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鉴赏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鉴赏赏析纳兰性德《浣溪沙》阅读答案鉴赏赏析浣溪沙纳兰性德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栏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这首词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上片的情感基调是低沉的,无论是夕阳还是小楼,既无情绪也控制不了忧愁,这是抑。

忽然,一个骑马的美少女出现,少女潇洒风流。

这里是白描,直接描绘少女的形象和神采。

使原来低沉的气氛转眼间有了亮色,使人的眼睛为之一亮,这是扬。

通过先抑后扬的手法运用,塑造了少女美丽风韵。

【译文】黄昏时分,你登上狭狭的小楼。

夕阳被你娇小的步子挤下了山,留下栏杆一排,珠帘一条,飞鸟一双。

你就这样静静地伫立。

左边的鞋印才黄昏,右边的鞋印已深夜。

你的愁,很芳香。

它让你又一次数错了,懒惰的分分秒秒。

终于,你骑一匹小马出城。

怀中的兰佩,温软,如满月的光辉。

他看你时,你也想看他。

但是,你却莞尔回头。

作品赏析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

叙事者少见。

而本篇则恰是以叙事的手法填出,颇得出奇之妙。

词中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描绘了一个细节,但却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

刻画而不伤其情韵,清新别致,很有韦庄词的意味。

意境描述人说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

而容若的这一阙《浣溪沙》,则以少有的叙事的方式填得,却有出奇的好。

他给了读者一帧慢镜头,慵懒如春水的时光里,潺潺流淌着一种琳琅之美。

又好似就着这美一谱上曲,立马就会要将其含在唇边,满怀欣喜的,饱含情意的,依依呀呀练唱起来不可。

黄昏时分,残阳如酒。

小楼之中,珠帘斜斜垂挂在软金钩上。

落日的余晖宛若薄薄的锦缎,一匹一匹的散散堆落在阑干上。

他凭栏而立,看着这清觞一样的昏昏日光,心念中不禁来了愁绪,这波光碎影的生年,竟是这般的了无兴致。

有注本认为这上片是写的词中女子,正是闺中怀春,上片的描写乃是为下片所做铺垫。

而我更倾向于这是容若写自己如何倚阑生愁的说法。

纳兰性德《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原文译文鉴赏

纳兰性德《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原文译文鉴赏

纳兰性德《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原文|译文|鉴赏《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是清代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

此篇抒发了出使万里荒漠,与妻子分离的痛苦之情。

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这首诗的相关资料,一起来看看吧!《浣溪沙·万里阴山万里沙》原文清代:纳兰性德万里阴山万里沙。

谁将绿鬓斗霜华。

年来强半在天涯。

魂梦不离金屈戌,画图亲展玉鸦叉。

生怜瘦减一分花。

译文及注释译文没有楚天千里清秋。

没有执手相看泪眼。

只有阴山,胡马难度的阴山。

这里,猎猎的风,将你的寸寸青丝吹成缕缕白发。

岁岁年年,你望见的是连绵千万里的黄沙,人在天涯。

魂牵梦绕中,你将她翩翩的像打开。

一遍遍回想,她的温柔她的笑。

直到地老天荒,直到那些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发不出声音来了。

注释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一作《浣溪纱》,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阴山:今河套以北,大漠以南诸山的统称。

绿鬓:谓乌黑发亮的头发。

古人常借绿、翠等形容头发的颜色。

斗,斗取,即对着。

霜花,谓白发。

强半:大半、过半。

金屈戌(xū):屈戌,门窗上的环钮、搭扣。

此谓金饰(即铜制)脚屈戌,代指梦中思念的家园。

玉鸦叉:即玉丫叉。

丫叉,本为树枝分叉之处,后泛指交叉形象的首饰。

这里谓“玉鸦叉”是借指闺里人之容貌。

生怜:谓看着画图上她那消瘦的身影而生起怜惜之情。

生怜,可怜。

鉴赏这是一首边塞行吟咏叹的词,表达了词人在荒凉的异地对人生的哀怜,也透露出纳兰性德自身对于官场的厌倦。

这出使的几个月,纳兰性德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这天之涯度过了,面对着连绵的阴山与漫天的黄沙,满头青丝怎能不迅速花白。

于是睡梦之中不免魂飞故里,重又看到了家中金碧辉煌的屈戍。

恍惚中,头戴玉鸦叉的妻子在缓缓地展开画轴(或许那上面正画着她日夜所思之人),那花容似乎因思念瘦损了很多,令人油然生出怜惜之情。

词中第一句中“阴山”一方面是实指,即是如今也能一睹的阴山,但古代诗词中经常使用这一形象,它已经形成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作者:刘素兰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8年第03期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醒,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词是绝代才子纳兰性德沉痛悼念其妻卢氏所作,词中那溢满纸的追悔相思之苦,读来令人痛彻心扉,又感人至深。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为妻。

