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何为企业?这是我从前没有思考过的问题。
我们学习经济学,学习微观宏观理论,分析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不断地汲取学者们已有的研究成果,知晓“企业一般是指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各种生产要素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能够了解的也常常是这样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
因疫情在家学习的我,对着课件、做着笔记、写着作业,似乎又回到了中学时期“不论因果、只论对错”的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渐渐地只接受而不提问,可科斯这篇文章把我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企业的性质》这样一篇文章,于我而言是有点难度的,其中学术语言的运用及逻辑都让我没办法很快地理解,而其讨论的企业要比我们所了解的“企业”二字更加深奥。
初读,我感受到的是作者逻辑的严密,一个接一个的问题,串起对于“企业”的思考;再读我感受到的是企业这一组织的复杂,文中提及的边界、交易费用等等还只是它的冰山一角,我们所接触的理论知识中亦有它的方方面面,要想读懂“企业”,我想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细读,我慢慢了解边际替代概念,知晓市场运行的成本、不确定性的存在导致了企业的产生,清楚企业的本质在于节约交易费用,明白定义与现实是可以吻合的……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去搜索、去了解未知,从中既收获了知识,亦学会思考和发问。
关于企业,科斯已然在文中用他的科学和严密论述过了,学术界各种看法亦是我们学习参考的重要资源,作为对经济学入门尚浅的小白,深知这样一篇文章背后需要付出多少我难以想象的实践和努力,而我能够做的,便是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不断地观察生活,去思考、去探寻,只有打开自己的思维,才能够有更大的收获。
2020年3月。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4篇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4篇企业的性质读后感篇一《企业的性质》文章开头就沿用前人罗宾逊夫人的思索方式,是否符合现实,是否易于处理。
然后给出大致的理论工具和分析模型--边际替代概念。
这篇文章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即应该在文章开头就把最重要的观点或者思考方式告诉读者。
科斯的这篇论文通篇没有复杂的模型和过多的数理演绎,但是却清晰的指出了组织在市场交易中的作用。
过去在主流的经济理论中价格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长久以来被认为是一个“黑箱”。
传统的经济学研究中只注重了价格机制发挥的作用,而忽视了其赖以成立的基础,只考虑到了给定的内生变量所发挥的作用,而没有将其置于一个真实的世界之中去考察。
科斯教授将其形象的比喻成为“黑板经济学”。
但是经济学的研究最终要走到现实世界之中,我们要将生产、交换放置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之内,不仅考虑到价格和成本的变动对其的影响,也要考虑到一些社会因素对于人们经济行为的影响。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重点阐述了三方面的问题:企业存在的原因、交易费用、企业的界限。
一、企业存在的原因第一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对于市场替代的组织,由企业家来分配资源,在这种组织中运行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了;第二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他认为由于市场在很多方面的运行是时常变化的,变化就产生了不确定性,遵照不确定性本身会造成多方面的不便利和损失,因而一种固定的契约,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契约的出现将会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契约的运行载体则是由企业家治理着的企业;第三是由于有管制力量的政府和其他一些机构对于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区别对待,会造成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通过市场组织更为有利,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扩大。
“当资源的导向依靠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二、交易费用科斯说,“建立企业是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在科斯看来,这个成本有发现价格的成本和由“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即在价格机制下的资源配置存在在交易成本。
(完整版)《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导论企业的性质一文目标清晰,论证集中,逻辑严密。
导论中,科斯教授首先对理论成立的“假设”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理论的成立都是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而清楚地说明其假定,不仅能够明确理论的适用范围,而且也会得到多数人的赞同,从而为人们作出正确的判断作出依据。
在这个前提下,他试图对“企业”作出一个定义,并且还要明确企业的概念和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
他利用罗宾逊夫人的话引出他对经济学的分析思路,对于一系列的假设需要提出两个问题,“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吻合吗?”然后的文中将用马歇尔发展的两种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来分析企业的定义。
企业形成原因和扩张界限科斯教授在此论证了企业在专业化交换经济中出现的根本原因。
认为价格机制可以被企业所替代,从而逐步分析出企业存在的原因。
首先,他从人的本性反面入手,探讨企业存在的浅层次的原因。
有些人(雇员),为了减少责任和风险,愿意接受较低报酬,而另一些人(雇主),倾向于“成为自己的主人”,希望来控制和指挥别人。
同时,由于企业产品的低价、优质、高信誉,往往受到购买者的偏爱。
这些不同的心理因素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社会之中,加之一些其它的因素,成为了企业存在的一个基本原因。
其次,成本价格因素也是推动企业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首先考虑的是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成本问题。
的确,市场运行是有成本的,他的分析了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其最明显的成本是发现所有想对价格的工和。
虽然随着信息出卖人员的出现,这种成本有可能减少,但还是不能消除这种成本。
第二,市场上发生的每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也会产生交易费用,带来成本的上升。
