是影响的因素,比如:惊吓而导致的小孩哭闹、雷电刺激小孩的抽动。

人们常说的养护小孩子不要经常见生人、不要让孩子听到怪异的声音、不要让孩子触碰怪异的物品。

都是通过避免这些外来接触的东西而防治疾病的发生。

二、掌握疾病发病时间
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时间的不断变化、许多的疾病发生也有这样的规律。

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时间,先治疗其因时节而发生变化的疾病然后在继续控制其主要疾病的蔓延。

春天容易受到伤风感冒的影响,可以采用一些中药材制作成香囊随身携带在身边加以利用。

夏天的季节容易中暑热,用金银花等熬水作为茶饮,秋天的季节小孩子腹泻比较严重,用一些中药治疗腹泻也是有效果的。

冬天的季节容易伤风感冒,用黄芪等中草药煎水泡脚等有预防风寒的作用。

在临床上的具体表现就是癫痫、抽动症、婴儿痉挛等疾病在年农历节气、月圆、月亏时容易发病。

所以,时节就是外界环境的阴阳变化、交替的时候,容易生病。

而《内经》认为“人与天地相适应”所以,人体内的阴阳也会随着发生变化,身体虚弱的人和经常生病的人不能更好的适应适应环境所以就生病了。

但是中医的治疗办法就是可以通过提前用药,或者外用针灸的治疗办法平衡身体内的阴阳均衡,进而预防疾病的发生。

三、认清疾病先兆的症状
不管所有的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假设还没有在疾病彻底爆发之前,运用一定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疾病的发生,或者控制疾病的进一步恶化,防治疾病的发生。

就是先提前了解疾病的发生,提前进行治疗,预防疾病的发生,很多的小孩子热病发生也有很多的症状,很多的父母长期说自己的孩子经常生病,嗓子发炎,但是只要认真的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在生病之初经常有口干、便秘等先前的症状,这个时候只要及时的发现就会把疾病消灭在萌芽中。

有的孩子有抽动症,最开始的时候有挤眉弄眼,清嗓的表现这个时候只要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就可以很好的控制病情。

最好就是早点发现,早点治疗。

总结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中常见的一种思想理论并且已经达到成熟,主要掌握了良好的治疗方法就可以很好的预防疾病。

参考文献:
[1]高洪平.治未病思想与儿科临床预防诊疗[J].中国民间疗法,2014,(6):60-61.
[2]武明云,侯江红.论《幼科发挥》中“治未病”思想[J].中医药通报,2016,(2):29-31.
[3]郑敏,解换弟. 浅论体质辨识在中医儿科临床中的应用[J].湖南中医杂志,2013,(12):116-119. 作者简介:杨思思女 1988.3.1 浙江省瑞安市瑞安市红十字医院住院医师中医科本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