卢氏天生丽质,性情温顺,知书达理,学养颇丰,与出身名门的纳兰喜结良缘,实乃门当户对、珠联璧合之美。

婚后夫唱妇随,吟诗作对,恩爱有加,如意美满的生活更激发了纳兰诗词创作的热情。

然而,幸福惬意的生活仅仅三年,康熙十六年,多才多艺的卢氏便因难产离世,这无疑给沉浸于幸福之中的纳兰以当头一棒,使他猝不及防。

纳兰挚爱着卢氏,爱妻的离世令他几近不能自拔,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让他从此吟起“悼亡之音”,诗词中流露出浓郁的哀婉凄楚之意和对爱妻的无限怀恋相思之情。

《浣溪沙》就是其中一首。

这首词的上片寫景,景中寓情,极言失去爱妻后的形单影只。

首句“谁念西风独自凉”,便已奠定了这首词悲凉哀伤的基调。

秋风瑟瑟,落叶飘零,阵阵凉意袭来,词人独自一人倍觉凄冷,不禁触景生情:昔日爱妻为自己添衣叠被,嘘寒问暖,柔情蜜意的情景恍若眼前,有卢氏在身边的日子多好啊!然爱妻已逝去,词人明知这是一种奢望,却偏偏明知故问,生出“谁念”之诘问,这一问把词人无限期盼与失望的矛盾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是一种无法言说的心痛,痛彻入骨,深入心髓。

一个“凉”字看似写景,实则是词人悲凉心境的真实写照,如此“西风独自凉”,他怎能不悲从中来?这正如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次句“萧萧黄叶闭疏窗”更现凄凉之景: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零零散散,飘然落地,词人看在眼里,“别是一翻滋味在心头”。

伤心的词人不忍再看到这肃杀的一幕,也好暂时平息一下自己心头的孤寂,于是就有了“闭疏窗”之举。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读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读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读纳兰性德《浣溪沙》赏读引言: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自宋代以来,以浣溪沙为词牌名名篇有很多,其中就有清朝此人纳兰性德的所写的《浣溪沙》词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纳兰性德《浣溪沙》两篇,欢迎大家阅读!浣溪沙·一半残阳下小楼一半残阳下小楼,朱帘斜控软金钩。

倚阑无绪不能愁。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

见人羞涩却回头。

【译文】黄昏时分,你登上狭狭的小楼。

夕阳被你娇小的步子挤下了山,留下栏杆一排,珠帘一条,飞鸟一双。

你就这样静静地伫立。

左边的鞋印才黄昏,右边的鞋印已深夜。

你的愁,很芳香。

它让你又一次数错了,懒惰的分分秒秒。

终于,你骑一匹小马出城。

怀中的兰佩,温软,如满月的光辉。

他看你时,你也想看他。

但是,你却莞尔回头。

【赏析】该篇采用叙事的手法,正所谓“词宜抒情,或直发胸臆,或假以兴象,而叙事者少见”。

所以显得更为奇妙。

上片情语出之于景语,写女子意兴阑珊之貌。

首句点明时间是黄昏,正是夕阳西下时分,朱帘斜斜地垂挂在软软的金钩上,一副颇无心情的懒散样子。

“倚阑无绪不能愁”是说这位女子倚靠着阑杆,心绪无聊,而又不能控制心中的忧愁。

此三句以简洁省净之笔墨描摹了一幅傍晚时分深闺女子倚栏怀远图,为下阕骑马出游做好铺垫。

下片亦刻画了一个小的场景,但同时描绘了一个细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这位闺中女子怀春又羞怯的形象。

“有个盈盈骑马过”一句,清新可喜,与李清照“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有异曲同工之妙。

特别是“盈盈”一词,形容女子,有说不出的熨帖生动。

“薄妆浅黛亦风流”一句则凸现了她的风情万种,“薄”、“浅”形容她的容貌,“亦”字说她稍加打扮就很漂亮。

末句言,“见人羞涩却回头”。

这只是少女一个极细微的,几乎叫人难以察觉的动作,词人却捕捉到了,轻轻一笔,就活灵活现地勾画出闺中女子怀春又娇羞的`复杂心情。

可以说骑马少女薄妆浅黛羞涩回头的神态,把原本显得低沉的夕阳、小楼、斜挂的朱帘、软垂的金钩及无聊的心绪衬托为一幅情景交融、极具美感的画卷,读来口角生香,有意犹未尽之感。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_1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_1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浣溪沙·风压轻云贴水飞宋代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情惟有落花知!译文风压着柳絮贴着水面纷飞,雨后初晴燕子在池沼边衔泥筑巢。

沈郎身弱多病不能承受衣物之重。

在沙上没有收到鸿雁传来的书信,竹林间时时听到鹧鸪悲啼。

我的深情怕是只有那落花知晓了。

解释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分平仄两体,双调,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轻云:本指轻薄飘浮的白云。