第三,某些市场中,由于价格机制的作用,需要签定一系列的的契约,进一步导致了成本的上升。
尽管可以设计出一种技术,使契约成本最小化,但却无法最终消除成本。
相反,建立企业变得有利可图。
在企业内部,原先在价格机制下的的一系列契约可由一个契约所代替,从而成本业大大降低。
企业的性质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前言:周老师的课上基本每节都会提到科斯,直到读了科斯的文章之后才真正理解为什么科斯会备受推崇,他的文章简单明了,却不是浅显易懂;深刻严谨,却不是复杂枯燥。
相信他的为人和对经济学的研究也和他文章一样超乎寻常的认真严谨但不失有趣新颖。
《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是使科斯在9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篇论文。
其中《企业的性质》通过分别用市场成本论与组织成本论回答“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因素决定?”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奠定了线代企业理论的基础,也成为企业家理论探讨上重要里程碑。
一、文章内容:罗宾逊夫人:“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企业的定义通过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可以论证不仅是现实的(即能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含义相吻合),而且是易于处理的(即能用马歇尔所发展起来的两种最强有力的经济分析工具来处理)。
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统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提出两种假设,即资源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和资源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1,资源配置在企业中和在经济体制中是存在区别的,并在接下来的部分里说明在实践中影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
当时的经济学家普遍认识到了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调节的,而对于‘经济计划’也分别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例如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B·克拉克赋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
但科斯生动的将企业比作“大海中的自觉力量的小岛”“凝结在一桶黄油牛奶中的一块块黄油”说明虽然他们没有忽视组织的存在,但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会存在。
第二部分非常重要,较详细的阐述了科斯对‘企业为什么存在?企业的规模如何确定?’这两个问题的观点。
企业为什么存在?可能的原因有1.有人愿意在其他一些人的指挥下工作,有人愿意控制、指挥别人;2.购买者更偏爱于由企业生产的商品较之于其他生产方式;3.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包括a.发现相对价格的工和、发生交易的谈判和签约费用,企业内契约没有取消,但大大减少,因为企业内部的合作的生产要素所有者不必签订契约。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最近读了米尔科斯的《企业的性质》这本书,书中有很多与企业有关的论点和观点,
既有通俗的理论解释,又有深层的洞见。
书中首先提出的是关于企业的本质,概括来说,企业是一个与市场竞争营销中有着重
要影响力的组织群体,他们既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技术,同时也应当针对用户需求和市场
趋势作出形势调整。
接着,米尔科斯也着重介绍了如何正确把握市场机遇,预测把控市场发展。
书中指出,企业发展的根本还是在于对市场对原则和发展规律的理解和把控,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未来
的市场趋势,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找到企业发展的机会点,把握市场脉搏。
同时,书中也提出了关于企业管理和决策地位。
作者指出,企业只有把内部管理与准
确的决策机制结合,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管理者要把握企
业文化和企业优势,以此作为产品创新和服务改进的指导方向;要把握企业的短期目标和
发展战略,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要掌握多元的沟通技巧,并能落实有效的跟踪管理
体制。
本书对我对企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助益,书中把握市场机遇,准确把控市场发展的过程
等描述,都让我对企业发展的原则和方针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让我对企业内部如何
协调管理内部管理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科斯的《企业的性质》通过对企业定义、企业产生的原因、企业规模等问题的分析,探讨了企业的性质,即企业的性质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科斯的这篇文章为我们认识正确企业理论及相关经济学知识提供了经典的读本。
然而,由于本人知识水平有限,对《企业的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尚不全面,本文将从以下方面谈谈个人的读书感想。
一、对《企业的性质》内容的理解《企业的性质》包括序言在内,共由六部分组成。
本文将逐一概括各个部分的研究主题,并详细分析科斯对各个观点的论证过程。
(一)关于序言部分的理解科斯在序言部分首先指出经济学家们往往没有对经济理论的“假设”进行考察,导致出现误解和不必要的争论。
考察“假设”对于解除这种误解和争论以及对假设的相关推论都十分重要。
作者以例子的形式引出研究对象,即产业视角下的企业。
本文的任务,一是明确定义“企业”,二是弄清它与“现实世界”中的企业的不同之处(假如存在的话)。
科斯还引用罗宾逊夫人关于“假设”条件的观点,指出他对企业性质的研究将同时满足“假设”是“易于处理”且“与现实世界相吻合”两点条件。
同时,他还将用到马歇尔的两种经济分析工具——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
(二)关于第一部分的理解文章第一部分以考察经济体制为起点来探索企业的定义,通过对经济体制运行的分析,讨论了价格机制的适用性问题,指出价格机制并不是万能的,它在企业中是不适用的,进而提出“价格机制能被替代”,“假定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并指出本文的目的。
科斯首先是介绍了阿瑟.索尔特爵士和一位经济学家对经济体制运行的观点,一是经济体制自行运行,不在集中控制之下,不需要中央监查;二是供给根据需求而调整,生产根据消费而调整;三是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四是社会是一个有机体而非一个组织。
科斯对于“自行运行”给予反驳,这不代表没有私人计划,而且要使经济体制有秩序的话,必须要有这种私人计划。
科斯指出阿瑟.索尔特爵士的描述是不完整的,在企业中是不适用的,即经济体制在企业内部是不适用的,并举例论证,说明价格机制在企业内部是不产生作用的。
读《企业的性质》
读书报告——读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当我第一遍读科斯的《企业的性质》的时候,我发现毫无头绪,于是就去读第二遍,之后我大概了解了科斯这边文章的主要思想,那就是企业能够代替价格机制起作用,协调生产要素的分配和配置经济资源。
但是当我再细读的时候我发现,要完全读懂科斯对其主要论点的论证还是很困难的。
于是我决定去了解一些关于科斯以及制度经济学的一些介绍,以期更好地阅读这篇文章。
科斯是在1937年发表这篇文章,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而是在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失效后,这篇文章与它后来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才引起西方经济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才开始重视从企业自身寻找问题,企业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应当具备什么属性?科斯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新制度经济学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包括四个基本理论: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制度变迁理论。
科斯在这片文章中涉及到的要点是交易费用和企业的产生的原因以及性质。
在此基础上,我再去细读这篇文章,才基本上理清了其基本结构、主要观点、以及推理论证特点以及其创新点。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的主要思想是开创性的,在传统经济学家的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是能够被替代的,因为市场是有成本的,所以形成了一种组织——企业,够有效地配置资源,能够节约社会成本,以及由此展开的其他问题。
但是对于具体的推理论证过程个人认为还是有欠缺的,有些说法还未完全读懂,所以只能浅谈个人的想法。
首先,这篇文章一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作为引言,引出经济理论中“企业”这个词。
科斯从一般经济理论的“假设”这个前提入手,引用了罗宾逊夫人关于假设提出的两点要求:一、是否易于处理,即是否可以分析、解释;二、是否与现实世界相吻合。
同时,科斯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假设应当可以被准确表达,叙述正规。
科斯在这一部分提出“假设”应满足的条件,是为了自己的推理论证自己观点的合理性,能够成为一种经济理论做准备。
同时,也是为批驳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提供武器。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企业的性质》的作者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罗纳德·科斯,文章首先对理论成立的“假设”问题进行探讨,然后基于对假设“可处理”和“现实的”讨论,试图对“企业”做出一个定义,并比较所定义的“企业”与现实中的“企业”之间的不同之处。
在文章的引言部分,作者通过罗宾逊夫人对于假设的观点引出自己对经济学的分析,提出对于假设的两个问题: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吻合吗?并且引出两种分析工具:边际概念和替代概念。
一、文章内容文章一共有五个部分,其中讨论主要集中于前三个部分。
下面就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一个回顾。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在说明“企业是什么?”之前,先考察了经济体制,引用其他经济学家的观点:经济体制是由价格体制来协调的。
然后指出这种观点并不适用于企业之中,在这种理论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是由价格机制所决定,但是在企业中生产要素的流动则不一定由价格机制决定,可能是由管理者所调控。
作者就发现企业和市场交易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外,价格机制通过市场交易来协调生产;在企业内,市场交易不存在,由企业家指挥生产。
因此作者认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为了解释价格机制和“企业家“都被经济学家认定为具有协调功能这一经济理论矛盾,这种矛盾主要两个假设之间的矛盾:一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另一个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指出了企业产生的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利用价格机制也就是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而通过形成企业来对生产要素进行协调,能够使得这种在组织内部的运行成本低于市场交易的成本,企业就因此出现。
第二个就是由于市场交易中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利用价格机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契约的签订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能够降低市场风险的契约依赖于一种能够支配资源的组织完成,因此产生了企业。
第三个原因就是有管制力量的政府或其他机构常常对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同样的交易区别对待。
这种区别对待使得在企业内部生产比市场组织生产更有利,从而导致了企业的扩大,“当资源的导向依赖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读书报告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开创了制度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分析的先河。
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主要思想是御用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工具,通过交易成本的概念来解释企业的规模。
在文中,科斯首先起初企业的概念,然后分析了企业出现的原因,并讨论了关于企业的其他一些观点(例如奈特教授的观点),最后考察了经济学家考察的企业概念是否与真实存在的企业相一致。
科斯证明企业的存在是通过对比市场来完成的。
其逻辑是:利用市场交易可能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市场的组织——企业;反过来,由于利用企业进行交易也需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企业的组织——市场。
当企业的边际交易成本和市场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组织均衡出现。
我是从两重角度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感想。
一、框架解读科斯沿袭了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从制度方面重新定义了企业性质。