这里比方柳絮。

贴水:紧挨近水面。

乍晴:雨后初晴。

乍:初,刚。

池馆:池沼馆阁。

这里主要指池沼。

燕争泥:燕子趁着天晴衔泥筑巢。

沈郎:即沈约,字休文,南朝梁诗人。

他在《与徐勉书》中说:“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

〞意思是说因多病而腰围消瘦。

后遂以“沈腰〞作多病的代称。

不胜衣:形容消瘦无力,连衣服的重量都难以承受。

胜,承受。

沙上:指沙渚、沙滩之上。

鸿雁信:古人有鸿雁传书的说法。

《汉书·苏武传》: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流于北海。

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请求匈奴归还苏武。

匈奴诈言苏武已死。

后汉派使者说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苏武等在某沼泽中。

匈奴单于大惊,致歉汉使。

鹧鸪啼:鹧鸪鸟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在外的游子听到鹧鸪的叫声会感到凑凉。

鹧鸪,禽名,善啼。

创作背景这首《浣溪沙》约作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春。

东坡迎春景而春情动,思念妻子,作此词以怀念之。

一说此词是李璟的作品,见《李璟李煜词补遗》。

因明代所刊《类编草堂诗余》署为李璟所作,故《补遗》误收。

应据元刻本定为东坡词。

赏析“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用轻快的笔触三涂两抹,就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描绘出来。

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画出几样景物,感染力很强,呈现了一股清爽的春之气息。

在一个多云转晴的春日里,徜徉于池馆内外,但见和风吹拂大地,薄云〔柳絮〕贴水迅飞,轻阴搁雨,天气初晴,那衔泥的新燕,正软语呢喃。

纳兰性德赏析浣溪沙

纳兰性德赏析浣溪沙

纳兰性德赏析浣溪沙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著名诗人,其诗作以豪放清远、情感真挚而著称。

其中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浣溪沙》。

这首词以其清新淡雅的词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情感纠葛的感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首词进行一番赏析。

《浣溪沙》共八首,其中每一首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首: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是你,青衫也。

想起,年少时,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首词以“世事一场大梦”开篇,直接点出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转瞬即逝的,人生几度新凉,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时光的流逝。

接着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风吹雨,回忆起了往事。

铁马是你,青衫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岁月和情感的怀念。

最后一句“想起,年少时,梦里花落知多少”,更是将诗人对往事的感慨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二首:闲愁如醉,迷津欲断,忆当时,梅花照雪,一片丹心,千古事。

人间,万家灯火,暗淡了,几回寒暑。

这首词以“闲愁如醉,迷津欲断”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无奈和对于情感的困惑。

在这个世界上,人生难免会有许多的迷茫和困扰,而这种闲愁更是如醉般让人难以自拔。

接着诗人回忆起了往事,梅花照雪,一片丹心,千古事,表达了诗人对于纯真情感和真挚情感的追求。

最后一句“人间,万家灯火,暗淡了,几回寒暑”,更是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情感纠葛的感慨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首:不见,不散。

山水空蒙,云雨空濛,几番风雨,几番离索。

一点浊酒,几时能醉,一杯清茗,多少情话。

这首词以“不见,不散”开篇,表达了诗人对于情感的坚守和对于爱情的执着。

在这个世界上,情感的纠葛和离别的伤感无处不在,而诗人却依然坚持着对于真爱的追求。

接着诗人描述了山水空蒙,云雨空濛,几番风雨,几番离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沧桑和情感纠葛的感慨。

最后一句“一点浊酒,几时能醉,一杯清茗,多少情话”,更是将诗人对于情感的追求和对于真爱的坚守表现得淋漓尽致。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谁 念 ”之 诘 问 ,这 一 问 把 词 人 无 限 期 盼 与 失 望 的 矛 日平 常 的生 活 ,如 今 逝 去 了才 念及 它 的 美好 ,然 而 带
盾 心情 表 达 得 淋 漓尽 致 ,这 是 一 种 无 法 言 说 的 心 痛 , 来 的却 是彻 骨 的 冰 凉 。“当 时 只道 是 寻 常 ”这 句 看 似
的 无 限 怀 恋 相 思 之情 。《浣 溪 沙 》就 是 其 中一 首 。
茫 ”已 是无 法 挽 回 的 事 实 ,但 他 依 然 割舍 不 下 这份 至
这 首 词 的上 片 写 景 ,景 中寓 情 ,极 言 失 去 爱 妻 后 真 至 纯 的 情 感 ,回 想 与 爱 妻 相 处 的 美 好 情 景 ,今 后 这
能 不 悲从 中来 ? 这 正 如 近 代 学 者 王 国维 在 《人 间 词 “以 自然 之 眼 观 物 ,以 自然 之 舌 言 情 ”。
话 》中语 :“一 切 景 语 ,皆情 语 也 。”
全 词 从 上 片 的 “西 风 ”“黄 叶”“疏 窗 ”“残 阳”,到
兰喜结 良缘 ,实乃 门当户对 、珠联璧合之美 。婚后夫 举 杯 饮 茶 祝 兴 ,竞 至 乐 得 茶 洒 一地 ,满 室 溢 满 了 茶
唱 妇 随 ,吟 诗 作 对 ,恩 爱 有 加 ,如 意 美 满 的生 活 更 激 香 ,这 富 有 风 情 雅 趣 的 嬉 戏 ,与 当 年 李 清 照 和 赵 明 诚 发 了纳 兰诗 词 创 作 的 热 情 。然 而 ,幸 福 惬 意 的生 活 仅 “赌 书 泼 茶 ”的佳 话 一 脉相 承 ,令 人 难 以忘 怀 。 “赌 书
意 袭 来 ,词 人 独 自一 人 倍 觉 凄 冷 ,不 禁 触 景 生 情 :昔 情 ,犹 如 打 翻 了 五 味瓶 ,各 种 滋 味 杂 陈 一 起 ,无 以 言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全词翻译赏析1浣溪沙纳兰性德(清代)伏雨朝寒愁不胜,那能还傍杏花行。

去年高摘斗轻盈。

漫惹炉烟双袖紫,空将酒晕一衫青。

人间何处问多情。

注释①伏雨:指连绵不断的雨。

杜甫《秋雨叹》诗:“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②高摘:攀高折花。

③斗轻盈:与同伴比赛看谁的动作更迅捷轻快。

轻盈,多用以形容女子体态的轻快、灵活。

④炉烟:香炉中的熏烟。

⑤酒晕:喝完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陆游《宴西楼》诗:“烛光低映珠帐丽,酒晕徐添玉颊红。

”参考译文这连绵不断的雨如同剪不断的哀愁,依稀记得去年我们到杏花园游玩,还一起攀上枝头摘取花枝,比赛谁最轻盈利落。

香炉中的熏烟轻轻地萦绕,双袖在炉火映照中泛着紫红的颜色,身着青衫而脸上胀红了酒晕。

人间何其广大,竟然还是无处寻觅、亦无处寄托那一份多情。

创作背景在这一年,纳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位女子离开了人间。

她是纳兰的第一位结发妻子,也有人说她是他遇到的第二个女人。

无论如何,她都是纳兰怀想一生的知音和伴侣:卢氏。

史书载,他们夫妻二人恩爱有加,感情笃深。

新婚燕尔的浪漫与纳兰词人的特质融合,成就了牵魂引魄、游梦天方的醉人生活。

然而短暂的快乐也许就是为了让纳兰El后的回忆更为酸楚。

就在三年之后的康熙十六年四月,卢氏产下一子海亮。

约月余,卢氏因为产后患病,于五月三十日撒手人寰。

突如其来的打击使纳兰太伤心。

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他浸着泪水的墨笔一再流露出哀婉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他在一首《沁园春》中写道: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赏析《浣溪沙·伏雨朝寒愁不胜》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本诗是一首相思之作,描绘了一种多情无奈的阑珊意绪,表达了诗人对伴侣的思念。

《浣溪沙》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浣溪沙》九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赏析

浣溪沙[清] 纳兰性德身sh ēn 向xi àn ɡ云y ún 山sh ān 那n à畔p àn 行x ín ɡ,北b ěi 风f ēn ɡ吹chu ī断du àn 马m ǎ嘶s ī声sh ēn ɡ,深sh ēn 秋qi ū远yu ǎn 塞s ài 若ru ò为w éi 情q ín ɡ。

一y ì抹m ǒ晚w ǎn 烟y ān 荒hu ān ɡ戍sh ù垒l ěi ,半b àn 竿ɡān 斜xi é日r ì旧ji ù关ɡu ān 城ch én ɡ,古ɡǔ今j īn 幽y ōu 恨h èn 几j ǐ时sh í平p ín ɡ。

作品赏析: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唐苏颋《汾上惊秋》有:“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而纳兰在此处云“北风吹断马嘶声”。

听闻如此强劲,如此凛冽的北风,作者心境若何,可想而知。

难怪他会感慨“深秋远塞若为情”。

下片。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词中的寥廓的意境不禁让人想起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故而张草纫在《纳兰词笺注》前言中言,纳兰的边塞词“写得精劲深雄,可以说是填补了词作品上的一个空白点”。

然而平心而论,无论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万帐穹庐人醉,星影要摇欲坠”,还是“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纳兰都不过是边塞所见所历的白描,作者本身并没有倾注深刻的生命体验,这类作品的张力无法与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同日而语。

诗词鉴赏:【清】纳兰容若《浣溪沙》

诗词鉴赏:【清】纳兰容若《浣溪沙》

诗词鉴赏:
《浣溪沙》
【清】纳兰容若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

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我是人间惆怅客,只这一句,纳兰的哀愁都溢了出来。

正因为饱尝人间离愁别苦,才情不自禁,潸然泪下。

又马上回头看见自己竟然在流泪,也更是无人知晓,来给予慰藉,便回头自对自地冷嘲:“你知道你一个伶仃孤苦,独自掉泪究竟是为什么呢?难不成还会有人来给你安慰么?简直煞是可笑了。


这就是纳兰,一位多情、深情,又敏感的男子。

满腔愁苦,转过身才发现,自己是如此可怜,竟然连哭泣似乎也毫无价值。

残雪冷,花屏冷,月光冷,心更冷。

他能做的,只能像你我一样,在肠断心碎之后,“忆平生”了。

青山依旧水长流,挥泪长啸望长空。

离别只因有相逢,有别有逢度一生,来而不往非正道,沧海桑田总相承。

夕日红颜今何在,一抹清风永无踪!
相思只为情意深,终老心底只念君。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秋浓露重夜烛红情如游丝恨随风。