在正式论述企业的性质这一问题之前,科斯首先讨论的是企业为什么出现?全文的前三部分主要了企业产生的三个要素:第一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对于市场替代的组织,由企业家来分配资源,在这种组织中运行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了;第二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他认为由于市场在很多方面的运行是时常变化的,变化就产生了不确定性,遵照不确定性本身会造成多方面的不便利和损失,因而一种固定的契约,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契约的出现将会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契约的运行载体则是由企业家管理着的企业;第三十由于有管制力量的支付和其他一些机构对于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区别对待,会造成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通过市场组织更为有利,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扩大。
“当资源的导向依赖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为了便于理解,科斯在讲述企业为什么出现时首先分析了经济学家们通常研究的经济体系。
Arthur salter爵士所描述的经济体系是:正常的经济体系自行运转。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后感《科斯企业的性质》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所著,是一部经济学领域的经典之作。
在这本书中,科斯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成本理论”,并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企业的本质和运作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首先,科斯在书中提出的“交易成本理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认为,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都存在着成本,而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降低这些交易成本。
这一理论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重新审视了企业的本质和经济活动的运作机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企业为了降低交易成本而进行垂直整合,或者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这些都是科斯理论的具体应用。
通过这一理论,我对企业的运作方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科斯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这让我对企业的内部结构和组织形式有了更多的思考。
他指出,企业是一个由权力关系构成的组织,而这些权力关系会影响企业内部的决策和资源配置。
在企业内部,权力的分配和运作方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效率和绩效。
通过对企业内部权力关系的分析,科斯让我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企业内部管理和决策过程有了更多的思考。
最后,科斯在书中提出了企业的边界理论,这也是我在阅读中得到的一大启发。
他认为,企业的边界是由交易成本和权力关系决定的,而企业的边界决定了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资源配置和交易方式。
通过对企业边界的分析,科斯让我对企业的规模和范围有了更多的思考,也让我对企业的发展和扩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科斯企业的性质》,我对企业的本质和性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经济学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科斯的理论不仅给我带来了知识上的启发,也让我对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活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这些理论和观点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阐述了两个关于企业的最基本的问题:一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二是企业的规模由什么因素决定。
他认为,企业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节约市场的运行成本,企业规模取决于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与在公开市场上完成这笔交易所需的成本之间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性组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企业是单个个体的一个集合。
家庭将自己的剩余产品拿到市场上进行买卖,形成某种交易,销售者和消费者在这个谈判和交易过程中,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即交易成本。
就整个市场而言,这种个体行为所形成的总的成本是相当大的,人们为了对这个过程进行帕累托改进,企业便应运而生。
企业是劳动分工日益复杂的结果,经济分工程度的增长需要一体化的力量,没有一体化的力量,分工将导致混乱。
企业这个组织,可以将大量的生产相同性质产品的生产者聚集起来,利用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企业能够把拥有的资源和生产的产品进行统一配置、销售,避免了单个个体为进行产品销售而寻找需求方时所花费的成本,这种捆绑式的产品销售模式大幅度降低了交易成本。
对于每个生产者来说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所以个体的行为并不能使社会收益达到最大,要想使社会福利进一步增加,单个生产者之间的联合便势在必行。
企业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企业家可以利用某种方式发现市场需求,进而利用企业这个大的组织进行规模化生产,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使企业获得利润。
而单个的家庭式的生产者不能做到这一点。
他们的生产能力有限,即便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受生产条件所限,他们也不能生产出相当数量的产品,那么一定的交易成本和规模经济的附加收益将是单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
而且,企业可以将一部分产品进行内部交易,并将自身资源进行统一配置,减少市场运行成本,这是市场所不具有的独特优势。
企业组织产品生产是有利可图的,但企业进行产品生产的规模也是有限度的。
我认为,企业规模停止扩张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内部完成一笔交易的成本等于在市场上完成同样一笔交易所需的成本,二是企业生产产品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只有将这两点权衡好,企业的规模才是适当的。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后感
科斯企业的性质读后感《科斯企业的性质》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科斯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深刻地阐述了企业内部组织的性质和企业如何在市场中运作的机制。
通过对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的比较,科斯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对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斯指出,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是由于市场交易成本高于企业内部交易成本而存在的。
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企业在市场中存在,并且为企业内部的组织形式提供了理论支持。
科斯的研究深刻地揭示了企业内部组织的性质,为人们理解企业内部运作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通过阅读《科斯企业的性质》,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的重要性。
科斯的理论不仅对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同时也对企业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内部组织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科斯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企业内部组织所面临的问题。
除此之外,科斯的研究也引发了我对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思考。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科斯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企业内部组织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科斯的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科斯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企业内部组织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科斯的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科斯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企业内部组织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对科斯的研究,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重要性,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企业内部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读《企业的性质》有感
挥作用,通过交易成本的上升来解释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于科斯而言,他有把收益递减考虑影响企业交易成本递减和要素供给价格上升的因素、交易博弈的因素、规模空间以及技术制约。
其实考虑的因素很全面,后人做的不同意见只能是补充,而无法取代。
我仔细想一想,企业不仅存在本身经营时候的制造成本,也存在制度或者运营期间的交易费用,这些费用是无法避免的,即使压缩再压缩,交易成本不一定通过金钱来衡量,有可能是其它要素,或者是两个生产者之间的契约,虽然交易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很模糊,但科斯具体全面的解释下给出了定义。
这种归纳概括和把抽象变具体的思路使我受益匪浅,从而也学习到经济学应该有的思维习惯。
第三部分科斯则通过引用奈特的劳动分工来解释不确定性理论带来的企业组织产生,从而证明他的第二种假设,科斯很聪明地弥补了自己理论的不足,把企业的组织看作社会关系的分工,这也让我看到了企业中人发生的作用,制度的制定者是人,这里的人更准确指企业领导者,人是活的,分工也是活的,这样产生的制度就能符合企业自身的角度。
科斯自我完善自己学说,跟随时代不断进步本身就是一种榜样。
经济学发展到现在,大约90%的知识在斯密的时代已经解决了,剩下的更多的是一些补充,或者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产生的新的经济问题,因此,在没有形成自己观点的时候运用前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不必不提倡和自责。
相反,我们必须在总结、适当运用前人知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看看文章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
篇幅较为简短,是上面内容的补充和总结。
他考虑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情况下企业组织还是否成立,事实上和完全竞争的条件类似。
结尾通过现实中的事实得到了结论,也照应了文章开头的思考路线。
通览全文,科斯对于企业的界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
然而,学界对科斯企业理论也会存在一定质疑。
交易成本是否是企业产生的唯一原因呢?企业在生产社会化的出现可能还有其他原因,比如说通过企业协作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产出等,这些会不会也是企业产生重要因素呢?其二,企业本质上是市场的替代么?其三,企业仅仅是交易的功能么?这些都是我们不禁提出质疑的方面。
科斯企业的性质我的体会
以往的经济理论对于企业的认识,基本上是从私人企业角度分析,而科斯《企业的性质》是想从产业角度开展分析企业的。
在科斯看来,一种现实的和易于处理的企业的定义是可以获得的,而运用的分析工具是边际替代概念。
传统的经济学说认为,经济体制是自行运行的,是由价格机制来决定的,但在现实世界中,科斯发现价格机制自动调整在整个社会运作层面是有效地,而在企业内部是无效的。
所以科斯要论证“价格机制在企业内部作用是消失的,是被另外一种力量或方式所取代”,也就是说在市场交易被取消的企业(组织)存在着协调生产的替代方法,从而引导出了企业产生和存在的问题。
在他看来,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为此他提出了两个假设,一是资源的配置由价格机制决定,二是资源的配置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
而他所做的工作就是说明在实践中影响在这两者之间进行选择的基础。
在科斯看来,运用价格机制是需要成本的,企业之所以能够产生的原因在于企业能够规避这些成本进而获取利润。
科斯认为,利用价格机制“组织”生产是有成本的,它们包括所有发现相对(相关)价格的工作的费用、市场发生交易谈判和签约的费用以及签订多个契约的成本,尽管随着市场信息提供者的出现和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技术的出现,交易费用会下降但不会消失。
而企业可以通过雇佣市场信息提供者、签订一个契约取代一系列契约以及签订长期契约从而大幅度的降低了交易费用。