花好月圆醉深秋,多情愁思几时休。

画屏冷,残雪冷,断肠之人泪声声,
人间过客匆匆,喜怒哀乐仇情。

你是人间四月天,来不及温柔,也来不及温暖。

雪儿潇湘,欣忆昔日时光
最美春江花月夜,春来江水绿如蓝。

浣溪沙纳兰性德赏析

浣溪沙纳兰性德赏析

浣溪沙纳兰性德赏析
《浣溪沙·纳兰性德》是清代大诗人纳兰性德所作的一首词,全词共
分为四个部分,其中每一个部分都是以“还似旧时游上苑”“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开头,呈现出纳兰性德对于过去的怀旧情感以及对未来美好
的憧憬。

这里就对这首词进行赏析:
首先,这首词表达了纳兰性德对于逝去时光和过去青春岁月的深刻怀
念之情,词中“还似旧时游上苑,曾逢桂花一洒然”表现了他曾经在游玩
的场所上苑中看到的桂花之景,十分怀念这个曾经的经历。

而后第三、第
四句“游人犹倚画栏干,风送香裳遥相见。

”给人悠远唯美的感觉,让人
能感受到纳兰性德怀念过去的心情。

然后,在词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句话,纳兰性德表达了他
当年的自我感觉,也是他过去青春时光所能给他的最好印象。

那个青春时代,是自己成长的时光,也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那时候的自己浑身散发
着青春的光芒,是多么的出色,这也是他回想起来时与别的同学来对的所在。

最后,这首词表达了纳兰性德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

最后一句话“长
夜梦回巴山重,梦中岂有他乡?”表明了他追求的是人生的极致,是自己
的后半生能够处在美好的生活状态中,能够时时刻刻享受生活的精彩与美好。

整首词词意清晰,气韵深远,让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纳兰性德自身美
好的情感体验和无尽的爱恋之情,还能够从中汲取到不断进步和成长、不
断追求美好与享受生活的精神鸡汤。

纳兰容若诗词《浣溪沙》赏析

纳兰容若诗词《浣溪沙》赏析

纳兰容若诗词《浣溪沙》赏析纳兰容若诗词《浣溪沙》赏析诗词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诗是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纳兰容若诗词《浣溪沙》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纳兰容若《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首《浣溪纱》是清代词人纳兰容若悼念亡妻之作。

卢氏出身名门,娴雅端庄,自小受到诗书熏陶,知书识礼。

两人珠联璧合,婚后鹣鲽双飞,恩爱甚笃。

然而,纳兰容若幸福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康熙十六年五月,结婚才三年的卢氏因为产后受寒不治身亡。

这给刚刚二十三岁的纳兰容若以莫大的震撼和打击。

风流倜傥、至情至性的纳兰容若始终无法忘记与亡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写下了众多悼妻之词,《浣溪沙》便是其中最为动人肺腑的不朽之作。

开篇“西风”一词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西风烈烈,凉意来袭,独自感受风中的凉意,如今还有谁来念及?其孤独凄凉之情溢于言表,不禁令人心生感叹。

风卷黄叶,萧萧而下,寒意直逼疏窗,“伤心人”对“凄凉景”,心中的痛苦怎能派遣?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茕茕孑立,衣袂飘飘的纳兰,悄然立于残阳斜照的窗下,沉思往事,黯然神伤,无尽相思涌上心头。

无限往事涌上心头,当日与卢氏恩爱之情景历历在目。

“被酒”是醉酒,“春睡”一词遥应往事,自己醉酒沉睡,卢氏悄悄起床,唯恐惊醒了还在酣睡的梦中人,卢氏之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可见一斑。

春日里鹣鲽双飞,琴瑟和谐;秋暮中斯人独守,锥心思念。

抚今追昔,缅怀之情顿然浮上心头。

“赌书消得泼茶香”一句,用的是李清照赌书泼茶的典故。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记载自己常与丈夫赵明诚比赛看谁的记性好,指某事载于某书某卷某页某行。

经查原书,胜者可饮茶以示庆贺,有时高兴之至,不觉茶水已经泼湿衣裳。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摊破浣溪沙》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性德所写的一首词。

此写离恨。

上下片结构相似,皆作前景后情之语,又交织浑成。

语言浅淡,明白如话。

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 1摊破浣溪沙·一霎灯前醉不醒纳兰性德一霎灯前醉不醒,恨如春梦畏分明。