这是由于第一无论市场上还是企业内都存在着交易费用,这些费用包含谈判费用、签约费用,合为契约费用,契约费用在市场上呈现的要多,而在企业中呈现的要少。
当存在企业时,生产要素只要签订一个契约就可以进入企业而不必与企业内部的其他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从而降低了交易费用,第二是为了规避风险,在现实世界中,签订长期契约与签订多个短期契约相比更能节省费用和规避风险,所以人们倾向于签订长期契约,但是契约期限越长,实现的可能性就越小,只有购买者对劳务的要求变得笼统的时候,也就是说生产要素的流向依赖买方的时候,这种长期契约才是可以实现的,只因为如此,科斯说企业或许就是在期限很短的契约不令人满意的情形下出现的。
企业的性质
企业的性质读后感对于科斯的文章我总是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当我我再次怀着一颗敬畏的心去读,我的收获又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想.《企业的性质》这篇文章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这篇文章很短,但却目标清晰,论证集中,逻辑严密,层层推进,考虑周全.尽管只是读了两遍,但我觉得已经能够从总体上把握他对于企业的定性的基本思想,也对于企业的内核有了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在他的文章中,他始终围绕罗宾逊夫人的思想来作为他分析经济学问题的思路,也即"对于经济学中的一系列假设,需要提出的两个问题是:它们易于处理吗它们与现实世界相吻合吗 "然后以边际替代概念来展开对于企业定义的分析. 他认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企业的出现由几个原因共同作用所造成.第一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对于市场替代的组织,由企业家来分配资源,在这种组织中运行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了;第二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他认为由于市场在很多方面的运行是时常变化的,变化就产生了不确定性,遵照不确定性本身会造成多方面的不便利和损失,因而一种固定的契约,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契约的出现将会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契约的运行载体则是由企业家管理着的企业;第三是由于有管制力量的政府和其他一些机构对于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区别对待,会造成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通过市场组织更为有利,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扩大."当资源的导向依赖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而对于整个社会为什么不能只有一个企业,企业的规模为什么不能够无限的扩张,他认为因为企业的运行也是有成本的,企业内部追加交易的成本会随着企业家函数的收益递减而上升,并且企业家本身也不能把生产要素完全用于最佳的用途,而且一种或多种生产要素的供给价格可能会上升,在企业扩大的过程中不同种类和不同位置的内部交易由个别企业家组织时效率会下降,这些会限制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将倾向于扩张直到在企业内部组织一笔额外交易的成本,等于通过在公开市场完成同一笔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个企业中组织同样交易的成本为止",这样将使企业和市场在各自最大化效率的条件下进行运作,从而达到整个社会总的福利水平的最大化.以上是我对科斯的《企业的性质》的主要思想的概括,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看书过程中对于书中的某些观点提出我的看法和非常不成熟的见解.对于科斯所列举的几个认为企业的规模不能无限扩大的原因,基本上我是赞同的.然而科斯列举的情况只能作为一种永远的趋势而已而不可能达到终点.事实上他所列举的几个原因是对于企业不断扩大所遇到障碍的一种陈述,也就是说,他解释的是究竟是什么因素阻碍了企业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他认为"当组织的交易增加时,或许企业家不能成功地将生产要素用在他们价值最大的地方,也就是说,不能导致生产要素的最佳使用","交易增加必须达到这一点,即资源浪费带来的亏损等于在公开市场上进行交易的成本,或者等于另一个企业家组织这笔交易的亏损". 而我始终认为,随着交易的增加,总的交易费用是增加的,为了减少费用的支出,一方面,企业家可以重新借助于市场的力量,用价格机制的作用来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另一方面,企业家也可以设计一种新的制度安排,签订更为复杂的内部契约.虽然,设计新的契约安排的成本开始是很高的,而且是极有可能不完善的,但是随着内部交易的增加,即使也伴随着很多不同类交易的增加,但制度设计与契约安排的新的改进,其边际成本也将是递减的,因为对于同一类事情和一系列相关事情的认识以及在"边干边学"过程中人们(企业家)知识积累会增多,由此将产生规模经济以及准规模经济的效用,而这样将使实际边际增加的内部交易费用降低.而这将进一步使得企业的制度建设与契约规范更加的健全完善,各部门的平均交易费用下降.在这样的基础上,企业的规模将具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而企业的规模之所以不能够无限地扩大,我认为是科斯所认为的几个因素的互相抵消的结果,而不是几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我深入思考的几个问题:1、科斯提到,“企业或许就是在期限很短的契约不令人满意的情形下出现的”?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人们有时期望通过签订长期契约而非一组短期契约来节约交易费用或者减少风险。
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
科斯企业的性质的读后感科斯的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
这篇文章虽然以论述企业的性质为主题,但是科斯在论述这一问题时首先以讨论企业为什么出现作为开篇。
科斯在分析经济学家们对价格机制的研究基础上,认为企业产生的核心原因在于价格机制的运转存在着成本,而这种成本又有下面几个成因。
1、发现价格的成本2、企业可以节约契约的数目一体化之后,契约的数目未必会大量减小,以上手课堂上阅读的《笔的传奇》为例,若将前述生产笔的两个环节并入一家企业,则原来的生产者与笔芯、笔壳供应商之间的契约现在变成了与笔尖金属、塑料墨水管、墨水和不同颜色质地的塑料的供应商之间的契约,契约总数至多只是节省了中间的那一个。
但是,尽管契约数没有剧减,契约的性质却发生了变化,这种性质的变化有利于生产和成本节约。
也即以带有控制权的契约替代了标的物固定的契约。
完全由价格机制作用的领域中,契约的标的物是固定的。
价格的调节是一种事后的调节,如果生产者充分细化,则产品的数量、质量要与前后相续的生产者匹配十分困难,风险颇大。
而并入企业内部的契约则是带有控制权的契约,它并不事先僵硬地约定特定的产品和服务,而是以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产品和服务为标的。
设想造笔商并入更多的生产环节,则他将能够自由的控制和协调各种要素的数量、品质乃至成本。
3、长期契约替代短期契约能够平抑风险科斯认为长期契约比短期契约的风险小。
这一点可能存在争议。
风险的基本含义就是实际收益对期望收益的偏离。
而在实践中,人们对短期、近期事物的预测会比对长期的预测要准确可靠一些。