月淡云窗外雨,一声声。

人道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又听鹧鸪啼遍了,短长亭。

《摊破浣溪沙》诗词赏析(一)这首词写离恨:孤灯之前,一下子沉醉不醒,又怕醉中梦境与现实分割开来。

窗外有舒云淡月,细雨声声。

人说若太多情,情谊就会变得淡薄,而现在我已经真的不再多情了。

可是,窗外又传来鹧鸪啼鸣之声,不知那送别的短亭长亭之处是否有人驻足倾听?作为伤感之词,这首词写得十分哀伤,自怜自伤太甚。

纳兰自己也说“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

”这首词抒写是离情,但纳兰声声感慨真是多情不似无情,只有品尝过情爱之苦的人,才能做出如此深的体会。

在这首词上,纳兰做了一些词语上的技术处理,开那句“一霎灯前醉不醒”仿佛是一组动静交替的画面,做到了情景交融,相互映衬。

这句起,令整首词有了似醒似醉、似睡非睡的模糊意境。

写道离愁的诗词有许多,但这首离愁的词因为是纳兰写的,便与其他的词有了很大的不同。

纳兰是一个天生内心纤细的人,他看待任何事物都要比别人更加敏感,更加透彻。

离愁在纳兰的眼中比别人的更加沉重,仿佛天地万物同悲的味道。

在纳兰的离别词中,“淡月淡云窗外雨”,云和月在雨夜淡淡的,看上去朦朦胧胧似乎要落泪的样子。

这真是将离愁写到了极致,而前一句“恨如春梦畏分明”也分明说道,这份悲愁,无可替代。

唐人张泌《寄人》诗有:“倚柱寻思倍惆怅,一场春梦不分明。

”纳兰在这首词中,将一个“畏”字与前人的诗句中相替换,更使得词意显得矛盾哀愁。

在这首词中,纳兰采用了许多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手法令这首词读起来不乏趣味,虽然写道离愁,但也有着明快的色彩。

古诗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翻译赏析

古诗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翻译赏析《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作者为清朝诗人、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前言】《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这是一首悼亡之作。

上片由问句起,接以黄叶、疏窗、残阳之秋景的勾画,由触着景物而勾起沉思,氛围已是孤寂凄清。

下片写沉思中所忆起的寻常往事,借用李清照夫妻和美的生活为喻,说明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

结句的“寻常”二字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

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蕴藏了复杂的感情。

【注释】①谁:此处指亡妻。

②萧萧:风吹叶落发出的声音。

③疏窗:刻有花纹的窗户。

④被酒:中酒、酒醉。

⑤春睡:醉困沉睡,脸上如春色。

⑥赌书:此处为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典故。

⑦消得:消受,享受。

【翻译】秋风凉,落叶纷纷,对着窗子独自冷落。

对着夕阳思念往事。

喝酒睡懒觉,赌书泼茶,当时只是平常事。

孤独寂寞之情如是,借怀念往事以排遣,但愈加孤独。

平常事已变成求之不得的梦想。

【赏析】谁念西风独自凉。

孤独深入骨髓的一句话。

“孤独”二字,笔画不多,写起来容易,念起来简洁。

却实在是太深邃,是极具重感的一个词语。

但纳兰容若,以情阙为注脚,将之刻进生命当中。

理解的亦深刻于常人。

是要经历人生当中怎样的暴动和巨恸方才能够将“孤独”二字的真意领悟呢。

是爱之死,情之灭,生之永劫。

妻子卢氏难产致病离世的那一年,他二十三岁。

风华正茂,当好的年华。

却痛失至爱。

是这样一种近乎惨烈的人生历练,在他的生命里以无可违逆没有余地的方式刻下了痕迹。

以致于,在这之后,他词风大变,所作之词总有悲音,轻灵不胜从前,却极是哀感顽艳。

这阙《浣溪沙》亦不例外。

且是容若极佳的悼亡词之一。

自一句“谁念西风独自凉”始,他便循序回环,陷入沉痛思忆当中。

般般往事,渐ORg渐浮现心头。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第一篇:纳兰性德《浣溪沙》赏析浣溪沙(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赏析:一、关于纳兰性德:纳兰性德(1655.1.9~1685.7.1),清代著名词人。

原名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

叶赫那拉氏,满清后族。

他出身满清贵族,虽然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但他却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词人之一。

在当时词坛中兴的局面下,他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

他的词清丽凄婉,特别是为悼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写下的许多词篇,更是泣血之作,哀感顽艳,使他成为中国词史上一位著名的“伤心人”。

纳兰性德与他的妻子: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

是年卢氏年方十八,“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

但是仅三年,卢氏因难产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译文:独自在西风中,谁知道我的凄凉感伤呢?不忍心面对满眼的萧萧落叶,所以关上了疏窗。

我伫立在残阳中,深思往事。

(回忆当初)因为春日酒醉,她不忍心惊动我的酣睡,我和她曾经有过赌书泼花的闺房乐趣。

只是那时把与她相处的美好时光当做寻常情境。

赏析: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西风”、“黄叶”、“疏窗”、“残阳”、“沉思往事”的词人,到这里,词所列出的意向仿佛推出了一个定格镜头,长久地锲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

《浣溪沙》文学赏析及读后感

《浣溪沙》文学赏析及读后感

《浣溪沙》文学赏析及读后感《浣溪沙》文学赏析及读后感引言:《浣溪沙》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描绘与亡妻往日的美满恩爱,更道出了今日的酸苦。

全词生动的表达了词人对亡妻的哀思之情。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浣溪沙》文学赏析及读后感,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白话译文秋风吹冷,孤独的情怀有谁惦念?看片片黄叶飞舞遮掩了疏窗,伫立夕阳下,往事追忆茫茫。