长期的实际值偏离预测值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如果将科斯这里所说的风险定义为要素价格的波动,长期契约可以稳定要素供给,因此他认为长期契约风险小。
但实际上,长期中厂商对这一要素的需要可能增可能减,这一要素的市场价格也会涨跌,因此稳定某一种要素供给并不能削减厂商收益的波动,也即并不能平抑风险。
另一方面,签长期契约好像和一体化并不能等同而论。
读科斯
读科斯《企业的性质》有感我认真拜读了科斯的《企业的性质》,这篇论文并不长,不过几千字而已,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有一些地方不甚明白,对于他举的一些例子也没能完全理解。
我但太佩服他了,据说这篇论文在他25岁的时候就开始构思了,27岁发表的,后来还因此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觉得原因可能在于他的这篇文章里的思想真的很创新,很特别。
刚开始读的时候,真的觉得无法理解,有点颠覆。
因为我上学期刚刚学完微观经济学,其中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这一章是重点内容。
感觉刚刚了解价格机制,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等这些因素对企业多么地重要,又看到科斯关于企业的理论,告诉我现实中的情况并不是这样的,资源的配置不是由价格机制。
这种感觉就像是我第一学期学完政治经济学老师告诉我价值决定价格,企业中存在平均利润率,接着第二学期微观经济学老师告诉我供求决定价值,企业中根本没有什么平均利润率。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看来对于任何一种经济理论都要抱着批判的态度呀,不过既然我们要学习它,想必应该不全是鬼扯,也有其值得借鉴和欣赏的一面。
下面我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来谈一谈我对科斯这篇论文的拙见。
科斯这篇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环环相扣,逻辑紧密。
如科斯题目所写,这篇论文主要讨论的是企业的性质,是一个貌似很基本,各种经济学家给了各种说法但又真正很难弄明白的问题。
在开篇引言部分,科斯提出假设对经济理论是十分重要的,而他的理论是基于易于处理和与现实世界相符合而作出的。
在第一部分,科斯从考察经济体制开始来探索企业的性质。
他提出,一般的经济学假定资源的流动方向依赖于价格机制,但在企业里这是不适用的。
在企业里,资源的流动是因为组织命令这样做。
为什么组织会存在呢?因为组织也就是企业它可以替代价格机制。
这样就似乎产生了一个悖论:资源的配置是由价格机制决定还是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
第二部分是这篇论文最为重要的部分。
科斯阐述了企业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是由成本的,而通过企业来配置资源可以降低一定的市场交易成本。
读后感一:企业的性质
读后感一:企业的性质第一篇:读后感一:企业的性质企业,一个微缩的计划市场?——读《企业的性质》有感前言:在当今世界,新制度经济学是当代最具影响的经济学流派之一,而科斯的《企业的性质》是新制度经济学派最重要代表作,为了加深对新制度经济学的认识,笔者仔细阅读了这篇论文。
科斯认为企业本质上是对市场机制的替代,通过计划控制资源配置手段来节约交易成本,是企业组织存在的原因,企业的规模应该扩张到企业内部边际交易成本等于市场边际交易成本。
读完论文,笔者不禁要问:科斯的企业理论正确吗?企业是一个微缩的计划市场吗?一、科斯的企业理论介绍在回答前面的疑问之前,我们先得弄清科斯的企业理论是什么。
读完《企业的性质》,笔者发现该书主要回答了如下两个问题。
(一)企业为何存在?科斯认为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的伟大功绩在于证明市场的有效性,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协调生产交易,调节资源的配置并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然而,科斯认为这种理论给了人们一个关于经济体制非常不完整的画面,在企业内部价格机制根本不起作用。
比如,在企业内一个工人从部门Y 流向部门X,他这样做不是因为相对价格的变化,而是因为他被命令这样做。
科斯接着问道:既然人们通常认为协作能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那么,为什么这样的企业组织会存在?科斯认为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似乎是,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包括所有发现相对价格需要的费用和市场上发生的为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
确实,当存在企业时,契约不会被取消,但却大大减少了。
某一生产要素(或它的所有者)不必与企业内部同他合作的一些生产要素签订一系列的契约。
当然,如果这种合作是价格机制起作用的一个直接结果,一系列的契约就是必需的。
一系列的契约被一个契约替代了。
因此,科斯关于企业为什么会出现的理论可以总结为:利用市场机制协调分工是需要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允许企业家计划协调生产可以节约某些市场运行的成本。
企业的出现一定....是因为企业方式的交易费用低于市场方式的交易费用。
企业性质读后感(精选4篇)_关键人物读后感
企业性质读后感(精选4篇)_关键人物读后感企业性质读后感(精选4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关键人物读后感”。
第1篇:企业的性质读后感读《企业的性质》后感在经过一个星期的奋斗,我最终读完了由英国经济学家科斯于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本质》,虽然不能很精确地了解该文章的详细内容,但也大致了解其表达的意思。
接下来,我将结合《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来谈谈我读完企业性质后的感想。
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实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传统厂商理论不考虑制度环境对厂商决策的影响,也不认为厂商内部存在运行成本,因而视厂商为一个生产结点,厂商所要解决的问题便是依据市场价格机制的指引在既定资源条件下寻求产出的最大化,所以传统厂商理论可简化为一个生产函数。
科斯通过闻名文章《企业的性质》以及《社会成本问题》等对此提出了挑战,他认为制度环境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厂商内部存在交易费用,并且这种交易费用不仅影响到企业的效率,也影响到企业的规模和边界,从而打开了企业这个“黑箱”。
科斯认为,企业的存在是因为管理协调费用低于市场交易费用。
组织分工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通过管理协调组织在企业内部,一种是通过市场交换,以市场价格机制协调来组织,这两种组织分工的形式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这两种组织分工的形式哪种更有效率,在于管理协调费用与市场交易费用的比较,当前者大于后者时,市场价格机制协调更有效率;反之,则企业协调更有效率;若两者相等,则管理协调与市场价格机制协调效果相同,企业的边界也由此确定。
第一部分,科斯指出了当时经济学界对企业的观点。
当时的经济学家已经意识到经济体制是由价格机制来协调的,但同时也存在肯定的经济安排(组织内部)为了对此进行说明,马歇尔把组织作为第四种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学理论;J.B.克拉克给予企业家以统筹职能;奈特教授则强调了经理的协调作用,他们统一的观点是认为在企业之外,价格变动确定生产,这是通过一系列市场交易来协调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