酒后小睡,春日好景正长,闺中赌赛,衣襟满带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愿以偿。

[《浣溪沙》文学赏析这是一首悼亡词。

上阕写丧妻后的孤单凄凉。

首句从季节变换的感受发端。

西风渐紧,寒意侵人。

值此秋深之际,若在往日,卢氏便会催促词人添加衣裳,以免着凉生病。

但今年此时,卢氏已长眠黄土,阴阳阻隔,天壤之别,她再也不能来为词人铺床叠被,问寒问暖地关心他了。

“谁念西风独自凉?”这句反问的答案尽在不言之中,混合了期待与失望的矛盾情绪。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开篇“西风”便已奠定了整首词哀伤的基调。

在西风吹冷、黄叶萧萧的冬天日子里,词人紧闭着窗子,独自觉得特别寒冷,但有谁关心呢?词人明知已是“独自凉”,无人念及,却偏要生出“谁念”的诘问。

仅此起首一句,便已伤人心髓,后人读来不禁与之同悲。

而“凉”字描写的绝不只是天气,更是词人的心境。

次句“萧萧黄叶”是秋天的典型景象。

在秋风劲吹之下,枯黄的树叶纷纷扬扬地通过窗户飘进屋内,给词人心头更添一层秋意。

于是,他便关上窗户,把那触绪神伤的黄叶挡在窗外。

窗户关上了,黄叶自然不会再来叨扰,但词人因此也同外界完全隔绝,因而处境更加孤独。

孤寂的感受使词人触景生情。

他独立在空荡荡的屋中,任夕阳斜照在身上,把身影拖得很长很长。

这时,他的整个身心全部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

次句平接,面对萧萧黄叶,又生无限感伤,“伤心人”哪堪重负?纳兰性德或许只有一闭“疏窗”,设法逃避痛苦以求得内心短时的平静。

纳兰性德《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原文|译文|赏析《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词作。

此词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家人、妻子的思念以及对长期奔走天涯,有家不得归,有妻不得伴的隐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原文清代:纳兰性德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译文及注释译文已经习惯了天涯路远的奔波,没必要再添加无谓的忧愁。

天又冷了,草又衰了,又是一年秋天来临。

不要因为醒来的满心愁绪而又去登楼远眺。

一生劳碌,陪伴我的只有代地的老马。

就连天上一年才能相聚一次的牛郎也在笑话我的形单影只。

忧劳之人只求走完自己的一生才能好好休息。

注释⑴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

此词为平韵四十二字体。

⑵浪愁:空愁,无谓地忧愁。

宋杨万里《无题》:“渠侬狡狯何须教,说与旁人莫浪愁。

”⑶漫:副词,休、莫、不要。

唐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⑷萧萧:形容马嘶鸣声。

代马:北方所产之马。

代,古代郡地,后泛指北方边塞地区。

曹植《朔风诗》:“仰彼朔风,用怀魏都。

愿骋代马,倏忽北徂。

”刘良注:“代马,胡马也。

”⑸寂寂:形容寂静。

牵牛:即牵牛星,俗称牛郎星。

此谓天上的牛郎尚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而作者却难以与妻子团聚,故而这人间的“寂寂”连牛郎也为之发笑。

⑹劳人:忧伤之人,这里为自指。

《诗经·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草草。

苍天苍天,视彼骄人,矜此劳人。

”高诱《淮南子》注:“‘劳,忧也。

’‘劳人’即忧人也。

”赏析此篇颇含怨情,深切表达出词人长期扈从天涯,有家不得归、有妻不得伴的隐恨。

上阕开篇,“已惯天涯莫浪愁”,起句便情思精致。

词人十分厌恶年年羁旅天涯的生活,这里故作反语。

他告诫自己,已经习惯了离别,便不必随便怀愁了。

“莫浪愁”三字恰恰说明他正在“愁”,“莫”字只是无力的安慰罢了。

《浣溪沙》鉴赏汇编15篇

《浣溪沙》鉴赏汇编15篇

《浣溪沙》鉴赏汇编15篇《浣溪沙》鉴赏汇编15篇《浣溪沙》鉴赏1《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清代:纳兰性德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

便无风雪也摧残。

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翦春旙。

不禁辛苦况相关。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译文记得我们分别那日,折柳相送,依依不舍。

都知道从此天各一方,再难相见,那种刻骨的伤感,比风霜雪雨更催人老去。

如今你我远隔天涯,不知何时才能收到你的音讯。

马上就要立春,正是连夜裁制春皤准备迎春的日子,你也许没空给我写信吧。

我的心系于你,你是否和我一样,也在思念中煎熬,和我一样憔悴?《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注释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此调有平仄两体。

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

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记绾(wǎn):盘绕打结。

长条:长的木条,特指柳枝。

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盈盈:风致姣好的样子。

银湾:即银河。

自此:一作“从此”。

摧残:此处指伊人的憔悴。

青雀:即青鸟,神话传说中西王母之信使。

《艺文类聚》卷九一引旧题班固《汉武故事》:“七月七日,上于承华殿斋,正中,忽有一青鸟从西方来,集殿前。

上问东方朔,朔曰:‘此西王母欲来也。

’有顷,王母至,有两青鸟如乌,侠侍王母旁。

”锦字,信笺。

裁锦字,一作“传锦字”。

顾复《浣溪沙》:“青鸟不来传锦字,瑶姬何处琐兰芳?忍教魂梦两茫茫。

”玉虫:比喻灯火。

宋陆游《燕堂东偏一室夜读书其间戏作》:“油减玉虫暗,灰深红兽低。

”玉虫连夜,一作“绿窗前夜”。

翦(jiǎn):或为剪。

旙(fān):或为幡。

春幡,旧俗于立春日,或挂幡(春旗)于树,或剪小播戴于头上,以示迎春。

不禁:一作“愁他”。

况相关:一作“梦相关”。

《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创作背景从文中可以看出,该词当作于词人和恋人沈宛分别之后一年。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5篇

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5篇浣溪沙原文注释及赏析1[宋]张先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

几时期信似江潮?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

日长才过又今宵。

注释:【1】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平韵。

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

此调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

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2】倚:表示楼的位置。

【3】春江:春天的江。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4】烟:在这里指江雾之类的水气。

【5】归桡(ráo):犹归舟。

桡,即划船的桨,古诗词中常代指船。

唐戴叔伦《戏留顾十一明府》诗:“未可动归桡,前程风浪急。

”【6】期信:遵守预先约定的时间。

后蜀顾夐《荷叶杯》词:“一去又乖期信,春尽。

满院长莓苔,手挼裙带独徘徊。

”【7】弄:戏弄,这里指相戏。

【8】阴阴:形容柳阴幽暗的样子。

【9】今宵:今夜。

南朝陈徐陵《走笔戏书应令》诗:“今宵花烛泪,非是夜迎人。

”作品赏析:此为闺怨词。

起首一句,写闺妇登高远望。

楼高百尺,临江而立,故用一个“倚”字,指示位置。

这位思妇正在凭栏眺望,尽管她思念心切,但江上还不见丈夫乘船而归。

“烟中还未见归桡”之“烟”,指江上的水气。

桡即划船的桨,古诗词中常代指船。

江上水气弥漫,白帆片片,由远而近驶来,她努力辨认,但都不是她所盼的那只归舟。

失望之余,她埋怨起那远行之人来了,觉得他还不如江潮有信。

古人谓潮涨潮落是有定期的,故李益乐府诗《江南曲》说:“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可与此句互证。

丈夫没有如约归家,她虽说不出悔不“嫁与弄潮儿”的泼辣言语,但“几时期信似江潮”七个字却表现了她幽怨与期待的复杂心理。

过片两句以景传情,仍然表现那个妇女的思念之情。

依然是其望中之景,但季节的变化,更强化了她的殷切思念。

她和丈夫分手时可能曾约定春日重聚,谁知春天又一次来了,却不见人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兰性德《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诗词赏析
浣溪沙·已惯天涯莫浪愁
清代:纳兰性德
已惯天涯莫浪愁,寒云衰草渐成秋。

漫因睡起又登楼。

伴我萧萧惟代马,笑人寂寂有牵牛,劳人只合一生休。

创作背景
此词当作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后的一个七夕,其时纳兰性德身处牧场,有感于分离而作此词。

康熙十九年(1680年)前后,纳
兰性德由司传宣改经营内厩马匹,常至昌平、延庆、怀柔、古北口等
地督牧。

赏析
此篇颇含怨情,深切表达出词人长期扈从天涯,有家不得归、有
妻不得伴的隐恨。

上阕开篇,“已惯天涯莫浪愁”,起句便情思精致。

词人十分厌
恶年年羁旅天涯的生活,这里故作反语。

他告诫自己,已经习惯了离别,便不必随便怀愁了。

“莫浪愁”三字恰恰说明他正在“愁”,“莫”字仅仅无力的安慰罢了。

“寒云衰草渐成秋”,眼见这凄清景色,又不禁使人愁思满眼。

“漫因睡起又登楼”,还是睡吧,不要因
为辗转反侧难眠又去登上小楼,以免遥望家乡,心中徒增悲伤。

纵然
登楼远望,隔着千山万水也是不可能望得到灯下的妻子的。

下阕烘托出“愁”,并点明“愁”之原因。

“伴我萧萧惟代马”,词人行役边塞,陪伴他的唯有代地的战马,故觉“萧萧”。

“笑人寂
寂有牵牛”,七夕佳节,天上的牛郎和织女天河欢会,世间多少男女
执手遥望,而自己与妻子却天各一方,无法团聚,表现了词人有妻不
得伴的寂寂之情,连牛郎见了都不禁会发笑。

这两句刻画词人“寂寂”之心境形象生动而真切。

身边唯战马相伴,天上有牵牛笑窥,孤独寂
寞凄凉的心境就形象地描绘出来了。

末句的“劳人只合一生休”是一
句牢骚之语,表达了词人的埋怨之情。

这句全是牢骚与怨气,是全词
的*。

此词在自嘲的口吻中流露出对护卫生涯长期羁旅的厌倦,尤其是
结句,表达出满腹的牢骚与怨气以及羁旅的劳苦。

长年累月地奔波,
身心劳顿,又不得不与亲人离散。

这相思郁结之情让纳兰备受煎熬,
所以更烦闷于无休止的羁旅。

词中幽怨隐恨的情感溢满了全文,表达
了词人那时最真切的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