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开创了制度经济学、组织经济学分析的先河。
这篇文章写于1937年,主要思想是御用马歇尔的边际分析工具,通过交易成本的概念来解释企业的规模。
在文中,科斯首先起初企业的概念,然后分析了企业出现的原因,并讨论了关于企业的其他一些观点(例如奈特教授的观点),最后考察了经济学家考察的企业概念是否与真实存在的企业相一致。
科斯证明企业的存在是通过对比市场来完成的。
其逻辑是:利用市场交易可能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市场的组织——企业;反过来,由于利用企业进行交易也需支付额外的成本,所以需要替代企业的组织——市场。
当企业的边际交易成本和市场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组织均衡出现。
我是从两重角度谈谈我对这篇文章的感想。
一、框架解读
科斯沿袭了凯恩斯的政府干预经济的角度,从制度方面重新定义了企业性质。
在正式论述企业的性质这一问题之前,科斯首先讨论的是企业为什么出现?全文的前三部分主要了企业产生的三个要素:第一是因为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通过形成一个对于市场替代的组织,由企业家来分配资源,在这种组织中运行的成本低于在市场中利用价格机制运行的成本时,企业就会出现了;第二是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他认为由于市场在很多方面的运行是时常变化的,变化就产生了不确定性,遵照不确定性本身会造成多方面的不便利和损失,因而一种固定的契约,包括长期的和短期的契约的出现将会降低这种不确定性,而契约的运行载体则是由企业家管理着的企业;第三十由于有管制力量的支付和其他一些机构对于市场交易和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区别对待,会造成在企业内部组织生产而不通过市场组织更为有利,从而造成了企业的扩大。
“当资源的导向依赖于企业家时,由一些关系系统构成的企业就开始出现了”。
为了便于理解,科斯在讲述企业为什么出现时首先分析了经济学家们通常研究的经济体系。
Arthur salter爵士所描述的经济体系是:正常的经济体系自行运转。
就他的日常运行而言,它不受任何中央控制,它也与需要中央的监督。
在他们眼中经济体系由价格制度协调,社会不是一种组织而是一种有机体,经济体系是自行运转的。
但是科斯认为Arthur salter 爵士的分析是不完全的。
其后Marshall 又引入了组织的概念,把它作为第四种生产要需;J.B.Clark 富裕企业主协调职能;Kninght教授引入了负责协调的经理。
D.H.Robertson指出在企业外部,价格变化之道生产,这是一系列交易协调;在企业内部,这些市场交易被取消,进行这些交易的复杂的市场结构被企业主取代,后者指导生产。
经学家把价格机制看做是一种协调工具,他们同时也承认企业主的协调功能,经济学理论中,在资源通过价格机制进行配置的假设和资源配置依赖与企业主的假设之间存在一些分歧。
而科斯写这篇文章目的就是构建一座桥梁来沟通这两种假设。
科斯在定义企业时,首先向我们描述的原假设的市场体系是一个全自动调整的过程,然而在现实中,经济则存在着计划。
在企业之外,价格主导生产;在企业之内,企业家指挥生产,命令取代了价格来协调生产。
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替代价格机制。
科斯认为一个企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使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
其成本,他认为有发现价格的成本,专业出售这类信息的人就出现了,当然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但是不可能取消成本,也就是说在市场交易通过价格机制会有成本,而通过企业主来交易会降低这一成本,当然人会选择后者,于是企业存在了。
到这里,科斯给出了企业的完整定义:企业是和市场并行的组织和协调生产的经济体系,企业取代了市场进行资源配置。
那企业为何出现,企业的边界在何处,科斯在以下部分给出了解答。
既然企业已经出现,为什么不在一个企业内部进行所有的市场交易呢?这就是关于企业边界的问题。
科斯做出这一解释:首先企业的规模变大,在企业主的职能上,可能存在收益递减,就是说,在企业内部组织的交易越多成本就越多。
其次,随着被企业的交易的增加,
企业主可能无法把成本要素安置在其价值最大的用途上,就是说,他无法做好的利用这一生产资料。
最后,一种或多种生产资料的供应价格可能上升,因为一个小企业的其他优势要超过一个大企业。
前面两种原因于经济学家提到的管理收益递减相吻合。
简而言之,《企业的性质》全文重点是分析企业是如何产生的,科斯的思路首先是认为交易费用是存在的,并且对分工效率是有影响的;其次企业是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它的组织形式和市场是不同的,它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改变各种生产要素的利用率,达到最优效率。
目前通过经济学家的研究认为《企业的性质》存在以下问题,同时也获得仍旧健在的科斯本人的认同;首先科斯有把企业理论和传统理论划分的嫌疑,忽略生产的作用,,把企业和市场划分开,否认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理论很广,没有条理,解决不了市场和企业同步扩大的当今经济现象。
二、读后感悟
《》给我最大的观感就是全文论证的严谨性。
文章开篇从经济体制引出价格机制的作用,又从经济体制谈到企业,分析了企业家和价格机制在企业组织中的作用,把价格机制当作一种企业的协调工具,而这种协调工具在企业家和价格机制中间有一道鸿沟,从而提出自己的假设:资源的配置是从价格机制决定还是依赖于作为协调者的企业家。
第二部是最重要的分析环节,交易成本的概念被广泛运用到企业契约的订立,取代价格机制在企业内发挥作用,通过交易成本的上升来解释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于科斯而言,他有把收益递减考虑影响企业交易成本递减和要素供给价格上升的因素、交易博弈的因素、规模空间以及技术制约。
其实考虑的因素很全面,后人做的不同意见只能是补充,而无法取代。
其实,企业不仅存在本身经营时候的制造成本,也存在制度或者运营期间的交易费用,这些费用是无法避免的,即使压缩在压缩,交易成本不一定通过金钱来衡量,有可能是其他要素,或者是两个生产者之间的契约,虽然交易成本对于企业来说很模糊,单毕竟在科斯具体全面的解释下市定义了的。
第三部分科斯通过引用奈特的劳动分工来解释不确定性理论带来的企业组织产生,从而证明他的第二钟假设,科斯很聪明地弥补了自己理论的不足,把企业的组织看做社会关系的分工,这也让我看到了企业中人发生的作用,制度的制定者是人,这里的人更准确指企业领导者,人是活的,分工也是活的,这样产生的制度就能符合企业自身的角度。
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较为简短,是上面内容的补充和总结。
科斯考虑的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存在的情况下企业组织还是否成立,事实上和完全竞争的条件类似。
结尾通过现实中的事实得到了结论,也照应了文章开头的思考路线。
我看到的是科斯对细节的、把握和对研究的严谨,文章总结很有示范性。
通览全文,科斯队企业的界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每一处都透露出严密的逻辑,而且能找到出处和参考,科斯的上诉分析隐含了一个更深刻的思想,即交易背后的产权界区问题,他试剂商已经注意到在企业产权界区清晰地条件下,运用价格机制去实现企业间联系的摩擦就小,交易成本就低,反之,交易成本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